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虞城县畜牧局召开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议会

虞城县畜牧局召开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议会

虞城县畜牧局召开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议会

虞城县畜牧局召开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

工作议会

7月19日上午,虞城县畜牧局召开由乡镇畜牧站站长、规模养猪场场长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全体人员参加的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会议。会上,副局长汤明同志宣读了《商丘市畜牧局关于加强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的通知》。周厚森局长传达了我市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对免疫目标、时间安排、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等作了安排部署,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加强防疫组织领导,及时组织防疫队伍,迅速行动,从即日起至8月10日,大战20天,全面完成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免疫工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二是严格疫苗和免疫档案管理。完善疫苗发放程序和手续,按照规定的条件,运输、促存和使用疫苗,健全疫苗出、入库台账。同时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加旋二维码耳标。三是加强督导。县委、政府两办室将联合畜牧局对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免疫工作进行督导。四是加强免疫抗体监测。8月10-20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对这次集中免疫进行抗体监测,免疫抗体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确保全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

虞城县畜牧局

2011年7月19日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在广东小范围试用效果良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2006年5~12月,该病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发流行,给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农业部随后组织专家开展流行病学、病原学和活疫苗研制等科技攻关,证实疫情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2008年以来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为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今年7月,农业部兽医局决定在广东等6省,对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吉林元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扬州威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进行小范围试用和效果评价试验。我省的试验结果表明,4个厂家的活疫苗免疫效果总体比较理想,免疫安全性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小范围试验情况 试验用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由上述4个厂家提供。试验前,撕掉疫苗标签,分别用A、B、C、D编号代替进行盲样试验。为顺利开展这项试验工作,我所(中心)组织制定了《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使用和效果评价方案》,选择惠州、江门市的9个猪场的560头猪,组成12个试验组,分本底调查、试验评估两个阶段进行。 (一)本底调查阶段(6月30日至7月18日)。 试验前,对参试猪场的饲养规模、猪的品种、饲养管理、猪群健康状况、蓝耳病疫苗免疫背景、疫病发生状况等进行调查摸底,并对参试猪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9个参试猪场存栏生猪50~13225头,猪群生长状况良好,未发生猪蓝耳病等疫病,其中,有7个猪场的能繁母猪和3个猪场的仔猪曾注射猪蓝耳病普通株弱毒疫苗。参试猪的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在0~92%之间,有4个场6份血清样品检出猪蓝耳病普通株病毒,但均未检出高致性猪蓝耳病病毒。 (二)试验评估阶段(7月20日至9月20日)。 1.小范围免疫试验。为符合养猪生产实际情况,每种疫苗分别选择管理水平有一定差异的1个场规模较大和1个规模较小的猪场进行一次性免疫试验。每场接种50头猪,其中,25头作为免疫对照,25头跟踪采样并用法国LSI公司试剂监测免疫效果。结果显示,4个厂家活疫苗的抗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试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试行)》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使用过程中有关运输、贮藏、免疫接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批号疫苗瓶签上表示产品批次的代码。 2.2剂量标签上标定的特定年龄猪,经肌肉1次接种疫苗的使用量。 3免疫接种 3.1根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流行情况,对猪群进行预防接种。 3.2对同一猪群接种时,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疫苗。 3.3疫苗的运输和贮藏 3.3.1疫苗应采用冷藏运输;冬季运输应注意防冻。 3.3.2疫苗应在2℃-8℃避光贮藏。 3.4疫苗使用要求 3.4.1接种动物疫苗仅用于健康猪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猪禁用;屠宰前21日内禁用。 3.4.2疫苗的检查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同时详细记录生产企业、疫苗批号和有效期。如发生包装破损、破乳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不得使用。 3.4.3疫苗的准备疫苗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从冰箱取出后放置2小时-3小时),注射前充分摇匀;疫苗启封后,限当日内用完。 3.4.4接种器具及针头的要求接种用器具应无菌;接种时一般应使用12号针头;一猪一针头,避免交叉污染。 3.4.5接种部位的选择与消毒耳后部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应采用碘酊或75%酒精严格消毒。 3.5接种记录 疫苗接种时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日龄、性别,如为怀孕母猪还应包括孕期;疫苗的来源、批号、接种时间等。 3.6接种后观察

3.6.1接种后,应仔细观察猪只反应。个别猪可能出现过敏,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3.6.2接种后少数猪可能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日内可自行恢复。 3.7接种器具及废弃物的处理 接种结束后,接种器具及所有废弃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接种程序 4.1商品仔猪 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为2mL。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一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 4.2母猪 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1个月前进行1次加强免疫,剂量为4mL。 4.3种公猪 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4mL。 5其他 5.1必须使用国家批准的定点企业生产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该疫苗粘贴有“中国兽药质量监督”标识的“二合一”疫苗防伪标签。 5.2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使用监管,确保疫苗免疫效果。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作者:于桂阳等转贴自:中国动物卫生网] 摘要:猪蓝耳病本身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应激因素(如热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指出,现国内外兽医学者普遍认为PRRS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PRRS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特点;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2006年以前,该病在我国个别猪场也有零星散发,2006年春季后,“猪高热病”在我国的南方各省陆续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并迅速席卷全国。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 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疾病以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闻名。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每年的6月-8月,在长时间处于37℃左右的气温下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推测疫病有可能经空气传播。 2.流行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由流产风暴型转向混合感染高热型;二是仔猪和育肥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三是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临床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

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地概念、发病及流行特点 1、什么是猪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地猪地一种传染病,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仔猪及育成猪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属二类动物疫病. 猪蓝耳病1987年首先在美国地北卡罗来纳州发现.随后,加拿大、德国、荷兰、英国、西班牙、瑞士、法国、丹麦等很多国家报道发生本病.我国1996年首次报道存在该病. 2、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地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2006年6月首先在我国地南方部分省、市出现,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较大地损失. 3、猪蓝耳病地传播途径是什么? 猪蓝耳病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病毒由病猪地鼻腔分泌物、唾液、乳分泌物、病公猪精液和尿中排出.在外界环境中,常存在于圈舍、污泥、饲料、饲草、用具、饮水及污水中.尤其在饮水、污水中存活期较长,是造成传播地主要来源.空气传播和病猪接触传播是本病地主要传播方式.猪群规模越大、饲养密度越高,接触传播地危险性越高. 4、猪蓝耳病病毒地抵抗力强吗? 总地来说,猪蓝耳病病毒对外界地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多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热稳定性差,56℃存活15~20分钟,37℃存活10~24小时.pH值高于7或低于5时,感染力可以减少90%以上.但病毒存在于有机物中时,能存活较长时间. 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地主要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热、高湿季节发病明显增加.不同日龄、不同品种地猪均可发病.发病急、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病程7~15天.在同一猪群中,猪蓝耳病病毒存在持续感染,病毒可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 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能感染人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在自然感染流行中,只感染猪.不同日龄、不同品种地猪均可发生感染. 7、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常混合或继发感染哪些病? 因为本病可导致免疫抑制,常伴有其它病毒、细菌、寄生虫地混合或继发感染. 该病常混合或继发感染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肺疫、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疫病.多数为双重、三重感染,或多重感染. 8、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地主要临床表现如何? 猪群突然发病,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食欲废绝;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或丘疹样;部分病猪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9、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地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 肉眼可见肺水肿、出血、淤血,以心叶、尖叶为主地灶性暗红色实变;扁桃体出血、化脓;脑出血、淤血,有软化灶及胶冻样物质渗出;心肌出血、坏死;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淋巴结出血;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点;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以上病变随猪地个体差异、病程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地危害及面临地形势 10、猪“高热病”是怎么回事?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作者:于桂阳?等????转贴自:中国动物卫生网???? ] 摘要:猪蓝耳病本身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应激因素(如热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指出,现国内外兽医学者普遍认为PRRS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PRRS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特点;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2006年以前,该病在我国个别猪场也有零星散发,2006年春季后,“猪高热病”在我国的南方各省陆续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并迅速席卷全国。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 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疾病以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闻名。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每年的6月-8月,在长时间处于37℃左右的气温下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推测疫病有可能经空气传播。 2.流行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由流产风暴型转向混合感染高热型;二是仔猪和育肥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三是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高热和食欲下降;四是免疫抑制,常继发其他疾病(如链球菌病、猪瘟等),也会影响其他疫苗(如猪瘟疫苗)的接种免疫效果;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五是多发生在夏季6-8月,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经,从规模猪场的发病情况看,一些应激性的饲养管理因素会引起发病的加剧,包括空气质量、霉菌毒素、断奶应激、环境气温变化等,可促进猪蓝耳病的流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臵、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耳 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诊断指标 2.1.1临床指标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1.2 病理指标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1.3病原学指标 2.1. 3.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 3.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2.2结果判定 2.2.1 疑似结果 符合2.1.1和2.1.2,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2.2 确诊 符合2.2.1,且符合2.1.3.1和2.1.3.2之一的,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疫情报告 3.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 3.2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2.1规定的,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使用过程中有关运输、贮藏、免疫接种等方面的立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 1批号 疫苗瓶签上表示产品批次的代码 2. 2剂量 标签上标定的特定年龄猪,经肌肉1次接种疫苗的使用量。 3免疫接种 3. 1根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流行情况,对猪群进行预防接种。 3. 2对同一猪群接种时,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疫苗。 3. 3疫苗的运输和贮藏 3. 3. 1疫苗应采用冷藏运输;冬季运输应注意防冻。 3. 3. 2疫苗应在2°C-8°C避光贮藏。 3. 4疫苗使用要求 3. 4. 1接种动物

疫苗仅用于健康猪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猪禁用; 屠宰前21日内禁用。 3. 4. 2疫苗的检查 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同时详细记录生产企业、疫苗批号和有效期。如发生包装破损、破乳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不得使用。 3. 4. 3疫苗的准备 疫苗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从冰箱取出后放臵2小时-3小时),注射前充分摇匀;疫苗启封后,限当日内用完。 3. 4. 4接种器具及针头的要求 接种用器具应无菌;接种时一般应使用12号针头;一猪一针头,避免交叉污染。 3. 4. 5接种部位的选择与消毒 耳后部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应采用碘酊或75%酒精严格消毒。 3. 5接种记录 疫苗接种时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日龄、性别,如为怀孕母猪还应包括孕期:疫苗的来源、批号、接种时间等。3. 6接种后观察 3. 6. 1接种后,应仔细观察猪只反应。个别猪可能出现过敏,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3. 6. 2接种后少数猪可能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日内可自行恢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知识问答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知识问答 当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猪的免疫功能低下,也可继发猪瘟、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疫病,在临床容易造成误诊。 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概念 1. 什么是蓝耳病?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2. 猪蓝耳病是一种新病吗?它的历史及危害如何? 答:猪蓝耳病已发现30余年了,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首次爆发。最初人们不能确定其病因,故此一度被称为“神秘病”。1991年荷兰分离到该病的病原“LV”病毒株,欧盟提议将此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1992年国际兽医组织将其定为B类传染病。PRRS病毒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种,分别以1991荷兰分离的LV和1992年美国分离的VR-2332为代表毒株。 1996年郭宝清等专家首次从国内发病猪群中分离出PRRSV,从而证实我国存在本病。此后,该病蔓延至全国各省市,先后有十余省市报道过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并且分离和鉴定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目前该病在我国广泛存在,是我国流行的主要猪病之一,主要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大量仔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3. 猪蓝耳病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为什么容易发生变异? 答: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第10次国际病毒大会上将该病毒归属于新设立的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PRRSV为一种有囊膜的病毒,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45~65nm,呈20面体对称,囊膜表面有较小的纤突,表面相对平滑,核衣壳为立方形,核心直径25~35nm。 作为RNA病毒,PRRSV的基因在合成时容易出现内在性错误,可出现点突变、删除、添加和毒株间基因重组,因此PRRSV的基因容易发生变异,不同分离株之间基因组存在广泛变异。依据血清学及基因序列分析将PRRSV分为两种基本基因型,以LV型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VR2332为代表的北美洲型,两种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约为60%。通过序列分析显示,美洲型毒株间的变异明显大于欧洲型毒株间的变异。PRRSV在猪体内持续感染过程中,会出现病毒亚种或亚群。 国外的研究表明,同一基因型的PRRSV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特别是在基因组

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区别及防控措施 - 副本

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性蓝耳病均属美洲株,两者的毒株都会造成感染猪群免疫抑制和机体抗病力下降,后者病毒部分基因缺乏后,成为变异株,致病性增强,杀伤力加大。现将两者的主要区别归纳如下。 1流行特点1.1 经典猪蓝耳病 经典猪蓝耳病在猪群中带毒率高,许多健康猪带毒,康 复猪通常不会再发生感染。感染猪常可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持续感染而排毒;即使在临诊症状消失后8周还可向外排毒,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反复传播而难以根除。通过呼吸道或公猪的精液,经生殖道在同猪群间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进行母子间的垂直传播。据报道,通过气源性感染,可以使本病在3km 以内传播。隐性感染猪引入猪群时,在应激状态下,会排出病毒,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口、鼻、眼、粪便等感染其他易感猪只。公猪通过精液在同猪群间水平传播PRRSV ,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繁殖障碍。此外,某些禽(鸟)类带毒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各种日龄猪都易感,但是主要危害乳猪和繁育母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播迅速,蔓延快;猪场内先发于 中、大猪,后感染保育猪,随后全场大小猪都会发病[1] 。2006年至今,往往春末开始,夏季暴发。发生率为50%~100%,病死率为30%~70%,少数猪场高达80%~100%。 2主要症状2.1 经典猪蓝耳病 本病潜伏期可因地域、季节的不同而长短不一。本病的 病程通常为3~4周,最长可达6~12周。由于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的不同,感染猪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孕猪发病初期,出现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尤其妊娠后期较为严重。少数母猪可见耳朵、腹部、腿部发绀。母猪出现早产、产奶量下降,少部分早产猪的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其中以耳尖发绀最为常见。妊娠晚期发生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配种前感染的母猪产仔率降低、推迟发情、屡配不孕或不发情等。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病情较重,病猪呼吸急促,少数病猪耳朵发紫,有时表现腹式呼吸、咳嗽、厌食、发热达40℃以上,生长缓慢;病后期皮肤青紫发绀,常因继发感染,使病情恶化[2]。断乳前仔猪的病死率可达30%~ 50%。保育猪以30~90日龄最易感。体温升高至39.5~42.0℃, 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扎堆;多数猪呼吸困难,有时腹泻或四肢关节肿胀;皮肤发红,后期耳尖、臀部皮肤发紫;可有结膜炎;迅速消瘦,多数死亡或成僵猪,少数康复。育成猪感染初期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喷嚏;随后眼睑肿胀、结膜炎、腹泻和肺炎等,死亡率高。种公猪除上述表现外,还有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射精量少;公猪无发热现象,极少数出现双耳皮肤发蓝。 2.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多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猪皮肤发红、充血、淤血、呈 片状、甚至弥漫状,随后发白;少数病猪皮肤散发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丘疹。双眼肿胀,结膜发炎。精神差,个别病猪呈现精神症状,站立困难。病猪呼吸困难;少数病猪流鼻液。孕猪流产、死胎,甚至在分娩中死去。康复猪也有再次发病的,具有回潮性[3-4]。 3重要病变3.1 经典猪蓝耳病 病死仔猪主要病变在呼吸系统:肺脏肿大,间质增宽。 少数病死猪在肾脏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病死猪淋巴结肿大,其中腹股沟淋巴结最明显。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显微镜下可见肺支气管、细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扩张;各级支气管的管腔内充斥着数量不一的炎症细胞、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及组织细胞坏死的崩解物;小叶间质和肺泡隔明显增宽,炎性细胞浸润、充血等。淋巴结的皮质、髓质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淋巴小结数量减少;皮质淋巴窦中有多量炎症细胞及组织坏死崩解物。 3.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病死猪剖检病变虽具有多样性,但仍以呼吸器官为最 严重。鼻腔、喉头、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黏膜性渗出液,呈现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病死猪肾脏瘀血、肿大,有时散发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膀胱积尿,尿色呈棕黄色。病死猪肝脏肿大,呈暗红色或土黄色,质脆;胆囊扩张,胆汁浓稠。病死猪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切面外翻;病情严重者全身淋巴结常见出血性炎症,尤其是颈部、肺部和肠系膜淋巴结。病死猪心肌表面弥漫性出血;脾脏肿大,表面常见米粒大出血性丘疹,有时边缘散布出血性梗死灶;脑膜充血,脑水肿。病死猪有时发现胸腔积液。 4防控措施 目前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均无有效的 治疗措施,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采取综 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区别及防控措施 刘训山 (安徽省定远县畜牧局定城畜牧兽医站,安徽定远233200) 摘要从流行特点、主要症状、重要病变等方面介绍了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诊断区别要点,并提出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典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区别;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5.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5-0337-02 收稿日期 2011-02-11动物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5期33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