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新人教版(2013春)物理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2013年新人教版(2013春)物理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2013年新人教版(2013春)物理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2013年新人教版(2013春)物理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G

2013年新人教版(走进中考)

第十章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选择题

1.(12湘西)如图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到浮力的方向是A

A .竖直向上

B .竖直向下

C .水平向左

D .水平向右

2.(12宁夏)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 随深度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

中正确的是A

3.(12乐山)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每小格为0.5N ,将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

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然后将金属块浸没于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g 取10N/kg ),则金属块的密度ρ金为B

A .1.0×103

kg/m 3

B .4.0×103

kg/m 3

C .2.0×103kg/m 3

D .4kg/m 3

4.(12杭州)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

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5.(11成都)关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C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有关

6.(11济宁)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D

A .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 .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 .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 .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7.(11温州)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D A .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 .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8.(11日照)将质量为0.5kg 的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清水的溢水杯中,溢出0.2kg 的水,则此物

体受到的浮力是(g 取10N/kg ) C

A .5 N

B .0.5 N

C .2 N

D .0.2 N

9.(11新疆)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

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 。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

的A

10.(11乌鲁木齐)如图,在两个弹簧测力计下端分别挂甲、乙两实心金属球。当把它们浸没在水中

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当把它们浸没在酒精中时,挂甲球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挂乙球

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用G 甲、G 乙、甲ρ、乙ρ分别表示甲、乙两球的重力和

密度。下列关系正确的是B

A .G 甲>G 乙,甲ρ>乙ρ

B .G 甲>G 乙,甲ρ<乙ρ

C .G 甲乙ρ

D .G 甲

11.(10宁夏)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有关 12.(10柳州)图5所示,体积相等的三个小球静止在水中,关于它们受到的

浮力大小正确是D

A.F A >F B >F c

B.F A

C. F A >F B =F c

D.F A < F B =F c

13.(10玉林、防城港)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铝球没入水中,比较

它们静

止时受到的浮力(已知ρ铁>ρ铝)C A .铁球受到的浮力较小

B .铝球受到的浮力较小

C .铁球、铝球受到的浮力相同

D .在水中较深的球受到的浮力较大

14.(09海南)将重为6N 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是5N ,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B

A .6N

B .5N

C .1N

D .11N 15.(09杭州)重100牛的水可以产生的最大浮力为

A .一定小于100牛

B .一定大于100牛

C .一定等于100牛

D .可以大于100牛

F /N h /m 0

F /N h /m 0 F /N h /m 0 F /N

h /m

0 A B C D

16.(09广安)浸在水中的物体,关于它们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沉在水底的物体比漂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B.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浅受到的浮力越小

C.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小受列的浮力越小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二、填空题

1.(12江西)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所受

的重力。向上水

2.(12安徽)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5N,

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5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N,物块

的密度为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0 1.5×103

3.(12怀化)一个重为8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

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溢出

水所受的重力为N。2 2

4.

(12铜仁)一同学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是30kg的鹅卵石。如果鹅卵石的密度是2.5×103kg/m3,

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是kg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

面)。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是N(ρ

=1.0×103kg/m3,取g=10N/kg)。

50 200

5.(12龙东)如图实验中,如果开始水桶中装满了水,按下饮料罐后水会溢出,

越向下按饮料罐,桶中溢出的水也越多,饮料罐受到的越大。如果

溢出了100cm3的水,那么饮料罐所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N/kg)

浮力 1N

6.(11内江)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对潜艇的作用,它的方向

是。水竖直向上

7. (11株洲)如图所示,一个重为8N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

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N,溢

出水的重力是N 。2 2

8.(11大连)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所受浮

力相等。则体积大的是物体,密度大的是物体。乙

9.(11义乌)如图甲所示,实心物体 A所受的重力为 N,方向是。把

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物体A的体积是m3。

(g取10N/kg) 3 竖直向下2×10-4

10.(11北海)如图所示为我市铁山港码头建设中的施工现场,安装沉箱是

主要工程之一,这个沉箱的质量约为 3.03×103t,沉箱受到的重力为

_________N,可见施工的难度极大。设沉箱有效排水体积为2×103m3,沉箱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_N(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

3.03×1072×107

11.(11安徽)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 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

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5N,已知铝的密度为

2.7×l03kg/m3。则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__N,液体的密度为

________ kg/m3。1.2 1.2×103

12.(11无锡)如图所示是小华利用合金块、水等器材来探究浮力的实验情景。设计

甲乙、丙所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合金块

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_N,合金块的体积为m3,

其密度为 kg/m3.(g取10N/kg)

排开液体的体积 1 1×10-4 3×103

13.(11宜昌)一个重1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浸没在

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N,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______N,将物体浸没在煤油中,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0.2 变小

14.(10苏州)体积为100cm3的实心铁球浸没在水中,铁球受到的浮力大

小为 N,浮力的方向是.(g取10N/kg) 1 竖直向上

15.(10台州)00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德国选手保罗·比德尔曼穿

上了一款高科技连体泳本。这款泳衣表面采用轻型聚合材料,能够捕获空气增加排开水的体积,

从而增加运动员在水中受到的;同时它还使运动员身形光滑,从而减少了人体与水之间

的。浮力摩擦力(或摩擦)

16.(10泸州)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铁块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

液体中(与杯底均未接触),观察到在乙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较

大,则该铁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相比较

是:,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相比较是:。(以上

两空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甲大甲大

17.(10抚顺)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的重力为

4.9N,浸没在水中称时,王冠重为4.5N,这顶王冠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王冠的体积

为 cm3。(ρ

=1.0×103kg/m3 g=10N/kg)0.4;40

18.(10襄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

的。一个60g的新鲜鸡蛋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下沉,当向水中慢慢

加盐并轻轻搅拌,鸡蛋会上浮并静止在液面上。这一现象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重力液体密度

19.(10沈阳)如图6所示,在水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缓慢地按入

水中,在饮料罐浸没之前,越往下按感觉浮力越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

们,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有关。大体积(质量)

20.(10赤峰)小华家乡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底全部是一些鸡蛋大小的鹅卵石,每年夏季小华都要

到河里游泳,每次她都发现由河心走向河岸时,会感觉到脚被鹅卵石咯得越来越痛,这是因为小

华由河心走向河岸时,小华受到的浮力越来越,河底对小华脚底产生的压强越来越

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华的重力。小大不变

N

012

34

50

12

34

5N

024

6

8

10024

6

8

10

A.弹簧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

21.(10黔南州)弹簧称下挂一个物体,弹簧称示数为G ,把物体没入甲液体中,弹簧称示数为G /3;

把物体没入乙液体中,弹簧称示数为G /4,则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

8:9

22.(09哈尔滨)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_____N ,物体的密度是______kg /m 3

.1 4×103

23.(09广西柳州)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

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

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物体A 重4 N ,将物体A 浸没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物体A 受到的

浮力为______________N 。重力 1

24.(09衢州)在《科学》课中,常用矿泉水瓶做实验。(1)用力捏矿泉水瓶,瓶

子变扁。说明 ;(2)将密封的空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感受到矿泉水瓶对手的作用力逐渐增大。说明 。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三、实验题

1.(12日照)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测力计、小石

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a 、b 、c 、d 是四个步骤示意图。设四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F 4,由四个图中 两个图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小石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如果关系式

成立,就可以得到著

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a 、c F 4-F 2 F 4-F 2=F 1-F 3

2.(12天津)某教

师在“阿

基米德

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

(1)在弹簧下端挂上小筒和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指针位置O ,如图甲所示。

(2)溢水杯中装满水,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烧杯收集排开的水,弹簧缩短,如图乙所示。

(3)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小筒中,弹簧指针又恢复到原来位置O ,如图丙所示。乙图的弹簧比甲图的弹簧缩短了,说明金属块受到 的作用。丙图弹簧指针又恢复到位置O ,说明 。 浮力 浮力大小等于金属块(物体)排开水(液体)所受的重力

3.(12广州)小明选用了如图所示中的质量约600g 的金属皇冠模 型,若能测出模型所受重力G

模型

、模型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 浮,且知水的密度ρ

,就可以根据

模型浮

模型ρρ=

F G ,求出模型

密度ρ

模型

(1)证明式子

模型浮

模型ρρ=

F G 成立.

(2)现有足量的水和图中的各种可选的器材,要利用

模型浮

模型ρρ=

F G 测出模型的密度,根据实验要

求从器材A 、B 、C 、D 、E 、F 中选择实验所必须的器材,并写出测模型密度的实验步骤及所需记录的数据.

a .选择的器材(填代号):

b .实验步骤及需要记录的数据: (1)证明:

对于物体而已,其重力可以表示为

G 模型=ρ

模型

g V 模型 ①

同时,当模型完全浸没在水里时,其受到的浮力可以表示为: F 模型=ρ水g V 排 ②

又由于完全浸没在水中,所以

V 模型=V 排 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①式除以②式,约掉g 和V ):水

模型浮

模型ρρ=

F G

(2)a .选择的器材:B 、F

b .实验步骤: ①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模型的重力,记为F 1 ②将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模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模型完全浸没在水中,稳定后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2

③模型的密度可以表示为:水模型ρρ2

11F F F -=

4.(12朝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的两个实验如

下:

一是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他们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

二是改进的“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其中A 、B 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 为重物,D 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F 是塑料饮料瓶、橡胶塞及弯曲的玻璃管制成的溢水杯,E 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升降)。请完成下列内容:

①请将图甲中的实验步骤合理排序 (只填字母)。 ②设计表格,记录测石块密度的实验数据与结果。

③在图乙所示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E ,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

,B 的示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比较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变化量F ′A 和B 的示数变化量F ′B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 ′A ____F ′B (填“>”、“=”或“<”)。

④教材上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丙所示,同学们改进的实验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较有什么优点?(请写二条) 一条:

二条:

①cab ②

③减小 增大 =

④一条:误差小

二条:步骤简单、易于操作

5.(12十堰)请你用:细线、弹簧测力计、两个相同的烧杯、盐水、水(密度为ρ0)、小石块等给

定的器材,测定盐水的密度。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盐水的密度ρ=____

(1)①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为G ②把石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 1

③把石块浸没在盛有盐水的烧杯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 2 ④算出盐水的密度 (2)0

1

2ρρF G F G --=

6.(11丹东)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实验过程。

(1)这个小组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请将计算结果正确填入表中。

(2)某小组根据表格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即阿基米德原理。该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交流时,某同学提出一个猜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务可能与浸没在液体里

的深度有关”。如果你利用上述器材怎样完成这个探究实验。

①你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②分析论证:

(1)2 2 (2)F 浮=G 排 (3)略

7.(11盘锦)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选择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

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测出铁块所受重力G B .测出空桶所受重力G 1 C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D .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E .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 2

石块的质量m /g 水的体积V /ml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总/ml 石块的密度ρ/(g ·cm -3

B

F

C D

A

E

乙 丙

a 5g

10g

20g

5

0 1 2 3 4 g

10

20 30 40 50 mL

10

20 30 40 50 mL

b

c

F

.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1)分析评估上述实验,指出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利用测量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数据用图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铁块做此实验,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1)C步骤中将水倒入溢水杯中加水使水刚好齐杯口(2)G-F=G2-G1(3)D

8.(11宁夏)在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a、b、c、d四次测量,如图一所示。

(1)从原理上讲,________两次弹簧秤测量的示数差与_________两次弹簧秤测量的示数差相等(选填a、b、c、d字母),但在实际测量中,这个示数差并不完全相等而略有差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对实验做了改进,如图二:在铁架台上悬挂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D是用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M是升降平台(可使溢水杯缓慢上升、下降)。实验中,同学们通过升降平台,改变重物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记录、比较弹簧秤A和B示数,即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规律。与图一相比,请简要说明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具有哪些优势?(至少写出两条)

(3)实验中,他们做出了弹簧秤A和拉力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三所示。

从图像可知,当物体所处深度为8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1)a、c b、d或b、d a、 c

不能完全收集溢出的水、读数不准确、弹簧秤的精度不高。

(2)①几乎可以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②实验步骤少,操作简便;

③现象直观,读数方便,易于总结结论;

④可以连续多次测量重物在不同位置时受到浮力大小及排开水的重力多少,使得实验结论更具

有说服力等。

(3)1.5N

9.(10莱芜)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

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1)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2)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3)B和C (4)C

10.(10贵港)小丽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时,相同的容器里盛有同样多的水,A、B为两个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实心铁块,实验如图所示。选用图乙和图_____,可以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选用图丁和图______,可以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选用图丁和图______,可以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能正确反映出甲、乙、丙、丁四图所表示的铁块所受浮力大小F

与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是图中的______图。

丙(丁)丙戊 D

11.(10河池)小刚同学在河里拾到一块精美的小石头,他想知道这块石头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头的密度,于是他设计以下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小石头、细线、溢水杯、水、小烧杯、量筒

(2)实验步骤:

A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B .用细线拴住小石头,把小石头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C .用量筒测量 的体积V ;

D .计算小石头受到的浮力,F 浮= .

(3)小刚完成该实验后从溢水杯中取出小石头直接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质量,求出了小石头的密度.你认为小刚这样做,测得的石头密度值与实际密度相比偏 (选填“大”或“小”)了,原因是 .

(2)C .溢出的水(或小烧杯中的水) D .ρ

gV

(3)大 质量偏大(或体积偏小)(只要合理即可给分)

12.(10武汉)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1.6N ,当把物块总体积的1

2

浸入水中称时示

数为0.6N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物块的密度为 kg/m 3。当把物块总体积的4

5浸入

水中称时示数为 N 。物块排开水的质量为 kg 。(g 取10N/kg) 1 0.8×103 0 0.16

13.(10泰州)图23所示是有关浮力的小实验:

(1)在薄塑料袋中装满水并扎紧.用弹簧测力计将它提起后静止.由图23(a)可知水袋所受重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N ;将水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不碰容器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渐渐变___________,说明水袋受的浮力渐渐变_______________;当水袋全

部浸没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N ,此时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 。

(2)结合实验进行推理,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否全面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 小 大 0 4.6

(2)实验表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4.6N ,说明袋中的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4.6N ;当水袋完全浸入水中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与袋中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它排开的水的重力也是 4.6N 。所以说“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是正确的。

(3)不能。本实验不能验证塑料袋部分浸入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因为部分浸入时,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无法测量。

14.(10哈尔滨)学习浮力知识时,姜萍知道了阿基米德原理,并知道其数学表达式为F 浮=G 排。该同

学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于是她走进实验室,选择了大烧杯(或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细线这些器材,进行实验。 (1)用画简图的方法描述她的实验过程; (2)请为她设计出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

(3)写出利用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的过程。(测量数据用表格中的物理量表示)

15.(10烟台)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17所示. (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 铁

(2)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4)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

(5)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问题:(1)没有测空小桶的重力(2分) (2)溢水杯的水量不足(2分)

改正:(1)测空小桶的重力G 桶(1分)

(2)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1分)(其它说法正确均给分) 16.(09沈阳)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

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 .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_________;

B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 .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____________;

D .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 .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 .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重力 C.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测量空桶的重力

(2)在B 步骤中,水面没有达到溢水口(或水没有注满) (3)C

17.(09本溪)在物理课堂上同学们做了如左图所示的小实验,

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逐渐按入水中,在这个过程

中同学们都有越来越费劲的感觉,同时观察到水面越来越高.由此同学

们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同学们为验证猜想做了如上左图所示的实验,请你从中选出能

验证

猜想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请在上右图中画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大致图像. (1)A B C (2)如图所示 18.(09湖北恩施)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和石块做探究“浮

力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的几个情景如右

图所

示。据此可以得出:

(1)石块所受的浮力: N ;

(2)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 N ;

(3)本探究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

(1)1 (2)1 (3)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水的重力(F 浮=G 排) 19.(09青岛)叶子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时,准备了如下器材:小铁块 细线、盛满水的溢水杯、小桶和_________。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 排: ②把小铁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收集小铁块所排开的水;同时读

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 ,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 浮=____________; ⑨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铁块所受的重力G ;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F 浮________G 排。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步骤中空格填好。

弹簧测力计 ②G -F ④= ③②①④

20.(09山东平原)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比赛前三名的选手都将挂上既体现奥运理念,又体现中华民

族特色的奖牌——用一种玉石制作然后分别镀上金、银、铜而成的奖牌。刘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当他得到一小块制作奥运奖牌余下的玉石材料后,立即着手利用家里的弹簧秤测这种材料的密度。请你和刘星一起来完成测量过程。(g 取10N/kg )

(1)右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玉石块,用弹簧秤测出其所受重力,这时弹簧秤示数是_______N ,从

而可计算出玉石块的质量。

(2)如图乙所示让玉石块完全浸入水中,从图中弹簧秤的示数可计 算出玉石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N 。

(3)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计算出玉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 3

21.(09辽宁十二市)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有多大,找来一只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石块和两只水杯。用一个杯装适量的水,另一个杯装适量的酱油,通过实验测出了酱油的密度。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所测物理量(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1) (2)

(3)

用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密度的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 四.简单计算

1.(09上海)体积为2×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 浮。

F 浮=ρ

gV 排 =ρ

gV 物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10 3米3=19.6牛

2.(09天水)某物体的体积为5×10-4m 3,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ρ水

=1.0

×103kg/m 3,g 取10N/kg)

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 ×5×10-4m 3=5N

3.(10上海)小海同学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 05米3

,求他收到的浮力大小。

490牛

五.作图题

(11日照)如图所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如图

N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N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图甲 图乙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五)】1956年物理学奖得主

物理学奖 美国,布拉顿(WalterHouserBrattain1902-1987),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获奖理由: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了晶体管效应,与肖克利和巴丁分享了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简历 布拉顿(Brattain,WalterHouser)美国物理学家。1902年2月10日生于中国(父母是美国人)厦门。布拉顿的少年时期是在牧场上度过的。他1924年毕业于惠特曼学院(在华盛顿州沃拉沃拉),192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贝尔电话实验室,成为一名物理学研究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那里从事潜艇磁探测的工作。他同肖克利和巴丁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他接受惠特曼学院的聘请,担任了自己母校的教授。 美国,巴丁(JohnBardeen1908-1991),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生平 1908年5月23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城,1923年入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系就学,毕业后即留在该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1930-1933年在匹兹堡海湾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磁场及重力场勘测方法的研究。192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理学士学位,1929年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33年到普林斯顿大学,在E·P·维格纳的指导下,从事固态理论的研究。1935-1938年任哈佛大学研究员。1936年以《金属功函数理论》的论文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8-1941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41-1945年在华盛顿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1945-1951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实验研究所研究半导体及金属的导电机制、半导体表面性能等基本问题。1947年和其同事W·H·布喇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W·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这一发明使他们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方向与获奖情况 1951年迄今,他同时任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和电机工程系教授。他和L·N·库珀、J·R·施里弗合作,于1957年提出低温超导理论(BCS理论),为此,他们三人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领域(固态理论)中,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晚年他研究如何用简单而基本的成分理解大自然非常复杂的性质,对整个近代理论物理学发展提出明确的见解。1980年他发表题为《物质结构的概念统一》的总结性论文,强调相同的基本物理概念可以广泛地用于表面上似乎悬殊的各个问题上,包括固体、液晶、核物质、高能粒子等领域。 巴丁发明了晶体管.1956年和肖拉克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巴丁,库柏,施里弗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丁于1991年1月30日上午8时45分去世 美国,肖克利(WilliamBradfordShockley1910-1989),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发明创造 获奖理由: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了晶体管效应,与巴丁和布拉顿分享了1956年度

八年级物理竞赛

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关于汽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B.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C.汽车急刹车(减速)时,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汽车简单机械的应用﹣﹣﹣方向盘、车轮都是轮轴 2.小林同学用一杆秤称一实心球的质量,如图所示.当杆秤在水 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4kg的刻度线上.根据秤砣的 拉线、提纽和称钩所在秤杆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粗略关系,可以 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A.10g B.400g C.1000g D.4000g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 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 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B.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滑动摩擦力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两物体之间有滑动摩擦力,则两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5.如图所示,被吊着的空心的均匀球壳内装满了细沙,底部有一阀门,打开阀门让细沙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球壳内剩余细沙组成的系统的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6.如图,长1.6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金属属杆重() A.5 N B.10 N C.20 N D.40N 7.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是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A.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大小为1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 8.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P、Q所受力的个数分别为() A.4、2 B.4、3 C.5、2 D.5、3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竖直放置的钢板AB之间,钢板固定不动,物体刚好以速度v2向下匀速运动,现用力F沿向上方向拉动物体,使物体以速度v1沿钢板运动,则F的大小为()

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效应

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效应 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拉曼(SirChandrasekhara V enkata Raman,1888——1970),以表彰他研究了光的散射和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在光的散射现象中有一特殊效应,和X射线散射的康普顿效应类似,光的频率在散射后会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这就是拉曼效应,是拉曼在研究光的散射过程中于1928年发现的。在拉曼和他的合作者宣布发现这一效应之后几个月,苏联的兰兹伯格(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2239054.html,ndsberg)和曼德尔斯坦(L.Mandelstam)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效应,他们称之为联合散射。拉曼光谱是入射光子和分子相碰撞时,分子的振动能量或转动能量和光子能量叠加的结果,利用拉曼光谱可以把处于红外区的分子能谱转移到可见光区来观测。因此拉曼光谱作为红外光谱的补充,是研究分子结构的有力武器。 1921年夏天,航行在地中海的客轮“纳昆达”号(S.S.Narkunda)上,有一位印度学者正在甲板上用简便的光学仪器俯身对海面进行观测。他对海水的深蓝色着了迷,一心要追究海水颜色的来源。这位印度学者就是拉曼。他正在去英国的途中,是代表了印度的最高学府——加尔各答大学,到牛津参加英联邦的大学会议,还准备去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这时他才33岁。对拉曼来说,海水的蓝色并没有什么稀罕。他上学的马德拉斯大学,面对本加尔(Bengal)海湾,每天都可以看到海湾里变幻的海水色彩。事实上,他早在16岁(1904年)时,就已熟悉著名物理学家瑞利用分子散射中散射光强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的定律(也叫瑞利定律)对蔚蓝色天空所作的解释。不知道是由于从小就养成的对自然奥秘刨根问底的个性,还是由于研究光散射问题时查阅文献中的深入思考,他注意到瑞利的一段话值得商榷,瑞利说:“深海的蓝色并不是海水的颜色,只不过是天空蓝色被海水反射所致。”瑞利对海水蓝色的论述一直是拉曼关心的问题。他决心进行实地考察。于是,拉曼在启程去英国时,行装里准备了一套实验装臵:几个尼科尔棱镜、小望远镜、狭缝,甚至还有一片光栅。望远镜两头装上尼科尔棱镜当起偏器和检偏器,随时都可以进行实验。他用尼科尔棱镜观察沿布儒斯特角从海面反射的光线,即可消去来自天空的蓝光。这样看到的光应该就是海水自身的颜色。结果证明,由此看到的是比天空还更深的蓝色。他又用光栅分析海水的颜色,发现海水光谱的最大值比天空光谱的最大值更偏蓝。可见,海水的颜色并非由天空颜色引起的,而是海水本身的一种性质。拉曼认为这一定是起因于水分子对光的散射。他在回程的轮船上写了两篇论文,讨论这一现象,论文在中途停靠时先后寄往英国,发表在伦敦的两家杂志上。 拉曼1888年11月7日出生于印度南部的特里奇诺波利。父亲是一位大学数学、物理教授,自幼对他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他对音乐和乐器的爱好。他天资出众,16岁大学毕业,以第一名获物理学金奖。19岁又以优异成绩获硕士学位。1906年,他仅18岁,就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论文,是关于光的衍射效应的。由于生病,拉曼失去了去英国某个著名大学作博士论文的机会。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6)汇总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6)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原因 1901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并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 1902年亨得里克·洛仑兹荷兰 “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彼得·塞曼荷兰 1903年亨利·贝克勒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国“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 共同研究” 玛丽·居里法国 1904年约翰·威廉·斯特拉斯英国“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 1905年菲利普·爱德华·安 东·冯·莱纳德 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约瑟夫·汤姆孙英国"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907年阿尔伯特·迈克耳孙美国“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 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1909年古列尔莫·马可尼意大利 “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 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1911年威廉·维恩德国“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 1912年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瑞典“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 1914年马克斯·冯·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英国 “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 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 1918年马克斯·普朗克德国“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1919年约翰尼斯·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夏尔·爱德华·纪尧姆瑞士“他的,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 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1922年尼尔斯·玻尔丹麦“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 1924年卡尔·曼内·乔奇·塞格 巴恩 瑞典“他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3]

八年级上册物理竞赛试题

2014——2015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 C.正常成人午餐吃米饭约4kg D.手指甲的宽度约1.0mm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3.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5.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B.C.D. 6.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1所示,这时的实际 时间是:() A.10∶21 B.21∶10 C.10∶51 D.12∶01 7.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 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8.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图1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4年物理学奖,由三位美国的物理学家分享,他们是戴维·格罗斯(David J.Gross)、休·普利策(Hugh David Politzer)和弗兰克·维尔泽克(Frank Wilczek。他们提出了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由”的理论。 戴维·乔纳森·格罗斯(David Jonathan Gross,1941—),出生于美国华盛顿。196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1985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格罗斯在理论物理,尤其是规范场理论、粒子物理和超弦理论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是量子色动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量子色动力学作为描述自然界四种基本作用力之一的“强相互作用力”的基本理论,成为研究强子性质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 休·戴维·普利策(Hugh David Politzer,1949—),出生于美国纽约。1974年获得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任教授,同时也是该校粒子物理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加州理工学院坐落于帕萨迪纳美丽的圣盖伯利山脚下,是美国声名显赫的名牌私立大学之一。 弗兰克·维尔泽克(Frank Wilczek,1951—),出生在纽约州的米里奥拉,他的祖先来自波兰和意大利。他在昆斯区上中小学。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1972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74年获得物 1

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普林斯顿开始执教生涯。1988年他前往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教授。2000年秋天,他重回东海岸,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教授。他被誉为美国最杰出的理论物理科学家之一。维尔泽克曾是戴维·格罗斯的学生。 近代物理学理论认为,夸克等是比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夸克等组成了质子和中子,中子和质子又形成原子核,最终产生原子以及今天的宇宙万物。现有的物理学理论还认为,自然界中存在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等4种基本的作用力。其中,夸克通过强作用力组成质子和中子,而这种强作用力主要通过另一种名为胶子的基本粒子来传递。但物理学家们在研究夸克时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从没有发现过自由的单个夸克,只有2个或3个夸克的集合体才能处于自由状态,通常情况下夸克总是被约束在质子和中子内部。本年度获奖者格罗斯、波利策和维尔切克提出的“渐近自由”理论,为此提供了解释。 1973年,维尔泽克正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师从格罗斯。师徒二人于1973年发表论文,揭示了粒子物理中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当时他们分别只有32岁和22岁。同年,普利策也独立发表了相关论文。三位科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强作用力会随着夸克彼此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没有夸克可以从原子核中向外迁移,获得真正的自由。通俗地说,这一现象有点像拉一根具有弹性的橡皮筋:橡皮筋拉得越长,其产生的力量越大,人拉起来也更为费劲。同 2

初二物理竞赛试题(难)

初 二 物 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共42分.) 1. (2分)小红在漆黑的鬼屋里带上耳机听鬼故事,听到有人在给自己剪发,剪刀的声音从左到后再到右,她迅速回过头,却没有人,请问这是什么物理原理? . 2. (2分)以下图象可能表达什么物态变化的过程?___________(写出两种) 3. (2分)小明身高1.6m ,他想照镜子看自己的全身,镜子至少_____m 高. 4. (4分)入射光线不变,平面镜绕O 轴旋转一个较小的α角后,反射光线朝____方向(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_____角. 5. (2分)枝头上的苹果,如果所受外力完全消失,苹果将___________. 6. (3分)地面上放有一物体重100N ,若一人用20N F =的力竖直向上提(如图甲),则物体 所受合力为 ;若人改用水平向右20N F =的力拉物体加速运动(如图乙),则物体对人的拉力 (大于,等于,小于)20N ,此时物体所受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20N . 7. (4分)将如图所示杯子装入适量水(未满),倒置后.问(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水对容器底压强 (2)水对容器底压力 (3)杯对桌面压强 (4)杯对桌面压力 8. (2分)甲乙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立方体,单独放在桌面上时(如图1),对桌面压强分别为12P P 、,若将乙放在甲上(如图2),甲对地的压强为 9. (4分)一列火车以速度1v 向站台匀速行驶,鸣笛时间为t ,站在站台上的人听到的笛声持续 时间为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 声)

10. (2分)现有质量均为m 的甲、乙两种金属,密度分别为12ρρ、(12ρ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平均密度为12 2 ρρ+,求混合后的最大质量为 (不考虑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11. (2分)现有3块相同的砖,每块砖重为10N ,一人用竖直的两板将三块砖如图所示夹起,试求“2号”砖左侧和右侧各自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画示意图并指明大小). 12. (2分)粗测一高度为L 的酒瓶的容积,办法是先测出瓶的直径D ,再倒入部分的水(大半瓶水,正立时近弯处),如图所示,测出水面高度1L ,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水面高度2L ,则瓶的容积为_____. 13. (6分)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已知:330.610kg/m ρ=?木,330.810kg/m ρ=?酒精,337.910kg/m ρ=?铁,3313.610kg/m ρ=?水银) ①将一木块投入到一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g 水;若将此木块投入到装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 g 酒精. ②将一铁块投入到一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g 水;若将此铁块投入到装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 g 酒精. ③将一铁块投入到一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g 水;若将此铁块投入到装满水银的容器中,溢出 g 水银. 14. (3分)如图所示的是湖水长时间受冷,表面结了冰,且冰层 还在继续增厚的情况,M 表示湖面的冰层,N 表示湖底,已知湖中b 点处的温度为4℃,对于其他各点温度,请在0℃、4℃,小于0℃、小于4℃、大于4℃中选择合适的填在下面各小题的横线上. (1)对于b 点下方的a 位置,温度是 . (2)对于十分靠近冰层的c 位置,温度是 . (3)对于冰层上方d 位置,温度是 . 二、实验题(本题共9个小题,共36分.) 15. (4分)作图:S 是发光体,S '是它通过凸透镜成所的像.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找出焦点(一个即可) ① ②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位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方面的开创性实验获奖 安德烈·盖姆 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5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在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graphene)方面的开创性实验而获奖。 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荷兰公民。1958年出生于俄罗斯索契。1987年从俄罗斯科学院固态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介观科学与纳米技术中心主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及皇家学会2010周年纪念研究教授。 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英国和俄罗斯公民。1974年出生于俄罗斯下塔吉尔。2004年从荷兰内梅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及皇家学会研究员。 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看似普通的一层薄薄的碳,缔造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向世人展现了形状如此平整的碳元素在量子物理学的神奇世界中所具有的杰出性能。 作为由碳组成的一种结构,石墨烯是一种全新的材料——不单单是其厚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小,而且其强度也是非常高。同时,它也具有和铜一样的良好导电性,在导热方面,更是超越了目前已知的其他所有材料。石墨烯近乎完全透明,但其原子排列之紧密,却连具有最小气体分子结构的氦都无法穿透它。碳——地球生命的基本组成元素——再次让世人吃惊。 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是从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墨中发现石墨烯的。他们使用普通胶带获得了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一小片碳。而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如此薄的结晶材料是非常不稳定的。 然而,有了石墨烯,物理学家们对具有独特性能的新型二维材料的研制如今已成为可能。石墨烯的出现使得量子物理学研究实验发生了新的转折。同时,包括新材料的发明、新型电子器件的制造在内的许多实际应用也变得可行。人们预测,石墨烯制成的晶体管将大大超越现今的硅晶体管,从而有助生产出更高性能的计算机。 由于几乎透明的特性以及良好的传导性,石墨烯可望用于透明触摸屏、导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的制造。 当混入塑料,石墨烯能将它们转变成电导体,且增强抗热和机械性能。这种弹性可用于制造新型超强材料,质薄而轻,且具有弹性。将来,人造卫星、飞机及汽车都可用这种新型合成材料制造。 今年的获奖者在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36岁的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最初在荷兰以博士生身份与51岁的安德烈·盖姆开始合作。后来他跟随盖姆去到英国。不过他们两人最初都是在俄罗斯学习并开始物理学家生涯。现在他们均为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 爱玩是他们的特点之一,玩的过程总是会让人学到点东西,没准就这么着中了头彩。就像他们现在这样,凭石墨烯而将自己载入科学的史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是() A.B. C.D. 2 . 已知电阻R1 >R2,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R1、R2两端电压U1、U2,通过R1、R2的电流I1,、I2的关系分别是() A.U1=U2,Il = I2B.U1=U2,I1<I2 C.U1>U2,I1=I2D.U1<U2,I1<I2 3 . 关于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丁: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 .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高压线下放风筝B.有人触电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C.家用电器电线绝缘皮破损了仍继续使用D.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电视机 5 . 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霜的形成B.水结冰 C.皮肤上涂酒精会感到凉爽D.烧水时壶口冒出“白气”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电压决定 B.导线用铜制造是利用了铜具有较好的导热性 C.遥感卫星利用物体辐射的紫外线拍摄地面情况 D.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7 . 下列关于光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立竿见影”是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B.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C.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镜面反射 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8 .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滑到a端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大 B.当滑片移到中点时,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同 C.当滑片在a点时,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为3.6W D.滑片在a点时电压表示数是在b点时电压表示数的2倍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1年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德国人)发现X 射线 1902年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P. 塞曼(荷兰人)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 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人)发现物质的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人)、玛丽·居里(波兰人)从事放射性研究 1904年J.W.瑞利(英国人)从事气体密度的研究并发现氩元素 1905年P.E.A.雷纳尔德(德国人)从事阴极线的研究 1906年约瑟夫·约翰·汤姆生(英国人)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1907年 A.A.迈克尔逊(美国人)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且借助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 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人)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1909年伽利尔摩·马可尼(意大利人)、K . F. 布劳恩(德国人)开发了无线电通信O.W.理查森(英国人)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910年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华(荷兰人)从事气态和液态议程式方面的研究1911年W.维恩(德国人)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N.G.达伦(瑞典人)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节装置 1913年H·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人)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 1914年马克斯·凡·劳厄(德国人)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人)借助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 1916年未颁奖 1917年 C.G.巴克拉(英国人)发现元素的次级X 辐射的特征 1918年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国人)对确立量子理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年J.斯塔克(德国人)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 C.E.纪尧姆(瑞士人)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01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与答案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 调“3(mi )”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音色一定不同 B .音调一定不同 C .响度一定不同 D .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2、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 A .质量 B .温度 C .内能 D .密度 3、图1中的四个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4、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 A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5、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图3 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 )和篮球离地- 高度(h )的关系 ( ) 6、如右图,图钉尖的面积是5x 810-2m ,图钉帽的面积是1x 410-2 m ,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x 6 10Pa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手指至少要用500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 手指至少要用0.25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C.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 D.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 7、小明站在马路边,如果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马路两旁的树木 C.马路边停放的自行车 D.马路对面的楼房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右图3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圆弧轨道,将一小球由轨道的P 点自由释放,滚动到Q 点。在此过程中,动能先 变 后变 ,重力势能 。 9、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 ,边长是a ,则金属块的密度ρ= (用m 、a 表示)。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图6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 甲:F 乙= ,压强之比P 甲:P 乙= 。 10、某厂家生产的一种软饮料上面贴有“低热量”的标签,并且标签上标明“每、100mL 产生2.0×l03J 的热量”.某同学喝了300mL 这种饮料后,获得的热量为 J .他想用沿台阶登山的方式来消耗此次摄入的热量,如果该同学的质量为50.0kg ,为了达到此目标,他需要匀速登上 m 高的台阶,在此过程中以台阶为参照物他是 的。(g 取10N/kg ) 11、在A 地用托里拆利测得大气压的值是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玻璃管的长度只有50cm ,实验会发现在管的上方不会出现真空,此时若在管的上方开一小孔,管内的水银 (填写“会”、“不会”)喷出,当将整个装置移到B 地点,发现里面的水银柱变短了,说明B 地点的大气压相比A 地点的大气压要 (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12、如上图,在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其中:甲图中错误之处是 ;乙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丁图往两张纸中间吹气,纸片会 。 1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 ____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 14、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 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拇指按压的杠杠是 杠杠,人的指甲对上刀刃的阻力方向是 的(选填“向上”或“向下”)。 三、作图题(共8分) 15、(1)画出图9中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示意图。 (2)如图10,杠杆OB 可绕O 点转动,在力F 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 的力臂L 。 (3)画出图11中人射光线AO 的反射光线。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量子霍耳效应的发现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劳克林(Rober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2239054.html,ughlin,195O—),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与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施特默(Horst L.St rmer,1949—)和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崔琦(Daniel C.Tsui,1939—),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种具有分数电荷激发状态的新型量子流体,这种状态起因于所谓的分数量子霍耳效应。 量子流体早在研究极低温状态下的液氦和超导体时就已有所了解。在这些领域里,已经有好几位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例如,卡末林-昂内斯由于液氦的研究和超导电性的发现获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朗道由于液氦和超流理论获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库珀和施里弗由于提出超导电性的BCS 理论获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卡皮查由于发现氦的超流动性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柏诺兹和缪勒由于发现高温超导获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李、奥谢罗夫和R.C.里查森则因发现氦-3的超流动性获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么多的物理学家受到如此殊荣,说明凝聚态物理学在20世纪有极大的发展,而低温和超导在这一领域内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分数量子霍耳效应正是继高温超导之后凝聚态物理学又一项崭新课题。 分数量子霍耳效应是继霍耳效应和量子霍耳效应①的发现之后发现的又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凝聚态物质中的宏观量子效应。冯·克利青由于在1980年发现了量子霍耳效应而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图98-1表示冯·克利青所得霍耳电阻随磁场变化的台阶形曲线。台阶高度等于物理常数h/e2除以整数i。e 与h是自然的基本常数——e是电子的基本电荷,h是普朗克常数。h/e2值大约 为25kΩ。图中给出了i=2,3,4,5,6,8,10的各层平台。下面带峰的曲线表示欧姆电阻,在每个平台处趋于消失。量子数i也可用填充因子f 代替,填 充因子f由电子密度和磁通密度确定,可以定义为电子数N与磁通量子数Nφ(=φ/φ0)之比,即f=N/Nφ,其中φ为通过某一截面的磁通,φ0为磁通量子, φ0=h/e=4.1×10-15Vs.当f是整数时,电子完全填充相应数量的简并能级(朗 道能级),这种情况的量子霍耳效应叫做整数量子霍耳效应,以与分数量子霍耳效应相区别。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八)】1983年物理学奖

1983年12月10日第八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昌德拉塞卡因对恒星结构方面的杰出贡献、美国科学家福勒因与元素有关的核电应方面的重要实验和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是一位印度裔美国籍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与另一位美国体物理学家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钱德拉塞卡从1937年开始在芝加哥大学任职,直到1995年去世为止。他在1953年成为美国的公民。钱德拉塞卡兴趣广泛,年轻时曾学习过德语,并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时代的各种文学作品。 人物简介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 —1995年8月15日),在恒星内部结构理论、恒星和行星大气的辐射转移理论、星系动力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 他一生中写了约四百篇论文和诸多书籍。他兴趣广泛,年青时曾学习德语,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的文学作品。 1937年起钱德拉塞卡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53年取得美国国籍。晚年他曾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写了《Newton'sPrincipiafortheCommonReader》。此书出版后不久他便逝世了。 他算过白矮星的最高质量,即钱德拉塞卡极限。所谓“钱德拉塞卡极限”是指一颗白矮星能拥有的最大质量,任何超过这一质量的恒星将以中子星或黑洞的形式结束它们的命运。 人物生平 钱德拉塞卡于1910年出生在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拉合尔(现在的巴基斯坦),在家中排名第3,父亲为印度会计暨审计部门的高阶官员。 钱德拉塞卡的父亲也是一位技术娴熟的卡纳蒂克音乐(Carnaticmusic)演奏者与一些音乐学著作的作者。他的母亲则是一位知识份子,并曾将亨利克·易卜生的剧作《玩偶之家》翻译成泰米尔语。 钱德拉塞卡起初在家中学习,后来则进入清奈的高中就读(1922年至1925年间)。他在1925年至1930年进入了清奈的院长学院(PresidencyCollege),并获得学士学位。钱德拉塞卡在1930年7月获得印度政府的奖学金,于是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后来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就读,并成为劳夫·哈沃德·福勒(RalphHowardFowler)的学生。在保罗·狄拉克的建议下,钱德拉塞卡花费一年的时间在哥本哈根进行研究,并且认识了尼尔斯·玻尔。 钱德拉塞卡在1933年夏天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且在当年十月成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1933年-1937年),他在这段时期认识了天文学家亚瑟·爱丁顿与爱德华·亚瑟·米尔恩(EdwardArthurMilne)。 钱德拉塞卡在1936年与LalithaDoraiswamy结婚。 学术生涯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30年毕业于印度马德拉斯大学,1933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学位。 1930~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理论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竞赛试题

图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竞赛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 寄语:八年级的同学们,希望你在今天的竞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细心哟!祝你好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比赛项目中,使用的乒乓球都改用“大球”,这里说的“大球”是把原来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 A. 2μm B. 2mm C. 2cm D. 2dm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3、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 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 A 、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 、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 、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4、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 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1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 位置时,站在S 点对面一侧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 点;如果水面升至b 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 点,则 ( ) A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 B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 C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 D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 5、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 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 、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 、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 、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6.若水中的潜水员能看到岸上的人,则他看到的人其实是( ) A .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 .变高了的人的实像 C .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 .变高了的人的虚像

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能量子的发现

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能量子的发现 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柏林大学的普朗克(Max KarlErnst Ludwig Planck ,1858—1947),以承认他发现能量子对物理学的进展所作的贡献。 1895年前后,普朗克正在德国柏林大学当理论物理学教授,由于鲁本斯(H.Rubens )的介绍,经常参加以基本量度基准为主要任务的德国帝国技术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Reichsanstalt ,简称PTR )有关热辐射的讨论。这时PTR 的理论核心人物维恩(W.Wien )因故离开PTR ,PTR 的实验研究成果需要有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配合,普朗克正好补了这个空缺。 维恩在1893年提出了关于辐射能量分布的定律,即著名的维恩分布定律: T a e b u --=5λ 其中u 表示能量随波长λ分布的函数,也叫能量密度,T 表示绝对温度,a ,b 是两个任意常数。 维恩分布定律发表后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注意。实验物理学家力图用更精确的实验予以检验;理论物理学家则希望把它纳入热力学的理论体系。普朗克认为维恩的推导过程不大令人信服,假设太多,似乎是凑出来的。于是从1897年起,普朗克就投身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他企图用更系统的方法以尽量少的假设从基本理论推出维恩公式。经过二三年的努力,终于在1899年达到了目的。他把电磁理论用于热辐射和谐振子的相互作用,通过熵的计算,得到了维恩分布定律,从而使这个定律获得了普遍的意义。 然而就在这时,PTR 成员的实验结果表明维恩分布定律与实验有偏差。1899年卢梅尔(O.R.Lummer )与普林舍姆(E.Pringsheim )向德国物理学会报告说,他们把空腔加热到800K ~1400K ,所测波长为0.2μm ~6μm ,得到的能量分布曲线基本上与维恩公式相符,但公式中的常数,似乎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第二年2月,他们再次报告,在长波方向(他们的实验测得8μm )有系统偏差。 根据维恩公式,应有:lnu=ln (bλ-5)T a λ- 从而lnu ~T 1曲线应为一根直线。但是,他们却发现温度越高,偏离得越厉害。 接着,鲁本斯和库尔班(F.Kurlbaum )将长波测量扩展到5.2μm 。他们发现在长波区域辐射能量分布函数(即能量密度)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普朗克刚刚从经典理论推导出的辐射能量分布定律,看来又需作某些修正。正在这时,瑞利(Lord Rayleigh )从另一途径也提出了能量分布定律。

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杨帆同学的下列估测数据中,明显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的脉搏跳动约60次/min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Kg C.人的平均密度约为 2.0*103Kg/m 3 D.八年级男生的手的握力可达500N 左右 2.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硬度 3.如图1所示,表示ABC 三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 ) 图 2 A. 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B. 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C. 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D. 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4.容器中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块完全溶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将( ) A .不变 B.升高 C. 下降 D.无法确定

5.如图2所示的容器中盛满水,将容器倒过来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变大、压强变小 B.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C. 压力变小、压强变大 D.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6.几位同学用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试臂力,如图3所示,大家都不 甘示弱, 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此时( ) A. 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 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C. 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 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7.如图4所示,小胡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 如果绳子重力不计,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 .小胡所受的合力为零 B .小胡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小胡一定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 .小胡的运动状态是不变的 8.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坐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质量为6Kg 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在地球上重600N 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 需要6N 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 的拉力 9.我国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共夺得51枚金牌。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击打飞出的羽毛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时的受到重力和球拍对它的打击力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0.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图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