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5年微生物学复习重点(2015 11 21)

一、名词解释(翻译成中文并解释):

1Microorganism 微生物:是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用肉眼不能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可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P1)

2. normal flora 正常菌群:指正常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道)的黏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而无害,该菌群称为正常菌群。(P52)

3. Bacterium 细菌: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无核仁和核膜,除蛋白质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型单细胞生物。(广义上泛指各类原核型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狭义上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P9)

4.plasmid. 质粒:指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的双股闭合环状DNA,是一种染色体外且能进行独立复制的遗传物质。(P14)

5. Mesosome 中介体: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细菌,可以看到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的囊状物。(P14).

6、Capsule 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着一层较厚的黏性、胶冻样物质,其厚度在0.2μm以上,普通显微镜可见,与四周有明显界限,称为荚膜。(其厚度在0.2μm以下者,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用免疫学方法才能看到,称为微荚膜。荚膜有助于细菌鉴定,还能保护细菌免遭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因而与细菌毒力有关)(书上15页)

7、Pili 菌毛:菌毛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在许多革兰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也称纤毛,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书上16页)

8、Disinfection(消毒):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书上33页)

9、Sterilization(灭菌):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书上33页)

10、Autoclave(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使用密闭、耐高压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在103.4kPa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最有效、使用最普遍的灭菌方法。(常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而对于污染有prion的物品应加热至134℃)(书上34页) . 11. virulent bacteriophage 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并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一种噬菌体。(P42)

12. temperate bacteriophage 温和噬菌体:不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其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一种噬菌体。(P42)

13. transformation 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P47)

14. Conjugation 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由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P48)

15. transduction.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P49)

16lysogenic conversion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P50)

17invasion 侵袭力:是指致病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主要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P54)

侵袭:是指致病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

18virulence 毒力: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细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两方面构成。(P53)

19 toxin 细菌毒素:是细菌在黏附,定植过程中合成并释放的多种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害作用的毒性物质。(P55)

20 septicemia败血症:在机体防御功能大为减弱的情况下,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P61)21. toxemia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中繁殖,致病菌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独特的毒性性状。(P61)

22. nasocomia infection医院感染也称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P62)

23.modified enzyme. 钝化酶:钝化酶是耐药菌株产生的,具有破坏或灭活抗菌药物活性的某种酶。(P71)

24. 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其免疫力出现较慢,主要用于预防(P67)25 SPA:是一种单链多肽,与细胞壁肽聚糖呈共价结合,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P74)

26. Coagualse 凝固酶:是一类能使含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P75)

27. tuberculin test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机体内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P136)

28. virion病毒体或毒粒:是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P180)

29. neutralization antibody中和抗体:是特异性高,体内维持时间长的,与入侵人体的病毒表面抗原(衣壳或刺突)发生反应的抗体。(P205)

30. Dane particle丹氏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呈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病毒颗粒。(P238)

31.antigenic shift 抗原性转换: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表面抗原结构中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P214)

32.antigenic drift 抗原性漂移: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是流感病毒的预兆P(214)

二、问答题:

1 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类型与功能(P11)

革兰阳性菌的特殊组分与功能:磷壁酸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由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前者与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接;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与细胞膜连接。磷壁酸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肽聚糖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壁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与致病性有关。

革兰阴性菌的特殊组分与功能:有外膜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

膜蛋白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脂质双层除了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外,还有屏障作用能阻止多种物质透过,抵抗许多化学药

物的作用。

脂多糖包括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三个部分组成。类脂A是LPS的主要成分及毒性部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致病物质;核心多糖具有属特异性;特异性多糖有菌体抗原(O抗原),决定了细菌抗原的特异性。

2. 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时相的基本特征P22

1.迟缓型: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迟缓期长短因菌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h。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2.对数期: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量直线上升。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敏感作用,因此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抗菌药物对此期的细菌作用效果最佳。

3.稳定期:该期的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菌群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有机酸、双氧水等)累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逐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趋于平衡。细菌形态、颜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

4.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速度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辨认其形态。细菌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故陈旧培养物上难以鉴别。

3. 在机制上比较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的差异。P34

干热灭菌法是通过脱水、干燥和使生物大分子无知变性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 ℃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孢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湿热灭菌法:处于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其穿透力大同时具有潜热效应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4.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P25

答: 1)、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革兰阴性菌,热致源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LPS)。热原质耐高热,可通过一般细菌滤器,但没有挥发性,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馏。

2)毒素及侵袭性酶:①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②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的。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③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①水溶性色素,能弥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②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之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菌物质,本质为蛋白质类物质。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

5. 紫外线灭菌的机制与应用。P34

答:机制: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使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

破坏碱基间的互补配对,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

应用: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气等阻挡,只能用于手术室、婴儿室、传染病房、微生物接种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6. 细菌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及其机制。P47

答:细菌基因转移重组可通过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化和细胞融合等方式进行。

机制:1)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2)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能通过结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不能通过性菌毛在细菌间转移的质粒为非接合性质粒。(F质粒的接合:F+ ——即F质粒,编码性菌毛,称雄性菌,Hfr——F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使细菌能高效地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故称高频重组菌,F’——Hfr菌中的F质粒可从染色体上脱离下来,并带染色体上几个邻近的基因,故称F’。三者均有性菌毛,均可发生接合。R质粒的接合: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性的基因突变及R质粒的接合转移等有关。R质粒有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两部分组成。耐药传递因子的功能与F质粒相似,可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R决定子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转导(transduction):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转导的DNA可是供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局限性转导(转导的DNA只限供菌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

4)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性状。

5)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酶菌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融合后形成双倍体细胞,可短期生存,染色体重组,获得多种不同表型的重组融合体。

7. 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哪些?P52

⑴生物拮抗,其作用机制为:①产生有害代谢产物;②营养竞争;③占位性保护

⑵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物质转化和合成。

⑶免疫作用

⑷抗衰老作用

⑸抗肿瘤作用:①降解致癌物质;②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

8. R质粒的结构及其在耐药中的作用。P49

答: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r)决定子两部分组成。RTF的功能与F质粒相似,可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r决定子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由几个转座子连接相邻排列。

9. 简述外毒素的基本性质。P55

答:外毒素的基本性质:1.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2.大多数是产毒菌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的,少数外毒素合成后保存在菌体内,等细菌死亡溶溃后才释放至周围环境;3.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为毒性亚单位,B亚单位为结合亚单位;4.外毒素毒性强,并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5.抗原性强;

6.对理化因素不稳定,大多数外毒素不耐热。

10. 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差异。(P56)

11、叙述细菌内毒素来源及导致发热的致病机制。(P55,P56)

来源:革兰阴性菌

发热的致病机制:LPS 是外源性致热源,LPS 作用于巨噬细胞,促其释放白细胞介素-1,白

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具有内源性致热源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

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

12、叙述细菌全身感染的类型及其特征。(.P61)

1)菌血症:这是致病菌自局部病灶不断地侵入血流中,但由于受到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的作用,致病菌不能在血流中大量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流播散至适宜部位致病。

2)败血症:在机体防御功能大为减弱的情况下,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通过血流到达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发性化

脓病灶。

4)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中繁殖,致病菌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进入血

液循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独特的毒性症状。

5)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或病灶内

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的毒性症状。

13、叙述宿主抗菌免疫的类型及特征。(P57)

抗菌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是机体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受遗传控制,并有相对稳定性,其作用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致病菌,包括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具有针对性强、不能遗传给后代、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其免疫强度可增加的特点。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胞浆内合成分泌值胞外,少数待细胞崩解后释放 菌体的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

释放

化学组成 蛋白质

LPS 稳定性 不稳定,易被热、酸及消化酶破坏

较稳定,耐热 毒素作用

强,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

特殊的临床症状 较弱,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可引发热、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

DIC 等 抗原性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可脱

毒素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经甲醛处理后不形成类毒

14、叙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征。(P62)

按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来源可将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通常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因其定位转移、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下降的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15,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P71)

1)钝化酶或灭活酶的产生:细菌产生灭活的抗菌药物酶使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之前即被酶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这些灭活酶可由质粒和染色体基因表达。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改变了细胞膜上与抗菌药物结合部位的靶蛋白,降低其与抗菌药物的亲和力,使抗菌药物不能与其结合,导致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失效。

3)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到达作用靶位发挥抗菌效果。

4)主动外排机制:在降低药物摄取的同时,促进药物的外排,使之达不到抑菌浓度,因而产生耐药性。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P75-P76

a、凝固酶:是能使含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b、葡萄球菌溶血素:致病作用主要是α溶血素,α溶血素对多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肝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均有损伤作用。

杀白细胞素;

c、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d、肠毒素:能引起急性胃肠炎

e、表皮剥脱毒素:可引起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

f、TSST-1:是引起TSS的重要病因之一

17. 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P79-P80

a、黏附素:链球菌侵入肌体导致机体感染必须首先黏附道机体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等表面,才能够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和多种侵袭性酶;

b、M蛋白: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M蛋白具有抗原性,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急性肾小球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c、链球菌溶血素:分为链球菌溶血素O(SLO)和链球菌溶血素S(SLS),SLO对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神经细胞有损伤作用;

d、致热外毒素:是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e、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在组织中扩散。

f、链激酶(SK):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及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的扩散。

g、链道酶(SD):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黏稠性的DNA,使脓液稀薄,促进致病菌扩散。

18. 脑膜炎双球菌导致流行性脑膜炎的致病机制。P87

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致病菌侵入机体繁殖后,因自溶或死亡而释放出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坏死,出血,故出现皮肤瘀斑和微循环障碍。严重败血症时,因大量内毒素释放可造成DIC及中毒性休克。脑膜炎奈瑟菌还能产生一种胞外酶,即IgA1蛋白酶,能特异性地裂解人IgA1,帮助细菌黏附于呼吸道细胞膜上。

19. 简叙结核分支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P134

a、荚膜:①荚膜能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3(CD3)结合,有助于结合分枝杆菌的黏附、侵入;②荚膜中有多种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供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所必须的营养物质;③荚膜可阻止药物及化学物质透入菌体内;

b、脂质:①磷脂能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刺激炎症灶中的巨噬细胞转化为上皮样细胞,形成结核结节;还能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病灶组织溶解不完全,形成干酪样坏死。②抑制中性粒细胞游走和吞噬作用的能力,可引起慢性肉芽肿。③蜡质D能辅助菌体蛋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具有佐剂作用。④硫酸脑甘脂和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能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使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内存活。

c、蛋白质:结核分枝杆菌菌体内还有数种蛋白质,其中重要的蛋白质是结合菌素,它能与蜡质D结合,引起较强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并参与结核结节的形成。

d、多糖:多糖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局部病灶细胞浸润及非特异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e、核酸: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

20. 比较霍乱肠毒素和白喉外毒素的结构与致病机制。P129 P106

白喉外毒素的结构:是一种外毒素,由A和B 两个亚单位经二硫键连接组成,A亚单位是白喉毒素的毒性功能区,能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亚单位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一个转换区。

白喉外毒素致病机制:白喉毒素A亚单位进入细胞后,可使细胞内的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EF-2结合,结果EF-2失活,是蛋白质无法合成,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

霍乱肠毒素的结构:是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制:B亚单位可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A亚单位在发挥毒性作用前需经蛋白酶作用裂解为A1和A2两条多肽。A1作为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可使辅酶I(NAD)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到G蛋白上,称Gs,Gs的活化可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21.叙述痢疾杆菌的致病物质与导致菌痢的致病作用P96

致病物质: 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

导致菌痢的致病作用: 痢疾杆菌借助菌毛黏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表面,继而在侵袭蛋白的作用下穿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并向毗邻细胞扩散。痢疾杆菌死亡溶解所释放的内毒素作用于肠黏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促进内毒素吸收,内毒素能破坏黏膜,形成炎症,溃疡,出现典型的浓血粘液便,内毒素还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导致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以直肠括约肌痉挛最为明显,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内毒素是外源性致热源,侵入人体后作用于巨噬细胞,促其释放白细胞介素-1、LT-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具有内源性致热原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痢疾杆菌还分泌外毒素,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四肢麻痹死亡,具有细胞毒性,对人肝细胞,猴肾细胞和hela细胞均有毒性,还有肠毒性,使细胞内CAMP 水平提高,主动分泌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22.叙述伤感杆菌导致肠热症的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P99-100

致病物质:侵袭力,内毒素

致病机制: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若未被胃酸杀死则到小肠,借助菌毛黏附于小肠黏膜表面,进而穿过肠黏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淋巴组织,被吞噬细胞吞进并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部

分细菌通过淋巴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后,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细菌随血流进入器官,被脏器中吞噬细胞吞噬,并大量生长繁殖后再次释放入血,引起第二次菌血症,胆囊中的细菌随胆汁排入肠道,一部分可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已志敏的肠壁发生IV型超敏反应,引起局部坏死和溃疡。

23:叙述EHEC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相关疾病HUS的作用机制P92-93

致病物质:黏附素,志贺祥毒素

作用机制:黏附素使细菌紧密黏附在肠道和泌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上,避免因肠蠕动、肠分泌液和尿液的冲刷作用而被排出体外。志贺祥毒素可破坏核糖体,使蛋白质合成障碍致细胞受损或死亡,可破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的内皮细胞启动凝血系统,促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在内皮细胞上

24:衣原体的概念及其复制周期P167.168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0.45um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复制周期: 原体进入宿主细胞后,细胞膜围于原体外形成空泡,原体在空泡中发育增大成网状体,网状体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在空泡内发育成许多子代原体,释放后再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每个周期为48~72小时

25:霍乱弧菌与结核杆菌的培养特征P105.132

霍乱弧菌:兼性厌氧,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生长更好,营养要求不高。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广(18~37℃),故可在在环境中生存,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

结核杆菌:专性需氧,最适温度37℃,低于30℃不生长,最适pH6.5~6.8;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繁殖一代需18~24h

26.病毒的复制周期。(P183~P186)

答:病毒的复制周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释放等过程;

a、吸附:是病毒增殖的第一步,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病毒与细胞的非特异性静电结合,是可逆的且与Na+、Mg+、Ca+等阳离子浓度有关;二是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的配体特异性结合,是特异性的、不可逆的,其特异性决定了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和组织亲嗜性

b、穿入:方式有两种,一是吞饮方式(无包膜的病毒多以此方式),二是融合方式(有包膜的病毒以此方式)

c、脱壳:不同病毒的脱壳方式不同

d、生物合成:最为复杂,有六大类型,分别为dsDNA、ssDNA、+ssRNA、-ssRNA、dsRNA、逆转录病毒

e、组装、成熟和释放:病毒种类不同,在细胞内组装的部位和方式亦不同(除痘病毒外,DNA病毒均在细胞核内组装,除正黏病毒外,大多数RNA病毒则在细胞质内组装);装配一般要经过核酸浓聚、壳粒集聚及装灌核酸等步骤;无包膜病毒核衣壳的组装即为成熟,而包膜病毒装配完成后,还需在核衣壳外加一层包膜才能成熟为完整的病毒体;包膜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裸露病毒在组装完成后随宿主细胞破裂而释放到细胞外

27. 病毒对感染细胞的直接作用形式。(P193~P194)

答:(1)溶细胞型感染:主要见于杀伤性强的裸露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发生机制有:a、病毒阻断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b、某些病毒的毒性蛋白具有直接杀伤宿主细胞的作用c、大量复制过程,线粒体受损,导致细胞裂解死亡d、细胞溶酶体膜的通透性增高或被破坏e、抗原改变,使细胞融合或发生自身免疫性细胞损伤

(2)稳定状态感染:主要发生在包膜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a、细胞融合b、

细胞表面出现病毒抗原

(3)细胞凋亡:主动过程

(4)细胞增生与分化

(5)基因整合: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将病毒全基因组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二是部分整合或失常整合

(6)包涵体形成

28. 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类型及特征。(P196~P197)

答:a、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机体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使感染灶持续存在,机体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而长期带毒,整个过程中病毒可被检测到或分离培养

b、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以独特形式存在于细胞内而不复制,不产生感染性病毒体,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可开始复制,感染急性发作而出现临床症状

c、慢发病毒感染:有些病毒(HIV和朊粒等)潜伏期很长,机体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临床症状,但症状开始出现后,多呈亚急性、进行性临床表现,并最终导致死亡

d、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少数病毒在急性感染后一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如SSPE

29. 以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为例叙述病毒的结构。(P211~P213)和(P238~P239)

答:(1)流感病毒:主要由内部的核衣壳及外面的包膜及刺突组成

a、核衣壳:由RNA和核蛋白(NP)结合而成,又称核糖核蛋白(RNP),核酸为-ssRNA,分节段,甲、乙型流感病毒分为8个节段,每一个节段编码一个基因,每个RNA片段还结合3个多聚酶蛋白亚基PA、PB1、PB2

b、包膜:有两层结构,包膜内层为基质蛋白(MP),包括M1和M2,外层是来源于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包膜上有两种刺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HA: NA约为5:1;HA与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有关,为三聚体;NA由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

(2) 乙肝病毒:a、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球形,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外衣壳相当于包膜,脂质双层中镶嵌有HbsAg、前S1抗原(PreS1Ag)、前S2抗原(PreS2Ag);HBcAg(核心抗原)仅位于Dane颗粒内层的核衣壳表面和感染的肝细胞中,一般在血液循环中检测不到,去垢剂或酶处理后的HBV能暴露出HBeAg,病毒核心内部含有双股不完全闭合的环状双链DNA基因组和DNA多聚酶b、小球形颗粒:成分为HBsAg c、管形颗粒:成分为HBsAg,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不具感染性d、不完全闭合环状dsDNA,长链完整,为负链,短链不完整,为正链,为半闭合型环状DNA,HBV负链DNA 有4个ORF,分别是S、C、P、X区,S区包括S基因、PreS1与PreS2基因,分别编码HBsAg、PreS1和PreS2三种包膜蛋白,C区有C基因及前C基因,分别编码HBeAg和HBcAg,P区编码HBV DNA多聚酶、逆转录酶及RNA酶H等,X区编码X蛋白(HBxAg)

30. 叙述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的致病过程。(P214~P215)

答:感染后的流感病毒,变异快,主要是抗原性变异,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抗原性漂移和抗原性转换,抗原性漂移是由病毒的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所造成的,引起小规模的流行;抗原性转换是病毒表面抗原结构中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的机制至少包括病毒遗传学和宿主细胞受体类型两方面,其中基因重配是导致流感病毒新亚型出现的主要遗传学机制,由于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流感病毒新亚型的大流行。

31. 叙述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P241-244)

传播途径:1 血液、血制品传播 2 母婴垂直传播3 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

致病机制:1 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机体清除HBV主要依赖CTL或通过ADCC 作用来杀伤靶细胞,CTL是导致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主要效应细胞)2 体液免疫所致的免疫

病理损伤 3 自身免疫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 4 免疫耐受5原发性肝癌

预防措施: 1一般预防:主要实施以严格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如对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和用具等要严格消毒;严格筛选献血员;加强对血液血制品的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2 主动免疫:接种HBV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免疫程序为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个接种一次)3 被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由含高效价抗-HBs 人血清提纯而成,可用于紧急预防

32、叙述HIV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P(277)

HIV传播途径有:①性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致病机制:HIV主要选择性地侵犯的靶细胞是CD4+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这些细胞表面的CD4分子是HIV gp120的受体,CCR5和CXCR4为HIV的辅助受体。当HIV与靶细胞接触时,病毒体的包膜糖蛋白gp120与CD4+分子的V1区结合,然后与辅助受体CCR5或CXCR4相互作用,引发包膜糖蛋白gp41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致gp41暴露出来,而使融合肽穿透靶细胞,进而使病毒侵入细胞。

预防措施:①建立全球和地区性HIV感染的监测网络②普遍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③确保输血和血制品的安全性④提倡健康的性生活方式⑤HIV抗体阳性妇女应避免怀孕或避免母乳喂养婴儿等⑥加强国境检疫严防传入。

33.叙述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预防措施P 284 、285、286

传播途径:狂犬病是人兽共患型疾病,主要在野生动物及家畜中传播。人患狂犬病主要是被患病的的动物咬伤所致,亦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而感染。

致病机制:①病毒入侵,局部感染,及进入外周组织②病毒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④病毒扩散至非神经组织

预防措施:①清洗和处理伤口②主动免疫③被动免疫

34. 叙述HSV-1,HSV-2以及VZV的感染途径与潜伏位点的差异P265、P267

感染途径的不同点:HSV-1随飞沫传播,传染性大;HSV-2通过性接触传播;VZV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潜伏位点的差异:HSV-1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VZV潜伏于脊髓后跟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感觉神经节中

35、比较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轮状病毒致病机制的差异。P(227)、P(232)

脊髓灰质炎病毒:病毒经上呼吸道、口咽部和肠道侵入局部黏膜和淋巴组织,增殖后释放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在易感的淋巴结、肝、脾等再次增殖,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然后可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脑干和脑膜等。轻则可导致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和呕吐;重则可导致机体麻痹,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甚至可导致呼吸心脏衰竭而死亡。

轮状病毒:病毒经口或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造成微绒毛萎缩,变短,脱落及细胞溶解死亡,使肠道吸收功能受损,大量病毒被释放至肠腔而随粪便排出,同时病毒非结构基因产物NSP4具有肠毒素样的功能,可导致细胞内水和电解质分泌增加,重吸收减少,出现严重腹泻。

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1、病毒壳体的组成成分是选择答案:B B:蛋白质 2、细菌的繁殖主要靠选择答案:A A:二分裂 3、指出错误回答,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 B:芽殖 4、根霉和毛霉在形态上的不同点是 D:假根 5、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D:分生孢子 6、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B:酵母菌 7、在五界分类系统中食用菌属于 A:真菌界 8、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D:酵母菌 10、一个芽孢杆菌产生几个芽孢? A:一个 11、抗生素主要由____产生. B:放线菌 12、与细菌所有性状相关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 C:细菌染色体和质粒 13、某一微生物在平板上培养获得单菌落,其菌落基本特征为:菌落小,干燥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菌落颜色多样。依据这些特征初步判断该微生物为 C:放线菌 14、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 C:肽聚糖 15、Bacillus thuringsis的杀菌机制是靠 B:晶体毒素 16、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C:芽孢 17、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D:芽孢>孢子>营养体 18适宜于微碱性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为C:放线菌 19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B:细胞壁 20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A:基质菌丝 2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A:体积小,面积大 菌根是___和植物的共生体C:真菌 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巴氏消毒 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B:70% 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A:细菌>放线菌>真菌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D:特异性载体蛋白 占微生物细胞总物质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C:水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A:构成细胞物质B:提供能量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为A:光能自养型 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B:0.2-0.7% 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C:琼脂 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是B:病毒 疯牛病的病原体是B:朊病毒 引起人沙眼的病原体是C:衣原体 在抗病毒性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 病毒壳体的组成成分是B:蛋白质 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A:微生物病毒 酿酒酵母最有名的是它在____中的重要性B:酒精发酵 青霉素是从何种微生物中提取的C:真菌 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A:甘露聚糖+B:葡聚糖 产生匐匍菌丝是___的形态特征A:根霉 作业三 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B:红色 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C:裂殖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生物学、纯培养、纯培养物无菌技术、灭菌、消毒、过滤富集培养 简答题: 1、微生物的特点有那些? 2、Mullis的贡献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有什么贡献?4 、巴士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5、柯赫证病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6 、拂来明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是什么?7 、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有那些?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8、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有什么差别?9、举出几种常用的消毒药品和方法?10、纯培养有几种方法?11、为什么活菌记数和直接记数有很大的差别?12、按照功能和营养成分培养基有几种类别?13、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 4、保藏微生物的基本方法有那些?1 5、已发现的微生物的形态有几种?1 6、芽孢杆菌和芽孢梭菌有何异同?1 7、举例说明非芽孢杆菌的特点?1 8、古细菌有那三大类?1 9、根霉、曲霉和青霉的形态特征如何?20、吃什么食用菌可以预防感冒?21、吃什么食用菌可以增加智力?22、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那些?23、球菌的基本形态有几种?24、细菌的基本结构组成有那些?2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那些?26、细胞壁及其功能是什么?27、肽聚糖的基本组成是什么?28、G+ 和G-细胞壁的结构有和异同?29、Gram染色的基本过程如何?30、细菌为什么可以分为G+ 和G-两种?31、无壁细胞有那几种?32、聚-B-羟丁酸有什么功能?33、气泡有什么功能?34、什么是糖被、根据物理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几类?35、糖被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是什么?36、鞭毛有何功能和种类?37、鞭毛的一般结构和基体的组成如何?38、什么是芽孢、有何特点?39、芽孢耐热的分子机制如何?40、为什么放线菌介于真菌和细菌之间而更接近于细菌?41、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几种?42、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火焰灭菌?43、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平板法有什么差别?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 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 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规程

微生物检验规程 1.实验注意事项 1.1无菌操作要求 1.1.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1.1.2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1.1.3 接种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1.1.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1.1.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1.1.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旁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即硅氟胶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1.1.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 1.1.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1.2无菌间使用要求 1.2.1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消毒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1.2.2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1.2.3处理和接种样品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1.3消毒灭菌要求 1.3.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内容物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3(例如500mL的三角瓶最好装300~350mL培养基,以防再次加热融化时爆沸)。 (3)无菌室内使用的毛巾、脱脂棉球用纸包裹,进行湿热灭菌。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1

一. 名词解释 1.芽孢: 2.糖被: 3.静息孢子: 4.菌落: 5.基内菌丝: 6. 孢囊: 7.质粒: 8.微生物: 9.鞭毛: 10.菌落: 11枯草芽孢杆菌 12鞭毛Flagella 13 Actinomyces 14荚膜: 二. 填空 1 芽孢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和、四部分. 2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少数种类进行。 3 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两种。 4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 5 细菌的鞭毛有三个基本部分,,, 6 微生物修复受损DNA的作用有__ _和__ __. 7 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_条。 8 在低渗溶液中,G+ 菌的肽聚糖被破坏,细胞将 9原核细胞通过其附属物称为从一个细胞向另一个细胞转移DNA. 10支原体细胞膜中含有,与动物相似. 11.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它由三部分组成,即、、 12.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层,内层称为,约厚,以_ 为主要成分,外层称为_,约_ 厚,不含_. 13.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有_层,其厚度为_ 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特有的化学成分 14.在周质空间中,存在着多种蛋白质,包括: _ , _, _ 和. 15.芽孢是某些细菌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形成的没有_ 的休眠体,对_, 和_具有抗性. 16.芽孢具有_, _, _, _, _和_等多层结构 17.大肠杆菌鞭毛基体由四个盘状物构成,他们分别称为、_ 、、

18.荚膜的主要成分有_等,常采用_进行荚膜染色. 19.有些细菌细胞质内含有聚β-羟基丁酸,这是_贮藏物质,而异染色颗粒主要成分是_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机磷酸的贮藏物质 20.蓝细菌的异形胞仅含少量藻胆素,缺乏异形胞,他们不在产生氧气或固定CO2.这样,它们从结构和代谢上提供一个_ 环境,使_保持活性. 21细菌基本形态有_,_ 和_三种。 22细菌的大小是以_作为计量单位,而病毒的大小是以_ 作为计量单位。 2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它主要由_、_二部分组成。 24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为_ 、_。 2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 。 26根据放线菌菌丝形态和功能,其菌丝可分为 _、 _和 _三种。 27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步骤是 _ 28 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苏云金杆菌的学名, _是种名。(注:第十章) 29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宜的pH值和一定的pH适宜范围。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 为_,放线菌的最适pH为_. 30、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革兰氏阳性菌原有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称为_。 31细菌荚膜的作用是_ _ _,__ 32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特有的组分是_,它是由_、__四肽尾或四肽侧链__和__肽桥或肽间桥___组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 33微生物的特点是 _, _ _, _, _ 34 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其中 _是属名, _是种名。(注:第十章) 35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 _,鞭毛主要功能为 _。 36脂多糖(LPS)是革兰氏_菌细胞壁_层的主要成分,它由_,_,_三部分构成。 37细菌的糖被是指_。包括三种类型,其中包裹在细胞群上的称_。 38细菌的明胶柱穿刺培养特征常用来鉴别菌株 _性能 39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要进行制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观察放线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 40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陷所形成的囊状或管状结构称_。 41是芽孢所特有的化学物质。一般它随着芽孢的形成而形成,随芽孢的萌发而消失。 42 是一类介于

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大全

微生物试题 62.设计一个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的科研方案,并加以必要的说明。(要求写出酿酒酵母的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 22.微生物按能源和基本碳源来分,可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类型?你们感分析它们各自的能源、氢供体和基本碳源分别是什么? 59.简述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指出与此相关的主要特性。 63.简述微生物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8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80.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如何缩短延滞期? 86.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35. 简述微生物营养类型及其特点。 187. 水在微生物细胞中的生理功能。 223. 试述比较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异同点。 229. 描述并分析生长曲线,并说明生长曲线对科研和生产的意义。 241. 试拟一个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二,简答题 1,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2,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______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____ 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___和___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_______ .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食用菌是由 ______和 ____ 组成..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____. 10.根瘤菌可与 _________共生固氮 微生物学试题(一)答案: 一,1,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染色后最终染成紫色的菌 2,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半胞晶体 3,菌落: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4,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5,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二,1,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通过食品罐藏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造,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古老的酿造技术迅速发展成工业发酵新技术; 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 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 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它有哪些特点? 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5.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6.简述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2章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 2.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什么是芽孢?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 说明芽孢的抗逆性。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 4.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衣 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 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 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举例说明细菌的属名和种名。 8.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9.试根据细菌和古生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 泛。 10.细菌(狭义)、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3.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4.试图示真核生物“9+2型”鞭毛的横切面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 6.试比较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 质体的制备方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 8.试述真菌的孢子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 1. 名词解释:病毒粒子、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 裂解量、类病毒、朊病毒。 2.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 3.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4. 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 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试题 一、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colony 4.life cycle 5.capsule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5% C、1.5—2.0% D、5% 5、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病毒 6、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 A、细菌>放线菌>真菌 B、细菌>真菌>放线菌 C、放线菌>真菌>细菌 D、真菌>细菌>放线菌

7、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8、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子囊孢子 B、孢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 9、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中性 B、中性偏碱性 C、中性偏酸性 D、酸性 10、放线菌属于() A、病毒界 B、原核原生生物界 C、真菌界 D、真核原生生界 三.是非题(共10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 3.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4.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6.渗透酶(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7.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8.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

微生物理论思考题总结河南科技大学

微生物学思考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病毒:病毒是在活细胞内增殖、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目前已知的体积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 2.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的细胞核和胞浆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称为包涵体 3.噬菌斑;在涂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接种的噬菌体反复侵染和裂解大量细胞后,在菌苔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边缘的透明区域 4.病毒粒子:成熟的或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5.主动运输:当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浓度低于细胞外若干倍时,这些营养物质在能量的作用下通过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内运送的过程 6.基因转位:由复杂运输酶系统参与的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种特殊主动运送方式 7.复制周期:在寄主活细胞中,以自身核酸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合成病毒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装配成许多新的、成熟的病毒体,再以裂解宿主细胞、出芽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又开始另一个感染周期,这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 8.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并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细胞变形、坏死、破裂等,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 9.合胞体: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间的细胞膜溶解,若干个细胞融合入形成具有多个核的大融合细胞 10.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一种细胞时,可能产生一种病毒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干扰现象是由于前一种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产生了干扰素】 11.干扰素:脊椎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能够干扰病毒增殖的蛋白质,当释放到细胞外时,具有保护其他未感染细胞免受病毒感染的作用。 12.种:微生物分类上的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形态和生理方面)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13.亚种: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14.型: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15.菌株;一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16.细菌:是一类形态细小、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17.L型细菌:在实验室中形成的一种自发进行缺壁突变的缺壁细菌 18.质粒:是核体以外的呈环状闭合的双股DNA 19.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20.GF动物:用现在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都检测不到任何微生物的动物,称为无菌动物 21:SPF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源性微生物的动物,称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22:大肠菌群:一群在37℃培养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项变化的应对策略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项变化的应对策略—菌种 上一篇使用大篇幅说了培养基,也是真正揭开这次连载的一些实施细节,得到了一些蒲友和同行业友人的正面反馈,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其实写这个连载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对药典微生物项升级那么多内容抓狂,而是真正静下心来想想其背后的意义和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会带来什么。梳理那么多内容的时候我并没有烦躁或是感觉是在应付一周一篇的交稿,反而有种释然的感觉,能总结那么多说明我们实验室实实在在的做了很多,收获很多同时也进步很多,心里很感慨也对实验室小伙伴们的努力很感动。谢谢大家能够支持我前面四篇的连载,我会继续加油!废话太多不说了!原本是想将培养基和菌种一起写的,写到后来发现如果写在一篇,确实有些内容会讲的不够细,所以将培养基和菌种拆开了,这次我们就来谈谈我们顽皮的菌种君吧! 1、检验用菌种的选择 在药典第三次征订意见稿《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的“菌种”项下有这么一句话“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试验菌应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的标准菌株,或使用与标准菌株所有相关特性等效的可以溯源的商业派生菌株”。这句话写明了中国药典对检验用菌种的挑选原则,感觉上可以使用CMCC(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TCC(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NCTC(英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等等,最近还有供应商给我推荐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保藏中心)的菌种。但是我们作为遵循中国药典的企业来说,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及无菌检查项下的菌种是明确写明仅可使用CMCC的菌种,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去挑战权威性,如果你使用ATCC的菌种,检查官到时候问你ATCC和CMCC的区别,我相信我们这种等级的肯定是说不清的,这个项目是中检所在做的研究,所以我们不去做这样的挑战,乖乖的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CMCC菌种即可,免去一系列无意义的解释。 当然有些企业的产品需要出口,要符合出口国的药典标准,国外相对来说就放宽很多,但是也有一部分国家不太承认我们的CMCC菌种。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发现国内的审计官员对微生物方面了解的甚少,但是有次我们企业请了一名国外资深专家来我们公司全面审计的时候,他一看我们检出的环境菌种就娓娓道来,让我很吃惊,我不知道是不是国外对于微生物这块的重视程度和我国还有一定差距还是什么,他们的药典中对于检验菌种的挑选也不止一种,认可范围更加宽泛。现在迎审过程中,我们微生物实验室更多的是解释而非探讨,我们也希望国内的检查团队中能多一些对微生物了解的老师来给我们帮助和指导。 2、检验用菌种的管理 我们实验室对于菌种的管理也历经了不少波折,现在的管理模式和使用下来的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菌种其实最怕就是其活力消退或变异。有些外企的管理模式真的非常方便,使用定量菌株直接实验,可能现在还不太适用于我们大部分国内企业,因为他们使用的定量菌株是ATCC等授权的国外企业制造并供货的,确实非常精准,特别是M家的首席产品,我就不多说了以免有广告嫌疑,国内应运而生的定量菌株我个人还是保留意见。出去培训时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国内企业对于菌种的管理方式特别是保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菌种死亡变异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以下我就介绍下我们企业的菌种管理模式,并介绍2种比较方便的菌种保藏方法。

符合2015年版药典QC微生物培训考题答案

检验员培训考试试题(微生物) 部门职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40分,每空1分) 1.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不低于D级背景下的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需氧菌检查所用培养基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 养温度为30-35 ℃;霉菌,酵母菌检查所用培养基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 度为20-25 ℃。 3. 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常用消除抑菌活性的方法有: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薄膜过滤法。 4.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 5.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6. 制备的菌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 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可在24小时内使用。 7.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需氧菌总数计数所用试验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所用试验菌株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11.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采用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时,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 。 12. 检查大肠埃希菌时,应做阴性对照试验和阳性对照试验。

13. 配制培养基时,要填写培养基配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名称、配制量、配方、灭菌条件、配制日期、配制批号、配制者、PH值 14.在收到检定菌后,保管员要在保存菌种容器外加贴标签,内容为名称、编号、购买日期,同时还要填写菌种接收记录。 二、判断题(5分,每题1分) 1.平皿法操作时应先注入培养基,再加入1ml供试液。(×) 2.以稀释液代替供试液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3.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0代,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 4.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抑制能力检查接种不大于100cfu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 5.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质量标准为每lml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lOOcfu。(√) 三、选择题(5分,每题1分) 1. 进行供试品控制菌检查时,阳性对照试验的加菌量为( C ) A、不大于50cfu B、50~100cfu C、不大于100cfu

应用微生物学思考题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放线菌:放线菌(Actinomycete)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酵母菌: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微生物培养基:通常只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广义上说,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或材料均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种类繁多。 微生物农药:直接利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本身开发的,对植物病虫草害进行防治的农药。 群体生长: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个体生长现象。如果这是平衡生长,即各个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例增长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为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只有群体生长才有实际意义。 分批培养: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个体生长现象。如果这是平衡生长,即各个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例增长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为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

(2015年版药典)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采用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测定的供试品。 3. 责任者:QC检验员、QC经理。 4. 正文: 4.1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4.1.1 简述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

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微生物计数试验应在受控洁净环境下的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4.1.2 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Method,简称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 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 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所选的方法必须具备检测充足样品量的能力,以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4.1.3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

微生物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

练习题 一、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 胞。HVhrXjn2Wt 2、PHB 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 作用。HVhrXjn2Wt 3、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屈性强的休眠构造。 4、菌落 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HVhrXjn2Wt 10、腐生 以无生命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的生活 方式。 11、包涵体 始体通过二分裂可在细胞内繁殖成一个微菌落即“包 涵体” 12、巴斯特效应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是一种厌氧发酵,如将发酵条件改变成好氧条件,葡萄糖分解速度降低,乙醇停止生产,但当重新回到厌氧条件时,葡萄糖的分解速度增加,并伴随大量的乙 醇产生。HVhrXjn2Wt 13、噬菌斑 由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14、伴孢晶体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 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49年Jahn提出包括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提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病毒界;1996年美国的P.H.Raven提出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真细菌界和古细菌界。 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认识微生物的重要障碍,不断探究它们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它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对象: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

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任务: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nm或μm。5、微生物有哪些重要性? ①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②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③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角色; ④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环节;⑤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重要推动着; ⑥是环境污染和检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微生物还和医疗保健、工业发展有着重大关系,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重大贡献。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1、什么叫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原核细胞有何主要特点?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原核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不进行有丝分裂。 2、细菌基本形态有哪些?举出各形态类型的菌例,细菌形态和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螺旋状、杆状三大类。球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链球菌;杆 状: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螺旋状:霍乱弧菌、迂回螺菌、梅毒螺旋体。 细菌形态和大小因菌种而异,一般在初龄阶段和生长条件适宜时,细菌形态正常、整齐,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海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柯赫法则 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举例加以说明。 2.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3.阐述学习海洋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4.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5.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6.你认为微生物学的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以对生命科学作出贡献?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名词解释:细菌、缺壁细菌、原核微生物、溶酶菌、肽聚糖、磷壁酸、芽孢、荚膜、菌胶团、鞭毛、伴孢晶体、附器、异形胞、菌落、克隆、菌苔、野生型、营养缺陷型、立 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1. 试从化学组成和构造论述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试述G+菌肽聚糖、G-菌细胞壁结构。 2.比较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3.在原核生物范畴内有哪些细菌没有细胞壁?简述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4.依据鞭毛的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可将鞭毛菌分为哪几种类型? 5.细菌荚膜依据其存在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有什么功能? 6.在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把各肽交联起来的肽桥有几种类型?试列表举例说明之 7.细菌的特殊构造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8.何谓“拴菌试验”?它何以能证明鞭毛的运动机制? 9.芽孢的形成及其调节方式?芽孢有何特殊生理功能?其抗性机理是什么?芽孢的这些特点对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10.什么是伴胞晶体?它在何种细菌中产生?有何实践意义? 11.放线菌与霉菌均呈菌丝状生长,为何认为放线菌更接近于细菌而不接近于霉菌? 12.什么叫菌落?为什么说正确理解菌株的涵义对开展微生物学工作极为重要?怎样识别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13.什么叫做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实验室中如何从原养型菌株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请设计一个具体实验方案。

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2015 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范围成品、辅料、内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内容概述: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一、计数方法 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 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见表 1。 菌液制备按表 1 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抱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C,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抱子悬液可保存在2-8 C,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培养基适用 性检查按照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 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5、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doc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