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美软实力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影响比较——以“和谐世界”和“民主联盟”为中心

中美软实力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影响比较——以“和谐世界”和“民主联盟”为中心

中美软实力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影响比较——以“和谐世界”和“民主联盟”为中心
中美软实力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影响比较——以“和谐世界”和“民主联盟”为中心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杨飞101002079 生技2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奈在他的着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对“软实力”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他提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虽然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首先,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

东南亚国家联盟研究课题要点

东南亚国家联盟研究 东盟是在中国的南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组织。我们这次课主要讲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我们介绍一下东盟的概况;第二个内容我们要东盟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第三个内容,东盟与中国的关系。 一、东盟概况 (一)东盟的成立 我们先介绍一下东盟的概况。第一小点,东盟全称叫“东南亚国家联盟”,它是1967年的8月7号到8号,由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的副总理在曼谷发表了一个《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 我们看一下东盟的地理方位示意图。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之前,1961年的7月31号,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个国家曾经组建过一个组织叫“东南亚联盟”,这个联盟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完全意义上不同的两个组织,东南亚联盟是一个反共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作来对付各自境内的共产党势力。 1963年因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关系紧张,使该组织陷于停顿。东盟成立之前,最初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想法是要恢复这个组织,然后再接纳印度尼西亚加入,他们的提议是得到了泰国的支持,但是印度尼西亚没有接受邀请,而是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 印尼不同意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因为东南亚联盟是一个以反共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印尼在苏加诺执政时期,共产党曾经是主要的执政党,所以印尼当时没有参加这个组织,而且对这个组织进行过批判。1963年10月,印尼陆军发动政变,强迫苏加诺总统解散国会,苏哈托趁乱夺取了最高权力,并且从1967年3月正式出任总统。苏哈托在印尼实行了30多年的独裁统治,直至1998年下台,苏哈托认为加入一个自己曾经批判过的组织是有损于自己的面子。 印尼不同意参加这个组织的第二个原因是要维护印尼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印尼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创始国,所以它就觉得作为一个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加入这么一个组织跟自己的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也是不符合的。 第三个原因,印尼军方的影响。苏哈托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所以他对军方的意见是比较重视,军方曾经给他建议要成立一个由印尼主导的这样一个地区组织,五国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是通过了印尼的一个起草方案,也是我们后来知道的《曼谷宣言》。

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序言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一国简称“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 忆及我们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达鲁萨兰国斯里巴加湾东盟-中国领导人会上关于经济合作框架和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决定,自由贸易区将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以下简称“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并对早期收获做出规定,其涉及的产品及服务清单将通过相互磋商决定; 期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中国与东盟(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以构筑双方在21世纪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期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壁垒,加深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联系;降低成本;增加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提高经济效率;为各缔约方的工商业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该市场将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容量;以及增强各缔约方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 确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在各缔约方之间创造一种伙伴关系,并为东亚加强合作和维护经济稳定提供一个重要机制; 认识到工商部门在加强各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以及进一步推动和便利它们之间的合作并使它们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更多商业机会的必要性; 认识到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对灵活性的要求,特别是为东盟新成员国更多地参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提供便利并扩大它们出口增长的需要,这要着重通过加强其国内能力、效率和竞争力来实现; 重申各缔约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为WTO)和其他多边、区域及双边协议与安排中的权利、义务和承诺; 认识到区域贸易安排在加快区域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起到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力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定义,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基本内涵本文强调文化软实力,更多的强调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对于文化的界定已然不是单纯的文化,而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文化。首先对于文化的界定要明确、分析。奈指出,软力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o 1、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2、(大国崛起、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 一、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研究路径)从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 1、从国家层面 2、从地区层面 3、从国际层面,全球互动,全球文化 4、战略思维,大国社会性成长规律转变现实与理想两种思维。世界大国地位的 维持的四个方面。成长方式的哲学思维的转变 5、战略结构(权力结构的转变,权力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6、战略定位与决策(中国崛起应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 提高不是投资、援助等。) 二、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提升策略 1、现实与理论的方面 2、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实践。 与现实意义(软实力的双重作用 选题意义 国际文化讲坛上流传着一句名言:19 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 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 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纪。“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人类关照世界的新视角、认识世界的新理念、改变世界的新方式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世界核心概念已是不争事实,它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②。国际社会的竞争也反复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获得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该民族或国家也就能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和明显优势。在我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觉醒,文化软实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图对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作点粗浅的探讨 国际视域下文化软实力的生成性问题与路径依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本文主要强调在国际视域下,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如何转变为文化软实力。

东盟、阿盟、非盟等成员国名单

东盟: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南盟: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阿富汗 阿盟:22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 非盟:54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Algeria 利比亚国Libya 苏丹共和国Sudan 突尼斯共和国Tunisia 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 贝宁共和国Benin 布基纳法索Burkina 乍得共和国Chad 科特迪瓦共和国Cote d'Ivoire (Ivory Coast) 冈比亚共和国The Gambia 加纳共和国Ghana 几内亚共和国Guinea 利比里亚共和国Liberia 马里共和国Mali 尼日尔共和国Niger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Mauritania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Nigeria 塞内加尔共和国Senegal 塞拉利昂共和国Sierra Leone 多哥共和国Togo 佛得角共和国Cape Verde 喀麦隆共和国Cameroon 中非共和国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Equatorial Guinea 加蓬共和国Gabon 刚果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Congo 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Sao Tome & Principe 安哥拉共和国Angola 博茨瓦纳共和国Botswana 科摩罗联盟The Comoros 莱索托王国Lesotho

教学案例: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精品文档 . 教学案例11: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案例呈现】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广播电视产业集团(时代华纳、新闻集团),控制着世界网络 媒体的发展趋势。最为重要的是,美国的这些文化产业部门享有着世界他国无法比拟的经济利润。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美国电影现已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文化产品是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每年的出口额达600多亿美元,甚至超过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仅《泰坦尼克号》一部影片的利润就达18亿美元。美国好莱坞影片的票房收入有一多半是从国外的电影市场上获得的。美国文化通过包括影视、演出、展览和出版发行等在内的文化产业服务贸易这一既公开又合法的渠道来占领中国的文化市场。 【案例点评】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化产业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同时也是政治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既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促进了他的价值观的输出,成为影响世界、影响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既要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也要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形象的现代元素和核心元素,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变文化资源大国为文化经济强国,提升中国文化的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教学建议】 第一,该案例用于第三节第三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教学。重点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必要性、紧迫性。 第二,本案例使用可以与视频“美国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相结合,说明中美两国在文化的实力方面所存在的差距。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东南亚诸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和接触,带来相互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交流,可追溯至汉朝时期,其后历代均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虽然清朝初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其后海禁开放,两国之间的交流又再次活跃起来,及至民国时期,中马两国人民为抗日再并肩作战。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交往,早在汉朝开始。中国的陶瓷贸易开启了中印交往的大门,及至唐代,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明朝时,明成祖加强发展海外诸国联系,印度尼西亚也是朝贡国家之一。 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最早出现于唐代。及至宋代,文莱成为中国海外交通的枢纽区域,两国的官民船队经常往来,增进了两地的贸易交往。在明代,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更趋密切,两国之间存在着友好关系。 中国与越南交往,早在商周时期已有迹可寻。越南除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外,中越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是两国间主要交流的载体。明朝时期,中越双方更因与其他国家有战争而关系更为密切。近代越南的内战,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华人在当中也占了重要位置。 中挝官方交往最早的记载是三国东吴黄武六年,老挝堂明国王遣使来朝。到了唐代,文单国四次遣使,受到热情接待,唐皇赐以封号。中挝两国的文化渊源关系,可以从老挝有关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印证。 柬埔寨与中国的交往最早见于东汉至三国年期。南朝时,两国更发展至宗教文化交流。文化艺术方面也互有影响,“扶南乐”是扶南带有佛教色彩的宗教乐舞,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扶南乐署”,而这种音乐亦由当时传入中国,直至隋唐时盛行于宫廷内。 早在西汉年间,中国的航船就行驶到过泰国地区。及至宋元时期,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兴起,素可泰多次遣使访华,中泰的邦交变得非常密切。另外,旅居泰国的华侨将中国的医学带到泰国,而泰国的药物亦为中国医学所采用,令中国的医方中含有不少出自东南亚的香料成分。 中缅交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当时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经已开通,两国交往开始频繁。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出现了重要转型,由于宋朝时北方的陆上交通受阻,因而开发了海上交通,令宋朝与缅甸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清期间,朱元璋曾派使者出缅,双方使臣频有往来,而当时的海上贸易亦有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2012级 学号21217059 姓名彭超 任课老师潘于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年10 月31 日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彭超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国家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文化慢慢成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整个综合国力相互竞争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越来越变成人们的热切愿望,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鼓励整个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综合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1]可见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还是整个国家快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了解文化软实力,我们先要了解文化的内涵。 1 “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达500多种的定义。各学科对于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现在只列举三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定义。 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比较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语言学家所给出的定义是:“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代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会群体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2] 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3]。 Hammerly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本族一般受教育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成立日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同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宗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是:(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4)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 【成员】10个(截至2000年底):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主要负责人】首脑会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主席国外长并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负责主持常务委员会工作。第32与33届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分别为越南外长阮怡年(Nguyen Di Nien)和文莱外长穆罕默德·博尔基亚亲王(Mohamed Bolkiah) 。东盟秘书长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任期5年。从1998年1月起,秘书长为鲁道夫·塞贝里诺(Rodolfo Severino,原菲律宾副外长)。 【总部】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网址:http://www.aseansec,org/。 【出版物】《东盟常务委员会年度报告》,《东盟通讯》(ASEAN Newsletter)双月刊,均为英文。设有东盟网页,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4065659.html,/。 【组织机构】(1)首脑会议:自成立以来,东盟举行了7次首脑会议,4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2)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东盟外长还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RETREA T)。(3)常务委员会:由当年主持外长会议的东道国外长任主席,其他成员国驻该国大使(或高级专员)任当然委员,不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处理东盟日常事务和筹备召开外长会议,执行外长会议的决议,并有权代表东盟发表声明。(4)经济部长会议:是东盟经济合作的决策机构,在区域经

促使老挝在1997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原因

促使老挝在1997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第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需要 自从1986年老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8年外资法颁布实施以后,老挝的对外经济关系大大拓展。老挝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气象。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团结,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领导充满信心。“ 1996年3 月,老挝人民党“六大”制定了老挝2000 年发展纲要和2020年远景规划。2000年国家发展的总路线是: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发扬爱国主义和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全面改革,应用和推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外国的联系和合作,为东南亚和世界和平、友谊、合作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入东盟以及参与一系列合作计划如“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有助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入东盟不仅将使老挝的对外经济环境得到改善,还有助于提高老挝在中南半岛乃至世界上的地位。通过加入东盟使世界更加认识和了解老挝。加入东盟是老挝又一次将“大门”打开,这一举措必将有利于老挝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化的进步。另外,加入东盟是为了和其他东盟成员国一道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地区。12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来看”,老挝加入东盟是正确的选择,老挝政府及高层决策者认识到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开展。 第二、拓展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改革开放前老挝很少和外界交流,尤其是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形成的诸多原因,对西方持有“戒备心理”。只有和苏联、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才有密切的交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老挝领导人频繁出访。在对日关系方面,1952年12月,老挝与日本建交。1995年5月,老挝总理坎代?西潘敦访日。自1991年以来,日本一直是老挝最大的援助国。1月12一13日,日本首相小渊惠三访问老挝,日本政府向老挝提供了4?03亿日元的无偿援助。3月12 —19日,老挝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通邢?塔马冯访日,考察人事管理经验。6月6—13日,老挝总理西沙瓦?乔本潘对日本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参加了小渊首相的葬礼,并访问了东京、熊本和福冈等地。在对美关系方面,1950 年,老美建交。1975年后两国保持着代办级外交关系。1991年11月,两国关系就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精)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内容提要」作者从认知和经验两个视角比较了中美软实力。在认知视角下,从软实力具有的多重二元属性出发,包括绝对性与相对性、独立性与相关性、政府性与非政府性、国际性与国内性、因果性与构成性,比较中美两国在这些属性中的不同认知取向。在经验视角下,采用民意调查数据,对目前中美软实力的现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上述两个视角的比较,就中国软实力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考,包括在认知上由更多强调软实力的一元属性向二元属性平衡的转变,并保持在不同软实力领域建设上的平衡等。 「关键词」软实力;硬实力;认知;经验;比较 「作者简介」方长平,196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北京邮编:100872) 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 )"学说以来,有关软实力的讨论和研究风靡全球。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思想可以追溯到摩根索、瑙尔和克莱因等学者的著作,而奈则是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软实力概念,包括它的内涵、来源、功能及其与硬实力的关系。「1」根据奈的阐释,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你所要东西的能力",它的来源一般存在于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及道德威信时)。应该说,奈的软实力概念既为各国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也为国际学界讨论软实力问题特别是国别软实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分析工具。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代表的中国硬实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且中国的软实力也越来越引起国际学界的兴趣。西方关于中国的软实力研究最近几年明显升温。「2」但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异,西方学者难以客观地看待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现状;即使承认中国软实力上升,但着眼点还是为提醒西方政府如何应对中国软实力上升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西方政府的应对之策。中国学界的软实力研究早期以翻译、评介奈的软实力学说为主,「3」近年来,国内学者借助奈的软实力概念对中国自身的软实力及与软实力相关的问题领域进行研究,如软实力和中国国际形象、国际责任的关系问题等。特别是随着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探讨软实力建设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研究增多。「4」国内学界的研究取向和重点是借助了这一概念对中国软实力自身建设进行独立研究。 目前,中外关于中国软实力研究相对不足的是没有把中国软实力研究放在国际背景下,特别是从一种国际比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败得失。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08级世界历史学号:080210257丁万晓 摘要: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根据其历史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移民不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仍将继续。 关键词:中国东南亚移民经济原因 一:中国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生存与发展,一直都是整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对生存环境改善的强烈渴望,就几乎成为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本能。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大批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定居的人,叫做移民。大凡较大规模移民现象的发生,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第一,产生移民的地区是生活资料匮乏、谋生条件窘迫,或因政治变动造成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的压力与意愿,如土地的超负荷人口载量、战乱造成的经济残破、政治迫害等。第二,必须存在得以移居的新的生存空间,即有能力吸收移民的地区,如东南亚。第三,尚需使人民迁徙得以实现的条件,如海外移民所需要的运输手段,对新的生存空间的认识等。 1.经济原因 一般百姓移居海外,大都是迫于生活无着,处于饥寒交迫之下,不得已而被当做“苦力”、“猪仔”之类卖到异国他乡。 我国古代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土地超负荷人口载量,古代的政府,横征暴敛,造成

了农村生产日益凋敝。特别是清朝后期,白银的大量外流,加上鸦片战争,给了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铁路的修建,蒸汽机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工业的创办,中国古代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也随着瓦解,同时可以安插比较稠密人口的那一切陈旧的社会制度,也开始崩溃。处在我国这种形式下的我国农村,破产加速,地权日益集中,各种繁重的地税和敲诈勒索,使广大农民一无所有。同时,生产落后,工业未兴,国内也无法容纳浩大的农业劳动力,因此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飘扬过海,出国谋生。 此外,旧中国经常发生灾荒和战乱,同时,旧制度也不能解决农民的生机问题。 2.政治原因 这里的政治原因不是指华人的侨居国,而是指中国方面,我们可以从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所造成的海外移民来进行论述。例,明清两朝交替之际,有许多明代遗民不服清政府的统治,纷纷逃往海外;或者在台湾举兵相抗,失败后逃往南洋各国。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时清廷海通之禁,沿海居民迁徙者万家,皆陆续赴台湾受一为氓,或由台湾乘海外贸易之船,转赴南洋各岛。”①此外,宋末元初和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华人移居东南亚。 19世纪70 年代以后,日、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海疆和边疆,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民族遭受了空前未有的灾难,人民的生存环境经一部恶化,贫苦人民被迫离乡出海。 3.侨居国经济上的需要 侨居国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而本国的劳动力不足或劳动技能不够,需要大量的华工。例如,拉者二世执政沙捞越时期,允许华工入境,并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华人入境,例如,颁布《土地法令》和《鼓励种植条例》 二:华人移居东南亚的四次高潮 1.第一次移民高潮(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

中美国力差距

凤凰卫视12月7日《寰宇大战略》,以下为文字实录: 邱震海:寰宇大战略,运筹帷幄中,大家好,我们知道最近几年中美两国整体的国力的迅速的接近,我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当然包括经济总量,包括经济实力,包括国力,也包括军事实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知道美国他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头号强国,他必定有强国背后的生存逻辑,而中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的追赶美国,乃至,也许有一天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超越美国也有中国自己本身的超越的一种内在逻辑。 所以今天我们非常高兴,专程从美国赶来的美国的联邦法院的出庭律师张军,同时在中国方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的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也是时事评论员彭晓芸女士。 先看看灿荣兄,灿荣兄,我们认识那么多年了,我觉得你素来乐观,我记得05年,06年,距今六年,八年和七年之前,他就跟我说,我们现在已经认真的在计算中国什么时候能超越美国,天啊,06年,05年的时候,中国连德国都没超过,老三都没做,你已经在想超越老大了,现在我们已经超越老二,超越日本都已经快要五年时间了,下一步恐怕超越美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现在跟六七年相比,你是更有信心了,还是比那时候稍具不足? 金灿荣:我当然是更有信心了。 邱震海:理由? 金灿荣: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中国的工业化能力得到了证实,大家都有工业化能力就比量了,我告诉大家,量工业化的巅峰肯定是在我们中国,因为英国的工业化一千万人,美国工业化的时候是一亿人,中国是十亿人。 邱震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当你这样说,你似乎在认证一种逻辑,就是中国追赶的速度,工业化,工业化不是从中国开始,而是从西方开始,我们只是在追赶西方的速度方面,我们有很强的强力,我们有强的能量,你指的是追赶速度,而不是说未来有一天超过西方之后,能够未来长期的未来五百年能够成为世界的中心。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摘要】“软实力”思想源头,公认来自中国的先哲老子,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论,又被公认是当代西方思想的产物。这种历史吊诡恰好暗喻了中国面对的一种特殊困境:我们究竟是以传统文化为软实力呢,还是要以融入全球社会的价值和规则为软实力?所谓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到底如何呈现?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精)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人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不再限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而更多地偏向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 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 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 ; 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 ;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 ;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还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 但优势相当明显。 那么,我们怎样应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 (参考中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政府,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提及一国时简称“东盟成员国”)政府,(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 忆及2002年11 月4日在柬埔寨金边由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 进一步忆及《框架协议》第五条及第八条,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促进投资,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竞争的投资体制,各缔约方同意尽快谈判并达成投资协议,以逐步实现投资体制自由化,加强投资领域的合作,促进投资便利化和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并为投资提供保护; 注意到《框架协议》所认识到的缔约方之间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速度,和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实行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的必要性; 重申各缔约方按既定的时间表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承诺,并允许各缔约方在处理《框架协议》所包含的各自敏感领域中具有灵活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发展,实现双赢的结果; 重申各缔约方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它多边、区域及双边协定和安排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定义 一、就本协议而言: (一)“AEM”是指东盟经济部长会议; (二)“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协议相关条款及任何修正案中指定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任何货币; (三)“GATS”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协定附件1B《服务贸易总协定》; (四)“投资”是指一方投资者根据另一缔约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①在后者境内投入的各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 1. 动产、不动产及抵押、留置、质押等其他财产权利; 2. 股份、股票、法人债券及此类法人财产的利息; 3. 知识产权,包括关于版权、专利权和实用模型、工业设计、商标和服务商标、地理标识、集成电路设计、商名、贸易秘密、工艺流程、专有技术及商誉等权利; 4. 法律或依合同授予的商业特许经营权②,包括自然资源的勘探、培育、开采或开发的特许权;和 5. 金钱请求权或任何具有财务价值行为的给付请求权。就本目中的投资定义而言,投资收益应被认作投资,投入或再投入资产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变化,不影响其作为投资的性质;(五)“一缔约方的投资者”是指正在③或已在其它缔约方境内进行投资的一缔约方自然人或一缔约方法人; (六)“一缔约方的法人”是指根据一缔约方适用法律适当组建或组织的任何法人实体,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无论属私营还是政府所有,并在该缔约方境内具有实质经营,包括任何公司、信托、合伙企业、合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或协会; (七)“措施”是指一缔约方所采取的,影响投资者和/或投资的,任何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规则、程序、行政决定或行政行为,

从软实力视阈下看中美两国对外交往关系

从软实力视阈下看中美两国对外交往关系 摘要:通过软实力理论对中美两国外交中软实力差异的分析比较,为进一步超越软实力差异,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abstract: the soft-power differences in sino-us dr have been compared and interpreted in this study. this research could be applied as references for transcending the soft-power differences, building a positive, cooperative and comprehensive sino-us dr and promoting mutual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关键词:软实力;中美外交关系;差异 key words: soft power;sino-us dr;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d8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326-02 0 引言 新世纪以来,中美两国的关系总体是在起伏与波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人权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分歧与偏差,这里面固然有国家性质、国内政治、传统文化、外交政策等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概括起来统称为“软实力”。 1 软实力相关理论 “软实力”这一概念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国策咨询专家约瑟夫·奈(josephs. ney)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