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王书磊

(学号:S150100082;专业:结构工程)

摘要:传统建筑业属于现场作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建造环节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专业水平不高,在实际工程中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同时传统建筑业用水量大、土地资源占用量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结构优化途径;也是逐步解决建筑业长期存在质量、安全、效益、节能环保等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传统建筑;新型建筑;建筑工程;建筑工业化

引言

建筑工业化是采用大工业的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通过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新型建筑工业化又提出新的要求,它是通过新技术与信息化手段,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建筑工业化。在满足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的目标。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及现状

1956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该规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现机械化、工业化施工,必须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为加强设计工作,提高设计人员的政治水平、业务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保证基本建设又快、又好、又省同年提出《关于加强设计工作的决定》。

1966年,江苏建科院和广西建筑科学研究所等建筑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和推广装配化程度较高的混凝土空心大板住宅工艺,并获得成功,为全国建筑工业化从工业项目继而转向民用项目的延伸打下基础。

80年代以后,全国建筑工业化的试点工作主要围绕以大板建筑为重点的墙体改革,在管理体制、设计标准化、构件装配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为我国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由于当时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以至于直到90年代初,我国的建筑技术都没有实质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1995年,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提出建筑工业化要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

1996年,建设部发布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1998年,建设部组建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具体负责推进中国住宅的技术进步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要求;2001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建立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开始试行;2006年,建设部下发《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文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开始正式实施,力图通过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带动住宅产业化发展。

虽然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工业化生产率也不高。目前,我国建筑业依然还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非常严重,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相应的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以下是近年来我国建筑工业化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

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如:万科、北京金隅、南京栖霞、江苏新城地产。

万科是我国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的典型代表。早在1999年12月,万科集团建筑研究中心成立后,“万科客户体验中心”、“万科住宅产业化企业联盟”等机构也相继问世,万科一步步在集团和各地一线公司建立了庞大的机构网络,并从设计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工厂化、现场装配化、产业链整合四大方面进行研发和推广实践。2007年,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落成,并获批成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万科开始了技术成果向实践转化的住宅产业化推广应用阶段,一批试点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实施。目前万科住宅工业化的建筑总面积的已经超过1300万平米了,达到绿色三星标准的建筑达到了100多万平方米。

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式企业。如:上海城建、宝业、黑龙江建设、远大可建。

宝业集团是我国最早推行建筑工业化的企业之一。1992年,宝业集团创建全国首家地市级商品混凝土公司,同时成立构件公司,专业生产各种预制构配件。自此,开始住宅产业化摸索之路。2002年,宝业投资8.7亿筹建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宝业住宅产业化浙江制造基地”。 2006年,宝业与日本住宅产业化先驱企业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签约合作,共同研究开发面向中国的工业化住宅。同年,投资1.65亿元成立“建设产业研究院”,对工业化建筑物进行全方位质量、性能指标检测的实验室。2009年,建设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2010年,宝业集团的住宅产业化项目产值已达35.6亿元,出口5300万美元,产品远销印度、苏丹等国家。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如:南京大地建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北京榆构有限公司、合肥西伟德混凝土预制构件公司。

南京大地建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是大地建设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房屋工厂化预制构件、市政工厂化预制构件、装饰类构件及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等系列产品。1998年,大地建设集团通过广泛调查研究,从法国PPB国际公司引进“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生产、施工安装成套技术,另外还配套了混凝土搅拌站和蒸汽养护设备,并设立了一个二级试验室。

钢结构生产企业。如:杭萧钢构、鸿路钢构、杭萧钢构、精工钢构、东南网架。

杭萧钢构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着力于住宅钢结构体系研发。2003年,杭萧钢构斥资10亿元在萧山兴建了住宅钢结构构件生产基地,在桐庐兴建了住宅钢结构配套三板体系生产基地,引进全球领先的钢结构构件、内外墙板及楼承板生产设备和工艺,成套生产钢结构住宅产品。2009年,由杭萧钢构设计、施工的全国最大的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武汉世纪家园竣工,是我国第一个完全国产化的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项目。目前杭萧钢构年生产规模初步达到1000万平方米、产值300亿元,成为引领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部品一体化生产企业。如:北新建材、青岛海尔、圣象集团。

早在1997年,海尔集团利用住宅电器的优势,成立住宅设施事业部,开始整体厨房、整体卫浴的生产和销售,并于2001年成立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并提出装配式集成装修运作模式,并进行全国推广。2002年,海尔整体厨房投资1.83亿元,建成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数字化专业整体厨房生产工厂。 2003年,海尔家居在装配式集成装修基础上提出施工工厂化管理,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速度,并成功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称号。2010年,海

尔家居与日本骊住战略合作,提出集成装修标准化整体解决方案。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框架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框架梁采用预制;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板;梁、柱采用后浇整体式柔性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孙晓阳等通过对某预制全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表明,该工程所采用的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其承载力和节点延性均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同时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节约劳动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徐烨桢以某地块商业楼项目介绍了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具体的接缝节点施工工艺正是说明了这一点,通过与传统施工方法比较,装配式施工节约人工50%;节约常规周转材料约80%;内外装饰工期短,竣工时间可缩短约20%;基本避免现场湿作业,减少建筑垃圾70%,节约施工用水约50%,大量减少了噪声污染,在节能环保方面优势明显。

现浇框架结构体系构造图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装配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墙板间竖向连接缝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竖向受力钢筋浆锚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整体性好、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等特点,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陈耀钢对工业化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节点研究指出工业化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墙及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板等,通过预埋件、预留插孔灌浆、钢筋混凝土后浇部分等,将梁、板、柱及节点等连成整体。该体系是一项成熟的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技术,在澳大利亚等国已应用近20年,澳洲有多个成功的工程实例表明该体系在技术方面可行,同时符合国家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及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建设工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陈耀钢对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节点研究表明NPC结构体系的承载能力和和抗震耗能能力与现浇结构体系相当,可满足工程需要,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现场用工量,减少质量通病、降低原材料和周转材料的消耗。同时具有降低噪声、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文明施工等特点,对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马涛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工业化中的实践与应用中提到建筑产业化理念正在住宅建筑领域得到广泛的接受和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工业化建筑结构的形式也逐渐被重新关注。

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构造图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

预制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预制楼板、叠合梁、叠合阳台板、预制柱、预制墙板、预制楼板等预制构件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关键构件,而预制框架剪力墙结构则是将这些构件在工厂加工后运至施工现场,通过预埋件、预留孔道灌浆、机械套筒连接或现浇混凝土的方法装配形成整体的混凝土结构形式。节点连接质量的好坏讲直接影响框架剪力墙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李进等通过钢框架-剪力墙装配式楼板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表明合理处理后的节点能够有效增强结构的整体性,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空间布置灵活,容易实现大空间,有利于用户室内个性化改造;梁柱构件可以控制自重,有利于控制现场吊装,节点处理工程量小;与剪力墙等可自由结合,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结构适用范围广,不近可以用于住宅,也可以用于商业楼、办公楼、工业厂房等。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框架-筒体结构中的应用

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主要抗侧力,由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的框筒,形成整体抵抗抗荷。而外围为密柱框筒,内部为普通框架柱组成的结构则是本文所涉及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赵雪峰、范悦、张博为等通过研究国内首栋应用预制装配式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的高层住宅建筑一沈阳万科春河里17号住宅项目,深入研究了预制装配式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在预制构件拆分、形式、构造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系统地总结了该结构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其研究和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通过研究得出预制装配式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受力合理,节约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果;(2)内部空间开放性强,适应性好,更新改造简单;(3)拆分构件数量少,现场施工工序少,施工速度快。(4)“宽梁扁柱”避免了室内突出的梁和柱的不利影响,为住宅部品设计提供便利。5)“三明治”墙体,有效减少了现场施工工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预制框架结构柱梁承重使空间布置更灵活,但突出的梁和柱,影响了居住空间使用率;预制构件变小,方便运输和现场吊装施工;但构件数量和种类增加而增加了现场工程量。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柱梁不暴露在室内,能有效利用居住空间,预制率高,能大幅缩减工期。但内部空间适应性不强;剪力墙单块尺寸大,运输不方便,节点处工程量大,连接比较复杂。

该工程中的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吸收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结构体系中框架、梁、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剪力墙(核心筒)部分采用现浇形式,结构受力合理,具有很好的空间刚度和抗震能力,适合建造高层住宅;与预制装

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相比,单个预制构件变小,自重变轻,构造比较简单,节点易处理,方便运输和现场吊装施工。

阳万科春河里1 7 号住宅项目

结束语

新型建筑工业化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运行智能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它是我国建筑业摆脱人工短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频发的必由之路,对我国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04T08:41:25.2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张强 [导读]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高层建筑耗能浪费现象也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这就需要我们工作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详细的研究和探索我 (北京华望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摘要: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功能也逐渐得到了认可。但是就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电气设计施工质量仍然较为欠缺,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成为我们在工作中研究的主要话题。同时,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高层建筑耗能浪费现象也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这就需要我们工作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详细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工作中极容易见到的各种质量话题和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安装;要点 一、引言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楼层多,居民户数也多,民用用电以及消防用电的消耗较大,并且各电气设备的功率不同,因此用电量的大小也有较大的差别,这就加大了电能的耗费,从而要求高层建筑的供电设备必须保证高质量,同时,为了保证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提升可靠程度,就需要有两个单独的电源来进行供电,例如:消防、电梯以及应急照明等。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 1、供配电系统设计 (1)造成高层建筑高电力负荷的原因是因为消防设备、空调制冷装置以及照明等电气设备的共同使用。在这些高耗电的用电设备中,动力负荷以及照明所用电量占总数的30%,其余的占40%,在耗电设备中,消防用电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高层建筑楼层多,人员聚集量较大,内部装潢容纳的易燃易熔材料很多,发生火灾的概率相当高,如果发生火灾,因为高层建筑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多变,人员在逃生时会遇到种种阻碍,这会给人民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一般条件下,高层建筑应当将消防用电放在首位,一类高层置于一级负荷之列,二类高层置于二级负荷之列。 (2)供电电源电压及主接线。 因为高层建筑电力负荷重,因此应该采用高压来给整栋楼供电,高压等级是10kV。在现阶段,以单母线制作为供电系统主结线的高层建筑以及工矿企业单位越来越多,这样的主结线结构简单,还大大减少设备的占用空间以及投入资金,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高层建筑中,用电负荷有一级和二级之分,一级负荷指的是供电设备是由两个独立电源来提供的,二级负荷则指的是供电由双回路线来提供,如果双回路线行不通的话,可以采用一回路的专线来提供电力。在对供电的设施进行改良的基础上,高层供电的持续稳定在得以保证。所以在设计线路时,对高压双回路和三回路在进线时要采取内桥接法,另外在对低压的处理上要采取单母线来进行分段,由母线开关来控制各分段母线上的负荷量。如果有些非常重要的负荷,就要准备柴油发电机来作为不时之需。 (3)选择适用的变压器。 现在有许多高层建筑选择使用大容量的变压器作为自己楼层的变压设备,虽然这能够很好的解决效率的问题,但会相应的增加电力负荷的承载量。因此,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在对各方面加以考证之后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专用型的变压器可以依据空调的分布来安置,这可以根据空调分组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及数量,保证了经济上的合算。 2、照明设计 高层建筑对照明的设计,包括:灯具的造型、灯具的摆放、照度以及光源的类型等方面。电气在照明上的设计是和室内装饰分不开的,所以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辉映,在保证使用的同时也要满足艺术审美的需求。目前的高层建筑,大量采用传感器、光敏元件以及定时器作为自动控制照明的设施,在对照明系统自动化的基础上来完善电路和接触器。此外,还要使用高光效的光源,作为节能的办法之一。 3、电梯设计 电梯的机房设置在井道顶端。电梯的梯井在设置时是可以连通的。电梯如果按照用途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客用和货用两种类型;如果按照运行的速度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低速、快速、高速以及超高速几种类型;如果按照供电电源来分,可以分为直流与交流两种类型。目前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使用多半会采用高速甚至超高速,这样可以以最短时间达到运行的高效率,控制采取分组的方式。客用电梯较多的采用直流电动机,这样可以保证人员的舒适度。 4、防火和报警系统设计 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创新与应用,在高层建筑中,为应对火灾的发生而设计的自动报警灭火设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灭火机制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即:消防中心、火灾探测器、气体自动喷射、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以及自动洒水灭火器。在实际运行中,火灾探测器首先探测到火灾情况,并将这一信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给报警控制器和消防中心,然后报警器鸣响,消防中心也能够做出及时的部署。 5、节能设计 高层建筑中采用节能化的电气设计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大大推动了建筑业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层建筑因其楼层等的原因造成结构的复杂而且所需的功能也很多,所以,节能化在高层建筑中的设计及管理也应该得到严格的控制。类型不同的设备,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别。所以,对于新技术的更新,我们没必要盲目追求,而是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案的设计应既实惠,又便于操作,使系统能够简化,做到技术和经济的合二为一。 三、高层建筑电气的安装 高层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除了和土建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协调配合以外,还和其它安装工程,如给排水工程、弱电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电梯系统等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前应做好图纸的联合会审工作,以避免发生安装位置的冲突。互相平行或交叉安装时,必须保证

浅谈高层建筑中的六个比

文献综述 浅谈高层建筑中的六个比 1.建筑的组成 材料和结构类型是构成建筑物各方面的组成部分,包括承重结构、围护结构、楼地面和隔墙。在建筑物内部还有机械和电气系统,例如电梯、供暖和冷却系统、照明系统等。高于地面的部分是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地面以下部分为建筑物的基础和地基。 2.研究背景 高层建筑,被认为是现代派文明的象征在全国各城市得到迅速的发展,高度也不断上升,从数以万计的二、三十层达到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 现在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而科学技术的进步、轻质高强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计算机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等又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层建筑建设的高潮,然而许多高层建筑却处于“低标准、高消耗、低效能、高污染”的状态,这种发展是不能持久的。因此,以“绿色和生态”为宗旨的设计,必将成为21世纪我们的首要目标之一。而高层建筑中六个比作为高层设计之中的重中之重需要认真考虑。 2.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抗规》 3.4.2条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堆成、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当存在结构平面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高规3.4.5》3.7.3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六个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相关行政单位: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 (一)推动全产业链协同。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筑师负责制,鼓励设计单位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优化项目前期技术策划方案,统筹规划设计、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管理。引导建设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单位以建筑最终产品和综合效益为目标,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和联动发展。 (二)促进多专业协同。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提高建筑整体性,避免二次拆分设计,确保设计深度符合生产和施工要求,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系统集成综合优势。 (三)推进标准化设计。完善设计选型标准,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以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住宅等为重点,强化设计引领,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 (四)强化设计方案技术论证。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与建筑风貌有机统一的建筑设计要求,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在建筑设计方案审查阶段,加强对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设计要求落实情况的论证,避免建筑风貌千篇一律。 二、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

建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十分复杂,具有较大的垂直度,因此施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严格对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因此,本文就建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标签:高层建筑;桩基础;混凝土施工;地下连续墙;后浇带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工程概述 我们对于高层建筑一向都要求它抗震耐久,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可过于坚硬的结构在地震中无法存留,想要抗震还牢固,这是建筑工程的一大难题。高层建筑一般因施工难度大,导致施工周期长;因为施工面积过大,所以很容易的受到环境的影响,大风、雷电都会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楼层过高还会使得运输成为一个难题;因为整个楼层的重心偏高,这样对地基的要求也就更高,需要挖更深的基坑,对基坑支护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还会对周围的居民有很大的影响,安全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建筑工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污染,工地扬尘、工地噪音、废料污染,这些都多多少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高层的建筑竣工后,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比如光照、风流、视野等,所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对城市发展来说是必然的趋势和要求。 近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高层建筑已然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作为城市的最基本的单位,建筑的发展必不可少。建筑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标志,是缩影,建筑的设计风格能够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生活风格,尤其是高层建筑。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也能够从建筑看出大概。所以建筑的设计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极其重要。随着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互相学习,我国的建筑企业能充分了解国外的建筑风格,看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再与国内现有的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研发出更加适合中国的优质建筑技术。也有的建筑企业邀请国外先进企业合作,对高层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也逐步得到重视,并逐渐推广到施工应用中。 2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施工技术 2.1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是为了防止因为温度过高,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而进行的一种后浇封闭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钢筋混凝土的变形。一般来说,后浇带在施工后,会在施工结构处保留一段时间,然后继续用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结构体系。后浇带施工能够很好的控制钢筋混凝土的变形裂开,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决定了这个工程的牢固程度,能够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4448341.html, 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成和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进入了转型发展新阶段,建筑行业也随之 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新型产业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总结阐述了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根据当前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工业化;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为当前社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用工荒”以及“招工难”问题,使得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建筑企业对于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国范围内,严重的雾霾天气成为人们心头之患,建筑行业同样需要紧跟潮流,建造节能环保、舒适宜居的绿色建筑。可见,传统的以现浇为主的高耗能的污染建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绿色建筑的需要,建筑工业化的推动便是这样一种发展方式进行转变的突破口及切入点,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充分认识和了解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以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 1.相关政策的不健全 在国家层面来说,并未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来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各个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相应扶持政策,也仍然不够完善,依然存在着产业激励措施不够明确、技术体系集成研发不够重视以及装配式的建筑预制率较低等问题,对于建筑工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明确的规划。 建筑工业化进行项目招投标、质量检测以及竣工验收等施工环节中,缺乏完善的监管流程和机制,未形成对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有益的创新机制。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设计一体化的招投标机制暂未实施,不能实现设计、生产以及装配等施工环节的一体化,造成这些原本应当连贯的施工环节出现了脱节,则施工项目不能从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整个产业链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另外,针对施工许可、施工图纸审查等监督机制缺失也造成工业化建筑在其建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质量得不到保障,使得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更加困难。

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TM 377浅析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王哲学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 摘 要:混凝土结构是高层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本文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浅析了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及常见施工质量问题的应对方法,旨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能扬长补短,充分发挥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使混凝土结构在高层以及超高层结构中有更好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混凝土的 出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当今建筑结构中主要的建筑材 料,由于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压性及耐候性,一直被建筑业 所沿用。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及桥梁结构中被普遍采用, 在混凝土结构中加入钢材便组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混凝 土结构中加入钢骨便形成了钢骨混凝土结构,所以混凝土可 以在不同的建筑结构中使用,发挥混凝土的特性和优点。笔 者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经验,阐述了高层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 特性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和应对方法,为使混凝土在建筑结 构中的长久沿用和发展提出一些浅见。 1 混凝土结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这与混凝土的骨料级配与 粗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骨料级配严重影响着混凝 土结构的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主要有水泥、砂子、 石子和水,其中砂子和石子称为混凝土的骨料,在不同的 建筑结构中根据结构设计的需要还需掺入少量的外加剂,但 外加剂的含量要严格控制,不能超过其含量的 5%。混凝土 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需要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抗压 强度、耐久性进行控制,合理的选择材料并按要求进行配合 比设计,建筑工程中常采用水灰比法则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组成材料的用量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 2 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规范 目前国内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验收已制定出严格的质量 规范,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通过这个 规范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严格把握,避免劣质的工程出现。 在混凝土施工达到验收的强度时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对工程 的质量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表面施工缺 陷,如出现蜂窝或麻面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重新验收,在验收 过程中更不允许混凝土表面有空洞或者裂缝的出现,一但出 现要对混凝土的强度做复测,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处理后才 可以验收,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个工序, 按照正确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 3 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 要做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就必须非 常清晰的了解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缺陷 及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和治理措 施。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首要控制点是混凝土的和易性,混 凝土的和易性评价重要指标就是坍落度,影响坍落度的因素 很多,比如说水泥的用量,骨料的颗粒级配,用水量的多少 等等。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强度也 很难保证。一般普通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 50~60mm,高层 建筑结构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 100~140mm 左右,其中 以 120mm 为宜,以保证混凝土的泵送要求及混凝土的保水程 度。混凝土振捣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如果在浇筑混凝土过程 中振捣不及时,混凝土已达到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强度就很 难保证,在振捣过程中不能充分的振捣,混凝土骨料间就会 出现气泡,严重的情况就会出现空洞现象,所以要求混凝土 在浇筑过程中必须在初凝前完成混凝土的充分振捣,必要时 采取二次振捣,以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进行合 理的养护,并且按照不同的骨料成分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和 养护时间。如果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就会产生混凝土提前硬 结或内部组织疏松出现裂缝的现象,混凝土的强度也达不到 设计要求,为了防止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出现类似现象,施工 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覆盖浇水养护。 4 混凝结构模板控制 混凝土结构强度的保证不仅与混凝土本身的材料有关, 还与混凝土结构浇筑时采用的模板有关。模板的选用以及使 用过程中的处理情况严重影响着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强度及耐 久性,所以在模板搭设过程中要对模板工程进行严格把关。 首先,模板的支撑系统要牢固,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不 出现变形。其次,模板的拼接缝要严密,混凝土在浇筑及振 捣过程中才不会出现漏浆现象。其三,建筑结构上留有施工 洞口时,要反复核对洞口位置的正确性,严格复查核对洞口 的定位尺寸,防止模板出现位移和结构的变形。其四,模板 在安装过程中要避免板与板间的碰撞,防止模板因受力而提 前发生变形。其五,模板在安装前应该做表面清理工作,防 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以及拆模时发生粘连现象。最后 还要做到大跨度的构件在模板搭设时要对模板做预起拱,一 般模板的起拱高度为跨度的 1/1000~3/1000,模板的拆除应 该遵循规范的要求,不能随意拆除以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 度。 5 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采取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能 按正确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执行,混凝土的强度就有了保证。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的点很多,混凝土浇筑前要做 (下转第380页)

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 的实施意见(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促进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52号)、《浙江省深化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4?151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办〔2015〕99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发展重点 (一)推广重点适用建筑技术 本意见所指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主要是指建筑物主体部分采用工厂标准化制作的预制构件或部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居住建筑和商业、办公等房屋建筑项目。本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主要鼓励三大类建筑体系:一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建筑体系;二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三是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同时围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和运行管理”,大力推广适合工业化项目建设的集成装修技术、整体厨卫技术以及其他实用技术。 (二)确定重点推进区域

按照突出重点和不同区域分类推进的原则,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应将中心城区和大型居住社区等列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区域,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大重点区域范围。 (三)确定重点推进项目 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房地产住宅项目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方向,其他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和房地产商业项目积极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 二、确保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有序推进 (一)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土地划拨、出让条件 对于国有投资的人才公寓、公租房、廉租房和其他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由规划部门向住建部门征询意见,住建部门应将工程项目是否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反馈规划部门,规划部门在土地规划设计条件中应将《宁波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范围及类型和最低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详见附件1)作为条件之一,国土部门在土地划拨决定书或土地出让合同中应将《技术要求》作为附件。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前由规划部门向住建部门征询意见,住建部门应将工程项目是否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反馈规划部门,国土、规划部门在规划设计条件、土地出让公告、招拍挂文本、土地出让合同中应将《技术要求》作为附件,并注明“对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建设项目,预制外墙、叠合外墙墙体预制部分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但是超过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各单体正负零以上地面计容

高层住宅楼施工进度计划

高层住宅楼施工进度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详附后图。 二、合同工期目标 1、投标计划2004 年5 月28 日开工,2005 年8 月30 日竣工,总工期:463 天。 2、施工流水段划分将住宅楼划分为两个施工段组织施工,为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计划两个段平行流水施工。 3、阶段计划目标 (1)计划2004年6月2日?6月7日3天完成施工前准备、定位放线工作。 (2)2004 年6月16 日开挖土方,首先挖至基础防水底板下标高-4.0m,地基降水,二是人工开挖扩底墩土方,计划2004 年6 月22 日完成。 (3)计划2004 年7 月10 日完成扩底墩施工。 (4)计划2004 年7 月25日完成± 0.0m 以下结构部分。 (5)主体1?2 层计划16 天完成,3?16 层主体计划7天一层,主体8 层完成后穿插墙体砌筑,主体计划2004 年11 月9日结顶。 (6)2004 年11 月10 日前主体中检后,进入冬休阶段。 (7)2005 年3月20日复工准备,为装修工程做好准备。 (8)2005 年4 月1 日开始室内墙体砌筑及装修,内装修由上

至下进行, (9)2005年6月26日开始水、电、电梯、消防、弱电等安装。(10)2005年7月10日完成外装修。 (11)2005 年8 月15 日前完成室内初装修。拆除施工电梯(12)2005年8月30日竣工验收。 三、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工期目标控制点:从施工准备、地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屋面工程、水电设备安装工程六个阶段控制工期目标。 2、管理措施: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指挥和承包奖励管理的保障系统,以主任工程师为主的内业综合平衡保障系统,以物资、机具为主的材料供应保障系统,以财会为主的资金管理保障系统,分工负责,明确责任,同心协力确保目标实现。 2、技术保证措施:编排合理的施工工序流程图。组织技术质量交底,避免返工。采取跟踪管理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按图、操作规程施工。平面分段,立体交叉施工,确保合同工期目标实现。 3、计划保证措施:加强计划的严肃性,积极组织均衡施工,编制总进度计划,落实周、月、旬计划,每日召开一次生产会议,及时解决劳动力、施工材料、设备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 4、材料保证措施:编制材料申请计划,明确材料进场日期,加强材料质量把关,不合格品材料不得进入场内。按合同及计划要求,掌握甲供料的动态。加强周转设备管理。 5、设备保证措施: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确保工程所需机械设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与展望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与展望 引言 2015年是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年,行业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的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15年正式成立并全面开展工作。本文结合行业发展与联盟工作,介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并对十三五及今后建筑工业化有关工作进行展望。 本文收录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2016》。 1 建筑工业化解析 1.1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减少人工作业的高效建造方式,并以“四节一环保”及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的建筑业发展途径。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手段主要有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等。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主要包括:传统作业方式的工业化改进,如泵送混凝土、新型模板与模架、钢筋集中加工配送、各类新型机械设备等;装配式建筑,如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体系与工业化的外墙及内墙墙板结合、新型木结构等;建筑、精装、厨卫等非结构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家与建筑业的新形势,继续推广优势技术、产品与作业方式,开发新领域、满足新需求。 1.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同时,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将维持大量的建设需求。建筑业的劳动力问题不仅是劳动力价格提高,还包括与其他行业竞争劳动力而促进改善作业环境、劳动强度带来的成本提升,甚至要考虑机械化代替劳动力所增加的投入,这些都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家大力推广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的绿色建筑,建筑业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承担重要任务,社会对空气、噪音等环保问题日益重视,房屋建造质量从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出发均应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建筑工业化来实现。 1.3 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也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重点任务;《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出台多项鼓励发展政策。 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高层建筑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9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选择题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a ]抗震防线。 a.多道;b.两道;c.一道;d.不需要。 2.下列叙述满足高层建筑规则结构要求的是[ d ]。 a.结构有较多错层;b.质量分布不均匀; c.抗扭刚度低;d.刚度、承载力、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3.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是[ c ]。 a.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水平荷载为次要荷载; b.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竖向荷载为次要荷载; c.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均为主要荷载; d.不一定。 4.8度抗震设防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高宽比限值是[ C ]。 a.2;b.3;c.4;d.5。

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26T10:54:01.0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作者:刘永[导读] 建筑电气是新兴的施工技术从广义角度分析,建筑电气不仅包括民用电路的设计和公共设施电路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建筑电气技术不仅能提升高层建筑项目的实际质量,也能推进高层建筑的便民性,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建筑中如何优化使用建筑电气技术值得思考,建筑单位要积极落实技术要求,推进整体高层建筑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电气;高层建筑;选择机制;应用1建筑电气内涵分析 建筑电气是新兴的施工技术从广义角度分析,建筑电气不仅包括民用电路的设计和公共设施电路设计,也包括工业用电路设计等,并且也涉及相应项目的电路施工安装二传统建筑电气项目包括供电系统的设计和照明系统的设计,管理项目也比较局限二而现代化建筑电气项目的设计领域也在不断更新,既包括供电和照面系统的设计,也包括弱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因此,只有强化对建筑电气结构的分析和处理,才能确保高层建筑项目中建筑电气运行参数符合标准,提升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建筑电气应用过程中的选择机制2.1建筑电气的供电电源选择分析在建筑电气中都是两个供电电源,高层建筑如果发生紧急停电的话,那个备用电源可以起到紧急救援的作用,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发生紧急停电,电梯将无法正常运行,要是电梯里面有人的话,就会给里面的带来巨大的恐惧心理,并且电梯是个封闭的空间,正常人是没有办法在里面待太久的,备用电源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不过现在的电梯都有些许储备电源来避免这些事故出现。两套供电电源可以使得电气能够正常的运行,因此我们一定要维护好这两套独立电源。简单来讲,就是在高层建筑中,两套独立电源一定维护好,使其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电源要求。其一,电源必须要经过变电站直接引人到10KV的高压入户线,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参数和技术检验标准。其二,在对备用电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利用具体操作手段确保电源经过降压操作稳定的入到供电电源,满足高层建筑的实际用电需求。除此之外,具体的备用电源主要包括电源自带蓄电池结构、电源依靠柴油发电机发电以及EPS电源柜供电结构等。 2.2建筑电气的变电所位置选择分析(1)距离。我们在选择变电所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变电所在的位置与高层建筑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可以降低线损,提高电能的利用率,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有效规划实际距离后,能保证施工费用最合理,真正提升了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实际收益。(2)环境。在进行变电所选址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谨慎,工作人员对变电所附近的环境进行控制管理,要保证周围环境的条件符合要求。不能选取环境较差的位置设立变电所,特别要规避以下几种情况:灰尘量较大、水汽浓度较重以及区域内存在严重的腐蚀性气体等。并且,要保证变电所尽量远离水源,避开剧烈振动场所。(3)设施。我们在进行变电所选址的时候,变电所的地址一定干燥,其周围一定要宽广,地势也需要比较高,要想在变电所设置地下室的话,必须要做好防水防潮工作,变电所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变电所运行参数一定要符合规定好的标准。一般来说变电所附近比较宽阔,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变电所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只有确保变电所周围的空间较大,才能保证施工车辆运输过程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4)维护。变电所的地址选择过程中,还要重点考虑的维护问题,这关系到变电所的安全,变电所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是极其必要的,在工作中变电所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变电所内的设施,并且这个工作要做到常态化,在变电所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并且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变电所的消防工作一定要做好,要远离火源地,消防通道必须要保持畅通,安全应急措施一定要做好,日常要经常的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并且进行消防演练,以便出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2.3建筑电气的变压器选择分析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在施工建设之前,我们的工作人员首先要估算出这个建筑工程的大概用电量,其主要目的是起到预防作用,在气候条件比较差的时候,比如夏季与冬季,由于高层建筑内各种空调、加热和制冷设备都会运行工作,在这两个季节的用电量会集中增加很多,并且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集中,在这个时候一台变压器往往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同时运行两台甚至更多的变压器来保证需求,而单台变压器的实际容量要不超过1600KVA。并且,我们利用多台得变压器,主要是为了预防变压器出现故障,如果是一台发生故障的话,其他的备用装置就可以第一时间的操作运行工作,确保不会对用电需求产生严重的影响。 2.4建筑电气的开关柜选择分析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施工中,开关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施,在选择开关柜的时候,要先检测开关柜的参数,看看这个开关柜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需求,需要检测的参数主要包括:开关柜的绝缘性;开关柜的运行参数;额定电流与额定电压等等。在选择开关柜的时候,我们需要重视开关柜的进线与出线时选用的方式,电气开关柜一定要设置断路器,开关也必须隔离起来,其主要目的是使得电气开关柜能够安全的工作运行,针对低压柜的开关,管理人员要集中标注其接点位置,一定程度上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3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路径分析 3.1电气间的设计与施工建设 在设计电气间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电气配电室的强弱结构进行有效的区分建设,将强配电室和弱配电室分别设置在不同房间内。特别要注意的是,强电在运行中会产生较为强大的磁场,而弱电在这种磁场结构中,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产生不稳定现象。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在设计与工作运行的时候,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这对工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建立起行而有效的管理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完善可以保证我们在设计施工的时候有章可依,例如:在设计电缆桥架的时候如何对电缆进行隔离工作,进而有效降低磁场作用。地接问题也要进行集中处理,电缆在从电气间的间隙穿过的时候,要做好防火措施,保证用电安全。 3.2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施工

高层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

高层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 发表时间:2019-07-05T11:04:19.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刘兴山 [导读] 摘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加强技术要点的控制工作,针对施工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工作,明确施工的重点与难点,采用综合性的管理方式对工程过程进行优化,从而发挥各项工程技术优势,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身份证号:13243919740313xxxx 河北省 300000 摘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加强技术要点的控制工作,针对施工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工作,明确施工的重点与难点,采用综合性的管理方式对工程过程进行优化,从而发挥各项工程技术优势,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能够控制施工质量,符合现代化工程的建设标准,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建立施工管理的措施对于工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才能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1.高层建筑施工主要特点 1.1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问题在于工程量大,目前高层建筑主要采用的是分期完工的方式,阶段性的施工造成工期较长、管理复杂和资源消耗较多的问题。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还会较大程度的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应当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必要的防护管理措施,注重在不同的施工环节采用针对性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并且还要重视周边的环境,有效消除对工程等方面的影响。 1.2工作任务重 高层建筑中主要的建设方式就是并行设计和施工工作。在没有完成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工作,从施工人员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建筑施工工作涉及到的范围广,较多部分和人员都牵涉其中。因此要促进部门、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完成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 2.高层建筑中的房建施工技术应用 2.1钢筋结构技术 钢筋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序,对于整个工程的框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钢筋结构施工应当保证钢筋型号选择与施工图纸要求一致,并且还要在施工在对钢筋的力学结构进行测试,以便于保证钢筋材料质量合格。钢筋的绑扎应当满足质量要求,并且能够满足抗震要求。有时钢筋绑扎过于松动,存在钢筋绑扎粗细不均现象,还要仔细检查绑扎细节点,如出现松动要再次绑扎。还要充分的考虑钢筋的位置,有效控制钢筋的保护层,保证钢筋的厚度,加强制成品的保护力度。在钢筋工程还要防止截面出现太多的钢筋头,做到纵向受力钢筋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接头,重点要在保证配料的基础上提高钢筋施工质量。 2.2桩基施工技术 桩基施工的方式较为多样,桩基施工应当与地域环境适应,具体可以采用灌注桩、预制桩技术两种形式,在地下开挖钻孔前应当在钢筋周围加固混凝土,并且按照设计图纸保证施工科学规范。灌柱桩施工技术需要根据施工项目特点、混凝土的材质,以及施工条件,项目特点制定灌柱桩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前还要重点观察施工现场的土层是否平整,在钻孔开挖时可以采用人工挖孔或钻孔机挖孔。预制桩施工技术应当结合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设置施工图,并且保证施工项目有序展开,还要选择适合的方案进行安全陶器控制,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问题。 2.3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是减少交叉作业、缩短工期、简化施工过程的重要手段。安装模板时应当保证在良好的地基基础上施工,还要加装必要的模板排水措施。应当把垫板与支架相结合,保证上下两层支架对准同一中心线,同时要铺好垫板,如果层间隔超过5M,还要使用多层支架方法进行支护,并且让模板保持平整。施工时应当仔细核对主梁节点与梁柱节点,保证拼接缝整齐,做到拼接缝不出现漏浆现象,以便于满足浇筑混凝土需要。 2.4防水防渗技术 在高层建筑建筑的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应用领域很多,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如下:(1)地下系统防水防渗技术。在该项技术的应用中,一方面会在地下系统中设置防水防渗墙体,另外会在系统中设置防水卷材。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防水卷材的性能进行分析,另外还需要对建筑周边区域的土层进行密实处理,进一步提高防水防渗性能。(2)厨卫系统的防水防渗技术。在厨卫系统的施工中,需要防止水分渗入到墙体以及地板中,另外在地面施工中,排水系统需要低于地面5mm,保证产生的水能够被及时排出。(3)管道系统防水防渗技术。在高层建筑建筑中,必然涉及大量管道的应用,尤其是对于给排水管道来说,当发生渗漏会对整个建筑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在该系统的施工中,需要对管道系统中应用的粘结剂、螺纹等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3.高层建筑施工控制措施 3.1加强施工材料控制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性,保证钢筋、预制模板、混凝土技术特点的有效发挥,提高施工的效率,防止返工等现象,还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因此,应当建立施工材料的检查体系,全面加强施工材料的检验工作,并且设置良好的材料存储环境,在施工前还要对材料进行试验,以保证材料符合建筑工程的需要。高层建筑对施工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规格、品牌统一,防止因型号不同对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 3.2合理管控建筑施工环境 建设高层项目的过程中,对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在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首要关注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工程的建设质量。开展施工工作之前,对于人员要定期的进行培训,按照工程设计的环节和规范性流程进行工作,对于施工的重点和技术工艺进行掌握,明确安全责任,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有效性,还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注重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在有效分析施工环境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首先,应当加大脚手架的安全监管,在施工作业前应当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其次,还

湖州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

湖州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 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湖政办发〔2016〕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筑业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湖政办发〔2017〕98号)的相关规定,保障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推动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发展重点 (一)重点推广技术 本管理办法所指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主要是指建筑物主体部分采用工厂标准化制作的预制构件或部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等房屋建筑项目。其他房屋建筑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的范围,可根据需要逐步扩大。本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主要鼓励三大类建筑体系:一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二是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三是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加强研究和探索木结构体系,并积极推广应用。同时围绕“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大力推广适合工业化项目建设的集成装修技术、整体厨卫技术以及其他实用技术。新建住宅要率先实行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配式装修,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技术和整体集成式设施设备。积极推进BIM(建设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规划、勘察、

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二)重点推进区域 按照突出重点和不同区域分类推进的原则,各县区政府,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会应依据市、县《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将中心城市封闭式控制范围列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区域,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大重点区域范围和面积比例。 (三)重点推进项目 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积极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住宅项目、房地产商服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方向,特别是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房集中改造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要率先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 二、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责任落实 (一)明确责任主体 各县区政府,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会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制订本区域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地应根据《实施意见》中关于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关指标,结合所辖区域当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面积落实比例要求等,按照不同类型建设项目,从项目规划和土地源头管理着手,做好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确认工作,做到早统筹、早安排、早落实。各地应于每年1月份编制经统筹的当年度《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实施计划表》(详见附件1)并提供给市

浅析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点

浅析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点 发表时间:2016-10-14T10:37:26.6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3期作者:吴二林 [导读] 摘要:高层建筑可以很好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层建筑愈来愈多的出现于城市的建设中。 广州新新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高层建筑可以很好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层建筑愈来愈多的出现于城市的建设中。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设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设计中相关设计原则与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高层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这种社会需求形式,高层建筑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地机遇,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特点为占地面积较小,建筑面积大,建筑造型较为独特,具有高集约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建筑日益紧张的用地局面,能够占用更少的用地,进而有效节约城市用地,同时能够有着良好地采光,日照以及通风效果。这些优点使得高层建筑在现代化城市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如今,在很多高层建筑设计中过度重视独立,忽视了城市设计,从而在城市环境中被孤立,无法给人亲和感,让人感到畏惧。其忽视了街道与建筑、建筑与建筑、城市与建筑的协调设计,使得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目前这已成为困扰高层设计的难题。下文主要就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1、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原则 1.1整体性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高层建筑物的众多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对建筑的变化、发展和构成进行分布的分析,将高层建筑的局部和整体进行良好的融合,使其二者可以相互制约,从而将建筑设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准确、全面的呈现出来。 1.2动态联系设计原则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动态联系设计原则的体现,就是设计人员在综合全面考虑的基础之上,将针对考察的对象良好的与建筑系统进行融合。环境作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界因素,建筑体系在相应环境中立足、发展,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与外界环境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动态化原则的重点在于找寻建筑工程内部与外部存在的密切联系,深入的了解系统变化以及系统的发展方向,建筑体系发展应用和相关运行规律。 1.3有序性以及结构性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包含的内容众多,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有序性以及结构性设计原则,协调同一层次不同系统间存在的联系。设计人员需要正确的区分不同环节的使用功能,深入的了解众多环节的关系特点,保障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2、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 2.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能够对城市办公条件提供便利,但是,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城市空间以及交通的拥挤,也会产生更大的污染和危害。很多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这样就会产生严重的光污染。密集的楼群也会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大小要进行限制,避免出现过于集中的情况。 2.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城市发展过程中,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在城市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交通压力通常比较大,高层建筑的出现会导致交通压力更加大,因此,在商业较发达地区,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对街道进行扩展,对通行能力进行改善。 2.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超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代表性标志,但是,很多的超高层建筑既不符合经济性,也不符合合理性,一些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在收益方面并不可观。渐渐地,超高层建筑只是城市形象的体现,并没有真正发挥效果。 3、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3.1电气设计 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供电电源。在配备高层建筑的供电电源时可采用的方案有三种,其一是由两个不同的发电厂来提供供电电源,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其中一个供电电源出现故障时,另外一个可以正常的提供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其二是建筑的供电电源由两个不同区域的变电站来供给;其三则是由区域变电所提供一个供电电源,而另一个则是由建筑自备的发电设备来提供。第三种方案较前之前两种更为经济合理,因而,目前高层建筑的供电电源的配置多采用第三种方案。 (2)电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时应考虑到电梯运行产生的噪音给居民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电梯位置的合理布置,同时,还应依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来适当的调整电梯的最大荷载量,以保证其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另外,当建筑内突发火灾、地震等一些紧急情况时,应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以尽快的疏散人流,为消防救人提供方便。 (3)应急照明。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或其他灾害故障时,致使建筑物的照明系统出现问题而无法正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启动的照明,就是应急照明。在进行应急照明的安装时,应将其安装在用于安全疏散的楼梯、消防电梯、消防控制室、变配电室、防排烟机房等位置,以便在电源断电时,能够清晰的看到应急照明的位置,方便救援工作开展的同时,也体现了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 3.2抗震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构造柱是否已经设置在了大厅的四角和外墙的转弯处,且位置是否正确;此外,还要注意山墙和纵墙的交界处是否设置了抗震构造柱和是否用构造柱代替了砖墙承重等问题。 如果缺乏施工现场地质工程的勘察资料或者资料不全,这样在建筑进行设计时缺乏必要的参考依据,更不能贸然进行施工。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方案的步骤要根据规定有序进行,层层递进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