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鲁迅的词语活用

鲁迅的词语活用

鲁迅的词语活用
鲁迅的词语活用

鲁迅的词语活用

一引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大师。鲁迅的语言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仅从修辞的角度讲,其语言艺术不仅涵盖了汉语很多的修辞技巧,而且尚有许多修辞现象至今没有得到总结与探究。词语活用是鲁迅修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抵包括: 色彩的活用,词类的活用,搭配的活用,结构的活用等几种类型。词语活用常与各种修辞格相交叉,例如修辞学中常说的“选词”、“寻常词语的艺术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以及仿词、反语、比拟、拈连、移就等等词格都可能与词语活用现象发生交叉。而这并不奇怪,因为对于同一种语言现象,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与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词语活用具有综合性。

词语活用既然具有综合性,而不是一般的、单一的修辞格,则其修辞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于一般的修辞格。大致说来,其修辞效果是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词语的表现力,增加了词义的容量,因此它除了具有普通词格的生动形象的特点之外,尤其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感。而这也正是鲁迅文学上的讽刺与幽默特点在语言艺术上的体现。

二贬义褒用与褒义贬用

语言的色彩主要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两个方面,这里要讲的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又称褒贬色彩。褒贬色彩的活用包括贬义褒用和褒义贬用两类。而这两种辞格实际上就是“反语”辞格,其中贬义褒用又称“愉快性反语”,褒义贬用又称“讽刺性反语”。

( 一) 贬义褒用( 愉快性反语)就是以反面的、否定的词语来表现正面的肯定的事物,实际上是一种愉快性的反语。我们常常在鲁迅的作品中看到鲁迅以贬义词来表述他自己的革命的正义行为,有的例子则简直就是自贬乃至自骂,是典型的贬义褒用。例如:

中国现今文坛( ? ) 的状况,实在不佳,但究竟作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我之以《莽原》起哄,大半也就为了想由此引些新的这一种批评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两地书·一七》)

我滚出中大以后,似乎曾寄两信,一往道圩,一往杭,由郑介石转。(《书信·270530致章廷谦》)

即使是主义,我敢写出,肯写出,还不算坏东西。等到我坏起来,就一定将这些宝贝放在肚子里,手头集许多钱,住在安全地带,主张别人必须做牺牲。(《三闲集·通信》)

把以《莽原》为阵地进行思想革命,揭露、批判旧社会,说成“以《莽原》起哄”,十分幽默; 把因营救“四一五”反革命政变被捕学生不成愤而离开中山大学称作“滚出中大”,表达了鲁迅对“四一五”大屠杀的愤激之情; 末例的“我坏起来”也是对恶势力的愤激之言。

类似的例子如称自己的文章“滑头”、“油腔滑调”等,表现了鲁迅在没有言论自由的白色恐怖时代不得已采取曲折手法的苦衷:

夜间做了这样的两篇,虽较为滑头,而无聊也因而殊甚……

此后也想保持此种油腔滑调,但能否如愿,却未详也。(《书信·330607 致黎烈文》)

( 二) 褒义贬用( 讽刺性反语)是用表示赞扬的肯定意义的词语来表达批判的否定意义的修辞手法,称为褒义贬用,实际上就是讽刺性的反语,是反语的主要形式。

因为鲁迅的作品特别是杂文的内容主要是揭露、批判旧社会、旧事物的,而反语的效果正是表示讽刺、批判的,因此反语就成为鲁迅作品特别是杂文中最常用的辞格。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两地书·一二》) 。

例子;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 ’‘是,挂旗! ’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呐喊·头发的故事》)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他们父子的一生事业是在逐出那一个借住着的老女工。(《彷徨·孤独者》

审查诸公的删掉关于我的文章,为时已久,他们是想把我的名字从中国驱除,不过这也是一种颇费事的工作(《书信·350826致唐弢》)

抓到一面旗帜,就自以为出人头地,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是无药可医,于中国也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有害处的。(《且介亭杂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佩服”是典型的褒义词,这里用于批判,具有幽默或讽刺意味。

“事业、工作、业绩”等词都是中性义或褒义词,而用于反面事物,就产生了讽刺意味。

在鲁迅的褒义贬用中,也有比较轻松的幽默风格的例子,例如:

至于后来的?文学家?用它( 指汉字——引者) 来写?阿呀呀,我的爱哟,我要死了! ?那些佳句,那不过是享享现成的罢了,?何足道哉!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将所谓“文学家”的“阿呀呀”之类语言称为“佳句”,就含有开玩笑的轻松的幽默意味。

三谓词化的语用技巧

词性的活用就是指改变词的语法属性。而具有修辞意义的词性活用系指非动态词类的用为动态词类,主要包括非动词类的动词化,其次是非形容词类的形容词化。因为动词和形容词都属于谓词,其中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具有动感;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具有形象性,两者都具有动态因素。因此在写作中特意将其他静态词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就使这些词获得了动感因素,也就增加了语言的动态效果,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艺术。

( 一) 动词化。在鲁迅的笔下,名词、形容词乃至叹词、拟声词等都可以活用为动词,其中尤以名词活用为动词最为常见。而动词化的标志是被活用的词带宾语、补语、状语或时态助词“着、了、过”等等。

1.名词的动词化。名词用为动词是动词化的主要类型,也是词性活用最常见、最生动的一类。

带宾语的:

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结到传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呐喊·阿Q 正传》

“传”( zhuàn) 的含义是传记,是名词,这里却带了宾语“不朽之人”和“阿Q”,这一名词动词化的活用,使《阿Q 正传》一开头就带上了幽默色彩。

带补语的

……但究竟马是奇蹄类,牛是偶蹄类,有些不同,还是分别了好,不必?出到最后的一册?的时候,偏来?牛?一下子的。?牛?了一下之后,使我联想起赵先生的有名的?牛奶路?来了。这很像是直译或?硬译?,其实却不然,也是无缘无故的?牛?了进去的。(《二心集·风马牛》)

上列例中出现三次的名词“牛”的后面先后带了补语“一下子”,时态助词“了”和补语“一下”,时态助词“了”和补语“进去”;这些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例子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或幽默感。

有的是以前加状语来显示的:

呜呼,听讲的门徒是有福了,从此会知道如何三角,如何恋爱……(《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

2.形容词的动词化。形容词属于谓词,本来就含有不同程度的动感,如果在写作中着意用为动词,就会使语言更加生动而有风趣。

与名词用为动词的情况相似,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标志也是带宾语、补语( 程度补语除外) 、时态助词或状语等。

最典型的标志当然是带宾语。例如:

我同时便机械地扭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呐喊·社戏》

“胖”的后面有补语“开了”和宾语“他的右半身”;

其次是带补语: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夜色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呐喊·社戏》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同上)

上列例句中的相关形容词都带有补语,其首例“模胡”后有补语“在远处的夜色中”; 第二例中“漂渺”后有“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

然而鲁迅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最幽默、最精彩的例子莫过于“雅”字:

才子本来多病,但要?多?,就不能重,假使一吐就是一碗或几升,一个人的血,能有几回好吐呢? 过不几天,就雅不下去了。(《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所谓?雅人?,原不是一天雅到晚的……( 同上)

浊世少见“雅人”,少有“韵事”。但是,没有浊到彻底的时候,雅人却也并非全没有,不过因为“伤雅”的人们多,也累得他们“雅”不彻底了。

例中的形容词“雅”的后面都有补语,有的还有状语,使语言十分幽默。

有的形容词用为动词是通过在前面加状语来实现的:

待到伏园回京,阿Q 已经枪毙了一个多月了。纵令伏园怎样善于催稿,如何笑嬉嬉,也无法再说?先生,《阿Q 正传》……。(《华盖集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

例“笑嬉嬉”前有状语“如何”。

有的则在后面附加时态助词来显示:

电灯自然是辉煌着,但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来袭击我的心。(《坟·写在?坟?后面》)

例中“辉煌”后面有时态助词“着”。

3.叹词的动词化。叹词用为动词的例子不多,但十分幽默:

现在因为受了庚先生几句抢白,便?呸?起来……可是他不配?呸?庚先生。《华盖集·评心雕龙》

4.象声词的动词化。象声词用为动词,不仅富于幽默感,而且有声有色。例如:

其次,是村人对于他的敬畏忽而变相了,虽然还不敢来放肆,却很有远避的神情,而这神情和先前的防他来?嚓?的时候又不同,颇混着?敬而远之?的分子了。(《呐喊·阿Q正传》)

“嚓”这个象声词,既表现了阿Q 所理解的杀人的声音,又表现了他模仿的杀人的动作,而在“他来‘嚓’”中,这个“嚓”就直接用为动词了。这一象声词的用为动词,显示了阿Q 的愚昧、落后,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他只知道“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并模仿杀人的声音和动作去吓唬别人,却并不知道“杀革命党”意味着什么。

5、甚至“然而”这样的转折连词鲁迅也可用为动词。例如:

然而呀,这里用得着然而了,……又要然而了,然而必须有够活的薪水,兼差倒可以。(《华盖集续编·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

然而了呀,这其实是为了奉旨旌表的缘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前例在第一个“然而”后加语气词“呀”,第二个“然而”前加动词性偏正词组“又要”,后加时态助词“了”; 后例则在“然而”后加时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呀”,这都是将转折连词“然而”置于动词环境的标志,而其口吻与情态都十分幽默。

( 二) 形容词化。具有修辞意义的形容词化是指静态词类的形容词化,主要是指名词:

这一切等等,确是十分?堂吉诃德?的了。(《二心集·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我真料不到他们会宗派到这样的地步。(《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此外,在鲁迅作品中,还有虚词实词化的例子,如以叹词?唔?作主语,就意味着将其当作名词来用:

?唔?者,介乎两可之间,莫明其真意之所在之答话也。( (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

总之,汉语的词类在鲁迅的笔下,可以信手拈来,任意驱遣,没有不可以活用的,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即使鲁迅已逝去,但他以及他的语言和文学将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1)范曾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2)籍吏民,封府库。(《史记?项羽本纪》) 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例(2)“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又如: (3)舍相如广成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e”,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a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6)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7)秦伐韩,军于阏与。(《史记?项羽本纪》) 例(6)、(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例如: (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 (9)恐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例(9)中的“效”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起义》)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上)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动用规律: ①名词+名词(非主谓、偏正关系) ②所+名词 ③副词+名词 ④名词+代词 ⑤能愿动词+名词 ⑥名词+介词结构] ⑦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 ⑧处在谓语的位置上 (2)例词分析 1、百年树.人名词+名词(下同)培育 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 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 4、声东 ..击西.在东面、在西面 5、师心自用把……当成老师 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 7、幕.天席.地把……当作幕,把……当作席 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 9、腰.金衣.紫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 10、草菅 ..人命草、菅:草。把……当作草 11、汗.牛充栋使出汗 12、不胫.而走副词+名词(下同)长小腿 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14、不毛.之地长草木 15、不期.而遇约定日期 16、不情.之请合乎情理 17、不衫.不履.穿衫履 18、不翼.而飞长翅膀 19、莫名.其妙说明白 20、大书.特书.写 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 22、人心不古.像古人 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 24、未雨.绸缪下雨 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 26、秀而不实.结果实

27、础润而雨.下雨 28、出将.入相.在谓语的位置上作将、作相 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成仙 二、名词作状语 (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 (2)类型: ①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②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 ③表示动作的工具 ④表示动作的方向 ⑤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 ⑥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 (3)例词分析: 1、冰.消瓦.解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 2、蚕.食鲸.吞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 3、鹅.行鸭.步像鸭、鹅一样 4、抱头鼠.窜像老鼠一样 5、风.驰电.掣像风、电一样迅速 6、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 7、蜂.目豺.声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 8、蜂.拥而上像蜂一样 9、蜂.拥而至像蜂一样 10、凫.趋雀.跃像鸭子一样、像麻雀一样 11、瓜.分豆.剖像瓜、豆一样(分裂开) 12、哭狼.嚎像鬼、狼一样 13、龙.争虎.斗像龙虎一样 14、虎.踞龙.盘像虎一样、像龙一样 15、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 16、欢呼雀.跃像麻雀一样 17、涣然冰.释像冰块一样消融 18、火.烧火.燎像火一样 19、鸡.争鹅.斗像鸡、鹅 20、狼.奔豕.突像狼、猪 21、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 22、龙.腾虎.跃像龙、虎一样 23、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 24、人声鼎.沸像锅里的开水 25、三足鼎.立像鼎一样 26、神.出鬼.没像神鬼一样 27、声名鹊.起像喜鹊一样 28、石.沉大海像石头一样 29、鼠.窃狗.偷像老鼠、狗一样 30、土.崩瓦.解像土块、瓦片一样 31、瓦.合之卒像瓦片一样 32、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

ABB_ABAB_ABCC_AABC_AABB_ABAC四字词语大全

三字、四字词语(叠词)、成语总结 ABB格式 颜色: 白色:白花花、白晃晃、白皑皑、白茫茫 黑色:黑洞洞、黑漆漆、黑乎乎、黑压压、黑黝黝、阴沉沉 红色:红通通、红扑扑、红彤彤、红艳艳、绿油油、 黄色:黄澄澄、金灿灿、 光泽:水灵灵、亮晶晶、亮堂堂、银晃晃 声音:响当当、叫喳喳、吵哄哄、乱哄哄、静悄悄 味道:酸溜溜、香喷喷、臭乎乎、臭哄哄 质感(干湿、软硬、轻重):干巴巴、湿漉漉、汗津津、硬梆梆、软绵绵、蓬松松、毛茸茸、紧巴巴、脏兮兮、乱糟糟、沉甸甸、轻飘飘 温度: 暖烘烘、热乎乎、暖洋洋、热腾腾、凉飕飕、冷冰冰、 速度:急匆匆、慢吞吞、慢腾腾、心情:喜:笑哈哈、笑眯眯、笑吟吟、笑嘻 嘻、笑盈盈、喜洋洋、美滋滋、乐呵呵、兴 冲冲、甜蜜蜜 怒:气乎乎、恶狠狠 哀伤:泪汪汪、泪盈盈 样子、外貌、性格:光秃秃、水汪汪、傻乎 乎、胖乎乎、圆溜溜、羞答答、娇娇滴、懒 洋洋 ABAB格式 颜色: 瓦蓝瓦蓝、乌黑乌黑、雪白雪白、漆黑漆黑 动作: 嘴:说道说道、商量商量、搅和搅和、比划 比划、教育教育 手:打扫打扫、打扮打扮、拨拉拨拉 脚:溜达溜达 身:锻炼锻炼、活动活动、比试比试、练习 练习、切磋切磋、教训教训、乐呵乐呵(玩) 脑:清醒清醒、研究研究、琢磨琢磨、考虑 考虑、糊弄糊弄、考验考验、学习学习 声音:呼噜呼噜、淅沥淅沥、哗啦哗啦、叮咚叮 咚、嘀嗒嘀嗒、咕嘟咕嘟、哐当哐当 ABCC格式 神态:喜气洋洋、得意洋洋、怒气冲冲、神 采奕奕、可怜兮兮、风尘仆仆、行色匆匆、 大腹便便、衣冠楚楚、文质彬彬、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颜色/景色:白雪皑皑、金光闪闪、白发苍苍、 微波粼粼、波光粼粼、沧海茫茫、雾气腾腾、 炊烟袅袅、生机勃勃 描写风:阴风阵阵、春风习习、凉风习习、 晚风习习、秋风习习、北风呼呼 形容动作:小心翼翼、疑虑重重、来势汹汹、 忠心耿耿、千里迢迢、人才济济、信誓旦旦、 逃之夭夭、 形容人/心情:大名鼎鼎、劣迹斑斑、忠心耿 耿、忧心忡忡、兴致勃勃、野心勃勃、 好事/好景:财源滚滚、硕果累累 AABC格式 A: 嗷嗷待哺 B:步步为营、步步高升、比比皆是、勃勃生 机、彬彬有礼 C: 楚楚动人、楚楚可人、楚楚可怜、草草了事、 草草收兵、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D:

巩固练习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巩固练习 (2015银川一中第五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 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馀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 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①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注】①丞相,指秦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不能夺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聂廷生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 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风餐露宿 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例如: 口诛笔伐管窥蠡测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神气。) 车载斗量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指赋税苛刻繁重。) 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例如: 蝇营狗苟蚕食鲸吞凫起雀跃狼奔豕突狼吞虎咽虎踞龙盘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兔起鹘落鼠窃狗盗抱头鼠窜不甘雌伏鬼哭狼嚎风流云散风驰电掣雷厉风行波诡云谲土崩瓦解鳞次栉比声誉鹊起川流不息烟消云散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珠圆玉润 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例如: 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日消月朘岁朘月耗江河日下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日理万机 二、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翻译时要注意,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ABAB式四字成语 (1)

ABAB式四字成语 放松放松检查检查按摩按摩锻炼锻炼凉快凉快尝试尝试打听打听享受享受安排安排整理整理布置布置体验体验感受感受沟通沟通品尝品尝雪白雪白鲜红鲜红碧蓝碧蓝交流交流欣赏欣赏清理清理帮助帮助轻松轻松热闹热闹开心开心思考思考努力努力活动活动了解了解打探打探练习练习分析分析娱乐娱乐紧张紧张暖和暖和考虑考虑比划比划精神精神放松放松活跃活跃热闹热闹飘扬飘扬鼓励鼓励表扬表扬研究研究积极积极参与参与麻利麻利伺候伺候孝敬孝敬炫耀炫耀安静安静透露透露照顾照顾安排安排整理整理布置布置清理清理叫唤叫唤讽刺讽刺羞辱羞辱评价评价体会体会感受感受检查检查辛苦辛苦研究研究帮助帮助开心开心琢磨琢磨打扫打扫溜达溜达打扮打扮清醒清醒搅和搅和休息休息商量商量 ABB式的词语 白花花白晃晃白皑皑白茫茫白胖胖黑洞洞黑漆漆黑乎乎黑压压 黑黝黝红通通红扑扑红彤彤红艳艳懒洋洋绿油油黄澄澄金灿灿 羞答答清凌凌笑哈哈笑眯眯笑吟吟笑嘻嘻笑盈盈喜洋洋喜滋滋 乐呵呵兴冲冲气乎乎汗津津光秃秃毛茸茸阴沉沉亮晶晶亮堂堂 水灵灵水汪汪硬梆梆凉飕飕暖烘烘暖洋洋冷冰冰热腾腾热乎乎 傻乎乎胖乎乎沉甸甸轻飘飘急匆匆慢吞吞慢腾腾干巴巴湿漉漉 蓬松松甜蜜蜜圆溜溜滴溜溜酸溜溜香喷喷脏兮兮乱糟糟静悄悄 恶狠狠阴森森皱巴巴乱哄哄骨碌碌雾朦朦喜盈盈黄灿灿孤零零 毛绒绒蓝幽幽响当当笑呵呵胖嘟嘟

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大腹便便得意洋洋神采奕奕怒气冲冲衣冠楚楚可怜兮兮微波粼粼波光粼粼白雪皑皑金光闪闪白发苍苍风尘仆仆小心翼翼千里迢迢沧海茫茫阴风阵阵忧心忡忡劣迹斑斑硕果累累信誓旦旦野心勃勃逃之夭夭风度翩翩疑虑重重来势汹汹形色匆匆忠心耿耿流水淙淙大雪纷纷相貌堂堂忠心耿耿雾气腾腾忧心忡忡春风习习文质彬彬凉风习习晚风习习秋风习习得意洋洋信誓旦旦炊烟袅袅兴致勃勃北风呼呼热气袅袅大名鼎鼎生机勃勃财源滚滚 AABC式的词语 姗姗来迟欣欣向荣窃窃私语滔滔不绝恋恋不舍振振有词阵阵波涛落落大方比比皆是历历在目芸芸众生侃侃而谈惴惴不安格格不入喋喋不休勃勃生机面面俱到喋喋不休蠢蠢欲动栩栩如生楚楚动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斤斤计较洋洋得意彬彬有礼缕缕白云蒸蒸日上摇摇欲坠耿耿于怀娓娓动听 ABAC式词语 有声有色群策群力自吹自擂可歌可泣再接再厉先知先觉活龙活现全心全意作威作福百发百中可歌可泣火烧火燎千与千寻不可不问不死不活不偏不倚不屈不挠不三不四不痛不痒不卑不亢不三不四不仁不义一心一意十全十美一五一十一手一足一言一行大吹大擂大慈大悲大惑大解大模大样大摇大摆大手大脚大智大勇无法无天无拘无束无穷无尽无声无息

名词活用作动词

文言文复习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几个公式古汉语里词类活用是有规律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包括使动、意动)的规律尤其明显。 一、“所”+名词=“所”+活用动词 1、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父时为将……所友者以百数。(《赵将括母》) 二、副词+名词=副词+活用动词 3、客初至,不冠不袜。(《大铁椎传》) 4、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梦溪笔谈采草药》) 5、二月草已芽。(同上)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三、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活用动词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8、武能网纺缴。(《汉书苏武传》) 9、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复庵记》) 10、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答韦重力论师道书》) 11、左右欲刃相如。 12、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名词(前无动词)+介宾短语(后无动词)=活用动词+介宾短语 1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15、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柳毅传》)

16、一狼洞(于)其中。 17、沛公军(于)霸上。 五、名词+“之”(后有语音停顿)=活用动词+“之” 18、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梯接之。 19、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20、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不组成名词短语而组成动宾短语)=活用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 2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2、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23、同舍生皆披绮绣……腰白玉之环。 七、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不组成名词短语而组成主谓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活用动词 24、天雨墙坏 25、大楚兴,陈胜王。 26、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八、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组成主谓短语)=活用动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 27、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8、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练习:运用上面的公式,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作动词(包括使动、意动)的名词。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 3、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过秦论》) 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5、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6、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7、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于尸合。 10、事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 11、鹪鹩巢于深林。

高中语文名词的活用

高中语文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是指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名词临时转用为别类词。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一般有四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时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 2.副词作状语+名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 篝火:点燃篝火 3.能愿动词(能、欲、可、当) +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 王:称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4.名词+补语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舍:筑舍定居、居住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用网捕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 目:使眼色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 礼:以礼相待,尊重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 权:权衡,称;度:量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是活用作状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像兄弟一样 3.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草、露:在草地上、在露水上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木格:用木格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 6.表示时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日:每天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在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汉语成语,源远流长。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 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 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 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五、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在汉语成语中,有的形容词已不仅仅表示某一性质状态,也表示使人或事物有这一性质状态的动作行为,或者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羽毛未丰”中的“丰”,已不仅是表示“丰满”,而是表示“长得丰满”。又如“追本穷源”、“明火执仗”、“爱毛反裘”、“循循善诱”、“安贫乐道”等成语中的加点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动词。 六、形容词用如名词 在一些成语中,有的形容词用如名词,不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如“从善如流”中的“善”就是表示“好的,正确的意见”。另外,象“投机取巧”、“除恶务尽”、“去伪存真”、“驾轻就熟”、“弃暗投明”等成语中的加点的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名词,表示有此性质状态的人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三年级四字词语大全ABB-ABAB-ABCC-

ABB三年级四字词语大全 白花花、白茫茫、黑乎乎、黑压压、红通通、红扑扑、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金灿灿、笑哈哈、笑眯眯、喜洋洋、乐呵呵、兴冲冲、气乎乎、光秃秃、毛茸茸、亮晶晶、亮堂堂、水灵灵、暖洋洋、冷冰冰、热腾腾、热乎乎、胖乎乎、沉甸甸、轻飘飘、慢吞吞、香喷喷、静悄悄、恶狠狠 ABAB 动作:打扫打扫、打扮打扮、商量商量、研究研究、活动活动、比试比试颜色:瓦蓝瓦蓝、乌黑乌黑、雪白雪白、漆黑漆黑、火红火红 声音:哗啦哗啦、叮咚叮咚、嘀嗒嘀嗒、咕嘟咕嘟、哐当哐当 ABCC 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得意洋洋、怒气冲冲、衣冠楚楚、白雪皑皑、金光闪闪、白发苍苍、风尘仆仆、千里迢迢、风度翩翩、大雪纷纷、雾气腾腾、春风习习、凉风习习、晚风习习、秋风习习、兴致勃勃、北风呼呼、生机勃勃 AABC 步步高升、彬彬有礼、格格不入、高高在上、井井有条、斤斤计较、津津有味、历历在目、恋恋不舍、朗朗上口、面面俱到、默默无闻、闷闷不乐、念念不忘、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栩栩如生、源源不断、依依不舍 AABB 风风火火、堂堂正正、隐隐约约、迷迷糊糊、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平平安安、家家户户、堂堂正正、偷偷摸摸、郁郁葱葱、认认真真、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弯弯曲曲、蹦蹦跳跳、开开心心、整整齐齐、吞吞吐吐 ABAC 一五一十、一模一样、不闻不问、不明不白、不干不净、不慌不忙、不清不楚、不多不少、不三不四、无情无义、无声无息、无缘无故、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大吉大利、大吵大闹、自作自受、自言自语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生龙活虎、道听途说、见多识广、左顾右盼、千辛万苦、眼疾手快、七拼八凑、胡言乱语、兴国安邦、翻山越岭、百依百顺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黑白分明、轻重倒置、始终如一、喜怒无常、左右逢源、哭笑不得、东倒西歪、南辕北辙、左顾右盼、大材小用、南腔北调、口是心非、有头无尾、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声东击西、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反义词的叠词 得得失失,多少少,实实虚虚,上上下下,粗粗细细,来来去去,虚虚实实,进进出出,深深浅浅,前前后后,来来回回,离离合合,左左右右,生生死死,长长短短,高高低低,里里外外,来来往往,大大小小,是是非非,吞吞吐吐 数字成语: 一干二净、一举两得、两面三刀、三心二意、三言两语、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七嘴八舌、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绿水青山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对牛弹琴、杀鸡儆猴、如狼似虎、守株待兔、狗急跳墙、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呆若木鸡、人仰马翻、顺手牵羊、人怕出名猪怕壮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杯弓蛇影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 例: 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这里作纠正讲。用法令、法则纠正。《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衫:穿衣。履:

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形,形状。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后,方位词。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论语.先进》:“三子者出,曾晰后。”三个学生走出来,曾晰和孔子落在后面。” 怎样辨别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呢? (一)从整个成语的意思来考虑。如果按一般情况作名词解释不通,就要考虑它是否用如动词。如“有口皆碑”,若解释为“有口都是碑”显然不通。 (二)要分析它在成语与其他词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那么“不衫不履”中,“衫”和“履”就不能作名词,只能从动词、形容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里划线处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句中的“军”就属于因为带了补语而活用作动词的典型例子。“军”的本意是军队(在它的后面有一个介词“于”省略掉了),活用之后应译为“驻军”。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加线处的“吏”,原本也是一个名词,官吏的意思,可是在句子里,由于它带了补语“于土”,因此也活用为动词。在翻译的时候,应当按照动词来翻译,以为“在地方上做官”。 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信陵均窃符救赵》)句中划线的部分“留军壁邺”,是一个动宾动补式的联合短语,,在这个动宾短语中,“留军”意思是叫军队停下来,而“壁邺”中的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ABB ABAB ABCC AABC AABB ABAC四字词语大全

ABB 白花花、白晃晃、白皑皑、白茫茫、白胖胖、黑洞洞、黑漆漆、黑乎乎、黑压压、黑黝黝、红通通、红扑扑、红彤彤、红艳艳、懒洋洋、绿油油、黄澄澄、金灿灿、羞答答、清凌凌、笑哈哈、笑眯眯、笑吟吟、笑嘻嘻、笑盈盈、喜洋洋、喜滋滋、乐呵呵、兴冲冲、气乎乎、汗津津、光秃秃、毛茸茸、阴沉沉、亮晶晶、亮堂堂、水灵灵、水汪汪、硬梆梆、凉飕飕、暖烘烘、暖洋洋、冷冰冰、热腾腾、热乎乎、傻乎乎、胖乎乎、沉甸甸、轻飘飘、急匆匆、慢吞吞、慢腾腾、干巴巴、湿漉漉、蓬松松、甜蜜蜜、圆溜溜、滴溜溜、酸溜溜、香喷喷、脏兮兮、乱糟糟、静悄悄、恶狠狠 ABAB 动作:说道说道、打扫打扫、溜达溜达、打扮打扮、清醒清醒、搅和搅和、拨拉拨拉、 商量商量、研究研究、乐呵乐呵、锻炼锻炼、琢磨琢磨、考虑考虑、教育教育、教训教训、活动活动、比划比划、练习练习、切磋切磋、糊弄糊弄、考验考验、学习学习、比试比试颜色:瓦蓝瓦蓝、乌黑乌黑、雪白雪白、漆黑漆黑 声音:呼噜呼噜、淅沥淅沥、哗啦哗啦、叮咚叮咚、嘀嗒嘀嗒、咕嘟咕嘟、哐当哐当 ABCC 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大腹便便、得意洋洋、神采奕奕、怒气冲冲、衣冠楚楚、可怜兮兮、微波粼粼、波光粼粼、白雪皑皑、金光闪闪、白发苍苍、风尘仆仆、小心翼翼、千里迢迢、沧海茫茫、阴风阵阵、忧心忡忡、劣迹斑斑、硕果累累、信誓旦旦、野心勃勃、逃之夭夭、风度翩翩、疑虑重重、来势汹汹、形色匆匆、忠心耿耿、流水淙淙、大雪纷纷、相貌堂堂、忠心耿耿、雾气腾腾、忧心忡忡、春风习习、文质彬彬、凉风习习、晚风习习、秋风习习、得意洋洋、信誓旦旦、炊烟袅袅、兴致勃勃、北风呼呼、热气袅袅、大名鼎鼎、生机勃勃、财源滚滚 AABC A:嗷嗷待哺、昂昂自若、哀哀父母、哀哀欲绝 B:步步为营、步步高升、步步登高、比比皆是、勃勃生机、彬彬有礼 C:楚楚动人、楚楚可人、楚楚有致、楚楚可怜、楚楚作态、楚楚不凡、楚楚可爱、草草了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察察而明、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迟迟吾行、陈陈相因、蠢蠢欲动、

太全了!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太全了!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 一跳 相信不少做文言文阅读的小伙伴都挺头疼的,好多句子都读不懂,翻译更别提了,这都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的少的结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总结了文言文名词活用的一些用法,希望能对大家做好翻译题有帮助。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 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1、范曾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2、籍吏民,封府库。(《史记?项羽本纪》) 例1 “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 “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例3、舍相如广成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 e;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 w a 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6、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7、秦伐韩,军于閼与。(《史记?项羽本纪》) 例6、例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 !词。 例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 例9、恐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 例9中的效”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 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 的东西、?…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起义》) 例10 “货”粘附于所”字之后,用作动词,意为购买。 例11 “罾”本是一种鱼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所罾”就是所网者的”。 6、名词+代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