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教育心理学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填空)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和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名词解释)

2.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是幼儿学习的特征和规律。

3.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意义: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探讨学习心理)第三部分(部分阐述个别差异)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规律、水平

与特征;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简答)

2.该定义的侧重:(1)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

(2)联合了学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

叉学科。

(3)用以指导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学科。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1.既然有了教育心理学,为什么还要建设幼儿教育心理学?

因为幼儿的学习和教育虽然与中小学生有共同性,但还是有其特殊性,不仅在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和水平方面与中小学生有所不同,而且在教师教学方法与策略上也存在着差异。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中研究采取的不同立场)

行为主义取向:专注于教学控制和结果表现,这两个变量均属于外在可观察、可操作的变量。

认知主义取向:更注重从教学控制到结果表现这一过程的各种内在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侧重于了解教学控制如何影响幼儿的内在认知历程

建构主义取向:更加重视自主构建在幼儿学习和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是幼儿主动构建自身经验的过程,而不是在外部教学控制的影响下被动、消

极地改变认知结构的过程。

共识: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医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它不单纯是心理学,还要探讨幼儿教育教学问题。它又不是单纯的教育

学,而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来考察幼儿的学习与教育。

涉及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不仅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帮助者,而且还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学习经验,创设

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用以影响幼儿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与教学(教师

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开展有

效教学,也是影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任务:1.科学的研究与阐释幼儿学习和教学的特征与规律;2.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与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3.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汲取并运用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

(解释规律)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规律

(形成理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指导实践)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法国卢梭:《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他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述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

德国福禄培尔: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逐渐上升的过程。婴儿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真正的“人的教育”应从此开始。游戏是幼儿活动的本能的变现形式之一,最能表现出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把对幼儿教育的机构称之为“幼儿园”,并对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称之为“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教育原则已成为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意大利蒙台梭利:已从事的医学心理学背景研究幼儿发展与教育,并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他指出从出生到6岁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教师必须为诱饵创造一个能激发其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同时,他还特别重视3-7岁幼儿的感官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以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为基础,他设计了一系列学具与教具,作为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被后人称之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创始期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与原则,创建了贝—英学

前教育方案。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斯贝尔方案,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

其基础是三种认知学习理论1)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3)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3.构建主义教育方案:以皮亚杰的个人构建筑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主要

有两种1)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2)海伊/斯科普的幼儿教育方案此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围绕幼儿学习所经历的一系列“关键经验”创设学习环境,引发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

三:发展期

1982日本学者若井邦夫《幼儿教育心理学》

1.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1)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2)个体发展的关

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早期环境、教育、经验对儿童大脑的发育有着深远影响。

2.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1)什么样的学习者who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2)学习

的方式way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兴趣、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3)学习的条

件condition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与发展

4)学习的环境where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

佳5)学习的个体差异different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第二章:学习理论

第一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从经典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

美华生1913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学习过程成为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尔文进化论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试误理论

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班杜拉

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客观主义(对学习的研究应当局限于可观察的行为,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将客观知识是传递给幼儿)还原主义(知识可以归结为一些简单的单项知识)决定论(学习与教学是一种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步骤去进行的固定程序)控制性(学习与教学活动是一种强化过程)

一.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之耻》

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在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学习理论的影响下,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s-r)(只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

操作性反应(r-s)(把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

2.强化原理:1)正强化:当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

(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的行为时,得到教师的奖励性刺激)

负强化:当某种刺激(厌恶的刺激)消退或消失时,个体反应概率增加

(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他原先不喜欢的厌恶性刺激的得到解除)

2)强化的个体差异性与情境性,在一种情境中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再另一种情境中并不一定能起到强化作用。

3)负强化与惩罚有本质区别

惩罚:是剥夺幼儿获得奖励性刺激,或是当幼儿作出不适宜行为时给与厌恶性刺激的一种“教育”方式。与幼儿的消极情绪和体验相关联。负强化则与

幼儿的良好情绪相关联。

4)具体运用强化促进幼儿学习还可以选择多种程序:固定比率、可变比率、固定时距、可变时距。

3.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

两种强化技术:塑造: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是有而作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

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名词解释)

消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

激的特征,是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

辨别的反应。(代币强化)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简述)

1.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代替学习或代替强化(名词解释)

2.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

1)观察者通过观看榜样行为而习得一种新的反应形式,这种行为反应是个体原来的行为库中没有的。当然,观察者并不是机械地模仿新的行为反应,而是把以往学习中已获得的各种要素加以重新组合。这种现象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的效应。

2)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以加强或削弱观察者对自己已有行为的抑制,这就是抑制效应。

3)观察榜样行为还可能是引发观察者行为库中已有的反应,班杜拉称为社会促进效应。

3.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但他不是简单、刻板的模仿榜样行为。(名词解释)

这种抽取特征并恰当运用的能力,使观察者行为不局限在特定的榜样刺激之内,这与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是一致的。班杜拉把这个过程称为抽象的榜样作用或观察学习的高级形式。

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程序教学: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的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早教机)

1)小步递进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2.计算机辅助教学

3.掌握学习:也成为完全学习、熟练学习,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

是指学习者必须掌握本阶段的学习任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继续学习。

4.应用行为分析:1)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的行为

2)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通常称为基线

3)教师采取矫正措施,也就是幼儿每次变现出正确行为时接受到的

强化措施

第二节:人本主义取向的学习理论

观点:1)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

2)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

3)每个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力

一.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与幼儿需要的满足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各种需要之间有高低层次之分。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从属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埃里克森“人生八大阶段”:安全感、信任感是婴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二.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学习理论与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非常关注课堂氛围对儿童学习的影响

(简述)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基本主张可归纳如下:

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学习部是外部刺激下的产物,而是内在潜能)

2)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更好(心理和安全的自由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

3)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包括情感与理智)的学习最持久、深刻

一种是抹杀个人特性的无意义学习,一种是涉及个人特性有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起来。

4)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

做中学: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情境,让儿童形成研究小组,合作研究与解决问题。

5)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罗杰斯幼儿学习的要素)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

斯金纳与罗杰斯的研究视角的差别:

1)斯金纳关注的是外部控制,罗杰斯关注的是有学习的内在动力与潜能

2)斯金纳的理想学习环境是一个能提供精确控制和可预测结果的环境,罗杰斯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允许幼儿作出个人选择、自我判断的学习环境

3)斯金纳强调通过教学技术的提炼和精确的评定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罗杰斯提倡建立开放学校,不分年级和教室和“自由”学校作为教育革新的首要任务。三.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

人本主义学者非常重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相对与认知学习,人本主义教学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情感与态度方面。

1)教室效能感训练高顿(指鼓励教师运用诸多积极倾听与解决冲突等技术,建立开放、真诚的课堂沟通情境)

2)吸引学业成功(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有责任心、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3)价值澄清(在成人的帮助下,对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式进行考察,然后做出自由价值选择、估计,并按照本热价值选择方式行动)

4)非指导性教学(有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提出的,儿童不是被动、被迫、消极的接受学习者,不是被教师控制与操作的客体,儿童有思考问题的自主权、选择权和对行动负责的能力)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名词解释):个体的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关系,而是个体对整个学习情境中事物关系的整体认知与了解。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理论,一信息加工学习论(加涅),二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布鲁纳)。

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与幼儿的三种记忆

1.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1)加工水平理论:儿童对刺激的加工水平程度不同,只有经过细致加工的信息才可能被完整保留下来

2)双重编码理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储存方式:表象和言语,对应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如果幼儿在记忆时用两种方式表征,回忆效果要好于一种方式。

3)联结主义模型:强调知识是以联结网络的方式储存在头脑中,而不是按照线性规则系统储存的。

2.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幼儿三种记忆

1)情景记忆(有关个体经历的记忆)

2)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

3)程序记忆(有关事情进行过程的记忆)

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与幼儿的概念学习

奥苏贝尔对儿童的概念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对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后括学习”。(让幼儿先学习一些处于下位关系的概念,当熟悉这下下位概念之后,就容易形成上位概念的理解)

在分析“后括学习”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意义学习”,即发生意义联系的学习。

意义学习(名词解释):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这也是区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主要标准。

(简答包含上面的名词解释)其一:新知识必须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发生非临时性的联系,即实质性的联系

其二: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必须形成非随意性的关系,即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形成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在讲解式教学中要注意(简答):

1)师生之间有大量互动

2)大量运用例证

3)运用演绎方法

4)逐步深化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与幼儿的发现学习

布鲁纳最著名同时也引起争议最多的论点是任何学科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他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简答)发现学习的几种作用:提高智力潜能、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帮助信息保持和检索

(简答)布鲁纳的发现法的几个特点:1)强调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中的价值3)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四节: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

尽管建构主义有不同派别,如温和的建构主义、激进的构建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但它们也有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明确肯定学习是学习者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一.构建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简答)

1.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

建构主义学者对知识本质的理解(简答):1)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

假设2)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生成的3)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

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

2.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

幼儿的主体性表现在1)幼儿在学习中不是一块“白板”2)幼儿是主动的构建者3.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是主动建构的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

1.随机通达教学:结构良好的领域、结构不好的领域。儿童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并且每次情境都需要有一定的变化,不能雷同,每次情境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2.抛锚式教学:教师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一学与教的活动应该围绕“锚”来进行,以激发儿童主动探究与解决问题。二课程组织材料应该允许儿童互动与探索3.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教师事前要把复杂的

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一边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这种教学思想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辅助学习”的观点。

最近发展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距,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产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将儿童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独立探索:让儿童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效果评价:儿童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什么是学习?(名词解释)

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它源于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

如何理解幼儿学习?(简述)

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

第一节: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

一、脑科学与幼儿的学习

脑科学与幼儿的学习的关系?

首先,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

其次,由于幼儿期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果具备良好、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

最后,脑科学研究还发现,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幼儿学习存在关键期主要变现在哪些方面?

婴幼儿比较容易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或形成某些行为,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想要弥补,则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在人生早期的生活经验中,不同年龄对各种事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即我们经常说的学习关键期。(名词解释)

二、幼儿的学习与大脑功能单侧化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因此,了解儿童脑功能单侧优势的个别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

上脑主管语言和思维,下脑不仅主管感觉和运动,也具有信息加工功能。

三、幼儿的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

1.多动症与学习: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和延迟满足困难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总称,他是儿童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

表现:活动过多;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学习困难。

幼儿为什么会产生多动症?1)遗传有关(重要因素),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以内的近亲有多动症,远较无血缘关系的养父母2)与大脑发育有关

2.学习困难:是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为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幼儿学习困难的产生有心理方面因素,学习困难的产生与脑生理机制有关。

四.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

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第二节:0—3岁婴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一: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的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一种现象。

去习惯化:对熟悉刺激的反应恢复或增加。

2.经典条件作用:是婴儿自然出现的一种学习方式

3.操作条件作用:是在教育者影响下婴儿形成的条件发射学习方式。

操作条件作用以奖励某种行为作为重点

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婴儿的许多习惯和行为都是通过自身的操作习得的,其中蕴含着某些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婴儿又通过自身的动作活动,反映出他们所看到

的和听到的,这就是模仿。

二: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

1.学习图式:是婴儿学校,特别是一岁前婴儿发现学习的基础性学习方式。

2.因果关系:与他们不断探索,体验和实验密不可分。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第三节: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一: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答)

1.观察模仿学习(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1)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2)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3)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是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4)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操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还可以分成:1)手把手的操作2)尝试错误的操作3)模仿示范

的操作4)反复练习的操作

3.语言理解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交往中的学习1)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2)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3)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4)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6.游戏活动

二: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简答)

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四章: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幼儿学习的动机及其有效激发

一:幼儿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动机:是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通俗的讲,就是使儿童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且决定其行动方向的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它是激励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需要。

科隆巴赫和使诺区分出两种动机:防御性动机和建设性动机

1.幼儿学习动机的分类

1)普遍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2幼儿学习动机的内容:

1)好奇(原始性的内在冲动)

2)兴趣(指幼儿对某人、某物或某事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注意)

3)诱因

二:动机理论与幼儿的学习(论述)

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与幼儿学习

①斯金纳认为,无需将动机与学习区分,因为引起动机与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

化来解释。行为主义所主张的学习动机理论,在性质上是外控,属于外在动机而不关注儿童学习的内部动机。

如何理解行为主义所主张的学习动机理论?首先,只重外部控制难以有效激发、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其次,将手段目的化不利于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

2.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

②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重视的是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培养和谐的课堂气氛,

认为这是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洛的动机需要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隶属于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前四

种是基本需求、缺失性需求。后三种是成长需求)

3.认知主义的归因理论

③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认知需求,也是内在动机,但与人本

主义的内在动机不一样。

海德尔个体的归因:情境归因(外部环境因素的)、性格归因(当事人性格因素)

韦纳三维度归因论: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幼儿教育有什么意义?教师若注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那么随着孩子逐步长大,他能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把我自己命运的人。

学习动机的其他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由班杜拉提出,是指儿童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儿童的期望有两种: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行为能力的推测)

成就动机论:是指儿童趋于努力获得成功,达到理想目的的倾向。

期望理论: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

三: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

1.内在动机以兴趣和好奇为主

2.外在动机逐渐增长

3.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四: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儿童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皮亚杰指出游戏有三种类型: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3. 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第二节:幼儿学习的迁移及其培养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一种学习的影响。

1.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迁移向度):即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效果):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正向的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儿童具备了进行另一种学习活动的良好准备状态,或是已具备的知识经验使儿童有效的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难度相同)和竖向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3.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低路迁移的发生时自然的、自动化的。高路迁移需要个体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

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二:迁移理论与幼儿学习的迁移(幼儿学习迁移发生的原因)

1.形式训练说(名词解释):一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心智是有许多不同的官能所组成,教学之所以对儿童起作用,主要在于训练形式,而不在于内容,因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

2.相同要素说:发生迁移的原因是由于练习与迁移之间有相同的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同要素越多,则迁移越强烈;反之则迁移性减弱。

3.概化理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儿童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性理解

4.认知迁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儿童在记忆搜寻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的可能性。认知迁移理论的基本前提是:领会是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

二十世纪80年代,涌现出解释迁移机制的许多新理论:1)图式理论2)共同要素理论3)元认知理论(学习能力差的儿童通常缺乏元认知能力)4)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简答)

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

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况能力

第五章: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第一节:重视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

教育对幼儿有益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三种重要知识

1幼儿发展与学习的知识

2幼儿的个别发展状况

3幼儿所处的社会及文化

第二节: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

幼儿学习中的差异主要有:学习能力差异、学习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性别差异等一:幼儿学习能力差异

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反应了儿童在智能方面的差异,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即: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不同幼儿身上,发展优势不同。

二:幼儿学习类型差异

学习类型又叫学习风格或学习方式。

1)学习类型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并影响学习效果2)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3)学习类型的差异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意、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4)学习类型具有独特性、稳定性。

学习风格分类(帕克):序列性学习者、整体性学习者

儿童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身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三:幼儿学习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主要源于社会实践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是个体固有的性别属性差异。男女性别的巨大差异取决于:社会地位、教育、种族、和职业。

四:学习类型的代表性理论

1.按活动状态区分的学习类型理论

具体经验化、抽象概念化、反思观察、积极实验

2.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

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心理性要素

第三节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

一:适宜性教学(名词解释)

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适宜性教学主张。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和个别差异适宜。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能力差异、文化差异、兴趣差异、发展差异。(填空)

二:适宜性教学发的主要方式

1.资源利用模式

2.补偿模式:

3.治疗模式:补偿教育是指在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处于不利地位、没有机会享受正规教育丧失良好教育权利的儿童进行的教育。补偿教育是以“文化剥夺理论”为基础的

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教学相适)

5.个别化教育方案:诊断教学、直接教学、系统化教学、精熟学习

个别化教学策略:调整儿童的学习速度、提供多样性教材、调整教师的角色。

在个别化教育方案中最常用的是档案袋评价:即为每个儿童设立相应的学习档案袋,根据其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行个别化知道。

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社会性概述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社会性:广义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性。狭义的社会性是指由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社会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心里特性。

幼儿社会性:是指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变的历程。

二:社会性分类

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自我和社会性的发生机制

幼儿社会性学习有多个方面,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均是社会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

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发起、维持和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

亲社会行为能力是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基于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利他态度和行为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幼儿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亲社会行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提和条件,而亲社会能力的发展则会带动和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三者缺一不可

二:社会能力的价值

社会能力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价值1)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2)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3)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认识儿童的学习是“个体性”的,而现代教育中儿童的学习教育不仅是“孤独”“个体式”的,还是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学习。

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

儿童自身因素、同伴、教师以及文化差异等是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1)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2)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3)社会信息加工技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影响社会能力的认知因素主要有两种社会加工模式:认知理解归因模式;心理理论;

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哈里斯提出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同伴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影响大于家庭)

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教师作用1)改善与提高幼儿在家庭中未能很好形成的社会能力2)根据幼儿不同的社会能力水平和特点,有针对性的为其创设交往的机会3)教师直接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

4.文化差异对幼儿的社会能力

四: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

1.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社会理解能力指导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1)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2)指导幼儿积极理解他人的行为

2.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1)教师应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同伴交往的最大障碍是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和观点2)教师应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3)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4)教师还要给予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

第三节: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社会测量法:同伴关系测量的重要手段

社会测量法是测量儿童在团体中地位与影响力的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了解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与同伴关系。包括三种办法:1)同伴提名法2)同伴行为描述法3)同伴等级评定法

二:幼儿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

1)受欢迎者2)被拒绝者3)被忽略者4)有争议者5)一般者

三: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改善同伴关系

第四节: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出了人类道德认识发展遵循有他律到自律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教育启示是,要想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要先教他们遵循既定的行为规范,从适当的行为开始培养。

二:群体社会化发展论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提出群体社会化发展论,认为儿童社会化主要是在群体中实现的。儿童之所以能健康成长,原因是:无论在什么社会,对儿童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环境主要不是家庭,而是儿童的游戏群体。“是村庄养育了孩子”体现了群体社会化的理论。

1.同伴群体内的同化与异化

2.文化通过群体过程传递:同伴群体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因素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的评价:

哈里斯颠覆了传统教育观点,否定了父母是儿童社会化中的绝对影响,认为社会化主要在同伴群体中完成,儿童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是父母无力控制的。群体社会化理论为我们研究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引起了教师对同伴群体的关注与重视。

三: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

1.情感支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幼儿的日常交往中,积极的建立双向接纳与爱的情感联系,并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感染、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情感支持性原则核心的内容1)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2)积极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

2.行为实践原则:是指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向幼儿传递社会认知观念、技能、知识,而且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并对其行为实践进行指导。

3.榜样作用原则:指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及幼儿行为向全体幼儿提供行为范型,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

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幼儿对其周围人物言行的有意或无意模仿是其社会化中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与过程

4.一致性原则1)教师自身态度的一致性2)幼儿园园内教师间的一致性3)家园一致性

5.随即教育原则:是指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交往中随时随地抓住一定的时间或时机对幼儿进行即时教育。

第五节:幼儿社会行为的评定

1.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

2.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

第七章: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培养

第一节:幼儿创造性概述

一: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力包括:1)对问题的敏感度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在确定性6)洞察力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新心理品质。

二: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幼儿的创造性就是幼儿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模式、新思路或新作品的过程。儿童创造就是自我表现材料,进行想象游戏,解决问题或想出新结论的能力。

具体表现

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

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

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第二节: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测量

一: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幼儿创造性学: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他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2)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人3)幼儿是探索者和追求者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特别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中

创造性有5种主要形式:1)表现性创造2)技术性创造3)发明性创造4)首创性创造5)杰出的创造

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创造性思维的测量、创造性人格的测量)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

第三节: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培养

一: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1.过于重视幼儿的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

2.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

3.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探索

二: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发散思维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1)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的流畅性2)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3)肯定儿童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6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蒙台梭利教具及其感知训练方法对幼儿学习有重要促进作用。蒙台梭利认为3-6岁儿童首先应该从感知训练开始,使他们直接接触实物,储存大量的感性经验。教具是具体的,可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之后,就会对事物进行概况,去发现、思考、判断、推理,举一反三,从而使思维抽象化。幼儿创造力的形成,他需要大量知识经验的积累。蒙台梭利教学法正是强调儿童感知觉的反复练习,这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知识经验。

第八章: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教学

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至少具有7种智能这七种智能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一节:幼儿语言学习的理论

一: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2.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

3.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

4.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语言的学习是社会化和文化的行为。维果茨基提出幼儿学习与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真正发展水平,即幼儿已经建立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说经由成人引导或同伴之间较有能力者一起合理沟通、合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读写萌发理论

起源于新西兰克雷

三:全语言教学理论

1.全语言教学观:又称为整体语言教学,它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观念、态度、一套关于幼儿如何学习的信念

2.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

3.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着

4.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

5.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第二节: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与教师的角色

一: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

1.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

2.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

3.经常给与阅读、书写示范

4.倾听、积极反馈

5. 鼓励尝试使用语言

6.肯定期待

二: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角色

1.经验明朗化

2.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榜样示范者

4.自我提升、协同教学

5.寻求专业的协助

第三节:婴幼儿语言的学习与促进

脑科学研究发现,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对儿童以后阅读、书面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内外因素

1.内在因素:正常发育的大脑

2.外在因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三岁前婴儿语言发展的有效促进

1.婴儿学习语言的两大途径:模仿和强化

1)模仿(发声性模仿、双向性模仿、按成人要求模仿)

2)强化

3)理解+创造

2.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

1)积极回应

2)运用非言语交流

3)使用儿化语——指向婴儿的语言

4)帮助婴儿拓展语言

5)适应每个婴儿的发展与需求

6)运用图画书和讲故事

7)使用语言游戏

8)创设良好环境

三: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促进

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

2.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

3.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5.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第九章: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

第一节: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

一:什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名词解释):是指教师鼓励幼儿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些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与特点

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

特点:有效课堂管理者的特征1)备有能引导幼儿掌握课堂规则和程序的清晰而具体的方案2)帮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3)在开学之初用更多的时间讨论班级规则4)教给幼儿具体的程序5)安排的活动通常是简单的,任务却是令人愉快的6)运用各种常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阻止消极行为的发生

三: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

1.全面关注

2.并行处理

3.过渡环节的高效

4.让每一个幼儿参与进来

5.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节:环境设计与幼儿的学习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一:环境与幼儿学习的理论

1.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

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有影响的几种环境1)小环境系统2)中环境系统3)外环境系统4)大环境系统

2.乐温的心理场理论:强调行为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二:环境与幼儿的学习行为

第三节:区角环境创设——适宜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幼儿园环境设计

幼儿园与中小学教育的很大区别在于,幼儿园除了集体教育活动外,还有很多区角活动。要是幼儿园的教育避免“小学化”倾向,就必须充分重视区角这一形式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如何使幼儿园教育避免小学化?)

一:区角环境的设计原则

1.各区的最佳配置:注意动静区分开,学习区从用水的角度还可以分为干性区和湿性区

2.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

3.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降低教室的环境噪音)

4.学习区的数量、种类及人数管理

第十章:幼儿学习的评价

第一节:幼儿学习评价概述

一:幼儿学习评价的概念

1.评价、测量与评估

测量:是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客观资料、素材和信息的过程

评估:相对测量来讲,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加工以及解释以帮助教师判断幼儿学习情况的过程。

评估是判断幼儿的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学习掌握的程度的一种系统方法。

评估的目的是要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教学影响,因此评估更多的是形成性的。

评价:评价与评估和测量不同,不仅包含测评和评估过程,而且还要以某种标准为参照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幼儿学习评价:是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

2.学习评价的分类:

1)从评价目的分:

诊断性评价:一般在幼儿的学习与教室前进行,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适宜性教学

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学习进展情况,了解本阶段教学活动的得失

总结性评价:通常在教学结束后进行,主要用于评定教学目标的最终达到程度,检查教学的有效性,考核幼儿的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有学习中的不足与优势,能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水平,在教学进程和内容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而总结性评价则是教师在教学单元结束后,对幼儿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测查。

2)从评价进程分:

学习前评价:在幼儿学习之前,教师做一次评价,以了解幼儿在开始学习新事物之前已有的知识与能力。起点行为是教师用以作为教学起点之依据。

学习过程的评价:幼儿学习态度、幼儿对于学习活动的选择与频率

3)从评价的参照物分

常规参照评价:将幼儿学习的成果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

标准参照评价:是以一定标准为依据,评价幼儿对某一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不考虑其同伴在该技能上的成绩。

二:实施幼儿学习评价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

幼儿学习评价是借助科学程序编制的研究工具,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与手段进行系统观察,并根据得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其次幼儿学习评价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需要依据事先制定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最后,幼儿学习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价指标本身包括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要求,长期、系统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幼儿学习的全面信息

2.有助于教师开展个别化的适宜性教学提供依据

有助于教师有计划地对每个幼儿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有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幼儿的学习进程与成效进行判断。

3.有助于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4.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第二节:有效的幼儿学习评价的特征与评价目标

一:有效的幼儿学习评价的特征

1.整体性评价

2.多元评价(评价目的多元化,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

3.动态的发展性评价(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一)

4.个别化评价

5.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

二: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

1.为幼儿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校

2.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学习的问题,改善教学

3.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4.修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

第三节:幼儿学习评价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观察法、情境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

一:幼儿学习评价的基本法

1.自然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时间抽样观察法、时间抽样观察法、行为核查观察法、轶事记录法)

注意:首先创造自然的观察环境和气氛,其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最后要做好观察记录,第四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多次观察

2.情景观察法:是指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境中,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的学习

优点:首先可以通过一次活动集中的获得大量信息。其次即可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保证观察的效果,又可以保持情境的自然和真实性,易于观察到幼儿的自然表现。最后方法比较简单,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经常使用。

3.谈话法:通过幼儿面对面交谈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优点:可以弥补自然观察法和情景观察法的不足,能较快的了解幼儿学习中某些难以用行为表现出来的认识方面的问题,丰富已有资料。

注意:1)明确谈话的目的2)谈话内容应在幼儿生活范围并使幼儿能够理解3)自然状态下进行4)谈话时要营造轻松、亲切的气氛,谈话口吻要温和。5)谈话记录应在谈话后追记或把率印记放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进行录音,然后再整理谈话记录。

4.问卷调查法:是由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搜集幼儿学习

信息的一种方法。

优点: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评价信息,但有时得到的信息不太准确和真实。

注意:首先要让家长了解问卷调查的意图,对教师建立信任感,消除顾虑。其次问卷的语言应明确、易懂,便与家长正确理解问题的内容。第三问卷设计应涵盖所需了解的全部内容,但回答方式应尽量简便,简便的回答有助于得到明确的答案。

二:幼儿学习评价的综合方法

1.以游戏为基础的评价

以游戏为基础的跨领域评价是一项测量游戏发展的观察量表,它以游戏为中介,对游戏情景下的儿童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程序:第一个阶段儿童自己自由游戏,第二阶段创设游戏情境,第三阶段游戏中加入一个同伴,第四阶段在非结构化游戏和结构化游戏下观察儿童与家长,第五阶段观察身体运动游戏,第六阶段观察语言活动游戏,

2.真实性评价

其最大特点就是在日常情境中以孩子真实生活的相关活动或项目来评价儿童,将评价融入教学。

真实性评价包括广泛的评价工具、测量工具和方法,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观察。

3.档案评价法

是真实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收集并分析儿童的作品,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作出评定,是一种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给幼儿提供帮助的教学方法。

总之,档案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强调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

4.多彩光谱评价

加德纳和费尔德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一项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

特点:1)是一种反映幼儿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2)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3)是一种既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4)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而且还特别关注幼儿的学习风格,并提出幼儿学习活动风格的评定表。

第十一章:幼儿教师心理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角色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在角色上的差异(简答)

1.范围:家庭的功能范围是全面而无限度的,幼儿园方面则是特定而有限度的。

2.情感关系:疏离是教师自觉与儿童保持适度的距离。

3.适度理性: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应该保持适度的理性

4.目的性:教师的态度则力求适度的“目的性”或“教育性”,即必须承担起社会职责。

5.公平性:教师对儿童的态度力求一视同仁。

二: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教师角色

1.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论述)1)教师是幼儿权利的保障者。儿童具有主动活泼、学习和发展的权利,二教师则要维护和保障儿童这方面的权利,让儿童生命充分发展,健康成长。教师应严格遵照最大限度的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的原则2)教师为幼儿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适宜的气氛与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与儿童“内部潜能”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成为这种“有准备环境”的创设者、维护者与管理者。

2.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幼儿期心理发展具有不成熟性,其是非观念正在逐步建立中,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此时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他们是幼儿经常主要模仿的对象。儿童的心智是“吸收性”的,可塑性很大,教师的任何艳星居士都可能无意的影响儿童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给予儿童们相应的帮助指导。以下是为大家精心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一门与中职教育类专业相结合的一门理论课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普及和推广,对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关键词: 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思考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境来看,教学情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怕学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学生对课程对象―幼儿缺乏实际的研究,造成了教学内容毫无根据可言。学生缺乏与幼儿接触和相处的经历,对幼儿身心变化规律了解不甚了解,对理解所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拓展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储备量;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实效等方面,浅析了中职幼儿教学心理学课程教学。 一、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师生双向活动过程。因而,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还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即学生能否以主体角色参与学习,把自身蕴藏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这在职业中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个项目的过程包括设定目标、实施方案、评估和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花费课余时间完成项目,教师要随着对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儿童心理健康”的一章中,针对儿童行为的偏差进行矫正,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六人一组。 2、第二步,拟定实施项目的方案,分配成员任务,制定任务计划表。实施者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方案,方案中包括:制定活动的总目标和层次目标,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品质作为总目标,层次目标可以有单元目标、动机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活动的步骤,可以使用主体单元等系列方式;选用的方法最好是游戏法,游戏中的玩具和情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2017年4月 课程代码: 00882 -、单项选择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应和发展,并 称之为42 A.关键期 B.准备期 c.发展期 D.敏感期 2.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派生下位学习,另一种是162 A.相关下位学习 B.变式下位学习 C.同化下位学习 D.推理下位学习 3.我们如果口渴了就找水喝,出汗了就需要毛巾,这类决策的知识表征方式是149 A.概念 B.表象 c.图式 D.产生式 4.幼儿可以说出笔是用来写字的,这是145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信息类知识 D.数据类知识 5 .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155 A.具体目标 B.网络系统 C.变式 D.核心经验 6.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 A.感觉统合下降 B.感觉统合误差 c.感觉统合失调 D.感觉统合失误 7.按照内部和外部动作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173 A.知觉技能 B.运动技能 c.操作技能 D.智力技能 8 .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就是 A.幼儿社会性 B.幼儿社会性学习 c.幼儿社会化 D.幼儿社会学习 9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学习心理和幼儿 A.教学心理 B.游戏心理 C.认知心理 D.发展心理 1 o. 幼儿园情结智力教育模式包括赏识教育模式和222 A.情境教学模式 B.活动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1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这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皮亚杰 C.桑代克 B.维果茨基 D.考夫卡 12.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C.观察法 B.调査法D.测量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幼儿的社会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 心理发展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学习目标: 第一节幼儿的社会性心理 发展的基础 ?一、情绪发展 ?(一)幼儿的情绪功能 ?信号功能 ?创造功能 ?催化功能 ?取向功能 ?(二)幼儿的情绪表达 ?1、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 ?幼儿园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与游戏过程紧密相关;小学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受动机和结果的支配。 ?2、与害羞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 ?新异刺激是引起害羞情绪的主要原因 ?在人际环境中体验到的紧张是引起害羞情绪表达的原因 ?3、母亲的表情对幼儿感情表达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表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情绪反应,而是文化、社会和重要他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感调控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目的是减少负面情绪,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情感调控是儿童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能力。

?1、情感调控的分类 ?适应性界定方式 ?功效性界定方式 ?特征性界定方式 ?情感调控是情商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际社会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2、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发展 ?儿童从2岁起,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出现个体差异。?学前儿童使用的情感调控策略的先后是:建构性策略,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破坏策略。 ?儿童的情感调控能力随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 ?3、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关系研究 ?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人际互动是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方式对儿童情绪调控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间关于情绪的谈话及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 ?陌生人情境、恐惧情境、挫折情境等对儿童情感调控的影响 ?(四)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 ?道德情感划分为:直觉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道德体验。 ?1、移情:情感移入,情感共鸣 ?儿童移情的三种能力:判断他人情感并能指出情感性质的认知能力;从他人角度出发,能够预测他人的思考和行动等预知能力;具有情绪的反应性,能够体验和分享他人情感的情绪能力。 ?2、对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

关于幼儿心理学论文

关于幼儿心理学论文 一、被人爱抚的需要 孩子们总是希望别人喜爱他,喜欢经常得到人们的爱护和关怀。在家里,父母的爱抚能够让他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在幼儿园,孩子们渴望从老师那里汲取爱的温暖,受到鼓舞。教师的每一 句夸奖,每一个轻轻的微笑,都能使孩子们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内向、胆怯,尤其是平时较少得到成人关 心的孩子,爱抚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那些能经常得到爱的满足的 孩子,他们的心理、个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对幼儿充满 爱心,这不仅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 三、自尊的需要 四、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幼儿的过失感是在他对事物萌发出某种责任感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幼儿年龄小,缺乏判断能力,理智感差,心理承受能 力低等,他们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如何,因而一旦犯了过失,就会精 神不振,甚至产生惧怕。这种情绪状态说明幼儿意识到某种责任后 果的发生。儿童越是有责任感,过失感就越重,就越需要从过失感 中摆脱出来。对幼儿发生的过失,成人不宜指责、训斥。那样容易 使其形成压抑的心态,整天心神不安。相反,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 孩子的过失,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过失,犯错误是难免的,改正了便是好孩子。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很好:“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 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 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 胜自我和超越自我。”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五、感情交流的需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 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 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 衣食方面。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 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 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 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状态受多种交叉、渗透、影响的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可以 笼统分为环境、生物学、保健措施的易得性以及生活方式这4种类型。我们应从这4个方 面的心理加以教育渗透。 二、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 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1乐于学习,发展智力;2 适应生活,学习自理;3悦纳自我,具有自信;4乐于交往融入群体;5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根本教育方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 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 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 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 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 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陈鹤琴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思考与练习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研究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 (二)研究如何应用规律 2.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所具有的世界观是多种多样的,世界观不同,其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幼儿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如遗传、环境、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等。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且为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 (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 积极学习和利用各种有关幼儿心理形成的发展规律,可以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各种正确的教育措施与手段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一线幼教工作者。幼教工作者要保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与精神,紧跟幼教研究的步伐,积极吸纳幼教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方法,并及时转化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有助于幼教工作者胜任自己的工作,助于幼教工作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专家型和研究型幼儿老师。 2.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系统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请在学完全书之后,对该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以对比你的看法是否有所变化。 (一)教师的“教”,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是按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直接传递给幼儿,或是通过幼儿园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事件间接达到教育目的。 (二)幼儿的“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能否接受知识,接受到什么程度,主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的论文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的论文 导读: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 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 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

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

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2)作品分析法: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可以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果,即作品。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2.幼儿教师的角色 (1)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 (2)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3)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4)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 (1)广泛而浓厚的求职兴趣 (2)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3)坚强的意志 (4)健全的性格 4.踢猫效应:当一个人的消极情绪未能得到及时控制或合理宣泄时,就很容易波及或迁怒他人,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形成恶性循环。 5.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简答或填空) (1)观察能力 (2)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3)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6.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7.心理发展的性质:连续性与阶段性 8.对于幼儿来说辨别左右是相当困难的 9.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10.幼儿掌握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5.5岁。 11.气质的类型(名词解释) (1)胆汁质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2)多血质: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 (3)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12.按学习方式来划分学习的种类,可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1)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

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2019西南大学(9059)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与遗传有关 .与大脑发育有关 .与人格特征有关?? .与脑损伤有关 2、 婴儿将养育者作为工具使用是其使用工具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3、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属于布朗芬布伦纳环境生态模式的。 .大环境 .外环境?? .中环境 .小环境 4、 将学习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的标准是。 .迁移的效果 .迁移的对象 .迁移的向度 .迁移的发生方式??

5、 对课堂节奏的掌握、教学机制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属于。 .教学知识?? .理论知识 .技能知识 .交流传递 6、对于被拒绝者,幼儿教师需要 .多赞美其优点,加强其信心?? .多给他发言的机会 .加强行为管束 .引导较活泼的同伴带他一起活动 7、 ?提出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方式”的是。 .认知主义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8、 将学习评价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分类标准是。.评价目的?? .评价过程 .评价参照物 .评价指标 9、 提出"替代强化”观点的是。 .斯金纳 .班杜拉?? .华生 .罗杰斯 10、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属于创造性思维的。 .流畅性 .独特性??

.灵活性 .丰富性 11、 ?“早期开端计划”属于适宜性教学方式中的 .资源利用模式 .以强补弱模式 .个别开发模式 .治疗教学模式?? 12、韦纳归因理论三维度不包括。 .内外部来源 .稳定性 .操作性?? .可控性 13、“价值澄清”教学法属于。 .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满足以判断行为好坏”属于。 .避免惩罚、服从取向 .相对功利取向?? .寻求认可取向 .遵守法规取向 15、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幼儿的养护者 .幼儿的榜样 .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幼儿的观察者?? 16、“直接教学方案”的提出是在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 .萌芽期 .初创期?? .发展期 .新时期

幼儿心理学论文范文

学校代码: 学号:武汉大学学位论文 题目 姓名张三 系别XX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XXX 指导教师李四教授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2013年12月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ster Dissertation The Effects of Properties Name xxx Department Pow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rmal Engineering Research Direction Technology of Energy Economizing Supervisor Professor xxx Complete Data December 2013

幼儿心理学论文范文 本团队专业从事心理学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等。 心理学论文题目:世界背景下的中国心理小说 【论文主要内容】: 论文横跨中西文学传统、纵贯整个20世纪,把中国心理小说置于世界文学、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世纪回望”是对以往研究的批判性总结评述,凸现宏观研究的重要性,阐明个案选择和专题分析的思路原则。“源流谱系”从古希腊“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起梳理中世纪宗教对灵魂救赎的强调、文艺复兴人文传统的理性光辉、19世纪以来的理性、非理性哲学的人性探索,认为心理小说与心理分析同是人类“认识自我”古老智慧的双生子,其定义随创作的流变有广义狭义之别。随后分析20世纪中国心理小说“三生三灭”(三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形和影响因素。“至深深处”典出奥斯卡·王尔德,以专题的形式量化比较中西心理小说在心理挖掘上的不同成就。比较之后痛感中国心理小说的先天不足与一再夭折,“忧愁忧思”从民族文化心理入手追问深层原因,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为中国小说的未来稍尽绵薄。 【论文提纲】: 引言 一、世纪回望:研究概述与个案选择 二、源流谱系:定义背景与发展流脉 三、至深深处:小说丛林与心理含量 1 个体与世界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选择) 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也必然涉及一下三大变量? 1.幼儿学习者 2.幼儿教育者 3.环境与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①科学地研究与阐释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②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③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元有效控制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萌芽期二、初创期三、发展期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划时代著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选择填空) 福禄培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逐渐上升的过程。为此,他强调幼儿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为“恩物”。 蒙台梭利以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北京研究幼儿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儿童发展:吸收率敏感率 幼儿教育初创期有哪些教育方案? 1.直接教学方案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 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批判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来的三条主要原则? ①能动性原则②充实性远侧③结构化原则 对幼儿学习特点有哪些新发现? ⑴什么样的学习者(Who)⑵学习的方式(Way)⑶学习的条件(Condition) ⑷学习的环境(Where) 第二章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演讲,并发表了以该讲稿为基础的一系列违章,这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事诞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看做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学习过程成为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 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他在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效果论文(共3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效果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探究中专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教育心理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是儿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以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现如今,鉴于早期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幼儿教学心理学是中专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所以,学好这门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让学生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含义,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及发展历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关于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互相交叉的学科,不仅强调较高的理论知识,还注重理论知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手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 一、重视课本理论知识,重视课外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专院校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教会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幼儿教学活动,做到充分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幼儿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做到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幼儿学习和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依赖、相互共存。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还伴有一定的枯燥性。作为学生很难运用抽象、形象的思维来理解这门学科,所以,部分学生就失去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陈帼眉 姜勇(1-7章)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 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D【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下列说确的是()。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C【解析】幼J1It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A【解析】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B【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儿童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D【解析】情境语言和连贯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B【解析】小班儿童还不了解和熟悉行为规则,到中班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体验。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C【解析】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是:(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B【解析】黏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因此,应着重培养他们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准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学分: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后续课程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幼儿游戏指导》等。 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幼儿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幼儿教育心理的原理是必须的。 依据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这些内容学习的因素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与此同时,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 ●促进幼儿知识获得的能力; ●促进幼儿技能形成的能力; ●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能力 ●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学习迁移的能力 ●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 ●促进幼儿智力充分发展与合理评价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与编写应体现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专科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参考以下5本教材的的基础上,作出微调,编制适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学习使用的自编教材,见本课程的电子教材部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陈帼眉,姜勇,2007年第一版 2.《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商务印书馆,2011年修订版 3.《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二)教学建议 1.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在讲授过程中须密切结合幼儿教育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每一章节上完后,应布置学生及时去看与本章节有关的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 3.明确每次课程实践的目标,并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的课程实践笔记。 (三)教学基本条件 1.该课程任教的教师必须对教育心理学有较深的研究,同时要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 2.教学场所需要有多媒体设备。 3.要有课程实践的场所(幼儿园)。

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 2、为什么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 3、怎么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 例:模仿(绍兴晚报2月11日) 吉林省公主岭市某村的5岁女孩瑶瑶聪明活泼,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模仿电视里的人物言行,并经常表现给他人看。她最喜欢《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2003年1月25日,她看了小燕子上吊的镜头,就模仿起来,用鞋带往脖子上扎,当时被家人发现而制止。1月29日下午,瑶瑶趁没有人注意,溜进一间房子进行了危险的尝试。下午4点,有人进房时发现瑶瑶上吊了,一根绳子紧紧地勒在她的脖子上,另一头系在衣柜的把手上,脚下有一条小凳,她的脸上已经白得发青,舌头耷拉了出来。在昏迷10天以后,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1、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事件? 2、从中得到何种启示? 第一讲绪论 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 ——伽利略 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对于小学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1、什么是心理? 2、什么是儿童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但两者的心理有本质的区别。人既是自然实体,又是社会实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小学儿童的心理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也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使个体的心理过程带上个体独特的色彩。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制约、调节心理过程。要掌握完整的心理,就必须把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综合起来加以考察。 二、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 1、小学儿童思维比较单纯,想法比较幼稚。 2、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外露,喜怒形于色。 3、小学儿童活泼好动。 4、小学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 5、小学儿童喜欢模仿。 6、小学儿童喜欢表扬。 三、小教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的特点。 2、制定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 3、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 4、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第一章 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第二章 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A、加工系统(操作) B、执行控制系统 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 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 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拔苗助长是错误的) 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 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 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4岁前 Eg: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

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 第三章(基础) 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 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S——0——R。实验:位 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 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即可)马斯洛、罗杰斯 6、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 第四章 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 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 3、幼儿学习的特点: A、游戏室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B、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C、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D、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性与促进 4、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布鲁纳:肖像表征阶段 5、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辅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 6、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大题) A、奖励和敲入其分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B、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C、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7、发展记住两句话:外部动机起主导,内部动机逐渐发展。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8、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逆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顺应 9、问题解决等于迁移 第五章 1、游戏的心理特征: 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 B、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 C、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