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第一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上海第一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上海第一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上海第一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1.1生命的基础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A】

①《诗经》(所记载动植物200多种)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总结了人工选择、杂交、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生物学巨著)

②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是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进入分子水平、微观领域)

我国:合成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核酸领域)

③林耐【18世纪】(生物分类法则)

施莱登、施旺【1838~1839】(细胞学说)

孟德尔(豌豆杂交:遗传学奠基人)

摩尔根(进一步解释遗传机制)

④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A】

①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1.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研究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和存在形式【A】

①水的含量最多、占细胞70%~90%

②水的作用:Ⅰ良好的溶剂(介质)

Ⅱ参与化学反应

Ⅲ运输养料和废物

Ⅳ维持体温

③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含量高、细胞新陈代谢旺盛

结合水——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

2.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式及人体中铁、钙、锌、碘的作用【A】

①无机盐的含量很少(1%)

②存在形式:离子形式

③Fe——血红蛋白缺:贫血

Ca——骨骼、牙齿缺:抽搐

Mg——叶绿素缺:叶子变黄

Zn——组成各种酶缺:生长发育不良、认知缺陷、行为障碍

3.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及其作用【A】

①糖类(碳水化合物)

通式:(CH2O)n 【组成元素:C、H、O】

②脂质(包括脂肪、磷脂、胆固醇等)

【组成元素:脂肪C H O 磷脂 C H O N P 胆固醇 C H O】

基本单位:甘油和脂肪酸

种类:Ⅰ不饱和脂肪酸(液态植物油):C=C双键

Ⅱ饱和脂肪酸(固态动物油):C-C单键

作用:Ⅰ脂肪:贮存能量、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提问、缓解机械压力

Ⅱ磷脂:构成细胞膜的结构大分子(磷脂双分子层)

Ⅲ胆固醇: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某些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

③核酸【组成元素:C、H、O、N、P】

种类:Ⅰ脱氧核糖核酸(DNA)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主要分布:细胞核

Ⅱ核糖核酸(RNA)基本单位:核糖核酸主要分布:细胞质

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

④维生素

种类:Ⅰ脂溶性维生素:A、D、E、K 等

Ⅱ水溶性维生素:C、B1、B2、B6、B12 等

作用:缺:B1 脚气病 A 夜盲症 C 坏血病

4.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肽键的构成【A】

①结构通式:

←根据R集团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氨基酸

特点:氨基和羧基必须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

②肽键: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用肽键连接

③脱水缩合:

④计算:

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失去水分子数目=至少有游离的氨基与羧基数目

5.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

①结构:

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首尾相连而成的共价多肽链

②功能:Ⅰ组成生物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细胞膜、载体蛋白)

Ⅱ形成酶、激素、抗体的必须原料

Ⅲ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6.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A】

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千上万、排列顺序变化多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B】

①结构(特性:半流动性)

化学成分: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少量多糖分子

图示:

②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B】

有选择透过型膜和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4.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A】

①细胞结构示意图:

②细胞核

结构:双层膜构成,上有核孔

核孔:细胞核和蛋白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染色质:有蛋白质和DNA组成

核基质:细胞核内进行各种代谢和活动的场所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细胞质

细胞质的范围: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整个区域

细胞质:Ⅰ细胞质基质:

含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各种物质(是细胞代谢反应场所)

Ⅱ细胞器:

线粒体(椭圆形,嵴状结构)

叶绿体(椭圆形)

内质网(有颗粒附着,连着核膜)

核糖体(颗粒状)

高尔基体(有囊泡)

中心体(两个垂直)

溶酶体

④细胞器的功能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少量DNA和RNA。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色素。

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微小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A】

①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基本特征、形态和结构【A】

病毒大小:很小,一般在150纳米一下,必须用电子显微镜(亚显微结构)才能看见病毒成分:蛋白质和DNA 或蛋白质和RNA(一种病毒核酸只有一种)

病毒的种类:Ⅰ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

Ⅱ植物病毒(例:烟草花叶病毒)

Ⅲ动物病毒(例:病毒性感冒、狂犬病、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

2.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A】

有害:使人和其他生物患病并危及其健康。

有利: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

菌体稀释液

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

体上

4、在专一的细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

1.2生命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

生物化学反应的特点

1. 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与特点【A】

①新陈代谢:

Ⅰ同化作用:生物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将他们转变为自身的物质,储存能量的过程。

Ⅱ异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将自身的物质分解释放能量,并将代谢中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②代谢反应:

Ⅰ合成反应:由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化学过程

(例: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核苷酸合成核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Ⅱ分解反应:有大分子物质(如糖原、脂肪、蛋白质等)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③分解反应的两种类型

Ⅰ水解反应:在分解过程中消耗一个水分子的分解反应(例:蛋白质水解为氨基

酸的过程)

Ⅱ氧化分解反应:在分解过程中不消耗水分子,释放出氢原子和能量和分解反应

(例:糖酵解过程)

2. 酶的定义极其作用特点

【B】

①概念: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

大分子

②特性:高效性和专一性

③本质:绝大多数是蛋

白质,少数是RNA

3.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B】

温度、PH值、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

4. 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及结构组成【A】

①中文名称:腺苷三磷酸

②结构简式:A-P~P~P

③结构组成:A:腺苷P:磷酸基~:高能磷酸键

5. ATP与ADP的相互转换与储能、释能的关系【B】

①示意图

②方程式:

④储能、释能的关系:

ⅠATP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这时末端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产生ADP和Pi,此时的能量供吸饱生命活动所需。

Ⅱ同时ADP也可接受能量与另一个磷酸分子结合转变成ATP。这时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

③能产生ATP的场所:Ⅰ细胞质基质(呼吸作用第一步)

Ⅱ线粒体(有氧呼吸)

Ⅲ叶绿体(光反应)

④ ATP在体内不储存,随时用随时转化

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A】

1648年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重2.5kg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木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每天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为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五年以后,柳树增重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100g,海尔蒙特为此提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这一观点。

1771年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他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了。接着,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但他并没有发现光的重要性。

1779年英格豪斯证明:植物体只有绿叶才可以更新空气,并且在阳光照射下才成功。

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04年索叙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他做了一个试验:把绿色植物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发现遮光的部分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的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和作用中产生淀粉。

1880年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他把载有水绵(水绵是多细胞低等绿色植物,其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是螺旋盘绕在细胞内)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氧气是从中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A】

①示意图(形态结构如图所示)

②功能

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分部及与所洗手光谱的关系【A】

4.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的特点与联系、总反应式、实质和意义【B】

①光合作用的概念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事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②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光反应中: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中: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③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的特点与联系

Ⅰ图示:

Ⅲ总反应式

CO2+2H2O* (CH1O)+H2O+O2*

叶绿体

Ⅳ实质和意义

(1)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

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2)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意义:

1.一切生物体和人类物质的来源(所需有机物最终由绿色植物提供)

2.一切生物体和人类能量的来源(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3.一切生物体和人类氧气的来源(使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6.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

①光照: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加强,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

强,反而下降。

②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暗反应(夏天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中午时洗手二氧

化碳减少,从而光合作用下降)

③温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呼吸作用

1.细胞呼吸的概念【A】

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在酶的催化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然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称为细胞呼吸。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B】

有氧呼吸: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程。

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程。

3.有氧呼吸进行的场所、必要条件和基本过程【B】

第一阶段:一份C6H12O6(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两份丙酮酸和少量还原氢,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一份丙酮酸和一份水在线粒体基质中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和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气在线粒体内膜在酶的催化下生成水和大量能量

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

有氧呼吸阶段图示:

4.无氧呼吸的类型和基本过程【B】

糖酵解+丙酮酸无氧氧化

丙酮酸无氧氧化:

1、乳酸发酵: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被途径中生成的NADH还原为乳酸

2、乙醇发酵:丙酮酸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生成乙醛,再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醛转变成乙醇

反应式:

C6H12O6→(酶)2C2H5OH + 2CO2 + 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酶)2 C3H6O3(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

*示意图:

5.无氧呼吸的作用【A】

Ⅰ人体的肌细胞在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Ⅱ植物根细胞在水淹时短时间内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Ⅲ苹果等水果放在密封仓库内也产生乳酸

Ⅳ马铃薯块茎和玉米和胚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营养物质的转换

1.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类营养物质的转变关系

①示意图

2.合理营养极其意义:

合理营养:指人体摄入的食物中,七大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摄入量及其比例符合人体营养要求。合理的膳食是一生健康的基础。

1.3生命的信息

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1.生物体获取外界信息的几种方式【A】

①动物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Ⅰ单细胞动物:以整个细胞感受

Ⅱ多细胞动物:以特定感受器获取信息

②感受器类型: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壹.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①皮肤感受器:同感受器、接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②光感受器:眼球

注:(外层)巩膜,(内层)视网膜据感光的是细胞、是细胞将光转化为电信号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角膜——聚光装置

房水——遮光装置,(为角膜、晶状体提供营养)

晶状体——遮光、聚焦光线投射到视网膜成像(与视力有关)

玻璃体——胶状物质

③声波感受器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鼓膜内侧有三块听小骨

内耳——耳蜗(声音感受器)、前庭器感受身体平衡

④其他

鱼类侧线、蛇的颊窝

貳.动物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Ⅰ脊椎动物:鼻腔中的嗅细胞、舌上味细胞

Ⅱ昆虫:味觉分布于足末端和口器;感受气味的毛分布于触角

2.反射的概念及结构基础【B】

①反射的概念: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分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的传导【B】

兴奋的传到:生物电双向传导

刺激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刺激后:动作电位(内正外负)→钠离子大量内流引起

信息在神经元上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是双向传导

3.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

方式:化学物质单向传递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

该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结构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传递方式:单向

3.脊髓的调节功能、脑的高级调节功能【B】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点整理(必背)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 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 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 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 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 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 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 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下(全)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_________ 边 _______________ ,半保留___________ 复制 条件:模板DNA 两条链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_________ 、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 。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吟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____________ 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 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吟(A)、尿嘧啶(U)、鸟嘌吟(G和_ 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而有U (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mRNA 、tRNA _、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______________ 模板:DNA —条链 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核糖核苷酸 ________________ 产物:mRNA _______________ (2)翻译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最新整理)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一条链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下(全)

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一】高考生物知识点整理 1.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2.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3.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由基因两侧非编码区调控的。 5.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的潜能。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7.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与磷酸

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二】关于生物染色体知识点整理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三】生物细胞中的物质基础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细胞总量的97%) 细胞鲜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

最全面上海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 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 18 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 19 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 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865 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是遗传学之父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1.2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 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 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 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体中无机物 (一)水(60%-90%) 1. 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鲜 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

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 2.功能: 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 自由水: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 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 /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 (二)无机盐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含量很少,作用很大存在形式: 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 2+ 2+ 作用:1 、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Fe 组成血红蛋白,Mg 组成叶绿素 2、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2+ 2+ Ca 低了,导致肌肉抽搐,Ca 多了,肌无力,要适量 - HCO 3 缓冲血液pH ,维持血液一定的 PH 值 K 和Na 维持渗透压,还会形成膜电位 生物体中有机物 1.生物体中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主要 5 种)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作用。 (1)糖类元素C H O 、果糖、半乳糖。 单糖:六碳糖—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 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双糖:蔗糖= 葡萄糖+ 果糖 乳糖= 葡萄糖+ 半乳糖 麦芽糖= 葡萄糖+葡萄糖 多糖:淀粉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之一) 糖蛋白——细胞识别作用 (2)脂肪元素C H O 脂肪——甘油+ 脂肪酸 功能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抗外力撞击磷脂——亲水头部和疏 水尾部(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构成细胞膜,合成性激素和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 D,高了容易动脉粥样硬化 (3)核酸基本元素C、H、O、N 、P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分为DNA 和RNA,DNA 主要在细胞核内,RNA

九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 一、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1、生物与非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生命;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3、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4、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 5、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6、植物种类的特点: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 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如:桃、小麦、花生、青菜等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 如:胎生狗脊、凤尾蕨、苔藓植物[假根,有茎、叶分] 如:葫芦藓、地钱 藻类植物[无根]如:海带、紫菜、水绵 7、细菌没有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的中间。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8、真菌细胞里不含叶 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进行腐生或寄生的生活,如酵母菌、霉菌和蘑菇都是常见的真菌。 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过寄生生活。 9、生物与环境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 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 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 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XX、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5、*生态 系统的组成 植物一一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XX、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白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白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一一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一一草原;海洋生态系统一- 海洋;淡水

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如: 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 素)、叶绿体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白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18、人体的基本组织 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 高中的生物是一门倾向于文科学习的理科科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课本的理论概念,课后也要经常背诵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的发现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1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上海生物知识点总结

上海生物知识点总结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n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n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n 后期——实验法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n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n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n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n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n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n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n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n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来克隆动物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n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n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 n 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n 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n 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生物体中无机物水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n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n 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 2.功能: 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自由水: n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n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n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n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无机盐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n 含量很少,作用很大n 存在形式: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n 作用:1、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Fe2+组成血红蛋白,Mg2+组成叶绿素2、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整理(必修+选修+实验史上最全)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汇总 必修+选修+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主要由 C 、H 、O 、N 4 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 P 、S 元素,有的也含有微 量的 Fe 、Cu 、Mn 、I 、Zn 等元素。 (2)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表示方法(右图): 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3)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化学式表示为—NH —CO — 拓展: 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对于环肽来说,肽键数=氨基酸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 R 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5)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6)核酸的元素组成有 C 、H 、O 、N 和P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7)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8)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而 R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DNA 中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而 RNA 中只含有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9)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拓展: ①因为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只有 RNA 病毒以 RNA 作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③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 ④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的 RNA 不是遗传物质,DNA 是遗传物质。 ⑤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 。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0)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有C 、H 、O 。 (11)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 (12)糖类的主要作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3)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是果糖,特有的二糖是麦芽糖、蔗糖,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动物细胞所特有的二糖是乳糖,特有的多糖是糖元。 (14)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 、H 、O ,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 。 (15)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16)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 (17)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18)因为等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糖类释放的能量多,所以说脂肪是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9)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20)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参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1)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小有利于适应代谢活动的增强。 拓展: ①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大,萌发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小。 ②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大小决定了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一般二者比值越大,抗性越差,比值越小,抗性越强。 (22)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拓展:ATP 、核苷酸等物质的合成需要磷酸。 (23)组成细胞最基本元素是C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大量元素有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有 Fe 、Mn 、Zn 、Cu 、B 、Mo 。 (24)活细胞中的这些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细胞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是:它揭示了任何动植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从而说明动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2.多种多样的细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等)与真核细胞(如酵母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拓展: ①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④原核细胞如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的代谢和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拓展: ①病毒在生物分类上是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②组成每种病毒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或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③病毒的培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因为病毒的繁殖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9)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拓展: ①行使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物质是载体。 ②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差别,例如,细胞膜上糖类的含量相对与细胞器膜要多。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11)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2)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拓展: 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植物细胞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