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维导图在口译听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口译听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8年9月第38期Sept.2018

NO.38

思维导图在口译听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2018-01-20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长沙师范学院2016年院级教学改革项目“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口译听辨教学实证研究”的资助

作者简介:邓礼红(1979-),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教学。

一、引言

口译听辨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口译员听到讲话,即译出语后,必须根据译出语表层信息系统的符号和语言链通过大脑的积极整合、分析、判断和推理,并在认知系统的不间断参与下最终解决词语语义系统中的各类关系[1]。听懂是口译的关键步骤,译者的听辨水平是成功口译的基础。在口译教学中,听辨训练是译员训练的第一步,也是译员训练的重中之重。在基础口译的教学阶段,学生的听辨理解能力往往是口译学习的一个瓶颈[2]。

二、口译听辨训练的模式及主要内容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口译听辨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模式,比如Gerver (1976)的同声传译过程模式、Gile (1995)的口译认知负荷模式、Setton (1999)的同声传译认知语用加工模式、蔡小红(2001)的交替传译过程模式和卢信朝(2011)的英汉口译听辨认知心理等。上述国外学者提出的各种模式主要基于西方社会的语言背景,且大多针对同声传译而提出。国内研究者蔡小红提出的交替传译过程模式描述了交替传译的整个过程及相关处理机制,但未对各机制的具体运作做进一步描述[3]。卢信朝从认知心理学视角探索了英汉交替传译中听辨过程的认知心理模式,分析口译听辨的认知过程,解释口译听辨认知所需技能。根据该模式,口译听辨训练主要针对以下技能展开:音流听辨、言意分离、意群切分、关键信息切分、释义、概要、逻辑性重构、联想、预测、分心协调和表征。三、思维导图及其应用思维导图(mind map )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思维导图让人以图画的方式,清晰地描绘出思维的线路和层次,以大脑最熟悉的图像表征方式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地呈现出来,是组织和阐述表达知识的有效工具[4]。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主要为中小学)教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将思维导图引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对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中高职乃至成人各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国内对于小学生外语学习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教学方面;对中学外语学习者的研究以有关词汇及阅读教学的研究居多;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研究则以图式思维能力培养为侧重点,其中又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居多,分别涉及词汇、阅读、写作、口语、听力、语法、翻译及专业英语等教学主题;中高职及成人外语教育的图式思维研究主要以阅读、听说及语法教学居多。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具体实践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5]。但到目前为止,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口译听辨教学的尝试较少,实证的量化的研究更少。本文着重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口译听辨训练之逻辑重构和表征技能训练中的有效性。

四、思维导图在口译听辨训练中的应用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学习是一个积

邓礼红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基础口译教学应突出口译听辨训练,以信息逻辑化为核心理念,开展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口译听辨理解技能,养成良好的听辨习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口译听辨的逻辑重构和表征训练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听辨信息之逻辑结构的意识、能力和良好习惯,并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和趣味,训练时教师应注意选取合适的语篇材料。

关键词:思维导图;口译听辨;逻辑重构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210-02

2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