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大师彼得.卒姆托作品.科隆博物馆

建筑大师彼得.卒姆托作品.科隆博物馆

建筑大师彼得.卒姆托作品.科隆博物馆
建筑大师彼得.卒姆托作品.科隆博物馆

大师名作抄绘及模型制作

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大师名作抄绘 一、教学目的: 了解和学习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世界范围内小住宅名作的概念;通过对某一小住宅名作的抄绘和模型制作,深入了解其功能组成及形态特点;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空间的基本尺度及建筑环境;进一步掌握工具线条图的规范表达和模型制作与表现的方法与技巧。 二、课题成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文献(杂志、书籍、互联网)选择一幢规模、性质合适的住宅实例,并加以分析。在读懂所选择的建筑先例的基础上,从以下所列出的建筑形式要素中选择八个以上进行分析。 (1)空间;(2)视线;(3)功能;(4)结构;(5)环境;(6)流线;(7)体量;(8)外壳;(9)平面到剖面;(10)平面到立面(11)几何关系;(12)基本形体;(13)色彩;(14)比例;(15)材料等等。 1、工具墨线图(二号图纸594*420): ⑴总平面图 1:500 (如有局部地形等高线,请画出;明确建筑与 周边环境、道路的关系); ⑵各层平面图 1:150(首层平面图画出周边的环境设计,如铺装、 绿化配置、环境小品等); ⑶立面图两个 1:150(主、次立面各一); ⑷剖面图1个 1:150(反应主要空间关系); 2、模型(1:50或1:100)。 三、评分标准: 1、模型制作精良; 2、工具线条图面表达完善全面并有特点; 3、空间理解透彻准确。 分值档位: 1、85分以上:三项标准均达到;

2、80—85分:有一项标准稍有欠缺; 3、75—80分:有两项标准稍有欠缺,或有一项标准缺陷较大; 4、60—75分:有两项标准缺陷较大; 5、60分以下:三项标准均有缺陷,且较缺陷大。 四、进度安排: 第1周:讲课,布置任务书,收集资料; 第2周:分析研究资料,确定分析要素,初步模型制作; 第3周:深入分析先例,勾画草图,模型制作深化; 第4周:深入分析先例,勾画草图,模型制作深化; 第5周:绘制墨线正图,完善模型制作。 五、参考书目: 1、《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罗杰·H·克拉克、迈克尔·波斯著; 2、《解析建筑》[英]西蒙·昂温著; 3、《世界20 世纪经典住宅设计——空间构成的比较分析》[日]原口昭秀著; 4、理查德.迈耶的作品与思想; 5、彼得.埃森曼的作品与思想; 6、勒·柯布西埃的作品与思想; 7、《大师作品分析——解析建筑》王小红著; 8、《大师作品分析2——美国现代主义独体住宅》; 9、《图解思考》保罗·拉索著 10、其他的小住宅名作。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格罗皮乌斯: 建筑思想: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 包豪斯校舍 概要: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

形式特点:这样不同高 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

奥地利 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 2、路斯:斯坦纳住宅 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 4、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 5、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 美国 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 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 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 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 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 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 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 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

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 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 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 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 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 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 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 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 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 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 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 森威利茨住宅 《不可救药的城市》 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 约世界贸易中心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18、斯蒂文霍尔 英国

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作品欣赏

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 流水别墅:赖特最著名的设计作品——考夫曼别墅(流水别墅)建成于1936年,流水别墅被誉为“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是“二十世纪的艺术杰作”。悬挑的楼板在后边的石墙和自然山石中锚固。内部空间相互流通,一乘小梯与溪水联系。大胆的设计手法使之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著名现代建筑。 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岣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 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 建筑在山林之中的度假别墅,也许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但是建在溪水瀑布之上的别墅,你可曾听说过?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叫做“熊跑”的幽静峡谷中,就有这样一幢奇妙的房子。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峋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从大阳台上顺梯子往下爬,你在屋子里便已听到的潺潺流水声,此刻便在你足下。你可以趴在岩石上,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这幢房子建成后就名声远扬,经常有人来此参观,人们称之为“流水别墅”或者“落水山庄”。 建筑的外形显得自然、随意、舒展,主要房间与室外的阳台、平台以及道路,相互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亦取得与周围自然景色相溶合的效果。建筑材料主要用白色的混凝土和栗色毛石。水平向的白色混凝土平台与自然的岩石相呼应,而栗色的毛石就是从周围山林搜集而来的,有着“与生俱来”、自然质朴和野趣的意味。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莱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暗,岩石铺成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瀑在起居室空间之中,而从北侧及山崖上反射在楼梯上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瀑布上的大平台连带1/3的起居室都飞挑于瀑布之上,对于当时的工程技术而言,无疑是一大创举。

世界十大著名建筑师及作品

转载自:姜飞宏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浅析彼得·卒姆托的空间设计理念及表现方法(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析彼得·卒姆托的空间设计理念及表现方法 作者:杨洋, 闫文卿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刊名: 安徽建筑 英文刊名:ANHU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10,(6) 被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9条) 1.期刊论文熊灿诗意的建构 本质的回归——彼得·卒姆托及其作品解读-四川建筑2008,28(6) 彼得·卒姆托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深受关注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简洁、独特、精致而闻名.文章对卒姆托及其作品进行了合乎当代建筑语境的解读,从建筑形体、功能、材料、空间和场所等方面对其作品和思想进行了分析,以期唤起人们对建筑本质的深刻思考. 2.期刊论文徐岩.XU Yan从建构的视野解读彼得·卒姆托的温泉浴场-山西建筑2009,35(24) 首先简要的回顾了弗兰普顿提出的建构文化研究的缘起、发展,并试图给出笔者自身对于建构的理解和定义,然后从建构的视野解读了以"诗意的建造"著称的彼得·卒姆托的代表作--温泉浴场,从而让人们从建构的层面更仔细的去了解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是如何产生的. 3.期刊论文詹和平.Zhan Heping另一种品质——彼得·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6) 彼得·卒姆托新近设计的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独特的建筑.他在圣柯伦巴教堂的遗址上,创造了一座可以感知,体验、沉思的博物馆,使人在其中获得某种宗教情绪,感受到空间、材质、光线、细节及遗址、艺术品的魅力.此建筑所呈现出来的另一种品质,或许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复制与拼凑建筑的创作年代所缺失的和要寻求的. 4.学位论文肖志抡彼得·卒姆托的建筑世界2005 在瑞士被看作当代建筑思想中心之一的今天,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的作品当属其中的主要成就。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所具有的纯净形式美及其表现出来精到的材料知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对建筑最终散发出来的空间影像超乎寻常的掌控。卒姆托说。他希望创造一种具有灵魂的空间 ,一种能够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并且对世上常规人造物进行抵制的空间。对他而言,材料本身的语汇比它的外在形式更加重要,因为只有简明与纯净的建筑才会吸引我们将之作为舒适的生活居住对象。 1998年,彼得·卒姆托继安藤忠雄以及J·莱维斯卡成为第三届嘉士伯建筑奖的得主。作为评委与ArchitectureReview杂志主编的彼得·戴维对卒姆托曾有这样的评价:“他是我们时代的传教士,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魔幻与诗意。” 卒姆托的作品不多,但都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设计。他像一位炼金术士,设计的过程是关于存在、感知和沉思的探索,是现实中感受到的魅力的提炼,超越日常生活的庸俗。他的作品都运用基本的形体,关注对空间的感知、材料的特性及材料之间和谐配置。他认为建筑无论大小都要让人感到亲切 ,感到尊严和自由,让人乐于使用。 卒姆托让我们想到了勒·柯布西耶,他系统地对通常我们所接受的理论进行质疑,并用他自身的经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每一个挑战目标前进。他将永恒的价值作为其创造性尝试的最终目的,可能也恰恰是因此,才使得他每一次总是能够通过我们所熟知的,生活行为一部分的影像来打动我们。在乌尔罗马考古学遗址保护所中,他采用威尼斯人半透明卷帘的原理为我们创造出魔幻的空间效果;在圣恩特·贝纳迪克礼拜堂,他采用被低估的木墙面板的诗意地打动我们;在海尔登斯顿的个人工作室,他通过强化木材建筑与金属家具之间的对比来阐释两种材料的特质。在老人住宅的设计中,他自信地引入贯穿两层的窗户作为主题;而在沃尔斯的温泉浴场中,他重新发展了我们所熟知的罗马或者土耳其浴室的洗浴体验。在这里,卒姆托呈现出一种对文化社会正在丢失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永恒价值条件下,盲目求新求异所带来的负罪感。 尤哈里·帕拉斯马在其所着的《感官性极少主义》中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者至上主义的文化时代里,建筑舞台在整体上被造型的狂热所统治。这样就使得建筑偏离了实体和象征的本质,而使房子成为纯粹的视觉产品。公共产业也使得建筑变得自恋并偏离了自己根本的社会任务。或许,正如卒姆托本人所言:“这究竟是为什幺呢?我常常疑惑,这虽有困难却是显而易见的设计方法就这幺少的人去尝试?为什幺我们对产生建筑的基本要素:材料、结构、构造、承重与自承重、地面与天空及理应成为空间的空间;经过谨慎细致处理的空间的围合墙体、材料、凹度、空旷、光、空气、气味、感受力与共鸣如此没有自信?”<'2> 我相信卒姆托的作品会给我们很多息示,尤其是对我国且前日益扩张的城市建设和普遍存在的复制与拼凑建筑创作是一种抵抗。他的建筑所呈现的也正是我们在目前这样一个浮华、快速制造的“视网膜”建筑的岁月里所缺失的、所应寻找的另一种品质。 5.期刊论文陈彦.CHEN Yan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时代建筑2008(3)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在德国科隆新设计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坐落在二战中被炸毁的哥特式教堂--圣柯伦巴的旧址上.在赋予现存遗迹和历史应有的尊严方面柯伦巴非常成功,从而成为人们反思的地方.在这里漏明的砖墙使空气和光像一幕镂空的纱帐;每一种精心选择的材质所散发出的美深深打动着访客;光和暗为博物馆各个房间提供场景,在这些曼妙的场景下,宗教和世俗的艺术作品均被赋予精致的展示空间. 6.学位论文李洁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极少主义建筑设计研究200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受材料、施工等客观物质的限制 ,真正理性和严谨的精品建筑比较少。同时在不假思索地快速建设中,中国建筑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也逐渐消失。 从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极少主义建筑,以简练的形式、纯净的空间和精巧的构造结构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备受国际建筑界的关注,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建筑应从生活和场所出发,关注的是空间、形式、材料、构造等建筑的基本问题。他像是一位炼金术士,不断挖掘建筑的真谛,创造简约的美。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是对真实事物的表达、对人以及生活的关注、现代价值与地方文化的结合,这使他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赞誉。 因此,本文从他的创作背景和建筑理念出发,对其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简约、朴素的建筑形态,以及简约的表象所隐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对场所与环境的思考,对材料的关注和构造的精细。希望通过以上探索能够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创作有所启示。 7.期刊论文杨璐表皮背后--从建筑表皮的差异解读建筑师的思想-中外建筑2004(4) 建筑表皮不仅是建筑视觉表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筑构造组织形态的体现.本文从建筑表皮出发,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卒姆托、妹岛和世三位(组)建筑师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解读不同建筑师不同的建筑思想. 8.期刊论文楼颖楠.LOU Ying-nan建构建筑探讨-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18(4) 建构不仅是一种构造过程,更是将建筑人的感性倾注于建造过程的诗意创造的方式,就比如赫佐格和德穆龙、卒姆托的建筑,他们不再停留于过去对于建筑外在形态的追求,而是将对建筑材料用人的情感方式重新组合.探索了建筑内部的空间,以及在这样的空间之中人对光线,质感,触感等细节的感受.在这里,人作为一个更为主动的因素被考虑到了建筑的要素之中,而人在建筑之中的情感被提升到了最重要的地位. 9.学位论文史永高隐匿与显现——材料的建造与空间双重属性之研究2007 在这个图像时代,建筑整体上的“布景化”现象已经愈发严重。对于材料的重视和研究被视作对抗这一状况的一个可能并且重要的出路。但是,如

彼得卒姆托建筑设计思想与手法研究

彼得·卒姆托建筑设计思想与手法研究 摘要:小组研究了建筑大师卒姆托的独特设计方式和手法,以2000年德国诺威世博会展馆和克劳斯兄弟礼拜堂为例进行鉴赏。 关键词:卒姆托;场所;材料 一、彼得·卒姆托简介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1943年4月26日-),瑞士建筑师,2009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卒姆托出生于巴塞尔,1958年成为木匠学徒,1960年代在纽约市普拉特学院进修,1968年成为一名建筑师。代表作品: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1997)、瑞士瓦尔斯的温泉浴场(1996)、圣本尼迪克特礼堂(1989)等。 在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卒姆托属于作品很少的,但是每一个作品都那样使人惊叹,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时尚的曲线,安静得犹如能听到大地的呼吸,独特得无可复制。他对于场地深邃的感受力、对于材料和建造过程独特的掌控能力源自何处?

二、对两个实例的学习与分析 1、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馆 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是“人 类,自然,科技”。卒姆托围绕着这个主题建造了独一无二的“瑞士共鸣箱”。作为一 个来自一个木材之乡的瑞士人,卒姆托长于 木匠的家庭。木材那种原始,质朴的力量,给了他极大的感染。因此他将瑞士传统风干木头的手艺搬上了世博会的舞台。 一共2800立方的木料,不用钉子,不用螺丝,不用胶水,单纯的只借助于钢杆和弹簧。这几个月的世博会正好作为他的干燥期,木材自然风干,水分蒸发,在世博会结束之后,这一展馆将被拆除,材料会在瑞士某地完好如初地被重新使用,卒姆托利用世博会这5个月的时间作为这些木材的“干燥期”。 这样的理念非常符合世博会这种临时性建筑,也体现了卒姆托对材料对自然的尊重。再加上木材本身的特性,无论过冷或过热,木材就可以进行温度调节。材料在他的手中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他让材料成为你感官的一部分。游客从任意角度进入到瑞士馆中,接触木材的肌理,嗅闻木材的清香,瑞士演奏家的不插电乐声在空间中流淌贯通。借木材的“手”把木色,木香,食物的味道,音乐,温度,阳光,雨水,光线,全部共鸣在了一起,调动起了人的全部感官来体验这座建筑。游客在这里面的体验随着自然气候的不同而改变,每一秒都有不同的感受。人与自然的互动,自然与材料的互动,材料与空间的互动都是如此的清晰。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优秀作品集锦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优秀作品集锦(上) 本文展示了在当今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优秀作品。让我们静下心,感受世界最著名建筑大师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或生动明快,或朴素清新,或标新立异的经典设计之作。从中学习,有所感悟! 1、创新建筑师代表: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 创新建筑师代表: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

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巴伦西亚科学城 巴伦西亚科学城

巴伦西亚科学城 2、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雕塑作品加强的艺术性。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彼得沃克

2009年4月16日晚上,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知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P eter Walker)主旨报告成功举行。 讲座上,彼得·沃克将自己从事景观行业五十余年来的具体项目、工作经历、教育经验及设计思想与在座的听众分享,并热情而耐心地回答了听众的提问,给予设计师和学生很大的启发。 彼得·沃克是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作为一位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设计了无数佳作. 彼得·沃克提到当年美国也同样面临现在中国所遇到的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低密度的重复建设等。开发商开发房地产时,都带着"风格"让设计师进行设计。因为房地产景观归根到底还是商品,带有商业性,而客户的喜好,就决定了该商品设计的导向。面对这样的设计环境,彼得·沃克间接地进行了反思,他从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画家和雕塑家的一些作品中得到了灵感。他认为这些艺术品和景观是紧密相连的,这些艺术品设计构成简单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正是这些简约的构成,却可以形成很好的景观。20世纪60年代斯特拉、安德烈、贾德、弗莱文以及莫里斯等艺术家的作品再次从艺术上肯定并复苏了简朴性、力量和清晰性,给于了设计新的方向。 那么,如何利用这些简单的构图来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如何将图纸上的艺术品和景观设计结合在一起。例如:有的艺术家在沙漠中行走,一次获得一条美丽的路径,但是这样的形式,如何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并被客户所接受?一些景观中的某种元素,放于室内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品,并具有宗教感和强烈的神圣感,但是这种想法应该如何实现?一个艺术馆的展出里,水泥块被整齐排列于地表,这样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但是它又如何应用于景观?再如安德烈的作品"切割线":枕木摆于草地中,成为一定的序列就使草地变得十分的不同,变得难以忘却。正是对于这些问题的长期思考,彼得·沃克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如此简单的东西,却可以产生强烈的震撼。这些思考也充分说明了他自己的话"从艺术的角度来获得关于景观设计的灵感",并让他成功找到了将艺术和他的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的途径,使用极简主义来做设计,并将它运用到极致。

建筑师及作品 整理

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1870年 12月10日于布尔诺,捷克——1933年8月23日于维也纳)为奥地利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在欧洲建筑领域中,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者。他提出著名的“装饰就是罪恶”的口号。他主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强调建筑物作为立方体的组合同墙面和窗子的比例关系。代表作品是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Steiner House)。. 阿道夫·路斯(1870-1933)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然而,在中国,人们对他作品与思想的了解常常止于“装饰就是罪恶”,这与其在国际建筑界的重要地位形成很大反差,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路斯对现代建筑最大的贡献之一——“空间体量设计(Raumplan)”思想,促进了现代建筑话语从“体量”与“装饰”向“空间”的转换;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论原则,它不仅仅包括路斯对建筑本身的思考,而且与路斯对文化、社会、艺术、历史、传统等多个问题的思考密切相关。 路易·沙利文 路易·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0~192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建筑师,他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的支柱,他早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学过建筑,1873年到芝加哥,曾在詹尼建筑事务所工作。后来去巴黎,再返回芝加哥开业。沙利文是一位非常重实际的人,在当时时代影响下,他最先提出“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他的代表作是1899~1904年建造的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引言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芝加哥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创造力的地方,随着新技术和新观点的引入,建筑界围绕着什么是适宜于当时建筑形式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沙利文(LoUis日enriSullivan)和当时在芝加哥的建筑师们一道,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对新的建筑结构及艺术形式进行了探索。该时期当地的一系列建筑实践活动和与之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建筑理论以及代表建筑师被称为“芝加哥学派”。沙利文作为该时期建筑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建筑理论为当时致力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的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其建筑设计大胆地抛弃了先辈公认的惯例,利用当时的材料与技术,创造出新颖的、符合项目功能需求的设计方案。他的理论和实践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时间上看,芝加哥学派的出现早于欧洲任何现代建筑探索的先锋运动,可以说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石。1991年,詹姆斯·戈尔曼《James「·0’Gorman)在《三位美国建筑师》一书中,将理查森《H enry HobsonR一ehardson)、沙利文、赖特(Frank R.Wr4ght)并称为美国现代建筑运动的三位...... (本文共计6页) [继续阅读本文] 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宣扬“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沙利文根据功能特征把他设计的高层办公楼建筑外形分成三段:底层和二层功能相似为一段,上面各层是办公室为一段,顶部设备层为一段,这成了当时高层办公楼的典型。 沙利文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这同当时学院派主张按传统式样而不考虑功能特点的设计思想完

建筑大师作品范例分析

建筑大师作品范例分析 ——赖特考夫曼住宅流水别墅 经过一周的努力搜集和查阅资料,我们确定了做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rank Lloyd Wright)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 关于建筑大师赖特 赖特(Frank Lioyd Wrignt,1869-1959)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所谓“有机建筑”简单的说就是每幢建筑都要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建筑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更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野。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 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赖特的青年时代在十九世纪渡过,那是惠特曼(W.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和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的时代。赖特的祖父和父辈在威斯康星州的山谷中耕地土地,他在农庄上长大,对农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塔里埃森”就造在祖传的土地上,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谈到这一点还兴奋地说:“在塔里埃森,我这第三代人又回到了土地上,在那块土地上发展和创造美好的事物”,对祖辈和土地的眷恋溢于言表。 但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

彼得·卒姆托建筑需要被深刻体验 细部故事

彼得·卒姆托:建筑需要被深刻体验 | 细部故事要谈彼得·卒姆托,可以先从一套书开始。 《Peter Zumthor: Buildings and Projects 1985-2019》这套装帧工艺精美并且透着一股子低调内敛风格的丛书是对于卒姆托过去诸多作品的首次全面解读。这五卷华丽的书籍是由卒姆托自己亲自监督并把控着他的编辑Thomas Durisch所完成,内容丰富,阅读感受良好,卒姆托撰写的小品式文章附在每一个项目解读之中,清晰地讲述了他的回忆与他的建筑思考过程。如果你读过卒姆托过去的著作,你会非常熟悉这一文风和格调,它们简洁耐读,令人回味。 卒姆托曾经在《Thinking Architecture》中写道: 为了达到美,我必须独处,必须只做我自己的事情而没有别的,因为认出美且能创造美(幸运的话)的独特物质存在于我内心。另一方面,我想创造的东西——桌子、住宅、桥——必须被允许成为它们自己。我相信(认为)每件做得好的事物都有个固有的适当的确定其形式的秩序。这本质就是我想揭示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手头的事件(问题)。我相信(认为),在前景的精确性和在真实的感官体验中的真正内容,超越了抽象的观点或想法。 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卒姆托内心世界的敏感之处。 我们都知道,卒姆托的职业生涯是从木匠学徒开始的,这使得他的作品也都很接近是一个巨大的木工艺品:它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完善的细节以及所使用的材料的品质——他总是在项目阶段中花费不菲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材质。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的建筑创作生涯之中,卒姆托已经完成的建筑项目大约有20个,这当然要比他的同行们少很多,而这几乎可以归结为他对于细节可怕的把控与追求。 彼得·卒姆托:作为一个建筑师,同时也是作者,我不希望书籍这一形式会令我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甚至不能去影响它,我当然想要参与制定自己建筑作品集的内容。 卒姆托一贯对于出版自己的图像作品集非常犹豫,被海德格尔现象学理论影响颇深的他相信建筑是需要亲身体验与经历才能感受得到其触感与氛围的,仅凭图像远远不够。然而我们很多时候也只能通过图像来研究这一伟大而孤僻的建筑师。在这套书里,其他的项目分量都相对均衡,只有两个项目所占篇幅和比重大到需要特别注意:瓦尔斯温泉和科伦巴博物馆。 有关瓦尔斯温泉这一神作小编暂不予赘述,首先想分享的是Jakob Harry Hybel所作的一篇有关科伦巴博物馆的解析(小编翻译并整合了内容): 科伦巴博物馆

彼得沃克论文

浅析彼得沃克的作品 Bjtu 11121922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关键词: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彼得沃克 随着西方,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安,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得不从各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艺术家们当然也无法置身其外。于是,各种新兴的艺术类型,肩负着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状况的使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其中就包括有极简主义。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 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彼德·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如今看来,彼德·沃克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是有其客观因素的。早年他在哈佛求学时,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导师、学长们对于现代主义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德·沃克,他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随着对园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彼德·沃克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喜爱的极简艺术结合到园林设计中。 需要说明的是,彼德·沃克曾是一名狂热的极简主义艺术爱好者,这也成为他日后运用极简艺术的主要动力源泉。其后的欧洲之旅,尤其是法国古典规则园林带给他的巨大冲击更加坚定了他将极简艺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决心。在进行了一些初期的尝试之后,沃克发现这种结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们所反映出的那种鲜明的特色“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昏暗的天空。”当时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年伯纳特公园等。初期设计尝试的成功促使沃克更加努力的发展自己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他这种风格的成熟,如1984年的唐纳喷泉、IBM索拉那

外国著名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著名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一、现代派建筑大师之一 ——弗兰德·劳埃德·赖特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设计风格及理论: 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赖特的精神气质和建筑思想充满了古典气质,而且深受董藩古典哲学和建筑传统的影响。如果从建筑注重功能、采用现代技术的角度来说,赖特无疑是以为现代建筑是。如果和柯布希埃、密斯等现代注意建筑师相比较,他那有机的构图手法以及对充满人情味、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材料的使用、对机器美学的反感和抵制等待,又令其创作和标准的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 在建筑艺术范围内,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赖特认为建筑师应该从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房屋应该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生长出来迎着太阳”。从这样的观念出发,赖特强烈反对柯布希埃、密斯等人的机器美学,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并使用天然的材料来建造房屋。 赖特------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赖特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

全世界400多位建筑大师作品分类整理

一共437位建筑大师专辑 (含简历,图书和所有存世作品,作品分析等)多年整理成果,现免费分享。 这里是目录,下载共48G。 先看看文件 给您带来不便,还请见谅。以下是我整理资料的内容缩图。 世界建筑大师名录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í) 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xx·xx(Mario Botta) 矶崎新(Arata Isozaki) 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an) 理查德·麦耶(Richard Meier) xx·佩里(Cesar Pelli) 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AM Stern) xx·盖里(Frank Gehry)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路易·艾瑟铎·康(Louis Kahn)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xx·xxxx(Zaha Hadid)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xx雄(Tadao Ando) xx(. Pei)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彼得·祖索尔(Peter Zumthor) 诺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 xxxx三(Kenzo Tange) 朱莉亚·摩根(Julia Morgan) 盖·xx蒂(Gae Aulenti) xx(M. H. Baillie) 罗伯特·西吉尔(Robert Siegel) 威廉·勒巴隆·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库柏·西梅布芬事务所(Coop Himmelblau)xx·亚当(Robert Adam)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杰弗里·鲍娃(Geoffrey Baw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