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十单元(总复习)课堂达标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十单元(总复习)课堂达标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十单元(总复习)课堂达标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十单元(总复习)课堂达标题

4.10.1 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班级姓名

一、当堂达标

1.填一填。

(1)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减数+差=326,那么被减数是()。(2)两个数的差等于160

,若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15,差等于()。(3)386-172-28=386-()

(4)125与()相乘,积是0;与()相乘,积是1000.

(5)根据198÷6=33分别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是()、()。

(6)根据指定的顺序给算式添上括号。

①先算乘,再算加,后算减:720-25×13+72

②先算减,再算乘,后算加:720-25×13+72

③先算减,再算加,后算乘:720-25×13+72

2.选一选。

(1)在36+36×36-36÷36中最后一步求的是()。 A.和 B.商 C.

(2)56×8÷56×8等于()。A.1 B.64 C.444

(3)102×48=()。A.100×48+2×48 B.100×48×2 C.100×48×2×48

(4)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64×12=64×10×2

B.(25+37)×4=25×4+37

C.73+46+27=(73+

27)+46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712-485= 696÷29=

5.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应怎样算。

200-(13×7+23) 875+209+191+225

976-453-276-47 125×(27×8)

1700÷25÷4 78×99+78 125×48

6.解决问题。

(1)有2名教师带领60名学生去公园划船,大船限乘7人,租金45元,小船限乘3人,租金21元,怎样租船最省钱?

(2)小明和小亮同时从某地反向而行,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3千米,小亮骑摩拖车每小时行67千米,3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学习评价】

4.10.2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班级 姓名

一、当堂达标

1.填一填。

(1)0.58的计数单位是( ),加上(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是1。

(2)一个数由3个一,5个十分之一和8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3)一个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8,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

保留一位小数是( )。

(4)37克=( )千克 3吨50千克=( )吨

420米=( )千米 358平方分米=( )平方米

(5)把0.07扩大到它的( )倍是70,把8缩小到它的( )是0.08。

(6)把608200改写成用在“万”作单位的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把1498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7)10.58在整数( )和( )之间,更接近于整数( )。

(8)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6.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

(1)两位小数一定比三位小数小。 ( )

(2)在0.2和0.4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 )

(3)4.977保留两位小数是5.00。 ( )

(4)0.9和0.9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5)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

一般要把0省略不写。 ( )

(6)由1个百,6个十和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160.05。( )

3.选一选。

(1)读小数0.5008时,( )。

A.只读一个零

B.读两个零

C.三个0都读

(2)把42.7缩小到原来的( )是0.427。A.1000

1 B.1001 C.101 (3)把3.953保留一位小数是( )。A.4 B.4.0 C.3.9

(4)把10m3cm 改成用m 作单位是( )m 。A.10.3 B.10.03 C.10.003

(5)把7.28改写成728后,和原数相比( )。

A.扩大到它的100倍

B.缩小到它的100

1 C.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下面几个数中,最接近5.06万的是( )。

A.5.061万

B.5.055万

C.50598

4.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8 7.08 7.79 7.778 8.01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千克90克 6.009千克 69千克 6900克

5.用竖式计算。

2.85+0.96= 40-32.5= 46.57-26.8= 7.82+17.48=

6.用小数计算。

(1)4米7分米-3米8厘米 (2)18千克90克+9千克200克

(3)107+10037 (4)10045-10

4 7.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29+2.56+6.71 20.4-5.2-

4.8

7.28+1.39-4.28 17.3+13.6-7.3+6.4.

8.解决问题。

(1)兴业农场今年收粮食12.74万千克,比去年少收1.8万千克。这两年共收

粮食多少万千克?

【学习评价】

4.10.3 图形与几何

班级 姓名

一、当堂达标

1. 1.看一看,连一连。

(1) (2)

2.画出下面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选一选。

(1)下面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面的图形中有2条对称轴的是( )。

(3)在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中,从前面看到

的是 的有( ),从左面看到

的是 的有( ),从前面和左

面看到的都是 的有( )。 (4

)小明摆了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 ,从前面看到的是 ,小明摆成的立体图形是(

)。

(5)等腰三角形是( )

A.轴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

C.有三条对称轴

(6)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小立方块,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前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前面看

D

A B C A B C D

A B C

A.4

B.5

C.6

4.分别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1)

前面 上面 左面 前面 上面 左面

5. 画出下列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6.小狗的家在哪儿?请用“☆”标出来。

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4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就是小狗的家。

4.10.4 统计与概率及数学广角

班级姓名

一、当堂达标

1. 下面是四年级4个班学生三周捡拾饮料瓶数量的统计表。

(1)平均每周捡拾饮料瓶多少个?(2)平均每个班捡拾饮料瓶多少个?

2.小青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是95分,英语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8分,小红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小洁、小丽和小静三个人在一起折幸运星。小洁折了37个,小丽折了45个,小静上午折了24个,下午折了26个,平均每人折了多少个?

4.篮球队中,小李身高是188厘米,小王身高是186厘米,大志身高是194厘米,而小李、小王、大志和小勇的平均身高是190厘米,小勇的身高是在平均身高以上,还是在平均身高以下?

5.实验小学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活动,报名人数如下表。

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实验小学夏令营活动报名人数统计图。

6.全班46人去划船,求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7.春风小学12张乒乓球桌前一共有32名同学在比赛。你知道正在单打和双打的

乒乓球桌各有几张吗?

8.小明买来价值6角、8角和2元的三种邮票共20张,总价值为21.6元,其中,8角的邮票有6张。另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练习题

第一部分:小数知识 班别: 姓名: 评价: 一、 填空: 1、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2、小数的计数单位有( )、( )、( )、、、、,分别写作( )、( )、( ),其中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3、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有( )、( )、( )、、、、,其中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 4、 107 用小数表示是( ),10025用小数表示是( ),1008用小数表示是( ),10003用小数表示是( ),100025用小数表示是( ),1000375 用小数表示是( )。 5、10.025读作( ),100.005读作:( )。 三百点七一写作:( ),零点零八九写作:( )。 6、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 ○ 2.6 4.723 ○ 4.79 0.458 ○ 0.54 6角 ○ 0.5元 4厘米 ○ 0.4米 5千克 ○ 500克 3分米 ○ 13.0厘米 8.99元 ○ 9.00元 7、0.32里面有( )个0.01。0.7里面有( )个0.1。1里面有( )0.1,( )个0.01, ( )个0.001。 8、0.5表示( )个十分之一,0.87表示87个()。 9、3.54中的3表示( ),5表示( ),4表示( )。 10、0.34的计数单位是( ),它表示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11、一个数由8个百,3个一,5个十分这一。8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 12、 化简下面各数。 0.40= ( ) 1.850=( ) 2.900=( ) 0.0800= ( ) 12.000=( ) 1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9= ( ) 30.04=( ) 5.4=( ) 8.18=( ) 14= ( ) 14、把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把3.1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 15、把0.03扩大( )倍是30;把42缩小到它的(------)是0.042。 16、5.4扩大100位是( );( )缩小1001 是0.65。 17、13厘米=( )米 86克=( )千克 109分米=( )米 5360米= ( )千米 25平方分米= ( )平方米 18、1.09米=( )厘米 2.56吨=( )千克 2.3千克=( )克 0.4平方千米=( )公顷 0.04吨=( )千克 0.05平方米=( )平方分米 19、5元2角5分=( )元 3元零9分=( )元 1吨30千克=( )吨 4米70厘米=( )米 4千克800克=( )千克 1吨30千克=( )千克 5平方米25平方分米=( )平方米 26千克5克=( )千克 4千克800克=( )克 5平方米2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20、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根据需要用( )法保留小数位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 )位,精确到十分位,表示保留(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小学数学教师评课稿

小学数学教师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小学数学教师评课稿范文,我们来看看。 篇一:小学数学教师评课稿范文教学中,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基于这点,老师创设了让学生抽不同颜色的纸牌的活动,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如在理解“不可能”这个概念时,老师先让学生抽红桃,在好几位学生试抽之后,都不能抽到,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这几位同学抽过后,居然没有一个能抽到?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作出猜测和推理,原来老师手里根本就没有红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手中的纸牌转过来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2、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本节课时,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3、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很少,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即有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有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比如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可能性现象时,老师适时的引导和激励,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师爱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只是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生活中的可能性现象。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充分体现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屠老师的教学和她本人一样,非常的朴实。教师上课的仪表端正,仪态大方,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富有耐心和爱心。以下谈谈本人对本节课的想法。 一、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十分到位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二、本课有以下几点亮点: 1.以了解为起点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起点。课前屠老师通过钻研教材和与学生的交流对话,对学生的认知基础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一上课屠老师就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环节,使学生们从新课伊始就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感受着自信与快乐,这份收获就来自屠老师对学生认知基础的了解。 2.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在课堂上屠老师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由老师领着学例题,做练习,而是承认学生已有的经验,运用小组合作交流体现新课程理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小数加减的笔算方法,讨论、提炼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甚至将全面认识小数加减法的各种不同情况的任务都抛给了学生(如小数点的对齐,从最低位做起,满十进一,不够减要退一做十,得数末尾有0的要简写等),使学生们经历自主构建的过程,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3. 以评价为保障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的展现还体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上,屠老师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上,屠老师对学生的每次回答都能作出及时评价,而且学生在练习纸上解答时,屠老师在巡视的同时,及时批改,体现了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四则运算的意义(什么叫加减乘除法) 3、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见课本,共10条) 补充: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4、四则运算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4)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a+0=a (2)一个数减去零还得原数。a-0=a (3)任何一个数乘0得0。a×0=0 (4)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0÷a=0(a≠0).0不能做除数,0作除数没有意义。 (5)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b=0→a=b 6、※:除和除以不同。A除以B,写成A÷B。A除B,写成B÷A。 二、观察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结合律的标志是小括号的应用。 2、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a×b)×c = a × ( b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评课稿资料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梯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些了解,但对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比较陌生,通过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观察和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教学中王老师能抓住教材特点,层层深入,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重点突出。通过交流、动手绘制、练习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渡自然,教学中善于鼓励,真诚关注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能初步判断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及通过特点辨别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1、注重理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回想什么叫“四边形”,之后根据其概念让学生说出不同四边形的名称和特征,从而丰富了他们对四边形的认识。再运用多媒体演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由此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其定义。 2、新教材把平行四边行和梯形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根据对边是否平行、对边是否相等、对角

是否相等,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紧紧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动手验证,然后得出图形的特征和定义。利用这种分类方法归纳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和突破集合图这个难点做好了铺垫,这样就关注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整节课学生通过猜一猜、动一动、画一画、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创新意识、及小组合作的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体现数学生活化 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本人的一点看法: 1、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 2、课堂教学走向体验。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课堂总结环节中可提问:“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来了解学生的收获。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小学数学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杨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杨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杨老师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杨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

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杨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杨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评课稿

《认识钟表》评课稿 今天上午向周老师学习了一堂课。周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从整体上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这节课上,周老师充分利用了谜语、课件和故事情节,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教学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周老师根据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使用了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导入时利用猜一猜的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揭示课题。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准备好的钟表实物和模型,认识分针、时针。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周老师这节课上给学生观察、操作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后,还让学生在教具上调好7时,8时等时间。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周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在认识整时时出示闹钟响了的起床图,引出这是几时的数学问题;为了使学生熟练地认读整时,并教授学生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同一个时刻。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对这堂课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在导入部分教师以钟表店开张为由,展示各种钟表图,让学生说说钟表的作用,在这里,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有必要。 2、学生观察、动手的时间少。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了一个钟面,并且让学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在这里我觉得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钟表实物,玩一玩自己的模型钟面,仔细看看,动手摆弄摆弄,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可以总结出认读的方法。接着及时巩固,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游戏:教师拨钟面,学生读时间;教师介绍时间,学生拨钟面;学生介绍时间,另一方拨钟面(互换),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方法,掌握知识,这样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认识时针与分针的时候,教师板书时说分针是长长的,时针是短短的,在这里只是时针与分针特点的一个方面,其实随着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时针又瘦又长,分针又胖又短,这样更能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教学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说,不能怕学生说错,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给更多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机会。在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有时一个问题的几个小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 【例题】: 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 【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在乘法算式中,0乘以任何数都得0;1乘以任何数都是任何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任何数除以1都是任何数。 ★除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例题】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 【重点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 + 0 = 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 - a = 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 - 0 = a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 X 0 = 0 ★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字母表示:0 ÷ a = 0 (a ≠ 0)★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字母表示:a ÷ a = 1 (a ≠ 0)★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字母表示:a ÷ 0 此式错误,不成立【例题】: 计算: 0÷27+5×0+4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xxxx-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

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两点想法: 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选择了自己的一段录象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紧接着,看看桌子上又有一个红布盖着的物体,更加刺激了学生。揭开一看原来是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玩具—威尼熊。这时候学生的眼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 不光是创设的情境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而且张老师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口味。例如:在揭示桌上是什么东西的时候,老师是这样问的“猜猜我们桌上的小客人是谁呢?”再后来在你坐的位置上观察小熊,然后“悄悄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小熊的哪个位置?” ……里面的“小客人、悄悄地”就象是讲故事、玩游戏一样。可以说老师很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愉悦、主动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空间观念。更加注意了语言等方面一些细微的地方。而且这些情境也确实有效、可行的。 二、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得活动。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这节课最主要就是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威尼小熊这个形象。一开始让孩子们充分地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为了引导不同方向看到的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 × b=b× a 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b×c)125×67×8=67×(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 =25×200+25×4 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小学数学公开课评课稿

临川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公开课评课稿 毛学阳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本次青年教师课堂展示课活动在学校教务处的精心组织和各位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我就各位数学老师的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几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各位领导和教师指正。 数学课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的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各位数学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各位数学老师的课堂中,教师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江美春、陈志蕾的课中,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她们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这三位数学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她们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课上的很精彩。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一、课前与学生交流互动比较少。在课前多交流,会促使孩子们以最佳的心情无拘无束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之中,也有利于教师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 二、教师的评价激励性语言较少,应该加强。 三、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要参与其中。 四、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五、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过渡语的使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各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一节课,从这些课中我们既看到了青年教师过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又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思路指明了方向。希望全体数学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课堂效率的有效性,逐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一句话: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 1 /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 韩老师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总体呈现四大特点: 一、准确把握目标,体现新课标理念 本课有3个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韩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给出学生要探究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思考、讨论、整合,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回报,最后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有效地合作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关系。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成

共识、归纳总结”的数学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3个教学目标。彰显了“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数学本身是枯燥的,韩老师呢,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形美,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喜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韩老师是按照:整体感知---初步认识——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1,整体感知: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认识,在让每个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举起来让大家互相看一看,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一个外观上的认识。 2、初步认识,通过触摸、观察,交流达到认识其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 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 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 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 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 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 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 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测试题目 1.()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亿里面有10个()。

2. 在2004年12月的太平洋海啸地震灾难中,印度尼西亚遇难人数二十二万 八千四百三十九人,横线上的数写作(),它是个()位 数,它的最高位是()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人。 3. 猜猜卡片里能填几? 39 429≈40万 5 5000≈58万 4. 下面的数,()一个零也不读。 A 30407000 b 30047000 c 34007000 d 34000070 5. 截止2004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手机拥有总量约为7800000部,把横线上 的数改 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a 780 b 7800万 c 78万 d 780万 二单元《线与角》 线的认识 知识点: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 线BA。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 AB或线段BA。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 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补充知识点:1、画直线。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 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3、直 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 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 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平移与平行 知识点: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 尺。(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