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篇 城市景观

第七篇 城市景观

第七篇 城市景观
第七篇 城市景观

第七篇城市景观

案例一谁弄脏了三亚湾的脸

一、美丽的三亚

三亚市位于海南省最南端,辖2区5镇5国营农场,总面积191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10多个岛屿,19个港湾。总人口49.3万人,城市人口18.2万人。

(一)地形地貌构成和谐美丽特有的自然景观

三亚市座落在以山、海、河为特色的自然环境中(图2-7-1)。山-海-河-城巧妙组合,浑然一体,构成独特的地形地貌特色。三亚

市三面环山,山岭绵延起伏,层次分明,群

山如绿色屏障更使三亚妩媚多姿。山脉的延

伸将市区分成若干青山围成的空间,为城市

不同地区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环境。

三亚市面临南海,海湾较多,且湾湾有佳境。

海上的东西二岛为宽阔的海面增加层次感。

三亚市有东西两条河穿过市区,自然岸线曲

折多变,汇合处空间景色更佳,且上游水网

纵横交错,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景婆

娑,时有水鸟飞戈,鱼耀锦鳞,景致优美,

生机盎然。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和谐美丽的景观,图2-7-1三亚市远景

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

三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风雨林的原生地,有着丰富的热带森林资源。全市现有林地面积(含热作林)13.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430万立方米,有热带林木15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0多种。"三亚市甘什岭无翼坡垒自然保护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01公顷。三亚山区是岭南药物的宝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述及的南岭药物,几乎可在林区觅取。大片热带雨林中栖息着300多种珍禽异兽,其中坡鹿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992年,三亚市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园林城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13478.9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7357.87公顷,水域面积6121.05公顷。海域面积55.68公里的“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唯一以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热带旅游资源极为独特

三亚市境内聚集着“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风情、田园”十大风景资源,溶汇一体,巧夺天工,堪称一绝,被誉为“不是夏威夷,胜是夏威夷”,区内棋布着国家旅游度假区亚龙湾及享誉中外的天涯海角游览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大东海风景区、鹿回头公园、海山奇观风景区、三亚湾风景区以及落笔洞、南田温泉、西岛、蜈岐洲岛海上乐园等116个旅游景点,还有崖州古城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避风登陆遗址和雕像等人文景观。三亚旅游资源在中国得天独厚,在世界上也是不可多得的,是中国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密集之地,也是冬季避寒度假休闲的首选旅游胜地。据普查,三亚地区人均寿命74.57

岁,是全国最长寿之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滨海度假、假日旅游、热带滨海风光、民族风情、佛教胜地等特色旅游项目,其中亚龙湾、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等一批高规格、高品位旅游景点已对外开放,每年国内外游客年近300万人次。此外,三亚周边还有乐东毛公山、尖峰岭自然热带林保护区、通什民俗村、五指山风景区、保亭石林、七指岭温泉、陵水猴岛等旅游景点,发展大三亚旅游圈的周边游,前景非常广阔。

二、三亚湾的地理位置

三亚湾位于三亚西偏南部,长18公里的沿海海湾(图2-7-2)。

图2-7-2 三亚湾的地理位置

三、三亚湾的尴尬现状

三亚湾真是天生丽质,既美丽又高贵:十八公里长的热带

滨海景观长廊,被市民雅称为:椰梦长廊,湛蓝的海水,前仆

后继、永不停息奔向海滩的洁白浪花,17.8公里长的海滩尤

如飘落的玉带,而椰梦长廊的灯光夜景更是壮观、奇妙,足以

让人钦佩而流连(图2-7-3)。周边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

气候、森林等旅游资源,是国务院1994年1月10日发布的第

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堪称“世界一流、中国顶级”。图2-7-3三亚湾景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达维”台风,半天之内让素有“椰梦长廊”之称的三亚湾路花容失色:海岸线惨遭侵蚀,椰树连根拔起,草坪植被大面积陷落,水泥石块垒就的防波堤被打得七零八落(图2-7-4和图2-7-5)。

从三亚湾大桥到天涯度假村之间,整整近十公里长,海滩颜色发暗,尤其几个雨水污水排口附近的变化最为明显。而在海月广场观海台西侧100多米长岸段,出现了侵蚀现象,而肖旗河口到海航度假酒店超过2公里的海岸线受侵蚀后退现象明显,岸边砂坝被侵蚀后形成陡坎,从西向东趋缓,修筑在砂坝上的碉堡,最西端的两个已经跌落海滩之中。

红太阳酒楼到团结路口近一公里长的高护坡板也出现明显的坍塌。据有关部门测算,三

亚湾西段部分岸线以平均1米~2米/年的速度向近岸推移。

三亚湾部分岸段环境的恶化,早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早在2004年10月,省人大城市规划执法检查组检查中发现,三亚湾沙滩“泥化”日趋严重,局部岸段正遭受侵蚀的危害。同年12月,三亚市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三亚湾沙滩“泥化”防治问题。

图2-7-4 三亚湾的侵蚀现状

1.——岸边修筑的水泥防护堤也被海水冲刷、侵蚀得支离破碎,还造成近岸土地大量流失,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2.——三亚湾市区地段的沙滩严重泥化,昔日洁白、松软舒适的沙滩不复存在,沙滩含泥量增加沙滩变黑。

3.——海防林基干林带多次被撕开,造成断带。

4.——海岸侵蚀加剧,岸线后退明显。海岸侵蚀比较严

重是在三亚湾西岸,去年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对

三亚海岸带保护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三亚湾岸线以平均

1~2米/年的速度向近岸推移。海岸线在风雨中哭泣。

三亚湾海坡段海岸50年代修筑的碉堡几年前距离最高

潮位线约有4~5米,几座人工碉堡已有一座轰然倒塌,融

入海水。还有一座已倾斜。岸边修筑的水泥防护堤也被海水图2-7-5三亚湾倒塌的碉堡侵蚀得支离破碎,近岸土地大量流失。海岸侵蚀、岸线后退形成落差较大的陡坡,成行的椰子树根部被冲成大坑,大部分根系悬垂在陡坡上,严重影响了海岸景观。如今在许多地段海岸带与滨海大道近在咫尺,有些路段距最高潮位线不到3米。

5.——三亚湾近海海域水质受到污染。

6.——海岸沙滩、沙堤、沙坝遭到污染与破坏,沙滩泥化现象严重。

7.——珊瑚礁、红树林、海防林等保护我们美丽的岛屿的立体生态屏障,已经遭遇或正在遭遇严重的人为破坏……

8.——三亚湾环境卫生及管理状况不尽人意,部分路段脏乱差现象严重。

9.——随着开发建设大潮,海岸线遭侵蚀现象日益严重,沿海而建的一处处旅游、房地产项目,也开始不同程度地“蚕食”着我们为之骄傲的海岸线。

10.——沿湾铺设的多条污水管、排水管,平日里也严重污染着三亚湾海域。

11.——大量海景房、度假村过份集中建设,开发的驱利性使海岸的过度开发难以完全避免。

12、沿湾被毁坏的海岸线,都是防波堤和草坪及漂亮的植被。而三亚湾往海坡一带,沿岸仍丛生着大面积野菠萝、海风藤等原生植被,岸线几乎没有什么损坏。

三亚湾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强劲的景观资源潜能,浪漫温馨的都市生活体验,雄壮的开发团队,诱人的市场张力;然而缺乏与之相融合的安全、优美、可持续的空间环境。

四、三亚湾景观受破坏原因

几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多次投入巨资对三亚湾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建成的生

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滨海景观带给三亚湾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然而,由于种种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尤其是海岸工程与生态环保展开的“拉锯战”拉伤了三亚湾,使人们在享受三亚湾自然的恩赐时,不得不为三亚湾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感到担忧。

(一)自然的原因

1.海岸带的特殊生态环境

所谓海岸带,就是围绕海岸地区划出的一定范围,因其近海且狭长如带,形象地称之为海岸带。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既包括近岸海域,也包括沿岸陆地,其中心是潮间滩涂。以海岸为准,向海一侧一般至15米等深线,向陆一侧一般至10公里,滨海城市一般不超过一公里。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自然环境很不稳定的特殊的国土区域:

(1)地理类型多。包括滩涂、浅海、河口、港湾、岛屿、珊瑚礁、沼泽等。全岛拥有大小港湾68处,主要渔港24个,是发展海上运输和海洋捕捞的重要基地。滩涂面积486.6平方公里,水深0—20米的浅海面积914.66平方公里。

(2)资源种类多。包括各种生物资源、滨海矿物资源、潮汐能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可供利用的其它海洋资源。举其要者如,海南岛地处热带北部,光热资源丰沛,这是我省海岸带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自然资源,是发展热带作物得天独厚的宝地。橡胶、咖啡、胡椒、椰子、腰果、油棕、可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冠。矿产资源也甚丰富。莺歌海可采天然气储量约700亿立方米,按年供气32.5亿立方米,可稳定供气20年。开采后可以发展合成胺、尿素、复合肥等石化联合企业,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大影响。石碌铁矿是亚州八大矿山之一,目前储量3.2亿多吨,品位居全国第一。钛矿储量占全国70%左右,品位也较高。

(3)是海洋污染物集中地区。海洋污染物总负载的一半集中在只占海洋面积四分之一的浅海区域。因此,海岸带是环境和生态系统易受破坏的敏感地区。如在海岸带开展工业活动,有海洋排污、倾废等便利条件,但工业排污可能导致沿岸和河口水域的污染,水域污染则会恶化生态环境,影响资源共生和再生,损害水产、旅游等产业,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4)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文化、科技发达,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近20年来,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日益向海岸带集中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海洋国家,大城市都高度集中在海岸带,且和港口结合一体,形成港口工业城市群。如美国东西海岸和五大湖区分布有21个3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占全美此类城市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沿海城市集中了美国人口和劳动力的40%以上,也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我国的主要经济区也在沿海。这里城镇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据全国184个临海市、县的统计,海岸带面积不到全国面积的4%,人口却占全国的10%,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3.6%。1986年,我国又增加29个城市,其中有17个在沿海,都是新兴工业城市。我省有18个市县,12个在沿海,人口为481.45万,占全岛人口的79.5%。1984年,全岛开展海岸带调查时,按由岸向陆10公里的范围计算,调查面积约10936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三分之一,人口约206.8万人,人口密度为189人每平方公里,比全岛的每平方公里179人多10人。

人类很早就利用海岸带独特的地区条件和资源优势,进行着多种经济活动,包括传统的开发活动,如渔业、航运、围垦等;也包括新兴的开发内容,如海滨综合工业基地建设、海洋石油开发、原子能及潮汐电站的建设、旅游、海洋工程、自然保护和科学研究等。这使海岸带逐渐成为一个经济、文化、科技都较内地发达,创造着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国家发展的先行地区。海岸带不仅是开发内陆的门户,也是向海洋进军的基地和跳板,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重大作用。海岸带是“黄金地带”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海岸带”这个鲜为人右的概念,伴随着从1980年开始历时7年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

综合调查,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但海岸带又是管理部门较多,较混乱,破坏也较大的地带。海岸带资源是一种综合资源,它包括水、土地、森林、矿产、水产、港口、盐业、旅游等资源。与这些资源相适应,有八、九个部门在海岸带上有管理职能:农牧渔业部门——水产资源保护,海涂围垦和土地管理,渔港水域的污染监视和监督;交通运输部门——港口建设和管理,港务监督,港区环境污染管理;水利部门——电站、水利闸坝、水资源的建设和管理;轻工部门——盐田、苇田的建设和管理;地矿部门——矿产资源的开利用与管理;旅游部门——风景游泳资源的管理;海洋部门——海洋资源的管理。这种管理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分工分类管理。其根本缺陷在于没有把海岸做为一个独立的地带看待,不能充分考虑海岸的特殊性,在管理上往往造成管理上的空白、重复或冲突。例如,港口、城市和工业利用岸段,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依赖海水的产业得不到海岸,不需要海水却大量占用海岸;苇田、盐田、农垦、水产养殖几家争海涂,有些滩涂几家都做了规划、都要占用。多头管理的结果往往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对海岸的破坏事件也缺乏有效的抵制。

风景美丽的三亚市海岸带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三亚湾仅东岸段由陆向海滩排放污水的排水沟就有20余处,有些修筑排污直通入海。三亚湾西岸段两个渡假就有四条水泥路切断优美海滩直通入海。由于破坏了防风林,不少岸段受海水海浪侵蚀严重,海岸线后退。三亚湾旅游保护区的水质受污染,洁白而松软的沙滩变黑甚至逐渐泥化,自然生态和景观受破坏,旅游价值降低。万宁县沿岸的锆、钛、滨海砂矿是重要的战略物质,目前乱挖乱采,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沿岸生态的破坏。陵水县新村港60年代修建油码头,80年代后污染严重,造成了石斑鱼、同类的鱼大量死亡。

2.海岸动力要素作用的变化是导致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

三亚湾市区地段的沙滩严重泥化,昔日洁白、松软舒适的沙滩不复存在,沙滩含泥量增加沙滩变黑。

据调查了解,导致沙滩上淤泥沉积量增加的原因有:外部淤泥入海量增加。如滨海绿化地铺垫的红土、陆源雨水排放口的淤泥总量增加,经雨水冲刷、地面径流进入沙滩;水动力减弱,流速减缓,水体携沙能力下降,细颗粒的淤泥近岸沉积;城市化进程加快,游人活动明显增多,海水自身净化能力降低等因素。

3.海岸沙滩、沙堤、沙坝遭到污染与破坏,沙滩泥化现象严重。

三亚湾东段原本洁白、松软的沙滩,已经变得灰暗、硬实,“泥化”现象日趋严重;而三亚湾西侧,部份海岸正遭受海水侵蚀后退的威胁。

三亚湾的海岸类型主要包括沙质海岸、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其中沙质海岸分布最广。沙质海岸的沙滩宽数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向着大海平缓延伸,坡度一般5度左右,最容易受到海浪侵蚀。

(二)人为的原因

1.过渡的商业开发

(1)优美的岸滩弧线,是海南最值得骄傲的资源,也成了商家抢滩的“猎物”。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兴起房地产热,房产商纷纷蜂拥抢滩海滨,进行开发。由于轻率和盲目,曾有千百万元的设施被大海风涛毁于一旦,让人痛惜不已。

盲目开发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开发商急功近利,未考虑到长远的发展,认为占据最好的资源能带来最大的利润。其实,距离最高潮位线越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就越弱。

应该说,在今天的临海经济时代,海岸带有巨大开发价值,阳光、海水、沙滩已经成为豪宅和高档酒店、度假村最重要的因素。将豪宅和高档酒店等项目集中于海边,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繁荣,这也是世界上和国内滨海城市的普遍做法。然而,今年以来台风“泰利”、“麦

莎”、飓风“卡特里娜”等相继肆虐海岸,为害之惨重,又让不少滨海城市深深反思,海岸开发不能脱离它的承灾能力。

将众多豪宅和高档酒店、度假村等过度集中海边,损失风险加剧。一旦遭遇强台风正面袭击,巨大的社会财富就可能毁于一旦,灾害程度将进一步加剧。新奥尔良遭遇飓风的经历已经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大量海景房、度假村过份集中建设,开发的驱利性使海岸的过度开发难以完全避免。三亚市有关部门就认为,此次台风暴露出三亚湾建设的许多问题,如沿湾建造构筑物、临海沙滩上不应种植草坪、排水管分布太多等等。这些建设误区造成了对海岸线的侵蚀,也使海岸抗灾能力大大减弱。

(2)三亚的沙岸资源丰富,海岸带沙滩长、沙坝高,是海岸带中最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近年来,由于海岸沙滩缺乏规划与管理,在开发旅游建设项目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盲目挖沙取土、砍伐沙堤植物平整沙坝、在沙堤上建造房屋等其他旅游设施,使海滨岸线的天然保护屏障遭到了破坏。较为典型的是亚太国际会议中心在对应海岸带景观改造时,毁坏原始植被面积3240平方米,降低沙坝高度1米,铺设红土980立方米,改变了150米长岸滩地形地貌。

(3)三亚湾近海海域水质受到污染。虽然三亚湾已经铺设了污水管道,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居住在三亚湾一带的居民生活污水未能接入污水管网,而经雨水管道直排入海。一些宾馆酒家为了图省事,怕花钱而瞒着建设部门偷埋管道,将污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网内,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即便发现有污水直排入海,也很难查到排污源头。三亚湾一带的海鲜大排档、洗车场也将污水经雨水管道直排入海。整个三亚湾路段,曾有8个排水(污)井口污水溢流。在三亚湾正南路口泰好来酒店对面长约5公里的海岸绿地,有六七处雨水口排放污水,将绿化带及海滩冲涮成落差约80厘米的断截面。友谊路、金鸡岭路口各有两个雨水口,将污水直排大海,严重污染三亚湾近海海域的水质。经有关部门整治,大部分雨水(污)口污水直排入海的现象得到了制止,但偷排行为并没有根除。此外,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在改变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向海洋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也影响了海水水质。

2.超载的市民活动。

3.不恰当的滨海景观模式

海南作为海岛地区,是台风的多发地带,然而对台风灾害的麻痹思想却植根于一些人的脑中。体现在城市规划中,便是对海岸带这一受灾敏感区域的防灾能力重视不够,在规划理念上,偏重于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忽略了防灾功能;只计算海岸开发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而不去算算它的灾害成本。而海岸地带具有防风功能的防风林、湿地,由于一般时候防灾效果看不出来,在追求GDP的导向作用下,往往被忽视。

(1)海岸线开发,不可避免涉及海防林。省林业局有一组数字:全省1580公里长的海岸线中,宜林海岸线1060公里。但由于种种原因,海防林基干林带多次被撕开,造成断带。至今,我省仍有269公里的海防林断带,占宜林海岸长度的25.4%。海防林的撕开,对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海南是中国最主要的“台风走廊”之一。据1949年至1980年统计,影响海南岛的台风(含热带风暴)有275次,年平均8.6次,其中在海南岛登陆的有81次,年平均2.5次,最多年份达6次。海南的强台风中心的风速每秒可达40米—55米。

但是,近些年来,影响海南的台风偏少,去年更是50年一遇的“空台年”。正是因此,防风意识在部分人心中越来越淡漠,甚至在一小部分人脑海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开发变成了掠夺性的行为:海岸线开发如火如荼,同时也使自己毫不设防地暴露在大自然面前;以前常见,庇护着大片良田的防风林,如今已经难觅踪影;珊瑚礁、红树林、海防林等保护我们美丽的岛屿的立体生态屏障,已经遭遇或正在遭遇

严重的人为破坏……

“达维”强台风虽重创海南,但让关注海南发展的人们在比较、反思中更坚定一个信念:构筑优良生态屏障是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2)不恰当的海岸工程设置及海滩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大量海岸带原始植被的破坏,改变了海岸环境的动态平衡,引起了海岸侵蚀的加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三亚湾海岸侵蚀的速度,那么,不出几年,花巨资修建的三亚湾滨海大道将难以保住,附近酒店宾馆的安全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4.三亚湾环境卫生及管理状况不尽人意,部分路段脏乱差现象严重。市民和游客留连后弃置草地和沙滩上的垃圾甚至粪便极为触目;海坡旅游开发区的海滩烧烤污染异常严重,禁而不止,所到之处,烟雾缭绕,喧嚣一片,垃圾遍地;违规拉网捕鱼,随意放置船只、网具的现象屡禁不止;节假日市民及游客随意燃放的烟花炮竹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三亚湾是三亚开放性的美丽海湾,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阳光、沙滩、海水、椰林、珊瑚”等海南热带特色在这里得到了极为充分的体现。过去的三亚湾几乎没有什么污染,海水湛蓝清澈、沙滩洁白细柔,植被丰富茂盛,弯弯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基岩、沙岸、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绿色植被等海岸资源,对海岸起着防浪防潮护岸的作用,是防止海岸被侵蚀的一道天然屏障。

之所以产生如此脏乱差的现象,一是部分市民及游客素质低下;二是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不力。由于有关职能部门管理权限重迭和交叉,相互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对三亚湾的管理不能到位;三是滨海景观规划设计不够全面,没有体现亲民、利民、便民的原则,长达17.8公里的滨海景观带,没有设置垃圾箱和修建规定数量的厕所,这都给三亚湾的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垃圾、污水的侵蚀正在使海南三亚市美丽的三亚湾逐渐变黑,17.8公里的滨海景观带没有一个垃圾箱,5000万元投资的三亚垃圾生态处理场处于停产状态。这是海南省人大城市规划执法检查组近日在三亚市检查时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在三亚湾看到生活污水从雨水管道排放出来流入三亚湾,三亚湾海水污染、沙滩泥化日趋严重,现在的三亚湾找不到“银色”的沙滩了。

据了解,三亚污水处理的管网覆盖面小,污水处理率偏低,按计划全市要建设长度64公里的污水管道,但是,目前建成的管道只有18公里,正在建设的也只有6公里。由于城市环境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城市网管所到之地,依然存在相当部分单位和社区不入网而直接排放污水。

素有“椰梦长廊”之称的滨海观景带竟然没有一个垃圾箱,地面上不时看到垃圾。另外,检查组在检查垃圾处理厂时发现,从垃圾处理情况看,三亚市垃圾仍存在管理工作不够,大量生活垃圾未得到安全卫生填埋的现象。

针对此问题,专业人士建议,尽快强化海岸带综合管理,确定统一协调的三亚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管理机制;加强沿海防护林保护与恢复工作,尽快恢复沿海防护林防风、防沙的功能,有效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加大海岸带限制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管理、海岸带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公众参与,杜绝破坏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行为。

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刻不容缓。如不加强严格保护,长此以往,三亚若干年后,不但引以为骄傲的“椰梦长廊”不复存在,连海滨的酒店恐怕也将成水中宫殿。

5.三亚湾路上种植的大量乔本植物虽美观,但并不适合海岸生长,而且铺设绿地需要成千吨的营养土,里面滋生着大量病菌。海浪冲涮时,营养土会朝低洼处流失,导致沙滩变质。而沿湾铺设的多条污水管、排水管,平日里也严重污染着三亚湾海域。

三亚湾全长17.8公里,过去沙滩上生长着野生菠萝、仙人掌和其他植物,后来开发者

把原有的自然植被全部铲除,代之以椰子树、草皮等植物,并美其名曰“椰梦长廊”。

三亚湾海岸带原始植被破坏,加剧了海岸侵蚀速度,导致海岸带明显后退,很多地段的海岸带与滨海大道已近在咫尺,有些路段距最高潮位线不到3米。

“拉锯战”拉伤三亚湾:

——海岸侵蚀加剧,岸线后退明显。

据了解海岸侵蚀是海水动力要素作用变化导致的自然现象,但三亚湾海岸侵蚀的加剧则增加了人为因素所致。近年来,不恰当的海岸工程建设及海滩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大量海岸带原始植被的破坏改变了海岸环境的动态平衡,引起了海岸侵蚀速度的加剧。

——海岸沙滩、沙堤、沙坝遭到污染与破坏,沙滩泥化现象严重。三亚湾的沙岸资源丰富,海岸带沙滩长、沙坝高,是海岸带中最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

海岸带应该如何规划发展?

五、对策

(一)滨海景观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1.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江河入海口及沿海岸线的海湾内,对防风、防浪、保护海堤及海岸具有明显的效应,同时对现代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具有一定净化作用和抗污染能力。

我国红树林的天然分布仅见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部分海岸地区,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是我国红树林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和种类最丰富的省份,尤以广东的湛江、广西的合浦和海南的琼山分布面积最大,生长最为繁茂。广东20世纪50年代仅雷州半岛的红树林面积就有140km2,但因砍伐、围垦、建虾塘等,1985年仅剩不足60km2;2001年全省红树林面积9084hm2;广西曾有红树林湿地面积223km2,现在仅存56km2;海南多数江河出海口及沿岸独立的海湾均有红树林生长,20世纪50年代初期琼山、文昌、陵水、三亚、儋州等地约有红树林100km2,但到20世纪80年代剩下不足50km2,主要分布在琼山的东寨港、文昌青澜港、三亚的牙龙湾青梅港和三亚河、澄迈的花场湾、儋州的新英、东场和夏兰等地。

2.珊瑚及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生态系是由造礁石珊瑚生物群体本身形成的底质所支持的特殊生态系,提供了复杂的生物生态环境,拥有海洋中最多的物种,其丰富程度接近陆地上的热带雨林,被称为“海底雨林”和生物多样性保存库。

我国南海诸岛及海南岛是珊瑚礁的重要分布区域,广东、广西沿海地区也有分布。广东珊瑚礁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西南海岸的流沙港、东场港和滘尾湾一带,以灯楼角岬角东西两侧最为完整;海南岛的珊瑚礁则主要分布在文昌、琼海、三亚、东方、昌江、儋州、临高等沿海市县海岸,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离岸珊瑚礁大片存在;广西主要分布在围洲岛附近海域。

珊瑚礁的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在遭受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压力下,珊瑚礁生态系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尤其是人类的活动对珊瑚礁影响形势更为严峻。2002年~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大亚湾首次成功地开展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人工移植,取得明显效果。

3.海草床生态系统

南海北部的海草场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的流沙湾,湛江东海岛和阳江海陵岛、广西北部湾沿岸的潮间带和潮下带和海南东海岸的文昌高隆湾、琼海龙湾港和陵水新村港及西部的东方等海域。主要种类包括喜盐草、二药藻和贝克喜盐草。目前,海草的生境已受到围海

养虾、海水养殖、非法渔业作业、环境污染、开挖港池航道等人类活动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和威胁。

4.海湾生态系统

我国沿海拥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如广东的大亚湾、大鹏湾、海陵湾、雷州湾,广西的廉州湾、大风江口、钦州湾、北仑河口,海南的月亮湾、高隆湾、冯家湾、春园湾、南燕湾、石梅湾、日月湾、香水湾、陵水湾、三亚湾等。

5.河口生态系统

我国典型河口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河口生物量高,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潮间带生物和红树林等,以低盐性和广盐性热带、亚热带种类为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河口内湾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

6.上升流生态系统

上升流生态系统是海洋水团剧烈活动海域,由于水团的涌升,带动深层富含营养物质水上升至表层,并不断混合,因而是海洋生物重要汇集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二)“生命线”如何来构筑

三亚的生命力源于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是三亚的生命线,是三亚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资源,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第一位,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对三亚湾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1.强化海岸带综合管理,建立统一协调的三亚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管理机制。一要建立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的管理机制,以高效管理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二要尽快制定统一协调的三亚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确保三亚湾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有序地进行;三要加强三亚湾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建设,科学设置垃圾箱和修建厕所;四要加大对三亚湾的环境监管及整治力度。市政府要加强对三亚湾环境保护整治工作的领导,要下大功夫,动真格,要把整治行动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有关职能部门对三亚湾进行的联合整治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依靠科学,全面调查分析研究三亚湾沙滩滩质变化及海岸侵蚀的各种原因。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并积极组织实施,彻底解决三亚湾的海岸侵蚀和沙滩泥化问题,并以此为鉴,保护和治理好其它海湾。

3.严格三亚湾的用海用滩审批。在《三亚市海洋功能区划》尚未批准实施前,对三亚湾沿岸酒店的用海用滩申请暂不予以批准。对未经批准在海湾内擅自进行开发建设及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予以严处,对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及其它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4.认真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强化近岸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强化港口、直排海企业治理及近岸海域水质监督与监测工作;二是严厉查处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海的行为,有效控制海洋污染,使三亚湾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状态,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努力完善和推进公众参与机制。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光靠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不能搞好环保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必须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三亚湾路上的建设存在着三大误区。”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士认为,一是沿湾建造构筑物,二是临海沙滩上不应种植草坪,三是排水管分布太多。

这位人士说,根据海洋动力学原理,海洋有“障碍物在哪,哪里就是海岸”的特性,海浪退去时向后有拖力,遇到坚硬物体时,会掏空物体下面的沙滩,所以修建防波堤相当于缩短了沙滩,一旦遇上台风,岸线侵蚀会更快。

多年前,三亚市对三亚湾的改造曾广为大众关注:市政府投入巨资,计划将三亚湾改造成继亚龙湾后又一个令人眩目的热点。

随后,三亚湾迎来了高速发展期,10余家高档的酒店拔地而起,大批房产楼盘横空出世,三亚湾成为业界最推崇的投资区域之一,地价不断攀升。

然而,我们今天却看到,昔日美丽的三亚湾变得如此令人痛心:沙滩变成了粘糊糊的泥地,海岸被严重侵蚀,岸边的植被根系裸露,污水冲刷出条条沙沟……

在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三亚湾的疤痕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标本——因为这个标本,形象而深刻地向我们阐述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三亚湾的疤痕也同时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报复有多么可怕。

资料来源:

1.李微,杨小波,吴庆书,等.三亚湾滨海绿带对海岸的保护与景观问题研究报告.三亚市园林局,2006.

2.中科院海洋所.三亚湾海滩“泥化”和海岸侵蚀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报告.三亚市园林局,2005.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景观质量的好坏,跟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为了有效实现城市景观跟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1 公共空间景观的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 2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以及能够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们要在可持续性条件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确保其在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承载范围内,这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城市公共景观时,则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跟地球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平衡。建设更为科学系统的生态景观,以便能够对资源进行保护,确保资源的再生,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中设置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供人们休息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时,要优先充分地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明确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物建设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更具现代化的低碳景观。现阶段,较多的城市公共广场在建设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时尚,地面通常会使用面积较大的硬质铺装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绿化的面积,而长此以往,对地面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并且有些街道会使用较多的景观灯具,一味地追求奢华的排场,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地增加,而实际的使用价值却很低,而这些做法一般都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相背离。 2.3因地制宜 进行景观造景选材时,要注重对那些低碳材料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并研发更多的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积极地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再生。选择植物种植时,要注重容易成活,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城市景观中的高成本建筑,走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低碳景观初期,应对地域地貌的自然属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对城市的空间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对原有特色景观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对原来地形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2.4与自然、文化背景相协调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以便充分展现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因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时,要创造一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知识点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1 前言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尊重历史的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3 保持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2.4 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各类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试题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 一、填空题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 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 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 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 时每条车到宽度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城市景观规划生态发展之路

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发展之路探析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态发展为城市景观规划提供宏观的思维指导,避免城市规划走入误区。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规划指明方向。在生态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景观规划的外在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更加有内涵。 关键词:城市景观规划;景观生态发展;生态美学;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 landscape planning analysis of eco-development of the road bi-fang, zhu bing division henan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creasingly clos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for urban development to provide macro-thinking guide to avoid the urban planning into errors.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irection. i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rincip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forms, more content.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esthetics; eco-industry;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21T17:21:53.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赵哲华 [导读] 摘要: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是城市的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 棕榈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是城市的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城市道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重视景观设计的协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提高道路景观的美与道路的完美结合。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基本内容 导言:目前,城市道路已不再仅仅是人们出行的基本需要,与之一致的景观设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保证交通运输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其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景观设计已成为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规范化、美感和实用性,充分发挥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1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与功能 1.1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 要了解道路景观的内涵,首先要了解城市景观的内容。城市景观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它还包括建筑房屋,如商业商店和住宅。道路景观主要指城市街道周边的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有比较宽阔繁荣的路段,适合各种机动车行驶,以及安静的林荫大道,道路狭窄,人行道交错。城市道路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由各种商业或住宅建筑、花卉植被、路标、栏杆和供路边休息的长椅组成。 1.2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走上文明的阶梯,但却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日益恶劣的环境提高了公众对保护自然环境必要性的认识。在城市交通中,道路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最重要的语境,贯穿城市主体。公共种植花木将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平衡状态,逐步凸显道路景观的生态效应。“城市形象”认为,道路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首要要素,起主导作用。其余的环境要素围绕道路设计的核心,相互补充。形成的具体空间性质是:在公共场所和商业区实现迁移时,将居民的社区和办公区相匹配,组合起来表明采用多样化配置具有渗透性特征。基于物质和精神构成,道路相当于城市的血液,也是形成城市印象的主要因素。街道承载着公共生活和精神,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印记,这就相当于城市的灵魂;例如,浦东世纪大道见证了上海的繁荣,南京东路见证了该市的历史。道路的建设要体现城市文化的内涵,使街道与整体呈现完美的平衡,从而优化城市的功能,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 2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更好地满足道路设计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城市道路的布局必须与道路的功能性质相协调。即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需要与城市景观系统规则、绿地系统规划等保持协调与整合,以建设城市道路景观,使其成为城市环境中非常美丽的景观。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保证景观特征与城市景观特征、历史文化特征等相一致。道路景观要保持整体的统一和一致性。针对道路的不同性质和要求,需要设置不同的景观特征,以保证景观在环境中的独特性。即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布局清晰,空间扩张顺序完整,形式、色彩、纹理协调处理,并根据功能要求和审美原则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以更好地发挥道路环境的生态绿化作用.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3.1道路绿化景观 道路绿化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在绿化植物栽培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在隔离地带和人行道周围种植植物。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绿化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方便。此外,在道路绿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空间感和植物分布层,以通过绿化提升道路的美感。同时,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绿色植被的生态作用,以及对道路的隔离和保护作用。根据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草坪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不同层次的植被,如树木或树冠较大的树木。从宏观角度看,它有利于呈现城市的轮廓;从微观角度看,它有利于增强道路空间的凝聚力。 3.2道路铺设 道路铺设从直观的角度突出了城市的界面。不同的道路铺装方式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城市道路的空间特征。因此,在城市道路铺设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环保性能及其对城市排水的影响,还要注意其与周围风景的和谐。根据城市的地域、文化等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铺面材料来引导行人。在铺筑城市道路时,应避免选择俗气的颜色,注意周围事物的着色,并根据道路的位置充分发挥铺筑的装饰效果。颜色、形式和纹理是道路的主要形式。这三种关系的协调可以大大提高道路铺设的效果。 3.3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是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一侧设置的一定宽度可减少人流、车辆的噪声,阻滞灰尘的绿化带。包括基础绿带、防护绿带、花园林荫路、街头休息绿地等。路侧绿带是阻隔建筑与道路的防护屏障,可保护建筑内部不受外界的干扰。对于路侧绿带的设计,不同性质的区域,植物配置方式也会有不同。 商业区的绿地宜采用规则式种植,作为街头休闲绿地,将绿地适当地隔离,创造出不同的休闲或是观赏空间,使绿地与建筑广场形成一个整体。居住区旁的人行道绿带宜采用自然式种植,由于居住区内人的活动较为频繁,为减少道路行车的尾气、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可通过种植绿化作为防护措施,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所,使人们在绿地内,既可以观赏景致或休息片刻,也可以漫步其中。绿地通过不一样的景观设计与建筑、山石、植物灯相映衬,显示出城市的绚丽空间、多复色彩的美学效果。 3.4照明设计和道路公共设施 在照明设计中,选择灯具的灯柱在满足亮度要求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造型。照明设计要对道路照明、建筑泛光照明和广场绿地照明等综合照明效果进行考虑,确保照明能够满足道路的多种使用需求,具有实用性。为了增强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可以根据城市的历史、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论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问题的技术研究

论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问题的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1T12:31:54.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张志鸿 [导读] 摘要:城市景观园林建设对城市的环境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显著。 身份证号码:35078419870105XXXX 摘要:城市景观园林建设对城市的环境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显著。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中,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根据产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设计 前言 景观园林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出我国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园林设计大国,各地都分布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名园,甚至于享誉世界。新时期下,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工作要在传承中华园林设计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才能使得我国的园林事业迈向另一个高峰。 1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新世纪以来,我国号召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贯彻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城市园林的建设就正好是生态建设在城市环境中的合理运用,对于净化城市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布局,美化城市的外貌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另一种可选择的娱乐休闲场所,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城市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带来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污染了城市原本清新的空气,很多工厂将未经处理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进大气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雾霾、酸雨等各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现象不断发生。城市引进大量绿色植物景观园林之后,可以有效吸收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以降低城市高温,缓解热岛效应,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净化空气,营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 2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现状 2.1设计的观念陈旧 现阶段内,很多园林设计师还是跳不出传统园林设计的模板,设计师大多都缺乏大胆的创新思维;或者是直接照搬西方城市园林的模式,运用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产生很明显的违和感。这些守旧的设计观念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城市景观园林发展的步伐,使园林设计质量也偏低。主要表现在:①我国园林在设计的时候引进了很多西方优秀园林创作模式,但是其中反映出的中国文化元素较少,西方园林并非完全吻合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因此难免发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我国至今没有形成自成一派的园林艺术风格。②还有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过多引用传统园林的设计方案,设计出来十分古朴的园林与周边钢筋水泥的建筑环境格格不入,显得十分突兀。 ③很多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将重点全部放在了硬件景观的选取上,比如石材、假山、小路等,反而忽略了软质景观的重要作用,比如轻视花草的栽培、水景景观的设计、树木的选址等等的规划问题,使得人造景观喧宾夺主,掩盖了自然景观的主体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趋于失衡。 2.2忽视生态效益 很多园林设计师在设计城市园林的时候过于追求艺术的美观性,强调景观园林对于城市外貌的装饰作用,而忽视了园林最基本的生态净化作用。城市景观园林应该是具有观赏和环保双重作用的有机结合体,必须使二者达到平衡,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就违背了景观园林诞生的初衷。设计师还可能过于追求园林的视觉效果而导致园林的质量出现问题,比如过于强调园林的对称结构或者是视觉冲击力,但完全摒弃了园林对于自然环境的改善功能,这种条件下设计出来的园林不能起到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的作用,使园林仅仅是一件只有观赏价值没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浪费了城市用地,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不合理的植物配置 很多设计师在设计城市景观园林的时候,忽略了不同植物之间的均衡搭配,或者在植物的选取上与本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不符。同时在设计规划的时候没有考察当地的土壤结构性质、年降水量、年均温等问题,也未选择当地的优势种植植物,选取的植物不能适应当地城市的自然环境,或者选取的植物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净化不起作用;有时候为了追求美观和高级感,从外地大量运输名贵的植物,大大增加了设计成本,造成资源浪费,也使得这种园林丧失了城市特色。 2.4重复单一的规划设计 很多城市进行景观园林规划的时候过于急功近利,直接照搬其他城市的园林设计成果到自己的城市中建造成不伦不类的效果。很多具有特殊地域性特点的园林被复制到其他城市,这种情况挫伤了设计师的设计热情,也阻碍了我国景观园林行业的发展。这些千篇一律被复制的园林,既不能体现城市的区位特色,还会导致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下降。还有一些设计师在设计园林的时候,很多造景手法直接照搬中国古代园林,但是没有充分理解到其中的内涵和精髓,抄袭的现象较为严重,抄袭的内容也仅仅是流于表面。 3相应的解决措施 3.1树立创新规划设计理念 创新是我国当前景观园林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精准把握园林的定位。我国现阶段园林的目标主要是满足居民的游憩需要、装饰城市的外貌和净化城市生态环境,其中最主要要满足的功能是净化城市生态环境。对于满足居民的游憩要求,设计师要重点把握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之间的比例平衡,使这两种景观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休闲、娱乐、观赏的需求,在园区内规划好基础设施,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功能。对于满足城市外貌的需求上,要合理规划园林内部的景观建筑,与城市的整体外观契合,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化元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园林景观一直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3.2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设计者首先应该把城市发展建设的理念和城市生态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在设计时要遵循绿色、环保、低碳、低耗、美观等原则,设计出高水准的园林作品。园林是我国的老牌优势建筑项目之一,苏州的四大园林享誉全球,所以可以将中国传统元素纳入城市园林建设中,比如重视动景和静景的结合,使园林整体上达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和谐效果,体现我国“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另外,设计师还应该将西方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引入我国园林设计之中,但是不能完全照搬,要作出适当调整,使其能够适应中国城市的发展;要善于将新型

景观设计要看的书要点

风景园林参考书目 一、历史类: 01.《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03.《西方造园变迁史》针之谷钟吉 04.《造园史纲》童寯 05.《西方园林》郦芷若,朱建宁 06.《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 07.《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 08.《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周武忠 09.《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张祖刚 10.《世界公园》郦芷若,唐学山译 11.《世界景观设计》伊丽莎白,罗杰斯 12.《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王晓俊 二.理论类 104.《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俞孔坚李迪华 105.《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刘滨谊 10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李敏 108.《艮岳景象研究》朱育帆 16.《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 17.《景观设计学》西蒙兹 18.《人性场所》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 19.《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20.《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曹礼昆译 21.《园冶》计成 22.《说园》陈丛周 2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 26.《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 28.《理想景观探源》俞孔坚 29.《景观:生态.文化.感知》俞孔坚 31.《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 32.《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俞孔坚 33. 《交往与空间》扬·盖尔 3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济大学等编 36.《园林设计-造园意匠论》(日)小形研三 37.《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孙筱祥 38.《图解人类景观》译著者:刘滨谊 39.《园林设计》李雄,唐学山 40.《作庭记》 41.《日本造园的艺术与鉴赏》 42.《学造园》胡德君 43.《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林箐 44.《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斯坦尼兹 45.《景观形式的生成与系统》董骢 97.《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孟兆桢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化成为我国近几年社会客观发展趋势,有越来越多的人群逐渐朝市区集中,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开始在城市中定居,扩大了城市的规模与承载量,这使得城市的公共景观设计与建设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对我国当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状况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设计、建设问题。 标签:城市化;公共景观设计;建设工作 引言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构成,但是通常多数景观设计只是局限于解决功能等理性问题,但是忽略了城市景观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影响力。为了能够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提高整体生活环境,因此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成为目前研究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1 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状况分析 众所周知,城市是市区群众生活聚集的区域,而现代城市社会中趋于多元化发展的状况,会从多个层面上去影响到当前城市公共景观形象艺术风格的形成。例如当前城市的建筑,当前城市的色彩、雕塑、服务设施等等,可以说城市公共景观形象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只是可以体现出现代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并且也能够去促进了新时期我国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如今城市公共景观的形象成为了城市形式的载体,也能够成为现代城市价值的重要构成。一般人们去一个地方旅行,是为了欣赏这个地区所独有的文化景观,也从而去了解不同地区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实现了拓展视野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依旧难于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例如许多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缺乏科学性的规划,一味地想要提高自己城市的名誉与品位,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设自己的“面子工程”。 我们所要建设的城市景观艺术是给予群众一种感悟艺术的事业空间与没有限制交流的文化艺术场所,是不能够将公共性与艺术性混合在一起的,这两者需要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在给予其审美价值同时,需要去努力展现出自身具有的公共艺术内涵,使得两者能够在当前公共艺术领域中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 2 当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说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不能忽略的是,在实际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在下文中简要论述: 2.1 城市景观失去原有特色 随着现代城市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传统景观与文化遗产频繁遭受破坏的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引言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进行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XX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 解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了树,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XX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各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快速和环境景观的要求,要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1.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善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总体布局,交通应在全市范围中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m,干道网密度为2.8~1.8km/ha,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m左右; (2)道路性质按不同功能分为三级:主干道为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为40m左右(北京为60m以上);次干道也是区干道,是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30m左右(北京为40~55m);城市支路是联系次干道的道路,红线宽为15m左右(北京为25~35m)。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结合地形,减少工程量,满足各种管网敷设和人防工程要求,防止噪音干扰; (4)城市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几种,应根据社会、自然、现状条件等具体情况,按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5)城市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两类系统组成。主要道路是交通性的道路,是解决城市各部分之间和与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辅助道路是生活性道路,是解决城市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 (6)为完善交通系统,采用快、慢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分流,自行车道,快速公交专用道等措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