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认识地球

2.1认识地球

2.1认识地球
2.1认识地球

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1所示的现象,其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最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经过漫长的探索历程,人们终于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下列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天圆地方说 B 张骞出塞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4.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 )

A 、因为地球是球体

B 、站的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 、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 、高处视野好 5.严格地说,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A.正球体

B.球体

C.圆

D.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6. 小红想给地球做一个防紫外线外套,至少需要多少材料?( )

A .4万千米长

B .6371千米

C .5.1亿平方千米

D .4.5亿平方千米 7.以下最接近经线长度的是( )

A .1万千米

B .2万千米

C .3万千米

D .4万千米 某地某日出现了一种灾害性天气——龙卷风,平时善于观察的刘路路同学将龙卷风始发地A 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上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标示。据此回答7-8题 7. 龙卷风始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9°N 112°

E B.29°N 112°W C.29°S 112°E D.29°S 112°W 8. 龙卷风运动的方向是 ( )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9、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

A 、20°N ,60°W

B 、20°N ,60°E

C 、20°S ,60°W

D 、20°S ,60°

E 10.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

A 正南方向

B .正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读下面四幅经纬网图回答。

11.在图中数字所示的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 ①② B.③④ C. ③ D.④ 12.①位于②什么方向( )

A 东南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北 读图3,完成13—16题。 13.D 点的经纬度是( ) A .70°S ,60°W B. 70°S ,90°W C .70°N ,60°

E D. 70°N ,90°E

14.B 在C 的( )方向

A.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15.有关图中四个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位于南半球 B .B 点处于高纬度 C .C 点处于东半球 D .D 点位于在西半球 16、如果B 点是6点,那么C 点的时间是( ) A. 7点 B. 8点

C. 4点

D. 5点 17.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 A.回归线 B.南极点上 C.赤道上 D.北极点上

150°

120°

图3

18、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线都是圆

B 、经线长度不相等

C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19.有关纬线和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两条相对应的纬线构成一个纬线圈 D.纬度是沿一个方向标注的 20、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0o纬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减,最高为90o

B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减

C 、以18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逐渐减小

D 、以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增加,最高为90o

21.A 点的坐标是( )

A .70°N,30°W B.70°S,30°W C .70°N,30°E D .70°S ,30°E 22.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面向中山站,他面向的是 A .南方

B .西方

C .东方

D .北方 23、站在北极点上的人,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24.一个人自赤道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0米,最后他将位

于出发点的 ( ) A .正北方 B .正南方 C .正东方 D .正西方

25、在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的纬度是( ) A、90°N B、23.5°S C、0° D、66.5°N 26.下列四个地点中既属于东半球, 又属于北半球的是

A 、120°E、 80°S B、120°W、 50°N C、120°E、 50°N D、120°W、 80°S 27、划分地球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分别是

A 、赤道、0°和 180°经线

B 、北纬 30°纬线、20°E和160°W经线

C 、0°纬线、20°W 和160°E 经线

D 、赤道、20°

E 和160°W 经线

据报道,2012年4月某日,我国渔民在南海某海域(东经117°、北纬16°)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图2,回答5~8题。 28.事发地点位于图中

A .a 海域

B .b 海域

C .c 海域

D .d 海域

29.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正南方向 读图2,完成2—3题。 30.B 点的经纬度是

A. 40°N ,170°W

B. 40°S ,170°E

C. 40°N ,170°E

D. 40°S ,170°W

31.一架飞机从A 点沿虚线方向飞往C 点,其飞行方向是 A. 一直向东飞行 B. 先向东北飞,再向东南飞 C. 一直向东北飞 D. 先向东南飞,再向东北飞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 .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 .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 .向东数值递减的是西经 读下面四幅经纬网图回答。

33.在图中数字所示的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A. ①② B.③④ C. ③ D.④

34、某地往东是东半球,往西是西半球,往北是高纬度,往南是中纬度,该地地理坐标是: A 、20°W 、30°N B 、160°E 、60°N C 、20°W 、60°N D 、160°E 、30°N 35.在地球仪上,零度纬线与零度经线相比( )

A 正好等长

B 零度纬线是零度经线的2倍 C 零度纬线稍长D 零度经线是零度纬线的2倍 36.已知甲城位于乙城的东北方向,乙城的位置是(250N 200W ),甲城的位置可能是( ) A 150N 、400E B 300N 、400W

C 500N 、600E

D 500S 、600N

图2 A ·

37.关于下面在南北两极俯视地球的两幅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心为南极、乙为北极 B 甲图中心为北极、乙为南极 C 甲乙两幅均为南极 D 甲乙两幅均为北极

38、一个人面向南方,站在20°W 经线上,他的左边是( ) A.北半球 B.东半球 C.西半球 D.南半球 39.符合西半球、低纬度、北半球3个条件的地是( )

A 20°W 0°

B 0° 26°W

C 165°E 17°N

D 19°W 15°S

40、本初子午线是指( ) A 、0°经线 B 、180°经线 C 、 0°纬线 D 、所有经线

咸蛋超人住在27oS、67oW,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据此回答1—2题 41.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A .6378千米

B .6371千米

C .40000千米

D .12742千米 42.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判断面包超人应该住在下列哪个国家

A .中国

B .俄罗斯

C .美国

D .澳大利亚

读图2,完成73—74题。

43.四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实际范围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44.阴影部分全部在西半球的是

A.A

B.B

C.C

D.D

读右图,完成43、44小题

45、从北极到南极,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是( )

A 、由大变小,再增大

B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

D 、由小变大再减小 46、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B 每条经线长度都想等

C 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

D 从某地处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地点 47、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A 、40°N ,40°W

B 、20°S ,0°

C 、70°N ,10°W

D 、50°S ,120°

E 48、地球仪上某地经度是60°,纬度是30°,这样的地方有几处(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49、有关经度、纬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地球仪上,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B 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C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纬线,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 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50、有关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经线和纬线都是圆

C 所有经线尺度都想等

D 、所有纬线长度都想等 51、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

B.如果沿经线飞行可以经过两个极点

C.如果沿纬线飞行可以飞回上海

D.无论沿经线还是纬线飞行都不能飞回上海 52、0°经线通过的地方是:( )A 、北京 B 、纽约 C 、东京 D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53、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若两人前进方向不变,那么( )

A 两人都能回到原点出发点

B 两人都不能回到原点出发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点

D 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点

54、渔船甲在112oE 、20oN 附近海域发生事故,向位于118oE 、12oN 的渔船乙发出求救,那么渔船乙应驶往什么方向求援() A 、西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55、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0o纬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减,最高为90o

B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减

C 、以18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逐渐减小

D 、以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增加,最高为90o

56、在地图上经线指的方向是:( ) A 东西 B 南北 C 东北 D 西南 57、在地图上纬线指的方向是:( ) A 东西 B 南北 C 东北 D 西南 58、“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

A 北极点

B 南极点

C 赤道任上一点

D 地球上任一点 D 以0o经线和180o

E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59、地球赤道周长约是:( ) A 20000千米 B 40000千米 C 60000千米 D 千米 60、在地球仪上最大的纬线圈的度数是:( ) A. 0° B. 30° C. 60° D. 90° 61、中纬度的范围是( ): A 、0o―30o B 、23.5o―66.5o C 、30o―60o D 、60o―90o 62、中纬度与低纬度,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纬线是( )

A.0°和30°纬线

B.30°和60°纬线

C.0°和60°纬线

D.60°和30°纬线 63、属于经线的是( )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北回归线

D 、南极圈 64、关于经纬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23.5°N------北回归线

B 、0°经线------日界线

C 、90°S------北极点

D 、180°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65、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

A 、35°,115°

B 、45°N ,120°W

C 、60°S

D 、南纬30°,东经70°W 66.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的位置在( ) A .0°经度,0°纬度 B .20°W ,0°纬度 C .160°

E ,0° D .0°,23.5° 67、关于莆田市(25.5oN 、119oE )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低纬度

B 、西半球,高纬度

C 、南半球、低纬度

D 、东半球、中纬度 68. 与120°

E 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 .60°W

B 、60°E

C 、120°W

D 、120°E

69. 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 和20°W 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

A . 他们不会相遇

B . 他们可在南极相会

C . 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 .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 70.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 0°和180°之间

B 、20°W 以西到160°E

C 、0°E 和160°W 之间

D 、20°W 以东到160°

E 71.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20°N 未必位于北半球

B .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C .150°E 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D .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72.下列地点中属于中纬度的是( )A.105oE ,61oS B.72oW ,33oN C.120oE ,25oN D.20oW ,27oS 73、图中阴影所示的区域位于:

A.西四区

B.东三区

C.东四区

D.西三区 74、当甲地是下午5时的时候,乙地是:

A.晚上8时

B.下午2时

C.晚上7时

D.下午3时 75、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

A 、自东向西飞行

B 、自北向南飞行

C 、自西十二区飞向本十二区

D 、自东十二区飞向西十二区

22.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0

经线南北延伸,如果这条线的东侧是2003年12月31日14:00,请问这条

线西侧的时间应该是: ( )

A.2003年12月30日14:00

B.2004年12月31日14:00

C.2003年12月31日15:00

D.2004年1月1日14:00

二1.读下列经纬网图,填下表

(2)请在图上标注M 点,其坐标是(30°W, 60°N)。(1分)

(1)某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幢四周窗户朝北的房子,应建在图中的 点。

(2)E在A的方向,F在B的方向。

E在F的方向,F在G的方向。

(3)若A点现在是16日9时,则E时间为,F时间为。

中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与反思教学意图: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她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要像善待自己一样去保护她。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教学目标: 1 让地球,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可绘地球仪1个、白板、笔。 教学过程: 1、组建团队、成员分工(如小组长、器材师、发言人) 出示地球仪。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地球仪有什么变化? 幼:他在不停的转动。 地球是一个适宜人类、动物、植物生活的地方,它是宇宙八大行星中唯一适合人类和生物生存、繁衍的星球。 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模具”模板,看一看,认一认。 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它是第五大行星。 宇宙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它没有边际,你们想到神秘的宇

宙中去探索吗?现在你们就要好好学习。 2、讨论:为什么在地球上会有白天、黑夜? 地球它每天都在不停地公转,它是在围绕着太阳在不停的转动。太阳找到的地方就是白天,找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3、分组操作 涂一涂 用白板笔涂出地球上我们中国的形状,(雄鸡)。 看一看 观察中国的版图的边上邻国的形状及邻国的国名。(蒙古、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 小结:地球是一个适宜人类、生物繁衍生存的星球,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的特殊就是它是唯一一个有适宜人类及生物存在的氧气、水、和适宜的温度。他是一个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活动反思: 活动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做到教师少动,幼儿多动;教师引导,幼儿实践;这是活动的目的。在教学中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幼儿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

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1.0《认识地球》单元测试 姓名班级分数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下列地点符合“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三个条件是() A、10°N,180° B、40°N,15°W C、35°S,10°W D、35°N,165°E 2、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3、俄罗斯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在他完成历史使命之后,俄罗斯选择将其定点回收。第一批安全坠入点的地理坐标是44.4°S,150°W,该地点位于A.南半球和东半球B.南半球和西半球C.北半球和东半球D.北半球和西半球 4、地球仪上的0°纬线和0°经线是两条特殊的线,有关这两条线长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长度相等 B. 0°经线较长 C. 0°纬线长度=2×0°经线长度 D.无法判定两线长度大小 5、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下列顺序表示正确的是 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如斗笠,地如覆盖④天圆地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6、下图为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关于四个小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刚在赤道上 B.小兰在北半球 C.小红在低纬度地区 D.小明小刚在同一条经线上 7、下列四个地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是。 8、一架飞机从北极点附近的岛屿上出发一直往南飞,它将可以() A.返回出发点 B.到达南极点 C.停留在赤道上 D.以上说法都对 9、读两幅经纬网示意图,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B.乙地的经纬度是30°E、30°N C.甲地的经纬度是30°W、30°N D.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 10、某轮船2000年9月1日10时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则此时船上的日期应为2000年() A 8月31日10时 B 9月1日11时 C 9月2日10时 D 9月2日11时 11、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 B.如果沿经线飞行可以经过两个极点 C.如果沿纬线飞行可以飞回上海 D.无论沿经线还是纬线飞行都不能飞回上海 12、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A.日界线上B.南极点上C.北极点上D.赤道上 13、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而我们能够感觉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人脑的错觉 D.天气的变化 14、小明家在嘉峪关,家里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这是因为他生活在()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 D.内陆城市 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 1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B.自南向北C.自北向南 D. 自东向西

认识地球教案

认识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Array经、纬线 ①特殊纬 线 赤道—— 是最长的 纬线,既 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4 1 2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 南寒带

认识地球章节练习题

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北半球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 B. 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 C. 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 D. 傅科摆轨迹转动一圈,最快是24小时 答案: B, C 198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将()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最终目标。 A. 探讨地球的本质问题 B.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探索 C. 人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D. 透视和理解地球系统随时间的演化 答案: D 用“铀铅原子钟”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答案: 非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足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案: 是 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A. 海底不断扩张 B.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C.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 D.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 答案: A, B 下列哪些能源,使用后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A. 木材 B. 煤 C. 石油 D. 核能 答案: A, B, C 地球之所以成为人类唯一的家园,最关键的几个因素是() A. 有土壤 B. 表面温度适宜 C. 有液态水 D. 有大气

答案: A, B, C, D 用“铀铅原子钟”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答案: 非 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B. 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正确 C.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 D. 椭圆轨道半长轴越大,行星公转周期就越长。 答案: C 恒星的结局因其质量不同而有三种可能:形成白矮星、形成中子星、形成黑洞。 答案: 是 亚里士多德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 正确 A. 在不同纬度北极星相对人的位置 B.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 日食现象 正确 D. 月食现象 答案: A, D 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 A.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接近时,声波频率会变高。 B.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接近时,光波频率会红移。 正确 C.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离开时,声波频率会变低。 D.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离开时,光波频率会蓝移。 答案: A, C 根据提丢斯?波德定则,在太阳系的哪两颗行星间还应有颗大行星() 正确 A. 火星和木星之间 B. 水星和金星之间 C. 地球和火星之间 D. 木星和土星之间 答案: A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宇宙大爆炸发生于约137~138亿年前。 B. 宇宙目前仍处于不断膨胀之中。 C. 当宇宙中的物质密度小于5×10^27kg/cm^3时,便形成一个封闭的宇宙。 D. 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 答案: C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认识地球 单元练习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 经线都是圆,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C. 纬线都是半圆,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D. 同一度数的经线和纬线都有两条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 与自转方向相反 B. 与自转方向相同 C. 自东向西 D. 从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3.甲、乙两人从北京出发,甲向南行,乙向西行,若两人前进方向不变,那么() A. 两人都能回到出发点 B. 两人都不能回到出发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出发点 D. 只有乙能回到出发点 4.下图中有甲、乙两地,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5.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 时快时慢 B. 24小时 C. 365天 D. 一星期 6.0o经线穿过下列哪个城市?() A. 伦敦 B. 悉尼 C. 北京 D. 纽约 7.永川位于东经105度、北纬30度附近,该经纬度可写成() A. 105oE,30oN B. 105oE,30oS C. 105oW,30oN D. 105oW,30oS 8.最先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 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运用 9.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极圈 D. 回归线 10.当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季节是秋天时,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1.与诗词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 西经90°、南纬89° B. 东经80°、北纬40° C. 东经10°、南纬1° D. 东经180°、北纬71° 12.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球是一个球体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相等 D.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 1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A. 季节变化 B. 昼夜交替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昼夜现象

(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地球

认识地球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七年级地理教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线纬线

认识地球(第4篇)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圆的:月食和北极星的位置 公元前240年,埃塞色托尼(厄拉多塞)测量了地球的周长。(体积、直径) 相距弧长为800千米,角度7.2°。周长:40000千米。 经线是半圆弧。 一行(本命张遂)724年中国了完成了子午线的测量。 子午线1°长129.2千米;目前测量值111.2千米 1519年麦哲伦(葡萄牙人)率领船队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出发历时三年第一次环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出发,11月达到巴西海岸。1520年1月拉普拉塔河的入海口。休整半年,10-11月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太平洋。100多天。1521年3月8日到菲律宾群岛。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中箭死亡。1521年11月到达马鲁古群岛。1521年12月最后一条船“维多利亚”返航,开始穿越印度洋。1522年9月6日回到西班牙。 出发时200多人,返回时28人。 行动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海洋是连通的。 全球纪元标志着人们了解了地球是圆的。 1486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9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519年麦哲伦 几年后德国的纽伦堡地球仪出现了麦哲伦航线 地球的长径和短径比值是300:299 极半径6357km 赤道线速度为463m/s 半径6378km 回归线处:34700km 线速度402米每秒 极圈处20000km 线速度232米每秒 珠穆朗玛峰8844.43km距离地心6382km 厄瓜多尔境内的钦博拉索山海拔6272m距离地心6384.1km 71%为海洋,剩余为陆地 海洋平均深度4km 地球体积10832亿m3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 陆地约1.5亿平方千米 珠峰的高度(1847年来) 第二节地球的质量 称量地球质量的第一人:布格 马斯基林用其数据算地球体积:1.08×1012km3 地球质量5.98×1024kg 平均密度5.5g/cm3 现代测量值4.5 金字塔的数据:长230米高137米 230万块石灰岩每块2.5吨密度为每立方厘米2.7克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综合能力训练___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含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导学引路】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利用经纬网定位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新名词和概念,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经纬网等,多为空间概念,抽象难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时一要多观察,利用直观用具(地球仪)和图像进行观察、比较,对这些空间概念从直观上进行感知,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二要多动手,积极参与实验、制作、识别、描画等活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三要多动脑,认真思考教材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事实或结论,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四要多交流,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相互提问、知识竞赛、趣味训练等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五要多感悟,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地理概念和现象;六要多归纳,及时分析、归纳地理现象中的规律,如纬度数值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是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请举出两个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 。 2、地球仪的用途是, 。 3、纬线是;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 4、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称,用“S”表示。 5、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是。

6、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它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 7、180°经线以东是经;0°纬线以北是纬。 二、选择题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E D、20°W 4、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A、60°W B、60°E C、120°W D、180° 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20°、纬度0° 6、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7、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8、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三、综合题 1、读右图,回答问题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B、。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17oE,14oN)D(20oE,15o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2、读下图,回答

认识地球_教案

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过程与方法: 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 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秧坝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轮赛课教案 科目:地里班级:七(2)班时间:2012年9月26日授课人:覃国华课题:2.1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 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综合练习粤教版

第一章认识地球综合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在晴朗的夜晚,人们能够根据北极星来判断方向,是因为() A.北极星是一颗不动的恒星 B.北极星最容易辨认 C.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D.北极星最亮 3.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的长短不一,本初子午线最长B.经线是平行于赤道的线 C.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D.经线有360条 4.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5.读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点均位于西半球 B.①、②、③三点均位于南半球 C.①点位于③点的正西方 D.②点位于中纬度,①、③两点位于高纬度 小明的爸爸是一名船长。一天,他打电话问爸爸的海轮在什么地方,他爸爸神秘地告诉他说:“我们的海轮现在的位置: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高纬度。”据此回答6~7题。 6.请你说出小明爸爸的海轮位置() A.60°N、0°B.66.5°S、0° C.66.5°N、20°W D.60°S、20°W 7.请你说出小明爸爸的海轮所在的大洋()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球仪上,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B.南半球的陆地最低月均温出现在7月 C.在地球仪上,纬度越高纬线就越短 D.经纬网只能适合运用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9.一年内有2次太阳光直射,且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点位于()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极圈 10.下列四幅图,哪一幅图中的P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并且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最吻合()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内容点析 1.对图1.1的解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图中绿色箭头表示了四幅图的顺序。前两幅图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测。显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比“天圆地方”之说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猜想的进步,又是基于人们对很多现象的观察。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的一次伟大的实践。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早已被人们熟知,因而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在描述地球大小的时候,人们往往使用“平均半径”这个概念。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实际上北极半径与南极半径还不相同。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的长度只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3.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实际例子,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试想一下,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都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初步认识赤道、两极等重要点和线。切记不要把此课上成手工课。 5.纬线和经线、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是通过图释、简述等方式完成的。关于纬线和经线的特点,以及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是通过一组活动来完成。活动要围绕观察实物地球仪展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 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 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忆。

讲授新课: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 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 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故事,讨论,谈看法。 思考,回答、分析 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 面的;目的二是进一 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 现,需要多方考证, 不能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 探索精神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 别(平面、立体) 思考、回答 交流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 球,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 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 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分组讨论、达成意 见,各小组代表发言 举例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 活相联系,拓展学生 的思维。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学会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 力的培养,并学会描 述相关事物

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索的精神。 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 成。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度、纬度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七上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测试题姓名____考号____ (总分100分,40分钟完卷) 第一部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球是一个____稍扁,____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这就是____; 3、在地球仪上,与____垂直的圆圈,叫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____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 4、经线的特点:每条经线只形成____个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____,经线指示____方向; 5、每条危险都是一个完整的____,纬线长度____,其中____最长,向____变短,纬线指示____方向; 6、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形成了____; 7、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____; 8、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____现象; 9、地球自转是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____小时; 10、一年中,由于地球公转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____长短也随之产生变化,从而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 11、人们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南北半球在季节上有差异,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____季; 12、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还是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的____产生差异,由此产生了地球的五带。 第二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不填不给分) 题号1234567891 答案 题号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答 案 是()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8万千米 D、10万千米 2、人们在海边观察远航归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图中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绕地轴自转 B、海平面上升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地球是个球 体 3、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 相比()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古代埃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当时,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是圆球状的,为什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没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那时候,由于人们还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我国,介绍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我国才出现"地球"这个译名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现在测得的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两者相差为2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1毫米多,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表示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使用的地球仪都还是正圆形的. 简单说: 天圆地方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大地不是平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 人造地球卫星照片,地球是球体 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 后来人们又认为大地弯曲呈弧形 公元前50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设想大地是球形 约100年后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断大地是球形 我国东汉年间张衡提出“地如鸡中黄” 15—16世纪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实大地是球形 17世纪牛顿推断地球为扁球体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时包含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2.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 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3. 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4. 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 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更进一步的 认识。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 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 深化过程, 激发学生 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 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使用、地球的运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 地球仪和经纬网的使用、地球的运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建议通过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信息, 最终汇总出教学 结论。设置一 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假如你是一个 2000 年前的 古代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通过什么方法来测量“天有多大 ?地有 多厚?”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和经纬网,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因为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还未深入接触, 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尚有不足, 所以需要利用实物地球仪进行难点突破, 最终让学生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包含主要要素的地球仪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 2. 学生每人发放一个小地球仪,教师准备大地球仪,并在赤道处利用透明胶固定红色 线绳,在南北极点间连接两条黑色线绳,并使之可以根据需要转动位置。 学生准备 1. 每人准备三根 40 厘米左右,颜色各异的醒目线绳,一个乒乓球、色笔。 2. 查找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方面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地球的运动,同 同时注意强调科学 1.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球形状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第一章:认识地球练习题

认识地球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3.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4.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B C D 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B.0°经线上 C.北纬80° D.南极点 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地理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与人们的生活距离很远 B.地理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不大 C.生活离不开地理 D.地理只是一门科学,与生活、生产无关 8.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9.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10.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6500千米 B. 6371千米 C.6790千米 D.5700千米 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2.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多少() A.3.5万千米 B.4万千米 C.5万千米 D.6万千米 13.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看看我们的地球

章节题目看看我们的地球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难点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课类型自读课教学方法提示简评法主要教具电脑、电视 学法指导阅读讨论法 板书设计气圈看看水圈我们石圈:位置的性质地形成球探索开发 课后反思 时间阶段目标1.补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2.了解课文内容。3.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4.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5.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6.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 教学内容1.导入:(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4.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5.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6.提问: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明确:(1)举例子:“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等。”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2)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3)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说明当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7.总结:8.交流现代人们对地球的开发资料。 教师活动1.说导语2.(1)听读评读(2)评价答案的优劣。3.提示思考角度4.(1)提出思考的问题(2)归纳总结5.提问,巡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