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美声唱法的共鸣调节

浅论美声唱法的共鸣调节

当代音乐2017年第6期

MODERN MUSIC

浅论美声唱法的共鸣调节

戈曼丽

[摘 要]美声唱法的共鸣调节,涵盖了声学与技术层面以及美学与艺术层面的多重含义三本文将从生理共鸣机能二共鸣调节的意义与作用及其科学依据几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共鸣调节予以阐述三

[关键词]美声唱法;共鸣;调节[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6-0064-02

[收稿日期]2017-02-17

[作者简介]戈曼丽(1980 ),女,海南海口人,海南省文化

艺术学校讲师(海口 570100)

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运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获得整体共鸣三即训练调节共鸣腔体的方法,适当扩张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 咽腔二口腔二喉腔和运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 头腔和胸腔,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三

一二生理共鸣机能

人声共鸣器官对于嗓音发声的作用至关重要三人声歌唱 乐器”就像一把小号,它的号嘴是喉和声带,喇叭就是整个声道和相关共鸣腔体三人声 乐器”的口咽可以通过肌体生理运动的调节,改变口咽的内部形状和空间体积,使之产生粗细二深浅二圆扁二大小等种种变化,从而改变口咽的声音反射性能,增强嗓音音量;还可以通过不同共鸣腔体的共鸣连接方式,调整不同腔体的共鸣功能与声音位置,从而美化音色二改变嗓音致远性能和嗓音穿透力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传统发声理论中提到的所谓人体共鸣器官中包括胸腔二头腔二鼻腔二鼻窦等,是固定不可调节的三它们对歌唱发声与共鸣的产生是不起作用的三因此,歌唱共鸣的调节,要从影响发声与共鸣的歌唱器官入手三口腔二舌二软腭二咽二喉部即歌唱声道内的各器官组织是可变的,可以用人的意识及能力支配与调节三它们是对发声与共鸣质量及其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并起到关键作用的器官三因此,美声唱法共鸣调节的方法,集中在相关部位的有效操作上三

二二美声唱法共鸣调节的意义与作用

美声唱法的共鸣调节,涵盖了声学与技术层面以及美学与艺术层面的多重含义,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作用三

1.嗓音共鸣化

歌唱的艺术表现及其感染力须充分发挥嗓音共鸣的技

术能力,使发声洪亮,共鸣丰富,穿透力强,以达到艺术化嗓音的审美规格三嗓音发声初始状态下,声带发出的基

音单薄二弱小,必须调动人体发声的物理潜能,充分获取歌唱所需的共振泛音,才能使声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三根据歌唱发声的共鸣原理,共振泛音是基音在人体歌唱声道的空气柱中产生的共鸣声波三歌声中的共振泛音多,会使声音洪亮,音色丰富,表现力强三泛音少,则声音单薄二苍白,缺乏表现力三因此,美声唱法的歌唱者必须掌握歌唱共鸣调节的技术,实现嗓音的歌唱化二共鸣化二艺术化三

2.声区统一性

美声唱法歌唱时须通过调节声音共鸣的高低频泛音比

例,才能准确发出不同声区的特定音色,并且达到声区统一的效果三在歌唱时,低二中二高不同声区内的声音高低频泛音共振比例不相同三低声区的声音低频比例较高声区大,但也不可没有高频泛音的适当比率,否则声音音色会低沉二空泛;中声区的声音处于混声状态,应达到高低频泛音比例适中;高声区声音的高频比例应占绝对优势,但同时也应当具有适当比例的低频泛音三否则,音色会过分明亮,甚至尖锐刺耳,与中二低声区不统一三因此,歌唱者必须掌握声区统一的调节技术三

3.声音表现力

歌唱时,不同声部的艺术嗓音规范及其美学标准不同三

同一声部的歌唱者,要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而不同风格的作品,如同画家使用多样化的色彩一样色彩斑斓三由于作品风格特点形成的艺术形态差异,其技术表现标准与艺术审美标准亦存在明显差异三因此,歌唱者必须掌握驾驭嗓音共鸣色彩调节与风格表现的艺术审美能力及技术表现能力三

三二美声唱法共鸣调节的科学依据

美声唱法共鸣的运用,应按照 音量”与 音高”的需要而决定,各共鸣区均衡发展,才能发出美妙的歌声三声带发出的基音是微弱的,但如果运用了共鸣的作用,音量就会洪亮起来三当共鸣发展时,往往须同时应用不同的共鸣区三如喉腔二咽腔二口腔二鼻腔,或整个头腔以及胸腔等,都是共鸣区三这些都能够通过训练,发展联合而成为一体,整体共鸣,使音量得到不断扩大,音色洪亮而优美三

4

6

1.不同唱法的共鸣调节

不同唱法,其声音的审美原则与艺术标准不同,嗓音的共鸣调节亦不相同三各种唱法都要通过共鸣调节提高嗓音的音质二音色二音量及其各种技巧的变化与艺术表现能力,以达到唱法艺术范畴审美目标的最佳境界三如民族唱法声音的共鸣调节与美声唱法声音的共鸣调节比较,民族唱法较之美声唱法应用高频比例大,低频比例少,其音量一般亦稍小些三民族唱法从我国传统民间民歌唱法及戏曲唱法演变发展而来,基于我国大众的民族审美标准与习惯,其声音的审美特征表现为喜欢明亮二甜脆二集中的声音,其声音相对于美声唱法偏于靠前二单薄的特性三美声唱法的声音基于欧洲传统文化及声乐的审美习惯与标准,在高频泛音的基础上,通常要混合一定比率的低频泛音,表现为声音圆润二丰满,混合共鸣感强,较之民族唱法的声音宽厚一些三

2.不同声部的共鸣调节

研究发现,声道内的任何形态变化,将引起共振峰的变化,改变各共振峰的频率三张开下巴可以使口咽一带的声道缩小,而使口腔前部的声道扩大,使第一共振峰的峰值升高;舌体形状的变化影响第二共振峰,舌尖的位置变化影响第三共振峰的峰值三咽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咽管的长短二粗细,影响歌唱声道中的 基音共鸣管” 泛音共鸣管”的共鸣效应,从而调节歌声的高低频比率三喉口及喉咽部分的缩小可以加强 基音共鸣管”的泛音共鸣,口咽腔的扩大延伸,以及 打开喉咙”二下降喉器可以加大 泛音共鸣管”的效应,从而引起低频泛音的扩大三根据音响学原理,共鸣体的质地,如乐器共鸣箱的材质与结构对声波的共鸣扩大具有重要影响三人的歌唱声道,包括口腔与咽腔的腔壁质地,对声音共鸣的音质具有影响三在歌唱训练中,普遍采用让歌唱发声与共鸣器官兴奋起来的方法三其中主要是让口腔二咽腔二喉腔的歌唱声道兴奋起来三兴奋引起歌唱声道内腔壁的肌肉组织变得坚韧与具有张力,可以增强共鸣反射作用,起到改善音质二美化声音的作用三威廉四文纳采用 半打哈欠叹气法”的方法训练嗓音,一是起到了 打开喉咙”二下降喉器二延伸咽喉通道的作用,二是同时起到兴奋歌唱声道内壁的张力,从而达到扩大共鸣的作用三

不同声部,其嗓音的特征二性能二声区特点不同,审美标准与艺术规格亦不相同三例如女高音相对女中二低音,男高音相对男中二低音,嗓音中的高频泛音占有更多优势三因此,发展高频泛音既是男二女高声部的嗓音特征及其审美要求所决定,又是其声部的优势二发展潜力及其可塑性所在三即使同为美声唱法的女高音,花腔女高音二抒情女高音二戏剧女高音之间的共鸣调节是存在差异的三花腔女高音的声音轻盈灵巧二纤细透亮,是所有人声嗓音中含高频成分最多的声部三抒情女高音的声音比花腔女高音舒展悠扬,其声音中同样具有高频优势,但比较花腔女高音多了一点低频泛音的圆润成分三戏剧女高音,习惯称之为大号女高音,声音较之其他女高音声部显得宽厚二强壮二洪亮,气势,大多演唱具有力量与戏剧性效果的歌剧咏叹调及豪放激越或悲愤的创作歌曲三其歌唱共鸣的调节要发挥高低频兼有的优势,才能达到其声部特有的审美效果三一些研究资料显示,花腔女高音二抒情花腔女高音以及抒情女高音演唱高音时,喉结常常出现轻微上升的现象三这是因为寻求高频泛音而引起的缩短共鸣管的缘故三同样,女中二低音相对女高音,男中二低音相对男高音,嗓音中的低频泛音占有优势三因此,发展低频泛音既是男女中二低声部的嗓音特征及其审美要求所决定的,又是其声部的优势二发展潜力与可塑性所在三通常低声部相对高声部更加强调喉结的下降与共鸣管的伸长,也是这个道理三

3.因人而异的共鸣调节

由于人的嗓音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即使是同一唱法,同一声部,由于嗓音的特点及其优势,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型三即使同一声部二同一类型嗓音中的不同歌手,亦存在嗓音的优劣及个体差异,声音的高低频比率二亮度二音量等不尽相同,其共鸣的调节也应扬长避短,因人而异三此情况在男女各声部的同一声部中都存在三纵观声乐艺术宝库中大量优秀歌唱家的艺术成就,聆听他们的经典演唱录音即可感受到大歌唱家的嗓音魅力来源于不同的声音色彩及其调节技术三

4.不同作品的共鸣调节

在歌唱实践中,同一歌唱者的声部及其嗓音,在相对定型的基础上,演唱不同风格二不同人物二不同情绪二不同场景的作品时,根据演唱表现的需要,其嗓音的色彩亦须做相应调节,以丰富嗓音的表现力三正确表现作品的风格与内涵,也是歌唱共鸣调节的范畴三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二美声艺术大师吉利的演唱艺术十分娴熟三他善于根据作曲家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及不同角色的性格需求,刻画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心理变化,调节嗓音共鸣色彩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犹如声音色彩的魔术师,堪称典范三

四二结 语

人们的嗓音存在着个体差异三人的性别二声部二嗓音特点以及唱法风格等不尽相同三此外,由于作品的不同风格及情绪的变化,对歌唱者的嗓音表现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歌唱共鸣的调节是因人而异二因作品风格而异二因情绪变化而异的三也正是这些差异给美声唱法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三

[参考文献]

[1]张 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社,2004.

[2]高 兴.音乐的多维视角[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3]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6.

[4]王冬弘.论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差异[J].东北大学学报, 2004(02).

(责任编辑:李 璐)

56

戈曼丽:浅论美声唱法的共鸣调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