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

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4)

第一节工程简介 (4)

第二节高大模板工程部位 (4)

第三章施工计划 (6)

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 (6)

第二节材料与设备计划 (6)

2.1、主要工程材料 (6)

2.2、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7)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8)

第一节主要的搭设方法 (8)

2.1、地下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高支模搭设(见附图4.1)

(8)

2.2、搭设高度8.85m的梁板(见附图4.2) (9)

2.3、700厚柱帽(见附图4.3) (10)

第二节施工工艺要求 (11)

2.1 材料要求 (11)

2.2 模板定位 (12)

2.3 满堂架搭设 (13)

2.4 扣件安装 (13)

2.5 核验标高 (13)

2.6 柱模安装 (13)

2.7 梁板模板安装 (14)

2.8 高支模与非高支模部分整体性处理 (14)

2.9 高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15)

2.10 高支模拆除 (15)

第三节支撑体系检查及验收要求 (17)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

第一节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21)

第二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

第三节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22)

第四节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23)

第五节恶劣天气下的安全措施 (23)

第六节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及路线 (24)

第七节施工监测 (24)

7.1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 (24)

7.2高支撑模板支架搭设时监测措施 (25)

7.3高支撑模板支架使用时监测措施 (25)

7.4高支撑模板支架拆除时监测措施 (26)

第八节应急救援措施 (27)

8.1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7)

8.2 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28)

8.3 应急救援方法 (29)

8.4 应急救援工具及药品 (30)

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32)

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33)

第一节地下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支撑体系计算书 (33)

第二节搭设高度8.85m的梁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46)

第三节700厚柱帽支撑体系计算书 (66)

第四节相关图纸 (74)

第一章编制依据

相关国家规范、地方标准等技术文件: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

《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技术与施工规程》;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环境设计规范》(GB15831-200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关于印发《武汉市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实施细则》武城建[2011]11号文;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文;

本工程施工图纸和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

企业ISO9001:2008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PKPM施工计算软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简介

本工程由4个52层塔楼(含两层底商)组成,用地面积:44131.48m2,总建筑面积:394020m2;设两层地下室,面积为:81988m2,塔楼总高度166.650米;结构体系:超高层部分采用剪力墙结构,独立底商采用框架结构,地下车库主体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后压浆),直径800mm,以中风化泥质砂岩为持力层。

第二节高大模板工程部位

1、地下室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梁面标高为-1.8m、-2.0m、

2、搭设高度8m及以上的梁板

(1)支模区域:本工程1#塔楼3层1-1~1-6轴交1-A~1-F轴、1-15~1-19轴交1-A~1-F轴、1-27~1-31轴交1-A~1-F轴楼板;2#塔楼3层2-1~2-5轴交2-D~2-G轴、2-15~2-18轴交2-D~2-G轴、2-34~2-38轴交2-D~2-G轴楼板;5#塔楼3层5-1~5-5轴交5-D~5-J轴、5-21~5-25轴交5-D~5-J轴、5-34~5-38轴交5-D~5-J轴楼板;6#塔楼3层6-10~6-14轴交6-A~6-F轴、6-22~6-26轴交6-A~6-F轴、6-35~6-39轴交6-A~6-F轴楼板。

(2)支模高度:8.85m,(梁板标高:8.75m,支撑地基标高:-0.1m)

(3)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梁截面:1700*2500mm,跨度:7.4m,梁截面1400*2500mm,跨度8.8m,板厚180mm。

3、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的板

地下二层顶板1D-2~3D-1~2-38轴顶板区域为人防区域,人防区域无梁楼盖板厚为350mm厚,柱帽厚度为700mm厚,支撑的地基为550mm地下二层底板。

第三章施工计划

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

1.1 工程施工顺序

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首先施工5#楼塔楼后浇带以内区域----2#楼塔楼后浇带以内区域----地下室中心区域---6#楼塔楼后浇带以内区域----1#楼塔楼后浇带以内区域---地下室周边反压土区域。

1.2 施工流水段划分

本工程按照自然后浇带进行流水段划分为16段,外围反压土区域分为12段。共计28段进行施工。

图3.1 施工分区布置图

第二节材料与设备计划

2.1、主要工程材料

(1)设计要求

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2)模板材料

1、主材

模板:1830㎜×915㎜×15㎜木胶合板。

钢管:Φ48×3.0㎜钢管

主要扣件: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

方木:截面尺寸为40㎜×90㎜×4000㎜的枋木。

主要杆件:立杆、大横杆、剪刀撑等。

其它材料:M14、M16穿墙螺杆、40~100㎜长铁钉、可调顶托、底托等。

2.2、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1、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配备计划表

2、中小型机械需用计划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第一节主要的搭设方法

2.1、地下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高支模搭设(见附图4.1)

地下室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梁截面及部位见表

4.1),支撑体系搭设均采用同种高支模支撑体系。

(1)立杆的设置

高支模区域表4.1的梁:沿梁底设四道木方,在梁底增设二道承重立杆,承重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0.5m,同时梁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非高支模区域的板:枋木间距300㎜,立杆的纵距b=1000㎜,立杆的横距l=1000㎜,同时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非高支模区域的梁:沿梁底设四道木方,在梁底增设一道承重立杆,承重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1m,同时梁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2)水平杆的设置

1)、在立杆底距地面或楼面板200㎜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且设置水平杆,步距均为1400㎜。

2)、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部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3)剪刀撑设置

1)、竖向剪刀撑

a、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8m 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6 m;

b、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钢管搭设。纵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搭接处采用直角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并且搭接处扣件不少于三个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

2)、水平剪刀撑

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4)立杆下基础处理

高支模搭设架体立杆下为300mm厚C35钢筋混凝土楼面,安装高支撑体时下一层结构支撑架不允许拆除,直至浇捣完成高支部分砼并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拆除下层结构支撑架,架体立杆下垫300mm宽方形18㎜厚木模板。为了使高支模立杆与下层结构立杆受到较偏心力作用,应尽可能减小上下层立杆错位,施工时应两层立杆位置对比结合施工,如不能满足对应位置的,应在高支模支撑系统立杆下层结构对应位置增设立杆,以确保安全。

(5)梁侧模

梁侧模次楞采用40*90mm木方,沿梁底每隔300mm设一道木方,主楞采用Φ48×3.0双钢管,主楞竖向间距500mm布置,直径M14 mm对拉螺栓布置6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100+300+300+500+500+500mm。

2.2、搭设高度8.85m的梁板(见附图4.2)

(1)立杆的设置

180厚板:枋木间距300㎜,立杆的纵距b=1000㎜,立杆的横距l=1000㎜,同时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1700*2500mm、1400*2500mm梁:沿梁底设十道木方,在梁底增设四道承重立杆,承重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0.5m,同时梁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2)水平杆的设置

1)、在立杆底距地面或楼面板200㎜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且设置水平杆,步距均为1400㎜。

2)、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部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3)剪刀撑设置

1)、竖向剪刀撑

a、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8m 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6 m;

b、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钢管搭设。纵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搭接处采用直角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并且搭接处扣件不少于三个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

2)、水平剪刀撑

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支模高度大于8 m 时,在支架中部再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4)立杆下基础处理

高支模搭设架体立杆下为200mm厚C35钢筋混凝土楼面,安装高支撑体时下一层结构支撑架不允许拆除,直至浇捣完成高支部分砼并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拆除下层结构支撑架,架体立杆下垫300mm宽方形18㎜厚木模板。为了使高支模立杆与下层结构立杆受到较偏心力作用,应尽可能减小上下层立杆错位,施工时应两层立杆位置对比结合施工,如不能满足对应位置的,应在高支模支撑系统立杆下层结构对应位置增设立杆,以确保安全。

(5)梁侧模

梁截面1700*2500mm、1400*2500mm梁侧模板支撑体系形式:

2.3、700厚柱帽(见附图4.3)

(1)立杆的设置

高支模区域:立杆的纵距b=500㎜,立杆的横距l=500㎜,同时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长度不得超过200㎜)。

非高支模区域:立杆的纵距b=1000㎜,立杆的横距l=1000㎜,同时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长度不得超过200㎜)。

(2)水平杆的设置

1)、在立杆底距地面或楼面板200㎜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且设置水平杆,步距均为1400㎜。

2)、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部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3)剪刀撑设置

1)、竖向剪刀撑

a、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8m 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6 m;

b、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钢管搭设。纵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搭接处采用直角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并且搭接处扣件不少于三个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

2)、水平剪刀撑

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4)立杆下基础处理

高支模搭设架体立杆下为550mm厚C35基础底板,安装高支撑体时下一层结构支撑架不允许拆除,直至浇捣完成高支部分砼并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拆除下层结构支撑架,架体立杆下垫300mm宽方形18㎜厚木模板。

第二节施工工艺要求

2.1 材料要求

本工程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作为高支模支撑体系,在材料选用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钢管

1)钢管力学性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9)中Q235A 钢的规定。

2)钢管的界面尺寸应为外径48mm,壁厚3.0mm。用于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的钢管长度为4~6m。

3)钢管外观质量检查要求

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钢管应无裂纹,两端面应平整,严禁打孔。

(2)扣件

1)扣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扣件质量应按下表检查。

(3)可调托撑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形螺纹》GB/T5796.2、GB/T5796.3的规定。

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

2.2 模板定位

根据定位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0mm的控制线。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柱等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

(1)标高引测:

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标高(建筑标高)加0.5m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或水平管引测出梁底、板底的标高。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

(2)柱模板的标高控制:

1)根据柱的高度,扣除砼楼板的标高后,根据胶合板或已制作好的模板高度,计算出用整块的模板数和非整块的模板尺寸,然后裁出非整模板,将非整块

模板安装在柱模板中间,以保证已定形的柱交接处的模板不受破坏。

2)弹线:待楼板新浇筑砼结硬后,由测量员在楼面砼上弹出轴线控制线,核验无误之后,通知木工将柱边线弹出,最后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查控制线,无误后,木工才能进场施工。

2.3 满堂架搭设

(1)立杆垂直偏差不大于3cm,步距误差不大于2cm,立杆间距不大于2cm。

(2) 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底部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为30mm;

(3)在架体外侧四周,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5m-8m,剪刀撑于水平杆的夹角为450-600。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宽度3m-5m,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为450 -600。

(4)立杆底部纵横方向设置扫地杆(为上下各第一道),高度200mm,立杆底部第二道水平杆离底部1.6m,剪刀撑按部位实际情况连续设置。

2.4 扣件安装

(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配套;

(2)螺栓拧紧力距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0N·m。

(3)在主节点处固定纵向和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2.5 核验标高

标高弹出之后,及时核查正误。并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验收。

2.6 柱模安装

根据弹出柱的控制线,待钢筋经隐蔽验收后,可以封柱模,安装前清理干净柱内杂物,安装时要先吊直模板,然后上紧柱箍、穿穿墙螺杆,各面打斜撑与满堂架连结固定牢固。在封柱模时,可以将梁柱接头模板一起安装。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柱箍均采用钢管箍配合穿墙螺杆安装使用,当柱截面大于700㎜时在中间设置一道穿墙螺杆,具体做法详见柱图。为了能回收和再利用穿墙螺杆,在穿墙螺杆外套PVC硬塑管,其长度与柱或梁的穿墙厚度相同,让穿墙螺杆与砼隔离开。穿墙螺杆必须安装在同一水平线或垂直线上,但为了防止因周转次数多而造成滑丝等影响质量的因素,每根穿墙螺杆使用前均应仔细检查,严禁使用已损坏的螺杆。柱边角处采用木板条找补海棉条封堵,保证楞角方直、美观。

柱与柱之间采用拉通线检查验收。柱模木楞盖住板缝,以减少漏浆。

2.7 梁板模板安装

7.1 梁、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线及梁、板水平线并复核→梁底脚手架搭设、搭设板满堂红脚手架→梁底起拱、搭设梁底找平钢管→安放梁底木方背楞→铺设梁底模→绑扎梁筋→安装梁侧模、木背愣、钢管卡具→安放主梁(钢管)→安放次梁(50×100 木方)→调整次梁标高、起拱→安放顶板模板(15mm 厚多层板)→铺设板底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绑板筋。

7.2 梁、板模板安装施工要点

1、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梁位置线及梁板水平线,并复核。

2、梁支架的排列、间距要符合模板设计的规定。

3、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装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再安装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支柱间距0.7,主龙骨间距0.7,次龙骨间距300。立杆加可调底座和可调顶托,支柱中间和下方加横杆或斜杆。

4、调节支柱高度,将主龙骨找平:当梁底板跨度等于及大于11m 时,梁底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15mm;悬挑梁跨度等于及大于11m 时,起拱高度为梁跨的1/300。

5、铺模板:先铺梁底模,顺次铺梁侧模、板底模,板模拼缝处用胶带封死。

6、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每隔8--12m设置。

7、将模板上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

8、安装主次梁交接处模板

1)在主梁和次梁梁底交接处,先支设柱头梁豁模板,再支设主次梁的底模和侧模。

2)在次梁和次梁交接处,先支设梁底模,并较高的次梁侧模上留梁豁,同时支设次梁侧模,在交接处粘贴海绵条保证模板支设的严密性,防止漏浆。

2.8 高支模与非高支模部分整体性处理

为提高整个高支模系统整体稳定性,要求做到以下注意事项:

1、高支与非高支部分立杆间距尽可能保持统一模数,并将水平杆通常连接在一起;

2、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3、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施工前按以上要求进行交底,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完成后将此部位作为重点验收部位。

2.9 高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1)具体布置立杆时,需对主梁、次梁、顶板三者支撑立杆间距整体考虑,使三者立杆纵、横方向均在同一条直线上。调整平分立杆间距时,以上述立杆间距为最大极限值,间距只能调小,不能调大;

(2)立杆之间必须按每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其在两个方向(x,y)均具有足够的设计刚度;

(3)满堂支撑架底部距基础面200㎜以内必须设双向扫地杆;

(4)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5)确保每一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65N?M内;

(6)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以上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立杆的连接不得采用搭接,必须使用对接扣件进行对接,并确保立杆的对接端头平整;且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中设置。如顶层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7)底部支座如座落在垫层上,则立杆下部需铺通长木跳板和垫铁;

(8)高支模系统验收合格后,楼板钢筋绑扎前将柱子砼浇捣完毕,以增加高支模系统的稳定性。(设计高支模系统时考虑与柱子连接)

2.10 高支模拆除

1.拆模的时机应是砼达到必要的强度,其强度要求是根据规范规定,现浇砼结构拆模时所需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侧模、柱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3)拆除模板前,由木工工长填写好模板拆除申请,项目主管工程师审核后,并附上试块强度报告递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

(4)梁底、楼板模板拆除时应根据试块强度,同时参考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在达到规定强度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模板拆除工作。因部分高支架直接支撑在一层顶板上,故在高支架模板支撑架施工完毕至拆除高支撑架前,严禁拆除一层的模板支撑,

(5)在拆除时,不得中途换人,如果必须换人,必须做好移交工作,。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