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矿区规划说明

矿区规划说明

矿区规划说明
矿区规划说明

总说明

一、矿区位置、资源量和任务的由来

(一)矿区位置

华亭矿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所属华亭、崇信两县境内,由华亭、安新、赤城三块煤田组成。华亭煤田在华亭县城周围,地处东经106°40′~106°57′,北纬35°10′左右。安新煤田距华亭县城21km,在华亭县安口镇周围及崇信县新窑镇,地理坐标东经106°50′~106°57′,北纬35°5′~35°14′。赤城煤田处于安新煤田以东崇信县新窑镇与灵台县交接部位,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6°56′30″~107°06′45″,北纬35°03′45″~35°14′。

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2613号),原华亭矿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33.8km2。

依据甘肃煤田地质局146队于2014年1月提交的《甘肃省华亭矿区赤城煤田煤炭勘查资料汇编报告》、“国土资厅函〔2013〕188号”文备案的《甘肃省华亭矿区赤城煤田矿业权设置方案》及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备案的《甘肃省华亭矿区安新煤田矿业权设置方案》,现矿区面积约为278.325km2。

(二)资源量

依据我院2004年9月编制的《甘肃省华亭矿区总体规划(修改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2613号),华亭矿区原地质资源储量为28.5亿吨。

结合原总体规划批复文件精神、安新煤田和赤城煤田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及现生产矿井的实际资料,华亭矿区目前保有地质资源量为30.08亿吨。

(三)任务的由来

1、由于华亭矿区部分矿井进行改扩建后,生产能力扩大。

2、近几年加快了对华亭矿区赤诚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后,原普查区已达到详查深度,部分范围已达到勘探深度,符合国家有关规划矿井的要求。

3、由于安新煤田和赤城煤田矿业权的重新设置。

鉴于以上情况,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我院对《甘肃省华亭矿区总体规划》

进行修编。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1、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修编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委托函》(甘发改能源函【2011】121号)。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2613号)。

3、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2004年9月编制的《华亭矿区总体规划(修改本)》。

4、甘肃煤田地质局146队于2014年1月提交的《甘肃省华亭矿区赤城煤田煤炭勘查资料汇编报告》。

5、甘肃煤田地质局146队于2014年1月提交的《甘肃省华亭矿区赤城煤田煤炭勘查资料汇编报告》评审意见书(甘国土资储评字【2014】19号)。

6、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已经备案的《甘肃省华亭矿区赤城煤田矿业权设置方案》。

7、《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文件编制标准》(GB/T50651-2011)。

9、《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

10、华亭矿区详查和精查地质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

11、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标准和华煤集团公司提供的大量资料。

三、矿区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一)原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依据我院2004年9月编制的《甘肃省华亭矿区总体规划(修改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2613号),矿区总体规划范围由华亭、安新煤田和赤城普查区组成。矿区划分为12个井田,建设总规模为2060万t/a。其中新建矿井大柳240万t/a,赤城矿井90万t/a,新周90万t/a,周家寨北45万t/a,周家寨南45万t/a,改扩建矿井华砚由600万t/a扩建到800万t/a;山寨由21万t/a扩建到120万t/a,陈家沟由110万t/a扩建到150万t/a,东峡由60万t/a扩建到120万t/a,马蹄沟由80万t/a扩建到120万t/a,新柏由45万t/a 扩建到120万t/a,新窑由45万t/a扩建到120万t/a。原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矿井详见表0.1-1。原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矿井见图0.1-1。

原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矿井

表0.1-1

(二)修编理由

1、矿区当前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华亭煤业集团加大了各矿井的技术改造力度,将山寨煤矿改扩建为240万t/a 的矿井,将华砚煤矿改扩建为1000万t/a的矿井,将东峡煤矿改扩建为150万t/a的矿井,陈家沟煤矿维持其原150万t/a的生产能力,另外又收购了地方煤矿净石沟矿井,并将其改造为60万t/a。

原周寨煤矿(地方小矿)和新周煤矿(地方小矿)通过改扩建均达到60万t/a的生产能力。

2010年9月28日,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以国土资矿发【2010】158号文件将赤城南部煤炭勘查区煤炭资源采矿权配置给酒钢集团平凉煤焦化公司(现称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由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进行勘查。

原总体规划中的赤城普查区(现赤城煤田)现已完成五举井田30.331km2、赤城井田31.565km2的勘探工作,以及百贯沟煤业7.5709km2详查工作和赤城北普查工作。

目前华煤集团除赤城矿井处于基建阶段外,其他矿井均已完成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酒钢集团申请赤城煤田探矿权(五举煤矿)范围内的煤炭勘探报告已完成,酒钢集团所属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五举煤矿建设筹备工作已经展开,为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煤矿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总体设计进行修改,重新规划。

基于以上情况,原来总体设计的井田划分、矿井规模、建设顺序等已不适合目前的实际及形势发展要求,所以,必须对原总体设计进行修编。

2、产权多元化、股份制改革的需要

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及股份制改革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策之一,省上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大趋势。酒钢集团入驻华亭矿区,已筹划建设五举煤矿,已有众多投资者(企业)拟向华煤集团参股。原华亭矿区总体设计是10年前做的,已不能适应产权多元化、股份制改造的要求,必须进行重新规划。

3、全国能源发展规划的需要

全国能源发展规划中,华亭矿区属于黄陇亿吨煤炭基地,到2020年,重点基地要达到5000万t/a以上规模,原华亭矿区总体设计总生产能力为2060万t/a,已不适应国家新的规划要求,必须对原总体设计进行修改,重新规划。

目前华煤集团除赤城矿井处于基建阶段外,其他矿井均已完成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酒钢集团申请探矿权范围内的煤炭勘探报告已完成,酒钢集团所属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五举煤矿基建工作已经展开,为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煤矿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总体设计进行修改,重新规划。

(三)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

本次华亭矿区华亭煤田、安新煤田及赤城煤田的井田划分主要维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2613号)精神,并结合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情况、已经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及矿区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的修编。

华亭煤田:将华砚煤矿由800万t/a调整为1000万t/a,将山寨煤矿由120万t/a调整为240万t/a,将东峡煤矿由120万t/a调整为150万t/a,陈家沟矿井维持原生产能力150万t/a不变。总规模为1540万t/a。与原总体规划相比各个矿井的生产能了均增大。

安新煤田:由八对生产矿井组成,分别为马蹄沟煤矿(120万t/a)、新柏矿井(150万t/a)、新窑矿井(150万t/a)、净石沟矿井(60万t/a)、甘肃新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60万t/a)、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90万t/a)、周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60万t/a)、大柳矿井(240万t/a)。总规模为930万t/a。与原总体规划相比,周家寨南、北井已不存在,增加了甘肃新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周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净石沟矿井,将赤城矿井划归到赤城煤田。

赤城煤田:由四对矿井组成,分别为赤城矿井(90万t/a)、五举煤矿(240万t/a)、百贯沟矿井(60万t/a)和嘉利煤矿(21万t/a)。总规模为411万t/a。与赤城煤田矿业

权设置方案保持一致。

四、矿区特点、建设方针和规划的主要原则

1、矿区特点

矿区地理位置好,交通比较方便;矿区虽处山区,但有开阔的川地,且气候湿润;矿区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矿区煤质好,用途广;煤田浅部虽有地县乡镇煤矿开采,但中深部完整,矿区战略地位优越。

2、建设方针

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尽量充分利用矿区现有的一切设施,主要规划建设赤城煤田,装备国内先进的高产高效采掘设备和与之相配套的安全监测、监控设备,争取以最小的投资将华亭矿区建设成为一个年产2800万t以上的特大型矿区。

3、规划的主要原则

(1)由于华亭煤田和安新煤田所属矿井已基本建成,本次规划修编不再重新划分井田。

(2)原总体规划中的赤城普查区已达到详查及以上程度,本次规划修编主要将其纳入规划矿井。

(3)因赤城南勘查区的范围与周家寨南井和周家寨北井的部分范围重叠,设计考虑将周家寨南井和周家寨北井未包含在赤城南勘查区范围内的地段列为勘查区,包含在赤城南勘查区范围内的划归赤城南规划区。

(4)此次总体规划修编以赤城煤田为主要规划对象。

五、矿区主要技术经济面貌

1、本次设计范围,主要考虑赤城煤田,因华亭煤田和安新煤田所属矿井已基本建成或改造完成,本次不再重新划分井田。

2、井田划分与建设规模

华亭煤田的井田划分主要维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华亭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2613号)精神,并结合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情况,将华砚煤矿由800万t/a调整为1000万t/a,将山寨煤矿由120万t/a调整为240万t/a,将东峡煤矿由120万t/a调整为150万t/a,陈家沟矿井维持原生产能力150万t/a不变。总规模为1540万t/a。

安新煤田由八对生产矿井组成,分别为马蹄沟煤矿(120万t/a)、新柏矿井(150万t/a)、新窑矿井(150万t/a)、净石沟矿井(60万t/a)、甘肃新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

井(60万t/a)、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90万t/a)、周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60万t/a)、大柳矿井(240万t/a)。总规模为930万t/a。

赤城煤田由四对矿井组成,分别为赤城矿井(90万t/a)、五举煤矿(240万t/a)、百贯沟矿井(60万t/a)和嘉利煤矿(21万t/a)。总规模为411万t/a。

华亭矿区总规划能力为2881万t/a。

3、矿区建设顺序

华亭矿区由华亭煤田、安新煤田、赤城煤田组成。现华亭煤田和安新煤田所属的矿井均已建成投产。赤城煤田所属赤城矿井、五举煤矿、百贯沟矿井和嘉利煤矿共四个矿井,其中赤城煤矿和百贯沟矿井均处于建井阶段,赤城矿井预计2016年年底建成投产,百贯沟矿井预计2014年年底建成投产,五举煤矿预计2014年年底开工建设,2017年年底建成投产,嘉利煤矿处于整合停产阶段。

4、矿井开拓方案

华亭煤田华砚煤矿采用斜-立井开拓方式,山寨煤矿、陈家沟煤矿及东峡煤矿均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安新煤田大柳矿井、周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及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马蹄沟煤矿、新柏煤矿、新窑煤矿、净石沟矿井及甘肃新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均为斜井开拓方式。

赤城煤田赤城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五举煤矿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百贯沟矿井及嘉利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5、城镇搬迁

华亭县城和安口镇均建在煤田上,已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暂不考虑搬迁。赤城煤矿井田范围内有村庄,考虑搬迁。

6、煤的用户与加工方式

华亭矿区煤的主要用户为:平凉电厂、华亭电厂、宝鸡第二发电厂、江油电厂、渭河化肥厂、四川化工厂及华亭周边地区一般工业企业和民用用户。五举煤矿用户主要为: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240万t/a煤制兰炭项目。各矿井煤的加工方式以筛选及洗选为主,产品分四级,可随市场需求调整。

7、矿区地面布置

矿区内华亭煤田、安新煤田内各矿井的工业场地已形成,矿区的行政、文教卫生、公共设施、居住区及大部分附属、辅助企业及设施也都已建成。新柏煤矿选煤厂(60

万t/a)、新窑煤矿选煤厂(60万t/a)、大柳矿井选煤厂(240万t/a)、砚北选煤厂(600万t/a)和陈家沟选煤厂(200万t/a)已投入运营,各场(厂)地位置的选择基本合理。

8、矿区运输

华亭煤田煤炭的外运已畅通,铁路、公路网已形成。矿区专用线分别于宝中宝安段的安口南工业站及神峪河车站接轨。全矿区的煤炭产品除满足华亭电厂和地方工业及民用煤的需求外,全部通过铁路及公路外运。华亭电厂需煤180万t/a,平凉电厂需煤约360万t/a,地方工业及民用煤用量约390万t/a,铁路运量为1400-1460万t/a,其主要流向为陕西宝鸡和四川江油等地。地方用煤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至本省各市(州)、县及外省部分地区。

9、矿区供电、通信及监测、监控

华亭区:

1)陈家沟110kV区域变电所,主变为31500/110、110/35/6kV,31500kV A两台。110kV电源一回引自平凉眉岘330kV变电所,两回引自西华开关站,一回引自华亭华明电厂。

2)华亭华明电厂,装机容量2x25MW,以11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系统,“∏”接在110千伏华亭~新窑线上。

3)华亭电厂,装机容量2x145 MW,以110kV电压等级接入西华开关站。

4)策底35kV变电所,主变现为6300/35、35/6kV,6300kV A两台,35kV电源一回引自陈家沟110kV变电所,另一回引自安口石堡子110kV变电所。

安新区、赤城区:

1)新窑110kV区域变电所,主变为20000/110、110/35/6kV,20000kV A两台。110kV 电源一回引自平凉眉岘330kV变电所,一回引自华亭华明电厂,另一回引自泾川110kV 变电所。

2)安口35KV变电所,主变为6300/35、35/6kV,6300kV A两台。35kV电源一回引自陈家沟110KV变电所,另一回引自新窑110kV变电所。

3)赤城镇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为5000/35、35/6kV,5000kV A两台。35kV电源一回引自新窑110kV区域变电所,另一回引自安口石堡子110kV变电所。

华亭110kV区域变电所和新窑110kV区域变电所电源电压等级为110kV,策底35kV 变电所、安口35kV变电所,赤城镇35kV变电所电源电压等级为35kV。

以上各变电所均承担着华亭矿区内各矿井的生产用电和地方生产生活用电。目前、

华亭矿区所有矿井的供电电源均取自上述两变电所,而且做为矿区永久供电电源,上述两变电所从供电电源到变电所安装容量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矿区的供电需求。

矿区建信息中心,在信息中心总机房(通信终端)规划3000门程控电话,用通信2芯通信光缆接入总汇接局(地方电信局)。

各矿井配置井上、井下、生产、安全监控和企业管理信息网络装置。

10、矿区给水

矿区总用水量80095.2m3/d。

生活水源12处,日供水能力62512 m3左右。生产用水取自各矿井地下水、地表河流水和处理后的废污水,其水量完全满足需求。

11、经济

矿区劳动定员按本次规划中在建和待建的设计能力,依据现有技术规范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法规进行估算。劳动定员估算范围为3对矿井、2个选煤厂及辅助、附属企业所必需的人员。

在建和待建工程在籍总人数为2914人,其中:矿井在籍总人数为2251人,全员工效7.18t/工,选煤厂在籍总人数为169人,全员工效81.30t/工,其他辅助附属设施为494人。

本次华亭总体规划修改只估算在建和待建工程投资,通过以上原则估算的项目静态总投资为505286.07万元,其中矿井391668.80万元,吨煤投资1004.28元;选煤厂29680.05万元,吨煤投资89.94元;辅助、附属及非煤企业62337.22万元;其他费用21600万元。

六、问题与建议

1、尽快对新窑110kV变电所进行扩容改造,使其容量满足矿区开发的需求。

2、为加快实现2017年矿区原煤产量突破2881万t/a的目标,该规划批复后,需开展各单项工程的设计等筹备工作。

3、本次规划修编中,五举煤矿井田范围内煤层埋藏深度在1200m以下区域较多,但考虑到随着勘查和开采技术的发展提高,故本次规划将此区域列为规划勘查区2。

4、随着安新煤田的大柳矿井,赤诚煤田的赤城矿井、五举煤矿的开发建设,新窑110kV变电所两台20000kV A主变容量不能满足负荷增长需要,应扩容改造成40000kV A 两台。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籍2013年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之机,拟兴建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全面弘扬优秀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同时,增强北京市的文化软实力。 园博会选址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西至鹰山公园西墙,东至永定河新右堤,介于规划梅市路口和射击场路之间),总用地267公顷。区域属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城市段,属于16个重点功能区中永定河濒水休闲区。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为北京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支撑。 园林博物馆选址位于园博园主轴西端,作为本届展会亮点之一,规划将其作为独立分区,园博会闭幕后单独运营。 二、上层规划解读 园博园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一轴、两点、三带、五园”,其中,“一轴”为贯穿园区东西的园博轴,它是全园主要的交通干线和公共休息缓冲区。园博轴以鹰山永定塔为起点,串联园林博物馆、各园林展区、主展馆,以功能性湿地区为终点。两点为园林博物馆和锦绣谷,分别位于园博园东西两端,这2个区将是本届园博会的最大亮点。 园博馆西为规划五园中的森林改造及专类树木园区(即现鹰山森林公园),东为传统展园,北为滨河展园,利用永定河河床作为天然背景,布置展示永定河文化及水文化相关的展陈区域。 园博园选址中心区域的锦绣谷,面积约10公顷,原为建筑垃圾填埋场,号称“永定河大沙坑”,落差高达30米。利用这个大沙坑打造下沉式花木景区锦绣谷,及落差近30米的瀑布跌水景观,化腐朽为神奇。 三、目标定位 博物洽闻,通古达今 建设成为“经典园林、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国家级博物馆,成为践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的绿色精品;成为全面展示中华民优秀文化和园林艺术的一本教科书;成为体现盛世兴园、社会和谐的有力象征。 四、基地解读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精编版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前言(一)物流的含义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到消费的有效流动,存储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我国入世以后,将面临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众多城市所追寻的目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提高流通效率,使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地点,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和数量获得产品,才能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生产商和经营者才能更加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国内主要城市来看,深圳已经将物流与金融、高科技一起列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并规划发展六大物流园区;上海准备重点发展外高桥、浦东空港

和西北三大物流园区;天津将规划开发区工业物流园、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交通局物流货运中心五大物流形象工程;在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中,现代物流成为广州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南沙、新沙、花都等三大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 图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天津长远目标的战略选择。天津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确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以物流带动国内外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与人才流,成为物流集聚与辐射中心。发展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金融业、信息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而且还能够优化产业内部的结构。 天津市现代物流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不少部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其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提出了以落实天津定位、提高天津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战略目标,依托天津口岸、综合运输网、信息网及其辐射力为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高起点构建开放式现代物流体系。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天津现代物流体系雏

总体规划说明书

(三)地质地貌 民勤县境一部分属于北祁连槽缘凹陷带内,称南(武威)盆地;大部分地域位于阿拉善台隆东南缘,称北(民勤)盆地。总趋势南高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 全县境内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剥蚀残山、湖沼草地、黄土平原、风成沙丘等四类。 (四)河流水文 民勤县境内唯一的地面水资源来源于贯穿武威、民勤两盆地的石羊河。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靠自然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出山后被上游灌区截引,引灌后的余水和洪水及潜入地下的灌溉回归水在中游出露,形成中游的红水河、白塔河、清水河等,于民勤境内先后汇合为石羊河,流入红崖山水库。石羊河径流主要随上游的控制能力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逐年减少,五十年代末期,年径流量为5.88亿立方米,92年为1.4亿立方米。 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看,民勤属典型的干旱沙漠条件下的平面水文地质类型,地下水源合计补给量为32346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0635万立方米,地表、地下合计可用水资源34135万立方米。 (五)地震区划 根据《甘肃省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民勤县地震烈度划分为7度。 (六)资源概况 民勤县域内已探明金属矿产有铜、铁、镍等,但多因规模小、品位低,不具工业开采价值;而非金属矿产有煤炭、石墨、芒硝、石膏矿。

民勤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民勤县域现辖五镇十八乡,2003年底县域总人口为307141人,其中城镇居民57090人,占总人口18.6%。 农业生产:民勤地域辽阔,旧有“塞上沃区”之誉。解放以来,经过多年奋战,这里已成为河西商品粮基地之一;众多的粮食作物中,以小麦为大宗,而久负盛名的黄河蜜、白兰瓜、黑瓜子成为经济作物中的拳头产品。2003年农业总产值57007.21万元,粮食总产量161217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2678元。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均拥有耕地不断减少;同时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生产过程中重用轻养等问题更加突出。 工业生产:民勤县有一定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以食品、机械、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矿产为主要门类。 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8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62%。工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益。 交通:民勤没有铁路运输、空运和水运,交通运输全靠公路运输。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县道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分支的交通网络,通达全县96% 的乡镇及绝大多数行政村,全县境内共有各类公路518.49公里。公路现状基本能适应交通需要。 第二节红沙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红沙岗矿区位于甘肃民勤县西部,金昌市北侧,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民勤县花儿园乡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2o26′06"~102o37′48",北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2005--2020)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TRANBBS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镇化目标 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 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 第四节市域公路TRANBBS交通系统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TRANBBS规划第六章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第七章主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第一节用地布局 第二节对外交通 第三节道路交通 第四节公共设施 第五节居住用地 第六节工业、仓储及物流 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节绿地系统 第九节景观系统 第十节岸线利用 第十一节旅游发展 第八章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第二节给水工程 第三节排水工程 第四节电力工程 第五节通信工程 第六节燃气工程 第七节环境保护 第八节环境卫生 第九节防震减灾工程 第十节防洪工程 第十一节消防安全工程 第十二节人防工程 第九章主城区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一节目标与规模 第二节近期发展建设的主要项目 第十章主城区远景规划设想 第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市域资源的控制 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3.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 4.主城区道路交通 5.主城区公共设施 6.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7.主城区园林绿地 8.主城区给水工程 9.主城区电力工程 10.主城区通信工程 11.主城区燃气工程 12.主城区环境保护 13.主城区环卫工程 14.主城区防震减灾工程 15.主城区防洪工程 16.主城区消防安全工程 17.主城区近期建设 附表1 海口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附表2 海口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总表) 附表3 海口市域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附表4 海口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标准一览表 附表5 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附表6 海口市区域性主干路一览表 附表7 海口市中心组团次干路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 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 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贺胜桥作为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和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至、、、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载体能够很好地把和城市圈部的二线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发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城市圈通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 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3)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 一、区域位置 (3) 二、现状概况 (3)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 一、发展定位 (3) 二、发展规模 (3)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 一、产业发展目标 (4) 二、主导产业 (4)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 一、土地利用政策 (4) 二、土地利用分区 (4)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 一、空间布局 (4) 二、用地规划 (5)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 一、给排水工程 (6)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 一、环境保护规划 (6) 三、环境卫生规划 (7)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 一、防洪防涝规划 (7) 二、防震减灾规划 (8) 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 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 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 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