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掌声诗歌

掌声诗歌

掌声诗歌
掌声诗歌

掌声是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掌声是一缕春风,轻拂着我们的心灵。

掌声是阵风,吹走了我们的自卑,

掌声是雨点,浇灌了勇气之花,

掌声是电风扇,扇走自卑的心情,

掌声是钥匙,打开自卑的心灵

跌倒时,需要你的掌声

它会是填补坑洼的泥土

痛苦时,需要你的掌声

多一个人分担,会减轻

请别吝啬你的掌声,它很重要

给跌倒的朋友、兴奋的朋友、合作的朋友

它是理所应当

请别吝啬你的掌声,它很公正

给自满的朋友、伤心的朋友、竞争的对手

它是大度无私

请,在适当的时间,送出你的掌声

送出你的风范、你的气节

掌声是勇气,让我们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掌声是勇气,指引我们走出困境;

掌声是希望,让我们跑上勇气的大道。

掌声是翅膀,带我们飞向勇气的蓝天。

掌声是小朋友的的双手,给了我们巨大的勇气。

掌声是双手,解开自卑的绳结;

掌声是双手,把窗户打开,赶走自卑。

掌声是天使,带我飞向成功的未来。

掌声是翅膀,让我们在自信的蓝天上飞翔。

陆机诗歌10篇陆机写的诗

陆机诗歌10篇陆机写的诗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1]。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与潘岳合称”潘江陆海“之称,被誉为“太康之英”。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陆机诗歌,来欣赏一下吧。 拟青青陵上柏诗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冉冉高陵苹。习习随风翰。 人生当几时。譬彼浊水澜。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 方驾振飞辔。远游入长安。 名都一何绮。城阙郁盘桓。 飞馈缨虹带。层台冒云冠。 高门罗北阙。甲第椒与兰。 侠客控绝景。都人骖玉轩。 遨游放情愿。慷慨为谁叹。 诗·老蚕晚绩缩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老蚕晚绩缩。

老女晚嫁辱。 曾不如老鼠。 翻飞成蝙蝠。 齐讴行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洪川控河济。崇山入高冥。东被姑尤侧。南界聊摄城。海物错万类。陆产尚千名。孟诸吞楚梦。百二侔秦京。惟师恢东表。桓后定周倾。天道有迭代。人道无久盈。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爽鸠苟已徂。吾子安得停。行行将复去。长存非所营。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八章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一章 于皇圣世。时文惟晋。 受命自天。奄有黎献。 阊阖既辟。承华再建。 明明在上。有集惟彦。

二章 奕奕冯生。哲问允迪。天保定子。靡德不铄。迈心玄旷。矫志崇邈。遵彼承华。其容灼灼。三章 嗟我人斯。戢翼江潭。有命集止。翻飞自南。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四章 人亦有言。交道实难。有頍者弁。千载一弹。今我与子。旷世齐欢。利断金石。气惠秋兰。五章 群黎未绥。帝用勤止。我求明德。肆于百里。佥曰尔谐。俾民是纪。乃眷北徂。对扬帝祉。六章 畴昔之游。好合缠绵。

十四行现代诗歌

十四行现代诗歌纯粹或不纯粹 树根是纯粹的,因为土壤是纯粹的 树枝和树干是纯粹的 树叶和花朵也是纯粹的 因为天空和空气都是纯粹的 不纯粹的是低垂的云雾 黏液不断地释放一种史无前例的毒素 不纯粹的还有蜜蜂和蝴蝶 瞧瞧那德性,哪个不是心怀鬼胎 说是从事甜蜜的事业 背地里却霍霍地抽刀拔剑 还有不纯粹的我和你,明明看见 一切真相,心里却窥测老包这诗的意思它们跳跃着,加速着,弯曲着 并飘逸着——它们的脉搏突然被掐断 农历十月 星光之声,薄于蝉翼 划过天空,明亮时 还是夜晚。萤火虫穿针引线 以光年为半径的思念

禁锢了远方的林和近处的树它们聚集又悄然远离 拿枪的最先获得自由 这是农历十月之初 水陆事物均已潜入水底 树木和荒草竖起耳朵 原煤向地面爬行 伏击生锈的犁头。它们 终止了初级阶段,捏紧拳头对付泥土中那些埋伏者 做一块懂呼吸会抑制的石头坐在两块石头之间。草地上朦胧的光线恍若霏霏秋雨 三叶草们在微光里轻轻地喘息他们也把我当作了石头 肆无忌惮,迫不及待地亲吻我想要不要悄悄地撤离 或者继续扮演一块宁静的石头一只秋蠓,钻进我的鼻孔 打了一个响亮的现实主义喷嚏左右的石头,突然条件反射一个拼命地咳嗽

一个趁机放了一个响屁 原来它们都跟我一样 要做就做一块懂呼吸会抑制的石头契约 设想一个不太常见的场景—— 每个人的心脏,所在的位置 始终覆盖一枚硬币,以防万一 一颗罪恶的子弹飞过来 还有许多事情没有交待 钱还在别人的手上 生活还没有尽情地享受 我亲眼看到一个人说不出话来 另一个人在他的病床前 快感地撕碎一张发黄的纸条 我猜测,这或许是一张契约 而契约精神已经死了 再也回不来了 止于病床上那个已经闭眼的人 森林 我看到野草们举着花朵涌向森林不分白昼与黑夜 野麂奔驰,白马飘忽

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一)

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一) 【内容提要】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关键词】陆机/士族意识/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 后人对陆机的评价可以初盛唐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六朝时期一直到初唐时代,陆机受到了崇高的礼遇。葛洪云:“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1](P1481)钟嵘许其为“太康之英”2](P38)。唐太宗认为:“百代文宗,一人而已”1](P1481)。盛唐以下,虽然也有对陆机给予高度评价者,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就每况愈下了。清人陈祚明、沈德潜等对陆机多有批评,沈德潜说:“士衡以名将之后,破国亡家,称情而言,必多哀怨。乃词旨敷浅,但工涂泽,复何贵乎?”3](P156)20世纪以来,许多学者都将陆机看作一个六朝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认为他的诗歌一味模拟前人,敷衍成篇,繁缛华丽,对后世诗风产生了不良影响。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注:本文所引陆机作品,据金涛声点校《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又在《遂志赋》主张“声为情变”,为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中不仅描写情感的词语比比皆是,而且直接使用“情”字的地方也随处可见。一个首次提出“诗缘情”主张的文学理论家,一个在作品中频繁使用“情”字的诗人竟然被人认为言不及情,这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的确,陆机诗歌中缺乏那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P349)的英雄意识,也缺乏那种“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4](P347)的“诗史”之作。从这个角度看,沈德潜等人的指责不无道理。但是,陆机诗歌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概括地说,陆机的诗歌着重在表现一种士族意识。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 所谓士族即是中古时代的门阀大族。士族形成于东汉时代,钱穆先生指出:“门第在东汉时已渐形成。……‘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便造成士族传袭的势力,积久遂成门第。”5](P184)士族势力在两晋时代进入兴盛阶段,在东晋时代与皇权结合形成了门阀政治,直到初唐时期门阀士族势力才逐步衰亡。中古士族在政治上与政权关系密切,在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庄园,在文化上引导社会文化学术思潮,在文学上引领时代审美时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古时代是一个门阀士族的时代。产生于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自然会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从诗歌的角度看,士族意识的出现是魏晋时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而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 其实,说陆机诗歌中包含着一定士族意识,并不是什么新发现,因为,陆机出身于江东士族家族,陆机诗论倡导绮靡的诗风,陆机诗歌涉及到对父祖的歌颂,经过陆机的改造,诗歌进一步走向文人化和贵族化,这是文学史上的常识。但是,正因为已经被大家习以为常,反而缺少了必要地深入地探究。迄今为止,虽然有一些文章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但似乎还没有专文予以全面地探究。从士族意识的角度看,也只有从士族意识的角度看,才可以挖掘陆机诗歌中“言不及情”的深层原因,才可以说清陆机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位置。有鉴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人不揣浅陋,就相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 士族意识在文学上的表现,首先就是诗人对自己的贵族出身拥有无比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陆机之前,也有流露出贵族意识的诗人。战国时代,屈原在《离骚》的开篇就写道:“帝高

顾城诗歌赏析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主要作品集有《黑眼睛》《英儿》《灵台独语》等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诗人是天生的忧郁者,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细腻的感觉,更灵敏的触觉。快乐更纯粹,忧伤也更直接。对待生活更热情,也更偏执。他们的世界,自成一个王国。于是在顾城的笔触里,我们读到一个明亮宽广的世界,也读到一片永远来不及长出草的牧场;读到一个孩子的任性和张狂,也读到他面对现实的忧伤和迷茫;读到坚持,读到慌张;读到梦想,读到绝望;读到天黑,读到天亮。最终,他用他行云流水般的疯言疯语,用一个孩子般的固执天真,紧握住手中的力量,直面绝望,坚持希望。 接下来我们欣赏几首顾城的小诗。 【赏析】《小花的信念》 有很多人喜欢顾城这位诗人,喜欢他在《一代人》当中,写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总喜欢仰着头看树,低着头看花,蹲着身子看蚂蚁。这首诗也许就是他一个人走山路的时候,看到一片黄色的小花,写下来的吧!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一读这首诗,找找诗带给你的与众不同的感觉。(学生齐读) 你有什么感觉?你一时说不上来,是吧?我也和你一样。一开始读,我们就被带入了一条“山石组成的路”,我们边读,边驻足,因为文字组成的诗句总让我们要停一停,要想一想,例如想:“小花遇到石头怎样的冷遇呢?”“石头真的会发芽吗?”“令它发芽的力量是什么?” 读这首诗,让我们学会了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很奇怪,在脑海里是接连不断席卷而来的,当你读完整首诗,我们又会继续思考下去:小花的信念究竟是什么?是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吗?小花,它像我们身边的哪些人呢?……这样的思考,就使得读诗有价值了,也使得你有长进了。你还可以模仿着写写《小草的信念》《小树的信念》《小雨的信念》,同样在写的时候,要学着边写边思考哦。 这首诗不长,仅仅只有9句,但是却通过石头的变化巧妙地写出了小花的信念: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真诚地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谢谢那片长在山石上的小花,带给了我们这么多可贵的思考! 【赏析】《星月的来由》是顾城12岁时写的诗。星星和月亮是我们太常见的事物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它们从哪儿来的?我们已经忽略。但诗人以它永远好奇而敏感的心去感受世界,体悟生活,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顾城的这首儿童诗,用清澈透明、亲近自然的语句,表达他奇异的想象,给我们一个神奇而纯粹的世界,因此,读来让人感到纯净、透明,充满孩子的童趣与好奇。现在,我们的世界,我们孩子的世界,还有这么美丽吗? 【赏析】《调》表达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土块》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诗里,我们看到了自然界的一切,太阳、月亮、星光、树林、花草……都充满着和谐的美。我们也明白了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相信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近现代名人诗词集

近现代名人诗词集 1.<双清词草>一卷;廖仲恺(1877--1925)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廖仲恺集>附. 2.<忏慧词>一卷;徐自华(1873--1935)著中华书局1990年版<徐自华诗词集>.郭延礼编辑 3.<双韵轩词草>一卷;徐蕴华(1884--1962)著社科文1999年版<徐蕴华林寒碧诗文合集>.柳无忌编辑. 4.<涉江词>五卷;沈祖芬(1909--1977)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涉江词>. 5.<梦桐词>一卷;唐圭璋(1901--1990)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梦桐词>. 6.<梦笤庵词>一卷;钱仲联(1908--2003)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梦笤庵诗词集> 7.<遐庵词>一卷;叶恭绰(1881--1968)著上海书店影印版<遐庵汇稿> 8.<忍寒庐词>二卷;龙榆生(1902--1966)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附. 9.<梦秋词>二十卷;汪东(1890--1963)著齐鲁书社1985年版<梦秋词> 10.<磨剑室词>五卷;柳弃疾(1887--1958)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磨剑室诗词集>(上下). 11.<海绡词>二卷;陈洵(1871--1942)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海绡词笺注>. 12.<晓珠词>五卷;吕碧城(1883--1943)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吕碧城诗词笺注>. 13.<寒香宦词稿>一卷;马叙伦(1884--1970)著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马叙伦诗词选>. 14.<邓拓词录>一卷;邓拓(1912--1966)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邓拓诗词选>. 15.<弘一大师词钞>一卷;李叔同(1880--1942)著沈阳出版社1998年版<李叔同集>. 16.<远望词>一卷;叶剑英(1897--1986)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叶剑英诗词探胜>. 17<陈毅元帅词钞>一卷;陈毅(1901--1972)著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陈毅诗词全集>. 18.<毛泽东主席词萃>一卷;毛泽东(1893--1976)著综合本 19.<郁达夫词钞>一卷;郁达夫(1896--1945)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郁达夫诗词集>. 20.<于佑任先生词录>一卷;于佑任(1879--1964)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于佑任诗词集>. 21.<玉轮轩词录>一卷;王季思(1906--1996)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王季思诗词集>. 22.<旧月词>一卷;陈曾寿(1878--1949)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疆村丛书>. 23.<回风堂词>一卷;冯仟(1873--1931)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疆村丛书>. 24.<诵帚庵词>二卷;刘永济(1887--1966)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刘永济词集>. 25.<胡厥文词钞>一卷;胡厥文(1895--1990)著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胡厥文诗词选>. 26.<李济深词钞>一卷;李济深(1885--1959)著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李济深诗文选>. 27.<茅盾词录>一卷;沈雁冰(1896--1981)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茅盾诗词集>. 28.<天风阁词集>二卷;夏承焘(1900--1986)著浙江古籍.浙江教育联合出版<夏承焘集>. 29.<胡乔木词钞>一卷;胡乔木(1912--1992)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胡乔木诗词集>. 30.<顾随词录>八卷;顾随(1897--1960)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顾随文集>. 31.<秋明词>一卷;沈尹默(1883--1971)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沈尹默诗词集>. 32.<波外乐章>四卷;乔大壮(1892--1948)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乔大壮诗词集>. 33.<茅于美词集>二卷;茅于美(1920--1998)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茅于美词集>. 34.<愿夏庐词钞>一卷;胡小石(1888--1962)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胡小石论文集>附. 35.<天梅遗词>七卷;高旭(1877--1925)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高旭集>. 36.<(王爱)(王逮)词>;刘尧民(1898--1968)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词学.十三期>. 37.<翁文灏词录>一卷;翁文灏(1889--1971)著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翁文灏诗集>. 38.<蕙喑阁词>一卷;刘蘅(1895--1998)著福建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蕙喑阁诗词>. 39<冰茧庵词稿>一卷;缪钺(1904--1994)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冰茧庵诗词稿>. 40.<龙胆紫集词录>一卷;李锐(1917--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龙胆紫集新编>. 41.<唐音阁词集>一卷;霍松林(1921-- )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唐音阁诗词选集>. 42.<影珠书屋词稿>一卷;周笃文(1934-- )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影珠书屋吟稿>. 43.<朱蕴山纪事词录>一卷;朱蕴山(1887--1981)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朱蕴山纪事诗词选>. 44.<云查词钞>一卷;何鲁(1912--1991)著巴蜀书社1993年版<何鲁诗词选>. 45.<朱总司令词录>一卷;朱德(1885--1976)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朱德诗词选>. 46.<白屋遗词>一卷;刘大白(1880--1932)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白屋遗诗>. 47.<击楫词录>一卷;李一氓(1903--1990)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击楫集>.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阅读题及答案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阅读题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谈E_E_卡明斯诗歌中的_变异和突出_

谈E?E?卡明斯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 徐艳萍,杨 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摘 要:E?E?卡明斯,美国现代实验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对诗歌语言的大胆实验拓宽了诗歌的意义,强化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他崇尚特殊化,不喜欢大众化,反对像大多数人一样来表达。卡明斯的诗歌经常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他怪异的诗歌形式作为一种智慧得到人们的认可,成了他个人风格的标志。本文从文体学理论中的变异与突出的现象出发,分析E?E?卡明斯诗歌里出现的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词汇变异来展示E?E?卡明斯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关键词:变异;突出;实验派诗人 中图分类号:H0;I3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5)0120004204 Abstract:E.E.Cumm ings is a distingu ished exponen t of Am erican experi m en talist poets.H is daring experi m en ts in the language of poetry no t on ly b roaden the sen se of poetry bu t also increase its visual effect.H is devian t poetic language has becom e one of the focu ses of study by lingu ists and w on accep tance as a k ind of w isdom.It is in fact the badge w h ich he w ears as a self2styled poet.H e celeb rates individualis m and rejects group iness.H e is again st exp ressi on s of“mo st peop le”.T he paper is an attemp t to m ake an analysis of vari ou s deviati on s,nam ely, gramm atical deviati on,grapho logical deviati on and lex ical deviati on appearing in h is poem s in perspective of deviati on and fo regrounding in literary theo ry to demon strate h is un ique poetic style. Key words:deviati on;fo regrounding;experi m en talist poet 一、“变异”(dev i a tion)和“突出”(foreground i ng) 所谓变异(deviati on),又被称为偏离,即对于常规(no rm)的违反。用雅各布逊的话来说,就是“对于常用语言的有组织的暴力行为”。“变异”一词的最早使用者是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穆卡洛夫斯基,他说文体就是突出(前景化),引人注意,创造新奇的感觉。他认为,日常语言由于太熟悉,太传统化以至于寻觅不到表达的潜能或美学的潜能;他认为诗歌语言就应该陌生化,通过挑战日常语言的规则来产生突出的效果。变异语言背离语言学的传统法则,有时会被外行称之为“错误”。由于变异语言在它所处的上下文中不同寻常而倍受读者瞩目。因此,变异和突出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现象。“突出”这一概念可追溯到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他说:由于对常规用法的变异而产生的“陌生化”会将变异语言从常规语言的语境中提升、拔高,而常规语言依然保留维持词语的清晰,帮助表达信息。俄国的形式主义作家肖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功能是以一种新颖的功能让人们认识世界,这种方法就是非熟悉化或陌生化。诗人的任务是从读者习惯的语境中取出某些熟悉的事物和事件,以一种似乎他们第一次被人看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人们对世界有高度认识。穆卡洛夫斯基将突出归为几个特色:非普遍性、新颖性、难预见性、不寻常性和独特性。一般说来,变异是手段,突出是目的,变异是突出的策略。读者在看到某种不寻常的语言现象时,总被它吸引,给予它较多的注意,甚至思忖揣摩它的含义,这就表示变异有了突出的效果了。这种由于“非熟悉化”或“使陌生化”而被拔高的部分便是突出部分。正如一幅画中总有一个人或物处于突出的位置,其他的人或物构成背景。即正常的语言好像是背景,变异的语言现象便好像是突出的部分。 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人们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违背常规而创造的选用语言成分,就产生了语言使用中的变异。常规和变异是相辅相成、互为比较的两个概念。他们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我们把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规则看作是语言的常规,那么违背这些规则的表达方式便是变异。变异的种类很多,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将变异分为: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和历史时代的变异。 穆卡洛夫斯基认为,诗歌语言的精髓在于对常规语言的违反,这种系统的违反使得诗歌语言成为可能,没有变异,就没有诗歌。因此,诗人不受常规语言的规则约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发挥其想像力,从美学目的出发,对常规语言从不同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异以使人感到耳目一新,非同寻常。E?E?卡明斯的诗歌可谓是这种“陌生化”理论的贯彻者。 二、E?E?卡明斯——应用“变异”和“突出”的典范 E?E?卡明斯(1884—1963)是美国现代派诗人,小说家,一个大搞文字游戏的人。他崇尚特殊化,不喜欢大众化。正是由于他特殊的文风,他的一封信曾引起一位愚蠢的书信审查官的怀疑致使他被逮捕并在集中营中扣留了三个月。卡明斯将自己的名字别出心裁地采用小写,“e.e.cumm ings”来说明自己是个小人物。他给自己的诗集所取的名字例如:《K》和《是5》,无法编成数目,使图书管理员感到手足无措。仅看他的一些诗名am w as(5),l(a,fl(2),!b lac(1),2little w ho s(60), and i i m agine,n(o)w,1x1,r2p2o2p2h2e2s2s2a2g2r等,我们就对他的古怪诗风可见一斑了。 以下从几方面来分析卡明斯在诗歌中使用的变异。 1.语法变异 威多逊(W iddow son)认为,语法表示说话人对他所用语言的知识,如果不合乎语法就不应该有意义。但在文学作品中

陆机《拟古诗》与古诗之比较(一)

陆机《拟古诗》与古诗之比较(一) 关键词:陆机古诗拟古诗 摘要:把陆机的《拟古诗》与古诗作比较,可以断定:陆机的《拟古诗》作于陆机入洛仕晋后。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拟古诗》融入了陆机入洛后的个人体验,偏爱于乡愁的描写; 二、《拟古诗》中的描述更符合陆机入洛后的身份;三、从创作方法上讲,《拟古诗》十二首受到了玄学影响,而陆机是入洛后接触玄学的。 对于陆机《拟古诗》的写作时间,姜亮夫在《陆平原年谱》中曾做如下推测:“审其文义,皆就题发挥,抽绎古诗之义,盖拟模实习之作,且辞义质直,情旨平弱,即有哀感,哀而不伤,不类壮岁以后饱经人事之作,疑入洛前构也。”而通过对陆机的生活经历及其《拟古诗》十二首的更深研读,并综合各方面分析,笔者认为《拟古诗》十二首更应该写于陆机入洛仕晋后。 首先,拟作比原作更钟情于描写思乡之情。古诗往往没有涉及思乡或者思乡的意味比较浅淡,而拟诗则多处点明浓重的思乡之情或者将思乡之情更婉转细致地表达出来。如陆机拟《涉江采芙蓉》是:“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采采不盈掬,悠悠怀所欢。故乡一何旷,山川阻且难。沉思钟万里,踯躅独吟叹。”这首诗结尾四句明确指出思念的主体对象就是故乡。而这与古诗中思念的主体却有明显差别。例如古诗问道:“采之欲遗谁”,很显然这个“谁”是诗人内心所思所想的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故乡;从诗末“同心而离居”中是可以比较明晰地看出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的主体就是远在家乡的妻子,所以才会有“同心”、“离居”之叹。当然在思念妻子的同时会伴随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思念的重心是妻子,或者说全诗包含的思念家乡之情是由思念妻子引起的,思乡只不过是个掩饰而已。再如,从古诗《明月何皎皎》中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可以看出,抒写的是久客异乡、夜不能寐的丈夫对独守空闺的妻子的思念,或者是思妇因其丈夫久客不归忧愁而望思之情。而在陆机拟诗中夫妻思念之情已淡,更多的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游子内心的苦闷。从拟诗中“我行永已久”和“游宦会无成”等句可以看出,这里表达的是在外求取功名的游子因游宦无成、功名未就而兴起的怀归之情。这种愁情在作者心中挥之不去,并无原诗中所说的“乐”,反而从“凉风”、“寒蝉”等词语中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悲。此外,古诗并未明说客为何远游在外,而拟诗则明确指出“游宦会无成”,是出于寻求功名。以此可见拟诗中“我”之客观处境成分较浓。尤其是从“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两句可以看出作者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但又仕途阻滞,想归却又不得归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如在古诗《行行重行行》中,从“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以及“思君令人老”等描述中能更加明确地看出,表现的是思妇对远游丈夫的思念。而陆机拟诗却说:“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伫立想万里,沉忧萃我心。”比起原作,拟诗中思念之对象更鲜明地指向“万里”之外的家园。由此可见,陆机拟诗颇用心于思乡之情的抒写。 纵观陆机入洛前后的处境,我们不难发现,能够让陆机产生如此浓重思乡之情的时期,最有可能是在陆机入洛之后。在陆机远离家乡入洛期间,故乡始终是他内心最温暖的角落,也始终是他灵魂的一大归属。虽然陆机出生时,孙吴的国势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是毕竟陆机有一个显赫家世的庇护,在吴国灭亡以前他的生活还是较为稳定的。即使父亲过世之后,他也依靠家族,没有遭受什么困苦。而陆机离家北上,成为羁旅行役之人之后,对北方中原有诸多不适应之处,甚至时时刻刻处在北方人的各种歧视之中。《世说新语·简傲》记载:“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余嘉锡案:“士衡兄弟,吴中旧族,习于礼法,故乍闻道真之语,为之骇然失望。当时因风尚不同,南北相轻,此亦其一事。”北方中原的习俗、思想和自然环境,都与他所熟悉的南方有着很大不同,他身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看不到家乡的青山绿水,也吃不到家乡的美味佳肴。在此状态下,陆

书法到底有没有规律,看启功是如何定义黄金分割定律的!

书法到底有没有规律,看启功是如何定义黄金分割定律的! 书法结字黄金律是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的一大发明。他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对欧阳询、柳公权等前人经典法书楷书、行书碑帖的深入研究,从数学、美学的原理上,论证了汉字结构的“黄金分割律”。启功先生以有韵诗歌的形式用简明的语言阐释了结字黄金律的意义:“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并说“世俗流行之九宫格、米字格作字,上字之脚,每侵入下格,递侵之余,常或一行四格之中,只能容三字。以注意力必聚于格之中心也。偶以放大画图所用划有细小方格之坐标玻璃片,置于贴上,详量每字笔画之聚散高低,始知结字之秘。盖字中重点,并不在中心一处。其法将每大方格纵横各划十三小方格,中间三小格纵横成十字路,每行小格为五三五。自左上一交叉点言,其上其左俱为五,其下其右俱为八。此十字路中四交叉点,各为五比八之位置,合乎黄金分割之理焉。”启功先生在“论书随笔”贰《论结字》第九十九首一文中说:“……这种五比八,若往细里分,即0.382∶0.618,无论叫什么黄金律、黄金率、黄金分割法、优选法,都是这个而己矣”。启功先生的结字黄金分割律发现,传统米字格的中心点不是字的重心聚集处,把一个正方形方格纵横各画十三个正方小方格,即正方方格每条边均分为十三等份,字

的重心在中间五:八处,即字的交叉点“其上其左俱为五,其下其右俱为八”,这四个交叉点就是汉字的结构中所注重的地方,也是汉字的重心和聚处,启功先生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专门强调:“第一,不要注意中宫,而要注意四个五比八的交叉点;第二,就是不要真正的横平竖直。凡是注意中宫这个观念和一定要横平竖直观念的,他再写一辈子也写不好。”根据结字黄金分割律的要求,汉字的结字重心应安排在中宫点偏上偏左的一个小范围内,按此法则写出来的字不仅体势舒展,端庄稳重,而且能够获得合适的透视角度,便于布置字面的疏密虚实,增加体势的立体感,避免出现四平八稳的僵硬和呆板。“结字黄金分割律”融入了时代的审美情趣,把汉字书写的美化推到了极致,启功先生锲而不舍地把“黄金分割律”践行于创作中,一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书法作品,这一理论和法则对学习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赵仁珪先生所做的注释:“黄金律:即黄金分割率: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的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即比值为0.618.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容易引起美感,故称黄金分割。作者的一大发明即在于发现最佳的结字组合亦符合黄金率。”邢德安先生题为《书法黄金律初探》的博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推演,很值得学习借鉴。文中说,以此注释推演下去:我们可以假设一条线段为A,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

卡明斯诗歌“r-p-o-p-h-e-s-s-a-g-r”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卡明斯诗歌“r-p-o-p-h-e-s-s-a-g-r”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摘要]本文运用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理论,结合克瑞斯和凡利文的图像视觉语法(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对美国著名现代主义诗人E.E.卡明斯的经典视觉诗“r-p-o-p-h-e-s-s-a-g-r”从语言层面和图像视觉层面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希望对分析和欣赏视觉诗及其它具有多模态性的文学作品有所启示。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图像视觉语法;卡明斯视觉诗 1.引言 视觉诗是一种以文字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是跨艺术门类的实践,是诗歌与绘画合一的特殊文学现象。它将阅读与观赏通过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联姻结合在一起,“如诗如画”的境界使欣赏者的多种感官得到愉悦(谭捍卫2006:133)。对于视觉诗,传统的分析模式往往局限于对语言的分析,而忽略了对除语言系统以外其它符号系统的解读,因而无法充分体现创作者的目的和意图。20世纪90年代,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西方兴起,读图时代也随之而来,单一的语言分析模式被打破,话语分析逐渐走向多模态化。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方法对E.E.卡明斯的视觉诗“r-p-o-p-h-e-s-s-a-g-r”(蚱蜢)进行多方位的解读,旨在为视觉诗及其他具有多模态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2.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的理论基础 2.1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概念整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多模态话语的概念。对于多模态话语的定义,众说纷纭。李战子(2003:1)提出“多模式(multimodal)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张德禄(2009:24)指出“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朱永生(2007:83)认为“模态则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除此以外,为了更好地研究多模态话语,朱永生先生还划分了两个判断多模态话语识别的标准:“第一条标准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有多少,第二条标准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有多少。有些话语虽然只涉及一种模态,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系统,我们也把这些话语看作是多模态话语。”(朱永生2007:83)本文在判断多模态话语识别时采取的是第二条标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我们感受客观世界的不同感知模式,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不同渠道交际时,同时表达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

诗言志论文:陆机诗歌情感研究

诗言志论文:陆机诗歌情感研究 【中文摘要】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创作理论,结果其诗歌却被后代诗论家目为“不及情”或者“感情贫乏”,这一矛盾现象很值得深究。“诗缘情”与陆机诗歌情感的互证研究,还有继续深入开掘的空间和意义,而且尚没有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正是基于这个意义和考虑,本文才不揣浅陋,拟用知人论世、文史互证和创作心理学等研究方法,从“诗缘情”与陆机诗歌创作的互证的角度,希冀对陆机诗歌的情感类型、特征和情感表现之得失做一个“持而未周”的尝试性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比较全面地了解20世纪至21世纪初十年,国内外研究陆机及其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况后,确定本文的研究论题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嬗变。分别阐述“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理论的提出背景和丰富内涵,以及历代对于“志”与“情”的辨析,探讨个体情感(“诗缘情”)对于诗教传统(“诗言志”)的疏离。第二章,“缘情”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统一。本章主要结合陆机的诗歌作品分析其诗歌中所表现的丰富情感和体现的鲜明特征,论证陆机诗歌是“及情”之作。第三章,“缘情”的追求与困境。本章重点从专重形式美的时代审美风尚的习染和西晋“政失准的”的特殊环境与入洛处境对陆机诗歌情感的约束和限制两个视角,析论陆机诗歌情感表现的得失,从而廓清历代论者评定陆机诗歌“少情”、“不及情”的迷雾。第五部分为余论:“言志”标准与“缘情”实践的分歧。通

过考索探微历代论者的评价立场和标准,辨析历代论者对“诗缘情”与陆机诗歌的情感评价,认为陆机诗歌“少情”甚至“不及情”的大多数论者多是以“诗言志”的教化标准看待陆机的“诗缘情”理论下的诗歌作品,所以导致了评价的偏颇以至错误,从而进一步补正了陆机诗歌是“诗缘情”理论下的“及情”之作。

严力,诗歌的纯粹性

严力,诗歌的纯粹性 作者:暂无 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3年第9期 采访/撰文:王薇 作为文学团体“今天”的成员、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的严力,从70年代初便开始了具有创新意识的诗歌创作。排解少年时代由社会环境及家庭重创所带来的压抑与苦闷成为了严力诗歌创作的最初动力。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是来 自灵魂的诉说,故而真正的诗歌理应是纯粹的。多年来,无论内容如何变化,严力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始终未曾改变。 在他的心中,诗歌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反省,是一种追求理想行为的表达。诗人以言简意赅的精致小诗,不断地勾勒 着一种“让行为去接近的文明意象”。在这个意义上,诗不再仅仅是一种表达,而同时成为了一种影响行为的方式。 I ART:你从1973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还是一个少年的你是如何想到要以诗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 严力:肯定是由于生命状态的压抑,那个时代太扭曲了,而我记忆中可以对比的生活当然也只有文革前与文革的 对比,最起码文革前有不少被翻译成中文的西方经典名著,我正好是可以阅读的年龄,而且家庭温暖的教育气氛也造 就了我基本的人生道德启蒙。所以,我知道心中的压抑可以用文字来抒发。 我的压抑还来自受重创的家庭,爷爷被逼自杀,父亲到五七干校后又被带走隔离审查,甚至家人不知道他在哪里......我还在社会上遇到了压抑的同类。其中包括芒克、多多、北岛,我们都是在1970年至1973年之间相识的,那 时候他们也都开始写诗有两三年了。这些诗在朋友间互相传阅,然后锁进抽屉...... I ART:70年代中国的社会环境还相对很封闭,你那时创作的诗歌便已经显现出一种与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创 新性,走上这样“另类”的道路有哪些客观与主观上的原因? 严力:客观原因就是反扭曲,整个社会的各种结构被扭曲到的那种程度当然有其千年帝王制文化的直接原因,而 另一个原因就是借用了外来的好听的政治词语来做极端恐怖的事情,后者更具有欺骗性,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个年代 的整个世界,其实很多文明的事情已经遮掩不住了,但是不少国家的掌权者还是在遮掩,并封闭任何外界有关文明发 展的新闻,洗脑程度前所未有......反洗脑在社会中也开始暗中涌动,我们只是动笔写下了一些反洗脑的过程经历,还有 很多人也在反洗脑,只是没有记录下来,他们在心中进行着正常生活的向往...... I ART:在诗歌创作方面,哪些人、流派或者经历曾对你产生过影响? 严力:我想我受到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等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比较多,就像我前面说过的,文革前有很多 这样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我们私下还可以找到,毕竟不可能把所有这些书全部烧掉。那些封在图书馆里的书还是能 有办法偷出来的。但是我们只能遇到什么就阅读什么,不太可能有什么选择,机会毕竟有限。我还记得当时有两本美 国杰克·伦敦写的小说,在几个朋友间传阅,我等了半年才轮到。 至于我们自己的流派是后来的人们给予的,如果非要说什么流派,那就是反洗脑流派。也因为用自己的感情进行 生命的表达是要被批判和暴力压制的,只能躲起来,所以又被称为地下诗歌,那是一种状态,也是生命状态的一种流派。 I ART:包括你在内的《今天》的早期成员们被评论界定义为“朦胧派”,你是如何定义它的?如果说“朦胧派”的诞 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在你看来,“朦胧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是否延续至今?又体现在哪里? 严力:朦胧诗确实有点朦胧,因为在文革前写诗,很少有人敢写得特别明确,因为一句话就可以被枪毙的时代只 能拐着弯地写,朦胧地写,万一被发现还可以有解释的余地,这是既能保护自己,但又想写点什么的处境所造成的。 当然也有一些形式上的探索,但我觉得真正形式上的探索应该是在1979年之后了。朦胧诗的影响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讲,就是对审查制度的认识,我们对审查制度的担心其实至今也没有消失,有些朦胧还在继续朦胧,朦胧是中国多少 年来的特色与流派。

试论陆机的诗歌

试论陆机的诗歌 安海民1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陆机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唐以后对陆机诗歌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的几部文学史的编写。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衡量诗的重要标准,便当以其所传达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及其所传达的效果之优劣为根本依据。本文据此并结合文本探讨了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陆机;陆机诗歌;艺术特色与成就 陆机被称誉为“太康之英”,受到了其时代的推崇,然自唐代否定六朝文学起,陆机及其诗歌创作往往遭到评论家的诟病,如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雕镌刻镂之工日益增,而诗人之本旨扫地尽矣。”[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陆士衡之‘来日苦短,去日苦长’,……语若卑贱,而亦实境所就,故不忍多读。”又云:“若陆机《辨亡》、傅玄《秋胡》……令人一见匿笑,再见呕秽,皆不免为盗蹠、优孟所訾。”[2]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士衡旧推大家,然通瞻自足,而绚采无力,遂开出排偶一家。降自齐、梁,专攻对仗,边幅复窄,令阅者白日欲卧,未必非陆氏滥觞也。”[3]此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当代,几部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中,更是将陆机的诗歌目为形式主义代表,加以否定与鞭挞,即就是新近出版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而言,在论述陆机时也认为:“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求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4]因此,作为西晋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陆机,其诗歌创作到底有何特色与成就,仍有继续研讨的必要,笔者不揣简陋,撰此文就此问题试加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一 据金涛声点校的《陆机集》所载,现存陆诗有九十首﹙辑录的佚诗不计﹚,其中,乐府诗四十八首,拟古诗十二首,公宴、赠答、招隐等徒诗三十首。综观陆诗,我们将其表达的思想情绪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描写统治者的功德和同僚友朋的诗酒唱和。如《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一首,描写西晋承魏祚,统一天下,宅京洛阳,惠承武隆,笃生太子,陆机以远方小臣侍奉太子一事。其中,“时文惟晋,世笃其圣。钦翼昊天,对扬成命。九区克咸,讴歌以咏,皇上纂隆,经教弘道。于化既丰,在工载考。……”这是对统治者功德的歌颂。再一首是关于元康三年(293年)冯文罴迁斥丘令事的,诗中叙述详瞻。其中,“阊阖既辟,承华再建。明明在上,有集为彦。奕奕冯生,哲问充迪。……”不乏对冯文罴的益美之辞。如此颂德、唱和之作,在魏晋诗坛亦有不少。今存陆机诗中尚有《皇太子赐宴》、《答潘尼》、《赠冯文罴》、《赠顾交阯公真》、《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等。 2.叙述日常生活和抒发日常情感的。通过初步统计我们发现,陆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是“悲”(30多次)、“思”(20多次)、叹(15次以上),这些词语均与日常思想感情有关。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陆诗抒写最多的不是颂德、唱和,而是叙述日常生活和抒发日常情感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情绪具体表现在离愁别绪中交织着深沉的乡思、亲友手足之情。 陆机远离水乡吴都,到京洛出仕,实为婴时牵网。离愁别绪,不绝如缕。请看: 1【作者简介】安海民(1964-- ),男,甘肃秦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青藏高原文化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