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分析_李婉妮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分析_李婉妮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分析_李婉妮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分析_李婉妮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李婉妮1,闫菊娥2,周 乐1,徐晓霞1,王金娟1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04;

2.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1

) 【摘要】 目的 评估不同程度(轻、中、重)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分别对入选的轻度(58例)、中度(45例)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0例)家属进行调查,将SCL-90评分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并对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心理状态的异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SCL-90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均低于常模,中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SCL-90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

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和恐怖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常模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和恐怖因子分值也显著高于常模组,而且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偏执因子与精神病性因子分值为1.45±0.05,1.57±0.09,也显著高于常模;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障碍明显高于常模也较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严重,因此在护理中更应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同时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也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护理中不应忽略这部分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工作。在辅导时应根据患者家属不同的文化程度及工作背景展开,真正做到护理工作不光重视病患的护理也同样重视对家属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颅脑损伤;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 651.6+

5;R 47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

.issn.1672-3511.2014.10.045Comparison of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patientwith mild,moderate 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LI Wan-ni,YAN Ju-e,ZHOU Le,et 

al(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enrich the education on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Methods The SCL-90char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143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Of these,58were family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45were with modera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40were with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The results of SCL-90chart were compared to the Chinese normal mode.Meanwhile,thepeople with abnormal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in the three group

s were selected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abnormal con-di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the SCL-90score of anxie-ty and fea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ordinary people.In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the SCL-90score of somatization(1.64±0.11),stress factor(1.59±0.07),depression(1.89±0.10),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1.70±0.09),anxiety(1.87±0.09),hostility(1.77±0.08)and fear(1.66±0.07)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those in ordinary people.And in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the SCL-90score of somatization(1.80±0.06),stress factor(1.83±0.08),depression(1.89±0.10),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1.65±0.09),anxiety(1.94±0.12),hostility(1.51±0.08),fear(1.66±0.07),paranoid ideation(1.45±0.05)and psychosis factor(1.57±0.09)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rdinary 

peopl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ate or severe and ordinarywere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re were many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patientswith various grades traumatic brain injury.During the nursing procedur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problems in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se patients.Meanwhile,we should g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family mem-bers of these p

atients.【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Family members;Symptom checklist 90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发攻关项目(2006K09-G

13)通讯作者:闫菊娥,E-mail:yanjue@mail.xj

tu.edu.cn;周 乐,Tel:15009265580·8831·西部医学2014年10月第26卷第10期 Med J West China,October 

2014,Vol.26,No.10

临床上常将颅脑损伤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型[1]。有研究发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良好康复者仅占19.1%,有12.7%的患者会遗留中或重度残疾,甚至成为植物人,其死亡率高达68.2%[2]。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危重,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且康复期长,治疗费用昂贵,给其家属的精神、经济和躯体等带来多重压力,心理伤害大。以往的临床研究对患者的心理关注较多,较少关注病人家属心理状态。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属的良好情绪对患者的治疗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主要照顾病人的家属情绪往往会随着病人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发生改变,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探寻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3例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相关干预,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3例颅脑损伤病例家属均能自行阅读问卷和配合调查,无精神疾病史,知情同意。按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量表进行评分,意识障碍>6h、GCS评分为3~8分者为重度颅脑损伤,意识障碍<6h、GCS评分为9~12分者为中度颅脑损伤,余均为轻度颅脑损伤。143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中,男64例,女79例;年龄27~65岁,平均(30.5±6.7)岁。与患者的关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62例,配偶66例,兄弟姊妹15例。职业:工人32例,农民36例,干部30例,个体26例,其他19例。文化程度:小学30例,初中34例,中专或高中56例,大专及以上23例。

1.2 心理状况评估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2]对病人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将其中的90个项目概括为躯体化(F1)、强迫(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性(F6)、恐惧(F7)、偏执(F8)、精神病性(F9)和其它(睡眠、饮食障碍、F10)10个因子。分值越高,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若某个被调查者阳性项目数>43项,或其中某个因子分值>2分,即判定为其可能存在心理障碍,对其进行进一步检查,从而筛选存在心理异常的调查者。由专人在病人入院治疗一周内向其家属发放该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该90项症状评分均按照严重程度分为“0”(没有症状)到“4”(极严重)级,采用0~4分值进行计算,大于2级均为阳性。将病人家属的9个因子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同时还对轻、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SCL-90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常模规定SCL-90因子分数≤常模者即为正常,>常模者即为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4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重度颅脑损伤40例,中度颅脑损伤45例,轻度颅脑损伤58例,住院时间均>1周。

2.2 同程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SCL-90测评结果 见表1。表1结果提示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存在部分异常,中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异常,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心理状态存在显著异常。另外,F1、F2、F3、F4、F5、F6、F7、F9因子在轻、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F2、F7因子在中度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91),F5因子在轻度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F9因子在轻度与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外,其他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F8因子在轻、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0,2=0.45,P=0.64)。

2.3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异常人数分布情况 见表2。58例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中,心理异常者13人(22.4%);4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中,心理异常者30人(66.7%);4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中,心理异常者31人(77.5%)。

3 讨论

病人家属的心理改变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治疗时间和预后状态,故在病人治疗过程中,对其家属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病人的不稳定情绪[3,4]。本研究结果显示,SCL-90量表中的10个心理异常因子分值与常模比较:对轻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同样存在心理异常,首先表现为饮食和睡眠等的异常,其次表现为焦虑和恐惧心理。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及时给予适当干预。如临床护士对病人及其家属的饮食和起居能够加强引导[5],多数家属的异常心理改变可得到消除。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SCL-90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和恐怖因子分值均高于常模组(P均<0.05),而且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精神病性因子分值也高于常模。即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异常,而且较轻度损伤患者家属严重。我们分析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如下:①对病人病情及预后不

·

·

西部医学2014年10月第26卷第10期 Med J West China,October 2014,Vol.26,No.10

表1 各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SCL-90评定结果比较(珔x±s)

Table 1 SCL-90scores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 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ordinary people

SCL-90因子常模

轻度患者家属

珚x±s t P

中度患者家属

珚x±s t P

重度患者家属

珚x±s t P

F1 1.37±0.48 1.33±0.19-1.52 0.14 1.64±0.11 16.29 0.00 1.80±0.06 42.24 0.00F2 1.62±0.58 1.52±0.14-5.61 0.00 1.59±0.07-3.08 0.00 1.62±0.05-0.20 0.84F3 1.65±0.51 1.65±0.15-0.07 0.94 1.89±0.10 15.52 0.00 1.83±0.08 14.51 0.00F4 1.50±0.59 1.56±0.09 4.62 0.00 1.65±0.09 11.22 0.00 1.70±0.09 14.26 0.00F5 1.39±0.43 1.96±0.23 19.00 0.00 1.87±0.09 36.61 0.00 1.94±0.12 30.23 0.00F6 1.48±0.56 1.32±0.10-12.14 0.00 1.77±0.08 22.83 0.00 1.51±0.08 2.21 0.03F7 1.23±0.41 1.33±0.11 6.59 0.00 1.66±0.07 38.99 0.00 1.66±0.07 36.94 0.00F8 1.43±0.57 1.44±0.11 0.42 0.67 1.43±0.05-0.20 0.85 1.45±0.05 2.10 0.04F9 1.29±0.42 1.29±0.07 0.48 0.63 1.29±0.06-0.07 0.94 1.57±0.09 21.16 0.00F10无1.62±0.12-1.70±0.06-1.78±0.17-

表2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心理异常状态分布情况(n)

Table 2 The abnormal mental status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 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因子n F1F2F3F4F5F6F7F8F9F10阳性项目轻度患者家属13 2 1 1 3 11 0 9 0 0 12 17

中度患者家属30 18 7 17 15 11 14 13 5 4 18 40

重度患者家属31 20 9 19 19 13 8 11 4 10 21 43

明确性的顾虑。②陪护人员体力和精神的疲劳。③巨额的医疗费用。④病人与家属交流不畅等[6,7];未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导致家属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评分高于普通人群[8],家属社会、生活角色障碍,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强调临床护士耐心细致的倾听病人家属的心声,满足其合理需求,消除各种疑虑,加强宣讲颅脑外伤的治疗、康复及护理常识,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与主管医生密切配合,探寻最佳而经济的治疗方案,减少病人家属的经济压力,加强病人及家属的治疗信心。

有研究显示智力测验IQ等级受多种因素影响,评判时应考虑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9],神经性肺水肿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治疗上应兼顾肺部及颅脑损伤两方面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10],脑损伤致颅神经损伤发生率高,容易漏诊、误诊引起医疗纠纷,应建立一种从周围性损伤、核性损伤、核间性损伤、核上性损伤等层面系统分析的诊断思维,临床应重视高分辨薄层CT及MRI的检查诊断[11]。

4 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轻、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家属均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障碍。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由于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预后差,花费大,常伴有更明显的非健康心理。及时了解并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型对待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颅脑损伤病人康复,及对其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3-284

[2]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31-35.

[3]陈懿平,祝禾辰.以急性病人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5):201-205.

[4]O'Farrell P,Murray J,Hotz SB.Psychologic distress amongspous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rehabilitation[J].HeartLung,2000,29(2):97-104.

[5]李云兰,毕素娟,程英串,等.住院患者的心理需要[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5,7(3):214-215.

[6]Ekici A,Ekici M,Kara T,et al.Negative mood and quality of lifein patients with asthma[J].Qual Life Res,2006,15(1):49-56.[7]吴谨准,张健民,徐琳玲,等.应用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评估儿童哮喘吸入疗法[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301-

302.

[8]Annett RD,Bender BG,Skipper B,et al.Predicting moderateimprovement and decline in pediatric asthma quality of life over24months[J].Qual Life Res,2010,19(10):1517-1527.

[9]李正发,李 薇.韦氏智力测验在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12):2248-2250.

[10]陈 杰,王龙益,王 亮.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0,20(2):324-325.

[11]杨先文,王 凡,张 跃.30例颅脑损伤所致颅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诊疗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10):1502-1504,1507.

(收稿日期:2014-06-25;编辑:何兴华)

·

·西部医学2014年10月第26卷第10期 Med J West China,October 2014,Vol.26,No.10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脑损伤; 护理进展 1病情观察 1.1意识 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吸、给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1],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应用冬眠疗法[2]。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护士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或排除是否用过镇静剂;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反射),提示病情好转。 1.2瞳孔 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一侧瞳孔进行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

意识障碍[2],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2颅内压的监护 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1891年Quincke首创用腰穿来直接测量颅内压,直到1960年Lund2berg创用了持续ICP记录,目前颅内压监测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将颅内压用记录器描记下来,对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正常成人平卧时ICP(20cmH20(1cmH20=叭098kPa)出现ICP增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3]。特别在颅脑手术后,结合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h达高峰。因此,术后3d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2]。李珍兰等[4]主张伤后或术后连续监护ICP的同时监测脑灌注压(CPP),认为同时监测ICP和CPP,不但能了解颅内压,同时还能了解脑的血流量和脑组织的含氧量。监护一般约1周左右。在ICP、CPP的监护下采取有效的降颅压措施,可避免滥用脱水剂而引起的并发症。通过观察ICP、CPP发现,ICP<20cm H20、CPP>95cm H20的病人预后良好;ICP>82cmH20、CPP<68cmH20者预后较差。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 发表时间:2015-03-25T14:34:05.7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高小华陈焕新杨雄[导读]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高小华陈焕新杨雄(甘肃省徽县人民医院 742300)【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护理要点,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均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 急,病情严重,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并发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安全转运【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35-01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患者昏迷6h以上或者清醒后再次昏迷的为重型颅脑损伤[2]。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原则为紧急抢救、清创、抗感染以及手术治疗。为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73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4.8)岁;初步抢救时间为30-125min,平均抢救时间为(52.1±22.7)min;受伤原因,车祸致伤89例,高处坠落摔伤71例,重物撞击致伤24例,其他原因致伤26例;颅脑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67例,硬膜外血肿51例,脑挫伤32例,脑干损伤31例,脑疝29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本组210例患者的昏迷评分为3-9分,平均分为(5.3±2.8)分。 1.2诊断标准 患者深度昏迷,且连续昏迷6h以上或清醒后再次昏迷,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3方法 本组210例患者在转运手术室或后续治疗之前均经急诊初步抢救。 1.3.1院前急救准备根据120预警终端系统提示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基本信息,通知急诊医生准备好监护仪、气管插管盘、呼吸机等相关的急救器械。 1.3.2院内急救措施患者进入抢救室之后,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通气,避免出现严重脑缺氧情况,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予以吸氧支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如果出现呼吸衰竭的征象,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和器械辅助通气。迅速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观察有无内出血状况,及时清创包扎出血伤口,对骨折部位予以固定。待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声音、疼痛等多种刺激方式,观察患者的反应能力,判断是否出现意识障碍。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过程初步判断患者的脑损伤类型,若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况,常为硬膜外血肿,若昏迷程度持续性加深,常为急性颅内压升高或脑疝,若患者虽深度昏迷,但对外界刺激有轻微反应迹象,常提示患者病情出现好转。 1.3.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判断属于哪种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损伤范围大,出血过多,会直接干扰其呼吸系统的正常循环,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为发现休克的早期迹象,需要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和意识状态,如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焦虑不安、尿量减少等症状,则提示有休克的可能,应当及时对症处理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如果患者已出现休克的明显体征,需要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扩容,采用代血浆进行输血治疗。针对颅内高压症状,对血压稳定者给予脱水剂及利尿剂治疗。为预防中枢性高热,避免脑血管的扩张增加脑部代谢,需要做好脑温监测工作,及时采取必要的高热治疗措施。部分患者伴随应激性溃疡症状,多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所致,其致死率高达50%,因此,针对应激性溃疡的高发期(伤后3-7d),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恶心、腹胀、喉痒、肠鸣音增强等迹象,一旦确诊,需要立即采用止血药物和制酸药物治疗。 1.3.4安全转运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行CT头颅扫描,观察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和出血部位。转运过程中,要带好急救器械和药品,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头部,防止颠簸,如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次,防止窒息。对烦躁无法配合CT检查者,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安定,待患者镇静后再行检查。经CT检查后,一旦确定手术方案,应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同时做好术前备血、皮试等准备工作,携带必要的急救物品,将患者送往手术室,与手术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有无并发症和后续治疗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情况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其中休克32例,颅内高压19例,中枢性高热10例,应激性溃疡3例,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32例患者均好转。结果见表1。 表1 急救情况(n,%)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管理(2020完整版)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管理(2020完整版) 背景 严重脑损伤(例如:外伤性脑损伤(TBI)、颅内出血或脑卒中)是入住ICU和启用机械通气的常见原因。机械通气常被用来保护气道以免受吸入的风险,同时也可以防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这是继发于脑损伤之后的两大主要系统因素。最近的指南建议应该避免时间过长地预防性过度通气(即:二氧化碳分压≤25 mmHg),但是,包括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等参数在内的呼吸机设置,仍然不明确。观测数据表明,脑损伤患者与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比,接受的潮气量更大、PEEP水平更低,而脑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更长,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术的需求和死亡率也比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更高。由于给脑损伤患者脱离机械通气和决定拔管仍然是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此类病人的呼吸管理更加复杂。事实上,10年前就有对于ICU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指南问世,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文献证据,对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建议。 近来,大家对脑损伤患者呼吸管理的关注有所提高。特别是,在脑损伤早期使用保护性通气已经被评估过,并且已经收集了与成功拔管的标准相关的新数据。 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在神经重症监护领域获得的,从开始机械通气的早期阶段到脱机、拔管阶段有关呼吸管理的最新数据。

机械通气的历史实践 潮气量 脑损伤后,意识和脑干反射受损可引起通气不足和误吸。机械通气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气管插管保护气道。目前的指南建议,当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时,应计划进行气管插管。脑损伤后的头几天,低氧血症和高/低碳酸血症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这将影响预后。低氧血症的治疗包括增加吸入氧浓度(FiO2),以使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为目标,如果诊断为脑出血,可以通过多模态监测(低组织氧张力[ ptiO2 ]和低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jO2 ])来调整PaO2目标。 二氧化碳分压是脑血流量(CBF)的重要决定因素,它可影响颅内压(ICP)。即使在超早期阶段,严格地控制PaCO2 在32-45 mmHg范围内,这也是与更好的预后是相关的。因此,建议在整个TBI治疗过程中维持PaCO2在正常水平。尽管如此,为了达到这样的PaCO2目标,有关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设置仍然没有一致的意见,而在日常实践中,医生通常会增加潮气量,以提供更好的PaCO2控制(表1)。 表1 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集束化治疗评估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1.1 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 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 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 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 低颅内压。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道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定时吸痰,以 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时间≤15s,并避免剧咳。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严格无菌操作。酌情每2h一次翻身、拍背。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 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 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1.2 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 采用脱水疗法。静脉输入或口服各种高渗液体,提高血液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组织和脑脊 液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循环内转移;并通过在近端肾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 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因血液的高渗透压,抑制脉络丛分泌,减少脑脊液的产生,从而达到 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 塞米等。 (1)渗透性脱水:20%的甘露醇,剂量为1.5~2.0g/kg静脉滴注。甘露醇要在15~20min内 静脉点滴完毕,必要时加压推注,注意勿外渗。在注射后的10~20min即有降压作用,一般 持续4~6h。与呋塞米合用,可提高脱水作用。 (2)葡萄糖:常用10%、25%和50%葡萄糖溶液,可静脉滴注,其脱水效果不如甘露醇,但 有营养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3)利尿性脱水药:通过增加肾小球过滤,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钾离子等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使脑组织和全身脱水,降低颅内压。脱水效果不如渗透性脱水剂,且易引起水及电 解质平衡紊乱。 1.3 亚低温的护理应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的综合措施,使体温控制在肛温为32~34℃,可 以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减轻脑组织对创伤的反应。使用冰袋、冰帽做局部降温时,注意使用衬垫保护皮肤。冬眠期间翻身轻,防止体位性休克,配合冬眠低温使用肌肉松弛剂 和镇静剂时应观察呼吸。冬眠低温因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意眼的保护。 复温时可以用电热毯及提高室温等方法,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 0.1℃。 1.4 过度通气目前建议将PaCO2维持在30~35mmHg,是控制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机 制是通过脑小动脉收缩,来降低脑血流及脑血容量。一般为间断使用,不当的过度通气,会 引起脑缺血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性过度通气需行气管插管,必须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来进 行操作。 1.5 颅内压监护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死亡,故应对重症外伤后昏迷患 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护。颅内压15~20mmHg即为异常。若颅内压>40mmHg为严重高 颅压。监护期间要采取措施防止测压管脱落。伤口有脑积液外渗、监护仪显示高颅压报警、 患者意识出现变化等,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 手术后的护理 2.1 体位和气管插管的护理 1)体位

【doc】小儿颅脑损伤意识及生命体征观察体会

小儿颅脑损伤意识及生命体征观察体会 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O1月第23卷第0l期PracJMed&Pharm.V ol23.2006—0lNo.01 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X检验.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积分降低≥2/3;有效: 积分降低≥1/3,<2/3;无效:症状加重或积分降低<1/3. 2.2治疗效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13例,显效14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90.O%.对照组有效6例,显效1O例,无效14 例;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3讨论 冠心病(CHD)是在诸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 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动脉发生并形成粥样硬化病灶, 使得冠状动脉腔隙狭窄或阻塞,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直至 心肌细胞死亡的严重疾病.可见,引起心肌缺血的因素很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见.近年来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 白发生氧化修饰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导致动 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 白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受到自由基攻击时可被氧化形 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如4一羟基共轭壬烯一低密度脂蛋 白,丙二醛一低密度脂蛋白等),同时低密度脂蛋白也可经血 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中的酶性和非酶性作用 发生氧化修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 接毒性作用,也对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具有化学趋化作用,促 使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并向皮下移行,分化成组织巨噬 细胞,此种变化是A8早期病变.0X—LDL还可以导致泡沫细 胞的形成,此为As形成的最早标志.抗氧化剂可防止动脉粥

2015-9月ICU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2015-9月ICU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一例关于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9-16 地点:ICU病房 参加人员:ICU全体护士 主持人:杨传香 病史汇报 患者沈祖明,男,50,籍贯重庆,工人,汉族, 因“因被发现呼之不应1+小时”于2015-08-21 14:05入院。入院前约1+小时前患者被人发现躺 在电梯井底层,呼之不应,全身多处出血、畸形, 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含少许咖啡色样物质,非 喷射状,无抽搐及二便失禁。遂由同事送入我院 急诊。与家属商议后收入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患者入科时查体:T;测不出℃,P120次/分,R26 次/分,BP100/33mmHg(去甲肾上腺素 1.5ug./kg/min),SaO2 94%,经口气管插管, 距门齿22cm,呈深昏迷状,左侧瞳孔直径约3mm, 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颞部

可见多处头皮挫裂伤,伴活动性出血,纱布部分侵湿,右侧上眼睑明显肿胀、青紫,双耳可见少许活动性出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腹软,无肌紧张。右侧髂部、大腿肿胀、青紫,扪及波动感,四肢冰凉,可见多处擦挫伤,无明显畸形。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无传染病史,无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预防接种史,系统回顾无特殊病史。个人史:出生于原籍,常住本地,无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疫区居住史,吸烟史多年,每日20支左右,饮酒史多年,量较少,每次1两左右,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婚姻、生育史:已婚,适龄结婚,育有1儿。家族史:父亲已去世,具体死因不详,母亲健在,子女健康,无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诊断:

重度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一、概述:颅脑损伤的发生概率占全身损伤的10%~15%,颅脑损伤的概率逐年增加, 现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致死的首位病因。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较急、变化快、需急症手术多、重型者医治和护理任务繁重等特点,并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存在,因此颅脑损伤在神经外科学及创伤外科学中均占重要的地位。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 (一)根据颅脑解剖结构及损伤所致病理形态改变分类:颅脑可分为颅与脑两部分,颅部包括颅骨及附于颅骨的软组织,脑补则泛指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管及血液、脑室系统及脑脊液,以及分为颅伤、脑伤、颅脑伤。颅脑伤又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它包括头皮挫伤、撕脱伤、开放性颅骨骨折及开放性脑损伤。闭合性颅伤包括各类头皮血肿及颅骨骨折。区别开放性或闭合性脑损伤的根据在与是否有硬脑膜破裂。根据颅脑伤机制和病理改变,临床上又将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类。如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伤后常立即发生昏迷,并呈持续性,无手术指征假若病人伤后清醒一段时间又出现昏迷,可能有手术指征。 (二)按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为依据分类: 1.轻型:(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①昏迷在0~30分钟分钟;②仅有轻度头痛、 头晕等自觉症状;③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变化。 2.中型::(指轻度脑挫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①昏迷在12 小时以内;②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提婚、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 3.重型:(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在12小时 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②已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4.特重型:(为重型中更急重者)①脑原发性损伤重伤后处于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或伴 有身体;其他脏器伤、休克等;②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三)国际分类:为了根据病情特点,确定处理原则,进行疗效与预后评价,提出了脑外伤格拉斯昏迷分级法,包括检查睁眼、言语和运动三方面的反应结果,进行计分,以总分表示意识状态的级别,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总分越低表示意识障碍越重。据此,再加上意识障碍的时间因素,即将病变分为三个类型:①轻型:GCS13~15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以内;②中型:GCS9~12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至6小时;③重型:GCS3~8分钟,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三、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作用于头部的暴力,由于作用的部位和作用方式不同,脑损 伤的种类及分布也不同。造成颅脑损伤的暴力可分为作用于头部的直接暴力和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和传递到头部的简介暴力两种,前者在临床病例中占大多数。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一)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①嗜睡:能唤醒,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但反应稍显迟钝,停止刺激后入睡;②朦胧:给予较重的疼痛刺激和较强的言语刺激方可唤醒,只能做一些简单模糊的回答,但欠正确、条理;③浅昏迷:意识迟钝,反复痛或言语刺激方可有反应,但不能回答。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等各种生理反射存在;④昏迷:意识丧失,,对言语失去反应,对强痛刺激反应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亦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常有小便失禁。⑤深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消失,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原则(一)、对已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在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尽快查明是否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对合并伤积极治疗。 (二)、 1、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2、无手术指征的及术后治疗原则: (1)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治疗。包括:A、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注意口、鼻腔伤口处理以止血。B、若有舌后坠可试安放口咽通气管。C、若有严重的颌面骨折渗血影响呼吸,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放置带气囊的气管套管以防渗血误入气管。D、若有胸部情况影响呼吸做相应处理。 (2)脱水降颅压治疗。可选20%甘露醇(1-2g/kg、次),每8小时至6小时静推,同时可合用速尿及白蛋白。应用甘露醇应注意病人心肾功能。 (3)止血药物应用。一般应2-3天,既可针对脑外伤又可治疗应激性溃疡。 (4)抗生素应用。包括:A、全身以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B、做雾化吸入以湿化祛痰以防呼吸道感染;C、做膀胱冲洗以防泌尿系感染。 (5)激素应用。A、能稳定细胞膜,减轻脑水肿、降颅压;B、减轻脑实质及脑膜炎症反应;C防止脑室孔道及颅底纤维粘连,防止脑积水发生。一般0.5-1mg/kg,应用3-5天。 (6)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治疗。A、应用制酸剂如洛赛克;B、早期

开放胃肠道,鼻饲饮食。 (7)改善脑部微循环及解除血管痉挛治疗。包括:A、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B、由于创伤后高血粘状态,早期可应用活血药物治疗,但注意血凝机制及出血情况;C、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促使患者尽快苏醒。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应恢复快。只要没有禁忌尽早可开始治疗。 (8)降低代谢亚低温疗法。应及时早期,体温33-35度,头部30度,减少氧耗,减少代谢,为组织安全度过水肿期和后续治疗提供时间。保护作用:A、可显著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B、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C、可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的产生,减轻内源性毒素对脑组织细胞的损害;D、可减轻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9)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注意血离子、血糖、尿素氮、肌酐及血常规监测,及时调整血浆渗透压使之处于正常范围。 (10)催醒疗法。包括:A、营养脑细胞药物应用;B、预防各种并发症,这是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基本条件;C、适时停用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加重脑损害,加深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延迟或阻碍患者意识恢复;D、音乐疗法;E、高压氧治疗,通常30d-90d;F、出现交通性脑积水应手术治疗;G、针灸和外周神经电刺激。 (11)镇静止抽治疗。严重躁动不安,可以冬眠1号半量肌注(只有镇静无抗癫痫作用);苯巴比妥具有镇静和保护脑细胞作用,同时具有良好抑制癫痫作用。但深昏迷者不用苯巴比妥钠,因其有抑制呼吸、加重意识障碍;安定是控制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 月我科收治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 效果。结果:经过综合的临床护理,实验组53例患者中,50例治愈,治愈率为94.3%,对 照组53例患者中,38例治愈,治愈率为71.6%,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接受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影响因素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随着交通道路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占全身 部位损伤总数的20%,死残率则居全身第一位,约30%-50%[1]。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神 经科常见的危重症,此类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因此对其治疗的重视程度一直极高[2]。重型颅脑损伤是格拉斯评分在3-8分的病人,主要包括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病人[3]。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重情急、重、复杂且昏迷时间长、发病率高、 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护理复杂等特点,因此细致、及时而准确的综合临床护理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和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106例患者,采取早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5例,其中男72例,女29例。年龄2-14岁的患者6例,15-40岁的患者69例,40岁以上的患者30例。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应激性溃疡的患者4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并发肠道感染的患者1例,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及其它的患者 3例,死亡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外伤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抗休克等常规治疗,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时刻注意患者意识的改变及瞳孔变化,发现异 常及时处理。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 根据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时动态的抓住病情变化,科学的分析病情,制定正确 的治疗方法,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2.11 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颅内继发伤的反应,以呼吸变化最为多变和敏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监护仪连续监护。 2.12 意识状态 意识分为清醒、嗜睡、朦胧、浅昏迷和深昏迷。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的最客观 的指标之一。意识障碍的程度常代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4]。在护理中借助答话情况,呼吸反应,对疼痛的刺激反应,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来了解病人的障碍程度。对出现躁动不安的患 者应,加强观察,躁动不安是一种急性期常见表现,首先考虑因素是脑水肿。其次是颅外因 素如呼吸道不通畅引起的缺氧,尿潴留引起的膀胱过度充盈等。护理中应仔细检查躁动原因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7-10-24T15:10:07.6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作者:杨林林杨晓静刘娟 [导读] 探讨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 (1.济阳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 251400; 2.济阳县中医院,内二科 251400;2.济阳县中医院心电图室 251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方法选取100例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ICU治疗;跟踪观察3个月后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术后治疗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而且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00%)及总好转率(70.00%)均明显低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及总好转率(92.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ICU治疗;临床效果 重度颅脑损伤是严重的创伤疾病,该疾病患者致死率及致死率均高。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由于意外高空坠落,或者交通事故,或者严重外力等因素而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重度颅脑损伤包括有①头部软组织损伤、②颅骨损伤、③脑组织损伤,而其中以脑组织损伤属于病情最严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有重度昏迷以及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而且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有显著改变。故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是目前急需解决问题。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患者中纳入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有50例,包括男患者32例,女患者18例;患者年龄20岁-67岁,平均为(36.52±2.31)岁;研究组有50例,包括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患者年龄22岁-65岁,平均为(37.32±1.96)岁;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常规脱水治疗,使患者颅内压降低,改善脑循环;给予患者对症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患者对症止血治疗以及常规抗感染治疗。 (2)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ICU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ICU治疗,具体包括:结合患者实际病况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瞳孔变化、颅内压变化、血氧饱和度等;结合患者的疾病需求,可给予循环支持治疗、亚低温治疗等。通过以上措施患者血管通透性有效改善;有效保护患者中枢神经。若患者有出现异常情况应即刻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后治疗情况、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表1)可知,研究组中有24例恢复优良,有10例轻度残疾,有6例中度残疾,有5例重度残疾,有4例植物状态,有1例死亡;对照组中有12例恢复优良,有6例轻度残疾,有8例中度残疾,有10例重度残疾,有8例植物状态,有6例死亡;两组对比研究组明显

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小儿颅脑损伤除具有成年颅脑损伤后的一般规律外,还有许多特点,这是由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决定的,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更为明显。其特点:损伤原因和损伤程度常不成比例,因此儿童外伤无论原因轻重都需要严密观察;小儿脑皮质抑制能力差,脑组织对创伤反应较成人剧烈,外伤后呕吐,抽搐,发热,嗜睡等症状明显;小儿神经稳定性差,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比较多,外伤后生命体征比较大,变化快;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脑组织功能代偿力强,神经功能损害恢复较快,后遗症相对少,预后比成人好。 一、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多因钝器伤或碰撞后所致,使头皮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 头皮血肿分为: 1.皮下血肿: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集的部位,伤后易出血、水肿,血肿位于表层和帽状睫毛之间。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键膜颅骨骨膜之间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层,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部遭受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撕裂,出血较易扩散,常致巨大血肿。 3.颅骨骨膜下肿: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至,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 【临床表现】 1.皮下血肿:位于皮下组织的血肿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触诊时血肿呈中心软周围较硬的特点。 2.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外伤引起导血管撕裂、出血,血液易扩散,形成巨大血肿。血肿范围大、张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膜下血肿可引起休克。 3.颅骨骨膜下血肿:婴儿除了因产伤、胎头助产所致以外,一般常伴有颅骨的线性骨折。血肿周界止于骨缝,张力大,波动不明显,疼痛显著。 【诊断】 1.X线平片: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像。 2.CT扫描:在常见骨窗缘下,可见头皮血肿影像。 【治疗】 1.皮下肿块: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其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早期也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如血肿巨大,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要时需补充液体,以防发生血容量不足。 3.骨膜下血肿,早期仍以冷敷为主,但忌用强力加压包扎,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实行穿刺,抽吸积血1-2次即可恢复,如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 【护理措施】 1.执行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促进其吸收,减轻疼痛。注意观察血肿的大小、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 3.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仔细检查及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复合伤。 4.观察加压包扎后血肿吸收情况。 5.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婴儿应注意观察有无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6.减轻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 7.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1)头皮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因炎症张力高,患儿疼痛难忍,伴有发热。处理原则早期使用抗菌素及局部热敷,后期肿胀形成时应进行切开引流,全身抗感染治疗7-14天。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完整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后存在明显的代谢变化,如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低蛋白血症等,但是直至几年前神经外科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才被纳入治疗方案。此后一些研究报道认为,足够的营养支持和恰当的代谢干预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1]。为此,在充分评估病人的代谢状况之后,应重视改善脑组织及脑外器官组织的氧供,加强营养支持和实施代谢调理,以早期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及减少负氮平衡,有助于改变代谢反应、改善预后和降低感染发生率。营养支持途径有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两种方法。 1营养状况的判定 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是提供有效营养支持的基础,可以通过病和膳食状况、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4个基本途径进行,主要的评价指标有:1、体重;2、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厚度;3、上臂中部肌肉厚度;4、肌肝身高指数;5、血浆蛋白测定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6 氮平衡。 2胃肠外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以免发生返流误吸、呼吸道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有消化道出血、感染的患者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 2.1 PN可通过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两种途径给予。中心静脉为首选途径,可通过颈外静脉、头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实施,以后两种为常用。对于某些病人,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也是适宜的,因其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其适应症为:1、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不超过2周;2、中心静脉插管难以实施。以下情况不宜采用周围静脉:长期静脉营养,热卡和蛋白质需求大于周围静脉支持的安全极限,对液体摄入有限制者。周围静脉插管尽可能采用手臂静脉。 2.2 营养需求 每天补充的能量应在头3天内按146.4kJ/(kg·d),继之以121.336kJ/(kg·d),持续至少3周。要纠正负氮平衡,应按0.2~0.3 (kg·d)的水平补给氮。最佳氮源为L-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之比约为1:2。应激状态下可选用支链氨基酸,可以减少蛋白分解,增加氮储留,促进蛋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及急诊抢救流程 (一)适用范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二)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病人应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纠正休克:快速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 必要时输血,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4.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5.预防颅内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 严禁阻塞, 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 6.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药, 应由专人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7.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

炎。 8.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 9.术前准备:头部备皮、合血、选用合理抗菌素皮试。 10.非手术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12.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同时协助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李秋烨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李秋烨 发表时间:2017-12-26T10:45:26.0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作者:李秋烨[导读] 还要帮助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诸多方面,最大程度地恢复其身心健康,才是我们真正想达到的护理效果。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综合的临床护理,实验组53例患者中,50例治愈,治愈率为94.3%,对照组53例患者中,38例治愈,治愈率为71.6%,重 症颅脑损伤患者接受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影响因素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随着交通道路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死残率则居全身第一位,约30%-50%[1]。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神经科常见的危重症,此类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因此对其治疗的重视程度一直极高[2]。重型颅脑损伤是格拉斯评分在3-8分的病人,主要包括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病人[3]。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重情急、重、复杂且昏迷时间长、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护理复杂等特点,因此细致、及时而准确的综合临床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和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106例患者,采取早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5例,其中男72例,女29例。年龄2-14岁的患者6例,15-40岁的患者69例,40岁以上的患者30例。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应激性溃疡的患者4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并发肠道感染的患者1例,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及其它的患者3例,死亡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外伤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抗休克等常规治疗,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时刻注意患者意识的改变及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 根据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时动态的抓住病情变化,科学的分析病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法,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2.11 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颅内继发伤的反应,以呼吸变化最为多变和敏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监护仪连续监护。 2.12 意识状态 意识分为清醒、嗜睡、朦胧、浅昏迷和深昏迷。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的最客观的指标之一。意识障碍的程度常代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4]。在护理中借助答话情况,呼吸反应,对疼痛的刺激反应,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来了解病人的障碍程度。对出现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强观察,躁动不安是一种急性期常见表现,首先考虑因素是脑水肿。其次是颅外因素如呼吸道不通畅引起的缺氧,尿潴留引起的膀胱过度充盈等。护理中应仔细检查躁动原因并逐一解决,切勿轻率给予镇静剂以防影响观察。对躁动不安者尽量少加约束,以免过分挣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消耗能量,加重脑水肿。我们采取床档保护以防坠床,必要时请专人守护,注射时需人相助以防断针。勤剪指甲以免抓伤。 2.13 瞳孔的变化 瞳孔变化也是病情演变的可靠体征之一。通过对瞳孔大小、形态及反射的敏感程度的观察,有助于进一步的病情判断,及时抢救生命。伤后无瞳孔变化,以后一侧瞳孔先缩小继之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同时加重,是小脑幕切迹的重要体征[5]。双侧瞳孔不等大,大小多变,对光反应无异常,提示脑干损伤;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是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表示同侧颅内血肿形成;双侧瞳孔变大,光反应消失,表示脑疝晚期;瞳孔缩小或忽大忽小表示有出血的可能。因此,当发现瞳孔变化已不是颅内血肿的早期表现,必须给予及时抢救。 2.14 生命体征的观察 T、P、R、BP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也能反应出病情的变化。应0.5-1小时测T、P、R、BP一次。伤后迅速出现生命体征改变常是脑干损伤的征象;T明显升高是下丘脑损伤的症状;早期出现呼吸抑和节律紊乱是后颅窝血肿的表现;颅内压升高时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是二慢二高(脉搏慢、呼吸慢、血压高、体温高),但一般表现为二慢一高(脉搏慢、呼吸慢、血压高),且常以血压高改变较明显。收缩压幅度大且早于舒张压,故脉压差增大[6]。 2.15 颅内压的监护 颅内压(ICP)监测在国外已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监测指标之一,近几年,我国有条件的医院已经开展此项监测项目。由于颅内压持续监测可对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及其动态变化随时显示和记录,所以,具有帮助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等重要意义[7]。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有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硬膜外与蛛网膜等几种,以脑室内插管连接外部压力监测装置是最精确、可靠的颅内压监测法,目前作为颅内压监测的金标准,脑室内颅内压监测装置亦可通过脑脊液引流达到降颅内压的目的。颅内高压治疗域值,大宗研究发现颅内压20 mmHg作为颅内压增高的界限,是判断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理想阈值,也有定为25 mmHg者。当颅内压高达20—25 mmHg,应予降压处理[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预案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预案 一颅脑损伤的分类 开放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挫伤②头皮下血肿 (2)颅骨骨折:①颅盖骨折②颅底骨折 (3)脑损伤:①脑震荡②脑挫裂伤③弥漫性脑损伤④颅内血肿 二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深昏迷,昏迷时间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 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偏瘫、失语或四肢瘫。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显著改变。 此型主要有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严重的脏器损伤、休克等。 伤后已有明显脑疝,包括双瞳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三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现场急救的原则:重点了解病情,系统而简要地检查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进一步诊治和复苏。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充足给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意识障碍、频繁呕吐而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口腔及呼吸道积存大量食物残渣分泌物和血块,致使呼吸道堵塞或发生误吸而引起窒息。首先清除病人口腔内异物,若病人牙关紧闭,要用开口器或木棍撬开下颌,放置牙垫再清理口腔。病人因昏迷肌肉松弛,舌后坠导致咽后部阻塞时,可用双手放在病人两侧下颌角处将下颌托起,也可改变体位,使其侧卧或侧俯卧位。深昏迷病人可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也可用舌钳将舌拉出口外,效果更好。情况无改善时,可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当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减少出血,妥善包扎伤口,防止感染。如有血管断裂出血时,可用血管钳夹闭或结扎控制出血。如为大量渗血,可剃掉周围毛发,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注意勿使酒精流入伤口,不冲洗,不用任何外用药。外露的脑组织周围用纱布卷保护,以防受压,外加干纱布适当包扎。若伤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基本止血后均需用消毒敷料覆盖伤口再稍加压包扎。同时应用抗生素及TAT1500u以预防感染。 抗休克。对出现循环障碍、低血压、休克者迅速循环复苏。凡出现休克征象如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低于80mmHg以下时应协助医生查明有无颅外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如多发性骨折、内脏破裂等。使病人平卧,尽量不搬动病人,保暖,给氧2-4L/min,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可用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液代用品及血液等,使血压升至正常水平,成人收缩压稳定在120mmHg勿低于90mmHg保持平均动脉压在80mmHg以上,才能维持有效脑灌注压。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病情许可时,抬高床头15-30 o以利静脉回流,若病人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或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即为脑疝的典型表现,立即快速静脉输入脱水降压药20%甘露醇250-400ml 及速尿20-40mg,留置导尿以了解脱水降压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