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全优教育:2011西川语文详解

新全优教育:2011西川语文详解

新全优教育:2011西川语文详解
新全优教育:2011西川语文详解

2011年成都西川中学小升初语文真题解析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30分)

一、根据拼音写句子。(7分)

bǎo jiàn fēng cóng mo lìchū,méi huāxiāng zìkǔhánlái

()

答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考点:字音字音题是小升初必考题之一。要求考生在识记字音的同时,要能够正确的拼写。这类题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正确拼写汉字字音的能力。而该题考查的是诗句型的字音,难度相对较低。

题型:①读拼音,写字、词、句;②给汉字注音;③多音字;④划去不正确的读音;⑤选出读音完全正确的选项。

备考方法:一定要拼读完整句再作答,注意“磨砺”的“砺”字。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去错的)。(3分)

一唱一和.(héhè)深恶.痛绝(wùè)挑.拨离间(tiāo tiǎo)

打折.了腿(zhéshé)系.好衣扣(xìjì)露.出笑脸(lùlòu)

答案:hèwùtiǎo shéjìlòu

考点:字音

备考方法: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表达不同的意思。“和(hè)”的意思是附和,“恶(wù)”的意思是厌恶,“挑(tiǎo)”的意思是挑拨,挑动;“折(shé)”的意思(长条形的东西)断,“系(jì)”常作动词用,“露(lòu)”多用于口头语等。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打”。(4分)

1.一枪打中目标。

2.去商店打一斤酒。

3.打明天起我就要上学了。

4.妈妈给我打毛衣

答案:1.击,射 2.买 3.从 4.织

考点:字义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考生弄清楚词语的含义和使用的环境。其实也就是给“打”字找更通俗易懂的近义词。

题型:①选词填空;②选出词语搭配正确的选项(根据语境写出词语的不同含义)。

备考方法:小学阶段接触过的近义词和多义词要进行归类整理,加强记忆。

四、分别写出含有风、雨、日、月的古诗各一句。(4分)

1.含有风的:

2.含有雨的:

3.含有日的:

4.含有月的:

答案: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日出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考点:古诗

题型:①默写上下句②根据要求写诗句(理解性默写)

备考方法:①强化积累②读、写、背相结合,默写是很好的检测方法③将描写同一类事物、表现同一主题的的诗句归纳总结。

五、写出含有“虎”字的四个成语。(4分)

答案:狐假虎威画虎类犬虎视眈眈虎头蛇尾

考点:成语积累

题型:①补全成语②选出运用不正确的成语③选出有共同特点的一组成语(成语故事,词语构成形式等)④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⑤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正确的成语

备考方法:⑴成语使用:掌握成语犯错的几个基本类型①用错对象②褒贬失当③搭配不当④望文生义⑤不合语境⑥重复累赘⑦相互矛盾⑧谦敬错位

⑵历史成语故事:了解有名的成语故事梗概、平时多阅读、经典名著,积累历史文学常识。

(3)分类记忆:将描写同一类事物、表现同一主题的的成语归纳总结。

六、依照例句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仿句:《西游记》——

答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考点:考查“四大名著”的掌握情况

题型:①说出名著主人公;②告诉人物形象,写出人物形象出自哪部文学作品;③文学常识判断;④根据人物形象特点或者人物事迹写出具体的人物姓名或者绰号、官名。

备考方法:①熟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的故事梗概②掌握著名的故事情节③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④理解作品的主题⑤了解名著作者的简要情况。

七、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分)

1、成都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城市。

2.能否珍惜时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3.会上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近出土的珍贵文物。

答案:第1句属语序混乱,应改为“春天的成都”。第2句属前后矛盾,“能否珍惜时间”不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第3句属于语序混乱,应该将“新近出土的”和“两千多年前的”交换位置。

考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语序混乱、语意重复、前后矛盾、指代不明等。题型:①修改病句②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

备考方法:了解病句的基本类型,能快速找出病因并修改。

阅读理解(30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作业题。(30分)

创造月亮

①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照照;至于《取月》,是说第三个人,他能把月亮放在自己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②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③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不由得想,

能够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清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

④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阴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藏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过,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我沮丧地对朋友说。回忆自己走在银辉中的模样,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是那样的诗意盎.然,是那样的海阔天空……但今天的手却是绝难伸进昨天——我够不着过去沐浴着月亮清辉的自己。行走在没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里,我发现世界陡然缩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烦恼。

⑤我常常想,苦的东西每每被我们的口拒绝,苦口的药,也聪明地穿起讨好人的糖衣服。苦,攻不破我们的嘴,便来攻我们的心了。而我们的心,是那样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败之苦、误解之苦……苦,在我们的心里奔突,如鱼得水,尤其是夜晚来临,只有枕头知道怀揣了诸多苦情的人是怎样地辗转难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无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无可逃遁.。这时候月亮在哪里?天空没有月亮,心空呢?

⑥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

⑦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个心情。痛苦来袭,我们习惯慨叹,习惯呼救,我们不知道,其实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女孩掩埋在废墟.下达八天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一首一首的歌,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她不就是那个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劝慰着自己,鼓励着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上帝也会殷勤地赶来成全。

⑧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理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

的阴霾,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让我们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6分)

慨.叹()阴晦.()藏匿.()

废墟.()逃遁.()诗意盎.然()

答案:1.kǎi huìnìxūdùnàng

考点:字音注意看清“慨(kǎi)”的字形,别误以为是“概(gài)”

2、阅读一至三自然段,指出“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的原因。(6分)

答案: 2.正如题目所说:“读一至三自然段”,答案: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题型: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出文章或者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找出某句话出现的原因或者从文章中找出对某句话的解释。

备考方法:细读文章,熟记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形成一个模式在脑中: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由于什么原因做了什么事结果又是怎样的。

3、第①段中的“纸月亮”是指

第⑥段中的“纸月亮”是指

答案:3.①剪纸做的月亮②用心安慰自己的事物

考点:词语理解

题型:对某个词语的赏析,说说某个词语用得好不好,理由是什么;或者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某个词语出现在句子中的原因;或者对于反复出现在文中几处的某个词语,要求结合语境指出具体的含义或指代。

备考方法:注意细读文章,题目问第六段的“纸月亮”,我们就应该先读第五自然段,如果没有答案就应该再读第七自然段,这就叫做联系上下文答题。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创造月亮”?(5分)

答案:4.第八自然段第2、3句话

考点: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与把握

题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文章,理由是什么?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备考方法:注意“中心意思”,找文章中心意思的一个方法:精读开头,细读(结)尾。这篇文章你不妨试一试。

5、你如何理解作者说的面对痛苦“其实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这句话?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9分

答案:5.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考点:句子理解+主观感受

题型: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下面句子写得好,请简要赏析。说说某句话好在哪里?

备考方法:最简单的仍然是联系上下文,先在文中找到这句话,再读它前后的句子,答案一定会呼之欲出的。或者,首先写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然后写出这句话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最后写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写作(40分)

要求:先完成下面命题,再作文,500字以上。

命题:这件事至今让我(自豪、兴奋、后悔、气愤…)

考点:基础性作文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D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 A.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20分,每题2分) 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 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 ) 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4、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 )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 ) 6、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 ) 8、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是第二学段提出的。 ( ) 9、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7) 第四学段(7~9年级) (9)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1) 一、教学建议 (11) 二、评价建议 (14)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4)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4)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5)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5) (五)具体建议 (15) 三、教材编写建议 (1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8)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9)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1)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1)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2)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4)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 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 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 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 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 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 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 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 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 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 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 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 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 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 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 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 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 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 题)。话题要贴近(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 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 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 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 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 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 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 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 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 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 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 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 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 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 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 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 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 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 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 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 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 拼音字母表》。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word完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辬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辬与内容 一、总体目辬与内容 二、学段目辬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附录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 1 - 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 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萫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 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

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越州镇示范小学吕春霞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余时间虽然很短,但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彰显新课程课标特色 《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更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找准了导航,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体现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写字教学体现情操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

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因为写字是一座熔炉,可以锻炼意志;写字是一泓清泉,可以涤去杂念;写字是一件乐器,可以演奏心声;写字是一种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三、阅读教学体现朗读的魅力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看过于永正老师上的《草》,没有华丽的造作,没有表象的热闹。是用他那深厚“读”的功力感染着大家。可见朗读的魅力是多大啊﹗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四、习作教学强调写实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新课标变化对比表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新课标变化对比表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有几点显著变化? 曾长春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有几点显著变化?我想围绕“显著变化”,做如下四个方面的列举: 一、彰显课程内涵和理念 1.课程目标具体、明晰 《(实验版)课标》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四点要求出发,指出语文教育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提出语文教育五个方面的改革和改革的原则,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语文课程努力的方向;这不便于教师把握和操作,在实践中容易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2011版)课标》从“语言文字”的作用、地位出发,提出了当今世界语言运用和文化选择能力的高新要求,特别强调

“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贴近语文本质,凸显学科特点,有了具体、明晰的课程目标。 2.课程内涵和作为 《(实验版)课标》在“课程的性质”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性质的共性是“综合性、实践性”,语文课程独特个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具体明确地指出了课程内涵。课程内涵指明了教学所作所为:交流沟通——工具性、信息性;优秀文化——人文性;思想文化修养——思想性;精神成长——人格品质。 3.课程基本理念 ⑴强调语文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增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一语;提出“通过优化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⑵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由原来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⑶在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上,将原来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⑷在学习方式方面,将原来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改为“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等内容,使“问题意识”得到了凸显;同时还明确了学习方式中包含的更为具体的内容。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在教学中只顾让学生合作探究,而不顾合作探究的内容和价值,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目标的现象。 ⑸在建设语文课程方面,由原来的“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为“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在语文教育艰难曲折的道路之上,传统的语文教育对于今天的母语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重视课程目标和内容 1.三维目标的整合。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总目标增加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等内容,《(2011版)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和实践能力,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3.增加“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要求。 4.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这是适应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的新要求,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处理连续性文本材料的能力,而且应该具有处理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02-12 19: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建议 (12) 二、评价建议 (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五)具体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 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它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因为如何去教,课标虽有指导性建议,但不是具体方法。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面对新课标, 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我们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对照与思考。接下来,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那么课标是怎样出台的?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情况,大纲对各科教学的内容、要求都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2001年起, 语文课标的实验稿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试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亲历了课改推行的10年。课标的制定,不管如何评价得失,有一点是公认的,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课标和课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式学习、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以往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际上是向素质教育靠拢。 不能否认,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课改也是“水过地皮湿”,见不到突出的效果。比如说把课标片面理解,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再比如,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老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没有多少“干货”。 这次课标修订,在修改完善的同时,特别注意把课改实施中得到认可的那些理念和做法,坚持下来,体现出来。经过4年时间修订的语文课标,比实验稿更完整、更科学,也更有可行性。 另外,新课标并非少数专家的产品,也不是一般的论著,而是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学习时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考虑如何实施,否则,我们的付出徒劳无功。 二、课标修订怎样面对这些年的争议? 语文是一门主课,在小学阶段到底应当学什么?怎样来教,又怎样来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围绕语文的争议也特别多。这次课标修订,当然也会注意到各种争议,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这次修订,首先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课程的定位,这次修订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新课标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多方面和谐地发展。 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也是有些争论的。现在老师们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保留,这次修订将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内容扩充了,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并没有完全将语文知识“细化、系列化”,办法是随文学习,不必刻意追求系统性。 还有,就是“三个维度”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内全部“落实”三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标。 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重视,即课标四个基本理念中的一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近年来杜郎口等中学自主学习模式流行,模仿非常多,10+35

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建国以来,我们历经了八次课改,但是,唯有这第八次课改力度之大,理念之新。这次课改也已历经了12年了,12年来涌现了好的经验,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现象。与改革初期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的愿望没有实现。那么,如何切实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享受语文教育的快乐?2011版新课标做了调整。新课标体现了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个加强。下面有崔峦老师的讲话精神加之自己的理解向大家来介绍。 一、四个坚持 1、坚持了原课标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对语文素养概念更清楚了。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0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利用好这个特点进行母语教学,发挥好对学生情感所起的作用。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利用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特点教学,往往事半功倍。注意字理识字,注意辨析同音字、多音字等,这样才能不会写错、用错字。(如,编

字谜识字、字理识字、顺口溜等等。霍懋征教学“聪”字,人要变得聪明,就得用耳朵仔细听,两眼睛认真看,用口说,用心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遵循利用汉语言特点,汉语的词汇量较大,加强对汉语词语的理解、辨析、运用。中华文化可传承的东西太多了。经典的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知识学生可读、可背。多读、多背、多积累。课标特别强调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变革以前的语文教学的三个中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不同类型的课文学习方法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自行读书,自能作文,符合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自主是核心,适当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但合作,探究一定是有效的,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听说读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