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_辜胜阻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_辜胜阻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_辜胜阻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_辜胜阻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辜胜阻1,2,杨建武2,刘江日

1

(1.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

发展智慧城市对城市的经济转型、居民生活方式变革、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

“千城一面,缺乏特色”,“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资源整合难度大等问题。文章建议,智慧城市建设应高度重视差异定位,注重区域特色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活力;秉承“应用为王”的原则,以市场需求引导项目建设;坚持技术支撑,以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依托;推进智慧整合,破解“信息孤岛”问题。

关键词: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城市信息化;城市治理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3)01-0006-07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y in China and Their Solution

GU Sheng -zu 1,2

,YANG Jian -wu 2,LIU Jiang -ri 1

1.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

Abstract :Smart city is the advanced form after the digital city and intellectualized city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ity'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live style amelioration of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at the citie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at construction contents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 instead of application ,emphasize on imitating technology instead of research ,and are difficult to integrate resource.The paper suggests ,in developing smart city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diversities and characters to stimulate cities'development vitality ,uphold application priority principle ,be directed by market demand to develop ,depend o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eliminate in-formation isolation by intelligent integrating.

Key words :smart city ;technology innovation ;city informatization ;city governance

收稿日期:2013-01-10修回日期:2013-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62)、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GXS3B03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14048)。

作者简介:辜胜阻(1956-),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经济。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城市时代,城市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主导。城市增长的驱动因素将由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转向

知识、

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城市发展更富有创新活力,城市运行更具“智慧”。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

6

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领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智慧城市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从城市演进路径看,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从城市发展内涵上看,智慧城市是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转换器,是一种具有新特征、新要素和新内容的城市结构和发展模式[1]。为此,自智慧城市理念诞生以来,它便引起世界各国城市的兴趣。目前,紧随欧盟、韩国、日本、德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台湾的智慧城市发展步伐,我国也掀起了智慧城市、智慧项目建设浪潮。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拟在论述智慧城市理论及其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研究我国智慧城市的具体实践,深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背后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一)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实质上是一场以技术创新引导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在特定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看,智慧城市理念反映的是城市发展既要在技术上实现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和深入智能(IBM,2009;钱志新,2011),更要实现城市经济、生活和管理上的全面“智慧”[1]。发展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促进城市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创新经济驱动方式

基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视角,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依托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1]。发展智慧城市有利于壮大高技术产业规模,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同时,智慧技术广泛辐射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推动传统企业技术、组织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改变我国城市产业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特征,衍生智慧制造业、智慧商务等产业形态,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实现城市经济从过度依赖“土地红利”、“人口红利”的廉价“要素驱动”转向依靠知识和信息的“创新驱动”。

2.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大发展”,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将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努力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智慧城市中信息要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内生变量,它不仅充分挖掘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质资源潜力,实现个人行为和组织决策的最优化,而且能被无限复制和重复使用,却不产生额外成本、不造成环境污染,推动经济的绿色增长。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是以物联网、3S(GIS,GPS,RS)和云计算为重要核心技术,它们的应用将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动创意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智能、生物、纳米等新技术群体集聚,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以云计算为例,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年增长率(如图1)。

3.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一方面,智慧城市中信息要素主导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将改变以往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市民能够充分获取所需信息、全面掌握服务流程,确保均等享有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权利。另一方面,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应用使公共服务细致入微,切实解决市民的生活问题。例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空巢化的问题。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还将创造大量

7

图12010-201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与增长[2]

的知识型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题。根据IBM 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我国在“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方面投入300亿人民币,将可以直接和间接创造近16万就业岗位,其中大部分是面向大学生的知识型就业岗位,而这些人的消费又可以创造20万个服务业工作岗位

[3]

4.培育个性化的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市民传统的消费习惯,

市民对商品消费的需求渐趋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但是,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受制于资源约束以及高成本,市场供给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智慧城市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了便捷、低廉的信息交互手段,使企业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成为可能,智慧技术的渗透也极大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使市民享有多元化的消费选择权,体验前所未有的消费乐趣。

5.主动高效的城市管理,凸现城市主体间的信息互动

我国传统的城市公共管理以政府为唯一主体,基于政府权威进行单向度控制,管理方式局限于权力控制、

行政命令、制度约束[4]

。落后的技术

手段导致城市管理被动且效率低下,

难于满足日益增长的刚需。智慧城市创新了城市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参与式治理,通过整合、泛在和互动的方式建立起协作式公共管理。智慧城市借助物联网技术融合城市中散布的资源、信息和组织,通过公共部门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

形成综合的管理服务体系,使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感知并掌控城市的运行状况,及时反馈外界

变化和市民需求,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创建主动、高效、精细的管理模式。智慧城市使“碎片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得以有效整合,有助于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的全方位社会管理与服务。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聚焦于城市的管理和服务,强调市民对城市的全面感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城市运行的“智慧”状态

[5]

因此,智慧城市应致力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环境维护自动化、生活服务便捷化和社会管理智能化的发展。第一,国民经济信息化:既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也包括传统产业的信息化

[6]

。第二,生活

服务便捷化:提供了一个冲破传统地域社区的信息通道,建立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虚拟生活模式

[7]

,通过远程控制和智能监控使家居生

活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舒适。第三,环境维护自动化:引入智慧因子全面改造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自动监控周边环境以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智慧感知生产生活中能源消耗并加以自动控制,

实现节能减排。第四,社会管理智能化:采用智慧技术整合城市各部门,实现公共事务处理和公共资源分配的开放透明,推进整个城市互动式、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并实时监控公共资源的使用,科学调整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

二、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

8

设初期,必须发挥政府先导的作用,以便统一规划、循序推进,同时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有效配置。但是,受制于政府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及成本预算约束而导致的低效率,加之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战略意图和内涵特征的理解偏差,智慧城市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信息孤岛”整合难度大、单纯依赖技术手段治理城市等问题和偏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重项目,轻规划”,城市之间盲目攀比而“一哄而起”

当前,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门性规划尚未出台,现有规划主要对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智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做出了原则性和纲领性指导。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已与320多个城市合作建设智慧城市,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8]。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哄而起”的过热现象。很多城市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就竞相上马、立项施工。城市政府在建设中决策随意,智慧城市发展缺乏长远的制度保障,可能陷入“人走政息”的怪圈。

2.沿袭传统建设思路,“千城一面”格局显现

我国以往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由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建筑工程设计替代艺术设计,造成当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空前的创造,全球都缺乏可供参照的成熟模式。因此,作为主导者的政府容易沿袭以往的城市建设经验和思路,进而演变成路径依赖性,制约了城市的创新发展,导致各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同小异、功能重复,城市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补关系。再者,城市同质化还将导致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沉沦,限制城市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3.“重建设、轻应用”,缺乏市场导向

一些地方政府视智慧城市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注重投巨资购买容易量化的信息基础设备,以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彰显建设成效,但却忽视市场需求,忽视了方便市民的应用开发和普及推广,导致系统功能与市场实际所需相去甚远,市民对相关的操作使用也一无所知,改善民生成为一句空谈。配套设施和制度的缺位不仅使得本有市场前景的智慧项目“名存实亡”,而且导致设备不能物尽其用,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物联网产品、传感器标签等智慧产品成本过高,限制了智慧应用的进一步推广。研究表明,中国制作一个标签的成本大约是1.5元,高额成本决定了这项技术目前只能应用在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商品上,在低价值商品上则无法推广[9]。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越先进的设备更新速度越快、使用周期越短,忽视市场需求将导致智慧城市最终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恶性循环。

4.“重模仿,轻研发”,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然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弱,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80%[10]。目前我国进入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影响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11]。智慧技术研发期间资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模仿抄袭和“拿来主义”成为一些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模仿抄袭面临着国际性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密的挑战,也不利于国内自主创新氛围的培育,“拿来主义”的技术和产品容易留下安全漏洞,使我国信息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5.“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资源整合难度大

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整合资源。“智慧城市”理念的重要推动者IBM公司认为,智慧城市是有意识地、主动地驾驭城市化这一趋势,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使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2]。然而,“信息孤岛”依然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资源整合的最大障碍。在技术层面,智慧城市建

9

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13]。在建设层面,城市各部门在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中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但因为各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缺乏科学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形成大量信息化孤岛,不利于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管理层面,城市部门横向协同困难,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信息化往往是技术上容易解决,但管理机制体制上难以实现。

(二)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战略对策

针对上述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向,要着眼于全局,突出城市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为依托,智慧整合,统筹规划,“对症下药”,努力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

1.差异定位,注重以区域优势和特色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活力

智慧城市建设应根据城市的性质、特点、功能和历史事先做出顶层设计,建立长远发展的制度保障,包括: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以便建设中有章可循、循序推进;完善建设内容,构建各个领域完整的应用体系;规划落实城市各部门负责的业务范畴,以便建设中的分工和协调;优先规划基础性或示范性智慧项目的建设,以其代表性和特殊性突出城市特色。具体而言:首先,选择项目应契合城市的比较优势,强化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选择项目应保障城市间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关系,确保相邻城市经济结构转换的有序性和互补性。目前,国内外规划较好的城市都以发挥本地传统优势或解决自身发展短板为切入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如表1的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戈尔韦、上海和沈阳,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虽大相径庭,但共同目标都是着力解决阻碍自身发展的问题,其它城市的建设重点则是充分展现当地优势,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例如,宁波市立足于智慧港口的建设,采用智慧技术全面控制并调度宁波港的各应用子系统,大大提升港口作业的效率和准确

表1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差异化发展

城市特色发展重点发展目标

迪比克市(美国)宜居城市公共资源智能化降低城市能耗和成本,使之更适合居住和商业发展。

斯德哥尔摩(瑞典)世界旅游名城,交通不畅智慧交通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了能源消耗。阿姆斯特丹(荷兰)人多地少,资源紧张智慧环保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倡导低碳生活。

戈尔韦(爱尔兰)环境优美,保护手段落后智慧海湾(Smart Bay)智慧技术在戈尔韦湾(Galway Bay)自然环境方面得到成功应用,有利于开发海湾的经济价值。

仁川(韩国)重要门户,位置优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

政务、节能环保

打造一个绿化的、资讯化的、无缝连接便捷的生态

型和智慧型城市。

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成为国际上四通八达的“连城”。北京文化中心、国际城市物联网示范工程、感知北京打造世界城市,信息枢纽。

上海传统工业中心城市光网、无限宽带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深圳新兴现代化都市三网融合、智慧产业体系促进各种创新要素智慧交融,催生新的技术、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使深圳成为智慧城市示范区、智慧产业领跑者。

沈阳老工业基地生态城市、循环经济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最小化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宁波沿海城市,交通便捷智慧港口推进港口物流产业链和智慧贸易产业链的发展,集聚周边地市资源,发展临港工业。

资料来源:根据秦洪花,李汉青,赵霞.“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0(9):50-52等资料整理。01

度,助力其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和资源配置中心。凭借智慧港口的优势,宁波市克服自然资源贫乏的劣势,集聚华东其它地区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发展石化、能源、钢铁、造纸和修造船等五大临港工业。

2.应用为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市场需求是推动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智慧城市建设应依托市场的“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价格杠杆、自由竞争等市场手段来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智慧应用以及培育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业态,实现智慧增长。首先,明确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有限的政府才能成为有效的政府。政府必须走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误区,应仅限于为智慧城市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着重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规划建设与应用需求的有效对接,真正将智慧城市建成聚焦民生与服务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其次,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由企业主导智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在逐利天性的支配下,市场化的竞争激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开发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项目,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社区等方便市民生活需求的建设,智慧制造业和智慧商业等改造传统产业需求的建设。最后,智慧城市的应用必须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一方面,充分体察并反馈市民的感受,本着界面简单化、操作傻瓜化、功能人性化的建设目标,简化智慧项目的使用。另一方面,采用生活化、多样化、产业化的普及推广手段,引导市民认识和使用智慧项目。

3.技术支撑,使智慧城市建设有坚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结果。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依托技术创新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城市成为知识中心与创新孵化器[14]。第一,优化技术创新的环境。要加强技术研发、应用试验、评估检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增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优化智慧城市技术创新的软硬件环境。第二,以智慧技术创新为依托,衍生全新的产业形态,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智慧技术发展将有利于孕育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第三,加强技术研发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积极整合国内研发力量,加强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培养壮大一批掌握先进智慧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应在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住房福利等方面出台更有竞争力的激励政策。

4.智慧整合,联通分割分治形成的“信息孤岛”

通过智慧化的资源整合联通“信息孤岛”,切实解决城市运行中的资源分散、系统分建和管理分治的格局。为此:第一,在技术上要实现行业标准的统一与规范。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缺乏国家标准,在高频领域主要沿用国际标准,但在关键的超高频领域,标准仍由国外组织控制[9]。针对标准规范的缺失,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架构标准,实现跨系统技术集成与信息共享,尽量减少信息化孤岛,促进资源共享。发挥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等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3S等智慧城市相关技术领域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第二,在建设上,注重前期顶层规划,统一建设步伐。明确城市各部门负责的业务范畴和承担的责任义务,以便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分工合作及利益协调,避免自建体系、各搞一套。同时,建设智慧城市应兼收并蓄各部门已有的信息化成果,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第三,在管理上,完善城市综合管理运行体系,构建城市部门之间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合作机制。即横向上与同等级的部门之间

11

保持密切融合的业务合作关系,纵向上与政府其它级别的部门之间,甚至省市之间保持持续贯通的沟通合作关系,以此打破智慧城市建设中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不利局面。

5.变革治理,转变城市治理模式,医治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城市病”集中爆发期,大多数超级城市、特大城市饱受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诸多困扰,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难以应付。智慧城市从技术上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提高城市容纳人口密度的能力,从而抑制城市面积的扩张,缓解当前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如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增强了城市内和城市间的通达性[14],智慧的水资源和智慧电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智慧环保和智能建筑保护了城市环境,智慧医疗和智慧社区则方便了市民生活。但是,要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的协调高效运行,以满足治理“大城市病”的内在需求,关键是变革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建立互动、高效、人性化的城市治理机制,发挥智慧技术的最大功效。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本,借助智慧技术主动征询并及时响应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促使政府从发号施令的命令者转型为以民生为本、以市民满意度为本的服务者,实现城市决策的人性化和高效率。应借助智慧技术导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统分结合、协同运行的城市管理智慧应用系统,全面感知并掌控城市的运行状况,及时反馈外界变化和市民需求,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城市治理水平。城市治理要由“他治”向“自治”转变。实践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政府下达命令、市民服从的“他治”模式相比,政府主持、市民参与的“自治”模式能更有效地医治“大城市病”,智慧技术为城市管理自治机制的导入创造了前提条件。例如,建设智慧交通不应只是方便交通管理部门的单向度管理,而应本着每个人都是交通秩序维护者的建设理念,借助智慧技术将市民纳入交通管理体系,开放路况、气象等动态信息,以便出行者根据天气突变、道路拥堵和停车位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出行和出行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避免开车进入拥堵地段的决策是出行者自己做出的。这种方式显然比诸如“尾号限行”这种行政方式更加有效[15]。只有将先进的治理理念与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智慧治理,医治“大城市病”,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74-80.

[2]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011版)[EB/OL].赛迪顾问官方网站,2011:5,11.

[3]钱大群.以世博为契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N].学习时报,2010-05-31.

[4]钱振明.当代城市问题挑战传统城市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12-17.

[5]IBM发布“智慧的地球”战略[J].计算机与网络,2009(Z1):5.

[6]辜胜阻.论国家信息化战略[J].中国软科学,2001(12):5-10.

[7]王健伟,张乃侠.网络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7,46-48.

[8]三百城砸三千亿争建智慧城市.2012年底达400个[N].经济参考报,2012-07-19.

[9]王丽.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6):27-28.

[10]王晔君.中国电子信息领域对外技术依存度超80%[EB/OL].中国新闻网,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4777322.html,/cj/ 2011/09-20/3339514.shtml,2011-09-20.

[11]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7):20-24.

[12]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EB/OL].IBM公司官方网站,2011.

[13]蒋建科.智慧城市建设别陷入更大信息孤岛[N].人民日报,2012-05-21.

[14]The World Bank.China2030:Building a Modern,Har-monious,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EB/OL].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4777322.html,,2012:23-24.

[15]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5):97-102.

21

智慧城市行业现状以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八大互联网公司评中国幸福城市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1第二篇:无线城市掌上公交利于智慧城市建设增速 --------------------------------------------------- 3第三篇:智慧城市建设分析市场将增强综合竞争力 --------------------------------------------------- 4第四篇: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迈进新阶段------------------------------------------ 5第五篇: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大幅增加产业价值持续提高--------------------------------------------- 6第六篇:中国超万亿投资布局500余城市智慧城市前景可期--------------------------------------- 7第七篇: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战略---------------------------------------------------------------------- 9第八篇:我国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 10第九篇: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将超2万亿元 ------------------------------------------------------------- 10第十篇: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刷新万亿投资将惠及哪些产业?---------------------------------- 11第十一篇:信息消费产业投资增加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12第十二篇:综合布线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 13第十三篇: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浅析 ---------------------------------------------------------- 14第十四篇:信息消费规模扩大智慧城市建设加速 ---------------------------------------------------- 15第十五篇:智慧城市对照明需求大----------------------------------------------------------------------- 16第十六篇:4万亿市场规模待挖掘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趋势分析 ---------------------------------- 16第十七篇:在线旅游行业投资加热智慧城市进一步完善------------------------------------------- 18第十八篇: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方正科技全方位便利生活------------------------------------------- 18 第一篇:八大互联网公司评中国幸福城市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近期,支付宝、知乎、墨迹天气、IPE、高德地图、36氪、阿里旅行与陌陌八家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幸福指数排名,此次排名以智慧生活、知识交流、空气质量、创业环境、交通便利、旅行出游、移动社交等7个维度出发,利用了各家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上海的”智慧生活“程度高,且在空气质量、交通情况上表现较好,因此成为了150个样本城市中最幸福的城市。深圳、杭州、广州与武汉则分别获得第二至第五名。

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试。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将 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代表性的项目是在斯德哥尔摩为缓解拥塞所做的尝试[1] :通过新技术的支撑,分时段收费方案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城区的车流量降低了近25%,每天乘坐轨道交通工具或公共汽车的人数增加了4万,市区环境明显改善,废气排放量降低了8到14个百分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40%。 在国内,随着IBM等公司在各地的宣传和推进,“智慧城市”成为了这两年最热的词汇之一,上海、宁波、无锡、深圳、武汉、佛山、成都等国内各大城市纷 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 袁 峰 徐 昊 一、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全球人口已接近70亿,2005年,全世界近一半人口(32亿)居住在城市,而205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70%。城市的快速扩张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有限的道路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城市管理资源等已经不能适应城市急速发展的需要,公共安全问题、交通问题、医疗教育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相继爆发,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宜居。 新技术革命是拯救城市病的重要尝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建设日渐升温。截至2012年6月,我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和地区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方案,“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信息化建设中的热门词汇。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存在诸如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种种问题。本文就智慧城市的定义、评价体系、架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为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架构模型【中图分类号】TU984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

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智慧城市思考与实践--之智慧民生

3 智慧民生规划与顶层设计 3.1 智慧民生规划与顶层设计 3.1.1 建设目标 图1 智慧民生建设目标示意图 ?信息海量集中、实时共享:利用城市级数据中心或云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集中存储海量的城市级基础信息资源,同时实现以政府为主体的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包括通过物联网络的信息采集,并实现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的信息交换和存储。 ?信息化应用高效协同:以信息集成技术及标准化手段提高城市级各项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系统协同水平,实现以市民基本信息为中心,以活动信息为线索的一体化信息化生活环境。

随时随地的服务获取:以无线城市、宽带城市建设为基础,以各类通讯与信息化应用终端为载体,实现市民对各类信息化服务的随时随地获取。 3.1.2 智慧民生总体架构 智慧民生整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网络传输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渠道层六大层次,同时包含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两大保障。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2 智慧民生建设重点示意图 基础设施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基础,是信息资源获取、存储和处理的承载设备。智慧民生基础设施层的先进性在于,除了传统的硬件设备外,传感设备、移动终端和云计算中心等体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处理方式的硬件设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传输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信息通道,承担着信息资源传输的重要任

务,智慧民生包括以城市物联网络、无线城市网络、互联网和政务外网为一体的、无所不在的高速传输光纤网络。 信息资源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核心,是智能型信息化应用的实质,要实现智慧民生,必须实现以自然人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为代表的政府信息资源的虚拟化集中存储、共享交换和按需应用。 应用支撑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发挥作用的支撑平台,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手段,实现面向门户支撑、认证授权、信息交换和基础服务的应用支撑。 应用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最终应用内容,是智慧民生建设的最终目标。智慧民生应用包括政便民、安全与健康和城市文明三大应用方向,支撑政府实现市民幸福安康的最终目标。 渠道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统一出口,是智慧民生一系列应用服务的获取渠道,通过统一呼叫中心、居民自助服务门户和政府公共服务门户实现智慧民生各项应用的集中供应和获取,面向市民提供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接入渠道。 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保障,从管理和安全两个维度实现外围闭环,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法规标准、人才培养和资金保障几大维度完善智慧民生建设管理系统,从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运作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四大方面入手提升智慧民生建设安全水准,以保证智慧民生架构的落地和应用。 3.1.3 智慧民生建设重点 智慧民生建设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图3 智慧民生建设重点示意图

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3T10:30:50.8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王雯[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基于现代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城市化建设朝着新型智慧型方向发展建设,对我国城市科学化规划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基于现代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城市化建设朝着新型智慧型方向发展建设,对我国城市科学化规划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价值着手,进一步分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崭新特征,并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望对我国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特征趋势推进策略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划建设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健康城市,对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性能以及商务行为等多样化的城市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提出,智慧型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也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因此,加强推进新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志在必行。 1 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价值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核心主要涵盖六个方面,概括来说可以称之为“六个一”工程,即分别规划建设一个开放的体制结构、共性基础一张网、一个共用性能系统、一个信息资源网络、一个高效运行的指挥中心、一台统一的规范体制。总结来说,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务必要将为人民服务、城市监管整治、高效有秩序运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城市经济发展、绿色开源节流以及公共网络安全作为总体任务,利用体制设计、信息主导、改革创新,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高度融合,从而实现国家和各地区城市的统一协调发展与前行。从发展观念上而言,新型智慧城市彰显着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新思维和新趋势,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提高城市监管整治工作朝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前行,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创造城市新型发展产业,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服务感受更快捷的智慧化科技营造现代城市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各地区城市的良好稳定发展。 2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崭新特征 2.1 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更重视城市内部生存动力 城市发展要具备可持续创新前行的内部生存发展动力,围绕这一内部生存发展动力,城市各部分组成要素之间务必要自行进行适应调整和优化升级,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更在变更重视城市内部的生存发展,整体规划建设规划管制更注重科学性、开放性以及服务性的开发创建,对提高城市监管工作水平、完善城市资源环境、健全城市基础实施配备、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升级城市产业架构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标准。 2.2 新型科技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服务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时代发展背景下,新型科技为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云计算从Iaa S朝着Paa S不断发展创新,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结合,让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得到了高效处理,凭借现代移动互联网的覆盖,有效构建了横向纵向互通的数据信息网络,并构建了以城市为中心,并面向城市内各行业领域协调合作的发展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跨界整合、协同发展的城市发展新动力。 2.3 新型智慧城市更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职能 新型智慧城市体制更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并在确保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关注创建惠民利民的资源生态工作生活环境,切实提高城市的公众感染力,加强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工作能力,更重视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职能,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综合地考虑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不断加强提升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服务,率先促进城市信用、医疗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民生保障服务工作。 2.4 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更加多元化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体制较为庞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居民等多样化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从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转向成为市场多元化的投资建设工程,创新发展过程中,PPP模式逐步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投资、融资的主要模式,依据不同工程的实际特征,可以拓展城市建设途径,有利于整合利用社会有效资源,盘活社会资本存储量,能够带动民间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以政府扶持资金为主的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2.5 信息安全逐步发展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信息安全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辅助支撑体制,是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构建信息安全全面监管工作体系,完善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务必是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就城市基础设施分门别类而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及数据资源方面的监管维护,同时联合城市企业,促进产业强强联盟,从而促进城市信息安全的发展与前行。 3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是一项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项目,需要城市中各方面构成元素均纷纷加入,为城市建设献言献策,才能够确保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就实际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以下几点推进策略: 3.1 构建城市顶层设计方案和整体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融合城市主体对智慧型城市的建设要求,有效结合城市持续发展战略,准确地把握城市发展根本和城市资源的顶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顶层设计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分析新型智慧城市构成元素体制、运行监管体制、公共服务体制、技术支持体制、法律保护体制以及目标评价体制等结构之间的逻辑联系。 3.2 加强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的有效应用

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调研与分析

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调研与分析 前言:“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我国城市化运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从160多个迅速扩张到660多个,城市规模、功能和经济实力也迅速提升,智慧化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和必然趋势。本次调研报告旨在认识当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定量分析我市“智慧化”程度,明确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所处的位置,找出与发达兄弟城市的差距,对整体建设过程及结果作出客观的评判,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本次调研分析采用了第二届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调研 (一)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光纤入户和无线宽带覆盖。截至2014年底,城市建成区光纤网络基本实现光纤到企入户;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200G,用户端口数538万个,固定宽带1 60万户,家庭普及率达到96%,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9.1M;全市已建设WLAN 热点2576个,建成2G基站7114个、3G基站7033个、4G基站7641个,3G综合覆盖率达98%,4G综合覆盖率达80%。 2.云计算中心建设。市、辖市(区)两级政府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建立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和应用。2011年,常州市政府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合作建设“云计算应用服务中心”,已完成的一期工程部署了市级30多个部门的60项应用。 (二)智慧产业发展方面 以下数据根据常州统计年鉴(2015): 1.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01.9亿元,全市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4423万元,按照平均汇率折算达16999美元。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方案 加快智慧城市重点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政务云中心、“云海”、“食海”、“福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智慧畅通、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管综合平台、智慧小区、天网、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程等十一个重点工程,到2015年形成一批重点先行的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 (一)政务云中心工程。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服务中心,统筹考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和信息安全等要素,建成公共、安全、灵活的供政府及部门广泛接入和使用的平台系统架构;优化云服务中心数据仓库配置,统一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工具等应用支撑软件,构建应用支撑软件服务;统一开发通用型应用程序、应用功能组件,构建应用功能服务;构建逻辑集中、实时高效、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共享体系;完善政务云服务中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可靠性、通用性和高扩展性等优势,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应用率,最大限度减少信息孤岛;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

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实现电子政务运行资源集约化、管理服务化、数据一体化。 (二)福海工程。福海工程是通过整合关乎民生的各种资源,打造一个为市民和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性、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平台。福海工程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围绕市民的衣、食、住、行、学、医、业等,为每个市民提供定制化的“幸福人生”个人网页,记录个人从生到老整个人生历程中的健康信息、教育信息、工作信息、生活消费信息,以及摄影、写作、兴趣爱好等各种个性化创作信息等,最大限度让市民享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 ——出生:提供生育证办理、孕妇产前检查、孕妇围产保健、孕产院预约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疫苗免疫接种、出生申报入户等的办事服务流程和信息查询;同时,推送早期健康教育、孕妇及新生儿用品等社会化服务信息。 ——教育:提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对外交流与留学服务、教育救助等全过程教育信息服务,包括学区划分、入学转学、休学办理、学历认证、专业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收费、教育救助金申领、成绩分析报告等基本信息服务;同时,推送高校创业、留学中介、学校信息查询、教育政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 ——工作:提供招聘信息、劳动就业、人事招考等信息。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城市发展进入了智慧城市时代。智慧城市给传统产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包括改变产品需求、拓展交易空间、丰富商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并对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农业、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升的重要突破口。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产业应抢抓机遇,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 标签:智慧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城市发展在经历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后,迎来了“智慧风”。所谓智慧城市是与原有城市发展理念相互吸纳、融合之后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城市管理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环境更优美等目标的本质要求。智慧城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政府治理方式,也改变着产业发展方式,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自IBM提出“智慧城市”以来,发达经济体已经爆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且进入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着产品品牌价值低、生产效益低、产品需求萎缩等诸多问题,需要开启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新理念,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慧城市建设引发传统产业发展新趋向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向,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发展的时空界限不断突破,虚实空间逐渐打通,传统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有了质的拓展。一是大众需求空间得到扩展。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网购消费者规模急剧扩大。中国IT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网购人数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网购人数达到3.7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2.1倍。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拥有销售优势的畅销产品、热门产品、大众产品等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规模效应更加凸显。二是小众需求得到激活。受虚拟空间时空约束不显著以及个性化需求弹性显著增强等影响,传统产业中的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等产品在虚拟空间里随着消费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具备了生产规模效应,从而推动“长尾”经济迅速发

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认知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研究院对相关政策进行如下解读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为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出台多项举措。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 据悉,自2012年住建部开展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截止到2016年初,全国已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智慧城市相关试点个数 2016年,在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核心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把握六个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 重要意义 网络和计算的泛在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类已迈入信息时代,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融合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民生服务更到位、城市环境更友好、经济运行更合理、行政管理更高效、万众创新更活跃、社会生活更和谐。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发展矛盾凸显,如何解决城市面临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技术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智慧城市也应运而生。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之路。本文试图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以个案为例,剖析 G 市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智慧城 市建设的经验,以探索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绪论部分:一是说明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二是分析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三是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四是指出本文研究 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辨析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异同。通过对智慧城市理论尪础的深入挖掘,为智慧城市建设寻找到科学的理论支撑。最后,探究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培育个性化的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第三部分:探讨 G 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 成效也有问题,问题主要是:缺乏务实的顶层设计以及有效的宏观指导;技术发展不均衡,高科技含量技术成本高、普及率低;投资力度不够,投资方向存在问题;智慧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信息资源安全缺乏保障。G 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值得反思。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智慧城市成功案例的分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国外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因地制宜,结合本国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有重点地推动当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部分:提出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重大政策制度;二是强化社会参与,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水平;三为落实资金投入,扩宽融资渠道;四是强化队 伍建设,保障人才供给;五是保护信息安全,建立城市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关键词:城市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信息安全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探微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探微 发表时间:2017-10-13T13:51:31.8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作者:朱浔东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展望来进行分析。 北京汉通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其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则凸显出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就是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来实现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的所有核心系统,对市民的需求能够从民生、安全、城市服务等方面做出及时的、智能的响应。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展望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引文: 在近期,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重视。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能够使其发展水平和档次更好地提升,进而使其最终效果得到优化。本文从介绍智慧城市的类型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1智慧城市的提出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时代选择的成果就是智慧城市,我们从远古时代一路走来,各种先进科学设备、科学技术丰富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互联网的存在真正地将地球这个我们生活的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沟通与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高度发展的网络技术基础之上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就随之产生,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所必然要面临的一个层次的提高。我们可以在许多科幻影片中能够看到智慧城市的影子,其实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智慧城市就是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来实现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的所有核心系统,并且从民生、安全、城市服务等方面对市民的需求做出及时的、智能的响应。而从实际建设的角度上来讲,智慧城市就是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城市的智慧化管理,一切对社会资源的调控都以网络为核心,而且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增多,未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将必然承载更多的人口,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讲,未来的城市问题将越来越严峻,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全新的方式来对城市进行更细致的管理,因此智慧城市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是有着实际意义的。而且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外许多地区都已经展开了,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喜人的成果,而智慧城市在我国虽然也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讲,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并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 2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早在2009年温家宝总理就在首都科技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科学诠释和目标展望,足以证明了我国对于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渴望。其实关于我国智慧工程,相关研究会还制定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并提出了5年发展100个智慧城市,200个智慧城区示范区的建设构想,这对于我国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迈进,可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十二五”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推进城市生活、促进城市管理、生活方式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居民来讲是提高生活幸福感,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从我国智慧城市的现状发展来看,我国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秉持着大力支持的态度的,并且从资源到政策无不向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偏移,虽然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十年、百年中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那些曾经在影片中出现的智慧城市片段,很可能会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 3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说我国目前大力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我们同样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智慧城市尚且存在的问题,许多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首先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讲,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是缺乏国家顶层设计和指导,很少有能够支撑起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制法规的设立上还不完善,虽然国家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在项目建设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相应的系统和组织,甚至于许多基础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情况。其次就是在智慧城市思想和内涵上我国智慧城市的假设还停留在技术盲目的情况,而且在个别领域的发展还具有非常大的缺陷,甚至于这种缺陷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智慧城市的整体发展进程。最后就是在安保体系的建设上,我国各方组织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指导和统筹,还有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上存在孤岛现象,许多在建的智慧城市出现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现象。所以对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来讲,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各种系统上实现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我国的智慧城市从整体建设层面上真正地实现突破。还有就是相关人才的引进也是迫在眉睫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要想支撑起智慧城市,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才战略的效果和作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智慧城市目前所具有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地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起能够支撑我国城市未来的智慧网络体系。 4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策略 4.1对重点领域规划及标准规范制定,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 对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在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以制定,并且围绕各领域需求,对重点领域发展专项规划制定,设定实施项目推进时间,使各部门、重点区县的任务分工得以明确,进一步将责任落实,制定年度实施方案。 4.2将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对光网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光纤到户,实施宽带用户接入工程,相关部门要对资费优惠政策研究制定,使用户宽带接入成本降低;推广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技术,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检查和指导力度加强,使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 4.3将城市管理应用不断深化,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对城市统一的云计算中心建立并完善,为城市各部门提供按需申请的弹性化信息基础资源服务,使信息资源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对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使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力推进,同时对奖惩机制建立,调动部门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参与信息共享共用的积极性;使各领域智慧化管理应用建设深化,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各部门的需求,对各类智慧化应用积极建设,使城市管理水平切实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思考和建议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思考和建议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智慧城市数量达1000多个,中国试点城市数量居世XX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先后于2012年、2013年和2015年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全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以上城市、45%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已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数量总计超过500个,总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自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创造产业经济价值,改善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但整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仍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工作,要确保建设成效,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充分做好前期调研。"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尚无成功、可复制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进行智慧雨花建设首先必须做好充分调研,既要充分借鉴吸收各地先进有效经验模式,又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量身打造。可聘请第三方有资质的专业咨询机构,制定详细调研方案,一方面考察学习外地智慧城市建设先进优秀经验做法,另一方面详细调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推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并迅速地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几乎成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所谓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高达1.1万亿之巨。 从短短三年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只会更多。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就是“笨蛋城市”。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认可,既没有有关智慧中国的规划,智慧城市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大文件当中。于是,这就出现了当前这样一种智慧城市“下热上冷”的奇怪局面。这种奇怪局面迫使我们有必要深入审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5大问题 1、概念不清、外延不明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

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 2、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尽管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会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掩盖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 本来,企业信息化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业务,政府部门主导企业信息化往往会被人认为干涉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因此以往在很多地方的信息化规划中,通常都没有多少有关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