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8第八章 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8第八章 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8第八章 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8第八章 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八章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解释宏观经济政策时滞的分类和不同政策时滞效应的区别。

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政策产生影响的每一阶段,都会存在时滞效应。政策的时滞效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区分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的关键,在于政策实施的时点,前者发生于政策实施之前,而后者则是政策实施后的滞后影响。

①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冲击发生到相应的经济政策实施所花费的时间。决策者确认冲击已发生,而后才能够实施适当的政策,这是内部时滞产生的原因。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果断性。一般意义上,由于时滞产生的时间和性质的不同,内部时滞又可分为三种: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a.认识时滞是在冲击出现到决策者确认必须实施适当的宏观政策之间的那段时间。认识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决策者获取信息的敏捷程度、预测能力。

b.决策时滞是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政策确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决策时滞一般取决于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决策体制的结构和效率等因素。

c.行动时滞是政策确定和政策开始实施之间的间隔。决策者作出决策以后,动员各种可控资源,并采用各种调控手段使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式、全面实施,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②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政策实施到政策行为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政策实施后不能对支出、收入和就业在瞬间产生影响,是导致外部时滞的原因。外部时滞的长短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和工具的传导机制、与有关市场主体的敏感度、与决策者的决策力度、与有关市场主体的预期相关。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

①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的难题在于内部时滞过长,各国财政政策的实施,都需要经过国会或政府机构的表决、批准,有时甚至需要立法,复杂而缓慢的审核与批复程序往往延缓财政政策的实施。此外,对应于不同的财政政策,政策时滞也不相同。政府购买政策(主要是政府采购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行动时滞和外部时滞较长(政府购买需要调动的资源庞大,而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税收政策的决策时滞长而外部时滞短(税率的变化需要相关政府机构和国会的批准,但税率一经改变就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②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相对于财政政策而言要短得多,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并执行新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却很长,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居民、企业和政府等一系列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

又主要由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运行决定,中央银行往往难以把握和控制其他经济主体的反应,而这一系列行为主体的反应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所以,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一般长于内部时滞。

2.请找出一个政策时滞的案例,并分析如何缩短政策的时滞。

答:2008年经济危机,中国为应对危机,中央拿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来刺激经济,这4万亿的投资计划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策的时滞效应使得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在2009年的下半年产生作用,经济开始复苏,就业增加,GDP保持8.7%的增长率,全世界范围内率先走出经济危机。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就是过度的投资使得通货膨胀高居不下,尤其是2010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成递增趋势(1月份:1.5%、2月份:2.7%、3月份:2.4%、4月份:2.8%、5月份:3.1%、6月份:2.9%、7月份:3.3%、8月份:3.5%、9月份:3.6%、10月份:4.4%、11月份:5.1%、12月份:4.6%),据经济学家估算中国的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大概是半年到一年半,经济政策的时滞使得无论是政策的逆周期还是顺周期都会增加经济的波动,从而对经济不利。

为了消除这种不良影响,缩短财政政策的时滞,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减少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时滞过长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简化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减少内部时滞。

(2)在决策者作出决策以后,动员各种可控资源,并采用各种调控手段使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式、全面实施,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行动时滞的长短,与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运作环节、执行人员素质及工作效率有关。如果相关机构过于繁杂和工作低效率,无疑将会延长行动时滞,而政策执行人员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透彻,将有助于缩短行动时滞。

3.为什么理性的公众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这在现实中是否合理?

答:(1)理性预期是指公众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理智整理的基础上预测未来。这种预期之所以被称为“理性的”,是因为它是公众对历史能提供的所有信息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作出的一种预期。理性预期理论不排除现实经济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也不排除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的影响,使得预期偏离实际。但是在理性预期模型中,公众会针对预期的不准确信息来不断调整对未来的预期。在理性预期理论中,公众也会犯随机性错误,但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2)这在现实中是不合理的。原因在于:

①公众获取和处理那些可公开获得的信息,以形成理性预期是需要成本的(时间、努力和金钱)。既然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成本,那么公众就不可能使用所有的公开信息。

②分散的市场行为主体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的经济模型知识,因为经济学家们对于什么是正确模型尚存在巨大分歧。

4.你认为理性预期理论基础是什么,这在现实中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1)理性预期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的完全对称和自由流动。理性预期是指公众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理智整理的基础上预测未来。这种预期之所以被称为“理性的”,是因为它是公众对历史能提供的所有信息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作出的一种预期。从理论上来说,理性不仅是对经济变量取值的预测,而且是对这个取值的概率分布的判定。因此,一个经济变量的理性预期,等于该变量的数学期望值。

在理性预期下,对经济变量的预期平均值总是等于该经济变量的实际值,出现的误差是

由随机扰动所致。理性预期的主体只会犯随机性误差,而不会犯系统性误差。

(2)理性预期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原因在于:

①存在较高的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是公众获取和处理那些公开获得的信息,以形成理性预期所需的成本,包括时间、努力和金钱。既然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成本,那么公众就不可能使用所有可得到的公开信息。

②正确的经济模型难以构建,因而难以利用经济模型进行预测。由于经济学家们自身对什么是正确模型都存在巨大的分歧,那么公众在现实中就难以运用正确的经济模型的知识;同时,分散的市场行为主体也难以了解经济的真实模型。

5.卢卡斯批判对我们运用计量模型进行预测有什么启示?

答: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即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传统的凯恩斯模型不能用于研究政策变化的影响,因为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比如依靠标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卢卡斯对传统政策评估的批评,就是“卢卡斯批判”。

卢卡斯批判是建立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认为公众能够预期到政府将要采取的政策,并会作出适当的反应,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将公众的行为当作常量处理的传统计量模型的预测是不准确的。

6.请对比分析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的优点和不足,并列表说明。

答:单一规则是指决策者在事先向公众发布了各种情况下政策如何制定的信息后,始终遵守事先的各种承诺的政策实施行为,它体现出决策者的公信力;相机抉择是指决策者不受任何单一规则的制约,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最优化当期政策选择,使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很大灵活性的政策行为。

支持相机抉择的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以宏观经济状态为依据的,任何时点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不应是固定的,而应该随经济状态灵活变动。由于相机抉择是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制定相应时点上最优的政策,体现了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因此,只要决策者具有充分的理性和公信力,就能针对经济状况的变化作出适时、准确的反应。

支持单一规则的经济学家却主张,不管经济形势如何,政策应当采取某种既定的单一规则。单一规则的支持者认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非常重要,它不能交由决策者相机抉择。决策者往往不是专业的经济学家,而且其决策的过程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左右,因此若采用相机抉择的决策机制,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会步入歧途。另一方面,政府官员有着自己的利益目标,当决策者的目标与公众的目标相背离时,相机抉择使政府官员追求自己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生存的空间。

简单来说,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各有优缺点,简单列表比较如表8-1所示。

7.为什么依据前后不一致性理论,单一规则优于相机抉择,而中国的很多政策制定都是相机抉择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理论和现实是否存在差异?

答:(1)根据前后不一致性理论,相机抉择之所以对单一规则而言具有次优性,其原因在于:

①决策者被赋予太大的相机抉择的权利,这样的逐期最优化的长期结果可能并不好;最优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在起始点选择一个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计划或规则,抵制短期政策绩效的诱惑,坚持这一规则;

②相机抉择的每个决策都是建立在对当期和未来的事实准确判断上;

③政策制定后所采用的相机抉择政策,忽视了理性的公众会预期到政府的决策行为,并产生相应的对策,改变自身的决定,最终导致长期相机抉择次优于单一规则。

中国的政策是相机抉择的,之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因为政府抵制住了短期政策绩效的诱惑,在长期坚持同样的政策抉择,即选择了最优的政策。

(2)理论和现实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理论一般是讨论在理想状态下的情况,如单一规则是假设人们的预期不会发生改变,而相机抉择则是考虑更现实的情况。

8.前后不一致性理论的前提是什么,这样的约束条件能否放松?

答:前后不一致理论的理论假设是:长期中决策者的偏好函数和经济约束条件没有未预期到的变动,从而公众必须能够充分理性地预期到决策者的政策行为和宏观经济环境。相机抉择的支持者认为,由于相机抉择是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制定相应时点上最优的政策,体现了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因此,只要决策者具有充分的理性和公信力,就能针对经济状况的变化作出适时、准确的反应。然而情况却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反对相机抉择的经济学家认为,即便决策者拥有充分的理性和公信力,仍然需要事先以固定的单一规则来约束决策者的行为。因为从特定时点上来看,相机抉择可能是最优的,但长期的政策绩效却并非是最优的。因此经济学上用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来(或称动态不一致性)解释这一问题。前后不一致性理论的前提是相机抉择要优于单一规则。

这样的约束条件是不能放松的,因为,一旦单一规则优于相机抉择,那么政策制定者就没有必要实行前后不一致的行为了。

9.试举生活中一则前后不一致性的案例,并分析各行为主体的动机和反应。

答: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前后不一致性问题。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当局可能既关心通货膨胀又关心就业问题,但这两种政策目标是存在矛盾的,使得中央银行处于两难境地。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与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取决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因而货币政策当局就会希望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比较低,并向公众宣布低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公众对通货膨胀预期比较低,不会过多地在工资与投资回报合同中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从而不会造成物价的上涨,并为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一个宽松、有利的环境。

但是当公众形成了低通货膨胀的预期,并确定了工资和投资回报合同,从而不会对物价造成影响,货币政策当局就会有违背事先承诺的激励,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以降低失业、增加产出。当意识到中央银行已改变了事先的声明,公众将不再信任决策者的承诺。这样,从长期来看,因为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中央银行将面临一个糟糕的政策制定环境。

10.请结合本章内容分析以下案例:

(1)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父母宣布只要孩子有不良行为就会得到惩罚。但孩子做错事后,父母又想原谅这件错事,因为惩罚对双方都是不愉快的。

(2)为了鼓励你们努力学习,老师宣布学期末将会考试,但当你努力学习一学期后,老师却取消了考试,因为这样不必再判卷子。

(3)为了鼓励投资,政府宣布不对资本收入征税。但在工厂建成之后,政府为了增加税收,而放弃了承诺。

(4)为了鼓励研究开发,政府宣布给予新药品研发公司暂时的垄断权。但研发成功后,为了使公众能够消费得起,政府又会取消专利或垄断价格。

答:(1)父母宣布只要孩子有不良行为就会得到惩罚,是想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注意,若父母不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种前后不一致会使得孩子下次能够预期到即使有不良行为也不会得到惩罚,他就会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这种前后不一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

(2)老师对考试的前后不一致问题可能会导致下次学生的不努力学习。因为,学生预期下个学期老师可能依旧会取消考试,从而不再努力学习。

(3)政府事前宣布不对资本收入征税,是想吸引投资来发展本地经济,一旦工厂建成,政府就放弃承诺,是因为政府征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而投资者在事前是很乐意去建厂投资的,但是政府放弃承诺后,投资者会权衡利弊,进而决定是否投产。政府的前后不一致会使得厂商权衡利弊,长期来看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会造成已投资厂商的撤资和准备进入的厂商退出。

(4)政府的这种前后不一致会使得研发公司没有动力去增加新研发,长期来看是不利于企业创新、医药企业发展及公众医疗的。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经题库 题目

宏经题库题目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总值3.国民收入 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9.最终产品 10.中间产品 二、选择题: 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生产的小麦; 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 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 政府的转移支付。 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服装; 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 折旧; D.公司未分配利润。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额 D. 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净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税收; D.消费。 12.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13.如果2006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07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4,那么,1988年的通胀率是( )。 A. 4.2%; B.5.9%; C.6.25%; D.6%。 14.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 国民生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 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 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 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无关。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 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 概念题 1、我们将本章阐述的收入决定模型叫做凯恩斯模型。什么原因使得凯恩斯模型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呢? 在凯恩斯模型中价格水平是假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产出由总需 求唯一的决定。而另一方面,在古典模型中,价格完全取决于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水平,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竖直的。而由于本章中的收入决定模型所做的假设是价格水平 是固定的,与凯恩斯模型的假设相同,所以我们使用凯恩斯模型,凯恩斯模型也因此 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 2、什么是自主性变量?在本章中,我们规定总需求中那些组成部分是自主性的? 自主性变量是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东西决定。本章中我们假设:总需求的自主性 开支(autonomous spending—C*)、自主性投资(autonomous investment—I0)、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G0)、税收(taxes—TA)、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TR)、净出口(net export—NX)是自主性的。 3、根据你对于联邦政府许多部门同意并实施政策变动所需时间的了解,你能想到有关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任何问题么? 对于经济学家和政客们来说,在某一经济问题上达成共识很困难,因此一项政策的决 定常常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经济很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动。如果在经济衰退 过后已经出现快速增长趋势的时候才决定好通过减税改善前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过时的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4、为什么将比例税所得与福利制度等机制成为自动稳定器?选择其中一个稳定器,详细解释它如何并且为什么会影响产出波动。 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的一种机制,它会自动减少为适应自主性需求变动所需要的产出 变动量而不需要政府一步步具体地加以干预。当自动稳定器处于适当状态时,投资需 求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会变小。这意味着自动稳定器的存在使我们期望产出波动可以 比没有这些自动稳定器时的幅度减小。 例如:失业救济金是失业者即便在没有工作时也可以继续消费,因此,当总产出下降时,转移支付增加。这意味着有些人在失业时领取救济金比没有救济金时需求降低的 要少,这会使乘数变小而使产出更加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年代里,较高 的失业救济金和较高所得税率是经济周期波动自1945年以来没有以往那样剧烈的原因。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二、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 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 (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 (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经常是由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用盈余或赤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余或赤字的变动有时是由经济情况本肀涠鸬模绫纠捎谕蹲试黾拥?00,使得赤字变成了盈余,这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用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比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宏经题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 )。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C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生产的小麦; 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 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A )。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 政府的转移支付。 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C )。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D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服装; 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B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A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 折旧; D.公司未分配利润。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C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额 D. 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D )。 A.净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B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A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税收; D.消费。 12.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B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13.如果2006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07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4,那么,1988年的通胀率是( C)。 A. 4.2%; B.5.9%; C.6.25%; D.6%。 14.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D )。 A.一年内一个经济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15.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N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B )。 A.因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是正确的; B.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高衡量; C.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低衡量; D.由于各种原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 16.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 C ) A.业主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转移支付; D.个人租金收入。 17.下列项目应计入GDP的是( D ) 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购买普通股票;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10--文字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10--文字版

第10章开放的宏观经济 一、选择题 1. C 2. A 3. B 4. D 5. D 6. C 7. C 8. D 9. D 10. B 11. A 12. C 13. B 14. B 15. C 16. C 1、净出口:净出口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IM)就是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2、贸易余额:贸易余额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一般用NX表示。它表示一国产品与服务的贸易与进口和出口相等的标准距离有多大。如果一国NX是正的,则称该国有贸易盈余。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如果一国NX是负的,则该国有赤字。在这种情况子下,该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出口的产品。如果NX恰好等于零,那么,该国有平衡的贸易,因为进口值等于出口值。 3、资本净流出:资本净流出有时也被称为国外净投资,它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I。如果一国的资本净流出是正的,那么,该国的储蓄大于投资,该国把余额贷给了外国人;如果资本净流出是负的,那么,该国的投资大于储蓄,该国通过从国外借贷来为这种额外投资筹资。因此,资本净流出等于国内居民对国外的借贷额减外国人借给本国的金额,它反映了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 4、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即S-I=NX。如果一国的S-I和NX是正的,该国就有贸易盈余。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如果一国的S-I和NX是负的,该国就有贸易赤字。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该国出口的产品。 5、平衡的贸易:平衡的贸易是指进口值等于出口值,即NX=0。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即S-I=NX。如果一国S-I和NX是正的,则该国有贸易盈余。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该国进口的产品。如果一国S-I和NX是负的,则该国有贸易赤字。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该国出口的产品。如果一国S-I和NX恰好等于零,那么,该国有平衡的贸易,因为进口值等于出口值。 6、小型开放经济:小型开放经济是为了简化分析而做的一种假设。假设一,在这种经济中,经济规模“小型”。这个经济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假设二,资本完全流动。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由于这种完全资本流动假设,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必定等于世界利率。 7、世界利率:世界利率是世界储蓄与世界投资相等时决定的均衡利率。对小型

宏观经济题库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美元,会使IS:(). D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A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C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B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8、总需求曲线()。 D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9、如果IS曲线保持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国民收入()。 A 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 10、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则()。 B A、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B、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同样好 D、无法确定 1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D 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2、周期性失业是指:(). 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3、投资是增加了当前的注入行为()。 C A、是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B、减少了国民经济总财富量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

高级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消费函数:社会总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 3.?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4.?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i=i(r),一般地,投资量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6.?货币需求: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7.?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8.?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法定准备率可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9.?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来调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10.?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1.?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12.?非自愿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13.?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s=S/Y。

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 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完整版)浙江大学初级宏观经济学题库(附参考答案)

浙江大学初级宏观经济学题库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DP和GNI’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不对的B.一定是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 A.消费总额B.资本C.社会财富 D.投资 4.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5.净出口是指( )。 A.进口减出口B.出口加进口C.出口加政府转移

支付D.出口减进口 6.某地区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表明该地区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 )外国公民从该地区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C.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8.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 )。 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 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10.在国民收入支出法核算中,住房是属于( )。 A.家庭消费支出B.企业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以上都不是 11.在通过国民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下列说法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自动稳定器(p546)和平衡预算 到目前为止,一直假设财政政策变量t 独立于收入水平。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情况并非如此。税收通常依赖于收入水平,当收入提高时,税收也会趋向于更高的水平,当收入水平提高时,税收也会趋向于更高的水平。下面将讨论税收的这一自动响应特征如何缓解自主支出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考虑下面模型 01d d c y t t t y y y t αβ=+=+=- 其中,g 和i 均保持不变 (1)t 1大于1,还是小于1?解释原因。 税收比率t 1小于1,因为税收只能征收产出的一部分,而不能是全部,更不能大于产出。 (2)求均衡产出 均衡时有y=c+i+g ,即 ()y y t i g αβ=+-++ 01[()]y y t t y i g αβ=+-+++ 移项得到10(1)t y i g t ββαβ-+=++- 所以均衡产出0 1 1i g t y t αβββ++-= -+ (3)乘数是多少?当t 1为0或者为正值时,经济对自主支出的反应哪个更大?解释原因。 乘数1 1111k t βββ = < -+- 当t 1为0时,经济对自主支出的反应更大,财政政策独立于收入水平时对经济自主支出的反应要大于税收随收入变化时的情况,因为税率的存在减少了自主支出的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4)为什么称这种情形下的财政政策为“自动稳定器”? 因为这种情形下,税收减小了支出的乘数效应,使得产出受总需求博得影响更小,变得更为稳定;当税收依赖于收入水平时,经济的变动要小于税收独立于收入水平时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形下的财政政策被称为“自动稳定器”。 (5)求均衡时的税收 将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均衡产出带入01t t t y =+中,可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