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hapter11-第11章 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Chapter11-第11章 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21-90 降水量观测规范1991-02-21发布199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 批准部门:水利部

目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一节场地查勘 第二节场地设置 第三节场地保护 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仪器安装 第四节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观测时段 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 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 第四节特殊观测 第五节观测注意事项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二节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自记周期的选择 第二节观测方法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第四节长期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附录一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 附录二F-86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 附录三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附录四降水量观测误差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包括单独设立的基本雨量站和水文站、水位站、水面蒸发站及地下水位站等兼作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 各类水文自动测报或遥测系统中作为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第1.0.3条雨量站的任务是在选定的观测场使用雨量器或自记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其观测项目、记录精度、观测段次、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资料整理等均应按照《测站任务书》执行,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第1.0.4条降水量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必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降水强度、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观测项目。 降水物符号: 降水物符号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

降雨量观测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的记为。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两天的读书结果都可以看出,与三小时前相比读数时的气压值是减小了。这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2.降水、蒸发、径流基本知识分析

降水 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阻力,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和降雪,前者为液态降水,后者为固态降水,其他的降水形式还有露、霜、雹等。凡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mm的降水称为暴雨。暴雨又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三个等级。 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为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为0.1-9.9mm降雨。 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mm的降雨过程。 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0~2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0~49.9mm的降雨过程。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0~6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0~13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140.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250.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一、降水要素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水文学中一般只讨论降水时空分布的表示方法和降水资料的整理及应用。描述降水的基本物理量(即降水的基本要素)介绍如下: (1)降水量(深)。降水量的概念是时段内(从某一时刻到其后的另一时刻)降落到地面上一定面积上的降水总量。按此定义,降水量应由体积度量,基本单位为m3。但传统上总是用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即平均降水深(或降水深)度量降水量,单位多以mm计,量纲是长度。降水量一般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仪器承接的是雪、雹等固态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也用毫米数记录。但在进行水资源评价等考虑总水量时多用体积度量降水量。 降水多发生在大的面积上,但仪器观测的点位相对面积很微小,常作为几何的点看待,因此又有“面降水量”和“点降

降水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和道国际广场(赵都新城S11地块)商业街西区1#楼工程的相 关图纸; 2、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国家及行业颁布的规范、规程(主要规范规程): 1)《工程测量规范》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检验评定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学院路以北,浴新大街以东,陵西大街以西,五仓路以南。1#商业采用独立基础和筏板基础相结合型式,本工程正负零为58.95米,基础槽底为-6.2米,集水坑底为-7.15米。 1#商业楼地下水位标高-5.4米,基础开挖后水深0.8米,集水坑底部水深1.75米。由于有地下水影响,在开挖基坑和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基坑降水工作。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的地层岩性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二章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 一、降水方案选择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下水为潜水,以砂类土与粉土为含水层。由于底层砂类土以上存在粘性土隔水顶板,底部砂类土层中的地下水必带有一定的弱承压性。针对此类型水,降水难度大,涌水量大,必须采用水泥管深井井点降水。由于降水工期极短,采用管井降水,易在坑壁形成较多的悬挂水、出水点及渗水线,影响基坑稳定。因此,必须采用较小井间距布置,使之形成切断水源之幕墙,方可在较短的抽降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达到疏干效果。由于砂类土为散粒土,只要合理抽排地下水而不将砂粒土带走,基坑降水不会导致引起地面发生大面积沉降。建筑基坑四周永久性的建筑物,离开基坑之距离远大于降水影响半径,不考虑对永久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工程降水采用环形管点围降的方法。在基坑底部外围布置围降抽水管井,用以疏干和降低地下水水位;基槽内应多布置井点,井点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二、基坑支护 根据该工程基础施工图和基坑土方开挖深度确定土方开挖上口边线,土方根据地勘资料显示和现场具体情况,基础大放坡即土方开挖放坡坡度1: 0.5~1:1为宜,新打的降水井设置在槽边1米位置,其降水井间距:10米。 三、单井结构设计 井深:1-6#井深10.5M;7-11#井深14M;12#为集水坑处降水。井径:380mm;井管:Φ380无砂砼管,过滤器与井管材料相同,孔隙率25~30%,6~14m 位置的滤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滤料:粒径1~4mm石屑;水泵:采用扬程大于25m潜水泵。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降水量观测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根据原水利电力部年标准修订计划 年月 在使用中如

第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条并特别指出 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的将自记雨量计的传感器安装在屋顶上观测的资料只用于报汛 的降水量资料作为整编刊印的基本资料 出可将传感器安置在平顶房上 为了消除不良影响 本规范不能约束实验站和专用站的降水量观测因这些站的观测任务和资料整理内容是根据 便本规范所规定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等也适第条 整理等 如果观测仪器运转正常又未出 现异常的灾害性降水 站在发生特大暴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时主动加测降水强度未规定测记冰雹的站 这些情况不属于变动观测任务 第条由自然云雾或自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 地面水气凝结物称为地面降水指 已规定 不论其量大小均不故本规范仍规定 水量 所本条采用可 但因不是经常发生的普遍性的灾害故未规降水强度的观测只在没有自记仪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的雨量站暴雨期间在规定的观测时

分辨力都应达到 损和故障 在全国不同地区挑选了 分析时以 雨停止后翻斗内的截留水量在一日内蒸发完毕如果连日降雨则截留蒸发为零分析结果如表 表不同记录精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偏小百分数对照表 由表 但记录精度引起的降水量误差普遍 实际上表 翻斗截留 雨日是研究地区降水特征和 掌握旱情的指标之一 有一部分站记录精度规定记至 各地在站网规划工作第条规定雨量站选用仪器的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的记录精度即规定记至 或 能选用 按站网规划虽有相当一部分站的记录精度不需要记至 近期内使用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其分辨力大多数仍为 中不采用进舍的办法即使用不能进舍为或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林云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 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 (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 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

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课件出示: 4.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从这个《雨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 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

降雨量观测记录

降水的测量与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0.05mm的记为0.0。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0.1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0.0;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两天的读书结果都可以看出,与三小时前相比读数时的气压值是减小了。这

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推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3.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探究):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 1.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

降水量观测规范

? 1.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和风口处,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度 ? o A 5 o B 30 o C 60 o D 75 ? 2.降雨量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其高度不宜超过()。 ? o A 20cm o B 50cm o C 70cm o D 80cm ? 3. 每日8时观测(或其他换纸时间)对准北京时间开始记录时,应()方向旋转自记钟筒,以避免钟筒的输出齿轮和钟筒支撑杆上的固定齿轮的配合产生间隙,给走时带来误差。 ? o A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o B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o C 一直按顺时针 o D 一直按逆时针 ? 4.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雨量站,以及不计雨日的委托雨量站,实行间测或巡测的水文站、水位站的降水量观测周期宜选用()。 ? o A 一日 o B 一个月

o C 三个月 o D 半年 ======多选题部分====== ? 5.在观测场地周围有障碍物时,应测量障碍物哪些指标()。 ? o A 方位 o B 高度 o C 至仪器的距离 o D 在山区应测量仪器口至山顶的仰角 ? 6.雨量站考证簿内容包括( ) ? o A 委托观测员的姓名 o B 观测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o C 平面图 o D 观测仪器 ?7.降水量观测仪器由( )及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部分组成。 ? o A 传感 o B 测量控制 o C 显示 o D 记录 ======判断题部分====== ?8.雨量站选用的仪器,其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规定的记录精度,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的记录精度应和仪器的分辨力一致。

实习五_降水和蒸发观测

实习三降水和蒸发观测 一、降水的观测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以降雨为主,北方地区冬季以降雪为主。降水量以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或雪、雹等融化后的深度表示,以mm 为单位。降水量可采用器测法、雷达探测和利用气象卫星云图估算。器测法用来测量降水量,雷达探测和卫星云图一般用来预报降水量。(一)器测法 器测法是观测降水量最常用的方法,观测仪器通常有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 1、雨量器 雨量器是直接观测降水量的器具。它是一个圆柱形金属筒,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如图2-1 所示。承雨器口径为20cm,安装时器口一般距地面70cm,筒口保持水平。雨量器下部放储水瓶收集雨水。观测时将雨量器里的储水瓶迅速取出,换上空的储水瓶,然后用特制的雨量杯测定储水瓶中收集的雨水,分辨率为0.1mm。当降雪时,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具,待雪融化后计算降水量。 图2-1 雨量器示意图 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分段定时观测,即把一天分成几个等长度的时段,如分成4 段(每段6 小时)或分成8 段(每段3 小时)等,分段数目根据需要和可能而定。一般采用2 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 时及20 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雨量大时还需加测。日雨量是以每天上午8 时作为分界,将本日8 时至次日8 时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 2、虹吸式自记雨量计 自记雨量计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常用的自记雨量计有三种类型:称重式、虹吸式(浮子式)和翻斗式。称重式能够测量各种类型的降水,其余两种基本上只限于观测降雨。按记录周期分,有日记、周记、月记和年记。在传递方式上,有线远传和无线远传(遥测)的雨量计。 (1)称重式:这种仪器可以连续记录接雨杯上的以及储积在其内的降水的重量。记录方式可以用机械发条装置或平衡锤系统,降水时全部降水量的重量如数记录下来。这种仪器的优点在于能够记录雪、冰雹及雨雪混合降水。 (2)虹吸式: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是常用的降水自记仪器,它能连续记录液体降水量和降水时数,从降水记录上还可以了解降水强度。日记型虹吸式雨量计的构造如图2-2 所示。虹吸式雨量计是由承水器、浮子室、自记钟、外壳所组成。承水器的承水口直径为200毫米,降水由承水口进入经下部的漏斗汇集,注入小漏斗,导至浮子室。浮子室是由一个园筒内装浮子组成,浮子随着注入雨水的增加而上升,并带动自记笔在附有时钟的转筒上的记录纸上画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优秀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本课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高,教师需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第一部分第二章 答题模板系列(二)气候特征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答题模板系列 (二)气候特征类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题型概述]在高考中考查气候特征的题目,多以区域图、气候资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特征描述。 角度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其答题思路: 角度二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 其答题思路: 角度三气候特征的比较 其答题思路:

[试题赏析]本题主要以非洲尼日利亚位置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特征的描述及其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素养。图中尼日利亚南部沿海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在解答其气候特征是可从气温、降水及其组合等方面来描述;在分析该气候特征对铁路工作人员要防范的问题,可从高温、多雨、疾病、蚊虫、野兽等方面来描述。 [试做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1.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1)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再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①气温的描述: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一般来说,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寒冷,-20℃以下——严寒,-30℃以下——酷寒。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凉爽,20℃以上——炎热,24℃以上——高温。 注意: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气温术语。凉爽、炎热、高温多用于夏季;温和、温暖(低温)、寒冷、严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②降水的描述: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在100 mm及以上——多雨,50 mm及以上——湿润,30~50 mm——少雨,30 mm以下——干燥。

第二章降水

第二章 降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在闭合流域内,天然情况下的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总补给源,总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量之和)与总蒸发量之和则为总排泄量,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之差则为地表、土壤和地下的蓄水变量,其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V E R p ?±+= (2-1) 式中,P 、R 、E 、V ?分别表示一定时段内闭合流域的降水量、总径流量、总蒸发量和蓄水变量(单位均 为亿m 3 )。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流域蓄水变量可以忽略不计,式(2-1)可以简化为 E R p += (2-2) 公式(2-2)表明,如果把总径流量作为水资源数量的衡量指标,那么,水资源的数量直接与降水量、总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尚可通过降水、蒸发等水平衡要素的时空分布来反映。 第一节 统计参数的确定 降水量的分析与计算,通常要确定区域年降水量的特征值,绘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研究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等。年降水量特征值,一般用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p 、变差系数 v c v 和偏态系数 s c 三个统计参数来表示。据此,便可推求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 水量。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图解适线法确定统计参数,并要首先计算参数的初试值。参数初试值的计算方法颇多,如矩法、三点法等。由于是初始值,方法应力求简便。以下先介绍矩法和三点法,然后介绍图解适线法。 1. 矩法 对连续系列或不连续系列不进行特枯水年处理时,均值p 的计算公式为 ∑==n i i p n p 1 1 (2-3) 变差系数 v c 的计算公式为 p C v σ = (2-4) 公式(2-4)中

1 ) (1 2 --=∑=n p p n i σ (2-5) 则 1 )1(1 2 --= ∑=n K C n i i v (2-6) 以上各式中,p ——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 i p —— 各年年降水量(mm ); —— 均方差(mm ); K i —— 年降水量模比系数,K i = P i /p ; n —— 系列年数。 偏态系数C s 的计算公式为 31 3 )3()1(v n i i s C n K C --= ∑= (2-7) 2. 三点法 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的步骤是:在目估的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对称的三个点,其频率为P 1、P 2、P 3,相应的降水量为P p1、P 2、P p3,然后用下式计算参数: 图2.1三点法示意图

降雨量观测记录

降雨量观测记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水的测量与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 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 计;不足的记为。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 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 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 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 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2011年11月18日 2011年11月

是减小了。这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 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 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第二章 第六节 为什么会降水(二)

第二章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学习目标】1、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 2、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3、学会测量降水量。 【学习重点】1、凝结与降水的形成。 【学习难点】水汽凝结和降水。 【预习导学】 1、云或雾(云接地就成了雾)的组成:。 2、图2-44这个实验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3、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要满足三个条件:①;②; ③。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凝华形成云之后,就一定会形成降水。()(2)降水就是指降雨。() (3)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发生凝结现象。()(4)空气中所能含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关。() (5)雨滴和雪花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 5、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以后在空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最终形成降水。降水包括、、等,最常见的降水是。 6、降雨量一般用来计量。它表示。 气象观测中常用把雨水收集起来。 【课堂小结】 降水 1、水汽凝结实验 现象:烧杯的空气中出现水雾--即发生水汽凝结。 结论: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得能力下降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 2、水汽凝结的条件:①相对湿度达到100℅; ②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③空气中有微小的尘粒。

3、降水的形成阶段: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以图2-45讨论与讲解) 降水的形成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讨论】根据凝华、凝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云和降雨时怎样形成的? 4、降水量的观测: ⑴计量单位:毫米;⑵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⑶测量仪器:雨量筒。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说明: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阅读】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方法也可用于消雨:即在降雨云团移来前,对云团先期实施人工降雨,把雨下到其它地方。 【课堂练习】 1、判断正确与否: (1)一定温度下,干湿球温度计的干湿差越大,表明空气中相对湿度越小。()(2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发生凝结现象。()(3)空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 (4)空中有云就会降水。() (5)降水就是指降雨。() (6)冰雹也是大气降水的一种形式( ) 2、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的升高而。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时,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此时如果空气的温度下降,就可能产生。 3、以下是降水形成的几个阶段,请排列出一个大致的降水过程。(用字母表示) A、水汽凝结 B、水珠和冰晶增大 C、冷却降温 D、空气上升 E、形成降水 →→→→。 4、降水量的量度单位是,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 5、在大气的云雾里,水的状态有() A、液态 B、固、液、气态 C、固态和液态 D、气态 6、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 B、大气降水形式就是降雨 C、冰雹也是大气降水的一种形式 D、空中有云就会降水 7、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35℃、45℃、65℃,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课题测量降水量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降水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3、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科学探索 1、自制简易雨量器,练习使用雨量器,用雨量器实地测量降水量 2、学会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表,初步判断自己测量的降水量等级科学态度 培养自制工具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养成观测天气的好习惯 重点1、降水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3、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难点1、自制简易雨量器,练习使用雨量器,用雨量器实地测量降水量 2、学会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表,初步判断自己测量的降水量等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常见的降水有哪些 形式? 【点拨】 雨、雪、冰雹 2、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 回到地球表面。有时是毛毛细雨,有时是倾盆大雨, 我们如何识别呢? 【点拨】 我们可以把雨水搜集起来,使用雨量器进行测量, 然后按照统一的测量标准进行衡量。回答交流 交流 层层引导,由浅 入深导入新课学 习 讲授新课一、雨量器 1、什么是雨量器?有什么作用? 【点拨】 雨量器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并通过与之配套的雨量量筒,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适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环保、防汛排涝以及农、林等有关部门用来测量降水量。 2、雨量器结构 工作原理:查阅资料交流 认真听 了解雨量器的特 点、结构、作用

《测量降水量》教学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学教案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建造师继续教育(市政公用工程主项) 乌鲁木齐市考试时长:15分钟,总分:10分,台格分数:6分 单选题:(其4题,每题1分) 1、降雨量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其高度不宜超过(A) A.20cm B.50cm C.70cm D80cm 2、观测场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要求雨量器(计)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至少为障碍物顶部与仪器口高差的(C) A4. B.3. C.2. D.1 3、观测场地查勘,查助范围为(B)km A.1~2 B.2~3 C.3~4 D4~5 4、每日8时观测(或其他换纸时间)对准北京时间开始记录时,应(A)方向旋转自记钟筒,以避免钟筒的输出齿轮和钟筒支撑杆上的固定齿 轮的配合产生间隙,给走时带来误差。 A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B.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C.一直按顺时针 D.一直按逆时针

多选题:(共3题,每题1分) 5在观测场地周围有障碍物时,应测量障碍物哪些指标(ABCD) A方位 B高度 C.至仪器的距离 D.在山区应测量仪器口至山顶的仰角 6雨里站考证簿内容包括(ABCD) A.委托观测员的姓名 B.观测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C.平面图 D.观测仪器 7降水量观测仪器由(ABC)及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部分组成。 A.传感 B.测量控制 C.显示 D.记录 判断题:(共3题,每题1分) 8雨量站选用的仪器,其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规定的记录精度,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的记录精度应和仪器的分辨力一致对 对. 错 9降水量观测误差受风的影响最大对 对错 10.雨量器(计)的安装高度,以承雨器口在水平状态下至观测场地面的距离 计对 对错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4.测量降水量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 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