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略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略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略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黄利娟董少龙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力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来实现它的有效性,更要避免走向盲目崇拜有效性的极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问题

一、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必要性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1.教学目标的割裂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列为“三维”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无法实现学生真正意义的发展。

但是,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教学活动.或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知识和技能相分离。这种教学活动不仅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也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是没有价值的、低效的或是无效的。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仅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情况通常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发展畸形.理智上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欠缺,思维能力的薄弱.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初级水平上,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再者,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时。通常脱离特定的情境.或是情境单一.机械生硬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教学是没有什么用的。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都不是有效的教学。

2.教学方法的陈旧

教学方法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年龄、课程内容、教具设备、学生教育背景和时间分配等因素来考虑。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却与很多因素相脱节,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第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第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因材施教。

第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大大限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3.课堂教学忽视作为主体的学生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表现有两个,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而且.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而忽视其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教学活动被看作是为社会生产人才“标准件”的流水线,按照固定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学生只是单纯的认知工具.没有真正被看作是学习的主体。

4.教学内容以书本为本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了死的教条,教学内容仅局限于书本,作业也以书本练习为主。内容单薄。知识可更新性差,知识的滞后性不可避免。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学生自己想学的学不到。不想学的又拼命灌输,这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

而且.传统的教学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是纯粹地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结果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思维和创新能力差.更不懂超越老师和教材.这极大地脱离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实际要求。

鉴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必须改善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提上研究日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和能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般来说,教学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

与学校管理人员参与校本研究的内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伟平,赵凌,当前中小学校本教研的问题与

112对策[J].教育研究,2007,(5):70.

[2]党亭军.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的困境及改进——中小学教师角色难以转换的根源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