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凯旋门中的复仇与爱情

凯旋门中的复仇与爱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凯旋门》中的复仇与爱情

学生姓名韩燕

学号11607261926

指导教师谭永

院部名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2013级 619班

完成时间2017年5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凯旋门》中的复仇与爱情

学生姓名:韩燕

院部名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谭永

摘要

《凯旋门》以爱情为主线,复仇为辅线,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难民的物质与感情生活,揭露了法西斯暴政对人民的危害。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描述了主人公拉维克复仇的全过程,由主人公反法西斯意识的觉醒,从动机上肯定了暴力复仇行动的合理性;又以爱情为对象,描写了游戏式、占有式、柏拉图式的不同爱情层次,肯定人性中的闪光点,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复仇与爱情双线交织中,体现出作者对流亡、复仇、爱情、死亡等全题的思考,进而折射出作者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之中折射出的抗争勇气与生命追求,有益于读者对生命与爱情的审视及自我价值的追求与思考。

关键词:复仇;爱情;《凯旋门》

毕业论文浅析《凯旋门》中的复仇与爱情

ABSTRACT

The arc DE triomphe to love as the main line, revenge as the subordinate line, describes the material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refugees and emotional life, revealed the fascist tyranny harm to the people. Novels in the third person perspective, describe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hero pull his revenge, the protagonist of anti-fascist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driven on affirmed the rationality of violent revenge; Again to love as the object, describes the game type, possession of type, the difference of the Platonic love levels, certainly the sparking spots in human nature, and embodies the author's humanitarian spirit, revenge and love double interweave, reflects the author to exile, revenge, love, death and so on all questions of thinking, which reflects the author's life tragedy consciousness.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ourage and the pursuit of lif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der's examination of life and love and the pursuit and thinking of self-worth..

Keywords:revenge;love;The arc DE triomphe

目录

摘要 ........................................................................................................................................ I 关键词 .................................................................................................................................... I Abstract ............................................................................................................................... I I Key words............................................................................................................................. II 引言 . (1)

一、复仇的合理性分析 (1)

(一) 从私人恩怨到正义的裁决 (1)

(二) 主人公反法西斯意识的觉醒 (3)

(三)对现实中“恶”的否定 (4)

二、爱情变化所体现的价值 (4)

(一) 爱情的层次 (4)

1.游戏式爱情 (5)

2.占有式爱情 (5)

3.柏拉图式爱情 (6)

(二) 对人性中“善”的肯定 (7)

三、复仇与爱情的关系 (8)

(一) 复仇义务与爱情理想的矛盾 (8)

(二) 两者相互作用所体现的生命悲剧意识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引言

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1898年出生于德国,家境清贫,为了减少家的经济负担,他进入了天主教会办的师范预备班,可求学未满两年,在1916年11月应征入伍,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战场归来的雷马克,最初的一段时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战场上的血腥杀戮所带来的创伤是可以想见的,因此雷马克希望牧歌般的生活能治愈他所受的战争创伤。起初,雷马克选择了成为一名教师,接触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以培养他们为己任,但政府所发放的教科书和规定的课程简直就是打造军国主义兵奴的样本,这让他失望透顶。最终,他放弃了工作和家乡,踏上了漂泊之路,用以打发人生。1929年,雷马克迎来了人生中的重大转变,他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西线无战事》。这几乎熬尽了心血的几百页轰动了全世界,它明白无误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生命的摧残,战争扼杀了一代人的命运。

1930年,法西斯纳粹盯上了雷马克,他们抓住雷马克采取反对英雄主义对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陷害他,这迫使雷马克离开德国,他由此往后的人生都在流亡中度过。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凯旋门》。《凯旋门》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艺术手法上来说都要优于当年的《西线无战事》,这也决定了《凯旋门》才是雷马克的代表作。《凯旋门》所塑造的主人公拉维克的行事方式完全符合作者雷马克的人生哲学,拉维克有很大一部分是雷马克自身的写照。雷马克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问题:生命如何才能获得生存的自由?他总是把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他认为人会拥有国家、亲人、爱人、朋友,但是人从来都是孤独的,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都在苦郁的人生中不断的挣扎,却没有找到出口。

一、复仇的合理性分析

(一)从私人恩怨到正义的裁决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1933年,主人公拉维克帮助朋友逃离了法西斯的残害,因此被纳粹军官哈克抓进集中营施以酷刑,拉维克的爱人茜贝尔也被抓住备受侮辱,最后不堪折磨

自杀身亡。拉维克侥幸逃离了集中营,之后辗转流亡到了巴黎,之后连着三次撞见了搜寻、等待已久的仇人哈克,而哈克两次脱离了拉维克的视线,这其中隐含着猫抓老鼠般的戏谑,这也为之后拉维克成功复仇所带来的解脱般的震撼做了铺垫。因为没有被认出来,拉维克便佯装跟他交上了朋友,并带他去冶游作乐。但哈克是何等的老奸巨猾,他小心谨慎的没有留给拉维克任何联系方式,连拉维克留给他的联系方式他也没有用,如果不是拉维克在几个星期之后意外的在妓院遇见了他,拉维克想要完成复仇大概是遥遥无期的事。在折磨人的漫长等待之后,拉维克终于使哈克暂时放下了戒心,他把哈克哄骗进一片树林,谎称那里有一家高级幽会场所,可以找上流社会妇女作乐。就在开车前往的途中,拉维克果断在哈克反应过来受骗的一瞬间用活动扳手猛的一下砸晕了哈克,而后伴着愤怒轮动手臂,打死了哈克。

雷马克极为详细的描写了紧张的谋杀过程,杀死哈克之后,将尸体毁容、掩埋、消灭痕迹,造成哈克失联的假象,所有这些让人毛骨悚然的行为,都不是为了宣扬暴力犯罪,而是为了借助在这其中大量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把自己带入主人公拉维克,通过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渐渐认同这绝不是“谋杀”,而是正义裁决。为了读者进一步认同这一场复仇的合理性,从未杀过人的法西斯受害者拉维克对他的好友莫罗佐夫说:“……夜就不知道进行着多少杀人的勾当,鲍里斯。每一夜……都市在燃烧着,垂死的犹太人在什么地方呻吟, 捷克的民众在森林里悲惨地挣扎, 中国人在日本的汽油里被烧死, 给鞭笞得奄奄一息的无辜,在集中营里爬行———难道,当我们可以铲除一个凶手的时候,反变成了婆婆妈妈的神经质女人了吗?我们要找到他,消灭他,那就得了。”[1]在等待敌人出现之际, 一种思绪又从拉维克内心涌现:“那决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复仇行动,而是假如他不干,他会对一桩滔天大罪负有责任”[2],杀人,特别是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并非易事。但当酒醉的哈克在驰往黑森林的车里醒来,他那双冷酷的眼睛和刺耳的嗓音,让开车的拉维克触电般骤然记忆起“灰色的墙壁、惨白的灯光、鲜血的腥味、皮鞭、汗水、痛苦和恐惧”[3],这些惨象扫除了拉维克复仇行动之前的“那踌躇, 那烦躁, 那动摇”。复仇之后,拉维克“没有想到自己竟会这样的自在和轻松, 好像打开了关闭着往事的一把锁”[4]。对于因他而自杀的女友,那个“曾经像六月的黄昏那样出现在他生活里”[5]的茜贝尔, 拉维克以前从来不敢回想哈克传她到刑讯室的那一天;从来不敢回想到她脸上那种惊慌恐惧得发疯的表情。但此刻, 他不再“抗拒回忆”,而拉维克设想的在杀死哈克前与他进行的对话:

“你认识我吗,哈克?你知道我是谁吗……”[6],成功塑造了一个复仇者,而不是杀人犯的形象。

拉维克杀死哈克,从这里可以看出是一次反法西斯的具体行动,但是拉维克从动机到手段都是完完全全的私人复仇的性质,正是由于作者对拉维克杀人时细致的心理描写才让我们认识到这一次的行动是体现了国家、民族乃至历史的正义。(二)主人公反法西斯意识的觉醒

雷马克和他所创造的拉维克一样,是在纳粹上台以后逃出德国的。作为一个正直的作家,他当然不会见容于法西斯的德国。作为一个正直的作家,他当然也不能忍受法西斯的德国,而从莫罗佐夫来看,他显然也不满意苏联。

在《凯旋门》中,拉维克最好的朋友、夜总会的看门人莫罗佐夫,是一个在十月革命后流亡出来的贵族,“他是那样一种俄国人,他们不谈自己曾在沙皇的军队里服过役,也不提自己那贵族的门第”。[7]很明显,这位“流亡者”与受法西斯纳粹所迫害而流亡法国的难民不同,他洞察人情,老于世故,表面淡漠而富于同情,地位卑微而品质高尚。几十年了,他也怀着复仇的渴望。这是一个看来真实,其实不可信的被作者大大美化了的人物。一个是从纳粹德国逃亡出来,另一个是从苏联逃亡出来,两人是最相投合的知己,两个人都怀着复仇的心。作者这样的安排决不是偶然的。拉维克在等待复仇的过程中遇见了许多社会底层的人,被汽车撞伤,宁愿锯断大腿,按上最差的假肢,只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从而为苦难的母亲与困顿的生活带去些微希望;为了维持职业,保证生活来源,在见证了朋友生命的消亡之后仍然选择了非法堕胎,让自己的生命亮起了红灯;还有那些受尽凌辱仍然强颜欢笑的妓女等等,所有这些,都让拉维克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与黑暗。所以,在他对哈克得手之前,他意识到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他对自己以及受害的普通群众的义务,他在杀害哈克之后脑中浮现的是一个因为是民主主义者而受害的难友马克斯·罗森贝格,还有一个因为是天主教徒而不相信希特勒是新的救世主而受害的难友维尔曼,还有很多被迫害致死的善良的人,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法西斯的痛恨,对资本主义社会也感到绝望,而莫罗佐夫的存在也提醒了我们,作者对于苏联社会主义也是不满的,那么生命的出路在哪?

拉维克在这场复仇行动中取得了胜利,然而讽刺的是,在他成功的除掉了一个魔头之后,更大的恶魔携卷着滚滚黑云向巴黎而来,纳粹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拉维克再一次走向了集中营。这一次我们知道,集中营固然是危险的,但拉维克是勇敢而坚强的,他终将会被锻炼成一个真正的反法西斯战士。作者在

书中也有暗示“这不复是他一个人的小事”,而是与更大的战斗有联系的事,所以拉维克终将会走向反法西斯道路上去,这是他应该走的路,也是他一定会走的路。

(三)对现实中“恶”的否定

复仇,是一场以暴制暴的行动,是用摧毁恶的暴力形式来唤醒正义,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作为一个难民,拉维克无法获得国家的保护,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不愿意参与到一场疯狂的杀人运动中去。因为没有证件,他无法租住公寓,无法拥有固定的长期住所,这就注定了他无法对琼做出任何生活上的承诺,他无法拥有自己的“家”,只能住进一家挤满了犹太难民以及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难民的“国际旅馆”。和许多流亡在巴黎的人相比,他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稳定”的,他从未遭受过物质困境的威胁,虽然他难民的身份不能行医,但作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他还能在巴黎街头成为一名“捉刀”医生,因为他的身份而受到两名法国同行的剥削是不难想象的,但他毕竟还能过着相当丰富的物质的生活,可以和琼一起去度假胜地谈情说爱。所以拉维克的痛苦其实都是精神上的,他除了有一般难民都有的背景离乡的痛苦之外,还对在德国集中营内折磨他、虐待他女友茜贝西的纳粹军官哈克,怀有深仇大恨。拉维克从未主动去争取过什么,只有复仇是一心一意的,他的复仇行动是对自己过去的安抚,是对现在生活的补偿,他痛恨法西斯纳粹,这是一次具体的反法西斯行动,在他复仇成功时,读者心中那是无比快意的。

作者肯定拉维克破坏法制的行为,对哈克的死没有丝毫的怜悯,因为哈克所代表的是强势的纳粹,彻底的罪恶,而拉维克则代表了弱势的普通民众,这是弱者的反抗,也是勇气的给予,为反法西斯民众呈现一缕希望。这体现了作者对欺压人民的法西斯暴政的否定,对肆意剥夺人民生命权益的强烈谴责。

二、爱情变化所体现的价值

(一)爱情的层次

爱情是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永恒的母题,《凯旋门》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书中所描绘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John Lee,他认为爱

情拥有三原色,分别是“激情”、“游戏”和“友谊”,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就产生了爱情的层次,激情型、游戏型、友谊型、占有型、利他型等,人们在不同的关系中会体现不同的爱情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琼与拉维克两人,在不段的磨合与理解中升华了彼此,所以最终他们两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成就了一段跨越了国家、民族、语言的伟大爱情。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个人在生活和心理上的进步来评判爱情层次的这个原则,由拉维克在生活和心理上的变化,把拉维克和琼的爱情分成激情式爱情、占有式爱情和柏拉图式爱情。

1、激情式爱情

拉维克与琼的爱情与一般的爱情是很不同的。

拉维克与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拉维克在爱上琼之前,对人生抱持着消极的态度,有点冷漠,有点玩世不恭。在命运的安排下遇见了琼,但在解决了琼遇到的“麻烦”事之后,不带丝毫犹豫的把琼写给他的联系方式撕毁丢弃于路边,连琼的名字都没记住,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与琼已经度过了一个坦诚相见的夜晚。

这是一次典型的逢场作戏,作者在文中直白的表示“一切都变的很简单——这早晨,这女人——再没有什么可以寻思的了。”[8]他甚至用“急躁”形容拉维克的情绪,在他们第一次认识的这个时候,而且也是琼的前男友死亡的这个时候,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拉维克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是一名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他对于表现出脆弱的人都有一种不自觉的恻隐之心,所以在阿尔玛桥上看见失魂落魄的琼才会出言劝阻,在得知琼的困难处境时才会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在与琼相处的过程中,他一直想着“摆脱”琼,“他是知道这种女人的”,拉维克是一个难民,他时常对莫罗佐夫表示人是不应该拥有什么的,家具、房子、土地都是拖累,一个随身的小提包,几本书、香烟、酒水、钱就是一个人所有的所有必需品,这是他的流亡生活所决定的,所以当一切都是摇摇欲坠,漂泊不定的时候,他不会成家立业,免得前功尽弃,而他与琼身体的结合只是彻彻底底的生理冲动,不会有任何人义道德的束缚。

在这一阶段中,爱情只不过为彼此提供了一个欲望宣泄的出口,不足以成为拉维克心中的牵绊,但这从侧面体现了拉维克对琼的感情,拉维克的特殊身份使他不可能拥有琼所需要的稳定生活,所以阻止琼与自己彻底沉迷于这一段感情是拉维克认为正确的选择,是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2、占有式爱情

琼与拉维克的爱情不是一撮而就的,正如上文所说拉维克初识琼时只有欲望没有爱恋,直到琼送来了圣母像,这是一种变相的求助,她想念这个在她最孤苦时帮助过她的男人,拉维克对琼的帮助完全符合才子佳人话本中的英雄救美桥段,而琼自然是美女爱英雄的,所以她对这个只见过两次面的男人说出了心里话,她向拉维克述说自己的孤独,她的生命中缺失了东西,人生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就连住处关上门也只有无止境的空虚,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生活,给不了人一丝一毫的安全感与追求幸福的勇气,只有孤独。拉维克动心了,为了这份孤独,他理解琼对现实的不作为,对未来无所谓,这些感受他再清楚不过了,这使得他对琼生起了怜爱之情,他看着琼,这不再是那个平凡而憔悴的女人,这是另一个拉维克能记住的人,有了一双眼睛,一张脸。

之后的感情就水到渠成了,琼对拉维克用情至深,此时的拉维克爱着这个女人,爱着这个爱着他的女人,因爱而爱,所以当拉维克与琼去里维也拉去度假,旅途的风景与人分散了琼的注意力时拉维克不高兴了,此时的他甚至不明白那股莫名的情绪从何而来,他只是一味的闷声不吭,连吃醋都是沉默的。“有几个不赌钱的人,都在盯着她看”,[9]而当琼与纽金特转头说话时,他内心生起了一股冲动,赶快走,走过这里的人群、门户,走到一个小岛上,也许就是昂蒂布港外的小岛,离开这里的一切,让琼与外界隔绝,把她留住,藏起来,沉浸在爱情里的男女多少都这样想过,然而最终拉维克什么都没做,他只是沉默。

拉维克与琼的爱情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明显的排他性,这使两人的感情更加密切,感情的加深使拉维克开始主动关心琼的生活、爱好、心情,也是占有欲加深的表现,琼对拉维克的爱使拉维克冲破对自己的不信任,从而走向了新的生活。

3、柏拉图式爱情

在浮华的巴黎,两个飘泊的异邦人,他们的爱情不可能笼罩在诗意的光华中,不可能是充满欢快的夜曲。它的滋味苦涩、情调凄凉、气氛哀愁,但却比一般幸福的爱情更触动人心,因为它更能引起同情。

拉维克第一次在巴黎街头遇到哈克,有一只无形的黑手一瞬间又把他拖回了那黑暗无光的年代,他几乎要窒息了,在行将崩溃之时,他本能得想找到琼,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觉得她的手想挣脱。可他并没有移动。”[10]琼感受到了拉维克的不安,拉维克什么都没说,就是这样,琼没有问,她只是尽自己所能的陪着他,安抚他,在他的心遭受着过去回忆的拉扯而痛苦时,当他对敌人的恨无法宣泄而产生暴虐情绪时,她没因为内心的不适而放开拉维克的手,这是一次契机,

让拉维克感受到琼是真正爱着他的,由此才渐渐爱上琼。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被人倾心的爱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真正为人所爱,这是一种幸福,就像是夜空的星光,沙漠中的甘泉,寒夜中的火炉,是一种温暖,一种慰藉。琼虽然过着一种放荡的生活,但一颗心还算是纯洁,而拉维克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也有一颗热切的心,由于他是认真的爱着,所以他也要求全部的爱,全或无,所以当他从艰苦的流亡之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巴黎,得知琼已经与另一个男人同居时,他是愤怒的,那愤怒下埋着厚重的悲伤、无奈、绝望、期待、疲累都是有的,他无法,也不可能和另一个男人共享自己的爱人,所以他什么都没做,连痛苦都是沉默的。然而命运像是成心作弄拉维克,和琼同居的男演员对琼开了一枪,就算拉维克的医术再高超,他仍然不能挽救琼的生命,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那些所谓的嫉妒、怨恨都不复存在了,他们只是一心一意的告诉对方自己是怎样认真的爱着,是怎样深刻的眷恋着,“你是一直跟我在一起的——不论我爱你,恨你,或者仿佛无所谓的时候——那也不会改变什么的,你是一直跟我在一起——一直在我心中——”[11],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都在各自讲着自己最熟悉的母语,对方是听不懂的,但内心深处,他们是懂得,这不是语言上的表白,这是精神上的结合。拉维克经历了死别,这一次是他的爱人,曾经温暖过他,震撼了他生命的爱人,他终究是经历了一场跨越地域、民族、国家、语言的爱了。

拉维克和琼的感情到此为止完成了升华,他们实现了从肉体到精神的结合,他们一个不再是浪荡的游子,一个不再是轻浮的歌女,拉维克变得稳重而有责任感,琼的死亡使爱情终结在了最纯洁美好的那一刻,拉维克将会带着这份爱继续走下去。

(二)对人性中“善”的肯定

拉维克是一个善良的人,拥有着良好的教养,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他本来会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然而,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成为了一个难民,周转在不同的国家,他失去了家人、朋友、爱人,甚至连名字都失去了,我们在全书的最后才知道拉维克真正的名字是路特维西·佛雷森布格,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待,这对人生来说是致命的。

善良、正直、勇敢的人受到迫害,这是可悲的。在受到迫害以后,找不到自己的道路,只是依靠个人的奋斗和反抗,愤世嫉俗、得过且过地活着,这是更可悲的。如果没有遇见琼,拉维克将在等待复仇中度过自己无谓的一生。幸运的是他在桥上遇见了那个女人,他开始连女人的名字都记不住,这个女人坦诚热情,

没有什么心眼,她的爱是一心一意,“她喝酒时是一心一意的喝酒,恋爱时是一心一意的恋爱;绝望时就会彻头彻尾的绝望;而遗忘时也会彻头彻尾的遗忘”[12],拉维克被全心全意的爱着,不掺杂丝毫的杂质,因此拉维克也爱上了琼,这是对纯洁心灵的回应,对美好感情的肯定。

琼是雷马克笔下最有个性的女性,她孤身一人来到大都市,生活放荡,心灵还算纯洁善良,她对拉维克捧出来整颗心,丝毫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余地,也没有一般女孩的扭捏,从不计较谁先表白,谁输谁赢的问题,这样赤诚的一颗心,谁能够有丝毫的责怪呢,作者肯定了琼身上的赤诚与坦荡,赞扬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幸福的向往,这是拉维克所缺失的。拉维克悲惨的过去与窘迫的处境造就了他沉默不争抢的性格,就算是生活再也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但他在行医的过程中却从未掺杂过私心,流放他的胖子军官也尽心尽力的救助,这样的人理应得到世界的善待,所以在硝烟四起的年代里,作者给予了他一段全心全意的爱,这在全书沉痛的悲剧论调里闪闪发光。

雷马克在《凯旋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琼与拉维克的爱情,体现了善良、热情的人纵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会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肯定了人们无论在何种困境下都努力追求幸福的勇气。

三、复仇与爱情的关系

(一)复仇义务与爱情理想的矛盾

仇与爱,是西方文学作品绕不过的主题,像是十七世纪高乃依的《熙德》或是《呼啸山庄》都是典型代表,两者多是相伴而生,复仇主体与其亲属情爱纠缠在一起,所以有著名的“仇人子女相爱”的母题,而《凯旋门》却略有不同。

拉维克的生活重心一直是复仇,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一直将爱情当作负担,女人当作麻烦,在琼之前,他身边的女人多是一夜的露水情缘,所以尽管他因着琼的孤独与体贴接受了她,但一直未曾对琼敞开心扉,两人的对话多是琼的单方面述说,前期难免呈现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他的心头始终笼罩着一层乌云,他的全部心力都用于复仇上了,以至于他虽然恼怒琼与其他男人的调情却始终没有任何动作,不论是琼的质问,还是莫罗佐夫的担心,亦或是自己的痛苦,他都以沉默面对,到此拉维克似乎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在这一阶段,复仇占据了上风,它在拉维克的心中是高于一切的,它阻止了拉维克对琼的感情追求,复

仇是此时他生命中唯一的目标。

但是,爱情是捂住了嘴巴会从眼睛里跑出来的东西,所以他会因为琼而独爱象征着他们爱情的苹果白兰地,尽管这是廉价的甜过头了的酒,他也会在琼心情低落时带她去里维也拉度假,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抗拒着琼,“我想告诉她,我们不能不破裂了,他想。我想必须在时间还不太晚的时候,跟她在巴黎分手”[13],他因为一个从欧洲跟过来的“黑手”而一直抗拒着琼,因为幸福的生活是会麻痹人的,人会沉醉于家长里短的琐碎,琼会在他想起过去的痛苦时安慰他,慢慢的,他会在漫长的等待与甜蜜的诱惑中选择屈服,那他的过去该如何安置?他的生命如何才能获得自由?拉维克是断然不会放过哈克的,所以尽管琼与哈克并无关系,在拉维克未完成复仇前,他的爱情就一直不会是圆满,到此,感情的加深使琼成为了拉维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拉维克对爱情生活的渴望和复仇的渴望同时成为了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琼的爱与责任使拉维克不能彻底放弃自己的生命与自由去完成复仇,但复仇是他存活于今的全部动力,这造成了一种矛盾冲突,是放下仇恨与琼在一起幸福的生活,还是割舍爱情彻底投身于一场复仇战斗中去,这是两种感情的激烈碰撞,是两种生命权益的相互抗争,是“To be or not to be”的一种选择,这在人类至今的哲学史中都是无解的命题,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之处。

(二)两者相互作用所体现的生命悲剧意识

生命悲剧意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现代的也是历史的。

雷马克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即生命如何才能获得生存的自由?他笔下的主人公总是面临着各种生存困境——战争、流亡、法西斯主义、死亡等。雷马克的主人公们一生都在与这些困境抗争,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坚信,他们努力地要冲破困境。然而,抗争的结果却是从一个旧的困境又落入一个新的困境。《凯旋门》中,悲剧主人公拉维克,他首先面临的困境就是流亡与复仇。他在流亡的过程中,作为一个难民,是社会的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他手无寸铁,面对警察的遣送只能周转于各个国家,远离亲人、故土,内心困苦无依,生活的动力就是复仇。那个纳粹军官,他有着国家的保护,强大而狡猾,这几乎是一场以卵击石的必输之战,但拉维克无法放弃,无法原谅作用在自己女友身上的伤害,无法释怀自己的过去,他无法挣脱这一场困局。

后来,他遇见了琼,坠入爱河的拉维克在琼身上得到了慰藉,使他在第一次错过哈克时没有崩溃,之后在他治疗成功康复的病人的判决下,他又一次踏上了

流亡之旅,长达半年的流亡生活,他失去了琼。他又陷入了爱情与死亡的困境中。回到巴黎的拉维克因为流亡而变得一无所有,命运似乎还觉得不够,他又一次遇见了哈克,在成功复仇之后,琼也死于情杀,他同时失去了仇人与爱人,而此时欧洲的战火携卷着滚滚黑云朝巴黎袭来,他又迎来了更大的危机——战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承受了如此多灾难的拉维克,他勇敢坚韧,却无法取得胜利,这太绝望了,这绝望背后是拉维克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拥有的直面困难的勇气,促使生命个体去抗争、去行动,在艰难的抗争之后生命生存的自由依然不见踪影,这使得悲剧色彩更加浓重了。抗争越强烈,越凸显了悲剧性。

结语

《凯旋门》中的主人公拉维克生活中的爱情是可歌可泣的,复仇是正当合理的,我们肯定了拉维克复仇行动的合理性,并不是说以暴制暴的行动是值得赞许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西斯纳粹横行的特殊时期,人都应有跳出时代常规束缚的勇气,勇敢的坚持正确的道路,无论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可能,但当弱者心中对信念的坚持使之无畏于强权时,这就已经是胜利了,我们弘扬的是这果敢坚韧的勇者之心。拉维克是一个善良的勇士,他的恨是彻头彻尾的,他的爱也是全心全意的,虽然琼与另一个男人同居,他痛苦,怨恨,但却从未责怪,在琼临终时,向她倾诉了自己毫无保留的爱,这样的爱撼动人心,也令人向往,我们都应该坚持心中的信念,勇敢的追求生命的幸福和人生的自由。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德]雷马克著.凯旋门 [M]. 上海译文出版社.朱雯译.2015:359,413,435,446,446,439,55,24,232,177,500, 137,233.

[15]王敏.论雷马克小说中的生命悲剧意识[D].江南大学.2012

[16]高倩.雷马克小说《凯旋门》中的创伤和记忆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17]曾卓.阴影中的凯旋门[J].外国文学研究.1979(01):37-40.

[18]刘卫英.永恒主题下的文化投影[J].广东社会科学. 1998(04):123-127.

[19]朱雯.雷马克和他的《凯旋门》——《凯旋门》中译本新版后记[J].外国文学评论. 1995(01):60-64.

[20]王敏.雷马克——保护生命的使者[J].大众文艺. 2011(04):71.

致谢

本论文是在谭永老师的全力指导下完成的,谭永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论文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修改论文。谭永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谭永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