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

2.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加小儿的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3.儿科护理学范围: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

4.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8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妊娠早期,12周。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妊娠中期,13至28周。肺泡结构基本完善。妊娠晚期,29至40周。肌肉脂肪的累积。

5.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死亡率最高。

6.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头长占身长的1/4.6个月以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7.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防病是保健重点。

8.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加强早期教育

9.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

10.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第二个生长高峰。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

11.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多,但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

12.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六个月后降低,到6-7岁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IgM浓度低,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13.缺乏维生素D,婴儿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症;肺炎球菌,婴儿支气管肺炎,成人大叶性肺炎。

14.起病急、来势凶、缺乏局限能力易发败血症,后遗症较成人少。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

3.追赶生长:通常2岁以内的小儿,疾病痊愈后,如营养充足,会出现“追赶生长”,即小儿身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

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4.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派出胎粪,体重可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5.新生儿平均体重 3kg 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 * 0.7kg。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 * 0.25kg。2-12岁:体重kg= 年龄 * 2 + 8kg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液体的总重量。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

6.身高: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 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 7 + 77cm

坐高: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

中点:出生,脐上。两岁,脐下。6岁,脐与耻骨联合之间。15岁,耻骨联合上缘

7.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和颅骨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相对较大约33-34cm,1岁时46cm,2岁时约为48cm。较小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

8.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9.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圈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13.5cm,营养良好。小于12.5cm,营养不良。

10.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前囟约1.5*2.0cm,1-1.5岁时闭合,不迟于2岁。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后囟至迟约生后6-8周闭合。

11.脊柱:3个月,颈椎前凸。6个月,胸椎后凸。1岁,腰椎前凸。6-7岁,韧带发育

12.长骨的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1。骨龄落后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肾小管酸中毒等;骨龄超前见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3.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为月龄减4~6,12个月未出牙视为异常,6岁左右开始出第1颗恒牙即第一磨牙。12岁左右出第2磨牙。

14.神经系统的发育:胎儿时发育最早,出生时脑重1500g,成人的25%,7岁时接近成人。4岁时神经纤维鞘化完成。脊髓下端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移至第一腰椎,出生时小儿即有觅食、吸允、吞咽、拥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小儿出生后2周左右即可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

第三章儿童保健

1.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患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

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产生的抗体,在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

4.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有:①结核②脊髓灰质炎③麻疹④百日咳⑤白喉⑥破伤风⑦乙型脑炎

5.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疫苗应烧毁;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疫苗或死疫苗;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应及时记录,避免重接、漏接,未接种者必要时进行补种。

经家族史,忌打百日咳。

8.预防接种的反应:一般反应:⑴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热痛,有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2.5cm以下为弱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2∽3天。⑵全身反应: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37.5℃以下弱反应,37.5-38.5℃中等反应,38.6℃以上强反应。潜伏期(5-7天)后体温上升。头晕、恶心呕吐、腹泻。

9.异常反应:①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1000肾上腺素)、过敏性皮疹(抗组胺药)②晕厥③全身感染。

第四章儿童营养

1.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1岁以内55kcal/kg。7岁,44kcal/kg。12岁,30kcal/kg)、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所需、排泄消耗。

总能量:1岁以内110kcal/kg,每增加3岁减去10kcal/kg。15岁,60kcal/kg 1kcal≈4.2kj

2..三大产能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3.脂溶性维生素可储存于体内,易造成中毒。人体的微量元素:铁、铜、碘、氟。

4.水:婴儿每日150ml/kg,每3岁减少25ml/kg。成人40-45ml/kg。

5.乳汁成分:蛋白质,乳清蛋白为主,与酪蛋白比4:1

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婴儿髓鞘形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初乳: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内含脂肪少而以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质为主,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过渡乳:6~10天的乳汁,总量增多,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和矿物质逐渐减少。成熟乳:11天~9个月的乳汁,总量达到高峰每天可达700~1000ml,但蛋白质更少。晚乳:10个月以后。

6.母乳喂养的优点:①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②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③母乳新鲜无污染④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及身体健康⑤母乳喂养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机会。⑥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使乳母孕期贮存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提醒恢复至孕前状态。

7.婴儿乳量充足的表现:每次哺乳时能听到咽乳声,喂后能安静入睡,每天有1次量多或少量多次的软便,十余次小便,体重按正常速度增加。

8.糖4kcal 婴儿能量110kcal/kg 需水量150ml/kg

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选用合适的奶嘴,测试乳液的温度,避免空气的吸入,加强食具卫生,及时调整乳量。

鲜牛乳需经稀释、加糖、煮沸。酪蛋白为主、甲型乳糖、矿物质较多

9..一般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每天乳量达1000ml或每次哺乳量超过200ml时应添加辅食,断奶时间一般在生后10~12个月,不超过1岁半。

添加原则:1.添加方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粗到细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2.添加时机:应是小儿身体健康时。3.食物质量:食物应单独制作。4.注意观察:小儿的大便有无异常,掌握其消化情况。

添加目的: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利于食物性状的转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1.等渗性脱水表现:轻度: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稍干燥,眼窝前囟轻度凹陷,有眼泪,尿量略减少,无周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以下

中度:烦躁或萎靡,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干燥,眼窝前囟明显凹陷,眼泪少,尿量明显减少,周围循环衰竭不明显,有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10%

重度:昏睡或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口腔黏膜极干燥,眼窝前囟凹陷极明显,无眼泪,少尿或无尿,周围循环衰竭明显,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10%以上

2.等张液: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等渗液:1.4%碳酸氢钠溶液,1.87%乳酸钠溶液。

3.补液的原则: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4.补钾的注意事项:①不宜过早:见尿补钾,轻度缺钾可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每日口服氯化钾,严重缺钾可静脉补钾②不宜过浓:不超过0.3%③不宜过快:全日总量不超过300-450mg/kg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补液中,时间不短于8小时④不宜过久:患儿能经口进食,尽快停止静脉输液,改为口服,一般补钾连续4~6天。

5.静脉补钙的注意事项: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3倍缓慢泵入或滴注,时间不少于10分钟,注意观察心率,当婴儿心率小于每分90次,年长儿小于70次需暂停使用。

1.新生儿适宜的室温:22~24℃,婴幼儿为20~22℃,相对湿度为55~65%,儿童病室为18~20℃,相对湿度50~60%

2..小儿用药的特点:①年龄不同,药物在组织内分布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②肝肾功能不足,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③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④先天性遗传因素对小儿用药的影响。

3.婴儿盆浴的水温冬季为38~39℃,夏季为37~38℃,沐浴于喂奶前或喂奶后1小时进行。

4.婴儿灌肠的插入深度:婴儿2.5~4cm,儿童5~7.5cm.

5.婴儿肌肉注射的部位:2岁以下注射部位为臀中肌、臀小肌、上臂三角肌服药法:滴入、吸吮、喂入、鼻饲

6.温箱使用的注意事项: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有无故障,保证绝对安全,⑵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效果,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⑶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上升造成不良后果,⑷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⑸保持温箱清洁,每天消毒,每周更换,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湿化器水箱每天更换,患儿出暖箱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对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物品均应经过高压灭菌。

7.照光时的护理:均匀照光床透明,温度湿度变化轻,水分营养及时给,环境患儿均安静,病情观察不可少,低于10mg即可停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⑵监测体温和箱温,保持兰光床温湿度,观察体温变化,温度保持在36~37℃、相对湿度55%⑶保证水分营养的及时供给,尤其是哭闹、出汗较多的腹泻患儿⑷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操作集中进

行,(低血钙)特别烦躁的患儿可予鲁米那镇静⑸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黄疸程度的变化⑹光疗的时间按医嘱执行,做好交接班,一般血清胆红素<10mg/dl时可停止光疗。

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波长425-475nm,蓝光最有效,单面光160W,双面光320W,距离33-50cm。光疗时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

8.光疗的指征:⑴患儿总胆红素>12-15mg/dl ⑵出生后24h出现黄疸并进展较快者,早产儿出现黄疸指征可放宽⑶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出生后黄疸一旦出现即可进行光疗⑷换血前后的辅助疗法。

9.光疗的副作用: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腹泻、低血钙、皮疹、青铜症、核黄素缺乏与溶血。

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新生儿的分类:

⑴根据胎龄分类:①足月儿:胎龄满37足周至未满42足周的新生儿,②早产儿:胎龄满28足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③过期产儿:胎龄超过42周以上的新生儿。

⑵根据出生体重分类:①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3999g的新生儿②低体重儿:出生1h内体重小于2500g,其中小于1500g者称极低体重儿③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

⑶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足月小样儿:将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

⑷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1.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外观特点: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直挺,皮下脂肪丰富,足纹较深,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

呼吸系统特点: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约40~50次 /分,主要靠膈肌运动而以腹式呼吸为主,鼻腔狭窄、血管丰富,易出现炎症及堵塞。肺内液,30-35ml/kg。足月儿周期性呼吸:生后数天,呼吸停止小于15秒,无紫绀、心率减慢。

循环系统特点:心率快、波动范围大,平均每分120-140次,血压平均70 /50 mmHg .

消化系统特点: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一般生后12-24h开始排泄,约3-4天排完。

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和大肠杆菌、金葡菌败血症。

泌尿系统:新生儿一般出生后24内排尿。

3.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室内温度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

4.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

5.足月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①生理性体重下降②生理性黄疸③乳腺肿大④马牙和螳螂嘴⑤假月经⑥粟粒肿

⑦新生儿红斑

6.足月儿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维持体温稳定③预防感染④合理喂养,按需哺乳⑤确保安全⑥健康教育

7.新生儿脐部护理:①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渗血,保持敷料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保持干燥。②脐部创面有少量澄清渗液者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95%酒精涂抹创面③局部有脓性、血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碘伏涂抹并保持干燥④有肉芽形成者,可用硝酸银溶液点灼。出生后3-7日脱落。新生儿用2%苏打水每日两次口腔护理。

8.新生儿筛查的内容:听力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甲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9.早产儿外观特点: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儿多,耳壳软,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早产儿体温调节:散热>产热。

呼吸系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消化系统: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和溢乳。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时,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

泌尿系统:排钠分数高,产生低钠血症,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酪蛋白含量高,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体温调节: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少,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发生硬肿症。

循环系统:心率快、血压低、部分可伴动脉导管未闭。

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室温24-26℃),湿度55~65%、合理喂养(尽早开奶,以防低血糖)、维持有效呼吸、密

切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健康教育、发展性照顾。

早产儿维持有效呼吸的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时肩下防治小软枕②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观察皮肤颜色③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80mmHg或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④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射。

早产儿最好予以母乳喂养,或配方乳为宜。

10.稀释奶的配制方法:奶粉5g :30ml水=全奶。早产儿不吃全奶,按以下配:1:1=全奶30+30水,2:1=全奶30+15水,3:1=全奶30+10水

新生儿心脏监护应予24~48h 更换电极,体温监护时传感器应紧贴皮肤。

第七节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因:产伤性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

临床表现:意识形态改变、眼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呼吸改变、肌张力改变、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

各类型特点:1.硬膜下出血(急性大量出血,多因产伤)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生后第二天发作惊厥)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4.小脑出血(胎龄筱俣32周早产儿,常合并非透明膜病、肺出血)

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升高2.低效性呼吸形态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4.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绝对经我、抬高头部)2.合理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95%)3.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必要时物理降温,过低用远红外床、暖箱)4.健康教育

第十节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生成较多:红细胞破坏多、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来源多

(2) 运转胆红素能力不足:白蛋白少

(3)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形成结合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低活力不足。

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少。排泄结合胆红素能力差

(4) 肝肠循环的特性:肠道内细菌少,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

2.分类: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于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特别在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会加重。界限12.9mg/dl

2)病理性黄疸:黄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大于205.2-256.5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6μmol/L。

原因:a.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加快红细胞破坏)。b.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黄疸下降,即可确诊。)、遗传性疾病(6-l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药物性黄疸第十二节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1.病原菌:我国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

2.感染途径:产前,与孕妇有关、产时,与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有关、或产后,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有关

3.临床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五不(不吃、不哭、不动、发热或体温不升、体重不增)

4.辅助检查:血培养是金标准

5.潜在并发症:休克、DIC、脑膜炎、中毒性肠麻痹。

6.治疗要点: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

7.护理措施:维持体温温度、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及时处理局部病灶、保证营养供给、观察病情、健康教育

第十三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由于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1.病因: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2.临床表现:低体温、硬肿、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分度(轻度:肛温≥35℃,硬肿<20% 中度:小于35℃、25%-50%重度:<30℃,>50%)

3.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测—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的特点:皮肤盈众,紧贴皮下组

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友轻度凹陷。

4.治疗要点:复温(关键)、支持疗法、合理用药

5.护理措施

⑴复温:①肛温>30℃,中性温度保温箱,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②<30℃,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外加热,每小时提高1-1.5℃,不超过34℃,12-24小时内恢复

⑵合理喂养轻者能吸吮着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保证热能供给

⑶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⑷预防感染,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更换体位,减少肌肉注射

⑸观察病情:T、BP、R、P、硬肿范围及程度、患儿面色。

⑹健康教育

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1.病因:1.膳食供给不足(原发性营养不足)

2.疾病因素(继发性营养不良)

2.病理生理:

(1)新陈代谢:①蛋白质,负平衡,低蛋白水肿②脂肪,脂肪消耗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导致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③碳水化合物,血糖偏低,重者昏迷甚至猝死④水盐代谢,低渗状态,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低镁血症。⑤体温调节能力。

(2)系统功能:①消化系统,易发生腹泻②循环系统,脉搏细弱、心肌收缩力减弱③泌尿系统,尿量增多比重下降

④神经系统,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⑤免疫系统,极易感染

4.临床表现:1.体重不增(早期表现),随后下降2.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躯干、臀部、四肢,最后面颊。重度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出现浮肿。

5.根据体重及身高减少情况分型和分度体重低下型、生长弛缓型、消瘦型。

6.并发症:营养性贫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1.来源:1.母体-胎儿的转运

2.食物中的维生素

3.皮肤的光照合成

维生素D的体内活化维生素D是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胆骨化醇)D3.麦角骨化醇,植物中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变;胆骨化醇,由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光化学作用转变,主要来源。这两种形式均无活性,必须在肝、肾中进行羟化生成1,25-(OH)2D3

3.病因:

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以及早产、双胎均可导致婴儿体内维生素D贮存不足。

②日光照射不足因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可使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城市高大建筑、烟雾、尘埃、气候等因素,均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③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骨骼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成正比。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易发生本病。

④维生素D摄入不足因天然食物及母乳中含维生素D少,婴儿若户外活动少也易患佝偻病。

⑤疾病与药物的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2D3加速分解,使维生素D不足。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4.临床表现:本病常见于3个月-2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兴奋性改变。(一)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主要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常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摇头擦枕,出现枕秃,但这些并非佝偻病特异性症状。(二)激期:主要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1.骨骼改变:头部:6个月以内患儿颅骨软化,乒乓头;7-8个月方颅。胸部:1岁左右。佝偻病串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到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鸡胸:胸骨柄前突。漏斗胸:胸骨剑突凹陷。影响呼吸功能。四肢:6个月以上患儿佝偻病手镯或脚镯,O形腿,X形腿。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三)恢复期。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四)后遗症期:2岁以后小儿,仅留有不同程度骨骼畸形。

5.辅助检查:(1)激期: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检查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密度减低,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2)恢复期:血清钙、磷逐渐恢复正常。后遗症期血生化正常

6.治疗要点: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重症或无法口服者可肌内注射。除此,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膳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应适量补充钙剂。严重骨骼畸形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7.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日光照射不足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3.潜在并发症:骨骼畸形、药物副作用。4.知识缺乏:患儿缺乏佝偻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8.护理措施:

⑴户外活动指导家长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的户外活动。生后2-3周即可带婴儿户外活动,冬季也要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夏季气温太高,可在阴凉处活动,尽量暴露皮肤。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⑵补充维生素D ①按时引入换乳期食物,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②按医嘱供给维生素D制剂,注意维生素D过量的中毒表现。

⑶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叉感染。

⑷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久坐、早站、久站和早行走,以防骨骼畸形。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骨折,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⑸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的患儿可采取主动和被动的方法矫正。如胸廓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做肌肉按摩。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⑹健康教育讲述疾病预防和护理知识。鼓励孕妇多进行户外活动,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示范指导方法

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降低而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血钙浓度2.25-2.75mmol/L

病因: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下降,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则低血钙不能恢复。一般血清总钙量<1.75-1.88mmol/L或钙离子<1.0mmol/L时即可出现。

临床表现:典型的有1惊厥:小婴儿多见、2手足抽搐 3喉痉挛三种症状以无热惊厥最常见。

隐匿型:刺激神经肌肉引起体征,面神经征,陶瑟征,腓反射。

治疗要点:急救处理:立即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与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钙剂治疗,缓慢推注10以上;维生素D治疗。

护理措施:控制惊厥,喉痉挛,防止窒息、气管插管,定期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健康教育。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生理解剖特点①.新生儿胃容量30-60ml,成人2000,水排空时间1.5-2h.母乳2-3h,牛乳3-4h。②食管呈漏斗状,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发生胃食管返流,溢奶,呕吐③生理性流涎:由于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④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或较稀薄、绿色、不臭,呈酸性反应,每日排便2-4次;人工喂养儿的粪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有臭味,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每日排便1-2次,易发生便秘。⑤肠道细菌: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埃希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⑥小儿肠管一般为身长的5-7倍,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肠粘膜屏障作用差。⑦6岁以下肋下触及,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低

二、口炎:口腔黏膜的炎症。病变仅局限与舌、齿龈、口角,可称舌炎、齿龈炎、口角炎

1.鹅口疮:白色念珠菌。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洋小点或小片状物,可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不影响进食。治疗: 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2.疱疹性口炎:单纯疱疹病毒。单个、一簇或几簇小疱疹,劈裂后形成浅表溃疡。伴淋巴结肿大

3.溃疡性口角炎:链球菌、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充血水肿,随后糜烂或溃疡,有灰白色或黄色假膜,易拭去。常有发热,39-40℃。溃疡面涂5%金霉素鱼肝油。

口炎护理:

1.口腔护理:溃疡性口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依沙吖啶)溶液清洗。进食后漱口

2.饮食护理: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避免刺激性食物

3.正确涂药:隔离唾液。病变粘膜表面黏膜吸干净后涂药,闭口10分钟,不可立即漱口、饮水、进食

三、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指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多见。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1.病因:

(1)易感因素:婴儿的消化系统特点、机体防御能力差、人工喂养

(2)感染因素:①肠道内感染: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以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多见)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等)②肠道外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

(3)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①食饵性腹泻②过敏性腹泻③双糖酶缺乏,乳糖酶活力降低。气候因素

2. 临床表现急性:2周内迁延性:2周-2个月慢性:超过2个月

⑴急性腹泻

①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轻型:多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缺乏,偶有溢奶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一般每天多在10次以内,每天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粪质不多,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一般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起病常较急;可也由轻型逐渐加重而致。a.较重的胃肠道症状: 腹泻频繁,每日大便从十余次到数十次,常伴呕吐、腹胀、腹痛、食欲缺乏等。大便呈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含水分多,可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可有少量血便。b.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c.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体温可达40℃。

②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轮状病毒肠炎:①好发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为主,故又称秋季腹泻②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③潜伏期1~3天④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⑤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常并发脱水、酸中毒⑥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约3~8天恢复。⑦经粪-口传播,呼吸道感染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开始呈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镜检大量红细胞,一般无白细胞。

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又是可见白色豆腐渣样细块(菌落)。

⑵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多与营养不良和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有关,以人工喂养儿、营养不良儿多见。

⑶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以外

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换乳期食物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3.辅助检查:

⑴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腹泻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⑵大便常规:肉眼检查大便的性状如外观、颜色、是否有黏血脓液便等;大便镜检有无脂肪球、白细胞、红细胞等。

⑶病原学检查:细菌性肠炎大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细菌性肠炎,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病毒性肠炎可做病毒分离等检查。

⑷血液生化:血钠测定可了解脱水的性质;血钾测定可了解有无低钾血症;碳酸氢盐测定可了解体内酸碱平衡的性质及程度。

4.治疗要点:调整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①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一般不用抗生素。其他肠炎应对因选药,如大肠埃希菌肠炎可选用抗G-杆菌抗生素;抗生素诱发性肠炎应停用原来使用的抗生素,可选用万古霉素、新青霉素、抗真菌药物等;寄生虫性肠炎可选用甲硝唑、大蒜素等。②肠道微生态疗法③肠黏膜保护剂:常用蒙脱石散(思密达)④补锌治疗

5.护理评估: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大便的性状

⑴判断感染性、非感染性:根据大便镜检、培养

⑵判断脱水程度、性质:补液、补什么

⑶判断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6.护理诊断:

⑴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肠道功能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⑵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⑶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⑷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⑸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⑹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7.护理措施:

⑴调整饮食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而影响生长发育,故应继续禁食,以满足生理需要,缩短病程,促进恢复。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减少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换乳期食物添加;人工喂养者可喂米汤、酸奶、脱脂奶等,待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喂养,改用酸奶、豆浆等。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对少数严重病例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着,应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全静脉营养。

⑵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①口服补液: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不足;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

②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给溶液的总量、种类和输液速度。

第1天补液:输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对于营养不良以及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应根据具体病情分别进行精确计算;输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累及损失量(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量,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若呕吐、腹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第2天及以后补液:此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一般只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小时内均匀输入,能口服者应尽量口服。

⑶控制感染按医嘱选用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分室居住,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腹泻患儿用过的尿布、便盆应分类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⑷保持皮肤完整性(尿布皮炎的护理)选用吸水性强、柔软布质或纸质尿布,勤更换,避免使用不肉鳍塑料布或橡皮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皮肤糜烂或溃疡者,可采用暴露法,臀下仅垫尿布,不加包扎,使臀部皮肤暴露于空气中或阳光下;也可用灯光照射,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日1-2次,使局部皮肤蒸发干燥,照射时护士必须坚持守护患儿,避免烫伤,照射后局部涂以油膏。女婴尿道口接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⑸密切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体温过高应给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予头部冰敷等物理降温)大便情况(大便次数、色质量、气味,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靡、嗜睡、烦躁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如脱水情况及其程度、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低钾血症表现)

⑹健康教育①指导护理:解释腹泻的病因、潜在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洗手并做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处理、出入量的监测以及脱水表现的观察;说明调整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ORS溶液,强调应少量多次饮用,呕吐不是禁忌症。②做好预防: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换乳期食物,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要定时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运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避免长期滥用光谱抗生素。

补充: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平衡疗法

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

1)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这主要是间质液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的比例基本稳定,与成人相

近。

2)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唯有出生后数日的新生儿血钾、血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组成差别显著,细胞内液以K+、Ca2+、Mg2+、HPO42-和蛋白质为主;细胞外液以Na+、Cl+和HCO3-为主,其中Na+含量占该区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主要作用,临床上常可通过测定血钠来估算血浆渗透压,即血浆渗透压=(血钠+10)*2

3)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2.脱水

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及分度

轻度中度重度

失水占体重比例(ml/kg)<5%(30-50) 5%-10%(50-100)>10%(100-120)

精神状态稍差或略烦躁萎靡或烦躁不安淡漠或昏迷

皮肤稍干、弹性稍差干、苍白、弹性差干燥、花纹、弹性极差

黏膜稍干燥干燥极干燥或干裂

前囟和眼窝稍凹陷凹陷明显凹陷

眼泪有少无

口渴

尿量

四肢

周围循环衰竭轻

稍少

明显

明显减少

稍凉

不明显

烦渴

极少或无尿

厥冷

明显

不同性质脱水鉴别要点

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

主要原因

水、电解质丢失比例血钠(mmol/L)

渗透压(mmol/L)主要丧失液区呕吐、腹泻

水、电解质成比例丢失

130-150

180-320

细胞外液

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

电解质丢失多于水

<130

<280

细胞外液

腹泻时补含钠液过多

水丢失多于电解质

>150

>320

细胞内脱水

1)代谢性酸中毒根据血HCO3-测定结果,将酸中毒分为轻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

酸中毒呼吸深长。

2)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慢而浅、头痛、烦躁、手足麻木、低钙

3)呼吸性酸中毒

4)呼吸性碱中毒

3.钾代谢异常正常3.5-5.5 mmol/L

低钙:正常钙2.25-2.75 mmol/L

4.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1)非电解质常用5%和10%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液。但葡萄糖输入体内后很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故视为无张力溶液。

(2)电解质溶液

a)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均为等渗液。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故临床上常

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b)碱性溶液:用于快速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

c)氯化钾溶液用于纠正低钾血症,常用10%氯化钾溶液,静脉滴注时需稀释成0.2%-0.3%浓度,不可直

接静脉推注。

(3)混合溶液

(4)口服补液盐(ORS)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新配方: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临用前用温开水1000ml溶解。总渗透压为245mmol/L。

5.液体疗法的实施:确定补液的总量、性质和速度,同时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浓后淡(指电解质浓度)、先快后慢、

见尿补钾、抽搐补钙”的补液原则。第一天补液量应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

1)累积损失量指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2)继续损失量指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3)生理需要量指补充基础代谢所需的量。

液体疗法的定量、定性与定时

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定量定性定时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30-50 ml/kg

50-100 ml/kg

100-150ml/kg

2/3张

1/2张

1/3-1/5张

于8-12小时内输入

(每小时8-10ml/kg)

10-40ml/kg

(30ml/kg)

1/3-1/2张

在补完累积需要量后的

5ml/kg

60-80 ml/kg

1/4-1/5张

12~16小时内输完(每小时

第二天以后的补液,一般只需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小时内均匀输入,能口服者尽量口服。

6.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

(1)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小时的液体总量,并遵循“补液原则”分期分批输入

(2)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明确每小时输入量,计算出每分钟输液滴数,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过缓。有条件者最好使用输液泵,以便更精确地控制输液速度。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a)观察生命体征与一般状况,警惕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b)注意有否输液反应,若发现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寻找原因和采取措施

c)观察静脉点滴是否通畅,有无堵塞、肿胀及漏出血管外等

d)观察脱水是否改善及尿量情况,比较输液前后的变化,判断输液效果

e)观察酸中毒表现,注意酸中毒纠正后,有无出现低钙惊厥。补充碱性液体时勿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

部组织坏死。

f)观察低血钾表现,并按照“见尿补钾”的原则,严格掌握补钾的浓度和速度,绝不可直接静脉推注

(4)记录24小时出入量,液体入量包括口服补液量、静脉输液量和食物中含水量。液体出量包括尿量、呕吐和大便丢失的水量、不显性失水量。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儿童呼吸解剖生理特点

1.上呼吸道:鼻根扁而宽,鼻腔相对较短,后鼻岛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无鼻毛,因此易受感染;感染后鼻腔易堵塞而致呼吸困难和吸吮困难。咽扁桃体1对末才逐渐增大,在4-10岁时发育达高峰。婴幼儿的咽鼓管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儿童咽部呈漏斗形,炎症时易发生充血、水肿,从而引起喉头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官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性组织,支撑作用小;黏膜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气道较干燥,清除能力弱,因此易发生感染且导致呼吸道阻塞。儿童右侧支气管粗短,走向垂直,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儿童肺泡数量少,间质发育旺盛,易发生肺部感染,感染时又易引起间质性炎症。

3.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新生儿:40-44 ;1个月-1岁:30 ;1-3岁:24 ;4-7岁22 ;8-14岁20

呼吸类型:婴幼儿呈腹膈式呼吸,之后出现胸式呼吸。7岁以后以混合呼吸为主。

呼吸功能:肺活量小,约50-70ml/kg。潮气量约为6-10ml/kg。肺脏较小,肺泡毛细血管总面积和血容量均较成人小。

4.免疫特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5.呼吸系统检查时的主要体征

(1)呼吸频率是婴儿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呼吸急促指:幼婴<2个月,呼吸》60次/分;2-12个月,呼吸》50

次/分;1-5岁以下,呼吸》40次/分。

(2)呼吸音: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称闭锁肺,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3)发绀

(4)吸气时胸廓凹陷三凹征

(5)吸气喘鸣:是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6)吸气呻吟:是小婴儿呼吸道梗阻和肺扩张不良的表现,常见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第四节肺炎

肺炎: 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所(如吸入羊水、过敏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的临床表现。小儿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急性肺炎:1个月内迁延性:1-3个月慢:3个月以上

病情分类: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一、支气管肺炎以2岁以下儿童多见。

1.病因: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

2.临床表现:起病大多较急,发病前数日多数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

(1)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

a)发热热型不一,多数为不规则热,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

b)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可仅表现为口吐白沫。

c)气促多在发热、咳嗽之后出现。呼吸可达每分钟40-80次,重者可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

发绀。

d)肺部湿罗音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以背部两肺下方脊柱旁较多,

吸气末更为明显。

(2)循环系统表现轻度缺氧可致心率增快,重症肺炎可合并心肌炎、心力衰竭。

(3)神经系统表现轻度缺氧: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脑水肿: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可有脑膜刺激征,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4)消化系统表现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预后:金葡菌肺炎并发症多

4.治疗要点:

(1)控制感染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着,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早期治疗;联合用药;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足量;足疗程。重症宜静脉用药。

抗生素一般用至体温正常后的5-7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的3天。葡萄球菌性肺炎易复发及产生并发症,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

(2)对症治疗缺氧:及时吸氧发热、咳嗽、咳痰:退热、祛痰、止咳,保持呼吸道通畅;喘憋严重用支气管解痉剂,腹胀伴低钾:及时补钾。中毒性肠麻痹这:禁食、维持减压,皮下折射新斯的明。

(3)其他

5.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黏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6.护理措施:

(1)改善呼吸功能

a)休息:室内空气清新,18-20℃,湿度60%。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被褥轻软,穿衣不要过多。内衣应宽松。

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觉舒适。

b)氧疗: 一般鼻前庭导管给氧,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缺氧明显者用面罩或头罩给氧,2-4L/min

c)遵医嘱抗生素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楚口鼻分泌物;经常变换体位。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体位。必要时可雾化吸入。上述无效,可用吸痰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呼吸窘迫程度

(3)降低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补充营养及水分:足量营养素和蛋白质,少量多餐。多饮水。重症患儿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控制静脉点滴速度,最好用输液泵,维持液体均匀输入。

(5)密切观察病情:神志、面色、呼吸、心音、心率等变化。意识、瞳孔、囟门及肌张力等变化。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呕吐的性质、是否有便血等。

(6)健康教育加强营养,培养好习惯,避免诱因,积极治疗,处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二、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1..肺炎支原体肺炎:年长儿多见,以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胸部X线:肺门阴影增浓,支气管肺炎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均一的实质影。红霉素治疗

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1岁以内婴儿多件,重者有喘憋。

3.腺病毒肺炎:6个月-2岁婴儿多见,稽留热,高热持续时间长,早期全身中毒症状,肺部体征较晚,X线可见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

4.金葡菌肺炎:新生儿及婴儿,起病急,进展快,中毒症状明显,肺部体征出现早,有并发症(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肺大疱)。

三、急性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

一般类型上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痛,烦躁不安,高热惊厥鼻咽部症状,张口呼吸或拒乳,扁桃体肿大。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①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组,夏秋季,起病急,高热,咽痛,咽充血,咽腭弓等处可见数个直径2-4㎜的疱疹,周围有红晕,小溃疡,病程1周。

②咽-结合膜炎:腺病毒,春夏季,发热,咽痛,一侧或双侧眼结合膜炎及颈后或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休息,多饮水,做好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发生.减少活动2.促进舒适:室温18-20℃,适度50-60%,减少空气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鼻塞哺乳前15分钟用0.5%麻黄素滴鼻3.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衣被不可过厚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营养易消化的食物。经常喂水5.观察病情 6.用药护理 7.健康教育

5.急性支气管炎:各种致病菌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的机型炎症,以发热,咳嗽,两肺可变湿罗音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1.上感症状2.发热 3.咳嗽 4.干湿罗音,易变5头疼,呕吐,食欲减退等。

喘息性支气管炎:+哮鸣音,湿疹,反复发作,痊愈,少数发展为之气管哮喘。

辅助检查:X线肺纹理增粗,白细胞正常或稍高治疗要点:祛痰止咳、止喘、控制感染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剧烈的活动及游戏,经常更换体位,易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足水分及营养,保持口腔清洁。2.发热护理,在38.5℃以上物理药物降温。3.保持呼吸道畅通:经常协助患儿转换体位,拍背,鼓励患儿咳嗽,②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给予0.1%麻黄素滴鼻,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予以吸出,遵医嘱予以止咳、化痰、解痉剂4.病情护理,注意观察呼吸变化,呼吸困难给予吸氧5.用药护理。口服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喝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咳必清不是常规止咳药,应在咳嗽影响患儿休息时服用6.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

1.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胚胎2-8周,胚胎4周时,心房心室共腔。

2.生后5-7个月时,卵圆孔解剖上大多闭合

3.动脉导管生后3-4个月80%婴儿,1岁时95%婴儿形成解剖上的闭合。肺循环压力降低,体循环压力增高,流经动脉导管血流减少。自主呼吸动脉血氧含量增高,平滑肌收缩。

4.新生儿心率120-140,1岁内110-130, 2-3岁100-120 4-7岁80-100 8-14岁70-90。体温每升高1度,心率增加10-15次/分

5.新生儿和小于2岁婴幼儿的心脏多呈横位,心间搏动位于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侧;3-7岁心间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7岁以后逐渐移到锁骨中线以内0.5-1cm。

6.血压的计算公式:2岁以后,收缩压=年龄* 2 +80 mmHg 收缩压的2/3为舒张压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

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

最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

1.分类:

左向右分流(潜伏青紫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青紫型):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

无分流型(无青紫型):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

2.房间隔缺损(ASD)女孩多见

临床表现:活动后气促、乏力、呼吸道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体检: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2-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亢进,呈固定分裂。辅助检查:外形扩大,右心房心室为主,肺门舞蹈。常见并发症,肺炎

3.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膜部、漏斗部、肌部缺损

临床表现:取决于缺损大小和肺循环阻力。小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杂音。中大型:喂养困难、青紫、杵状指、活动能力下降。艾森曼格综合症:室间隔缺损时,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体检: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体循环缺血,肺循环淤血。并发症: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辅助检查:心影增大,肺动脉段凸出,肺门阴影扩大,左室增大

消瘦、乏力、气促、多汗、声嘶、呼吸困难、肺部感染

4.动脉导管未闭(PDA)

差异性紫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可产生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内的静脉血通过未关闭的动脉导管,造成下半身青紫。

临床表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有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并发症:支气管炎、心衰、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支气管肺炎。宜学龄前施行,必要时任何年龄均可手术5.法洛四联症(TOF):

由4种畸形组成: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①青紫;②缺氧发作:引起肺动脉梗阻,脑缺氧加重;③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立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的一种自我保护体位。采用膝胸卧位;④长期缺氧致使肢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肥大,指末端膨大如鼓槌状,称杵状指。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手术年龄2-3岁。

缺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轻症者置患儿于膝胸卧位即可缓解,重症者给予皮下注射吗啡,并及时吸氧和纠正酸中毒等处理。

12.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生长发育迟缓、有感染危险、潜在并发症、焦虑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

(1)肾脏位置较低,2岁以后达到髂嵴以上,2岁以下腹部触诊可扪及肾脏。

(2)输尿管长而弯曲,易造成尿潴留而诱发泌尿道感染

(3)膀胱位置相对较高

(4)女婴尿道短

(5)93%新生儿在生后24内开始排尿

(6)正常尿量:新生儿每小时1-3ml/kg;婴儿400-500ml/d;幼儿500-600ml/d;学龄前期600-800ml/d;学龄儿800-1400ml/d。

(7)少尿:新生儿尿量每小时<1.0ml/kg;婴幼儿<200ml/d;,学龄前期<300 ml/d; 学龄儿<400ml/d 或其他任何年龄每日尿量<250ml/m2均为少尿

(8)无尿: 新生儿尿量每小时<0.5ml/d;其他任何年龄小儿每天尿量<30-50ml均为无尿。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

其中多数发生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预后良好

1.临床表现:

(1)前驱感染发病前多由呼吸道或皮肤链球菌前驱感染史,尤其以咽扁桃体炎常见,也可见于猩红热,夏秋季则为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病6-12天,皮肤感染14-28天

(2) 典型表现:①水肿(最常见和最早出现),先是眼睑颜面部,非凹陷性,肾小球率过滤下降②少尿③血尿:茶褐色或烟蒂水样,洗肉水样。肉眼血尿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④蛋白尿⑤高血压,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学龄儿童>130/90mmhg。

(3) 严重表现(2周内):①严重循环充血②高血压脑病③急性肾衰竭。

(4) 非典型表现

2.辅助检查

(1) 尿液检查:尿蛋白+ ~ +++ 镜下除见大量红细胞外,可见透明、颗粒或红细胞管型

(2) 血液检查:有轻度贫血;血清抗链球菌抗体升高,提示新近链球菌感染,是诊断链球菌后肾炎的依据;血清总补体及C3下降;少尿期有轻度氮质血症,尿素氮、肌酐暂时升高。

4.治疗:

(1)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2) 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

(3) 控制链球菌感染和清除病灶,用青霉素肌注7-10天

(4) 对症治疗:①利尿(氢氯噻嗪)②降压(硝苯地平)③高血压脑病(硝普钠)严密监测血压④严重循环充血(呋塞米)⑤急性肾功能衰竭

5.护理诊断

(1) 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

(2) 活动无耐力与水肿、血压升高有关

(3) 潜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

(4) 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本病的护理知识

6.护理措施:

(1) 休息、利尿、控制水盐摄入

a)休息:一般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起床轻微活动或户

外散步;1-2个月内活动量宜加以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

b)饮食管理:尿少水肿期:限制钠盐摄入,严重病例限制于60-120mg/kg;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

入量,每日0.5g/kg

c)利尿、降压:用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尿量、水肿变化并做好记录,尤其是静脉注射呋塞米后要注意有

无大量利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应用硝普纳应即配即用,放置4h后不能再用,整个输液系统须用黑纸或铝箔包裹遮光。快速降压时必须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和药物副作用。

(2) 观察病情变化

a)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应用利尿剂每日测体重,每周留尿标本送尿常规检查2次。

b)观察血压变化

c)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

(3) 健康教育自限性疾病,限制患儿活动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尤以前2周最为关键;预后良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是预防关键,一旦发生,应及早应用抗生素彻底治疗。

第三节肾病综合症:(NS)

1.简称肾病,是一组多种病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自尿丢失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按病因可分为3类: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原发性(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继发性(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病毒)

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最根本)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2.临床表现:

(1) 单纯性肾病:年龄2-7岁,为全身凹陷性水肿,以颜面部、下肢、阴囊为明显,并可伴腹水和胸水。水肿凹陷性,一般无血尿及高血压

(2) 肾炎性肾病:除4大特征外,有血尿,,高血压,血清补体下降,氮质血症。

(3) 并发症有:①感染(最常见)②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③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肾静脉栓塞,腰痛、腹痛)

④急性肾功能衰竭⑤生长延迟(频繁复发、长期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

3.辅助检查

(1) 尿液检查:尿蛋白定性+++~++++,大多可见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肾炎性肾病患儿尿内红细胞增多。尿蛋白定量:24h》50mg/(kg*d)或随机或晨尿尿蛋白/肌酐》2.0

(2) 血液检查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白、球比例(A/G)倒置;胆固醇明显增多>5.7mmol/L;血沉明显增快;肾炎性肾病者可有血清补体降低;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

4.治疗要点:

(1) 一般治疗:休息(无需严格限制活动),饮食,防止感染,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2) 利尿:胸水腹水时,氢氯噻嗪,呋塞米,血容量不足低分子右旋糖酐(检查血钾血钠)

(3) 糖皮质激素: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库欣综合征: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和骨质疏松)

(4) 免疫抑制剂治疗(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脱发、骨髓抑制、远期性腺损害)

(5)抗凝治疗

5.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大量蛋白自尿中丢失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药物副作用

(5)焦虑:与病情反复及病程长有关

6.护理措施:

(1)适当休息一般无需严格限制活动,严重水肿和高血压需卧床休息,并用利尿剂及降压药。卧床也要经常变换体位,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过度劳累。在校儿童肾病活动期应休学

(2)营养管理:不需要特别限制,易消化的食物,优质蛋白、少量脂肪、足量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饮食

a)热量糖类占40-60%,少食动物脂肪

b)蛋白质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质摄入量不宜过多。主张供给量1.2-1.8g/(kg*d)

c)水和盐水一般不必限制,但水肿时应限制钠的摄入,一般为1-2g/d

d)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充维生素D、钙、铁、锌

(3)预防感染

a)解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

b)做好保护性隔离肾病患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收治,病房每日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数

c)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内衣;保持床铺清洁、整齐,被褥松软,经常翻身;水肿严

重时,臀部和四肢受压部位衬棉圈,或用气垫床;水肿的阴囊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皮肤破损处可涂碘伏预防感染

d)做好会阴清洁,每日用3%硼酸坐浴1-2次

e)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f)注意监测体温、血象等,及时发现感染灶,发现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4)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a)激素治疗期间注意每日尿量、尿蛋白变化及血浆蛋白恢复情况,注意观察激素的副作用。遵医嘱及时补充

维生素D和钙质

b)应用利尿剂注意观察尿量,定期查血钾、血钠,尿量过多时应及时与意识联系

c)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注意白细胞下降、脱发、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等。用药期间要多饮水和定期

查血象

d)抗凝和溶栓疗法使用肝素时注意检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5)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关心、爱护患儿,多与患儿家属交谈;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使患儿及家长了解感染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复发的诱因,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教会家长和较大儿童学会用试纸监测尿蛋白的变化。

第四节泌尿道感染

1.易感因素:小儿泌尿道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

2.疑似感染:尿常规WBC增多;确诊感染: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单一菌,菌落计数超过105/ml可确诊(104/ml-105/ml 为可疑,菌落计数少于104/ml或多种杂菌生长时,则尿液污染的可能性大;反复感染:B超,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第十二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

1胚胎期造血:卵黄囊,肝,骨髓。(1)中胚叶造血期。血岛(2)肝造血期(红细胞)第8周脾参与造血,第8-11周,胸腺和淋巴结参与造淋巴细胞(3)骨髓造血期

生后造血:(1)骨髓造血。成年:颅骨、锁骨、胸骨、肋骨、肩胛骨、脊柱、骨盆、长骨近端。黄髓具有造血潜能(2).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幼稚粒细胞。

2.生理性贫血: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暂时性造血功能下降,红细胞破坏增加(生理性溶血),加之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

3.0 ×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l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3.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生后4-6天和4-6岁时相等。血小板:与成人差别不大,(150-250)*109/L

4.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血容量占体重的比例新生儿约为10%,儿童约为8-10%,成人约为6-8%。

第二节小儿贫血

贫血: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按病因学分类: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按形态学分类: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判断标准: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l,1-4个月<90g/L .4-6个月<100g/L,6月-6岁<110g/L, 6-14岁<120g/L

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血红蛋白量(g/L)新生儿

儿童144-120

120-90

120-90

90-60

90-60

60-30

<60

<30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

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小儿贫血中最常见。6个月-2岁发病率高

1.病因: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先天储鉄不足,生长发育快,铁丢失过多,铁吸收减少。

2.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易疲乏,不爱活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

(2)髓外造血表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较轻

(3)非造血系统表现:①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异食癖,舌炎等。②神经系统:烦躁,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③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心脏扩大,心力衰竭。④免疫力减低,感染,反甲等。3.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明显,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2)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蛋白<12umol/L,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0.9umol/L,血清铁<10.7umol/L总铁结合力大于

62.7u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15%

4.治疗要点:

(1)去除病因:合理喂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2)铁剂治疗:口服,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应在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继续服用6-8周

(3)输血治疗:重度

5.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的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及年长儿缺乏营养知识和本病的防护知识

6.护理措施:

(1)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轻度不需卧床,但避免剧烈运动,充足睡眠,严重者制订计划

(2)合理安排饮食

a)解释不良习惯会导致本病

b)指导合理搭配饮食

c)婴儿提倡母乳喂养

d)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元素铁每日不超过2mg/kg,最大不超过15mg (3)指导正确应用铁剂,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a)告知每日需铁量,家长掌握正确剂量和疗程;药物放在患儿不能触及的地方

b)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间服用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或滴管服之,服用后,大便变

黑或呈柏油样

c)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服用,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服

d)注射铁剂应深部肌肉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观察不良反应

e)观察疗效:服用铁剂后12-24h临床症状好转,烦躁减轻,食欲增加,36-48和开始出现红系增生,网织红

细胞2-3天后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降至正常,1-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一般3-4周达正常。如服药3-4周无效,查找原因

(4)健康教育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NMA):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临床特点为贫血,红细胞数较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红细胞体变大,骨髓中出血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1.病因:

维生素B12缺乏原因:储存不足、摄入量不足、吸收和运输障碍需要量增多

叶酸缺乏原因:摄入量不足、吸收不良、药物作用、代谢障碍

2临床表现:皮肤蜡黄色,毛发细,稀黄,虚胖,有肝脾肿大,反应迟钝,震颤,髓外造血表现,各系统表现。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者,不宜加用叶酸,以免加重精神神经症状。单纯维生素B缺乏者,不宜加用叶酸,以免加重精神神经症状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出生时已在,终身不消失的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及颈肢反射。

出生时不存在,以后出现并终身不消失的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腱反射

2.化脓性脑膜炎: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

(1)病因:致病菌:新生儿及2月以下: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最常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月-3岁:流感嗜血杆菌,5岁以上: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机体免疫状态呼吸道侵入

(2)临床表现:①感染性全身性中毒症状:发热,面色灰白、烦躁不安②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意识改变,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③颅内压增高:持续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前囟饱满,颅缝分离④脑膜刺激征阳性。⑤非典型表现:小儿:不吃不动不哭,尖叫,皱眉,。3个月内,以全身症状为主。

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1岁以下多见,不见好转或加重者,或在症状体征逐渐好转时病情又出现反复(颅骨透照试验),诊断性穿刺(前囟)脑室管膜炎,脑积水(头颅进行性增大,神经系统功能逐渐倒退)。瘫痪癫痫、耳聋失明

(3)辅助检查:脑脊液(确诊重要依据):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呈乳白色,白细胞数多达1000*106/L,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升高,糖和氯化物显著下降。血液、CT

(4)治疗要点:应选用对病原菌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毒性低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注意配伍禁忌。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力求用药24h内杀灭脑脊液中的致病菌。选用头孢曲松钠100mg/(kg*d)或头孢噻肟钠200mg/(kg*d),可有效灭菌。抗生素治疗的疗程取决于病原菌和患儿的临床反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用药7-10天;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应静脉滴注给药10-14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脑膜炎,应用药21天以上,有并发症着适当延长给药时间。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5)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高热患儿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量一次。2密切观察病情3防止外伤意外4保证足够营养供应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3.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脑实质则称为病毒性脑炎,主要累及脑膜称为病毒性脑膜炎。大多为自限性

(1)病因:80%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2)临床表现:

病毒性脑膜炎:多先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

病毒性脑炎:起病急。前驱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运动功能障碍、神经情绪异常

(3)辅助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数正常或略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病毒学检查:恢复期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具有临床意义。脑电图

(4)治疗要点:对症治疗与支持疗法、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控制惊厥发作、抗病毒治疗、抗生素应用

(5)护理措施:及时给予降温处理、注意患儿安全、昏迷的护理、积极促进机体功能的回复(脑、肢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健康教育

第十八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3-4天发热3-5天出疹3-5天退.

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皮样脱屑为特征。

不宜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强行降温

2.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

临床特点:皮肤黏膜相机出现和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全身症状轻微。

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肿大及疼痛为特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大多无前驱症状。

4.中毒性菌痢:细菌性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而中毒性菌痢是急性细菌性菌痢的危重型。

起病急骤,以高热、嗜睡、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及昏迷为特征,病死率高。

5.猩红热:是一种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及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多见于3-7岁儿童。

6.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最常见。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1) 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左前掌侧中下1/3交界处,形成6-10mm 皮丘。48-72小时候观察结果。硬结<5mm 阴性(-),>5-9mm阳性(+),>10-19mm中度阳性(++),>20mm 强阳性(+++),可见水泡、破溃、淋巴炎及双圈反应极强阳性(++++)

(2) 抗结核药物:杀菌药:异烟肼肝毒性、神经末梢、过敏、皮疹和发热

利福平肝毒性、恶心、呕吐和流感样症状

链霉素(碱性)脑神经损害、肾毒性、过敏、皮疹和发热

吡嗪酰胺(酸性)肝毒性、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过敏和发热

抑菌药:乙胺丁醇皮疹、视神经炎

(3) 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淋巴管炎

病理转归:1.吸收好转(最常见),钙化2.进展3.恶化

(4) 结核性脑膜炎:最严重的类型,大量炎性渗出物积聚脑底部,炎症可蔓延至脑实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内发生,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

a)临床表现:1.早期(前驱期):1-2周,性格改变。2.中期(脑膜刺激征):1-2周,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

征(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3.晚期(昏迷期):1-3周最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死亡。

b)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状,可呈黄色;静置12-24h后去脑脊液中蜘蛛网状薄

膜涂片做抗酸染色,结核菌检出率高。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和氯化物减少;涂片

可查到抗酸杆菌。结核菌抗原监测是敏感、快速诊断结脑的辅助方法。脑脊液结核菌培养是诊断可靠依据。胸片证明有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对确诊结脑很有意义。

c)治疗要点:1.抗结核治疗,不少于12个月。2.降低颅内压,用20%甘露醇。3.糖皮质激素4.对症5.随访

d)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休息、改善患儿营养状况2.对症护理:维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3.病情观察4.

用药护理5.心理护理6.健康指导7.预防感染传播

第十九章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1.小儿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常见急症,婴幼儿多见。

(1) 病因:1.感染性疾病:颅内感染、颅外感染2.非感染性疾病:颅内疾病、颅外疾病

(2) 临床表现:

a)惊厥:典型表现: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强直性收缩、口吐白沫、面色紫青、牙关紧闭。

局限性抽搐

b)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

c)热型惊厥: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3岁

儿童。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时,突发。分为单纯型高热惊厥和复杂型高热惊厥。

(3) 治疗要点:

a)镇静止惊:地西泮(首选)、苯巴比妥钠(新生儿首选,但新生儿破伤风首选地西泮)、10%水合氯醛、苯妥

英钠(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治疗无效时使用)

b)对症治疗:脑水肿可用甘露醇、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素;高热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必要时吸氧。

c)病因治疗

(4) 护理措施:1.防止窒息,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2.预防外伤3.密切观察病情4.健康教育

2.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和(或)颅内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 病因:感染、脑缺血缺氧、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的循环异常

(2)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眼征(复视、落日眼)、意识障碍、头部体征(前囟紧张、隆起、失去正常搏动、颅缝裂开)、生命体征改变(血压先升高,脉搏变慢,呼吸变慢不规则)、脑疝

(3) 治疗要点:急诊处理(气管插管气囊同期或呼吸机,快速甘露醇,颅脑钻孔减压术)、脱水疗法(首选甘露醇,重症地西泮)、对症治疗(改善通气、抗感染、纠正休克与缺氧)

(4) 护理措施:避免加重颅内压增高(床头抬高30°左右,绝对安静)、气道管理(根据病情不同方式供氧,清楚气道分泌物)、用药护理(按医嘱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机、利尿剂。静脉用镇静剂要慢。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病情观察、健康教育

3.急性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和(或)外周性的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诊断标准:PaO2<50mmHg和(或)PaCO2<50mmHg (1) 病因: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小于2岁儿童(支气管肺炎、哮喘持续状态、喉炎、先天性心脏病、气道异物、先天性气道畸形)2岁以上儿童(哮喘持续状态、多发性神经根炎、中毒、溺水、脑炎、损伤)

(2) 临床表现:原发病的表现(脑炎、肺炎)、呼吸系统(中枢性呼衰:呼吸快慢深浅不匀,可出现异常呼吸,如潮式呼吸、毕奥呼吸、双吸气、呼吸暂停和下颌式呼吸;周围性呼吸衰竭: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低氧血症表现(发绀、烦躁、易激惹、血压高、心率快、少尿或无尿、食欲减退、恶心)、高碳酸血症表现(多汗、四肢湿、皮肤潮红、昏睡、心率慢)、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3) 治疗要点:病因治疗、一般治疗(体位、呼吸支持、翻身、拍背、雾化吸痰)、氧疗及呼吸支持、特殊呼吸支持(液体通气、高频通气)

(4) 护理措施:

a)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吸痰、湿化和雾化、按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b)给氧:常用鼻导管及面罩吸氧。急性40-50%,慢性30-40%。吸纯氧不超过4-6h。注意吸氧时加温和湿化

c)机械通气:明确机械通气指征、专人监护、防止继发感染、出现以下指征,考虑撤离呼吸机

儿科护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关于儿童的特点,正确的是 A.主要是体积小B.各器官功能不成熟 C.体液免疫发育尚好D.年龄越小代谢越慢 E.前半年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后半年 2.关于儿童患病的特点,正确的是 A.起病较慢B.预后较差C.表现较典型 D.预防效果差E.感染性疾病较多 3.关于儿科护理的特点,正确的是 A.健康史可靠B.护理操作容易 C.护理项目繁多D.心理护理简单E.采集标本容易 4.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 D.学龄前期E.学龄期 5.胎儿期是指 A.受精后的28周B.受精后的32周C.受精后的40 周D.从受精到分娩,约38周E.从受精到分娩,约40周6.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但3个月~5个月后逐渐消失的抗体是 A.IgAB.IgDC.IgED.IgGE.IgM 7.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中,婴儿期是指 A.出生~28天B.出生~12个月 C.生后1岁~3岁D.生后3岁~5岁E.生后5岁~7岁8.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死亡率高B.发病率高C.适应能力较差 D.生活能力较差E.各器官功能发育完善 (二)X型题 9.儿童护理人员须具备的素质包括 A.丰富的知识B.强烈的责任感C.良好的书写能力 D.良好的模仿能力E.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10.婴儿期的特点有 A.各系统功能成熟B.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C.自身免疫功能未成熟D.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E.不易患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二、填空题 1.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胎儿期、____、____、幼儿期、____、学龄期、青春期。 三、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2.新生儿期 四、简答题1.简述婴儿期保健的要点。 2.简述小儿心理行为发育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E 3.C 4.B 5.E 6.D 7.B 8.E 9.ABE 10.BCD 二、填空题 1.新生儿期婴儿期学龄前期 三、名词解释 1.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 2.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 四、简答题 1.(1)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2)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1)身心发育未成熟,依赖性强,较不能合作; (2)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小儿乳牙全部出齐的时间为 A.4个月~6个月B.6个月~8个月 C.1岁~1.5岁D.2岁~2.5岁E.3岁~4岁 2.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 3.2岁内小儿乳牙数目的推算公式是 A.月龄减1~2B.月龄减2~4C.月龄减4~6 D.月龄减6~8E.月龄减8~10 4.5岁小儿的体重依公式计算应为 A.10kgB.14kgC.18kgD.20kgE.24kg 5.6岁小儿的身高依公式计算应为 A.110cmB.112cmC.114cmD.116cmE.118cm 6.正常4个月婴儿按体重公式计算,标准体重应是 A.5kgB.5.5kgC.5.8kgD.7.5kgE.8.5kg 7.3岁以下儿童测量身长时应采取的体位是 A.坐位B.立位C.俯卧位D.仰卧位E.侧卧位 8.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 A.40cmB.45cmC.50cmD.55cmE.60cm 9.儿童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的年龄是 A.11岁B.12岁C.13岁D.14岁E.15岁 10.儿童2岁时头围约为 A.42cmB.44cmC.46cmD.48cmE.50cm 11.新生儿出生时胸围平均为 A.30cmB.31cmC.32cmD.33cmE.34cm 12.儿童胸围与头围相等的年龄为 A.1岁B.2岁C.3岁D.4岁E.5岁 13.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为 A.4个月~6个月B.7个月~9个月 C.10个月~12个月D.1岁~1.5岁E.2岁~3岁 14.小儿乳牙萌出的时间最常见为 A.1个月~2个月B.4个月~10个月C.11个月~15个月D.2岁~3岁E.1岁~1.5岁 15.儿童开始出恒牙的年龄为 A.2岁左右B.4岁左右C.6岁左右 D.8岁左右E.10岁左右 16.儿童乳牙出齐共有A.15颗B.18颗C.20颗D.28颗E.32颗 17.1岁~5岁儿童上臂围小于12.5cm,提示A.肥胖症B.营养不良C.营养中等D.营养良好E.营养过剩18.婴儿出现颈椎前凸的时间约为 A.1个月左右B.2个月左右C.3个月左右 D.4个月左右E.5个月左右 19.出生时上部量占身高的比例为 A.10%B.20%C.40%D.60%E.80% 20.出生时坐高占身高的比例为 A.10%B.28%C.34%D.66%E.78% (二)A2型题 21.某小儿,会翻身,能伸臂向前撑身躯稍坐,能听懂自己名字,发ma、ba等音,脊柱出现两个生理弯曲,乳牙未萌出。该小儿的年龄最可能是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精品文档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 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 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 第五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三)水代谢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pdf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一、填空题 1.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 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4. 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 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 耗 6 个方面。 5.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6.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 2—3 天内出现黄疸, 4—5 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 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 周。 7. 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 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8. 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 征、Brudzinski 征阳性。 二、选择题 1. 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 1 周。 2. 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 3.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 天称新生儿期; 22—胎龄满28 周至出生后7 足天,称围生期。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 24℃,湿度55%); (3)婴儿期:出生后到 1 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 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 患感染性疾病, 故应按时免疫接种; (4)幼儿期:自满 1 周岁到 3 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 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 5 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 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 1—5 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18 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5)学龄前期:自满 3 周岁到6—7 岁为学龄前期; 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 6)学龄期:自6—7 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 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

儿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儿科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小儿身长增长较快,1岁时约为(75; )cm,2岁时约为( 85 )cm,2岁后平均每年增长为(5~7.5 )cm。 2、测量儿童身长时取立正姿势,双眼(),头部(),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度。:平视正前方;保持正直位置 3、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与水肿的一种疾病。3、答案受寒;早产;感染;缺氧; 4、婴幼儿盆浴时应关上门窗,调节室温至()左右,水温为()℃,盆底最好铺毛巾以免滑动。4、答案25℃;38~40;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生后( 2~3 )天开始出现,( 4~5 )天最明显,( 7~14 )天消退。病理性黄疸一般发生时间为(出生24小时内) 6、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6、答案连续性与阶段性;各系统器官

发育不平衡,顺序规律;个体差异 . 精品文档 7、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是()、()、()、()。7、答案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乳腺肿大;阴道流血 8、手足搐搦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8、答案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 惊厥 9、小儿乳牙于生后()开始萌出,于()时 出齐,共有()个9、答案6个月左右;2~2.5岁;20 10、重度脱水伴周围循环衰蝎时应迅速滴注或推注(),低渗性脱水,输液速度应(),高渗性脱水宜慢些, 否则易发生()。10、等张含钠液;快;慢;惊厥 11、婴儿生后1周内可有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常于生后()日恢复到出生 体重。11、答案:3%~9% 7~10 12、病房中如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及时( ),患儿污 物及所住病室及时行( ),对曾与其接触过的易感儿应酌情作( )。12、答案隔离或转院;者说消毒处理;

儿科护理学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一)

更多2019年儿科护理学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 点击这里 (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 儿科护理学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一) 1.下列属于出院教育内容的是 A.医院的规章制度 B.所患疾病的病因 C.探视方式 D.定期复查 E.心理辅导 2.日常生活行为的形成主要来自 A.无意模仿 B.有意模仿 C.刻意模仿 D.自然模仿 E.强迫模仿 3.难预防性感染是指 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接触性感染 E.传染性感染

4.不属于健康传播过程的是 A.信息收集 B.信息制作 C.信息转换 D.信息传递 E.信息分享 5.以下人类行为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性 B.计划性 C.普遍性 D.差异性 E.可塑性 6.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为实现目标做出让步、妥协与变通,体现了协调的 A.意外性 B.灵活性 C.原则性 D.目标性 E.合理性 7.100?500张病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应低于 A.5% B.6% C.7% D.8% E.10% 8.患者,女性,59岁。因慢性尿路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间较长,为防止真菌二重感染,可以 A.较长期地联合服用制霉菌素 B.每周更换抗生素 C.间歇性停用抗生素 D.联合应用数种抗生素 E.用微生态药物 [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 9.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E.保健行为 10.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是 A.病毒感染 B.真菌感染 C.细菌感染 D.原虫感染 E.支原体感染 11.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是 A.特异性免疫作用 B.抗基因突变作用 C.选择性去污染作用 D.维持内环境平衡作用 E.定植抵抗力作用 12.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等可归类为影响行为的 A.遗传因素 B.基础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社会环境因素 E.后天学习因素 13.认为所有冲突都是消极的、不良的观点是 A.相互作用观点 B.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观点 C.人文主义观点 D.传统观点 E.人际关系观点 14.不属于学习者学习能力评估内容的是 A.文化程度 B.阅读能力 C.读写能力 D.学习积极性 E.知识 15.下列属于有效控制特征的是 A.强调综合 B.强调信息传递 C.要追求卓越 D.以执行者主动性为基础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儿科护理学总结笔记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 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 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三:儿童保健原则: 1,生后1周内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儿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

全国儿科护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新生儿的呼吸频率是() A.18~20次/分B.22~28次/分 C.30~38次/分D.40~45次/分2.由于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故较容易发生()A.恶心B.溢乳 C.便秘D.呃逆 3.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约为() A.出生后5天B.出生后8天 C.出生后14天D.出生后30天 4.新生儿硬肿症患儿最先出现硬肿的部位是() A.面颊B.上肢 C.臀部D.小腿 5.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 A.腹部B.躯干 C.面部D.四肢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方颅B.枕秃 C.肋膈沟D.“O”形腿 7.腹泻患儿发生低血钾时,一般不出现的症状是() A.全身乏力B.哭声低下,吃奶无力 C.肌张力增强D.腹胀8.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分泌型IgA低下B纤毛运动功能差 C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 D气道阻力较成人小 9.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毒是() A.呼吸道合胞病毒B.腺病毒 C.流感病毒D.柯萨奇病毒10.光照疗法主要用于辅助治疗()

A.新生儿肺透明膜病B.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C.新生儿破伤风 D.新生儿败血症 11.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不包括() A.阴道流血B.乳腺增大 C.“马牙”D.生理性贫血 12.小儿断奶时间应在生后() A.4~6个月B.6~8个月 C.10~12个月D.18~24个月 13.小儿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是() A.生后2~3个月B.生后4~6个月 C.生后6~8个月D.生后10~12个月14.给小儿喂药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将片剂碾成粉末后再喂 B.服粉末剂药物时可加少量糖水 C.喂药时将患儿抱起或头略抬高 D.用拇、食指捏住患儿鼻孔,促其张口15.6~12个月的患儿对住院的主要反应是出现() A.分离性焦虑B.退化现象 C对身体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惧怕 D皮肤饥饿感16.可能出现水冲脉和枪击音的先心病是() A.法洛四联症B.房间隔缺损 C.室间隔缺损D.动脉导管未闭17.急性肾炎水肿多始于() A.腹部B.下肢 C.踝部D.眼睑 18.小儿出生后主要的造血部位是() A.肝脏B.淋巴 C.骨髓D.脾脏 19.尿崩症患儿尿的变化特点是() A.尿渗透压<200mmol/L B.尿渗透压>200mmol/L C.尿绝对密度在1.001~1.005之间D.血尿 20.典型麻疹最先出疹部位是()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31)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 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儿童1型糖尿病的长期治疗措施不包括 A、饮食控制 B、格列本脲口服 C、胰岛素治疗 D、运动疗法 E、监测血糖 2、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不恰当的治疗是 A、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 B、见尿后补钾 C、常规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纠酸 D、小剂量胰岛素静滴 E、控制感染 3、1型糖尿病治疗选择 A、饮食治疗 B、正规胰岛素 C、长效胰岛素 D、口服降血糖药 E、口服降血糖药加小剂量胰岛素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智能低下 B、身材矮小 C、脉搏慢 D、常有腹泻 E、血压低 5、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骨龄落后 B、青春发育期延迟 C、智力落后 D、前囟晚闭 E、身体各部比例正常 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是 A、甲状腺素治疗维持到症状好转 B、甲状腺素治疗维持到学龄期结束 C、甲状腺素治疗维持到青春期开始 D、甲状腺素治疗到青春期结束 E、甲状腺素维持终生治疗

7、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的年龄多在 A、出生时 B、1岁以后 C、2岁以后 D、3岁以后 E、4岁以后 二、A2 1、患儿男3岁,多饮、多食半年,口服血糖经常高于10.8mmol/L。近日患儿拒食,且有腹痛、呕吐临床表现,患儿呼出气体有酮味,血压70/50mmHg。该患儿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糖尿病肾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糖尿病合并肾盂肾炎 D、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 E、低血糖 2、某小儿两岁,因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来院就诊,体检患儿智力发育正常,患儿前囟未闭,体型发育匀称,患儿除体型较小外无其他明显异常,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垂体性侏儒症 B、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苯丙酮尿症 E、先天性小儿痴呆 3、男婴,2个月。孕43周分娩,出生体重4000g,生后48小时排胎便,喂养困难并常呕吐、便秘。查体:反应迟钝,皮肤中度黄染,心音低钝,腹胀,脐疝。最可能的诊断是 A、婴儿肝炎综合征 B、先天性巨结肠 C、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D、21-三体综合征 E、胃食管反流病 4、2个月男婴,临床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使用甲状腺素片治疗2周后出现发热、多汗、脉速、体重减轻、易激惹,可能是患了 A、甲状腺功能减低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甲状腺结节 D、甲状腺肿瘤 E、甲状腺炎 5、4岁,女孩。面容特殊,眼距宽,鼻梁平,舌厚肥大,面部臃肿,皮肤粗糙,头发干稀,智力低下,身高80cm。腕部X线检查显示一枚骨化中心。最可能的诊断是 A、先天愚型 B、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学习

《儿科护理学》课后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P1):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 生长(P8):一般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P8):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新生儿期(P2):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28天止。 幼儿期(P2):指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 二、填空题 1、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2、儿科护理的任务是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3、2—12岁小儿体重的计算公式是体重(㎏)=年龄×2+7(或8),2岁以上小二身高的计算公式身高(㎝)=年龄×7+70(㎝) 4、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为男孩(3.3±0.4)kg;女孩(3.2±0.4)kg,平均身高为50CM,3个月小儿体重6㎏ 5、小儿前卤闭合时间12--18个月,闭合过早即为小头畸形,过晚为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三、简答题 1、儿科护理的对象、任务、范围? 对象: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任务:P1 范围:P1 2、小儿疾病的预防特点。 加强预防措施、注意合理营养、及早筛查,及时诊治 3、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P4 4、21世纪小儿健康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P7 5、小儿各年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各年龄段有何特点?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该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

发育有着重大影响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生活空间发生巨大变化,这一阶段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婴儿期:自出生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该期小儿对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各器官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成熟完善,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幼儿期:自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此期小儿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学龄前期:自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应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入学作好准备 学龄期:自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小儿各系统器官的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是接受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求知能力加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 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成熟、身高停止增长,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在性激素作用下,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生殖系统的发育渐趋成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该期以成熟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感的建立为显著特征。这一阶段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较大,应进行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6、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P8-10 7、小儿感知的发育包括哪些?P18-19 8、小儿心理活动的发展包括哪些?P20-22 9、一岁、两岁、五岁小儿身高、体重、头围、牙齿发育的正常标准。 10、不同年龄段小儿的性心理、心理社会及认知发展特点。P27-30 《儿科护理学》课后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A A·红臀 B·马牙 C·假月经 D·乳腺肿大 E·生理性黄疸 2、关于新生儿的特点,正确的是D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附件1: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学时数:64 适用专业:护理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学科。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儿科护理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儿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是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及其护理,从身体——心理——社 会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 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 的护理 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3.了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 一、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二节儿童年龄分期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相关理论 5.了解小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及其干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儿科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小儿身长增长较快, 1 岁时约为( 75; )cm,2 岁时约为( 85 )cm ,2 岁后平均每年增长为 5~7.5 ) cm 。 2、测量儿童身长时取立正姿势,双眼( ),头部(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 60 度。:平视正 前方;保持正直位置 3、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 )、( )、( )、( )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 与水肿的一种疾病。 3、答案 受寒;早产;感染;缺氧; 4、 婴幼儿盆浴时应关上门窗,调节室温至( )左右,水温为( )C,盆底最好铺毛巾以免 滑动。4、答案25C; 38?40; 5、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生后( 2~3 )天开始出现, ( 4~5 )天最明显,( 7~14 )天消退。 病理性黄疸一般发生时间为( 出生 24小时内 ) 6、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 )、( )、( )、( ) 6、答案 连续性与阶段性 ;各系统器 官发育不平衡,顺序规律 ;个体差异 7、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是( )、( )、( )、( )。 7、答案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 疸;生理性乳腺肿大;阴道流血 8、 手足搐搦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 )、( )、( ) 8、答案 惊厥;喉痉挛;手足搐 搦;惊厥 10、 重度脱水伴周围循环衰蝎时应迅速滴注或推注( ),低渗性脱水,输液速度应( ),高 渗性脱水宜慢些,否则易发生( )。 10、等张含钠液;快;慢;惊厥 11、 婴儿生后 1 周内可有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 ),常于生后( )日恢 复到出生体重。 11、答案: 3% ? 9% 7? 10 12、 病房中如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及时 ( ),患儿污物及所住病室及时行 ( ),对曾与其接触过 的易感儿应酌情作 ( )。 12、 答案 隔离或转院 ;者说 消毒处理 ; 被动免疫 13、 腹泻脱水时血钠浓度: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 13、答案 > 150mmol/L.; v 130 mmol/L ; 130 一 150 mmol/L 14、 卵圆孔瓣膜在解剖上关闭一般为生后( )个月。 14、答案 5?7 15、 对急性心衰病情严重者应( ),等待心力衰竭控制( )周后,方可在床上适当活动。 15、 答案 绝对卧床休息; 2 16、 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 )感染引起 16 、 答案 腺病毒; 柯萨基病毒 、判断题: 请把"或x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的 20%以上为异常( ) 2、 心理学家将学龄期称为“第 2 反抗期”。( ) 3、 急性肾炎患儿家中带来的食物经医务人员允许方可食用。 ( ) 4、女婴在生后 3~5 天可见阴道少量流血,连续 5~7 天消失,如出血时间延长或血量增多则应考虑 新生儿出血症。 ( ) 5、每次哺乳时应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以保证吃够足量的营养素。 ( ) 9、小儿乳牙于生后( 岁; 20 )开始萌出, 于( )时出齐, 共有( )个 9、答案 6 个月左右 ;2~2.5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 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4、追赶生长: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或缺乏激素时,就会逐渐偏离生长发育的轨道,出现生长迟缓。而一旦这些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去除,儿童将以超过相应年龄正常的速度加速生长,以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 5、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 ①体重(反映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正常值(必考):出生时3-5kg,第1个月体重增长1-1.5kg;3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为出生时的4倍---12kg;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可选公式:(必考)▲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 ▲7-12月:体重=6+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体重=年龄*2+7(或8) ②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 ③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也称顶臀长。(身体上下部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④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正常值: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7cm;1岁时约46㎝;2岁时约48㎝;5岁时约50cm;15岁时54-58cm。 头围测量在2岁时最有价值,头围较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超常----脑积水。 ⑤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正常值: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 ⑥上臂围:沿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评估标准:>13.5cm 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骨骼发育: (1)前囟:出生时约为1.5-2.0㎝,1-1.5岁时闭合(异常:①前囟早闭合或太小:见于小头畸形②前囟迟闭、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③前囟饱满:表示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④前囟凹陷: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间隙。出生时已经很小或已闭合,最迟6—8周闭合; (2)脊柱的发育:三个生理性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腰椎前凸。 (3)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正常值: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2.5岁出齐20个;2岁以内的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出牙迟缓。(牙质发育差多见于: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21- 三体综合征。) 7、小儿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 第三章儿童保健 1、儿童计划免疫(MJ常考):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种到婴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知道):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主动免疫的常用制剂有:菌苗、疫苗、 精选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 (A型选择 50*1;B型选择 10*1;名解 5*3;简答 2*5;分析 1*15) 名词解释 1、生长:各器官、系统、身体量的变化。 2、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功能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3、骨龄:通过X线检查不同年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4、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由于体内水分的丢失、胎粪排出,导致体重逐渐下降,约第5-6天降到最低点(小于BW的10%),一般7-10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 5、计划免疫: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情况制定的免疫过程。 6、小于(大于、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大于: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适于: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7、口服补液盐溶液:简称ORS液,是由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总渗透压为245mol/L,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严重呕吐者。 8、分离性焦虑:指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离时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9、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液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0、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小儿体内Vit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11、生理性贫血:出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而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加上红细胞生成素较少,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 12、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慢性或反复咳嗽有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唯一症状,即咳嗽变异性哮喘,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可加重咳嗽。 13、缺氧发作: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晨起吃奶时或大便、哭闹后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这是由于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肉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 14、差异性紫绀:动脉导管未闭时,长期肺循环血量增加,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15、法络四联症:是一组先天心血管的复合畸形,包括四种病理变化:肺动脉狭

儿科护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儿科护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小儿身长增长较快,1岁时约为______cm,2岁时约为______cm,2岁后平均每年增长为______cm。 2.测量儿童身长时取立正姿势,双眼______,头部______,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度。 3.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与水肿 的一种疾病。 4.婴幼儿盆浴时应关上门窗,调节室温至______左右,水温为______℃,盆底最好铺毛巾以免滑动。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生后______天开始出现,______天最明显,______天消退。病理性黄疸一般发 生时间为______。 6.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手足搐搦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9.小儿乳牙于生后______开始萌出,于______时出齐,共有______个。 10.重度脱水伴周围循环衰蝎时应迅速滴注或推注______,低渗性脱水,输液速度应______,高渗性脱水 宜慢些,否则易发生______。 11.婴儿生后1周内可有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______,常于生后______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12.病房中如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及时______,患儿污物及所住病室及时行______,对曾与其接触过的易感 儿应酌情作______。 13.腹泻脱水时血钠浓度:高渗性脱水______,低渗性脱水______,等渗性脱水______。 14.卵圆孔瓣膜在解剖上关闭一般为生后______个月。 15.对急性心衰病情严重者应______,等待心力衰竭控制______周后,方可在床上适当活动。 16.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______,疱疹性咽峡炎是由______感染引起。 二、判断题: 1.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的20%以上为异常。 [ ] 2.心理学家将学龄期称为“第2反抗期”。 [ ] 3.急性肾炎患儿家中带来的食物经医务人员允许方可食用。 [ ] 4.女婴在生后3~5天可见阴道少量流血,连续5~7天消失,如出血时间延长或血量增多则应考虑新生儿 出血症。 [ ] 5.每次哺乳时应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以保证吃够足量的营养素。 [ ] 6.婴幼儿呼吸时多呈腹式呼吸,7岁后多数为胸腹式呼吸。 [ ] 7.新生儿吞入羊水引起呕吐者可用4%苏打水洗胃。 [ ] 8.新生儿的肾脏对酸、碱调节能力差,故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 ] 9.肾病综合征的预期目标之一是2一3周内水肿渐减轻、消退,体液分布正常。 [ ] 10.小儿液体分布与成人相比,不同之处主要是间质液较多。 [ ] 11.凡小儿体温超过42℃为超高热。 [ ] 12.目前国际通用的心肺复苏步骤为(A)呼吸,(B)呼吸道,(C)胸外按压恢复循环。 [ ] 13.寒冷季节应加强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保暖工作,产房温度不得低于22℃。 [ ] 14.新生儿期女婴在生后3~5天可出现乳腺肿大,有的甚至挤出少量乳汁,此为生理性乳腺肿大男婴无此 现象。 [ ] 15.碘缺乏可使小儿生长滞迟,智力落后,故应避免摄入不足。 [ ] 16.急性肾炎水肿多从眼睑及面部开始,晨起明显,1一2天逐渐延及全身,指压凹陷明显。 [ ] 17.婴幼儿灌肠时肛管插入深度为4~5cm。 [ ] 18.儿科护理学不仅包括儿童保健医疗护理内容,更有儿童心理及儿童教养任务。 [ ] 19.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