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高考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知识点

2016高考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知识点

2016高考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知识点
2016高考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复习资料——《经济生活》知识梳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必背知识:货币本质、职能;流通中所需货币量;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利和弊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交换三阶段

(1)商品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物美”指使用价值与质量;“价廉”指价值大小)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如外面空气;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商品交换三个阶段:

①偶然的物物交换和扩大的物物交换(公式:W一W);

②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一W一W);

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又叫商品流通,公式:W一G一W)

2.货币的产生、本质:

(1)产生(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①先有商品,后有货币,二者不是孪生兄弟②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主要区别:是否固定充当)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人们为何崇拜货币,货币为何神奇?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一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①流通手段:W一G一W,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是现实货币(网购属于流通手段)

②价值尺度:标价、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只需观念货币(多用“标价”“价格”等词)

③支付手段:钱货分离,有时间差(多用赊销赊购、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④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注意在银行存款不是贮藏手段)

⑤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流通(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

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1)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注意: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和种类,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法规定纸币实际购买力)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含义、原因和对策:

(1)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2)表面原因: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

本质原因:商品社会总需求>商品社会总供给。

(3)对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

6.结算方式与信用工具:

(1)常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卡和支票)

(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7.外汇和汇率:

(1)外汇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注意:外币≠外汇,外汇包括外币和有价证券)

(2)外汇汇率表示方法:100单位外币=?人民币;或1单位外币=?人民币

(3)汇率升降规律:一般来说,哪种币种升值,它的汇率就上升。

(4)汇率上升有利面:本币升值,提升本币购买力,利于进口、出国消费、偿还外债,对外投资,提升国际地位

汇率下降有利面:本币贬值,提升外币购买力,利于出口、扩大内需、收回外债,吸引外资、降低国国际金融风险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即对内保持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意义:对内,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外,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必背知识:影响价格因素(前两点);价格变动的影响;与价值量相关的几组关系;

1.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货币表现;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2.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引起价格变动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

(2)直接因素:供求关系(注意:各种间接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3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内容: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注意:等价交换要求商品交换的价格要与价值相符合,但这并不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个具体的场合和时期,而是存在于长期的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与价值量相关的几组关系

注意1:价值总量分为社会价值总量和个别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分为有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

注意2:单位商品价值量能且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书上内容两点必背,其余结合材料提取) (1)影响价格因素(书上两点):

①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6.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影响

①一般来说: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公式:A 、

B 互为替代,A 价 (A 需 )导致B 需 (正相关);A 、B 互补,A 价 (A 需 )导致B 需 (负相关)

(注意:互补和替代一定是指A 的价格变化引起B 需求量的变化,不能是A 的价格变化引起B 价格的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扩大规模和产量,反之亦然)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降低成本,生产者会增加价格下降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注意: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就是价值规律起作用、就是市场“无形的手”起作用)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必背知识:影响消费因素(主要因素必背);消费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消费类型;恩格尔系数;树立正

确消费观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或经济发展水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2)主要因素:收入、物价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 发展经济、完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水平提高)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③社会收入差距(社会收入差距越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高)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B: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物价下跌,消费量上升)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3)其他因素:消费心理、消费环境

A: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

B:消费环境(产品质量、消费市场安全) 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安全放心的消

费环境。

2.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具体哪个反作用从4个方面展开)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5)消费与对外开放:扩大内需,有利于落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防范经济风险、增强经济安全。 3.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①钱货两清消费 ②贷款消费 ③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①有形商品消费 ②劳务消费(看不见的服务消费)

(3)按消费目的:①生存资料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教育、技能培训) ③享受资料消费

4.恩格尔系数含义和意义

(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2)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注意:投资理财等不能算家庭总支出)

(3)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消费心理

(1)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从众和求异,不能片面说是好还是坏)

(2)态度: 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最实惠。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滞后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注意:贷款消费要辩证认识:贷款消费不一定是超前消费,那些收入稳定、有偿还能力的人群进行贷款消费是可取的,而收入不稳定、不考虑偿还能力的人群进行贷款消费则是不可取的,属于超

前消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必背知识:生产与消费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体现;非公有制经济作用;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决定消费的方式③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生产(决定) 分配(桥梁和纽带) 交换(桥梁和纽带) 消费(最终目的)

3.为什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发展生产力(了解)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了解)

(1)理论依据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生产决定消费,要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2)现实依据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有利于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利于摆脱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如何发展生产力(背诵)

(1)根本角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改革角度: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3)人才角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人才强国”战略。

(4)科技角度:加快科技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内容、地位(是什么):

①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地位: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意义(为什么):

①该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态度(怎么办):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

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5.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体地位体现、如何增强主体地位

(1)公有制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所有制中居于主体地位。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

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6.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及其体现

(1)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支柱,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体现:

①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7.非公有制经济内容(微小型经济)地位、作用

(1)内容:

①个体经济:劳动者自己占有生产资料、自己经营劳动,一般规模较小。

②私营经济:劳动者自己占有生产资料、雇人经营劳动,一般规模较大。

③外资经济: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外资部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吸纳闲

散资金、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必背知识:公司形式区分;公司如何经营和发展(书上4点必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维护劳动者权益

4.兼并与破产意义

(1)破产意义:①强化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迫使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2)兼并意义: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实力,以优带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5.就业意义(了解)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必背知识: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和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1.储蓄存款

(1)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定期存款,存款期限内,利率固定不变;活期存款,存款利率随利率变

化而变化)

(2)利息、利率(利息率)

存款利息计算方法: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存款利息税(如果有)。利息≠本息(本金+利息)。

2.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1)体系:我国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部分。

(2)主要业务三大类: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③结算业务。

3.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和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1)特点:储蓄:便捷的投资;债券:稳健的投资;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商业保险:规避风险

(2)风险:国债<储蓄<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

(3)收益:储蓄<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

(4)偿还方式:

储蓄:到期还本付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商业保险:事故发生后才能获得保险金

股票:不能退股,可以买卖和转让(股票收入包括股息或红利;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

4.融资(筹资)方式(能判断即可)

(1)直接融资:是指政府、企业等直接从社会上(如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筹资。发行债券、股票等

(2)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

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必背知识: 如何区分各种分配方式;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了解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偶然性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原因、作用(选择题标准掌握)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者都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

(2)按劳分配原因、作用(意义)

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劳动有差距;仍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作用(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三性,促进生产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按劳分配地位、内容

(1)地位: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

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如何区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必须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收入。比如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保险不是按劳分配)

(注意:农村集体经济中租地、承包土地经营是按劳分配,但土地的转租、流转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3)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存在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①资本要素:利息、股票、债券收入;私营外资企业主税后利润;提供厂房、机器设备分红等。

②土地要素: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③管理要素:私营、外资企业管理人才的收入。

④劳动要素:个体、私营、外资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⑤信息要素: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收入。

⑥技术要素:技术入股、技术转让、专利使用和转让的收入。

特别提醒:科技人员收入

①如果是凭技术在公有制企业上班,所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

②如果是凭技术在私营、外资企业上班,所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如果是凭技术入股分红、专利转让,其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特别提醒:

①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比如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非劳动收入可以是合法收入(比如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非按劳分配不一定是按生产要素和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比如福利性收入)

④工资、奖金、津贴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

企业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1)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

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办?

关系是什么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矛盾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怎么办(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

进公平。

(2)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

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

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6.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是什么);意义(为什么);措施(怎么办)

含义(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

能过于悬殊,

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即:有差距,但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公平≠平均)

意义(为什么)

(1)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三性,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3)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②有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④有利于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措施(怎么办)

7.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必背知识: 我国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和措施;税收的作用;违反税法表现

1.财政收入(四收)与支出(五支)构成;财政收支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和措施。

(1)财政收入(四收):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费收(税、利、债、费)

(2)财政支出(五支):经济建设支出;科教育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

支出

(3)收支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盈余(注意:财政赤字与盈余,不能笼统谈说好谁坏)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和措施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分配政策 措施:①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②制定合理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我国财政的作用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国家财政支持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经济滞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需求,

发展经济。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经济过热、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需求,

稳定物价。

3.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1)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固定性,即征税时间、征税对象、税率相对固定,国家税务部门依法对税率进行调整也体现了固定性)

(2)关系: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②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必须其有固定性 4.税收的重要作用

(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3)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税收来反映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状况,对市场主体的经济

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5.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不用死背,能区分即可) (1)偷税,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如,不开发票)

(2)欠税,超过期限,拖欠税款。 (3)骗税,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4)抗税,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6.税收种类

(1)根据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①增值税:对象(增值额);优点(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

行为) 公式(增值税=商品销售额x 税率一上一个环节已缴税金或增值税=增值额×税率);税率(比例税率) ②营业税:对象(营业总额); ③消费税:对象(销售额) (3)个人所得税: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优点(收入越高,税率越高,有利于社会公平) 7.负税人与纳税人 (1)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实际买单的单位或个人)。 (2)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注意: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只有当税款是由纳税人承担时纳税人才是负税人。比如个人所得税) 8.依法纳税(了解) (1)根本原因:我国税收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基本要求:每个公民依法诚信纳税;对他人偷税漏税行为积极监督和举报。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背知识: 市场配置资源;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

1.市场配置资源(地位、方式、优点、局限性)

(1)地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

(2)方式(市场如何调节):价格;供求;竞争(p79)

(3)优点(优点和方式内在意思一致)

①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灵敏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源流向,优化资源配置。

②通过市场竞争,促使生产者加快科技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公共物品(国防、治安、消防)市场不能调节;社会危险品(枪支、麻醉品)不让市场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弊端:自发性(唯利是图)、盲目性(一哄而上)、滞后性(事后调节)。

③仅由市场调节后果:会导致浪费资源;两级分化严重;社会不稳定。

2.市场秩序为什么、怎么办

为何要规范市场秩序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优点、弊端决定的(小切口必须分点展开)

(2)只有具备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3)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国家);维护企业经营者利益(企业);消费者合法权益(个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为何要加强宏观调控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和局限(不是万能的;固有弊端)

(2)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宏观调控)

(3)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6.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1)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主要手段(注意: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①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计划、规划(对经济利益进行调节和引导)

②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立法和司法)

③行政手段:行政机构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通知。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必背知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要把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

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

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

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必背知识: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载体、实质、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

(1)主要表现: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

(2)载体:跨国公司

(3)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导致世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4)影响:“双刃剑”有利有弊,利大于弊(P94自己看)

(5)发展中国家应对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2.国际经济组织(了解)

(1)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世贸组织的最重要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3.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策、战略、方式、步伐、原则、安全)

(1)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2)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积极体系。

(3)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

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4)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6)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规则的本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

销。

4.“引进来”与“走出去”

(1) “引进来”:是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2) “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

2017届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经济生活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P59) (1)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A、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前提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按劳分配的意义: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4、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造福于人民。 5、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④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⑤统筹好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并重,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①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①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医疗) 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资金、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2)利润(3)债务(4)其他

(完整版)《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 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 11.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2.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3.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 14.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5.“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6.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2016年山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高考真题

2016年山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5分)若复数z满足2z+=3﹣2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 A.1+2i B.1﹣2i C.﹣1+2i D.﹣1﹣2i 2.(5分)设集合A={y|y=2x,x∈R},B={x|x2﹣1<0},则A∪B=()A.(﹣1,1)B.(0,1) C.(﹣1,+∞)D.(0,+∞) 3.(5分)某高校调查了200名学生每周的自习时间(单位:小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自习时间的范围是[17.5,30],样本数据分组为[17.5,20),[20,22.5),[22.5,25),[25,27.5),[27.5,30].根据直方图,这200名学生中每周的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 A.56 B.60 C.120 D.140 4.(5分)若变量x,y满足,则x2+y2的最大值是() A.4 B.9 C.10 D.12 5.(5分)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πB.+πC.+πD.1+π 6.(5分)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 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5分)函数f(x)=(sinx+cosx)(cosx﹣sinx)的最小正周期是()A.B.πC. D.2π 8.(5分)已知非零向量,满足4||=3||,cos<,>=.若⊥(t+),则实数t的值为() A.4 B.﹣4 C.D.﹣ 9.(5分)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当x<0时,f(x)=x3﹣1;当﹣1≤x ≤1时,f(﹣x)=﹣f(x);当x>时,f(x+)=f(x﹣).则f(6)=()A.﹣2 B.1 C.0 D.2 10.(5分)若函数y=f(x)的图象上存在两点,使得函数的图象在这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称y=f(x)具有T性质.下列函数中具有T性质的是()A.y=sinx B.y=lnx C.y=e x D.y=x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5分)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的值分别为0和9,则输出的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主观题必背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其它因素(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注意曲线图题)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若某商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之一)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 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重要因素:物价变动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 4、促进消费水平的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2)保进就来,增加居民收入。 (3)建立健全社全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4)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必修一《经济生活》需背诵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价格与消费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直接因素)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法则,需求曲线)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供给法则,供给曲线)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居民的收入,包括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主要因素) (3)消费心理、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其它因素) 第二单元:生产与经营 三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3)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4)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5)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1.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

2016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WORD 整理版分享 2015 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 1. 已知集合 A 1,2,3 , B 2,4,5 ,则集合 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_______. 2. 已知一组数据 4, 6, 5, 8,7, 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________. 3. 设复数 z 满足 z 2 3 4i ( i 是虚数单位),则 z 的模为 _______. 4. 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 S 为 ________. 5. 袋中有形状、 大小都相同的 4 只球,其中 1 只白球, 1 只红球, 2 只黄球, 从中一次随机摸出 2 只球,则这 2 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________. 6. 已知向量 a 2,1 , a 1, 2 ,若 , ,则 m-n 的值为 ma nb 9 8 mn R ______. 7. 不等式 2 x 2 x 4 的解集为 ________. 8. 已知 tan 2 , tan 1 ,则 tan 的值为 _______. 7 9. 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 5,高为 4 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 2、高为 8 的圆柱各一个。 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 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与圆柱各一个, 则 新的底面半径为 。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点 (1,0) 为圆心且与直线 mx y 2m 1 0(m R) 相切 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11. 数列 { a n } 满 足 a 1 1 ,且 a n 1 a n n 1 ( n N * ),则数 列 { 1 }的前 10 项和 a n 为 。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P 为双曲线 x 2 y 2 1 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点 P 到直线 x y 1 0 的距离对 c 恒成立,则是实数 c 的最大值为 。 13. 已知函数 f ( x) | ln x |, g( x) 0,0 x 1 ,则方程 | f (x) g( x) | 1 实根的个 | x 2 4 | 2, x 1 数为 。 (cos k , sin k cos k 12 14. 设 向 量 a k )( k 0,1,2, ,12) , 则 (a k a k 1 ) 的 值 6 6 6 k 0 为 。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最完整版)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1、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3)居民的消费还受消费观念的影响,要提高消费水平还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过度超前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对滞后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4、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必要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 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高考理科数学必考考点大全

高考数学(理)必考考点自查清单 核心考点(必考+高频):根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的精神及近3—5年全国高考考试题、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试题 公众号:小升初数学压轴题天天练

公众号:小升初数学压轴题天天练

公众号:小升初数学压轴题天天练 备注:掌握程度I 、II ——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分为I 和II 两个层次。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圆锥曲线 35、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标准方程与性质 36、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I III 1)曲线标准方程和性质的求解 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弦长、参数 范围、最值、定点定值、向量等) 概率 统计 计数原理 37、两个原理、排列组合 38、二项式定理 II I 1)两个原理与排列组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二项式定理解决二项展开式 概率 39、概型及事件 40、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 41、期望与方差性质 42、正态分布 II III 1) 区别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型、独立、 重复试验等概型 2)区别互斥、对立、独立事件 3)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计算均值、方差 4)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及性质 统计 43、三种抽样 44、用样本估计总体 45、变量的相关性与独立性检验 I 1)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过程 2)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数字特征 3)回归分析和独立性检验 算法 归纳推理 46、程序框图,数学归纳法, 归纳推理 I 1)程序框图的逻辑结构 2)用归纳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高考的重点) 另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种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其中,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的次数成反比。(高考的必考内容) 4、? 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高考选择题的常考题型)5、? 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影响价格的因素有那些? 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影响价格③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纸币的发行量⑤货币本身的价值 7、?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高考的常考内容) 8、?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高考必考内容,必须记住并且会灵活运用) 9、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 需的员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 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反向的。(高考选择题常考)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0、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表明人们用于食品支出的较多,生活水平低;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高考选择题常考)

最新高考数学考点解析及分值分布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 1.集合与简易逻辑:10-18分 主要章节:必修1第一章《集合》、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选修1-1(文)2-1(理)《常用逻辑用语》考查的重点是抽象思维能力,主要考查集合与集合的运算关系,将加强对集合的计算与化简的考查,并有可能从有限集合向无限集合发展。简易逻辑多为考查“充分与必要条件”及命题真伪的判别。 2.函数与导数:30分+ 主要章节: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园与方程》 选修1-1(文)2-1(理)《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 选修4-4《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它把中学数学的各个分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数学全部内容的主线。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复合函数为载体,结合图象的变换(平移、伸缩、对称变换)、四性问题(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反函数生成考题,作为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函数与导数的结合的解答题,以切线、极值、最值问题、单调性问题、恒成立问题为设置条件,结合不等式、数列综合

成题,也是解答题拉分关键。 3.不等式:5-12分 主要章节: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选修4-5全书 一般不会单独命题,会在其他题型中“隐蔽”出现,不等式作为一种工具广泛地应用在涉及函数、数列、解几等知识的考查中,不等式重点考五种题型:解不等式(组);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综合性问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及均值不等式。解答题会与其它知识的交汇中考查,如含参量不等式的解法(确定取值范围)、数列通项或前n项和的有界性证明、由函数的导数确定最值型的不等式证明等。 4.数列:20-28分 主要章节:必修5第二章《数列》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所以在历年的高考解答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题量一般是一个小题一个大题,另外一个与其它知识的综合题。文科以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为主;理科以应用Sn或an之间的递推关系求通项、求和、证明有关性质为主。证明题以考“错位相减法”比较多。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要背知识点总汇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推荐背的知识点 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定义、本质及职能 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有三大阶段,自己看笔记)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有基本职能与其他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纸币无),执行中只需观念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对生产者的启发: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因此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商品) 货币与财富(综合探究) 3、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退出流通市场的原因 (2)纸币 定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偷盗等损失 发行规律: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危害。纸币发行量与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 4、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信用卡——信用为前提,有优点)、支票(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5、外汇与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知道汇率的变化所代表的意思 (3)正确看待人民币升值(利与弊) ①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从一定意义上看不利于我国出口,外商投资减少,可能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弊 ②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外投资和进口,缓解过高的外汇储备的压力,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并且会使人民币的信誉及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得到了提升。利 ③所以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我们汇率改革只能稳妥、有步骤地进行。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对实现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价格变化的原因 (1)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与价格成正比例关系) 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越大,价格就越高),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正:社会劳动生产率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