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中学聂学坤在以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把“学堂”变成“讲堂”。学生被老师牵者走,老师被教材、教参牵着走,教师将学生的知识经验当成一块白板,将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师则是传声筒,老师讲,学生听。尽管老师的分析头头是道、天衣无缝,但学生依旧觉得科学这门学科难学,有的听得懂理解不了,记住的用不来,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渐渐使许多学生丧失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这成为困惑科学教学难题之一。

以生为本的理念,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新教育理念内容的核心之一,它对传统科学教学思想提出了挑战,为解决传统教育的困惑开出了一剂良方。

一、备课要坚持以生为本作先导备好课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传统的备课往往以教材、教参为核心,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品质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重点考虑讲什么、怎么讲,结果是学生已经掌握、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津津乐道,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内尤如蜻蜒点水。

备课要体现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学生已有哪些知识经验,一堂课准备让学生参与哪些活动,体验怎样的科学探究过程,构建什么概念,学会什么技能,获得什么知识,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和问题,老师采取什么对策等都要细心准备,精心策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必要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新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是建构新知识、新概念的基础,这些前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而这些知识经验的贫乏,必然给学习造成障碍,比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常以游泳为例,但很多同学很难理解推动人前进的物体是水而不是人,尽管教师反复解释,学生就是不能理解。事后经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会游泳,跟没下过水的人谈游泳,真有对牛弹琴的味道。

2、根据学生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备课若以教材、教参为核心,不研究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经验,以本为本,照本宣科,不敢对教材进行处理,甚至被满天飞的教辅书左右,或者不加选择地生搬他人的教案,强加给自己的学生,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课堂教学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的主要舞台,这一舞台往往被老师占据着,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老师讲、学生听,有的老师惟恐自己讲的少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一包到底。虽然老师的出发点很好,但往往事与愿违,事实上,好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落实。

1、变“讲堂”为“学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自主构建而成,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老师往往对学生的认知能力

和创新能力认识不足,课堂上不敢放手,包办代替,学生只听不说,只记不想,依赖性越来越强,参与度越来越弱,缺乏学生的参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建构就无从谈起。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就要真正将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教师从演员变成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方法很多,也不仅仅体现于一问一答当中,教师问、学生答,虽然也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路仍然局限于教师设定的轨道当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有一种先学后教的方法值得尝试。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老师揭示的目标,自学和探究,后教就是老师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能掌握的问题老师可以不讲,有些问题先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精要之处老师作扼要的讲评,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让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长期以来,我们过分的倚重于接受学习,认为这样学习效率高,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体验和探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主动性学习,它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要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更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师常常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对作业的批改,常常以讲评的方式,走走过场而已,教师也根本不了解学生哪几方面的知识理解有偏差。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学生完成的作业,也是学生付出的辛勤劳动,学生启盼着他们的劳动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不仅要认真批,重点处应有批语,最好能面批,边批边讲,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对作业的批改也是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学生应仔细订正,来回报老师的辛勤劳动,以此养成师生互相尊重、和谐合作的氛围。学生学习中反映出的困难和问题,老师应予以及时的辅导和修正,要知道困难就象是拦路的石头,刚一出现就应及时清除掉,否则,当问题堆成一座小山,就再也没有勇气清除了。在个别辅导中,老师要投入高度的工作热情,绝不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厌烦情绪,教师只有真正将教育作为一项自己热爱的事业,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一出现困难,老师就满腔热情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帮助他们扫清面前的一个个障碍,他们才能在这一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转化为满腔的热情和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了。

总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把学生的全面发展。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昌盛街道中心刘淼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正本清源,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课程以学生为本内涵意义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注重了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这些都是忽略了学生“学”的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内因根据与动力,其结果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处于被动局面。本次课改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其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追求社会的进步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因此,作为社会组成部门的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人。“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将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更深的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包涵以下以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2、“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试教育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道德品质、人生、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应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能主动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学习心得

《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学习心得 今天温明正校长给我们交流的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讲座中他谈到:教育改革之初,强调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强调三维,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现在提倡核心素养,强调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 想、方法,解决真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 目前我们课堂的现状,还有相当多的老师采用传统的讲 授法教学,他们似乎一直在那里停留,被困住了,老师需要 勇气跳出旧有框架与改变,他们需要更新理念,改变自己, 更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 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已经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育之本,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无论是改变课堂教学思路,亦或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 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 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 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 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正确地学习,要充分利用有效

的资源,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帮助他们拟定自己 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育是国力的根基,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提升教育 质量是政府对人民的责任,也是国家对新世代的教育承诺。 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需从课堂改革开 始。教师必须调整上课方式,不重复教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协助学生在高科技化的环境中学习、协助学生组合最适合自 己的跨领域学习内涵,形成自学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当然,将书本知识的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综合素 质的培养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的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应 该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 武断的仅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好与坏。学生有沒有终身学习的 能力,能不能积极向上的努力,有沒有一顆温暖感恩的真心,這些事情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当前教育制度看重的是结果,在这种制度下教育管理者 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差异。随着个人化时代已经来临,需 要个别化教育方案的设计,需要个别差异教学的实施,帮助 学生追求特殊兴趣,加强自身专长。做到因材施教 ! 因为教育就是要帮每个孩子搭建一个舞台,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 的空间! 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适应小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教 师首先要了解与掌握独立的学生个体,要明确学生的思维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但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来获得这种理解,学生无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观念或已有的观念。为了改变已有的观念,学生需要自己建构他们的知识结构,为此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按照这种标准来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课堂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且是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李培根校长语)。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 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便于高效率地将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 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教学过程。其严重不足之处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习能力, 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要求学生由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要求教师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是传授的内容而成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所形成的要素结构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其基本特征是: ( 1) 学生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2) 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 3) 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由考虑如何高效、系统讲授转变成考虑如何通过创设情景, 组织协商会话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 4) 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学生由单纯从书本获取知识,转变成通过自主学习从其他途径( 课本、网络、图书馆)获取大量知识; ( 5) 教学媒体( 黑板、教具、电子课件) 作用发生变化, 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毫无疑问,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 形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 甚至比掌握一两门学科知识还来得重要。当然在这种模式中, 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学”, 因此当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 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当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时, 就不容易使学生整体达到培养要求; 当学习复杂知识时, 就会因主动探索而使得效率降低。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设计, 这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常用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随即进入式”。不管用什么方法均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有机会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协商,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协商会话形式。 3.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的方式有小组对个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自己。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等方面。评价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的特点是: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这样的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做必备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学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 邵晓枫*,廖其发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1]而相关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 革的动力之本”。[3]还有人认为:“ ‘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一块砖。”[4] 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表述体系。 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收稿日期]2005-11-24 * 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 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讨论稿 吕家岘小学金亚丽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来对待。既要考虑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又要考虑发展中的学生差异,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允许和引导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1、辨证地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既要一分为二地看,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因材施教。对具有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不应过多埋怨和责备,应当通过启发、暗示、表扬等方法让他看到自己优点和能力,增强信心;对于自尊心强或自高自大的学生,教师就不应一再夸奖,但批评时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同时抓住上进心,设法使他在学习中看到缺点和不足,以便虚心上进;对于脾气犟的学生,要心平气和,避免顶撞;对淘气的学生不能过于迁就和温存等。要杜

绝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善于观现象、看苗头、有预见性,措施落实在前,防患于未然。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4.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关爱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应有之义。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人文校园

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根本目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参照了教授(没有记住名字,回头找,再没找到。本文中观点和大量文字——几乎原文出自教授文章,在此表示歉意)和“点灯的心”等诸家博文,觉得大体从一下三方面入手。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良好个性 原美国布朗大学校长瓦尔坦·格雷戈里安引用祖母的话强调了良好个性的重要性,祖母经常教导他说:“孩子,有两件事一定要记牢。第一是命运,那是你无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丽,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学校和教师要尽快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兴趣、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听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简简单单,然而,我们做老师的也好、为人父母的也罢,又能做到几点呢?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其实不犯错误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孩子的可爱你只是没有发现罢了。让我们善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就像善待呀呀学语和姗姗走路的婴儿,让我们用宽容的心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 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生活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生活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学校教育而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通过设计和谐的教学课堂,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和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和谐有用之才的良好效果。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爱,还要让学生享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建立心理相容、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悦的火花, 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进而调动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启迪心智、优化思维,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发展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能力的转化。要让学生主动学,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确立教法要为学法服务的观念,要围绕教材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依据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既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更要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的实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是从逗号走向句号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产生更多问号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要善于设疑、留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要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违背人本思想的做法,构建个性化的和谐管理模式。在广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努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要改变过去师生之间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和命令关系,建立关爱、温馨、和谐、信任的朋友关系,把互信互爱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努力用真诚、真心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要根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郭思乐教授对生本教育作过许多论述,现将关于生本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和相关论述介绍如下: 1.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份,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他认为,如果不从体系上解决教育改革问题(事实上课程,方法,管理评价,总是相互制约).我们还是要长期被师本教育体系紧紧地捆绑着."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2.生本教育的价值观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3.生本教育的伦理观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地位,认识学生被尊重的理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 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中同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4.生本教育的行为观 生本教育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全面依靠学生.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活动的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3)"现状论",如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琢学生,还是在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这些都是两种不同教育体系的理论在教学行为中的反映.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郭教授还提出,突出词汇语言,数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这三大语言的前提下整合课程,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活动化.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这种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作加法"(即原有课程不动,只增加一点课外活动,或用2-4节课做研究性课程)的校本课程,而是"做乘法",即进行本质改变的课程整合,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 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如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快乐的学习模式。我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因此,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虽然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功能,但“教育社会功能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建设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据。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 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还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来充实和完善自己;以及教育中的应试主义倾向等等。应试主义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正因为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真谛“以学生为本”不但强调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要求这种发展还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现在,人的主动发展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显得必需和重要。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的知识、智慧、能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教育 杨谈中学杨国梁 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教育学博士。在关于《教育规划纲要》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内容的解读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的核心要义。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如我们农村学校,设施和器材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就不断自创器材,开拓体育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地取材。 无论哪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就地取材,就在于我们要去发现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我们学校搞校安工程建设,四处都是砖,我们就把它用来代替哑铃,学生每人两块,做屈臂上举来练习臂部力量,还可以练习脚步的灵活性。把砖摆成人走路时留下脚印的图形,学生可以顺步走,可以交叉步走,还可以倒走,也可以

两人交叉走。走法非常灵活多变,而且图形也可以变多种样式。如果放着音乐,你会看到学生时而翩翩起舞,时而轻若飞燕,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其次,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 扬长避短,一己之长,攻人之短。在战事上如此,在教育上亦是如此,自己优势的地方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例如:虽然我们农村学校没有规格的、标准的大体育场,但是我们有广阔的田野作为我们的活动场所,可以进行野外生活模仿练习,可以进行越野跑,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健康第一”,而且可以使学生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还有,让学生自制器材。 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实践课的手工制作时间,把体育自制器材引进去。发动学生自制器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靠学生群体的力量,每人准备一件,上课后互用。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又使上课的内容丰富多彩。 总之,创新教育能挖掘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使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线段的比较,我们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也许就会提出: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切合实际的观点,甚至就可以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时学生一定会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实用的方法,学生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3、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4、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我们要真正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致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3、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4、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我们要真正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1.突出学生 2.突出学习 3.突出合作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范文

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 了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并进而成为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 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 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 面的和谐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 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 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教学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4、学生是独立社会地位和权利的主体。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 ●学校具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 三、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1、生理发展的特点 ●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骨骼进一步发育,但很是坚固 ●肌肉力量增强,但缺乏耐力 ●新陈代谢加快,但容易产生心脏疲劳●大脑发育渐趋成熟,但不易过分兴奋 和抑制 2、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认知能力获得 刻,情感表达形式逐渐内化;意志品 质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 性品质逐渐形成;社会认知能力发展, 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 ●小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心理发展 很迅速;心理协调;心理开放;心理 可塑 四、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学习策略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增强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所需要的;学习策略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到什么程度;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 ●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五、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要素有哪些? 1、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认知要素 一般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认知准备与认知结构;元认知能力。 2、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意向要素 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意志学习意识。 3、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个性心理:学习兴趣;能力倾向;认知风格;人格特征。 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4页 1、改变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 过分追求成功;盲目攀比他人;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 2、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3、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5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七、如何转化学业不良学生?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过分统一化,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 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的这种求知愿望会在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下得到强化。反之,不适当的教育会终结这种求知愿望。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加以引导。 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 来说,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在讲知识时,不

能像过去那样,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而是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讲讲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等。或者是教师设置情景或现场教学,让学生积极参加,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知识。 可忽视的影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 熏陶,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社会人文环境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影响着学生思想、价值观、意识等精神取向。学校精 学生,并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建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平台,提升学生的潜能。学校应搭建各种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平台,如社团组织等,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参与相关的社团组织活动。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与探讨,展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制度正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当前在教学工作中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优化管理手段和教育理念,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全面化管理。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构建完善的管理手段,不仅要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诉求,还要顺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从而显著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将围绕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一下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价值和应坚持遵循的各项原则,再提出促进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用 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管理质量,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并且在当前新社会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也是各高校应当采用的教育理念,只有发挥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应用价值,才能够实现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管理中应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价值和作用的分析 当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想显著的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那么一定要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为高

职院校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如果管理人员一味的采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机制,将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形成严重的制约现象,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在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的真实感受,确保学校管理能够被高职院校学生认可和接受,从而显著的提升管理效率。除此之外,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现代化人才保障机制。针对于现代社会发展体系分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而要想满足当代社会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就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价值和作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能够更好的顺应社会的发展[2]。 二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应坚持遵循原则的分析 要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以人文本教育理念,就需要坚持以下各种基本原则。首先,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基本原则,要求学校要将服务学生当做工作的核心,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各种诉求,从而才能够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学校的各种管理,这就要求高校中的管理人员要根据管理体系以及管理需求来优化和完善控制体制,并且综合的考虑学生实际的发展特征来开展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当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也要明确自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