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E、PP、PVC、PET、EPS、ABS、PA的识别

PE、PP、PVC、PET、EPS、ABS、PA的识别

PE、PP、PVC、PET、EPS、ABS、PA的识别
PE、PP、PVC、PET、EPS、ABS、PA的识别

PE、PP、PVC、PET、EPS、ABS、PA的识别

PE、PP、PVC、PET、EPS、ABS、PA这些中文名是什么应怎样认识这些我想认识一下这些燃烧有什么性质吗谢谢

EPS泡沫聚苯乙烯

PA聚酰胺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是聚乙烯.

PVC是聚氯乙烯.

PP是聚丙烯.

ABS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者的共聚物。

①聚氯乙烯(PVC)它是建筑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塑料。硬质聚氯乙烯的密度为

1.38~1.43g/cm3,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②聚乙烯(PE)③聚丙烯(PP)聚丙烯的密度在所有塑料中是最小的,约为0.90左右。聚丙烯常用来生产管材、卫生洁具等建筑制品。④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为无色透明类似玻璃的塑料。⑤ABS塑料ABS塑料是改性聚苯乙烯塑料,以丙烯睛(A)、丁二烯(B)及苯乙烯(S)为基础的三组分所组成。

PS:聚苯乙稀

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塑料材料。具有高于100摄氏度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PP:聚丙烯

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平常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澳大利亚的钱币也使用聚丙烯制作。

PE:聚乙烯

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大量用于制造塑料袋,塑料薄膜,牛奶桶的产品。

聚乙烯抗多种有机溶剂,抗多种酸碱腐蚀,但是不抗氧化性酸,例如硝酸。在氧化性环境中聚乙烯会被氧化。

聚乙烯在薄膜状态下可以被认为是透明的,但是在块状存在的时候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的晶体,会发生强烈的光散射而不透明。聚乙烯结晶的程度受到其枝链的个数的影响,枝链越多,越难以结晶。聚乙烯的晶体融化温度也受到枝链个数的影响,分布于从90摄氏度到130摄氏度的范围,枝链越多融化温度越低。聚乙烯单晶通常可以通过把高密度聚乙烯在13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溶于二甲苯中制备。

结构式:- CH2 - CH2 - CH2 - CH2 - CH2 - CH2 - CH2 - CH2

ABS: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合成塑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的接枝共聚合产物,取它们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它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综合性能优良的树脂,用途广泛,常用作工程塑料。工业上多以聚丁二烯胶乳或苯乙烯含量低的丁苯橡胶为主链,与丙烯腈、

苯乙烯两种单体的混合物接枝共聚合制得。实际上它往往是含丁二烯的接枝聚合物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SAN(或称AS)的混合物。近年来也有先用苯乙烯、丙烯腈两种单体共聚,然后再与接枝共聚的ABS树脂以不同比例混合,以制得适应不同用途的各种ABS树脂。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开始在美国工业化生产。工业生产方法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将聚丁二烯或丁苯橡胶与SAN树脂在辊筒上进行机械共混,或将两种胶乳共混,再共聚;另一类是在聚丁二烯或苯乙烯含量低的丁苯胶乳中加入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进行乳液接枝共聚,或再与SAN树脂以不同比例混合使用。

结构、性质和应用在ABS树脂中,橡胶颗粒呈分散相,分散于SAN树脂连续相中。当受冲击时,交联的橡胶颗粒承受并吸收这种能量,使应力分散,从而阻止裂口发展,以此提高抗撕性能。

接枝共聚合的目的在于改进橡胶粒表面与树脂相的兼容性和粘合力。这与游离SAN树脂的多少和接枝在橡胶主链上的SAN树脂组成有关。这两种树脂中丙烯腈含量之差不宜太大,否则兼容性不好,会导致橡胶与树脂界面的龟裂。ABS树脂可用注塑、挤出、真空、吹塑及辊压等成型法加工为塑料,还可用机械、粘合、涂层、真空蒸着等法进行二次加工。由于其综合性能优良,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作工程材料,也可用于家庭生活用具。由于其耐油和耐酸、碱、盐及化学试剂等性能良好,并具有可电镀性,镀上金属层后有光泽好、比重轻、价格低等优点,可用来代替某些金属。还可合成自熄型和耐热型等许多品种,以适应各种用途。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聚合物。英文缩写为PET,主要用于制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中国商品名为涤纶)。这种纤维强度高,其织物穿著性能良好,目前是合成纤维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1980年世界产量约510万吨,占世界合成纤维总产量的49%

性质分子结构的高度对称性和对亚苯基链的刚性,使此聚合物具有高结晶度、高熔融温度和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特点,熔融温度为257~265℃;它的密度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加,非晶态的密度为1.33克/厘米^3,拉伸后由于提高了结晶度,纤维的密度为1.38~1.41克/厘米^3,从X射线研究,计算出完整结晶体的密度为1.463克/厘米^3。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67℃;结晶聚合物为81℃。聚合物的熔化热为113~122焦/克,比热容为1.1~1.4焦/(克.开),介电常数为3.0~3.8,比电阻为10^11 10^14欧.厘米。PET不溶于普通溶剂,只溶于某些腐蚀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如苯酚、邻氯苯酚、间甲酚、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PET纤维对弱酸、弱碱稳定。

应用主要做合成纤维的原料。短纤维可与棉花、羊毛、麻混纺,制成服装用纺织品或室内装饰用布;长丝可做服装用丝或工业用丝,如用于滤布、轮胎帘子线、降落伞、输送带、安全带等。薄膜可作片基,用于感光胶片、录音磁带。注射模塑件可做包装容器。

PVC:聚氯乙烯

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

聚氯乙烯的最大特点是阻燃,因此被广泛用于防火应用。但是聚氯乙烯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盐酸和其他有毒气体。

结构式:- CH2 - CHCl - CH2 - CHCl - CH2 - CHCl -

POM:聚甲醛

学名为聚氧亚甲基,是一种热塑性结晶聚合物。英文缩写为POM。结构式为CH —O ,1942年以前,甲醛聚合得到的多半是聚合度不高、容易受热解聚的聚氧亚甲基二醇HO CH O H,其中=8~100 的为多聚甲醛;超过100的为-聚甲醛,1955年前后,美国杜邦公司由甲醛聚合得到甲醛均聚物,即均聚甲醛,商品名为Delrin。美国塞拉尼斯公司由三聚甲醛出发,制得与少量二氧五环或环氧乙烷的共聚物,即共聚甲醛,商品名为Celcon。

性质聚甲醛很容易结晶,结晶度达70%;通过高温退火,可增加结晶度。均聚甲醛的熔融温度为181℃,密度为1.425克/厘米。共聚甲醛的熔点为170℃左右。均聚甲醛的玻璃化温度为-60℃。酚类化合物是聚甲醛的最佳溶剂。从熔融指数的研究得知,均聚甲醛的分子量分布较窄。除强酸、氧化剂和苯酚外,共聚甲醛对其他化学试剂很稳定,而均聚甲醛还对浓氨水不稳定。经稳定处理的聚甲醛可加热到230℃仍无显著分解。聚甲醛可用压缩、注射、挤出、吹塑等方法成型,加工温度为170~200℃;也可用机床加工,还可焊接。制品质轻,坚硬,有刚性和弹性,尺寸稳定,摩擦系数小,吸水率低,绝缘性能良好,又耐有机溶剂;可在广泛的温度范围(-50~105℃)和湿度范围内使用;在各种溶剂和化学试剂作用下,以及大负荷和长时间循环应力下保持性能不变。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7、媒介::那些在文学发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或物,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介绍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或影响得以实现。8、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9、比较诗学:诗学:就是文艺理论,因为每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一般都是诗,因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诗歌的研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探讨诗歌理论,而且探讨叙事理论和戏剧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 10、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1、主题学: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1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Ч叵怠J紫攘鞔а芯康摹拔难Ч叵怠笔嵌嘣难Ч叵怠h蟮诟

比较文学复习

比较文学复习(周三第二节6教106) 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门新学科。它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为特性,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P5 简答: 1、比较文学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答:主要有三个阶段 ①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梵·第根、卡雷、基亚主张:国际文学关系史的研究 ②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主张:重视文学的审美特性 ③中国学派代表人物:李达三、曹顺庆主张: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跨文明研究 2、如何评价比较文学的定义之争?你认为本教材所给的定义与前人有什么不同? 答:评价: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一方面,比较文学诞生的最初动因是开放性、发展性和世界性的;另一方面,比较文学的诞生又受到其文学文化传统以及特定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从它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来,随着比较文学不同阶段的推进,其定义也是变动不定的。如果说,比较文学的定义之争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比较文学的发展,一次次给比较文学带来危机的话,那么这种定义的危机也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动力。 不同:是主张比较文学只存在于三个跨,即跨国界、跨文明、跨学科 是强调异质性 是提出文学变异研究 3、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如何理解可比性的内容? 答:可比性;P7其次可比性具有亲缘关系、类同关系和交叉关系。 理解;(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试述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文学跨越性研究P10 5、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实证性影响研究特点:P12-16 变异学研究 平行研究 论述题:自行解决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单项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项影响。 2.接受研究:接受研究不仅把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而且同样把本民族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作为研究重点。 3.中国学派:中国开始的以东方文学为基础的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和东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中国学派。 4.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季羡林;“国际文学关系史”—法 5.法国学派: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发源地,法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6.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的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性的书面与口头文学。7.影响:“影响”包容着一种特殊的涵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认为,“影响”是存在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没有读过谋个前辈作家的作品,这种东西是不会存在的, 8.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 9.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研究。 10.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研究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11.媒介学: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

实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12.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这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13.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高于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的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称为正影响。 14.渊源学: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探求放送者即输出影响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的因素。一句话:揭示接受者和放送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15.缺类研究:它研究一种文体为何在这个或这些国家里有,而在其他国家里则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却相差甚远。中国有无史诗,悲剧必然成了研究对象。 16.反影响:一国文学希望从反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外国的影响作用,指那些借批判外国文学从反面支持本国文学的某种趋势与意图。 17.负影响:一国文学在外来影响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的文学流派与思潮,往往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或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和文风,这就是文学中的负影响。18.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它是美国学者提倡的。19.比较诗学:简言之,比较诗学即不同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 20.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跨类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科技研究或科际整合,跨学科研究是从文学的外围入手,通过这些外围领域和文学的多种关系以及二者交感区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 B. 文学创作 C.文学研究 2、“诗学”概念起源于()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钟嵘 C.司空图 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 A.倭寇 B.小日本 C.鹰钩鼻 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 A.阐发 B.接受 C.平行 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形而上悲剧 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 B、鲁迅 C、郭沫若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 A.王维 B.谢灵运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 A.《典论论文》 B.《昭明文选》 C.《文章辨体序说》 D.《文体明辨序说》 E.《文章流别论》 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 E.陆游 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开放性 B、综合性 C、跨越性 D、讽刺性 E、赞扬性 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悲剧 E.悲喜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 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

一、名词解释 卡雷“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卡雷在基亚《比较文学》一书的序言中,阐释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这一定义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超越了以往文学研究只限于民族(国家)文学的范围,确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和价值。 歌德“世界文学”:洞悉到“跨文化交流”的趋势,歌德于《歌德谈话录》中最早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歌德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倡导宽容地对待、平静接受或忽略这些观点,强调研究需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 教堂山会议: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大会。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美国学派”以此为标志成立。论文对“法国学派”提出全面尖锐的批判,指出比较文学应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模式,研究文学的本质即文学性,探讨文学的文学性特征。《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 套话: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以描绘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注视者对他者定义的载体,是陈述一个集体想象的他者形象的最小单位。套话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蕴以及历史根源,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问答题 1、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观点的差异。 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①归属:“国际文学关系”,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对象与范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研究方法: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 在实证主义哲学的渗透下,他们往往从渊源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作家、作品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 ④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⑤局限性:1)研究视阈小: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2)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 二、美国学派——影响研究 ①归属: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对象与范围: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 ③研究方法: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优点: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强调的是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

北语比较文学专业03至08年考研试题回忆版

北语比较文学专业03至08年考研试题回忆版 2003级比较文学试题 名词解释 法国学派译介学比较诗学欧洲中心主义比较视域 简答: 1 为什么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2 什么是异质文化间的互证互识互补? 3 试辨析"比较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几个概念内在意蕴的异同? 4 比较语境下怎样去理解和而不同原则? 论述 1 以英美意象派(如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接受为例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和接受不是单一的,还可能存在创造性转化,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 有人批评某些研究将西方文艺理论生搬硬套到与之截然相反的中国文学文本的作法弊大于利,请从比较诗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对待中西批评传统,如何进行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 04年的考题 名解 三一律孟尔康赋比兴二十四诗品审美直觉王尔德平行研究 简答 中国学派发展历程及强势弱势 影响研究的定义及缺点 克伦威尔序言的意义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论述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民族文学在多原文化语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比较萧伯纳与易卜生 比较文学产生的背景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2005年研究生考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Y 一,填空 1.波斯奈特代表作—— 2.《李白与歌德》作者—梁宗岱— 3.钱钟书在比较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4.忘了什么题了,好像答案是文化孤立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 二,名词解释 形象学 法国学派 文化研究 拜伦式英雄

三 是雷马克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一段英文,要求翻译为中文 四答 : 1. 文学比较与比较文学的区别 2、怎么理解“接受本身就是批评” 3. 《红与黑》中的于连从乡下进城后备受歧视,结合相关作品中的人物分析“外省来的年轻人”五.论述 1.意识流小说 > 2.(给了一段话,忘了是什么了,大意是阐述一下中西比较诗学的建构问题) 文艺理论 . 一.名词解释 有意味的形式 韵味 风骨 《沧浪诗话》 二.简答 1. 虚境与实境 2. 话语的虚构 3. 误读 4. 结构与解构 三.论述(三选二) 1. 文学的大众化趋势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2. 传统语境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3. 论述西方形式主义批评的发展趋势与理论特点 06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部分) 一、填空题 1、是关于比较文学的一个人物,具体忘了 2、 3、 4、《源氏物语》受唐代诗人——的影响最大 10<安提戈涅〉作者——《力士参孙》作者——,《希腊古瓮颂》作者——。《太太学堂》作者—— 二、名词解释 1、间离化 2、《万叶集》 3、互文性 4、 三、韦勒克的一段英语,翻译 四、简答 1、莎士比亚笔下“穿裙子的英雄“形象? 2、比较诗学基本方法? 3、 五、论述 1、卡夫卡第一个表达了当代人的感受,开创了时代,如何理解? 2、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戏剧&古典主义戏剧的比较 3、有关文化研究的问题 综合试题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绪论常见问题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 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 ●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 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 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 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10.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11.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12.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13. 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印象的渊源、口传的渊源、笔述的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14.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15.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有直译、转译;常见形式有直译、意译。 16.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 17.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 18.平行研究的种类: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 19.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 20.用西方文论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 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 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他说“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是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关系。”美国学者也认同这一点,韦勒克就认为:“‘比较文学’的另一种含义限定于对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之研究。”流传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沿着从“放送者”、“传递者”到“接受者”的经过路线,着重研究作家、作品(包括文学思潮和流派)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流传和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放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文学关系”。这就决定了流传学研究的多元文学关系特性(同时也奠定了其跨越性,即跨文明和跨国界性之基础)。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这是与它研究的对象不可分离的。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所以注重事实,搜集确凿的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审慎细密的考证,是流传学研究的必然途径和方法。这就形成了流传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实证性。 再者,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1 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字。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有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是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文类学:是文学批评的一支。从跨文化、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方面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题材:通常是指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的素材,其中包括人

物及相宜的姓名,它是摆在读者眼前的生活的一个侧面,或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或是想象中的生活。 意象:主要指的是某一民族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它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观存在(如日月星辰,雷电山水),也可以是一种动植物(如狮虎狼狗,松柏兰竹),还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诸如天堂地狱,神仙魔鬼),等等。它们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有时却具有相近甚至相同的含义。 社会总体想象物:就是“全社会对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作的阐释,是双极性(认同性,相异性)的阐释”。研究社会总体想象物的主要目的,是使制作了异国形象的社会群体显现出来。 作品(或作者)与总体想象物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①作者可帮助把神话强加给公众舆论,如18世纪经欧洲作家们宣传后流行的“开明君主”的神话。②作者也可传播一个已在舆论中存在的神话,如美国黑人作家重提非洲是一片神秘肥沃之地的神话,以使其转向一个新的虚构意义:他们的祖先就来自那片自由的且具诱惑力的国土。③作者也可与集体描述背道而驰,如谢阁兰对中国的描写与当时法国人普通的殖民心态完全相悖。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填空 1、最早使用“比较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与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较文学教程》。 2、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 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症状: 3、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论战,1958年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4、雷马克:其《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观点,并代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定义。 5、列文:主张比较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6、奥尔德里奇:《论比较文学》为代表作。 7、伯恩海姆:《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学科现状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 8、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 9、伏尔泰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则,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定义、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媒介学: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方法、途径与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媒介分为个人、环境与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最为重要。译介学也属此类。 3、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专门探索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研究文学本身。一般而言,它包括三大研究范畴,即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文学与自然科学。 4、形象学定义:形象学主要研究一国文学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 5、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6、比较诗学:是一个以文学理论比较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主要指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它既包括了不同国家(民族)诗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也包括了跨学科、跨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曹顺庆版) 一、填空 1.用西方文论来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已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2.比较文学的英文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re,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其信件1895年才被出版。 3.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4.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末得以诞生。 5.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6.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刊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7.1887年科赫创办了一本颇有影响的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杂志》,被视为德国比较文学的正式开端。 8.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 9.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10.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P.31) 11.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 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P.33 12.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13.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P.31 14.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他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15.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16.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17.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18.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印象的渊源、口传的渊源、笔述的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P.77 19.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详见P.8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