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影文学剧本写作》

《电影文学剧本写作》

《电影文学剧本写作》
《电影文学剧本写作》

电影文学剧本写作-蒙太奇

一、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是指电影剧本,主要是为拍摄电影而提供的脚本。它必须符合电影视觉画面的要求,具有电影艺术所固有的特性。

二、电影的分类:

大体上分三大片种:新闻记录片、科学教育片、故事片。(故事片又分传记片、惊险片、喜剧片、艺术片、儿童片、体育片等等。

三、电影文学写作的基本特征

1、文学首先得服从电影艺术的需要,遵循电影艺术的规律,用电影的思维,文学的方法将这种思维及结果表现出来。除了在一定的篇幅内叙述一个故事外,还要求用具有视觉造型的画面语言来叙述故事的。所以,写电影剧本,需要首先考虑电影的视觉造型性。造型性指的是电影作者所写的形象,是能够在银幕上表现的。

范例:

“在不平凡的道路上走着一个不平凡的人。”

“他到处都遭到冷淡和歧视”

这些句子是很难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究竟是怎样的“不平凡”、怎样的“冷淡”“歧视”是不可捉摸的。

而夏衍<的祝福》“四太太继续念着佛,将祥林嫂上下打量着,祥林嫂显然已经在阮大嫂家收拾了一下,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四老爷抬起头来,冷冷地看了一眼,忽然看到她头上扎着白头绳,皱了皱眉,显然是讨厌她是个寡妇。”《祝福》 , 中国电影出版社 1 1978 年版 , 第 9 一 10 页 )这一段描写;视觉形象是很清楚的,这些描写都可以在银幕上显示出来。

另外,电影是活动的视觉艺术,因此,电影剧本的视觉造型不是景泰的,而是不断活动的画面。初学写电影剧本的同学,应重点考虑自己笔下字里行间写没写出实在的视觉造型形象,所写的东西,能否在银幕上通过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2、时空综合性

电影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主要是指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时间艺术主要指文学、音乐等。它们是线性发展的艺术。

空间艺术一般指绘画、雕塑等艺术。它们是一种“面式表现法”既在瞬间,把整个场面同时托出,但不能表现出形象形象在时间中的运动和发展。

电影综合了这两种艺术,成为一种时空复合体。

在银幕上,不但可以一览无余地表现出任何场面,而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场次。戏剧也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但戏剧由于主要是语言的艺术,时空的运又受到舞台的很大局限,因此,不能象电影那样享有充分的自由。电影继承了文学从发展中描写生活的形式和从时间上组织情节的手法,又继承了绘画一瞬间的构图形式和从空间上安排细节的方式, 这就使得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不仅具有文学艺术的特征,而且有造型艺术上的特征。

在时间方面,可以延长、缩短、停顿、闪回等等。人物从中年到老年,一个镜头代表了几十年,这是时间的“缩短”,放映时间都不足两小时,可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在时间上“延长”。《天云山传奇》中,宋薇对往事的回忆,既是“闪回”,又包含着时间的“停顿”和“延长”,回忆往事的画面是漫长的,而思索就发生在瞬息之间。

在空间方面,可以把画面距离拉长或缩短,也可以创造出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空间。科幻片自不待言,就是反映生活的故事片,也是经常运用假定性空间,将人物、环境从不同角度给予绘画、雕塑般的处理,从而使电影获得高于生活真实,高于其他艺术的强大的

艺术感染力。

3、蒙太奇特性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蒙太奇的原义是构成、装配的意思,引申用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在电影制作中,按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原定创作构思,把这些镜头(画面) 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组成一部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为广大观众理解的影片。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所掌握的最重要的造成效果的方法之一,因而也是编剧所掌握的最重要的草成效果的方法之一。

★蒙太奇使电影拥有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形式,从而区别于戏剧艺术。电影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迫近电影画面。爱森斯坦说:“蒙太奇的力量就在于:它把观众的情绪和理智纳入创作过程中,使观众也不得不通过作者在创造形象时所经历过的同一创作道路。”(《爱森斯坦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367页)

★其次,蒙太奇语言使得舞台上不能表现的东西在电影中变为可能。如生活中常见的同时发展的事,在电影中也可以运用蒙太奇手法,使同时发展的的不同画面交替呈现在观众眼前,使之产生和实际生活相似的印象。

★另外,应运蒙太奇还可以打破戏剧受时空限制,创造出一种新的电影时空来。可以将现实时间剪短或拉长,把那些具有意义的和具有特征的东西突出或延长,构成电影本身所具有的新时间,使电影内容更加凝练和深刻。

但是,对电影剧作者来,不仅要了解电影的蒙太奇特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电影创作中学会“蒙太奇思维”。

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认为,这就是电影的形象化能力。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了卓别林的影片《流浪者》为例:“第一个镜头是在监狱的大门外,一个看守人走出来贴了一张通辑告示;下一个镜头:一个瘦高个子的男人在河里游完泳上岸,发现衣服不见了,放在原地的是一套囚服。再下一个镜头:在一个火车站上,别林穿着一条过于长大的裤子朝摄影机走来。”希区柯克认为,这三个镜头之所以能把故事的内容讲述得那样清楚,主要是因为剧作者具有电影的形象化能力。因此,小说家用文学语言去叙述;戏剧家注意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塑造形象;而电影剧作者则必须懂得如何从无限的丰富的生活素材中,发现和选择出那些通过组接而能够清楚、生动地表现他的全部思想意图的画面。

四、电影文学的写作技巧

电影文学的写作技巧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讲一讲电影剧作的蒙太奇技巧和电影剧本的描写、修辞的技巧。

1、电影剧本的蒙太奇的技巧

掌握电影的蒙太奇连接手段,对于初学者来说,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意义。

(1)、人物蒙太奇。

就是利用同一剧中人的出画和入画,来巧妙地改变场景。

范例:

故事片《海霞》中,方指导员教小海霞识字,镜头从两人中景推成方指导员近景,海霞出画。下一个镜头是小海霞近景,她正坐在桌前朗读,镜头拉开,场景已由医院变成海霞的家。

范例:

故事片《小城春秋》中,主人公吴坚被国民党严刑拷打后,在刑讯室倒下。下一个镜头就是吴坚倒入牢房之中。这种人物蒙太奇技巧,干净利落,节奏明快,富于戏剧性,它是一种连接两段戏或不同场景的艺术技巧。

(2)物件蒙太奇。

★这是通过电影中的某些道具或物件,把不同场景的戏连接起来。

范例:

苏联故事片《列宁在十月》中,列宁为揭露加米捏夫等人的叛徒行径,伏案疾书《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接着的镜头是这封信登在《真理报》上;下一个镜头是报纸传到工厂,工人在群众大会上读报。紧接着的镜头变为“阿英乐尔”巡洋舰上,水兵们在甲板上读报。以后,又转为前线战壕里士兵们读报的镜头。这里的物件式蒙太奇联接法,既简洁又生动地把列宁起草的这一文件的历史意义表现出来,同时又概括地表达出这封信在群众中造成的巨大影响,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做了铺垫。

★物件式蒙太奇,还可起到引出回忆的作用。

范例:

故事影片《巴山夜雨》中,l3号船舱里,秋石手捧野菊花凝视着。接着的画面上出先了前几年前的秋石,他手举着一束野菊花晃动着,在他的前面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她手里也举着一束野菊花,飞快地跑着……。这种物件式蒙太奇连接手法,在电影中曾经较多地被使用。现在看来已经老土了,但曾经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

(3)、呼应式蒙太奇。

也就是“说曹操,曹操到”的镜头连接法。即一个镜头说到什么人或事物,下一个镜头马上就出现什么人或事物。这种蒙太奇前呼后应,转接自然、紧凑明快,在中外电影中广用,迄今不衰。

范例:

在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开头一场戏里,两处使用了呼应式蒙太奇:第一次是敌军官说:“上校冯迪彼斯已经到拉热窝,”接着便是萨拉热窝的俯拍全景。第二次是上校冯迪彼斯对中校彼索夫说:“据我知道,瓦尔特就在附近这一带活动!”话音未落,镜头一转,“轰隆”一声巨响,一座大桥飞上天空,游击队树林中跑了出来,一个队员叫道:“快跑!瓦尔特!”这两个呼应式蒙太奇,第一个既呼人又唤地,第二个既呼人又唤事。这样一来,即介绍了人物,又转换了场景,剧情也有了变化,并省略了其间一切不必要的过程,显得爽利而紧凑。

(4)、并列式蒙太奇

也叫交替式蒙太奇式平行式蒙太奇。这是将同一时间里,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交替连接起来,使观众好象同时看到了两个以上平行发展的事物,造成气氛 , 加强悬念。

范例:

影片《南征北战》中,我军高营长率部队向摩天岭挺进,敌张军长也带兵强占摩天岭,镜头交替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增强了紧张气氛。

范例:

《卡桑德拉大桥》整部影片的结构都是用这一方法:日内瓦驶往斯德哥尔摩的列车上与日内瓦国际卫生组织楼内的工作交替出现。而在列车上,影片同样运用了并列式蒙太奇,同一时间里,一边是“登山运动员” 在车壁上逆风向车头移动;一边是作家简妮特将引爆煤气罐的导线找出,浸在酒精中;一边是迦伯伦医生、警长等手持冲锋枪与敌人相持。这里,三处同时发生的行动,交替组接起来,使观众紧张感倍增。

(5)、错觉式蒙太奇。

就是上一个镜头故意暗示出下一个镜头,而下一个镜头却与暗示相反,这种手法主要利用观众心理上的反差取得一种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范例:

法国影片《被侮辱与被迫害的人》中:当白人种族主义者在四处搜捕与丽茜同车的黑人时,一个镜头是酒吧间,人们在喝酒、跳舞,突然一个白人跑进来狂叫:“他给抓住了。”

室内的人蜂涌出去,接着的镜头是一辆卡车拉着捆住的黑人在急驶,这时观众都以为真的抓到了那个黑人,都在为他担心。但事后观众看见,被捕的是另一个黑人。这个错觉式蒙太奇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造成悬念,同时也起到了突出作品主题的作用。

范例:

《蝴蝶梦》中,影片开始不久,克西姆神情肃穆地站在崖边,崖下是万丈深渊,观众以为他要自杀,心情不由得为之一紧,但随即知道,他只不过是被眼前景物勾起往事。但这里产生的错觉,起了吸引观众的作用,使其产生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

(6)、相似性蒙太奇。

就是将前后两个镜头,根据其相似之处加以连接的方法。它可以是形体的相似,动作的相似,心理相似,也可以是物件的相似,音响的相似,色彩的相似。还可以是画面结构的相似。

范例:

苏联故事片《乡村女教师》中,前一个镜头是瓦尔瓦拉在婚礼上看着桌上的鲜花。后一个镜头是村外正在怒放的鲜花,表现了她无比幸福,心花怒放的情感。

范例:

《城南旧事》中,从英子家的油灯过渡到疯女人的火炉。

范例:

日本影片《砂器》中,前一个镜头是和贺英良指挥乐队,他的手高高举起,随着音乐旋律又有力地向下甩去。紧接着的镜头是童年,秀夫正高举木棒向富家子弟打去。这是动作相似的蒙太奇连接,不但叙述了剧情,而且揭示出深刻的内洒。

(7)、对话式蒙太奇。

这是将上一镜头中某个人的话语,巧妙而自然地连在下一镜头中的另一个人的话语上,这就往往使相隔了一定时间的两段剧情,转换得流畅自如,而且平添一种趣味。

范例:

影片《创业》中,姚云朗兴奋地向华程报告油井出泊的消息,华程激动地说:“通知章总!” 一一“我认输了!” 话好象是章总向华程讲的。镜头一转,原来是章易之在田家庄地质所诚恳地对姚云朗在说。

范例:

《槐树庄》中,前一个镜头是郭大娘屋里,当听说刘志成请假不出席党的会议时,忧虑地说:“他又请假!一一又是什么事儿啊 ?”紧接着的镜头是刘志成蹲在房顶上,手拿瓦刀说:“我那萝卜还没刨呢……开会什么事?”立在街上的郭大娘仰面回答道:“今天这个会重要,传达总路线。”这里省略了郭大娘去找刘志成开会的经过,使笔墨显得十分简练。

(8)、细节式蒙太奇。

它着重在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联系。它充分运用表现细节的画面,在特写与特写的连接中,强调、突出这一细节的内洒。

范例:

故事片《牧马人》中,描写许灵均结婚的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特写:一支红烛燃烧着,李秀芝对着镜子梳头,她沉浸在梦幻般的幸福中,接着的镜头还是特写:一支点燃着的红烛,许灵均穿着一件半新的灯芯绒上衣。下一个镜头还是特写:门框上方已贴好一个红纸剪的鸳鸯。秀芝又贴上一张,她深情地看着。这些细节组接在一起的含义超过了两个镜头本身之和的意义。因为它诱发了观众的联想。

2、电影剧作的修辞技巧

电影剧作中,不仅要把形象表达得准确、清楚,还应该做到生动、有意境,让人看了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不同的内容,如何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收到最好的效果,这就

是电影的修辞问题。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一些电影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和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九类。

(1)、电影的比喻。

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比喻运用得很多。一个人非常高兴,便把这种心情比作鲜花,说成“心花怒放”。电影的比喻是借助两个画面的相似点,突出画面的本质特征,给观众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范例:

在影片《红旗谱》中,当朱老忠将运涛下狱的消息告诉严志和时,志和一怔,手一松,油灯落地,一片漆黑,它暗示严志和的心,亦如落地油灯,一片黑暗。

(2)、电影的比拟。

就是将有生命的东西当做无生命的东西来表现,或将无生命的东西当做有生命的东西来描写。这种修辞手段使电影能将许多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观众展开想象的翅膀,对电影所表现的形象产生鲜明的印象。

范例:

在科普片中讲解病毒和药铺对人体的不同作用时,就采用动画塑造两种拟人的形象来比拟:代表病毒的人凶恶残暴,危害人体,代表药物的人勇敢善良,战胜了病菌。这种生动活泼的形象,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有利于少年和儿童的理解。

范例:

在科教片《生命的秘密一一人工合成胰岛素》中,以穿戴不同的人的排列、连接,来比拟说明胰岛素分子链的结构、人工合成原理和合成经过。

(3)电影的夸张。

就是通过对人物或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渲染铺张,以达到加深观众印象,引起观众的联想,深入揭示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艺术效果。

范例:

在戏曲片《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朦胧睡眼里,只见一个穿着红袍的小徐九经要他秉公而断,一个穿着紫袍的小九经要他权衡个人利害。这些极度的夸张手法,形象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心矛盾。另外,夸张在电影喜剧片中更是广泛地加以运用,

范例:

在美国影片《大独裁者》中,卓别林扮演的希特勒演说时,愈吼愈歇斯底里,甚至连麦克风都弯折下去了。夸张还常常通过梦境、幻觉来表现。

范例:

如在故事影片《喜盈门》中,张英一下缩得很小,仁芳变得如同巨人挡在门外。

(4)、电影的双关。

就是利用电影画面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有意使画面同时兼有两种意思。在电影中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可使内容表达得更含蓄、丰富,也可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范例:

在影片《如意》中,描写金绪文与石义海的一次约会:鼓楼斜阳晚照,湖上箫声悠扬,远方是正在游玩的青年男女。金绮文微笑着说:“这晚景真好!”此处“晚景”既是指夜暮黄昏,人景交融的美,又双关着这对迟暮恋人的幸福生活。

范例:

在影片《牧马人》中,董宽、郭蝙子等牧工以草情不好需赶马上山为由,使许灵均躲过专政队的批斗,出发前郭蝙子往那张“勒令”上撒尿。这一画面表面上是解手,而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牧工们对极左路线不满,收到了幽默风趣的效果。

(5)、电影的对比。

就是把两个相互对立的画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便更鲜明地刻划事物的不同性质,状态和特征。

范例:

电影《打击侵略者》中,前一个镜头表现美伪军为了夺路,几乎火拼,紧接着的镜头是中朝人民军有秩序地、雄纠纠气昂昂地前线线开拔。

(6)、电影的省略。

人们常说电影是省略的艺术,就是说:编剧要对电影的主要部分进行精雕细刻,而将其次要部分省略掉,调动观象力去补充。如描写电影主人公的成长只需要通过三四个迭化镜头:婴儿诞生——童年或少年一一青年时代…就可以表现出这个孩子长大了。

范例:

我们在银幕上经常看到,一颗种子落地,第二个镜头叠化,这颗种子正发芽开花。这就表示时间已过了几个月。春天的桃花,变成夏天的绿叶,接着绿叶凋零,寒校林立,雪花飞舞。这是从春天到冬天,

这就是时间的省略。同样,远涉重洋,飞越欧洲,也可用省略的方法,通过三四个镜头表现出来。

(7)、电影的反复。

指相同或相似的镜头反复出现,如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的反复,情节的反复,还有场景、细节等反复。电影的反复具有强调、渲染、加重情节细节分量、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范例:

意大利影片《罗马十一点钟》,它描写数百名失业的青年女子,为了获得一名打字员的职务,挤在楼梯上争相应试,最后梯毁人亡。这部影片运用了首尾反复的手法深化了主题。影片开头是一个小姑娘大清早就等在那里应试,而结尾,也就是在发生这起惨事件后的第二天,仍是这个小姑娘继续等在那里。这就是说,危楼的死亡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长久的失业和饥饿。

此外还有细节的反复,

范例:

《林则徐》中的“八千斤” 大炮,在影片中出现了十六次。它连接着剧情的发展,连接着主人公林则徐、关天培的命运,连接着电影的主题一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与失败。观众随着大炮的兴建而高兴,随着大炮的毁灭而悲哀。

(8)、电影的排比。

就是把画面相同或相似,意义密切相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烘托气氛,增强气势,把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范例:

在描写影片中正面主人公牺牲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排比镜头:天空中乌云翻卷、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狂涛巨浪等镜头交织在一起,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

(9)、电影的铺陈

就是有意用一些画面渲染、突出某些事、景、情,从而使观众入情入境,深入认识这些事、景、情的意义,引起观众内心的极大共鸣和感情的激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