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2007——2013)

历史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2007——2013)

2007年考研专业课历史学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l-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曾在稷下学宫讲学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D

2.下列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大批帛书的是

A.云梦睡虎地秦墓

B.长沙马王堆汉墓

C.临沂银雀山汉墓

D.江陵张家山汉墓

【答案】B

3.属于唐朝后期“南衙北司之争”的事件是

A.甘露之变

B.河阴之变

C.夺门之变

D.高平陵之变

【答案】A

4. 宋仁宗时期政治改革的主持者是

A.王安石

B.包拯

C.范仲淹

D.寇准

【答案】C

5.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

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

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C.通政使司、大理寺、刑部

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答案】B

6.晚清时期清帝年号的正确排序是

A.道光、同治、光绪、咸丰、宣统

B.道光、咸丰、光绪、同治、宣统

C.道光、同治、咸丰、光绪、宣统

D.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答案】D

7.晚清时期下列武装力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湘军、淮军、练军、新军

B.淮军、湘军、练军、新军

C.练军、湘军、淮军、新军

D.湘军、练军、淮军、新军

【答案】A

8.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棉纺织企业是

A.大生资本集团

B.申新纺织企业系统

C.恒丰纱厂

D.华新纱厂

【答案】B

9.袁世凯统治时期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的总理是

A.熊希龄

B.唐绍仪

C.段祺瑞

D.赵秉钧

【答案】A

1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是

A.I 950-1954年

B.1951-1955年

C.1952-1956年

D.1953-1957年

【答案】D

11.迈锡尼文明使用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线形文字A

D.线形文字

【答案】D

12.埃及新王国时期进行宗教改革的法老是

A.阿蒙霍特普四世

B.图特摩斯四世

C.拉美西斯二世

D.图坦卡蒙

【答案】A

13.《萨利克法典》主要反映了哪一支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状况?

A.伦巴德人

B.汪达尔人

C.法兰克人

D.盎格鲁一撒克逊人

【答案】C

14.李白作《哭晁卿衡》,以纪念误传在返国途中罹难的留唐日本友人

A.吉备真备

B.空海

C.阿倍仲麻吕

D.最澄

【答案】C

15.中世纪著名的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的代表作是

A.《古兰经注》

B.《医典》

C.《黄金草原》

D.《地形学》

【答案】B

16.近代英国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是

A.《利维坦》

B.《大洋国》

C.《政府论》

D.《自由法典》

【答案】C

17.法国大革命中,颁布全面限价法案的政治派别是

A.吉伦特派

B.雅各宾派

C.斐扬派

D.平等派

【答案】B

18.日本明治政府于1869年推出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颁行《学制》

C.朝廷改元

D.土地改革

【答案】A

19.19世纪晚期,通过武装斗争赢得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是

A.苏丹

B.摩洛哥

C.利比里亚

D.埃塞俄比亚

【答案】D

20.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列宁《四月提纲》内容的是

A.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武装起义的时机已完全成熟

D.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C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推恩令

【参考答案】推恩令: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2.圩田

【参考答案】圩田: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利田。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明清延续。在沿河湖的低洼之地筑堤围田,设水渠、闸门与水车,旱时放水灌溉,涝时排水。

23.金瓶掣签

【参考答案】金瓶掣签:清政府于西藏等地实施的活佛转世制度。规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

确定,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

24.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参考答案】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将南方数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取消。随后,由中共中央重建。

25.阇提

【参考答案】阇提: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该制度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种姓间禁止通婚。这一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26.凡尔登条约

【参考答案】凡尔登条约: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死后,三个儿子于843年在凡尔登签订的瓜分王国的条约。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政治版图的基础。

27.《九十五条论纲》

【参考答案】《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因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公开张贴的辩论提纲。论纲反对用金钱赎罪的方法,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它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8.欧洲煤钢联营协定

【参考答案】欧洲煤钢联营协定:1951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的协定。该协定把煤、钢生产等经济活动置于共同管理和监督之下,是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性协议之一。该协定的实施缓解了德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欧洲的统一。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试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二: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41页。

材料三:

(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392-5393页。

(1)解释材料一中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 传胪”。

(2)依据材料一,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

【答案要点】

(1)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比:三年一次的乡试。

进士出身:殿试后由皇帝钦定的二甲进士。

传胪:进士中的二甲与三甲第一名。

(2)与唐宋比较,明代的科举考试,一是考试内容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体。

(3)戊戌变法期间下令改革考试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50年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

30.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页。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1)分别指出1500一1913年间,法国、荷兰、英国等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

(2)指出1500-1913年间,俄国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点】

(1)法国人均GDP1870年前增长缓慢,1870年后增长迅速;人口1870年前增加较快,此后增长速度趋缓。荷兰人均GDP1700年前增长迅速,1700-1870年间增长放缓,甚至出现回落,1870-1913年再次迅速增长;人口持续增长。英国人均GDP和人口1500-1913年间均持续增长。

(2)俄国人均GDP变化不大,但人口增长迅速,并在1870-1913年间出现人口增长高峰。原因:工业落后,沙皇专制制度与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对外扩张使版图扩大,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要。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

措施:下诏“大索貌阅”,令地方核实户籍;制定“输籍定样”,定期评定户等。废止郡一级建制,实行州、县两级制;废除九品中正制;地方官府的属官改由吏部统一任免。在洛阳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意义:国家控制了更多人口,财赋来源更有保证;百姓赋役负担更加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打击了士族门阀政治。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等地区的控制;沟通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3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要点】

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33.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

【答案要点】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占领埃及,建立亚历山大里亚城;在高加米拉之战中击败波斯军队,灭波斯帝国;之后进攻印度,无功而返。

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中亚、和埃及等地区;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

与联系;东征也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4.1901-1939年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

【答案要点】

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时期通过法律等手段,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反对托拉斯的不法行为。

哈定时期放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柯立芝和胡佛时期也主张垄断企业自由经营。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国会立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2008年考研专业课历史学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铭文中明确记载周武王伐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器是

A 毛公鼎

B 何尊 C散氏盘 D利簋

【答案】D

2.为《三国志》作注的学者是

A 颜师古

B 裴松之

C 陆法言

D 刘孝标

【答案】B

3.最终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的北魏皇帝是

A 道武帝

B 明元帝

C 太武帝 D孝文帝

【答案】C

4.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是

A 《农书》

B 《农政全书》

C 《农桑楫要》

D 《农桑衣食撮要》

【答案】C

5.明末清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参与编纂《崇祯历书》的是( )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张诚

D 白晋

【答案】A

6.洋务运动初期,清政府设北洋大臣专管北方三口通商事务,三口是指( )

A 天津牛庄登州

B 牛庄登州烟台

C 天津登州烟台

D 天津烟台牛庄【答案】A

7.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个国家是指( )

A 英美法

B 俄法德

C 英法德

D 英俄德

【答案】B

8.孙中山正式确定“中国国民党” 党名的时间是( )

A 1912年8月

B 1914年7月

C 1919年10月

D 1924年1月

【答案】C

9.1923年中国知识界发生的一次著名论战是( )

A 问题与主义论战

B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C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D 民主与独裁论战

【答案】B

10.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谈判期间

B 1953年中印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谈判期间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

D 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

【答案】B

11.在《圣经·旧约》的记载中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回到迦南的领袖是( )

A 亚伯拉罕

B 摩西

C 大卫

D 所罗门

【答案】B

12.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罗马被称为( )

A 大秦

B 大夏

C 大食

D 安息

【答案】A

13.拜占廷废除军区制,改行“普罗尼亚” (监领地)制是在哪个王朝统治时期( )

A 希拉克略王朝

B 巴列奥略王朝

C 伊苏里亚王朝

D 科穆宁王朝

【答案】D

14.反映俄罗斯早期历史的编年史是( )

A 《往年记事》

B 《伊戈尔公远征记》

C 《征服地志》

D 《关于强大君主的记实》

【答案】A

15.胡斯战争中代表下层民众的政治派别是( )

A 塔波尔派

B 阿拉比派

C 保罗派

D 圣杯派

【答案】A

16.地理大发现后,影响亚欧大陆居民生活的美洲农产品有( )

A 花生亚麻玉米等

B 西红柿玉米胡椒等

C 花生马铃薯胡椒等

D 马铃薯西红柿玉米等

【答案】D

17.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导致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兴起的发明是( )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汽轮机

D 内燃机

【答案】D

18.19世纪90年代,英国军队在镇压苏丹马赫迪起义,时使用的新式武器是( )

A 来复枪

B 马克沁机枪

C 芥子毒气

D 加农炮

【答案】B

19.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参加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是( )

A 保加利亚

B 克罗地亚

C 黑塞哥维纳

D 阿尔巴尼亚

【答案】A

20.1930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破口是( )

A “独立日”

B 乔里乔拉村事件

C 解救贱民工作

D 食盐长征

【答案】D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夷陵之战

【参考答案】夷陵之战:三国初年蜀、吴间的一次战役。由于吴袭杀蜀将关羽,占领荆州,蜀主刘备亲率大军征吴。吴将陆逊在夷陵用火攻之法大败蜀军。此役将蜀的势力遏制在长江三峡以西,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22.“三饷”加派

【参考答案】“三饷”加派:明末加征的三种赋税,即辽饷、剿饷和练饷。辽饷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剿饷和练饷用于镇压农民起义。这一掠夺性财政措施加重了社会危机。

23.少年中国学会

【参考答案】少年中国学会:五四时期的著名社团。成立于1919年7月,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1923年后出现分化,其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

(国家主义派)。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24.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参考答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组建于昆明的一所著名综合性大学。由南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组而成。精英荟萃,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战时大后方的“民主堡垒”。抗战胜利后解散,原三校分别回迁复校。

25.圣像破坏运动

【参考答案】圣像破坏运动:8世纪上半期,拜占廷皇帝立奥三世发动的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质是军事贵族与教会之间土地与财产再分配的斗争,持续到9世纪中期,加速了帝国封建化进程。

26.圣德太子改革

【参考答案】圣德太子改革:6世纪末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辅佐推古女皇进行的改革。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制定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等,为大化革新准备了必要条件。

27.德雷福斯事件

【参考答案】德雷福斯事件:19世纪末发生于法国的排犹事件。1895年,法国陆军部诬陷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向德国提供军事机密,将他判罪流放。经法国知识分子和民众长期斗争,终使政府于1906年为其平反,促进了法国的民主化进程。

28.卡德纳斯改革

【参考答案】卡德纳斯改革: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推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在农村废除“债役制”,实行土地改革;把国内部分企业和外国控制的铁路、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在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和扫盲。促进了墨西哥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藉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选自《宋书·恩幸传》材料二: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选自《晋书·卫璀传》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解释材料一中的“魏武”.“都正”指什么?

(2)解释材料一中“凡厥衣冠,莫非二品”一语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要点】

(1)“魏武”,即曹操。“都正”为“州都郡正”的简称(州都指设立于各州的大中正;郡正指设立于各郡的中正)。

(2)在九品中正制评定的乡品当中,一品属于虚设,二品实为最高品。只有二品可称为上品,自三品以下均属下品。“凡厥衣冠,莫非二品”,指二品高位为世家大族所垄断。

(3)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汉代实行的乡举里选之制难以实施。曹魏政权将此前由士大夫主导的“清议”官方化、正规化,建立由朝廷控制的人才评定体系,并与选官制度紧密结合。

影响:在世家大族势力膨胀的社会背景下,评定乡品时,德、才越来越被忽视,门第逐渐成为唯一的因素,九品中正制成为进一步巩固世家大族势力的工具。世代当权的显贵家族子弟大多被评为上品,垄断高官,门阀士族就此形成。

30.阅读材料: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就这样,我们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支持着其他方面而又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控制着其他方面而又被其他方面所控制……,好像三种权限不同的修理工,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各尽其能,协力发动国家机器。

——转引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材料二:托马斯·潘恩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引自《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7页。

材料三:1844年恩格斯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在这个国家里,真正的贵族目前还尽可能地在人民意识较为充分发达的条件下维护着自身地盘,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着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0页。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恩格斯所说的“三位一体”分别指英国立法机构的哪些部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布莱克斯通和潘恩各自的观点。

(3)分析1844年以前英国政体演变的特点。

【答案要点】

(1)分别指英国君主、贵族院和平民院(下院)。

(2)布莱克斯通认为立法权的三个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具有优越性;潘恩认为下院是英国自由的基础,但对君主和贵族院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们是暴政的残余。

(3)1844年以前,英国虽然经历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但总体上民主化进程缓慢。下院虽能对王权和上院有所牵制,但贵族依然在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