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五至专题六

专题五至专题六

专题五至专题六
专题五至专题六

第一讲力学实验

一、误差与有效数字

1.误差

2.有效数字

(1)定义: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据。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是误差的来源。

(2)从数字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 5为三位有效数字。

二、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1.长度测量类

(1)游标卡尺的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0.01 mm。

2.时间测量类

(1)机械秒表的读数:

①原理:机械秒表的长针是秒针,转一周是30 s,因为机械表采用的是齿轮传动,指针不可能停留在两小格之间,所以不能估读出比0.1 s更短的时间。位于秒表上部中间的小圆圈里面的短针是分针,指针走一圈15 min,每小格为0.5 min。

②秒表的读数方法是:T=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

(2)打点计时器:

(3)频闪照相机:

其作用和处理方法与打点计时器类似,它是用等时间间隔获取图像信息的方法,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下来,使用时要明确频闪的时间间隔。

[典例](2013·哈尔滨一中模拟)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5-1-1甲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 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 mm。

图5-1-1

[解析]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1

20mm=0.05 mm,所以d甲=10 mm+0.05 mm×10=10.50 mm=1.050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d乙=1.5 mm+0.01 mm×23.1=1.731 mm。

[答案] 1.050 1.731

一、方法技巧要用好

1.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先确定各尺的分度,把数据读成以毫米为单位的,先读主尺数据,再读游标尺数据,最后两数相加。

2.游标卡尺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3.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准确到0.01 mm,估读到0.001 mm,结果若用mm做单位,小数点后必须保留三位数字。

二、易错易混要明了

1.游标卡尺在读数时注意区分卡尺的精度。

2.螺旋测微器在读数时,注意区别整刻度线与半毫米刻度线,注意判断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2012·广东高考)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

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5-1-2(a)和(b)所示,长度为________cm,直径为________mm。

图5-1-2

解析: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1 mm,所以L=(50+1×0.1)mm=5.01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5+31.5×0.01) mm=5.315 mm。

答案:5.01 5.315

[典例](2013·湛江模拟)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组装了一套如图5-1-3所示的装置,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一端与细绳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尾部相连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图5-1-3

(1)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不挂钩码,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

(2)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按图组装好仪器,并连接好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接通拉力传感器和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________________,打出一条纸带,关闭电源。

(3)在打出的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5-1-4所示,在纸带上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取O 、A 、B 、C 、D 、E 等多个计数点,各个计数点到O 点间的距离分别用h A 、h B 、h C 、h D 、h E ……表示,则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在计时器打下D 点时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若拉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 ,计时器打下A 点到打下D 点过程中,细绳拉力对小车所做功为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以A 点为起始点,以A 点到各个计数点动能的增量ΔE k 为纵坐标,以A 点到各个计数点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 为横坐标,得到一条过原点的倾角为45°的直线,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1-4

[解析] (1)平衡小车所受阻力时应不挂钩码,轻推小车后,小车能沿木板匀速下滑,纸带上打的点间距相等。

(2)实验操作时应先接通拉力传感器和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 (3)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v D =

h E -h C

2T

故E k D =12M v D 2=M (h E -h C )2

8T 2

计时器打下A 点到打下D 点的过程中细绳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 =F (h D -h A )

(4)如果W -ΔE k 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且倾角为45°,则有W =ΔE k ,故可得出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答案] (1)间距相等 (2)释放小车 (3)M (h E -h C )28T 2

F (h D -h A ) (4)外力所做的功等于

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一、方法技巧要用好

1.计时点与计数点

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便于测量和计算,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时间间隔Δt =0.02×5 s =0.1 s 。

2.求瞬时速度的方法

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5-1-5所示,求打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只需在这一点的前后各取相同时间间隔T 的两段位移x n 和x n +1,则打n 点时的速度v n =x n +x n +1

2T

图5-1-5

3.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

(1)利用a =Δx

T 2求解:在已经判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可利用Δx =x n +1-x n

=aT 2求加速度a 。

(2)逐差法:

图5-1-6

如图5-1-6所示,由x n -x m =(n -m )aT 2 可得: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

3T 2, 所以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

(3)两段法:把上面x 1、x 2、x 3、x 4、x 5、x 6分成时间相等(均为3T )的两大段,则由x 2-x 1

=aT 2得:(x 4+x 5+x 6)-(x 1+x 2+x 3)=a (3T )2,解出的a 与上面逐差法结果相等,但却要简单得多。

(4)图像法:

①由v n =x n +x n +1

2T

,求出相应点的速度。

②确定各计数点的坐标值(v 1,T )、(v 2,2T )、…(v n ,nT )。

③画出v -t 图像,图线的斜率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利用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1)若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满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恒量(aT 2),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v -t 图像为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易错易混要明了

1.注意打点周期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关系。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时,注意公式中分母上的常数与位移段数的关系。 3.注意单位换算。

(2013·云南部分名校统考)某同学用图5-1-7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 与小车所受合力F 及质量M 的关系。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

图5-1-7

(1)某次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每两个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拉力________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 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 满足________的条件。

解析:(1)由逐差法可求加速度,a =(x 3+x 4)-(x 1+x 2)

4T 2

[(7.21+7.72)-(6.19+6.70)]×10-

2

4×0.1

2

m /s 2=0.51 m/s 2。 (2)由纸带的运动情况可知,纸带、砝码和盘一起加速运动,所以拉力小于砝码和盘的总重力。由mg -F =ma ,F =Ma ,联立得,F =mg

1+m M ,所以当m ?M 时,F ≈mg ,则为了便于

探究,减小误差,应使m ?M 。

答案:(1)0.51 (2)小于 M ?m

[典例] (2013·广州模拟)请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相关内容。 (1)如图(a),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 (2)如图(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

记为O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c),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N和细绳的方向。

(4)如图(d),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的图示,请用作图方法作出F1和F2的合力F′。

(5)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F1引起,则原因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________、F1与F2的夹角比真实夹角偏________。(填“大”或“小”)

图5-1-8

[解析](2)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需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

和F2

1

及两条细绳的方向。

(3)F的大小为F=3.00 N。

(4)作图如图所示。

(5)由图可以看出,如果偏差仅是由F1引起的,则原因是F1比真实值偏大,F1与F2的夹角也比真实值偏大。

[答案](2)两条细绳的方向(3)3.00(4)图见解析(5)大大

一、方法技巧要用好

1.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规则

(1)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可根据有效数字的位数和结果的需要来定;

(2)要标明坐标轴物理量、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的间距按有效数字的位数标明数值;

(3)图上的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而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

(4)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线线性化,即“化曲为直”。

2.图像法处理数据的缺点

(1)在图纸上连线时有较大的主观任意性。

(2)连线的粗细、图纸的大小、图纸本身的均匀程度等,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二、易错易混要明了

1.注意区别纵、横坐标轴的物理意义,标度及单位。 2.注意确定图线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2013·福建福州名校检测)小明和小图5-1-9

红同学对如图5-1-9所示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进行标度(均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

(1)小明测量了不挂钩码和挂1个钩码时的指针指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分别为5.00 cm 和5.60 cm ,然后根据所学弹簧弹力知识,经过类比,按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规律在刻度尺上依次进行了标度,则小明应在刻度尺________ cm 处标示挂5个钩码的指针位置。

(2)小红分别测量了不挂钩码、挂1个钩码、挂2个钩码……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并按实际测量进行标度,其数据如下表:

像。并回答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长度________(填“是”或“否”)成线性关系。

图5-1-10

(3)请你分析小明和小红的标度方法谁更科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00 (2)作图如图所示 (3)小红的作法更科学。因为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量不成线性关系,所以不能与弹簧类比,要进行实际测量。

1.(2013·淮安模拟)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有50个等分度,总长度为49 mm。现用它测量某工件宽度,示数如图1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乙图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mm。

图1

解析:游标卡尺为50个等分度,精度为0.02 mm,故工件宽度为40 mm+0.02 mm×5=40.10 mm=4.010 cm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 mm+0.01 mm×13.0=1.130 mm

答案:4.010 1.130

2.(2013·云南玉溪一中质检)如图2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的实验中,PO为橡皮筋,OA、OB为带有绳套的两细绳。

(1)对下列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细绳的夹角要尽可能地大

B.必须测出两细绳的长度,以便画出力的图示

C.有可能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都比橡皮筋的拉力大图2

D.换用一根弹簧测力计后只需把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即可

(2)在某次实验中,用两个弹簧秤拉绳使橡皮筋的一端拉伸到O点,在保持O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操作可能实现的有()

A.保持OA、OB两细线的方向不变,改变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

B.保持OA的方向及A弹簧秤的示数不变,改变B弹簧秤的拉力大小及方向

C.保持弹簧秤A的示数不变,使弹簧秤B的示数减小

D.保持OB细线的方向不变,使弹簧秤A的示数减小

解析:(1)A项夹角太大误差较大;B项不必要,只需记录细绳的方向、O点位置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橡皮筋的拉力大小相等,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故C正确;两次拉橡皮筋时,为了使两次达到效果相同,橡皮筋结点必须拉到同一位置O,故D错误。

(2)利用共点力动态平衡,控制两个力的合力不变,从而可得选项C、D正确。

答案:(1)C(2)CD

3.(2013·延安中学模拟)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利用打点计时器针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如下三个问题的深入研究:

图3

(1)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2)如何测定物体下落过程中某一位置的速度?

(3)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此同学依据这些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如图3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频率为f)固定在铁架台上,先打开电源而后释放重物,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下落,打出几条纸带并在其中选出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取出若干计数点,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交流电源、天平及毫米刻度尺

B.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及砝码

D.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2)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f、x2、x5表示)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该同学用图像法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做v-t图像外,还可作________图像,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

(4)如图乙所示,打计数点5时重物的速度v5=________。(用f、x3、x4、x5表示)

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要交流电源,测量纸带上点迹之间距离需要用毫米刻度尺,选项B 正确。

(2)根据x m -x n =(m -n )a (5T )2,解得g =x 5-x 275

f 2

(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1

2m v 2,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可以作v 2-2h 图

像,或作1

2v 2-h 图像。作v 2-2h 图像,其纵轴表示的是重物下落至某一位置速度的二次方,横

轴表示的是从计时起重物下落高度的2倍(2h );或作1

2v 2-h 图像,其纵轴表示的是重物下落至某一位置速度的二次方的一半,横轴表示的是从计时起重物下落的高度h 。

(4)根据做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v 4=x 4+x 510T ,v 3=x 3+x 410T ,v 4=v 3+v 52,T =1/f ,联立解得:v 5=2x 5+x 4-x 3

10

f 。

答案:(1)B (2)x 5-x 275f 2

(3)v 2-2h 重物下落至某一位置速度的二次方 从计时起重物下

落高度的2倍 (或:1

2v 2-h 重物下落至某一位置速度的二次方的一半 从计时起重物下落的高度h ) (4)2x 5+x 4-x 3

10

f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图4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图4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Δt A 和Δt B ,求出加速度a ;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 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5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

图5

(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Δt A 和Δt B 表示为a =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仪器的读数及力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迁移能力。 (1)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9 mm ,游标为20分度,读数为12×0.05 mm =0.060 cm ,游标卡尺的读数为0.9 cm +0.060 cm =0.960 cm 。

(2)遮光片通过光电门A 的速度为v A =d Δt A ,通过光电门B 的速度为v B =d

Δt B

,根据v B 2-

v A 2=2as 可解得a =12s [(d Δt B )2-(d

Δt A

)2]。

(3)设细线拉力为T ,以物块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T -μMg =M a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上:mg -T =m a ,两式联立解得μ=mg -(M +m )a

Mg

(4)由于仪器未调整好造成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答案:(1)0.960 (2)12s [(d Δt B )2-(d

Δt A )2]

(3)mg -(M +m )a

Mg

(4)系统误差

5.(2013·滨州模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6甲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

图6

该组同学由实验得出的数据,作出a -F 图像,如图乙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

A .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 .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 .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 .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2)如图7所示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取A 、B 、C 、D 、E 、F 、G 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将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根据下图可知,打下E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 /s ,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7

解析:(1)该同学做出的a -F 图像不过原点,与a 正半轴有交点,说明实验中平衡摩擦力过度了,B 正确。

(2)T =0.1 s ,v E =x DF

2T =0.20 m/s

用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 a =x DG -x AD 9T 2

=(6.60-3.00)×10-

29×0.1

2

m /s 2=0.40 m/s 2。 答案:(1)B (2)0.20 0.40

6.(2013·潍坊模拟)某同学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8甲所示,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质量多次进行实验,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 静止释放。(g 取10 m/s 2)

图8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则d =________ cm ;

(2)认为小车所受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测出多组重物质量m 和相应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作出v 2-m 图像如图9所示,由图像可知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 ;

图9

(3)重物质量较大时,v2-m图线的MN段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消除此误差,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重物质量增加后,可以改变小车释放的初始位置

C.在重物与细线之间接一力传感器,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重物的重力

解析:(1)遮光条的宽度d=10 mm+0.05 mm×10=10.50 mm=1.050 cm。

(2)由题图可得,图线与横轴截距为0.1 kg,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F f=0.1×10 N=1.0 N。

(3)图像发生弯曲,是随着m的增大,小车所受的拉力比重物重力小得越来越多造成的,如在重物与细线之间接一力传感器,则力传感器的读数与细线拉力大小相等,就不存在上述误差了,故C正确。

答案:(1)1.050(2)1.0(3)C

7.(2013·石家庄模拟)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如图10甲所示,把木板一端垫起,滑块通过细绳与一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连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滑块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第二步:如图乙所示,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木板靠近滑轮处,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

第三步: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其中打下计数点O时,滑块的速度为零,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图10

(1)根据纸带求打点计时器打E 点时滑块速度v E =________。

(2)已知重锤质量为m ,当地的重加速度为g ,合外力在OE 段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W OE

=________。

(3)利用图丙数据求出各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 及A 、B 、C 、D 、E 各点的速度v ,以v 2为纵轴,以W 为横轴建坐标系,作出v 2-W 图像,发现它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测得直线斜率为k 则滑块质量M =________。

解析:(1)E 点对应滑块的速度v E =x 6-x 4

2T 。

(2)由甲图可知,根据平衡条件:Mg sin θ-F f =mg 。 故乙图中滑块的合外力F 合=Mg sin θ-F f =mg 。 合外力在OE 对滑块做的功W =mgx 5。

(3)由W =12M v 2得:v 2=2M W ,对应题意可得:k =2M ,滑块的质量M =2

k 。

答案:(1)x 6-x 42T (2)mgx 5 (3)2

k

8.(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11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图11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 p 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得E k ,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小球的质量m

B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 .弹簧的压缩量Δx

E .弹簧原长l 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 ,得E k =______。

图12

(3)图12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 -Δx 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 不变,m 增加,s -Δx 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 不变,h 增加,s -Δx 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12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 的表达式可知,E p 与Δx 的________次方成正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弹性势能的探究和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平抛运动规律,测量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由s =v t ,h =1

2gt 2,联立解得v =

s

g 2h

。要测量小球速度,需要测量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根据动能公式,为求得E k ,还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m ,所以正确选项是A 、B 、C 。

(2)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12m v 2=mgs 2

4h

(3)如果Δx 和h 不变,m 增加,则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减小,s 减小,s -Δx 图线的斜率会减小。如果Δx 和m 不变,h 增加,则小球抛出时的速度不变,s 增大,s -Δx 图线的斜率会增大。由实验绘出的图像可知,s 与Δx 成正比,而E k =12m v 2=mgs 2

4h ,所以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E p 与Δx 的2次方成正比。

答案:(1)ABC (2)mgs 2

4h (3)减小 增大 2

第二讲

电学实验

一、电学量测量仪器

1.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对比

2.实验原理

(1)电路:欧姆表是多用电表电阻挡的一个挡位,电路如图5-2-1所示。

图5-2-1

电流的流向:由于使用多用电表时不管测量项目是什么,电流都要从电表的“+”插孔(红表笔)流入,从“-”插孔(黑表笔)流出,所以使用欧姆挡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的是黑表笔,负极接的是红表笔。

(2)调零:当红、黑表笔短接时,表头电流表指针满偏,此时I g =E

R +R

g +r

(3)测量:当红、黑表笔之间接电阻R x 时,电路中电流I =E

R +R g +r +R x

,R x 的一个值对

应I 的一个值,故将电流刻度标上相应的电阻刻度,即可直接读出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

(4)中值电阻:当被测电阻R x =R +R g +r 时,电流变为满偏电流的一半,欧姆表指针指向刻度正中央,称为“中值电阻”。

二、电流表的内外接法选择 1.两种接法的比较

2.两种接法的判断 (1)比值判断法: 若

R V R x <R x R A ,R x 为大电阻,内接法误差小应选用内接法;若R V R x >R x

R A

,R x 为小电阻,外接法误差小应选用外接法。

(2)临界值判断法:

当被测电阻R x 的大小无法直接判定时,先求临界电阻R 0=R A R V 。若R x >R 0,则R x 为大电阻,内接法误差小;若R x

(3)试触法:当无法估计电阻的阻值,难以比较R A R x 及R x

R V

的大小时,可采用电压表试触法看

电流表、电压表变化大小来确定,若电流表示数较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外接时电压表分流作用大,应采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示数较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内接时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大,应采用外接法。

三、滑动变阻器连接的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 1.两种接法的对比

2.两种接法的处理技巧

(1)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选取原则:一般在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0与R x相差不大时,既不要求较大范围调节电流和电压,又不要求从零开始读数,则优先选择限流式接法。

(2)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选取原则:

①滑动变阻器的全值电阻R0远小于用电器电阻R x或电路中串联的其他电阻的阻值,即R x?R0。

②要求用电器R x的电流或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

③采用限流式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大于用电器R x的额定电流,或给定的仪表量程偏小。

[典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5-2-2所示

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

阻。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

电压表:量程5 V,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 kΩ;图5-2-2

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 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________,调零点。

(2)将图5-2-2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________(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5-2-3甲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______kΩ和______V。

图5-2-3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 kΩ和4.00 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kΩ。

图5-2-4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5-2-4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kΩ。

[解析](1)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换挡后需重新进行欧姆调零,故应将两表笔短接进行调零。

(2)电流应从多用电表的红表笔流入、黑表笔流出,故红表笔应接“1”。

(3)从图可以看出指针指向欧姆挡15.0位置,电阻挡为“×1 k”,故读数为15.0 kΩ;由于电压表量程为5 V,指针所指位置为3.60,故读数为3.60 V。

(4)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多用电表读数即为电压表内阻,所以电压表内阻为12.0 kΩ。

(5)设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E、多用电表内阻为R,由第(3)、(4)问可知E

R+15.0 kΩ

=3.60 V

12.0 kΩ,

E

R+12.0 kΩ

4.00 V

12.0 kΩ,两式联立解得:E=9.00 V,R=15.0 kΩ。

[答案](1)短接(2)1(3)15.0 3.60(4)12.0(5)9.0015.0

一、方法技巧要用好

1.使用多用电表的“五步”法

(1)选倍率,一般要选择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的倍率,如估计值为200 Ω就

应该选×10的倍率;

(2)进行欧姆调零;

(3)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4)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

(5)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扳到OFF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2.多用电表的使用“三注意”

(1)电流的流向:

由于使用多用电表时不管测量项目是什么,电流都要从电表的“+”插孔(红表笔)流入,从“-”插孔(黑表笔)流出,所以使用欧姆挡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的是黑表笔,

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专题训练(7套)

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专题训练 数学训练一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化简比。 (1) 45:72 (2) 1 2 :3 (3) 12 :23 (4) 0.7:0.5 二、解比例。 (1) 12 :15 =1 4 :X (2) 0.8:4=X:8 (3) 3 4 :X =3:12 (4) 36X =54 3 (5) X:4=1 2 :8 (6) 12 :X =14 :16 (7) 624 :X =15 :16 (8)1.25:0.25=X:1.6 (9)72:X =89 三、解决问题。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 ,三条边长的比是5:4:3,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数学训练二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解下面的比例。 (1)4:5.2=X:6.5 (2)2.4:X= 9 10 : 3 8 (3) 1 3 : 2 3 =8:X (4) X 0.8 = 1.5 4 (5) 0.75 X = 1.25 2 (6) 0.65 X = 0.13 2 (7)X:40 9 =4.5:2 (8)X:0.25=4: 5 3 (9) 5 12 :X= 0.2:9 25

(10)X:75%=814 :18 (11)1.2:3.6= 9 10 :X (12)X: 3 10 =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3967588.html, 二、依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X 与18的比等于1与6的比 (2)73 与43 的比等于7 8 与X 的比 (3)40与X 的比等于5和8的比 (4)34 和X 的比等于9 7 和1.2的比

小学五升六语文检测卷参考答案

小学五升六语文科检测卷(参考答案)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二、积累与运用(35分) 1、我能将下面的句子工整地抄下来,并且牢牢地记住它。(2分)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2、读句子,把带拼音的生字写在括号里.(4分) 第16届亚运会在hu ā tu án j ǐn c ù ( 花团锦簇 )的广州拉开序幕。运动员精神d ǒu s ǒu ( 抖擞 ),战绩辉煌。亚运会真是亚洲各国y ǒu y ì ( 友谊 )的桥梁。 3、我会填。(4分) 雪中送( 炭 ) 入( 木 )三分 同心( 协 )力 ( 垂 )头丧气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观察 视察 愿望 希望 (1)温家宝总理在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就来到玉树( 视察 ),了解灾情。 (2)救灾抢险时,我们要注意( 观察 )周围的情况,不能造成二次人员伤亡。 (3)我有个小小的( 愿望 ),那就是( 希望 )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 5、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5分) (1)“有志不在年高, 无志空长百岁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 志向 。 (2)“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 , 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对联中的 叠字 联。 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2+6=12分) (1)按原文填空。 水面上渐渐 沉寂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 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 耸立 在河边,古老的桥梁 横 在水上。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 蔺相如: 顾全大局 廉颇: 知错就改 诸葛亮: 足智多谋 周瑜:心胸狭窄 (3)仿照例子,补充下面的句子。 例: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地方。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一杯香茗 ,也是 一处幽静的世外桃源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

六年级奥数专题-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专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 (3)追及问题。 行 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1: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 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 =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 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2、A 、B 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 地到B 地需15小时,乙车由B 地到A 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 地还有多少千米? 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 、B 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 、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例题2: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开放题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开放题 课前准备:长方形硬纸板、剪刀等。 1、用24的约数组成比例,你能写出几组? 2、已知m n a = ,1 1++=m n b ,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 3、课堂上,老师布置了15道习题,规定正确率80%以上(包括80%)为合格。小明这次作业合 格,那么小明做对了多少道? 4、545.36?○□○□,在□和○里填上合适的数和符号,使原式能够简便计算。(至少补3种) 5、将9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它们的周 长分别是多少? 6、用一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圆柱形容器的侧面,再用另一块铁皮做底,怎样做 才能使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最大?

7、一个布袋中装有4个红球和1个白球,伸手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哪一个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红球的可能性占总可能的几分之几?如果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8、用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个深5厘米的纸盒,你会怎么做? 9、把一个长30厘米、宽24厘米、高1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块 小长方体,这三块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了多少? 第一部分 必做题 1、(☆)小青家有一个正方形的养鱼塘,四个角上各有一棵大树,他爸爸想把鱼塘扩大,使它成为 比原来大1倍的正方形鱼塘,而且不愿意把树挖掉,应该怎么办?请写出你的办法。 2、(☆)五年级有学生200人,其中4 1的学生参加文艺兴趣小组,51的人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每人两种兴趣小组至少参加一种,那么参加兴趣小组的共有多少人?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专题:接送问题的例题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专题:接送问题的例题及答案(一) 例1:如果A、B两地相距10千米,一个班有学生45人,由A 地去B地,现在有一辆马车,车速是人步行的3倍,马车每次可以乘坐9人,在A地先将第一批学生送到B地,其余的学生同时向B地前进;车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与步行的学生相遇后,再接9名学生前往B地,余下的学生继续向B地前进。。。多次往返后,当全体学生到达B地时,马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解答】 10*(1+2/3*3/4*2+1/3*3/4*2+1/6*3/4*2+1/8*3/4*2)=10*47/16=235/8千米 例2:某工厂每天早晨都派小汽车接专家上班。有一天,专家为了早些到厂,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出发,步行去工厂,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汽车,他上车后汽车立即调头继续前进,进入工厂大门时,他发现只比平时早到10分钟,问专家在路上步行了多长时间才遇到汽车?(设人和汽车都作匀速运动,他上车及调头时间不记)【解答】设专家从家中出发后走到M处(如图1)与小汽车相遇。由于正常接送必须从B→A→B,而现在接送是从B→M→B恰好提前10分钟;则小汽车从M→A→M刚好需10分钟;于是小汽车从M→A只需5分钟。这说明专家到M处遇到小汽车时再过5分钟,就是以前正常接送时在家的出发时间,故专家的行走时间再加上5分钟恰为比平时提前的1小时,从而专家行走了:60一5=55(分钟)。

例3: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成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5:4,到两车相遇时距离中点48千米,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成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5:4,到两车相遇时距离中点48千米,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答】相遇时甲乙的行程比也是:5:4,即甲行了全程的:5/(4+5)=5/9,乙行了:4/9又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48*2=96千米所以路程是:96/(5/9-4/9)=864千米。

六年级数学专题

六年级数学专题(一)——圆柱与圆锥 一、填空 1、一个圆柱,半径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2、一个圆柱,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的2倍,圆柱的体积就()倍。 4、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是圆柱底面半径的()倍。 5、把一个高是10分米的圆柱截成两个圆柱,表面积增加了0.36平方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米。 6、给一个体积是36π立方厘米的橡皮泥,可以做成半径()厘米,高是()厘米。 7、圆柱体育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圆柱体的高是圆锥体的高的1/6,则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 8、一个长方形硬纸板长6厘米,宽5厘米,一纸板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9、一个圆柱体的高是5厘米,若高增加3厘米,圆柱的表面积就增加37.68, 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0、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体的高6厘米,那么圆锥体的高是( )厘米。 二、判断 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圆柱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大2倍.() 4.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 )立方分米. 5.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 6.从一个圆锥高的处切下一个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原来体积一半。( ) 7.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它的体积也扩大3倍。( ) 8、一个正方体与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这个正方体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 9.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圆锥,这个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10.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 三、应用 1.一个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0.5米,若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五升六仿真试题及答案1

小学五升六真题精选一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15 分) 1、下面四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委糜mí沦l ún陷抱歉qi àN既j ì然 B.消xi āo 毁炫xuàn 耀内nèi 疚犒kào 劳 C.部署shǔ推荐ji àn 咫zhí尺忌讳huì D.濒临l ín纨绔kù窥kuī视遒qi ú劲 2、选择合适的成语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谢天谢地 B .惊天动地 C .昏天黑地 D .花天酒地 有一个县官离任,有人送德政匾一块,上面写着“四大天地”。送行的队伍到闹市处,县太爷想炫耀自己,对送行的人说:“我在任多年,并无多大业绩可言。今天你们赐给我德政匾,实在是厚爱。愿闻‘四大天地’之内涵。”有人回答说:“太爷上任呀,();太爷在任呀,();太爷办事呀,();如今卸任呀——众人齐声高呼()!”然后一哄而散。县官呆若木鸡。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内心里拥有善,,,。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 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 着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

人生 A .④①③②⑥⑤ B .③②①⑥⑤④ C .③①②④⑤⑥D.④③②①⑤⑥ 4、下列句子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 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举例子) B. 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 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C. 桥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下定义) D. 50 年代的洛杉矶拥有250 万辆汽车,每天约有一千多吨有害气体排放。(列数字) 5、“明末清初时期清兵攻陷扬州,明朝遗臣史可法要拔刀自刎,被手下阻拦。 被俘后,清兵欲以高官俸禄劝降他,史可法大骂气绝身亡。”如果用一句名言形容史可法的精神品格,最恰当的是第()句。 A.智者乐水,仁者乐山。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二、日积月累。(16 分) 1、《红楼梦》中刻画了很多女性,下面句子对应的是哪三个人物,请写出名字。(6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题

一、相遇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另一个速度=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二人第一次相遇后,都继续前进,分别到达B、A两地后又立即按原速度返回。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 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6、、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再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7、、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8、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对面开来,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两车相遇时,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多行了20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9、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两个人在距离中点千米的地方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10、两地相距37.5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相遇时甲、乙二人各走了多少千米 11、东、西两车站相距564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经6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2千米。相遇时这两列火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12、在一次战役中,敌我双方原来相距62.75千米。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已向我处前进了11千米。我军随即出发迎击,每小时前进6.5千米,敌人每小时前进5千米。我军出发几小时后与敌人相遇 13、在复线铁路上,快车和慢车分别从两个车站开出,相向而行。快车车身长是180米,速度为每秒钟9米;慢车车身长210米,车速为每秒钟6米。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的尾部离开,需要几秒钟 14、甲、乙两个车站相距55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由两站相向开出,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5、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第2课罗斯福新政 (2)

6.2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理解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新政的实施使美国摆脱了这场经济危机,稳定了社会,开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理解“时势造英雄”这一观点;通过学生的讨论,学习如何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所起的作用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人物的介绍,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勇于改革创新、爱国救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影响 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说明:1、罗斯福新政中采用国家权力来干预金融、农业和工业生产,从而使金融、农业与工业走出了危机的困境,;以“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工人失业问题,这是首创,值得借鉴;为解决贫富差距,协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实施了失业救济,并通过《社会保险法》,从而推动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罗斯福新政对其本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为教学重点。 2、罗斯福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首次实验,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影响都是相当深刻的。它缓和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它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与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此外,新政还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和极端主义组织,起了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然后设问: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来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罗斯福又是如何实施新政的呢?引出本课课题:罗斯福新政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测试题 班 姓名 找规律填数。 ⑴41、103、165、22 7、( )、( ) ⑵101、51、103、5 2、( )、( ) 计算。 100991431321211?++?+?+? 126012*********+++++ 用简便方法计算。 282355? 24 1311)241114(+?+ 甲、乙两人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A 地40千米的地方,两人仍以原速度前进,各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又在离B 地20千米相遇,问A 、B 两地距离是多少千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A D E F (单位:厘米) 20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的分数约分后是 32,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一桶油第一次倒出 41,第二次倒出12.5千克,两次共倒出26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文峰服装柜组运进600套儿童服装,第一天就卖出了 41,第二天卖出了余下的5 2,第二天卖出多少件?还剩多少件?

六⑴班学生人数在50—60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7:6,这个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10 六⑴班有40人参加植树,男生每人种6棵,女生每人种4棵,一共植树204棵,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1 一个圆形木桶,箍了一条铁丝,铁丝长21分米,铁丝接头处用去2.16分米,这个圆形木桶的外直径是多少? 12 今年妈妈37岁,小明13岁,小明多少岁时,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4倍? 13 有甲、乙两个粮仓,乙仓比甲仓少装粮1000千克,甲仓装粮比乙仓的4倍还多40千克,甲、乙两个粮仓各装粮多少千克?

五升六语文测试题

五升六语文测试题 文斯顿教育培训中心 五升六语文测试卷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4分) 五采斑斓( ) 礼直气壮( ) 无敌放矢( ) 谈笑风声( ) 豪不介意( ) 振耳欲聋( ) 迫不急待( ) 浮想联篇(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抚摸天崖翠色欲流巾飘带舞 B、幻稚纺碍绞尽脑汁随心所欲 C、盗贼出息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D、销烟祭奠同归于尽势不可当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6分) )梧 ( )马( )劳 ( )( )流离目不( )身( )( 接 细( )慢( ) ( )名中外高( )远( ) 欢( )鼓舞 四、解释下列词语。(8分) 饥肠辘辘: 囫囵吞枣: 守望相助低头折节: 五、歇后语补充。(6分) 1、电灯发光, 2、破大褂, 3、河滩上的沙子, 4、杨树开花, 5、四月的冰河, 6、随着门缝吹喇叭,六、修改病句。(6分) 1、大家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2、蒙蒙的大雨下了一夜。 3、我估计这道题肯定错了。 4、今天的比赛,我保障打出水平来。

5、在小组研讨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6、他再回忆过去的往事。 七、句子练习。(8分) 1、他说的是对的。(分别改为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2、小明在看书。(扩句) 3、劳累了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缩句) 4、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仿句)( , );( , )。 八、快乐阅读。(一定要仔细哦) (一)永不凋谢的玫瑰(15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听了孩子天真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讲练:行程问题综合(上)(含答案PDF)全国通用

知识要点抢先看 火车过桥 行程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相遇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在历年各类小学奥数竞赛试题中,都占 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小学奥数专题中的难点知识要点抢先看 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小学奥数专题中的难点。行程问题经常作为一份试卷中的压轴难题出现。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学生在今后初中阶段的数学、物理等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行程问题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追问题路程差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多次相遇追及问题:“线段示意图”和“折线示在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中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本讲不 作专门的介绍但是学生可以了解一下:知识要点抢先看 作专门的介绍,但是学生可以了解一下:发车间隔问题: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流水问题和自动扶梯问题:本类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来做。 另外,行程问题通常和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结合起来妙的运用合起来,巧妙的运用一些代数的方法解决,通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些行程问题,运用比例知识解决也是非常便捷的: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知识要点抢先看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碰到综合性问题,可以先把综合性问题分解成几个单一问题,然后逐个解决。 【例1】经典例题妙解 甲乙两人分别以每分钟地行进地向B 地行进,丙以每分钟往A 地行进,丙遇到乙后间相距多少米? 【例2】经典例题妙解 甲乙两地相距度在上午小李骑车以李在途中地。小李继续骑车去乙地。各自分别到达甲乙两地后都马上返回,两人再次见面时,恰好还在M 地。问小李是几点出发的? 经典例题妙解 【例3】A 、B 两地相距时出发在时出发,在钟行150米,甲行走每分钟行甲、乙两人第几次相遇最近距离是多少?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 一、课题:必修一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二、课型分析:复习课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四、高考导航 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与民主政治的联系;雅典城邦及其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3、罗马习惯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及意义;从公民法到万民法;自然法精神;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五、课时安排:3课时(姊妹课) 六、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知识回顾 1、世界史时间范畴: 476年 14、15世纪 1917年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十月革命 奴隶社会:公元前8世纪——476年 (1)古代时期 (古典时代) 封建社会:476年——14、15世纪 (中世纪) 世界史 (2)近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1917年 (3)现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并存——1917年以来 (二)专题框架 条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奠基:梭伦改革 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古希腊民主政治 顶峰:伯里克里改革 意义 (对当时、对后世) 评价 局限 形成与完善:习惯法 成文法、公民法 万民法 古罗马的法律 积极(对当时、对后世) 评价 (三)知识梳理 Ⅰ、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1、地理环境:海洋文明 (1)位置:地中海东部,三面环海,良港众多——利于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以工商、航海为主,商品经济发达);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有利于吸收先进文明。 古 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文 明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分数的运算技巧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分数的运算技巧 不可思议的约分方法 我们知道,当分子、分母有公因数时,可以把这个公因数约去,从而使分数变得较为简洁.比如 767446=?? 如果有人作出以下的所谓“约分”: 5 27527= 那当然是绝对错误的,肯定被人笑掉大牙,因为7527其实就是5 70720++,个位数上的7与十位数上的7怎么可以进行“约分”呢?何况,通过“加号”来连接的数字,一般也不允许约简.上面的7527,如果化成最简分数,准确答案应当是25 9. 然而,不可思议的奇事竟然发生了,有人对分数 64 16进行了这种荒谬的“交叉”约分: 416416= 然而最后答数却是对的,不折不扣地等于4 1! 问题来了,对于两位数来说,通过这种奇妙的约分,而答数却可以正确无误,除了上面所举的例子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当然,像122 22=这样浅显的例子,我们不需要. 利用电子计算机,美国的洪斯伯格教授在不到0.15秒的时间内,就把所有4个例子全部搜索出来了,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一个以外,其他的例子是: 526526= 常规的做法是:5 25132136526=??= 519519= 常规的做法是:5 11951919519=??= 21849849== 常规的做法是:2 12771779849=????= 把这4个真分数,给它来上一个分子、分母大翻身,使它变为假分数,当然也能成立.所以,总的说来,对两位数来说,“神奇约分”可以通行无阻,一共有8个例子. 这个例子触发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一个个连珠炮式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对三位数或多位数

来说,类似的性质有没有?非十进位记数制,有没有这种怪现象?……通过威力强大的电子计算机,上述一系列难以回答的问题都已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不妨再举两个例子,这是目前我国的出版物上看不到的: 6 1762127= 事实上确实有127×6=762 25 32725327= 实际上 25 32510931092725327=??= 计算机的本领居然这么大,你们说妙不妙啊?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6141(?- 15 14141514+? 8 4738574?+? 949491÷+÷+÷ 2.根据下面各图列式并计算. ? ?

小学五升六语文入学测试及答案汇编

语文五升六年级水平测试题学校姓名分数一、积累运用(45分) 1.我会写这些字词(0.5×20=10分) duàn liàn yōu y?jīfěng zhìk?o péng pài chéng fá ()()()()(())jiān yù () shuài jùn qiào zhèng wěi qī ()领()()()惨2.我会分辨这些字并组词:(0.5×8=4分) 键() 健() 疆() 僵() 券() 卷() 抑() 仰()3.我会写得更规范(3分) 介录庸仆覆典 4.我积累得最多(17分) ①,听取蛙声一片。 ②燕雀不知天地高大,。 ③,自知者明。 ④江河不洗古今恨,。 ⑤欲把西湖比西子,。 ⑥,一枝红杏出墙来。 ⑦本学期,我积累了不少成语,有赞颂人物优秀品质的:一身正气、、 、有描写自然景物的;冰消雪融、、 、。 ⑧我们学过苏轼的不少诗,我最喜欢他写的《》 这首诗是这样的:

5.我会修改这些句子(6分)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家。 ②春天来了,桂花盛开,香飘十里。 ③来宾观看了我们表演的精彩歌声和节目。 6.口语交际(5分) 提示:小丽的奶奶退休后闲着没事,便拖着年老多病的身体和邻居们成天打麻将。小丽的妈妈劝说无效,小丽知道后便打电话劝说奶奶。她劝说时既讲请了道理,又说明了打麻将的害处,话语还诚恳、和气、耐心,请你将小丽说的话补充完整 小丽: 奶奶:我是奶奶。乖孙女,有事吗? 小丽: 奶奶:退休后闷得无聊,只是娱乐娱乐。 小丽: 奶奶:小孩子别管老人的事。 小丽: 奶奶:好啦,奶奶听你的,以后不会再打了。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12分)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未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 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行程问题应用题 1、从图书馆到家,妈妈要走18分钟,女儿要走24分钟,如果妈妈从家出发,同时女儿从图书馆出发,她们相遇时妈妈比多走100米,那么图书馆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行驶了小时后,已行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5:6,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5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82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5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一辆自行车外轮胎的直径是60厘米,每分钟转120圈。李明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到学校用了15分钟。从李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 6、从甲地到乙地,当行驶到超过中点87千米处时,正好行驶了全程的64%,还要行驶多少千米才能到达乙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7、乐乐从甲地步行去乙地,第1小时行了全程的41 ,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20%,这时离两地的中点还有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没有相遇还相距2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汽车5小时行400千米,照这样速度7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比例解答)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公路长12厘米,一辆汽车上午11:00以平均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下午几时才能到达乙城 11、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还相距120千米,已知快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快、慢两车速度比是3:2,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12、两个城市相距38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速度的比是11:8.求客车每小时比货车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13、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站同时相向开出,3小时后相遇。相遇后,两车仍按原速度前进,当它们相距210千米时,甲车行了全程的75%,乙车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比是5:3。求A 、B 两站间的路程。 14、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长如果把它改画在另一幅图上,量得图上距离是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5、客车和货车分别从A 、B 两站同时相向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后,两车仍按原速度前进,当它们相距196千米时,货车行了全程的80%,客车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比是3:2。求A 、B 两站间的路程。 16、甲、乙两车间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0千米,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比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比 湖里有多少条鱼 人们想估计一下湖里面有多少条鱼,但是,又不能把湖里所有的鱼都捕上来,一条一条地去数。这该怎么办呢? 实践出真知,人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先捕捞一网鱼作为样品,把这些鱼的尾巴涂上颜色,然后放回到湖中。过了一段时间,估计第1次的样品已经完全混杂于湖中的鱼群里,他们第2次捕捞样品,并数出尾巴上有颜色标记的鱼的条数,从这个数据与这网鱼的条数的比值,可估计到湖里带标记的鱼占全湖鱼的总条数的比值。 由于第1次带标记的鱼的条数是已知的,因此可以算出湖中鱼的总条数的大约数据。 例如,第1次取出的样品是100条,第2次取出的样品是400条,其中4条是带标记的,那么,湖中带标记的鱼约占总条数的 4004,即100 1。 因此湖内共有鱼 100001001001001100=?=÷(条) 这里用到的是“已知部分求整体”的方法。 1.根据长方形宽是长的4 3,可知,长与宽的比是( ):( ),宽和长的比值是( ),长与长方形的周长比是( ):( )。长比宽多)((),宽比长少)(() 。 2.一个比是8:25,如果比的后项增加50,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增加( )。如果前项乘3,那 后项应( )。 3.把3:2的前项扩大6倍,后项缩小2倍,它的比值是( )。 4.减数相当于被减数的 74,差与减数的比是( ):( )。 5.甲数的 97与乙数相等,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如果乙数是3 2,甲数是( )。

6.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20,甲、乙两数的比是1: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7.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的分数约分后是 3 2,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8.100克盐水正好装满一个玻璃杯,其中含盐10克,从杯中倒出10克盐水后,再往杯中加满水, 这时杯子里盐与水的比是多少? 9.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6:5,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45,求甲、乙、丙各 是多少? 10.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3.5分钟,丙需4分钟。现在有1825个零件需要甲、乙、丙 三人加工。如果规定用相同的时间完成任务,那么他们各应加工多少个? 11.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之比是7:2,如果长减少5厘米,宽增加5厘米,则面积增加100平方厘 米,那么原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021年小学五升六语文入学测试及答案

语文五升六年级水平测试题 欧阳光明(2021.03.07) 学校姓名分数 一、积累运用(45分) 1.我会写这些字词(0.5×20=10分) duàn liànyōu y?jī fěngzhì k?opéngpàichéng fá ( ) ( ) ( ) ( ) ( ) () jiān yùshuàijùnqiàozhèng wěiqī ( )( )领 ( ) ()()惨 2.我会分辨这些字并组词:(0.5×8=4分) 键()疆()券()抑() 健()僵()卷()仰() 3.我会写得更规范(3分) 介录庸仆 覆典

4.我积累得最多(17分) ①,听取蛙声一片。 ②燕雀不知天地高大,。 ③,自知者明。 ④江河不洗古今恨,。 ⑤欲把西湖比西子,。 ⑥,一枝红杏出墙来。 ⑦本学期,我积累了不少成语,有赞颂人物优秀品质的:一身正气、、 、有描写自然景物的;冰消雪融、、 、。 ⑧我们学过苏轼的不少诗,我最喜欢他写的《》 这首诗是这样的:5.我会修改这些句子(6分)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家。 ②春天来了,桂花盛开,香飘十里。 ③来宾观看了我们表演的精彩歌声和节目。 6.口语交际(5分) 提示:小丽的奶奶退休后闲着没事,便拖着年老多病的身体和邻居们成天打麻将。小丽的妈妈劝说无效,小丽知道后便打电话劝说奶奶。她劝说时既讲请了道理,又说明了打麻将的害处,话语还诚恳、和气、耐心,请你将小丽说的话补充完整 小丽: 奶奶:我是奶奶。乖孙女,有事吗?

小丽: 奶奶:退休后闷得无聊,只是娱乐娱乐。 小丽: 奶奶:小孩子别管老人的事。 小丽: 奶奶:好啦,奶奶听你的,以后不会再打了。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12分)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未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1.给下列词语找近义词(5分) 陈列——()完整——()保存——() 似乎——()少见——() 2.用“”线画出表现黄河象高大的句子,用“”线画出表现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 ~~~~的句子。(2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这段话的第一句可以缩为“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骨架化石”。 () (2)“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未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句中的“连”字不能去掉。 () (3)“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因为这句中有比喻句“似乎”,所以这句话是比喻句。 () 4.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2分) (1)“三米多长”意味着,可见这头大象具有。 (2)“连……也……”可以看出这具象骨骼化石具有特点,从这个关联词中可以体会出的思想感情。 (二)心疼的太阳(13分) “地球姑娘,脸儿黄黄!地球姑娘,头发光光!地球姑娘,衣裳肮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