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白放歌白帝城

李白放歌白帝城

李白放歌白帝城
李白放歌白帝城

李白放歌白帝城

刘厚政主讲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唐代的大诗人诗仙李白,为我们奉节人民贡献了一首千古绝唱:《朝发白帝城》。

首先我们来欣赏《朝发白帝城》给我们留下的美丽意境:

清晨,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李白起了个大早,远行的小船刚刚解缆,就很快驶入江心激流,清风舞弄着他飘飘的衣带,诗人拈着稀疏的胡须,兀立船舱,吟诵出那旷世绝唱,声音像纯银一般,在两岸飘荡回响,与猿声汇成合唱。的确,李白这首诗漂亮,白帝城作为三峡的头也开得漂亮。这是余秋雨《三峡》一文里的原文。难怪连日本游人到了白帝城,也要虔诚地跪扑在地上集体朗诵李白这首诗。由此可见李白和《朝发白帝城》的魅力所在。

李白为什么要在白帝城下写这首七言绝句,诗里究竟包含着哪些美妙的意境呢?要弄懂这首诗,必须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少年就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意思就是“要谋求称霸天下之术,谋求成就帝王之术,发挥自己的能力,愿意成为宰相之类的顾命大臣。使得天下安定,国家统一。”心有余却力不足,他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抱负的机会。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李白已经四十二岁了,由于礼部侍郎贺知章的推荐,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安徽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自豪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抬起头来,仰天大笑的走出门去,象我这样的人,难道会是永远埋没在草野中,毫无用处的人吗?

到了长安,李白呈献了许多诗歌给皇帝,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亲自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能降服少数民族的“和番书”,而且还一边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边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宫廷翰林。

可是由于李白才高气盛,常常不把皇亲国戚放在眼里,例如,他曾经叫大宦官骠骑大将军高力士给他脱鞋,大国舅宰相杨国忠为他磨墨,所以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了皇宫,到江、淮一带流浪。幸好还有皇上御赐金牌,到处吃饭喝酒可以免费,当然这也是传说。

李白离开京城十三年以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即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了“安史之乱”,手握重兵的安禄山联合北方少数民族,组成20万大军,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第二年叛军就占领了长安、洛阳。六月十三日天子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长安,行走一百多里,到了一个叫马嵬坡的地方,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

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然后唐军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不再随玄宗逃亡四川,率领部下前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公元756年7月,李亨擅自在灵武登基,另立中央,称为肃宗,逼得他老爸李隆基不得不退休去当他的太上皇。

肃宗登基后,命令他的弟弟即驻守蜀中的永王李璘参加平定“安史之乱”,李璘很快就由四川顺长江而下。当时李白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璘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当参谋。李白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人,李璘邀请他出山,非常乐意。他尽力辅佐永王,还写了十一首赞美诗《永王东巡歌》。但李白没有帮助李璘叛乱的想法,只有“为君谈笑静胡沙” “南风一扫胡尘静”,希望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想法。可是李璘违反肃宗北上的命令,擅自带领大军东下,有割据江南而与北方的肃宗分庭抗礼的迹象,肃宗非常恼怒就派兵击败了李璘。李璘被杀,殃及李白,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取道三峡从四川赴贬谪之地。行至白帝城,停留一夜,忽然接到皇帝赦书,(当然是皇帝珍惜他的才华),所以他欣喜万分,第二天一早在万道霞光之中,乘舟离开白帝城,此时,为了表达他快乐的心情,为了赞美这个使他获得新生的地方,他挥笔写下了《朝发白帝城》这首七言绝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虽然白帝城有过“刘备兵败托孤”悲剧色彩,但此时在李白的眼里这是给他带来好运的地方。清晨,美丽的“彩云”

萦绕着白帝城,瞿塘峡矗立着巍峨险峻的山峰,江水翻腾着金色的波浪。“彩云间”极度赞美这里山美水美人也美,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值得赞美的好风光;一个“辞”字表明了非常感谢,不得不告辞的意思。

“千里江陵一日还”。在美丽的“彩云间”,李白的心情是多么的轻松愉快啊,昔日的“仰天大笑”、“与君谈笑尽胡沙”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在遭受挫折后又可以重新施展抱负了,遥隔“千里”的江陵只需“一日”就能到达,这里虽然是夸张,但他急切的心情却是真实的。“江陵”既是指长江下游的一个地名,也是比喻要去实现的理想抱负。

“两岸猿声啼不住”。峡江两岸陡峭的崖壁上,生长许多猿猴,它们对着行船哀声啼叫,十分恐怖。李白一生积极进取,志向远大,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打击,现在又有了进取的机遇,所以绝不会退缩,他以乐观的藐视的心态对待以前的和现在可能出现的磨难打击。这里既描述了三峡实有的景象,又用猿声比喻了前进路上的磨难和打击。

“轻舟已过万重山”。就写景而言,此句属于超前夸张,然而就心情而言却极度真实。面对着江水奔腾呼啸,滚滚东流,李白感觉自己的人生现在就像一叶轻巧的扁舟,正顺着江水,冲破万重山的阻隔,急箭般地为获取自由和幸福飞驶而下。是的,人生中经历过的千重万重的冤屈与挫折就像那“东流之水”一去不复还了,伟大的诗人在“万重山”外又将开始追求新的目标:一个开阔明朗、阳光灿烂的自由世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一首赞美白帝美景的诗,这是一首快乐而浪漫的诗,这是一首英雄挑战人生挫折的诗,这是一首激励千千万万奋斗者去争取胜利的诗,这也是一首让奉节人民感到无比骄傲的诗。因此,有人说“是李白成就了白帝城”,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曲,有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呢? 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暗”字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诗修辞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它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诗歌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翻译赏析

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赏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后世纪念: 墓地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纪念馆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馆,位于江油市区风景秀丽的昌明河畔,占地四万余平方米。筹备于1962年,1982年正式开馆。馆内收藏有历代李白诗集版本、历代名家书画精品等文物资料4000余件,其中邓小平、江xx、胡xx、宋庆龄等党和领导人的手迹以及仇英、祝枝山、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名家巨擘的作品皆堪称国之瑰宝。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12”特大地震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在保留了园林式唐代建筑风貌基础上,还扩大了陈列体量。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较之过去,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主要由纪念展示区、文物保护陈列区、李白文化研究交流区、李白文化普及区和旅游咨询服务区组成。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 李白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赏析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鉴赏】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

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

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及阅读答案

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及阅读答案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 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早发白帝城》 年代: 唐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唐诗赏析: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 ,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 对比,自是一望而知; 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 ,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 。 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 ,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 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 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 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及翻译 导语:《寻雍尊师隐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通过作者入山造访之所见所感,浓笔重彩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的瑰丽景物,倾诉了作者对雍尊师仰慕之意以及寻访不遇的惆怅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释: ①《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2] 名句: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①群峭:许多险峭的山峰。②摩天:上摩天空。 这两句是说,雍尊师隐居的地方,处于有许多险峭山峰的山中。这些山峰碧绿青翠,高可摩天。雍尊师逍遥的居住在山中,不愿意记也不屑于记什么年月。上句言其幽居之环境,下句言其飘然物外的逍遥自在的形象与心态,写隐居之状十分传神。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①青牛:传说老子曾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或说散关),西赴流沙而不返。后来用于咏道士的典故。 ②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今湖南郴州)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后用作咏仙家的典故。③尊师:对道士的尊称。 《寻雍尊师隐居》是一首五言律诗。这两句描写雍尊师隐居所在地景色,青牛、白鹤都是道士喜欢的动物——春暖宜人,花开正盛,古松高耸,环境幽雅,青牛庭院卧,白鹤高松眠,好一

派仙家道风。幽景逼真,写景如画,对仗亦工。 鉴赏: 这首诗首先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自在逍遥。次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再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最后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对雍尊师的仰慕之意,寻访不遇的惆怅之情,尽在难以言喻之中,而显韵致悠然。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补充篇目】 《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

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它下临长江,距三峡西口夔门极近。白帝山虽不高峻,但从江船仰望,却仿佛城接云霞。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或以此诗为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细审“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可知曾从江陵上三峡,此当为返还之作。应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时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辞:别,离开。这里指出发。 白帝:白帝城。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 千里:白帝城到江陵约六百余里,这儿说千里,是大略的说法,形容两地相距之远。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水经注》卷三四《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啼:鸣叫,猿的叫声象啼哭。 轻舟:指载得轻行得快的船。

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赠新平少年 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译文】 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有市井少年欺凌他。 他屈体而就,形若无骨,而其胸中却怀有雄心壮志。 他一遇上汉高祖这样的真龙天子后,从此叱咤风云。

后来对在淮阴接济过他的漂母报以千金,获得了被人称赞的千古美名。 而我今天如何呢?苦寒相仍,坐立不宁。 长风带着寒气吹入了短袖,袖手取暖却手冷如冰。 故友不相体恤帮助,而新交不予怜悯同情。 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驾上。 何时才能高飞入云,长天搏击,一申所能呢? 【注释】 ⑴新平:原邠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平郡,治所在新平县,即今陕西彬县。《旧唐书·地理志》:“关内道邠州,开元十三年改豳为邠,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 ⑵“韩信”二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年时贫困。曾在淮水边向漂母乞食,曾受谁阴市井中少年胯下之辱。

⑶屈体:犹屈膝。指屈服、投降。 ⑷遭:遇也。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⑸啸咤(zhà):叱咤风云。 ⑹“千金”句:《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封楚王后,将从前在淮水畔接济过他的漂母找来,予以千金作为报答。 ⑺相仍:相续。 ⑻短袂(mèi):短袖。 ⑼内手:将手纳人袖中取暖。一作“两手”。内,同“纳”。 ⑽相恤(xù):相互体贴怜恤。恤,救济。 ⑾见矜(jīn):怜悯。 ⑿羁(jī)绁(xiè):用绳子拴住。韝(gōu):臂上架鹰的皮套袖。鲍照《乐府》:“昔如韝上鹰。”刘良注:“韝,以皮蔽手而臂鹰也。”

《早发白帝城》李白唐诗鉴赏

《早发白帝城》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原文】 早发白帝城⑴ 朝辞白帝彩云间⑵,千里江陵一日还⑶。 两岸猿声啼不住⑷,轻舟已过万重山⑸。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

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白话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带拼音注音精校

早发白帝城李白带拼音 注音精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早zǎo 发fā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唐tánɡ 代dài :李lǐ 白bái 朝zhāo 辞cí 白bái 帝dì 彩cǎi 云yún 间jiān ,千qiān 里lǐ 江jiānɡ 陵línɡ 一yí 日rì 还hái 。 两liǎnɡ 岸àn 猿yuán 声shēnɡ 啼tí 不bú 住zhù ,轻qīnɡ 舟zhōu 已yǐ 过ɡuò 万wàn 重chónɡ 山shān 。 译yì 文wén 清qīnɡ 晨chén 告ɡào 别bié 五wú 彩cǎi 云yún 霞x iá 映yìnɡ 照zhào 中zhōnɡ 的dì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千qiān 里lǐ 之zhī 遥yáo 的de 江jiānɡ 陵línɡ ,一yì 天tiān 就jiù 可ké 以yǐ 到dào 达dá 。 两liǎnɡ 岸àn 猿yuán 声shēnɡ 还hái 在zài 耳ěr 边biān 不bù 停tín ɡ 地dì 回huí 荡dànɡ ,轻qīnɡ 快kuài 的de 小xiǎo 舟zhōu 已yǐ 驶shǐ 过ɡuò 万wàn 重zhònɡ 青qīnɡ 山shān 。 译yì 文wén 二èr 清qīnɡ 晨chén ,我wǒ 告ɡào 别bié 高ɡāo 入rù 云yún 霄xiāo 的de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江jiānɡ 陵línɡ 远yuǎn 在zài 千qiān 里lǐ ,船chuán 行xínɡ 只zhǐ 一yí 日rì 时shí 间jiān 。 两liǎnɡ 岸àn 猿yuán 声shēnɡ ,还hái 在zài 耳ěr 边biān 不bù 停tínɡ 地de 啼tí 叫jiào 不bù 知zhī 不bù 觉jué ,轻qīnɡ 舟zhōu 已yǐ 穿chuān 过ɡuò 万wàn 重chónɡ 青qīnɡ 山shān 。 注zhù 释shì 发fā :启qǐ 程chénɡ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故ɡù 址zhǐ 在zài 今jīn 重chónɡ 庆qìnɡ 市shì 奉fènɡ 节jié 县xiàn 白bái 帝dì 山shān 上shànɡ 。杨yánɡ 齐qí 贤xián 注zhù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公ɡōnɡ 孙sūn 述shù 所suǒ 筑zhù 。初chū ,公ɡōnɡ 孙sūn 述shù 至zhì 鱼yú 复fù ,有yǒu 白bái 龙lónɡ 出chū 井jǐnɡ 中zhōnɡ ,自zì 以yǐ 承chénɡ 汉hàn 土tǔ 运yùn ,故ɡù 称chēnɡ 白bái 帝dì ,改ɡǎi 鱼yú 复fù 为wéi 白bái 帝dì

《望庐山瀑布》李白作品赏析

《望庐山瀑布》李白作品赏析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是盛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被称作“诗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属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青莲乡。少年时博览群书,研习剑术,26岁时出蜀,开始了一个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后任翰林供奉,报国志向得不到施展,加上他蔑视权贵,放荡不的性格,遭到权贵的谗毁。李白对仕途失望后,离开了长安。再次南北漫游10余年,这期间结识了杜甫,成为莫逆之交。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柏蒙冤入狱,后遇赦返回。晚年漂泊异乡,762年,病逝于当涂(今安省境内)。 李白现存诗篇900多首,内容丰富,有的批判黑暗现实,有的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报国之志,有的表达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有的吟咏自然景物。追求身心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的中的主旋律。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括.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玄宗得知虽心中不乐,但一来年岁已高,二来考虑到自己在位上引发了叛乱,心中内疚,面对既成的事实也就没有追究。然而永王李,正当盛年,身强力壮,雄心勃勃,对太子李亨擅自称帝,心存不满,便没有奉旨入蜀,反而移师江夏,继续扩充军队,召募人才,以便与肃宗李亨分庭抗礼。李白也因此不幸受骗,入其幕府,而后被捕下狱,终被流放夜郎。这是后话。

早发白帝城(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的早发白帝城原文及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注释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一 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明人杨慎赞曰:惊而泣鬼神矣! 赏析二 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鉴赏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原文】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

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接触下层社会、了解和同情劳动人民后所创作的一首古代工业劳动的赞歌。在我国代卷帙浩繁的诗歌中,如此热情地对冶矿工人的劳动进行赞美,并不多见。唯其如此,才更显示出它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如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文中所说:“歌

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诗歌赏析 1、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句注释 ⑴天门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 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2]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发的。[2]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huai)”。 “月黑风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huai)”这样读起来才押韵。 因此在《回乡偶书》中的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五种说法。 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 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 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

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及阅读答案

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及阅读答案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早发白帝城》 年代: 唐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唐诗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

早发白帝城李白这首古诗解释

早发白帝城李白这首古诗解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 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

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 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评论|0 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行 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 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 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 ,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 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 奏之中。 清晨,我走到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的猿猴,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李白诗词《月下独酌》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月下独酌》的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下独酌,作品出处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一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早发白帝城李白带拼音注音精校

早zǎo 发fā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唐tánɡ 代dài :李lǐ 白bái 朝zhāo 辞cí 白bái 帝dì 彩c ǎi 云yún 间jiān ,千qiān 里lǐ 江jiānɡ 陵línɡ 一yí 日rì 还hái 。 两liǎnɡ 岸àn 猿yuán 声shēnɡ 啼tí 不bú 住zhù ,轻qīnɡ 舟zhōu 已yǐ 过ɡuò 万wàn 重chónɡ 山shān 。 译yì 文wén 清qīnɡ 晨chén 告ɡào 别bié 五wú 彩cǎi 云yún 霞xiá 映yìnɡ 照zhào 中zhōnɡ 的dì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千qiān 里lǐ 之zhī 遥yáo 的de 江jiānɡ 陵línɡ ,一yì 天tiān 就jiù 可ké 以yǐ 到dào 达dá 。 两liǎnɡ 岸àn 猿yuán 声shēnɡ 还hái 在zài 耳ěr 边biān 不bù 停tínɡ 地dì 回huí 荡dànɡ ,轻qīnɡ 快kuài 的de 小xiǎo 舟zhōu 已yǐ 驶shǐ 过ɡuò 万wàn 重zhònɡ 青qīnɡ 山shān 。 译yì 文wén 二èr 清qīnɡ 晨chén ,我wǒ 告ɡào 别bié 高ɡāo 入rù 云yún 霄xiāo 的de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江jiānɡ 陵línɡ 远yuǎn 在zài 千qiān 里lǐ ,船chuán 行xínɡ 只zhǐ 一yí 日rì 时shí 间jiān 。 两liǎnɡ 岸àn 猿yuán 声shēnɡ ,还hái 在zài 耳ěr 边biān 不bù 停t ínɡ 地de 啼tí 叫jiào 不bù 知zhī 不bù 觉jué , 轻qīnɡ 舟zhōu 已yǐ 穿chuān 过ɡuò 万wàn 重chónɡ 青qīnɡ 山shān 。 注zhù 释shì 发fā :启qǐ 程chénɡ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故ɡù 址zhǐ 在zài 今jīn 重chónɡ 庆qìnɡ 市shì 奉fènɡ 节jié 县xiàn 白bái 帝dì 山shān 上shànɡ 。杨yánɡ 齐qí 贤xián 注zhù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公ɡōnɡ 孙sūn 述shù 所suǒ 筑zhù 。初chū ,公ɡōnɡ 孙sūn 述shù 至zhì 鱼yú 复fù ,有yǒu 白bái 龙lónɡ 出chū 井jǐnɡ 中zhōnɡ ,自zì 以yǐ 承chénɡ 汉hàn 土tǔ 运yùn ,故ɡù 称chēnɡ 白bái 帝dì ,改ɡǎi 鱼yú 复fù 为wéi 白bái 帝dì 城chénɡ 。”王wánɡ 琦qí 注zhù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