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狭颂注释

西狭颂注释

西狭颂注释
西狭颂注释

西狭颂

——后汉·仇靖

汉武都1太守汉阳阿阳2李君讳翕,字伯都。天姿3明敏,敦诗悦礼4,膺禄美厚5,继世郎吏6,幼而宿卫7;弱冠典城8,有阿郑之化9。是以三符守10,致11黄龙、嘉禾、木连、甘露之瑞。动顺经古12,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不肃而成,不严而治13,朝中惟静,威仪抑抑1,督邮、部职2不出府门,政约

1武都:东汉郡名,治所下辨道,即今甘肃成县西。

2汉阳阿阳:汉阳,东汉郡治,在今甘肃;阿阳,东汉县治,隶汉阳郡。3天姿:物指俊美的容貌。

4敦诗悦礼: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说礼乐而敦诗书”;敦,厚道,音dūn;悦,喜欢。

5膺禄美厚:膺,接受,音yīng;指朝廷给予的俸禄丰厚。

6继世郎吏:继世,继承先世;郎吏,郎官,汉职官名,分义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担负皇宫警卫,选拔贵族子弟优胜者充任,经历练而授官职。继承祖先官宦在朝廷做郎官

7宿卫:值夜后可以在皇宫留宿。

8弱冠典城:弱冠,男子二十岁;典城,同“典成”,汉官名,主掌诉讼案件。

9阿郑之化: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指子奇治东阿而使东阿大化,子产相郑而使郑国“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事。

10符守:符,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守,太守;指受符为郡太守。

11致:招引,使达到。

12动顺经古:动顺,举事;经古,效法古代。

13先之……而治:语出《孝经·三才》,“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先,率先;陈,述说;肃,整饬。

约令行,强不暴寡,知3不诈愚,属县趋教4,无对会5之事;徼外6来庭,面缚7二千馀人;年谷屡登8,仓庚9惟亿,百姓有蓄,粟、麦五钱。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10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阨芒促迫11,财12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覆霣13隧之害,过都创楚14,惴惴其栗。君践其险,若涉渊冰15。叹曰:“《诗》所谓‘如集于木,如临于谷16’,斯其殆17哉!困18其事则为设备1,今不图之,为患无已。”敕2衡官有秩3李

1抑抑:谨慎的样子。

2督邮、部职:督邮,汉代官名,即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郡的重要属吏;部职,或为官名。

3知:通“智”,此处指聪明有见识的人,音zhì。

4教:教化,文明。

5对会:通“怼恚”,怨恨。

6徼外:徼,边界,音jiào;指边远地区。

7面缚:双手反绑于背而面向前,表示投降。

8登:谷物成熟。

9仓庚:同“仓鹒”,黄莺的别名。

10俾:通“比”,音bǐ。

11阨芒促迫:阨,通“隘”,狭窄,音è;促迫:狭隘;指狭小的芒刺都很难容下,形容山道很窄。

12财:通“才”,仅仅。

13霣:通“陨”,降,落下,音yǔn。

14创楚:创,通“怆”;悲伤痛苦。

15若涉渊冰:典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6如集于木,如临于谷:语出《诗经·小雅·小宛》,“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17殆:危险。

18困:阻碍。

李瑾,掾4仇审,因常繇5道徒6,鐉7烧破析,刻8刍9磪嵬10,减高就埤11,平夷正曲,柙12致士石13,坚固广大,可以夜涉。四方无雍14,行人懽悀15,民歌德惠,穆如清风16,乃刊斯石。曰:赫赫明后17,柔嘉惟则18,克长克君19,牧守20三国;三国清平,咏歌懿德21。瑞降丰稔22,民以货稙23。威恩并隆,远人宾服1。鐉山浚渎2,路以

1设备:设法,准备。

2敕:委任,任命,音chì。

3衡官有秩:衡官,掌测量的官职;乡官之一,掌听讼收税等事。

4掾:辅助,音yuàn。

5繇:同“由”,自,从,音yóu。

6徒:步行。

7鐉:同“铣”,此处作使动用法,意为用铣开凿,音xiǎn。

8刻:同“克”,制服。

9刍:割草,音chú。

10磪嵬:同“崔嵬”,高峻之貌,音cūi’wéi。

11埤:低下,此处指低凹处,音pí。

12柙:同“匣”,此处意为用柙盛装,音xiá。

13士石:应作“土石”。

14雍:通“壅”,阻塞。

15懽悀:懽,同“欢”,音huān;悀yǒng,欣喜;欢喜高兴。

16穆如清风:穆,美;美好如清风化雨滋养万物。

17明后:今后,以后。

18柔嘉惟则:语出《诗·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柔嘉,柔和美善。

19克长克君:语出《诗·大雅·皇矣》,“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克:严格限定;喻赏罚严明。

20牧守:汉代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21懿德:美德。

22稔:庄稼成熟,音rěn。

23货稙:稙,通“殖”;物物交换形势的早期商业活动。

安直。继禹之迹,亦世3赖4福。建宁5四年六月十三日壬寅造,时府承6,右扶风陈仓7吕国,字文宝,门下掾8上辨9李旻,字仲齐。故从事10、主簿11,下辨12李遂,字子华。故从事、主簿,上禄13石祥,字元褀。五官掾14,上禄张亢,字惠叔。故从事、功曹15,下辨姜纳,字元嗣。故从事,尉曹16史,武都王尼,字孔光。衡官、有秩,下辨李瑾,字玮甫。从史17位下辨仇靖,字汉德,书文18。

1宾服:服从,佩服,此处作归顺讲。

2渎:水沟,小渠,泛指河流。音dú。

3亦世:亦,通“奕”;累世。

4赖:倚靠,此处可作享受理解。

5建宁:东汉灵帝年号,以公元168年为元年。

6府承:承,通“丞”;官职名,郡守属官。

7右扶风陈仓:右扶风,政区名,取扶助风化之意,为汉代三辅之一,治所长安,东汉移至槐里,职掌相当于郡守,因地属畿辅,故不称郡;陈仓,县名,即今陕西宝鸡。

8门下掾:汉代州郡长官自选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

9上辨:古地名,在今甘肃境内,已失考,东汉或为县治。

10从事:汉代刺史属吏,分为别架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改为参军。

11主簿:官职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12下辨:东汉县名,武都郡治所,

13上禄:汉代县名,隶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

14五官掾:汉代官名,郡守自选属吏,掌春秋祭祀,地位与功曹史相当。15功曹:汉代官名,郡守有功曹史,县有主吏,功曹史简称功曹,主吏即为功曹,除掌人事外,还参与郡县政务。

16尉曹:官名,或为武职,具体不详。

17从史:汉代高官的从属官,类似随从,或称“从吏”。

18书文:书写撰文。

下辨道长1,广汉汁邡2任诗,字幼起。下辨丞,安定朝那3皇甫彦,彦,字子才。

译文:大汉武都郡太守,汉阳郡阿阳县人,姓李名翕,字伯都,生而英俊,聪慧机谨,知书达礼,享朝廷丰厚利禄。受祖上荫庇,少年英才,出任朗官,担任皇宫警卫,并恩准留宿宫禁;年方二十,出任典成,政绩卓著,堪与“子奇治东阿”相媲美。历任三郡太守,郡内呈黄龙、嘉禾、木连、甘露等祥瑞之兆。他效法上古圣贤,垂范仁爱,宣教德义,晓喻利害,不用整顿而使郡内升平,朝廷省心,自己却仪态威严、谦虚谨慎,郡中官员足不出户,而政令通达,不恃强凌弱,无尔虞我诈,所属各县日渐文明,百姓间矛盾消弥;更有二千多边远百姓率土来投;五谷丰登,致使黄莺也多起来了,百姓富足,物价稳定。郡西有条狭中山道,山高沟深,通行艰难,房屋倚悬崖而建,两侧山崖笔挺陡峭,直耸云霄,崖下溪流深不可测,山道狭窄难容麦芒,仅能单车单骑通行。行至途中,欲过不得,欲停不稳,随时可能翻车坠崖,通过之后都有负伤,想来后怕,令人不寒而栗。太守大人亲涉险地勘察,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于是感叹道:“这就

1道长:道,秦汉政区;或为道的长官。

2广汉汁邡:广汉,地名,汉代郡治,治雒县,隶益州,即今四川广汉;汁邡:地名,汉代县治,隶广汉郡,即今四川什邡。

3安定朝那:安定,东汉郡名,治临泾县;朝那,东汉县名,在今宁夏彭阳县。

是《诗经》所说的‘如集于木,如临于谷’吧,确实太危险了!山道阻碍不利于行事,必须要想办法,现在不解决,后患无穷。”于是委派经常走这条路的衡官有秩李瑾,协助仇审,火烧铣凿,克服陡峭山势,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移置土石,道路坚固宽阔,昼夜可行。从此,交通便利,再无堵塞,路人欢腾,百姓呕歌,德政如清风化雨滋养心田,于是撰文立碑记载善政。道:赫赫功业昭彰后世,柔和美善修明法度,严令赏罚;历任三郡太守,三郡玉宇清明,美德万民称颂;天降祥瑞,粮食丰收,百姓互换盈馀;恩威并举,四方归附;开山凿石,疏浚河渠,修缮道路。再现大禹业绩,福祉泽及千秋。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壬寅日题刻,时任府丞,右扶风陈仓县人吕国,字文宝;门下掾,上辨县人李旻,字仲齐;前从事、主薄,下辨县人李遂,字子华;前从事、主簿,上禄县人石祥,字元褀;五官掾,上禄县人张亢,字惠叔;前从事、功曹,下辨县人姜纳,字元嗣;前从事、尉曹史,武都郡人王尼,字孔光;衡官、有秩,下辨县人李瑾,字玮甫;从史,下辨县人仇靖,字汉德,撰书作文;下辨道长官,广汉郡汁邡县人任诗,字幼起;下辨县府丞,安定郡朝那县人皇甫彦,字子才。

赏析西狭颂

赏析西狭颂 汉灵帝建宁四年六月十三(公元171年8月2日)摩崖书刻,与《石门》《郙阁》一起被称为“东汉三颂”。现仍在甘肃成县城西12公里的天井山栈道摩崖上(即今抛沙镇东营庄子村)。《西狭颂》的称谓、内容及几个问题的辨正。《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篆额为“惠安西表”四字而别称《惠安西表》,亦称《李翕颂》《李翕碑》;又因其具体位于海拔1125米的西狭(今称丰泉峡)中段之“青龙头”中下部的崖壁间而称之为《青龙头摩崖》或《西狭摩崖》;摩崖北濒响水河,东临黄龙潭,故也俗称《黄龙碑》。 《西狭颂》摩崖石面自然凹凸,通高3.15米,宽2.25米。内容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主体部分)为颂文,高、宽均1.45米呈正方形,铭刻颂文20行,行14字~20字不等,计385字,字高3.6厘米~6.7厘米、宽5.2厘米~6.7厘米不等;记述李翕生平,称颂其率众修复西狭山道而造福于民、施行仁政、屡治祥瑞的政绩。第二部分即额题篆书“惠安西表”四字,字高12厘米~16厘米,宽8.5厘米~9.5厘米;寓惠康安民之意。第三部分为“五瑞图”及其题记,即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高1.1米、宽2.1米;图左题记2行,计26字。第四部分为位于颂文左侧的题署,12行,计142字,记录参与建造者的郡县官员12人之名、字、职及籍贯。第五部分为摩崖围侧所勒两宋、明、清以至现、当代士人官员、名家的历代题记30余则,其中右上侧为当代书画大师李可染所题“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勒铭。

《西狭颂》迄今已有1830多年的沧桑历史。大抵宋以降,斯颂声名日起(宋以前尚未发现史乘载述),先后著录者四五十余,但多有讹谬,此有必要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简略辨正。 其一,关于李翕籍贯之讹。对此,颂文首行内容“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句本已明确。《水经注·漾水》注作“河阳”,当系刊误或校正失谨致;《汉书·高帝纪》师古注曰“阿阳”(西汉隶天水郡,东汉隶汉阳郡),《后汉书·隗嚣列传》李贤注亦认为,“本为河阳者误也”。洪颐煊《平津读碑记》说:“今流俗书本或作河阳者,非也。”清宣统《甘肃新通志》载谓:“李君讳翕,汉阳阿阳人。汉阳治冀,即今伏羌县地。阿阳县即今静宁州地(即现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或静宁县境——笔者注)。”故,凡作“河阳”者,多系以讹传讹。 其二,关于《西狭颂》所在地问题。宋·洪适《隶续》迻录“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后,乃将“西狭”、“天井”(指天井山之“天井碑”)二“碑”作一是称;大致自南宋末起,又多有“碑”在鱼窍峡的记载,故,清·岑建功《舆地纪胜补阙》谓“今碑在鱼窍峡”。《西狭颂》之所以称谓颇多,主要因历代地名时沿时革,且有广义、狭义和俗称之别,今名“丰泉峡”即古代所谓的“西狭”等。准确地说,当称做“在西狭(即今丰泉峡)青龙头”似更确切。 其三,称“碑”问题。将文字镌刻于石,在先秦大抵统称刻石,秦始皇刻石记功,大开立石铭传风气,但延至汉代才将较大的长方形石块称碑。即是说:碑是具有一定形制,并用以书刻文告或作为纪念物、标记的文化生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东汉·许慎《说文》释曰:“碑,

西狭颂释文

西狭颂释文 西狭颂释文简体: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天资明敏,敦诗悦礼,膺禄美厚,继世郎吏,幼而宿卫,弱冠典城。有阿郑之化,是以三剖符守。致黄龙、嘉禾、木连、甘露之瑞。动顺经古,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朝中惟静,威仪抑抑。督邮部职,不出府门,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属县×教,无对会之事,檄外来庭,面缚二千余人。年谷屡登,仓庾惟亿,百姓有蓄。粟麦五钱。郡中西峡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笮促迫,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宝(?)隧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君践其险,若涉渊水,叹曰:“诗所谓如集于木,如临于谷,斯其殆哉,困其事则为设备,今不图之,为患无已,敕衡官有秩李谨掾仇审因常繇道徒,馔烧破析,刻臽磪嵬,减高就蜱。平夷正曲,柙致土石,坚固广大,可以夜涉,四方先雍,行人懽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乃刊斯石曰:赫赫明后,柔嘉惟则,克长克君,牧守三国,三国清平,咏歌懿德,瑞降丰稔,民以货殖,威恩并隆,远人宾服,铣山浚渎,路以安直,继禹之迹,亦世赖福。建宁四年六月十三日壬寅造时府。 繁体恵安西表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天姿明敏,」敦《詩》悅《禮》,膺祿美厚,繼世郎吏。幼而宿衛,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是以三[竹/剖]符守,致黃龍、嘉禾、木連、甘露之瑞。」動順經古,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朝中惟靜,威儀抑抑。督郵部」職,不出府門,政約令行,強不暴寡,知不詐愚。屬縣趨」教,無對會之事。儌外來庭,面縛二千餘人。年穀屢登,」倉庾惟億,百姓有蓄,粟麥五錢。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緣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谿,阨」笮促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有顛覆霣」隧之害,過者創楚,惴惴其慄。君踐其險,若涉淵水。嘆」曰,詩所謂:如集于木,如臨于谷”,斯其殆哉。困其事則」為設備,今不圖之,為患無已。勅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審,因常繇{繇,今字}道徒,鐉燒破析,刻陷崔嵬{陷,今字},減高就埤,平夷」正曲,柙致土石。堅固廣大,可以夜涉。四方无雍,行人」歡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風。乃刊斯石,曰:」赫赫明后,柔嘉惟則。克長克君,牧守三國。三國清平,」詠歌懿德。瑞降豊稔,民以貨稙。威恩竝隆,遠人賓服。」鐉山浚瀆,路以安直。繼禹之迹,亦世賴福。」建寧四年六月十三日壬寅造,時府。」丞右扶風陳倉呂國字文寶。」門下掾下辨李雯字子行。故從事」議曹掾下辨李旻字仲齊。故從事」主簿下辨李遂字子華。故從事」主簿上祿石祥字元祺。」五官掾上祿張亢字惠叔。故從事」功曹下辨姜納字元嗣。故從事」尉曹史武都王尼字孔光。」衡官有秩下辨李瑾字瑋甫。」從史位下辨仇靖字漢德,書文。」下辨道長廣漢汁邡任詩字幼起。」下辨丞安定朝那皇甫彥字子才。」

《西狭颂》临习指南

(一)、《西狭颂》的字形特点 《西狭颂》共由385个字组成,以字形分类,形字约占79%。横长的占16%,竖长的占5%。所刻字体的大小,约有9—10厘米,在汉隶中算是大字了。因为总体是方形,横画与横画之间间隔宽大些,所以文字显得既大又清晰明朗。如:“造、进、远”这三个字都是在“之”字的中央写下它的偏旁“云、冠、诈、驻”这几个字,使人看去真象建筑物一样笔直地竖在那里。“壁”字的土字不写在口的正下边,而是稍向右挪,表现出有趣的造型。“货”“降”二字也有同样的效果。《西狭颂》中,作为汉代隶书有些字是变了形的。例如:“长、继”“幼、以”等字,某些部分是篆书的笔画,还有“无、稔、人”等字,传统木简文字的风格和笔致也散见其中(见图)。 《西狭颂》有些字的变形和简化是独有的。“徼”的偏旁用“亻”“烧”字的偏旁简化为“堯”,“悦”字的“忄”形状与“惟”字偏旁相同者,以及“厚、强、财、致”四字的结构在其他碑中未见。(二)、《西狭颂》的笔画特点 《西狭颂》的横画,以方笔为主,通常以藏锋入笔,收笔时不下按,出现波磔时稍稍用力并以细笔徐徐挑出以控制波势。从“三、古、西、而、五”五个字的起笔来看,都是开始用短笔竖加在横画,然后向右送笔,本来是一横画,又加上了波磔之外的装饰。起笔相似的如“面、下、高”等字,还有“之、造、道”等字的最后一画也有一短画。《西狭颂》的竖画都是垂直的,但“创、斯、骑、阿、千”等字的偏旁,带有波势的竖画既保持了字体的平衡,也显得更为灵巧。

《西狭颂》横画全用直线,是水平的,竖画是垂直的,加上相等的间隔组成文字,这样自然整体就变成方形。字形端正并不会令人有压抑感。如:“押、诈、图”等字其偏旁结构大小的组合很奇特。“于、乃”原是直线的,也写成了弯曲的,“后”字左边斜画部分也写成了直线,“抑、月”二字的左撇也是弯曲的,这也是遵循了隶书的特色“波势”。还有即使用直线,只要有波势的意识,波磔也会自然形成。如“立、正”二字下半部,笔尖一挑就像切削一样,波磔就垂直的立起来了。“讳、都”二字是在短横出现波磔的,好似整个字体的骨骼放在一个方框中,只有波磔部分向框外探头一样。 《西狭颂》的点也是藏锋笔法,其写法各种各样,有逆笔向下的、横挥的、斜挥的、向上钩的等等。“灬”四个点起笔很小,收笔很大,大小不同,挥向也不一样。如“弱”字的“冫”,“清、渎”的“氵”从左向右用力点出,远看成放射状,“雲”的雨字头,“禄”字的旁点都是垂直的横画为中心,左右用了腕力的。 《西狭颂》多用篆书的造型。以曲线为主体构成圆形字体,“宀”最为突出。没有直线的“宀”头的字。如“害、容、字、官、守、寡、宿、冠、寅”等字都以曲线为基调,“瑞”字的右旁,“常”字的中下笔画也用曲线处理(见图)。“爱”字也是以曲线构成,整个字体的轮廓形成了圆形,左捺右撇似已跨出圈外,给人以宽松悠闲的印象。“以”字完全按照篆书的造型,强调了横画、竖画向外弯曲,整体又似圆形。如“山”字的左右两画向外对峙,与此相连的横画也似有些弯曲。“约、继、幼”,整体不成圆形,但其他部分也以和幺的曲线

马士达临仇靖《西狭颂》_名家临贴教学示范(隶书二)

马士达临仇靖《西狭颂》_名家临贴教学示范(隶书二) 名家临贴教学示范(隶书二)马士达临仇靖《西狭颂》(習書法者,擇其善而習之,集百家之所長,方能事半功倍也。)名家介绍 马士达:1943年生,笔名骥者、老马、别署玄庐,江苏涟水人,汉族。学书初凭兴趣而不得门径。20世纪60年代末,从苏州沙曼翁、宋季丁等先生游,深受教益。1987 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尤重前贤“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艺理,作字尚“书存金石气”。学书38年。擅长楷行书、隶书及篆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属系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释文: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天姿明敏,敦诗悦《礼》,膺禄美厚,继世郎吏,幼而宿卫;弱冠典城,有阿郑之化。是以三剖符守,致黄龙、嘉禾、木连、甘露之瑞。动顺经古,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朝中惟静,威仪抑抑,督邮、部职不出府门,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属县趋教,无对会之事;徼外

来庭,面缚二千馀人;年谷屡登,仓庚惟亿,百姓有蓄,粟、麦五钱。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 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阨芒促迫,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覆霣隧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君践 其险,若涉渊冰。叹曰:“《诗》所谓‘如集于木,如临于谷’。斯其殆哉!困其事则为设备,今不图之,为患无已。”敕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审,因常繇道徒,鐉烧破析,刻刍磪嵬,减高就埤,平夷正曲,柙致士石,坚固广大,可以夜涉。四方无雍,行人懽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乃刊斯石。曰: 赫赫明后,柔嘉惟则,克长克君,牧守三国;三国清平,咏歌懿德。瑞降丰稔,民以货稙。威恩并隆,远人宾服。鐉山浚渎,路以安直。继禹之迹,亦世赖福。建宁四年六月十 三日壬寅造,时府承,右扶风陈仓吕国,字文宝,门下掾,下辨李虔,字子行。故从事议曹掾下辨李旻,字仲齐。故从事,主簿,下辨李遂,字子华。故从事,主簿,上禄石祥,字元祺。五官掾,上禄张亢,字惠叔,故从事,功曹,下辨姜纳,字元嗣。故从事,尉曹史,武都王尼,字孔光。衡官、有秩,下辨李瑾,字汉德。书文,下辨道长,广汉汁邡任诗,字幼起。下辨丞,安定朝那皇甫彦,字子才。 (如需西狭颂全文图片,请联系底部小编私人微信免费索取)《西狭颂》局部欣赏各位看官,您的支持就是小编最大的动力!觉得喜欢的可以收藏、分享到朋友圈或者长按下面二

古道遗香《西狭颂》

古道遗香《西狭颂》 作者:唐宏 来源:《丝绸之路》 2018年第3期 甘肃成县被厚重的文化氤氲萦绕,诗书之香沁人。 在这里,我看到“诗圣”杜甫踽踽独行的身影。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流落秦州(今天水),之后辗转同谷(今成县),在凤凰山下搭草堂凄苦生活,留下熠熠诗书。然而, 更让我惊异的是,在成县西峡,我看到了饱汁的墨,把我国书法推进到了一个高度——距成县 12公里处的天井山,有一块在中国文化史上光芒万丈的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 “诗圣”杜甫的流寓人生,知者甚多。对于《西狭颂》,对其书法艺术心怀崇敬的人多, 看懂的人却不多,明白其精华的更是少之。《西狭颂》在我国书法史上到底有何地位?听听方 家的评判,不失为了解书法的一种捷径。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谓其“宽博遒古”, 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赞其“疏宕”,杨守敬《评碑记》誉其“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 徐树钧《保鸭斋题跋》叹其“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 饶意趣”,梁启超《碑帖跋》颂其“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西狭颂》简介中说:“此碑书法方劲瑰丽、气势雄伟,为汉隶上品。”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书法选》 中说它“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从这些评价便可知《西狭颂》在书法史 上的地位了。 所有这些,让成县文化的阳光变得迷人而温煦!《西狭颂》之浓墨,使成县的魅力重彩十 足而又墨香沁人。 地处偏山一隅的成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光芒? 如果说,当年“诗圣”穷困潦倒,惊世的才华不足以填饱妻儿肚皮,一纸诗文不能裹腹, 全家温暖遥遥,先生不得不考虑前往富庶之蜀地开始新的生活,于是由生活所迫而途经成县; 或者说,成县成为“诗圣”的偶然之遇,这是一种被动的选择的话,那么,在我国汤汤书法之 河中独占一枝的《西狭颂》,花开此地有什么因由呢? 而当我走进成县西峡,沐浴在这样的阳光之下时,我倏然明白,具有饱汁人生的人当然会 书写饱汁的文化。而这个人就是李翕。 畅游徽县,美含唇齿。带着这份心境,我一走进成县,却与李翕撞了个满怀。 李翕,汉武都太守,一个让老百姓爱戴的好官。 “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属县趋教,无对会之事。”他能约束自己,政令畅通,不凌弱,不欺诈,于是他的治下,属县和谐,民众和顺。更重要的是,在那时他打通了一道天堑——成县有个地方叫天井山,从“天井”这两个字眼上,便可知这个地方的险恶,古人如此 描述:“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过者创楚,惴惴其栗。”过往车辆行人,往往会坠下悬崖,人人惴惴其栗,谈之色变,视之为鬼门关。西峡,就是处于天井山中之峡。李太守 知道后,亲自到此地勘察,然后率领民众开通西峡道路。在古时,这条道路非常重要,是南通 陕南、川北,北达陇右的必经通道。天堑变通途,道路畅通,人们往来平安,交流交往顺利, 货物流通、互市便利,促进了当地的繁荣。老百姓欢欣鼓舞,很是感激李太守,他们是这样表 达推崇之心的:“继禹之迹,亦世赖福!” 他的这些功绩,被世人刻在石壁上传颂,为《西狭颂》。

石门颂

《石门颂》简介、全文、注释、译文 简介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杨孟文颂碑》、《杨厥碑》。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无名氏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内容为颂扬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之功。碑文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石门颂》原刻为竖立长方形,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文共655字。是摩崖汉隶,“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石门颂》对后世影响很大。 《石门颂》原刻于陕西省襄城县(今汉中市汉台区褒河镇)古褒斜道的南端——东北褒斜谷之石门隧道的西壁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现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被书法界公认为是古隶中最早,占据首位的刻石。

《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他与略阳《郙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力弱者不能学也。” 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就取自于《石门颂》。 该刻被称为草隶鼻祖和楷模,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既整齐规范,又富于变化,富含感情,不拘一格,不拘绳墨,笔势纵放,奇趣横生,笔画粗细虽区别不大,但每一笔画却变化多端,用笔挥洒自如,不作修琢,有自然豪放意趣;字画瘦硬,结构疏朗,飘逸有致,笔隶中带篆、带草、带行,被书家称为“隶中之草”。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石门颂》刻字书写较随便,不刻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天真自然的情趣,为后世书家所珍爱。 《石门颂》是我国著名摩崖石刻之一,与陕西略阳《邮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东汉三颂”。《石门颂》为隶书成熟时期纵逸奔放书风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具有汉隶的典型风格,字形扁方,转折、波磔较为明显,反映出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史上由篆而隶的嬗变过程;另一方面,

中国十大汉隶碑帖书法欣赏

中国十大汉隶碑帖书法欣赏 一、石门颂石门颂,著名摩崖石刻。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摩崖汉隶,是“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石门颂》对后世影响很大。二、乙瑛碑《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翁方纲)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这正讲出了该碑的微妙处。临写此碑要特别注意波画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笔处的逆势不能形迹外露。如“蚕头”的逆势形迹向上作侧锋外露,就流于了唐隶“蚕头”起笔侧露的庸俗风气。三、礼器碑《礼

器碑》汉永寿二年(156年)刻,藏山东曲阜孔庙。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四、华山碑汉代隶书代表,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碑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毁于地震。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八字。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六字。末行有“郭香查书”字样。《华山碑》是汉碑隶属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书风朴茂古拙又圆转流动;用笔丰满中和又波磔明显,为书家所推重。五、鲜于璜碑《鲜于璜碑》书风古朴雄健,浑厚凝重。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颇具阳刚之壮美(尤其是碑阴)。《鲜于璜碑》的书法艺术地位,可谓是上乘秦汉,下启魏晋,在汉隶中独树一帜,古朴、雄壮、稚拙于一炉,堪称书蒹众美。《鲜于璜碑》是建国以来所发现的最具价值,最具影响的名碑。对于书法的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启示作用与广阔的再创造空间。六、衡方碑《衡方碑》也是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用笔极为有力,笔画丰润,在

西狭颂注释

西狭颂 ——后汉·仇靖 汉武都1太守汉阳阿阳2李君讳翕,字伯都。天姿3明敏,敦诗悦礼4,膺禄美厚5,继世郎吏6,幼而宿卫7;弱冠典城8,有阿郑之化9。是以三符守10,致11黄龙、嘉禾、木连、甘露之瑞。动顺经古12,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不肃而成,不严而治13,朝中惟静,威仪抑抑1,督邮、部职2不出府门,政约 1武都:东汉郡名,治所下辨道,即今甘肃成县西。 2汉阳阿阳:汉阳,东汉郡治,在今甘肃;阿阳,东汉县治,隶汉阳郡。3天姿:物指俊美的容貌。 4敦诗悦礼: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说礼乐而敦诗书”;敦,厚道,音dūn;悦,喜欢。 5膺禄美厚:膺,接受,音yīng;指朝廷给予的俸禄丰厚。 6继世郎吏:继世,继承先世;郎吏,郎官,汉职官名,分义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担负皇宫警卫,选拔贵族子弟优胜者充任,经历练而授官职。继承祖先官宦在朝廷做郎官 7宿卫:值夜后可以在皇宫留宿。 8弱冠典城:弱冠,男子二十岁;典城,同“典成”,汉官名,主掌诉讼案件。 9阿郑之化: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指子奇治东阿而使东阿大化,子产相郑而使郑国“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事。 10符守:符,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守,太守;指受符为郡太守。 11致:招引,使达到。 12动顺经古:动顺,举事;经古,效法古代。 13先之……而治:语出《孝经·三才》,“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先,率先;陈,述说;肃,整饬。

约令行,强不暴寡,知3不诈愚,属县趋教4,无对会5之事;徼外6来庭,面缚7二千馀人;年谷屡登8,仓庚9惟亿,百姓有蓄,粟、麦五钱。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10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阨芒促迫11,财12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覆霣13隧之害,过都创楚14,惴惴其栗。君践其险,若涉渊冰15。叹曰:“《诗》所谓‘如集于木,如临于谷16’,斯其殆17哉!困18其事则为设备1,今不图之,为患无已。”敕2衡官有秩3李 1抑抑:谨慎的样子。 2督邮、部职:督邮,汉代官名,即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郡的重要属吏;部职,或为官名。 3知:通“智”,此处指聪明有见识的人,音zhì。 4教:教化,文明。 5对会:通“怼恚”,怨恨。 6徼外:徼,边界,音jiào;指边远地区。 7面缚:双手反绑于背而面向前,表示投降。 8登:谷物成熟。 9仓庚:同“仓鹒”,黄莺的别名。 10俾:通“比”,音bǐ。 11阨芒促迫:阨,通“隘”,狭窄,音è;促迫:狭隘;指狭小的芒刺都很难容下,形容山道很窄。 12财:通“才”,仅仅。 13霣:通“陨”,降,落下,音yǔn。 14创楚:创,通“怆”;悲伤痛苦。 15若涉渊冰:典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6如集于木,如临于谷:语出《诗经·小雅·小宛》,“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17殆:危险。 18困:阻碍。

西狭颂

《西狭颂》及其临摹与创作 金丹 一、《西狭颂》背景简介 《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颂》。因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当时应称为《惠安西表》。镌立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为摩崖刻石,由五瑞图、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五瑞图居右上方,正文居中,题名居左。总高212厘米,总宽298厘米,正文隶书,20行,385字。字形方整,每字约一寸二三分见方。后有小字题名12行,142字。《西狭颂》刻石今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其文字考释,见于宋人曾巩《南丰集》、洪适《隶释》、《隶续》,清人顾蔼吉《隶辨》、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毕沅《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今人郭荣章《汉三颂摩崖考释与评介》等。 其文系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而刻。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故此刻石当地人又俗称《黄龙碑》。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威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款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沿省道江武公路经成县西行十多公里,至抛沙镇丰泉村的鱼窍狭,便可见到现存汉代最完整的《西狭颂》。它面对单山,背倚庄子山,是麦积山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它与成县的吴挺碑、鸡峰山、苍龙岭、香水洞等古迹浑然一体。《西狭颂》以它独特的魅力,以它所处的绝胜美景,吸引着无数学者和游人。宋代文人曾巩曾写下一篇《西狭颂》跋尾,其中这样描述道:“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陨坠之害。”其修道和刻凿之艰辛可见。由于《西狭颂》的选石选址甚佳,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保存如此完整者实不多见。摩崖在鱼窍狭阴面悬崖上,上有拱起石岩遮护,下有深不可测的黄龙潭,险峻异常,难以企及。民国《甘肃新通志稿》载:“按此碑在汉碑中剥蚀最少,以临江摩崖,毡捶不易,故较他碑独获保全,宜海内视为珍秘也。”加上太阳直射不到,雨水淋浸不着,岩石质地坚韧,这些就是“西狭颂”得以保存最完好的原因了。清人杨守敬《平碑记》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环境同样造就了《西狭颂》,它给后人留下了完美的汉代摩崖石刻印象。《西狭颂》与《石门颂》、《郙阁颂》被合称为著名的“三颂”,《石门颂》已从崖壁上凿出移至汉中博物馆,《郙阁颂》也因修路而凿迁至略阳灵岩寺,只有《西狭颂》还在原处,叙说着历史的沧桑,原汁原味的汉代风范,让我们真切地领略着古老而悠远的汉人情愫。 历来汉碑署作者姓名的不多,而在《西狭颂》的最后题记中,有“仇靖字汉德书文”字样。洪适在《隶释》中说:“仇靖字汉德书文者,挥翰遣词皆斯人也。”告诉我们它是仇靖撰文并书,这在汉碑中也属罕见。作为书佐文吏的仇靖虽不像蔡邕、邯郸淳那样声名显赫,但他却默默地向千年以后的人们叙述着对书法的感受,是那么真切。他的书法显示出方整博大的气象,也在疏放跌宕中呈现出超迈高华的意趣,应视为汉代隶书碑刻中重要的书写人物。仇靖的文笔造就了《西狭颂》,同样赖以《西狭颂》而留下了仇靖的名字。 《西狭颂》是在东汉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隶书极度成熟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的金石铭刻和墨迹两大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汉代隶书刻石风格多样,有碑碣,有墓志,有摩崖,有石经。或端庄,或秀丽,或奇肆,或古拙,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狭颂》以其方整静穆、疏朗跌宕、瑰丽华滋、雄浑博大的艺术特征,在汉代石刻中别具风采,成为汉代摩崖刻石的代表作之一。 二、《西狭颂》临摹述略

《西狭颂》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

《西狭颂》,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 《西狭颂》——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 陈琳《西狭颂》研究的历史回顾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成县县城以西十三公里的天井山峡谷中,刊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由当时“从史位”的下辨道(今成县)人仇靖撰文并书丹。摩崖石刻其上为篆额“惠安西表”,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即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降等“五瑞”石刻。其左是隶书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内容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出身、才能、政绩及率众开辟、整修峡中道路的事迹和评价。后有隶书阴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记录了当时参与该工程的武都郡下辨道一干官员的姓名及身份。《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被书法界称为“汉三颂”。在此峡谷中,还有汉代耿勋碑及宋、明、清、民国摩崖石刻20多处,由此形成了以《西狭颂》为核心的摩崖石刻群。1962年,《西狭颂》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颂》形成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穿越千年时空,隐于深山人未识,直至北宋,才引起世人瞩目。北宋

至今,《西狭颂》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宋代至清代中期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在其《集古录》中载入《西狭颂》摩崖的有关信息,这是古人有关《西狭颂》的最早记载。同时期的曾巩,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西狭颂》的学者。南宋、明清尤其是清一代的金石学家在著述中多有论及。随着宋代《西狭颂》的拓印刊行,清朝诸多著名书法家皆精心临习,滋养书艺。这一阶段,对《西狭颂》的研究,侧重于金石学、书法等方面。同时,对其文学价值,也有了一定研究和客观评价。清代书法家陈奕禧《金石遗文录》载:“汉德、子长奇思横出,制为雄文,运兹妙笔,君臣懿德,并传来骥。”清人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赞曰:“碑文斐然可颂,书亦方正挺健,出于汉德、子长之手,二仇盖皆深于文学者。”更兼访者不绝,两宋、明、清各代题记遍布《西狭颂》左右,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摩崖石刻群。 二、近代、现代研究阶段(清末、中华民国时期,1840—1949年)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梁启超在《碑帖跋》中皆有涉及。清人徐树钧在《宝鸭斋题跋》赞曰“疏散俊逸”。民国著名方志学家张维,在其《陇右金石录》对其亦有描述。此阶段,侧重于对《西狭颂》的考证,对书法的赏析、研习等。这一

(完整版)陇南民俗文化

陇南民俗文化 陇南民俗风情淳朴浓郁。多民族相处融合、共同开发陇南的历史和地处甘、陕、川三省交汇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陇南社会文化鲜明的边缘性和多元化的地域特色。既有古代氐、羌、藏等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融合,又有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大交汇,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受史学界关注和游人青睐。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白马人都要带上香柏、龙达,走出山寨, 走上山头,敬奉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山寨平安吉祥。《池歌昼》充 分展现了白马藏族的能歌善舞,白马人最负盛名的舞蹈是面具舞, 又称“池歌昼”、“鬼面子”,是白马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 今的一种民族舞蹈和传统祭祀活动,具有祈福消灾的意义,旨在为 村民除恶驱邪,祈求吉祥,整个场面古朴豪放,庄重热烈,既富有神秘气息,又充满了浓厚的娱乐色彩。《火圈舞》是白马人休闲或者节庆时最常见的舞蹈,它用独特的形式把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物火与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歌为火而亢奋,火为歌而增辉,男女老幼手拉 着手连成一个大圈,围着熊熊大火歌舞,边舞边唱,气势磅礴,粗犷奔放,构成一幅完美和谐的民俗舞蹈画卷。场面庄重热烈,既有神 秘的宗教气氛,又充满浓郁的娱乐色彩,极具历史和民俗研究价值。 由宕昌羌和吐蕃民族长期融合而成,现居住在宕昌官鹅和新城子乡的藏族同胞,其宗教活动“陆定意姿格”和敬山神舞蹈热烈、奔放,充满原始宗教的淳朴、神秘。还有粗犷的“两当号子”,舞姿别致的武都“高山戏”,文县的“玉垒花灯戏”以及西和的七夕“乞巧”风

俗活动等民间文化形式,异彩纷呈尽显民族风情,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笔潜在的宝贵财富。 陇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含南国之灵秀,有具北国之雄奇,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武都万象洞,人称北方第一洞。洞内钟乳石万象林列,琳琅多姿,步移景换,如入仙境,不愧为天然造就的地下园林。文县北部的洋汤天池,九曲十八弯,方圆40里,奇峰竞秀,天水一色,终年水面明清如镜,是国内有名的高山明珠。成县鸡峰山,森林茂密,竹秀花奇,奇峰胜景,美不胜收。徽县三滩的原始自然风貌,为九寨沟风光的绝好延伸。宕昌大河坝及官鹅沟森林公园,古木参天,清泉幽谷,有鬼斧神工之妙。康县阳坝茶林碧绿,棕榈当风,成为陇上江南的缩影。 陇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丰富。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当年红军北上的决策地,中国革命在这里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继承红军精神的革命圣地;《西狭颂》摩崖石刻,以方正、雄浑的汉隶真迹而成为蛮声中外的书法瑰宝;祁山武候祠,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前线指挥部;大堡子山秦公西垂陵园,出土的大量铸有铭文的青铜器足以证明,这就是“秦皇故里”;位于西和县境内的仇池国遗址,系华夏人文初祖伏羲的出生地…… 陇南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受游人青睐。白马藏族同胞最具特色的婚礼和盛大节日活动“池哥昼”(面具舞),场面庄重热烈,神秘的宗教气氛,充满浓郁的娱乐色彩,引人入胜;藏族同胞的“陆定意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

---------------------------------------------------------------最新资料推荐------------------------------------------------------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西狭颂》及其临摹与创作金丹一、《西狭颂》背景简介《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颂》。 因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当时应称为《惠安西表》。 镌立于东汉建宁四年(171 年)六月,为摩崖刻石,由五瑞图、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五瑞图居右上方,正文居中,题名居左。 总高 212 厘米,总宽 298 厘米,正文隶书, 20 行,385 字。 字形方整,每字约一寸二三分见方。 后有小字题名 12 行, 142 字。 《西狭颂》刻石今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 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 其文字考释,见于宋人曾巩《南丰集》、洪适《隶释》、《隶续》,清人顾蔼吉《隶辨》、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毕沅《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今人郭荣章《汉三颂摩崖考释与评介》等。 其文系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而刻。 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 据县志载: 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 1 / 25

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 故此刻石当地人又俗称《黄龙碑》。 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威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 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 款为: 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 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沿省道江武公路经成县西行十多公里,至抛沙镇丰泉村的鱼窍狭,便可见到现存汉代最完整的《西狭颂》。 它面对单山,背倚庄子山,是麦积山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 它与成县的吴挺碑、鸡峰山、苍龙岭、香水洞等古迹浑然一体。 《西狭颂》以它独特的魅力,以它所处的绝胜美景,吸引着无数学者和游人。 宋代文人曾巩曾写下一篇《西狭颂》跋尾,其中这样描述道: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陨坠之害。 其修道和刻凿之艰辛可见。 由于《西狭颂》的选石选址甚佳,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保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