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法制史第4次[1]

中国法制史第4次[1]

中国法制史第4次[1]
中国法制史第4次[1]

一、填空题(共

)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D.

)。 A.

中。 A.

)。 B.

)。 C.

)。 C.

)。 B.

)。 D.

)。 D.

)。 B.

)。 A.

)章。 C.

4. 《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 。 D. 臣民权利义务

7. 解放战争时期创设的刑种是()。 A. 管制

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认定反革命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和()。 B. 目的

2. 清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 C. 九年

6.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是()。 B. 资政院

9. 1911年全国各省依据()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D.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组织大纲》

10.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而且是最进步的一部刑法典是()。 D. 《大清现行刑律》

1.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是()。 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6. ()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工农民主政权土地革命中期的土地立法以1931年()为代表。 D. 《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土地法》

6.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是()。 A. 谘议局

1. 清末成立(),进行大规模的修律。 B. 修订法律馆

2.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A. 1947年

3. 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 )。 D. 《大清民律草案》

6. 鸦片战争后清朝最高审判机关是()。 D. 大理院

7. 辛亥革命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条。 A. 21

8. 《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 。 D. 臣民权利义务

3. 辛亥革命后,清廷仅用三天时间便制定和通过了()。 B. 《十九信条》

6.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D. 总统制

8.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分总则和分则的刑法典是()。 C. 《大清新刑律》

2. 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 B. 《资政新篇》

6. 鸦片战争后清朝专门负责来司法行政的机关是()。 D. 法部

7. 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院外,还有()。 B. 兼理司法法院

1.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间是1912年()。 B. 3月10日

4. 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 B. 鸦片战争后清朝

5.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D. 总统制

7. 《钦定宪法大纲》关于君权的条款抄自()。 C. 日本宪法

10.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工作的范围是()。 A. 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刑包括()。

A. 死刑

B. 徒刑

C. 教育

D. 训诫

2. 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分三级,包括()。

B. 地方法院

C. 高等法院

D. 最高法院

3. 工农民主政权的刑罚种类有()。

A. 死刑

B. 监禁

C. 没收财产

D. 褫夺公权

4. 《大清新刑律》从体例上分()。

A. 总则 C. 分则

5. 清末立法的特点是()。

A. 封建性

B. 买办性

6. 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是()。

C. 张之洞

D. 劳乃宣

7. 太平天国法制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A. 立法上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

B. 法律中存在着落后的内容

C. 司法上有神明裁判的

落后表现

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A. 《五四指示》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9.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工作经总结经验后确定的范围是()。

A. 民事纠纷 C. 轻微刑事案件

10. 北京政府的审判机构大体分为()。

A. 平政院

B. 兼理司法法院

C. 特别法院

D. 普通法院

1. 南京国民政府由行政院和()组成。

A. 立法院

B. 司法院

C. 监察院

D. 考试院

2. 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

B. 缩小了皇权 D. 扩大了国会权力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而做出的具有针对性的规定包括()。

A. 实行责任内阁制

B. 扩大参议院职权 D. 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6. 北京政府的审判机构大体分为()。

A. 平政院

B. 兼理司法法院

C. 特别法院

D. 普通法院

7. 南京临时政府颁行了()等法令以革除封建恶习。

A. 禁绝鸦片

B. 禁止赌博

C. 劝禁缠足

D. 限期剪辫

8.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制度的原则是()。

A. 自愿 C. 合法 D. 不是诉讼必经程序

9. 参加《大清民律草案》起草的机构有()。

B. 修订法律馆

C. 礼学馆

1. 《大清新刑律》规定从刑包括()。

C. 褫夺公权

D. 没收

2. 太平天国时期的刑罚有()。

A. 杖刑

B. 枷刑 D. 死刑

4.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A. 《五四指示》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规定,由下列()机构行使统治权。

A. 参议院

B. 临时大总统

C. 国务员

D. 法院

10.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制度的调解种类有()。

A. 民间调解

B. 群众团体调解

C. 政府调解

D.司法调解

5. 鸦片战争后清朝制定的法典中,体现浓厚封建性的是()。

B. 《大清新刑律》中的附的《暂行章程》五条 D. 《大清民律草案》中亲属、继承两篇

7. 《大清民律草案》的亲属和继承两篇由()共同起草。

C. 修订法律馆

D. 礼学馆

9.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形式除了制定法外,还包括()。

A. 判例

B. 解释例

C. 党规党法

D. 蒋氏手谕

3. 抗日民主政权刑罚中的从刑包括()。

B. 没收财产

C. 褫夺公权

D. 罚金

5. 清末“礼法之争”,法理派和礼教派争论的焦点有()。

A. 关于“干名犯义”的存废问题

B. 关于“存留养亲”的制度

C. 关于“无夫奸”和“亲属相奸”的问题

D. 关于“子孙违反教令”的问题

9. 太平天国刑事立法包括()。

A. 《太平刑律》

B. 《十款天条》

C. 《太平条规》

D. 天王及各王的诏令

6. 北京政府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包括()。

B.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民国宪法》

9. 清末修律中正式公布的法律有()。

A. 《大清新刑律》

B. 《公司律》 D. 《法院编制法》

1. 各主要抗日根据地都制定了《保障人权条例》,包括()。

A. 《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

B. 《晋冀鲁豫边区保障人民权利暂行条例》

C. 《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

D. 《苏中区人权保障条例》

4. 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有()。

A. 实行司法独立原则

B. 禁止刑讯

C. 禁止体罚

D. 采用律师制度

6. 太平天国时期的刑罚有()。

A. 杖刑

B. 枷刑 D. 死刑

8.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制度的调解种类有()。

A. 民间调解

B. 群众团体调解

C. 政府调解

D.司法调解

3. 太平天国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 朴素的平等平均思想

B. 基督教教义

C. 封建主义思想

5. 土地革命初期(1927年——1931年),根据地制定的土地法规有()。

B.井冈山土地法

C. 兴国土地法

D. 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

3. 《大清新刑律》所规定的主刑有()。

A. 死刑

B. 无期徒刑

C. 有期徒刑

D. 拘役

2. 抗日民主政权刑事立法规定的主要罪名有()。

B. 汉奸罪

C. 破坏坚壁财物罪

D. 盗匪罪

5. 《大清民律草案》的前三编分别是()。

A. 总则

B. 物权

C. 债权

6. 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有()。

A. 实行司法独立原则

B. 禁止刑讯

C. 禁止体罚

D. 采用律师制度

8. 北京政府恢复了封建法制,重新使用()。

A. 笞刑 D. 遣刑

9. 《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包括()。

B. 正文 D. 结语

四、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颁布了由宪政编查馆制订的《钦定宪法大纲》,成为中国法制史

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用资产阶级宪法形式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了合法外衣。

B. 正确

2. 北京政府颁布《徒刑改遣条例》,将清末已经废除的遣刑重加回复。 B. 正确

3. 《法院编制法》是清廷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规。 A. 错误

4. 近代宪法概念,是随着列强的炮舰政策一起,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传入中国的。 B. 正确

5. 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全书包括制定法和党规党法、蒋氏手谕。 A. 错误

6. 《钦定宪法大纲》的制定和颁行导致旧有中华法系诸法合体的破裂,从而使清末立宪成为中华

法系解体的开端。 B. 正确

7. 清朝的修订法律馆由当时对中西法律均有研究的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主持。 B. 正确

10. 解放区民主政权对《六法全书》采取了有条件地予以确认的态度。 A. 错误

1.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刑法原则的重大发展是明确规定: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

B. 正确

3. 《大清新刑律》确定新的刑法体系,确立了近代刑法的总则与分则的体例。在刑法典结构上分

为“总则”“分则”两编。 B. 正确

5. 《大清民律草案》共有四编,即总则、债权、物权前三编与亲属后一编。 A. 错误

7. 清朝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修律机构,即“修订法律馆”。 B. 正确

8. 太平天国继承了封建的刑罚制度,设立了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 A. 错误

9. 边区政府土地立法的指导原则是“减租减息”。 B. 正确

10. 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

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民律草案》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A. 错误

2. “资政院”是清政府在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 A. 错误

4. 《十九信条》取消了有关责任内阁制的规定,皇帝权力漫无限制,使绝对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

进一步用宪法加以巩固了。 A. 错误

5.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统经历了形成、确立、战时应付和最后维持四个时期。 B. 正确

7. 清廷制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 A. 错误

10. 近代宪法概念,是随着列强的炮舰政策一起,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传入中国的。 B. 正

1. 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法律和法学传入中国,首先打破了自古以来官府垄断律学的状况。 B. 正

3. 坚壁财物是指,因防止日寇汉奸破坏与掠夺而藏于地窖、山沟等隐蔽场所的一切公私财物及土

石堵塞的建筑物。 B. 正确

4. 清朝统治者自己认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弥。 B. 正

5. 五四指示仍然确认“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A. 错误

7. 特别法效力高于普通法是南京国民政府立法的一大特点。 B. 正确

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本约法有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出席,出席占二分之一之可决,

得增修之”。 A. 错误

10. 《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临时宪法性文件。 B. 正

1. 保升奏贬制度是太平天国提升降免各级官员的一种制度。 B. 正确

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B. 正确

9.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一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 A. 错误

10. 清朝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修律机构,即“修订法律馆”。 B. 正确

1. 兼理司法法院是指未设普通法院各县所设的兼理司法机关。 B. 正确

3. 太平天国的司法公正严明,不存在秘密审判以及神明裁判的情况。 A. 错误

6. 太平天国在形式上采用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 B. 正确

10. 《袁记约法》公布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有效。 A. 错误

4. 《大清新刑律》将非科刑定罪的内容一概删除,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化的专门的刑

法典。 B. 正确

5. 中华民国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贿选宪法》。 B. 正确

10. 《暂行新刑律》是清末修律中制定的刑法典。 A. 错误

3. “谘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 A. 错误

8. 清廷改革官制确立的“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

议”,“太监事不议”。 B. 正确

9. 太平天国的立法指导思想比较复杂。 B. 正确

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 A. 错

6. 解放区民主政权创造了新的刑种,定名为“管制”。 B. 正确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隶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使之

相互监督制衡。 B. 正确

10. 清廷制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 A. 错误

3. 太平天国设立了专门的司法审判机关,但案件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天王手中。 A. 错误

5. 《大清新刑律》确定新的刑法体系,确立了近代刑法的总则与分则的体例。在刑法典结构上分

为“总则”“分则”两编。 B. 正确

6. 太平天国依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废除了私有制,规定了平等平均的土地制度。

B. 正确

9.《资政新篇》规定了平等平均的土地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文件。 A. 错误

中国法制史第十三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政体是____________;《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是____________。

2、《中华民国约法》又称____________。

3、南京国民政府《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规定,经司法警察官署移送的“危害民国”案件,法院可径行判决,且不得____________。

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____________是国家立法机关。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____________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6、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选举____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____________在1912年3月11日予以公布的。

8、《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____________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

____________章。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条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____________全体。”即确定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使其统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辛亥革命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条。

A、21

B、20

C、22

D、24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间是1912年()。

A、2月10日

B、3月10日

C、2月15日

D、3月15日

3、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章。

A、五

B、六

C、七

D、八

4、蒋介石借助()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A、五五宪草

B、五五宪草修正案

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修正案》

D、《中华民国宪法》

5、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院外,还有()。

A、军事法院

B、兼理司法法院

C、中央法院

D、地方法院

6、1948年,国民党为加强镇压、压迫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设立()。

A、特别法庭

B、普通法庭

C、特种刑事法庭

D、军队会审

7、1911年全国各省依据()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A、《中华帝国宪法草案》

B、《中国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8、《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A、议会制

B、元首制

C、内阁制

D、总统制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上改总统制为()。

A、议会制

B、元首制

C、内阁制

D、总统制

10、()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规定,由下列()机构行使统治权。

A、参议院

B、临时大总统

C、国务员

D、法院

2、北京政府恢复了封建法制,重新使用()。

A、笞刑

B、杖刑

C、凌迟

D、遣刑

3、北京政府的审判机构大体分为()。

A、平政院

B、兼理司法法院

C、特别法院

D、普通法院

4、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分三级,包括()。

A、特种刑事法院

B、地方法院

C、高等法院

D、最高法院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而做出的具有针对性的规定包括()。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扩大参议院职权

C、规定了《人民》一章

D、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6、南京临时政府颁行了()等法令以革除封建恶习。

A、禁绝鸦片

B、禁止赌博

C、劝禁缠足

D、限期剪辫

7、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有()。

A、实行司法独立原则

B、禁止刑讯

C、禁止体罚

D、采用律师制度

8、北京政府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包括()。

A、《十九信条》

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9、《六法全书》主要包括()。

A、宪法(约法)

B、刑、民、商法

C、诉讼法

D、法院组织法

10、为确保司法独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官在任中非依法律不得()。

A、减俸

B、转职

C、辞职

D、解职

(四)判断正误题

1、《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2、《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临时宪法性文件。

3、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元旦宣告成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独裁,在政体上实行总统制。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隶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使之相互监督制衡。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本约法有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出席,出席占二分之一之可决,得增修之”。

8、南京临时政府对吸食鸦片沉湎忘返者,宣布将立法“剥夺其选举一切公权”。

9、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机关分县、府、省三级,实行三级三审制。

10《天坛宪草》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

11、《袁记约法》公布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有效。

12、中华民国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贿选宪法》。

13、《暂行新刑律》是清末修律中制定的刑法典。

14、北京政府颁布《徒刑改遣条例》,将清末已经废除的遣刑重加回复。

15、北京政府基本上实行四级三审制。

16、兼理司法法院是指未设普通法院各县所设的兼理司法机关。

17、南京国民政府自称“三民主义”是其法制渊源和指导思想。

18、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全书包括制定法和党规党法、蒋氏手谕。

19、南京国民政府的法统经历了形成、确立、战时应付和最后维持四个时期。

20、特别法效力高于普通法是南京国民政府立法的一大特点。

21、孙中山设计的建国程序,依次是训政时期、军政时期、宪政时期。

22、《训政时期约法》确认国民党为最高训政者,代行国民大会的统治权。

23、《中华民国民法》包括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

24、南京国民政府第一部刑法典即规定了《保安处分》专章。

25、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四级三审制。错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总统制、责任内阁制

2、袁记约法

3、上诉

4、参议院

5、临时中央审判所

6、孙中山

7、孙中山

8、四、七

9、国民10、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

(二)单选题

1、A

2、B

3、C

4、D

5、B

6、C

7、D

8、D

9、C 10、D

(三)多选题

1、ABCD

2、AD

3、ABCD

4、BCD

5、ABD

6、ABCD

7、ABCD 8、BCD 9、ABCD 10、ABD

(四)判断正误题

错误的有:1、3、4、5、7、9、11、13、18、21、24、25

正确的有:2、6、8、10、12、14、15、16、17、19、20、22、23 10.

中国法制史答案

1.质剂: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种方法,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五曰目听。”囚、捕、杂、具。从《法经》的内”容,总之,《法经》是新兴地主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的暴力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工具 五、案例分析1.商纣争太子案 (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通过“嫔嫁”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隋嫁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女一同收为妾。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所以妻妾之分也就有了嫡子和庶子之分,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就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进而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 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答:从词源看,汉字“法”确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义。 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与“法”字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律,均布也”。可见,“法”总是指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四是.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重点是废除奴隶制而“律”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把“法”与“律”连用,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就是说“律”是一种包含有国家确认的判断公、正、直的标准的“律”。 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法律”一词在清末民初才被广泛使用,据说是受日本的影响。 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 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 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罪可以首谋隐匿刑的刑罚。 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 徒刑和流刑的刑罚。 3.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4.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增加“折杖法”; 代表。《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规范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209条附于律文之后;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合计213门 5.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 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 1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夏商法制 (一)夏 1、夏代法律内容:统称为禹刑,泛指夏代所有的法律。 2、奴隶制五刑制度:是通行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刑罚体系,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肉刑,即身体刑,大辟为死刑,即生命刑。这种刑罚体系野蛮而又残酷,一直到南北朝时方为封建制五刑所取代。 3、司法制度: (1)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地方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掌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 (2)夏代监狱称之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4、夏代的法律规范:昏、墨、贼、杀。(也许有案例) (二)商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汤刑》是商代的立法思想。 2、商代婚姻继承制度: (1)明确确定一夫一妻制; (2)继承制度:商时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亦即兄殛弟继,无弟子继,弟死兄子继。直至商王武丁时始立太子制,即商代末年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3、司法机构: (1)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司寇”,位列六卿;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地方与基层司法审判官则称“士”与“蒙士”。 (2)商代监狱承夏制仍称为“圜土”,另设有专门关押要犯之狱,称为“囹圄”。 二、西周法制 1、法律思想:承夏商“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主张。在法律形式上主张“礼”、“刑”并用,在这里,德等同于礼。并同时体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的雏形。其礼的核心是尊尊、亲亲。 2、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形式: (1)周公制礼——尊尊、亲亲。西周时期的“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强制性。 (2)“吕刑”、“九刑” 4、刑罚:仍以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为主,并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作为五刑的补充,这是封建制刑罚的萌芽。 5、刑法原则 (1)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6、刑事正策——“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权”是权衡、度量。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鞭、扑、赎、 流四刑。 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 3.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4.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傅别。 5.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媒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吕刑》的作者是( D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候 2.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A )A.《九刑》B.《汤诰》C.《汤刑》D.《周礼》 3.西周的判例叫( C ) A.决事比B.廷行事C.成D.刑统 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

的那些内容即(D ) A.诰B.礼C.遗训D.殷彝 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C )C.周公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B)A.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 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 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2.西周的主要立法有(CD ) C.《吕刑》D.《九刑》 3.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ABCD ) A.誓B.礼C.遗训D.殷彝 4.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AB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5.“悼执念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悼”分别指(AC ) A.7岁以下B.70、80岁以上 C.80、90岁以上D.10岁以下

中国法制史授课纲要第一讲夏朝商朝的法律制度fashuo.doc

第一讲:(一)导论(二)夏朝的法律制度(三)商朝的法律制度(一)导论对象论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性的专门学科。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在时间跨度上为4000多年,既有古代法制又有近现代法制;在内容上既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又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2、目的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我国历代法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建设有中国特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通过对比学习,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为学习部门法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常识。3、方法论(1)具体的方法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要掌握每个历史阶段下不同类型法律制度的特点;要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因革演变关系;要在掌握一定部门法知识的基础上,理

解中国通史;要学会使用工具书。(2)抽象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的方法主观主义与历史研究4、阶段论(1)划分的依据:中国社会的演变过程为依据(2)阶段划分: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A.奴隶制发展时期B.封建社会发展时期C.半封建半殖民地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思考题:试述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2、试述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法制史。(二)夏朝的法律制度夏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大禹的儿子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启开始,我国便正式进入阶级社会,其标志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2、夏朝的法律制度(1)这个法律起源于夏朝(2)夏朝的法律制度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夏朝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为追念其先祖而命名为“禹刑”。

中国法制史“首”“最早”“第一次”知识点汇总

中国法制史“首”“最早”“第一次”汇总 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朝; 2.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甘誓》(夏启) 3.商朝晚期最早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4.我国最早的劳役刑规定也是最早的强制劳动改造出现在西周; 5.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6.《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首创编纂封建成文法典的先河; 7.《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8.《法经》是最早规定对贪污犯罪进行惩处的封建成文法典; 9.《秦律》是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 10.最早颁布的令是商鞅的《分户令》; 11.监察制度来源于战国(御史),创建于秦朝(御史大夫),确立于西汉(御史台)。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御史府改作御史台,由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东汉时御史台称为宪台,西晋政权首次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12.法律儒家化始于汉朝;《晋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成文法典; 13.录囚制度、“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始于汉朝; 14.《曹魏律》(《新律》)首次将“八议”入律; 15.《曹魏律》首次将类似于后现代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目置于律首; 16. 曹魏政权首创死刑复奏制度; 17.《晋律》(《泰始律》|《张杜律》)首次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18.西晋首设“登闻鼓”直诉; 19.《北魏律》首次将“官当”正式入律;“官当”正式规定在《北魏律》与《陈律》中;元朝开始废用“官当”; 20.北魏政权“以格代科”,首次创立“格”这一法律形式; 21.北魏政权首创杖刑; 22.西魏《大统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东魏《麟趾格》; 23.西魏政权最早下诏废除宫刑;北齐时最终废除宫刑; 24.《北齐律》首次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 25.《北齐律》首创以“名例律”命名刑法典总则,并沿用至清末,确定12篇结构; 26.《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27.北齐政权首次以大理寺作为中国古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28.《开皇律》首次使封建制五刑制度化; 29.《开皇律》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 30.《开皇律》首次规定“十恶”;《大业律》内容上删除了“十恶”条款; 31.《贞观律》增设加役流;《贞观律》标志着唐代基本法典即告定型; 32.唐律首创疏议; 33.《唐律疏议》是到目前为止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34.《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在元代以后称为《唐律疏议》; 35.唐律首次对自首、共同犯罪、比附、化外人相犯、六赃、六杀等作出完整规定; 36.《唐六典》是我国第一部经过系统编纂的封建行政法典; 37.两宋最频繁(最经常性)的立法活动是编敕; 38.《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时颁) 首创“刑统”的法典编篡方式; 39.《宋刑统》是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 40.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时期,但属法外刑;宋代确立为法定刑(《庆元条法事类》);《大明律》首次使凌迟正式入律;至清末废除(《大清现行刑律》); 41.宋朝首创刺配刑; 42.宋朝首创条法事类;至今只保留下一部宁宗朝编订的《庆元条法事类》; 43.宋代所有权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宋刑统》对动产所有权做了明确规定; 44.宋朝宋慈编纂的《洗冤集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5.宋朝首创“糊名”(弥封)、“誊录”、和回避等考试方法和规则; 46.宋仁宗首创《窝藏重法》;宋神宗颁行《重法地法》(《盗贼重法》); 47.元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至元新格》;

中国法制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 复习大纲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期末考试。 二、本次期末考试全部为客观题,包括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三、《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比较多,这次期 末考试,范围是课件前五讲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从“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到“晚清法制改革”共五讲的内容,第六讲“民国法制与革命根据地法制”不作为考试的范围。 四、从考试内容上讲,我们的课件讲义已是《中国法制史》基本内容 的浓缩,因而要求全面学习和掌握。这次复习和考试也主要以课件讲义和指定教材为依据。就本次期末考试而言,以教材每一章后“同步测练”中的知识点为重点,大家可以自己梳理复习。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练习题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题: 1、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父死子继。× 2、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称为傅别。× 3、“刑不上大夫”意味着大夫犯罪一律不使用刑罚。× 4、西周“五听”之法的出现,表明了司法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5、我国奴隶制社会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汉武帝时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庭警卫的法律是《朝律》。× 7、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汉代规定的官员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8、《晋律》的注由张斐、杜预所作,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9、“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在《开皇律》中提出来的。× 10、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唐朝。√ 11、隋朝曾在大理寺设律博士,负责研究法律和协助审判工作。× 12、唐朝的《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13、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14、宋代编敕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15、宋代的监察官拥有风闻弹奏之权。√ 16、《大明律》共七篇460条。× 17、明代充军刑中“永远”是指本人毕生充军,死后刑罚执行完毕。× 18、明代规定,化外人犯罪,一律按明律审理处断。√ 19、清代为防范臣下结党而创设了奸党罪。√ 20、清朝建立之后,长期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禁海法令,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1、清朝宣布修订法律后,西方列强放弃了治外法权。× 22、清末司法改革时,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二、单项选择题: 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B )”。 A、禹刑 B、九刑 C、汤刑 2、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A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3、奴隶制时期近似于后世拘役的刑罚是( B )。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刑 4、《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C )。 A、《具法》 B、《杂法》 C、《盗法》 5、秦代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B )。 A、公罪 B、公室告 C、非公室告 6、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C )。 A、大理 B、大理寺卿 C、廷尉 7、汉代官吏违反法令私自到诸侯国任职者,构成( C )。 A、阿党罪 B、出界罪 C、左官罪 8、春秋决狱的主要原则是(C )。 A、区分公罪与私罪 B、同居相隐 C、原心定罪 9、中国古代把具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B )。 A、汉律 B、曹魏新律 C、北齐律 10、《北齐律》共( C )。 A、十八篇 B、二十篇 C、十二篇 11、八议中有“议宾”一项,“宾”指( C )。 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客人 C、前朝国君的后代 12、唐朝编订的( C ),成为后世《宋刑统》的体例渊源。

中国法制史第4次任务_001064654

中国法制史第4次任务_0010 一、填空题(共 8 道试题,共 30 分。每空3分) 1. 《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记约法)。 2. 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是(领事裁判权)。 3. 我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4. 清末成立的修订法律馆由当时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主持。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中央审判所)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6.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7. 1908年清政府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共二十三条,内容包括(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8. 太平天国的乡官保举制度规定:“举得其人,保举者(受赏);举非其人,保举者(受罚)”。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间是1912年( B )。 A. 2月10日 B. 3月10日 C. 2月15日 D. 3月15日 2. 鸦片战争后清朝专门负责来司法行政的机关是( D )。 A. 大理狱 B. 大理院 C. 大理寺 D. 法部 3. 《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 ) 。 A. 君上大权 B. 国会 C. 总理 D. 臣民权利义务 4. 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 B )。 A. 清朝初期

B. 鸦片战争后清朝 C. 中华民国 D. 天平天国 5.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D )。 A. 议会制 B. 元首制 C. 内阁制 D. 总统制 6. 《天朝田亩制度》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废除了( C )。 A. 专制主义 B. 尊卑等级 C. 私有制 D. 酷刑 7. 《钦定宪法大纲》关于君权的条款抄自( C )。 A. 德国宪法 B. 英国宪法 C. 日本宪法 D. 美国宪法 8.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是( B )。 A. 谘议局 B. 资政院 C. 修订法律馆 D. 宪政编查馆 9. 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院外,还有( B )。 A. 军事法院 B. 兼理司法法院 C. 中央法院 D. 地方法院 10.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工作的范围是( A )。 A. 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 B. 民事纠纷 C. 刑事案件 D. 社会危险性较大的刑事案件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大清新刑律》所规定的主刑有( ABCD )。 A. 死刑 B. 无期徒刑 C. 有期徒刑 D. 拘役 2. 抗日民主政权刑事立法规定的主要罪名有( BCD )。 A. 反革命罪 B. 汉奸罪

中国法制史第1次任务_0010

一、填空题(共 )。 ) ) )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矣。 )。 )和()。 )、再到()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共 A. B. C. D. A.

B. 叔向 C. 商鞅 D. 子产 满分:3 得分:3 3. 晋国的“常法”是()制定的 A. 邓析 B. 赵盾 C. 赵鞅 D. 子产 满分:3 得分:3 4. 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 A. 邓析 B. 叔向 C. 商鞅 D. 子产 满分:3 得分:3 5. 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 夏台 B. 均台 C. 囹圄 D. 圜土 满分:3 得分:3 6. 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 A. 遂士 B. 士师 C. 大司寇

D. 小司寇 满分:3 得分:3 7. 西周的拘役来于( )。 A. 女徒顾山 B. 龙凤合挥 C. 坐嘉石 D. 田里不鬻 满分:3 得分:3 8. 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 A. 昏 B. 墨 C. 贼 D. 杀 满分:3 得分:3 9. 《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A. 囹圄 B. 夏台 C. 均台 D. 圜土 满分:3 得分:3 10. 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 A. 诰 B. 礼 C. 遗训 D. 殷彝 满分:3 得分:3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西周缔结婚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A.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 娶妻不娶同姓 C. 男子三十而娶 D. 女子二十而嫁 满分:3 得分:3 2. 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制定法律,分别称作()。 A. 仆区法 B. 刑书 C. 茆门之法 D. 竹刑 满分:3 得分:3 3. 西周的监狱叫做()。 A. 夏台 B. 均台 C. 圜土 D. 囹圄 满分:3 得分:3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禅让制 B. 夏朝全国共分为九个地区 C. 夏朝中央有职事官六卿 D. 圜土和夏台都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满分:3 得分:3 5. 西周处死一般平民的方法有()。 A. 绞 B. 腰斩

中国法制史第3次任务_0003

中国法制史第3次任务_0003 一、填空题(共8 道试题,共30 分。每空3分) 1、大中刑律统类 2、大清律例 3、刺配之法 4、奸党 5、热审 6、重法地 7、编敕以敕代律 8、流杖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5 C C A A C 6-10 D B B B C 三、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BCD BC ABCD ABCD BCD AD ABCD CD AB ABCD 四、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10 分。) 2、7、9错误,其他的正确 一、填空题(共 8 道试题,共 30 分。每空3分) 1. ,把律、令、格、式混合编在一起,改变了自秦、汉以来律的传统体系。 2. 。 3. 4. 5. 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有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审理 6. 宋仁宗嘉祐中期,加重处罚犯罪,开始实行法。 7. 宋朝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和。 8. 《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即死、徒、笞。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等。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2. 充军最早创设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3. 宋代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是()。 A. 红契 B. 质剂 C. 乞鞫 D. 傅别 4. 宋朝规定了一种法律,即在开封府诸县加重处罚犯罪,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这种法律叫做()。 A. 重法地法 B. 盗贼重法 C. 皇祐法 D. 折杖法 5. 汉唐以来,虽然盐禁法网日密,但正式将榷盐列入正律始于()。 A. 《宋刑统》 B. 《元典章》 C. 《大明律》 D. 《大清律例》 6. 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 A. 断例 B. 指挥 C. 申明 D. 看祥

2014中国法制史第一讲

2014中国法制史第一讲 -法典创造期- 一、法史的概念 法制史:顾名思义,法律与制度的历史。 法史学的课题:研究过往、历史演变对法的持续影响,是法史学的课题。 法史学的方法:法史学运用历史学的方法。 法史学的意义:人的过往(个人经历、社会、社会参与)造成人的一部份,并具有持续性与可变性。 法史学研究的对象: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意识、法律实践 法史学虽说是从历史角度来观察法的规范,与现实彼此间尚有关联。 法史学家想了解过往的法秩序如何形成,固然必须解脱其所处时代的观念及法概念的限制,但也必须利用当身时代的经验去理解材料(史学素材,也是法学素材)。因此法史学重视的是经验,将过去的经验以今日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作为现代法学工作者的借镜。 Holmes: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王夫之读资治通鉴: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所躬逢;研虑于古之谋为,为己之所身任。 二、如何理解中国法制史? 中国有律学传统,但近代的“法制史”是清末民初中西合并的产物。日本首先开设了法制史的课程。 1903年,清颁行《大学堂章程》,规定在法政科法学门中开设“中国历代刑律考”和“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课程,1906年,京师法律学堂开设“中国法制史”课程。 (一)断代分述的传统 断代史讲授的方式是便于有基础历史知识者理解。缺点是法律脉络容易被朝代的更替所遮掩,因此历来能够流畅、完整通讲主题的通常是大家。 (二)体现了儒家主导的法思想(礼法合一,或曰以礼为尊) 礼制:礼,源于祭祀。 禮本来是一种盛玉的器皿,即表示一个盛有双玉,奉事神和人的器皿。奉神之 事,即祭祀。当这种器皿广泛用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后,它就成了奉神祈福专用和祭神敬祖仪式的代名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的含义越来越广。因祭祀时需有分工,部落首领的地位与权威也就因此得到确认。 《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刑起于兵:兵刑合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法律最早称为刑,战争则称为兵。刑与兵的关系也就是法律与战争的关系。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轸(钻凿);

中国法制史第1阶段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以下不属于夏商时期法律形式的是() A.律B.誓C.训D.诰 2. 西周时土地不得买卖和转让的法律规定是() A.田里不鬻 B.定立契券 C.封守 D.立质剂 3. 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一种观察方式称为()。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五过 4.《尚书·康诰》记载周公对康叔的告诫中明确表现了一项法律原则:“人有小罪,非眚,惟终自作不典┉┉乃不可不杀。”这里的“非眚”和“惟终”的含义分别是() A.故意,惯犯; B.过失,偶犯; C.惯犯,故意; D.偈犯,过失 5.秦代的“廷行事”是()。 A.朝廷就某一专门事类正式颁布的法律 B.判案成例,是秦代的重要法律形式 C.各级官吏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告 D.朝廷统一颁布的规定官吏审理案件的准则 6. 秦代中央九卿中负责皇室警卫的机构是() A.郎中令 B.卫尉 C.廷尉 D.太仆 7.秦律规定,凡是被征发服役而逃亡不到的行为构成() A. 乏徭罪B. 逋事罪C.匿户罪D.不直罪 8. 将“亲亲得相首匿”作为刑法原则是在()时期 A.汉宣帝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9. 首次规定“刑名”律,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 A.《法经》 B.《九章律》 C.《新律》 D.《晋律》 10. 汉律六十篇中,张汤主持制定的《越宫律》共有() A.27篇B.30篇C.18篇D.9篇 11.汉惠帝时期规定,女子超过()岁还不出嫁者,要缴纳五倍的人口税。 A.15 B.18 C.20 D.22 12. 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秦汉时期D.西周时期13. 北齐律规定的“重罪十条”不包括以下罪名() A.大逆B.不睦C.恶逆D.反逆 14.我国最早的手工业生产标准化的规定出现在()。 A.西周B.秦代C.汉代D.春秋 15. 最早确立“八议”制度的封建法典为()。 A、《九章律》 B、《新律》 C、《北齐律》 D、《晋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包括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 B.具有礼治、德治、人治的宗法伦理道德特点

中国法制史考试知识点(已整理)

夏商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简答): 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3.法律与道德相互结合,界限不清。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选择: 禹刑:所谓“禹刑”,是夏代法律的总称或代称。泛指夏代的法律和刑罚。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泛指商王朝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制度。 圜土: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监狱大多称为“圜土”。 西周 “明德镇罚”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内容:“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手段使天下人民臣服,在制定法律、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重罚来迫使臣民服从。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要求,周初统治者逐渐扩展为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至于“用刑宽缓”则集中体现在西周的各项刑罚适用原则的规定中。礼与刑的关系(论述或简答): (1)西周的礼刑一般关系。西周时期,“刑”是同“礼”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多指刑法和刑罚。“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当时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即正面地、积极地规范人们,要求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刑”则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 罚。凡是礼所禁止的,亦为刑所不容, 二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礼之所去,刑 之所取”,“出礼入于刑”。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 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 律中一项重要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原 则,所强调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 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 权。所谓“礼不下庶人”,说的是庶人 以下“违于事而不备物”,即忙于生产 劳动,又不具备贵族的身份和礼所要求 的物质条件,因而不可能按各级贵族的 各种礼仪行事,这些礼也不是为他们设 立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庶人可以不受礼 的约束,因为礼所强调的是等级差别, 天子有天子的礼,诸侯有诸侯的礼,不 能僭越,任何越礼的行为都要受到惩 罚,对庶人更是如此。 所谓“刑不上大夫”,原指大夫以 上贵族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某 些宽有,在适用刑罚时享有某些特权,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在广大被统治 者面前保持贵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尊严。 但这些礼遇绝不等于大夫以上贵族可 以不受刑罚制裁。在实际生活中,官僚 贵族犯重罪同样要加以惩罚,特别是对 那些“犯上作乱”的贵族,更是严加惩 处。史籍上关于官僚贵族因犯罪被杀、 被刑的记载不胜枚举。 “五过”制度: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 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即凡 属司法官罚不当罪、询私枉法者,均分 别按“五过”之罪加以处罚。 “惟官”,指秉承上司旨意,官官相护; “惟反”,指利用职权私报仇嫌; “惟内”,指内亲用事,为亲徇私; “惟货”,指贪赃受财,敲诈勒索; “惟来”,指接受请托,枉法徇私。凡 以此五者出入人罪,均按“其罚为钧” 的方法处置,即按枉法受刑者所受到的 具体刑罚,处罚司法官,用以保证法律 的公正性。 婚姻原则: 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有三大原则。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 求、“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 “六礼”: 西周“婚礼六礼” (1)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 品提亲; (2)问名,即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 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 于宗庙以定吉凶; (3)纳吉,卜得吉兆后,男家携礼物 至女家订婚,确定缔结婚姻; (4)纳征,又称“纳币”,即男方派人 送聘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 (5)请期,即男家携礼物女方择定婚 期; (6)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 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 终成立。 “七出三不去”: 七出:西周时期,女子有下述七种情形 之一,丈夫即可有正当理由合法休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口多言,去;盗 窃,去。” 不顺父母,去;因为“逆德”。 无子,去;因为绝嗣不孝。 淫,去;因为乱族。 妒,去;因为乱家。 有恶疾,去;因为“不可共粢盛”,既 因女方的疾病而不能共同生活。 口多言,去;因为离间亲属。 盗窃,去。因为反义。 三不去:以下三种情况,不能休妻“有 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有所娶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 家可依,但体弃时已无本家亲人可靠, 一若此时休妻则会置女子于无家可归 之境,故不能休妻。 “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 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如此已尽

中国法制史第3次任务_0002

中国法制史第3次任务_0002 一、填空题(共8 道试题,共30 分。每空3分) 1. 清朝惩罚异端思想,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形式是文字狱。 2. 隋唐时期官吏的来源有多种途径,但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 4. 唐高宗时期最大的立法成就是长孙无忌等人对《永徽律》注解,并经皇帝批准,颁行天下的封建法典的代表《唐律疏议》。 5. 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是《大诰》。 6. 忽必烈建元后,接受汉儒的建立,明确提出了法治指导思想,即“参照唐宋之制”,“附会汉法”。 7. 《大明律》将唐律的篇目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隋唐以来沿袭已久的封建法律篇目,至此一变。 8. 唐代的致仕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70

岁。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项法令作解释,所作的解释叫做(c )。 A. 断例 B. 指挥 C. 申明 D. 看祥 2. 清朝每年复审刑部判决的或京师附近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的制度,叫(B )。 A. 秋审 B. 朝审 C. 热审 D. 三司会审 3. 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B)。 A. 《大唐六典》 B. 《大中刑律统类》 C. 《武德律》 D. 《贞观律》 4. 朱元璋编制大诰的主要目的是( D )。

A. 预防官吏犯罪 B. 预防平民犯罪 C. 惩治官民犯罪 D. 进行法制宣传 5. 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法典是(D)。 A. 《唐六典》 B. 《北周律》 C. 《大业律》 D. 《开皇律》 6. 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D)。 A. 断例 B. 指挥 C. 申明 D. 看祥 7. 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B)。 A. 三司使 B. 三司推事 C. 小三法司会审 D. 大三法司会审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复习题 1.名词解释 禹刑:夏代法律被后世典籍统称为禹刑。 汤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商朝法律的总称,包括不成文的习惯法和国王发布的“誓”“诰”“命”等。 狭义是指商朝的刑罚手段。 九刑:九刑是西周时期成文刑书的总称,全书分为九篇。 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但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九章律:又称《汉律九章》,是汉高祖建立汉朝之后颁布的法典,由当时的相国萧何为适应新形势依照秦法编纂的,《九章律》分九篇,分别是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前六篇大体与秦律相同,源于李悝的《法经》,后三篇新增关于户口、赋役、兴造、畜产、仓库等项的规定。 曹魏《新律》:新律指我国历史上曹魏政权的法律。魏明帝时,鉴于汉朝律令繁杂,在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十八篇,也叫《曹魏》、《曹魏律》。三国时期,吴、蜀虽制定过一些科条,但没有编纂出系统的法典。曹魏的《新律》是三国时代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一部系统的法典。 晋律: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三年(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其主要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 北齐律:北齐的主要法律。

开皇律:《开皇律》是隋文帝命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经验后修改制订的一部封建制法律。 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永徽律疏》,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 宋刑统:《宋建隆重详定刑统》宋朝的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 大明律:《大明律》是《大明律集解附例》的简称。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借鉴。 大清律例:是清朝的法典,《大清律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 大清新刑律:于1908年编纂完成,1911年颁布施行。《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刑法典。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宋教仁起草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注: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二者不矛盾) 民国“六法全书”: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六个门类的法律法规汇编。目前学界有不同说法,主要观点有两种,民国初立法采用“民商分立”原则,六法有宪法、民法、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之说;1929年之后,立法采用“民商合一”原则,六法有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之说,后者为学界主流观点。 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秦汉时通行。分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爰书,包括检举笔录、试问笔录、现场勘验笔录、查封财产报告、追捕犯人报告等。“爰书”是在封建诉讼制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早期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刑起于兵,兵刑同制。 夏商的神权法思想是法律的思想基础。 王命包括誓(约束)、诰(告诫)、命(君主的命令)等多种形式。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可能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五刑是其主要内容。 汤刑一般指商朝法律的总称。 夏商五刑:墨、劓、髌、宫、大辟。 大辟即死刑,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罚,髌是断足或者砍去膝盖骨,劓即割掉鼻子,墨刑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注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刑罚原则:刑不株连、疑罪从轻、不杀无辜、过失从轻 中央司法官,商称司寇。 神判和天罚是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 夏朝监狱为圜土、夏朝末年称之为夏台、商朝监狱有羑里。 简述原始氏族战争对我国法律起源造成的影响:阶级分化,原来的氏族社会行为规范,后来便成为了法律。氏族首领的职权演变为统治者,建立了权力机关和法律机构。原始社会末期也确立了不少刑罚罪名及处置方法。有法官和审判的存在。频繁的氏族部落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早就了法律。部落军事首领掌握着军事权利,这就必然对原有的氏族部落首领的继承制造成破坏。 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①刑起于兵,兵刑同制。中国法律起源于氏族部落同族之间以及同外族的战争。②原始风俗转变为法律。③血缘纽带关系影响之深。④维护部落首领的政治权利的集中和强化。 简述夏商立法思想以及立法活动的情况:夏商以“恭行天罚”、“天讨”的神拳发思想作为法律的思想基础。立法活动:①王命(誓、诰、命)②禹刑③汤刑④官刑 简述夏商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法律内容出于秘密法状态。已经出现比较完备的刑事法律体系。产生了我国早期的经济法规,反应国家管理和调节社会生产各方面的程度。军权至上,神权法思想渗透至深。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天罚思想、明德慎罚(缓和阶级矛盾,对周初的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环境)、礼治思想(维护等级猪肚、预防犯罪、防民) 《吕刑》西周中期的重要刑书,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适用刑罚的总原则为明德慎罚。赎刑是其核心内容,可以用钱财代替或抵消其刑罚。 西周礼制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 西周刑罚区分故意过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眚、非眚,非终、惟终) 西周刑罚遵循世轻世重的原则。用刑灵活,因时而异。 我国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礼与刑的关系: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两种手段:①出礼入刑,②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西周礼的本质特征) 西周契约制度:大宗买卖用长劵,称为质;小宗买卖用断券,称为剂。“傅别”也是一种书面契约,在借贷活动中使用。

中国法制史授课纲要第一讲夏朝.商朝的法律制

中国法制史授课纲要第一讲夏朝.商朝的法律制 第一讲:(一)导论(二)夏朝的法律制度(三)商朝的法律制度(一)导论对象论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性的专门学科。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在时间跨度上为4000多年,既有古代法制又有近现代法制;在内容上既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又包括各个 历史时期的司法。2、目的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我国历代法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建设有中国特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通过对比学习,提 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为学习部门法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常识。3、方法论(1)具体的 方法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要掌握每个历史阶段下不同类 型法律制度的特点;要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因革演变关系;要在掌握一定部 门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中国通史;要学会使用工具书。(2)抽象的方法辩 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的方法主观主义与历史研究4、阶段论(1)划分的依据:中国社会的演变过程为依据(2)阶段划分: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A.奴隶制发展时期B.封建社会发展时期C.半封建半殖民地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思考题:试述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2、试述为什幺要学习中国法制史。(二)夏朝的法律制度夏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大禹的儿子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启开始,我国便正式进入阶级社会,其 标志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2、夏朝的法律制度(1)这个法律起源于夏朝(2)夏朝的法律制度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夏朝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为追念其先祖而命名为“禹刑”。罪名:昏:己恶而掠美;墨:贪以败官;贼:杀人不忌。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罪名:赎刑。适用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