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参赛 越南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参赛 越南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参赛  越南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参赛  越南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参赛越南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⑴基础性目标:了解越南战争的史实,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⑵发展性目标:学生通过探讨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联系现实对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越南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越南战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长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这场战争虽发生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场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战争。(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学过的朝鲜战争旧知识发生有机联系)

3、过程讲述:

一.“印度支那问题”

1.范围: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

2.印支问题的产生和发展①二战前,为法国的殖民地

②二战中,被日本占领

③1945年,印度支那获得解放;但是法国在美国支持下卷土重来,发动重新奴役印度支那人民的殖民战争。

④印度支那人民进行了长达九年的反法斗争(1946--1954)

⑤1954年《日内瓦协议》承认三国的独立和主权

材料一、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现越南政府称之为: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n Tranh Ch?ng M?C?u N??c),为新民主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所谓越共)反抗美国及其傀儡政权越南共和国吴庭艳(南越)的战争。

最开始扶植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

二、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

材料二、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独立,三国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对美国侵略扩张有力打击。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东南亚条约,全称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称,要用“自助和互助的办法”“抵抗武装进攻”。条约附有美国提出的“谅解”,对“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解释为“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条约还以议定书的形式,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为它的“保护地区”。

材料四、根据1954年《日内瓦协议》,以越南北纬17度为分界线,北部以胡志明为首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南部,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美国的支持下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南北正式分裂。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炼和归纳材料的能力)将背景归纳如下:1、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失败,对美国的侵略扩张是一次沉重打击。

2、美国为遏制共产党扩张,建立条约网。

浅析越南战争的影响

浅析越南战争的影响 摘要:越南战争是美国继朝鲜战争后,在亚洲发动的又一次战争,这场战争,无论是从持续的时间,还是从战争的规模上看都是朝鲜战争难以所及的。除了直接参战国美国和越南外,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也都派兵进入越南战场,中国也以援助越南的名义,秘密派遣大批工程兵、铁道兵、高炮兵和海、空军部队。这是一场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局部热战,它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欲从美国、越南、中国、苏联等几个角度来阐述越南战争的影响。 关键词:越南战争越南美国中国苏联 越南战争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是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社会进步的解放战争。早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就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但是美国代表没有在会议最后宣言上签字,预示它另有图谋,这为美国加紧干涉印度支那埋下了伏笔,而这一天来得很快。 1961年5月,美国开始在南越发动“特种战争”,1964年8月4日美国政府声称美国军舰在北部湾受到所谓第二次袭击,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了突然的武装侵略,完成了对越南战争的升级,至此,越南战争日趋白热化。到1975年美越签署停战协议,这场战争持续了十余载,不仅对交战双方,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越南:毁灭性的灾难 1、实现了越南南北的统一。越南战争的胜利,使越南一分为二的状态得以结束,越南重新归于统一,和平统一的实现,使越南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社会的稳定是越南今后一切发展的基础。 2、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长达10多年的战争让越南失去了110万的优秀子女。1975年当越南土地上重新恢复平静时,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孤儿、寡妇、残疾人。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当越南战争结束时,大量的援越工人、士兵留在了越南,帮助这位邻国兄弟重新建造家园。 3、经济崩溃,通货膨胀。早在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之前,越南同法国就进行了几十年的越法战争,近半个世纪的战火在越南这片土地上不断的燃烧,满目苍夷

选修三 中东战争与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宏观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 (2)、历史原因: (3)、直接原因: (4)、客观原因: (5)、加速原因: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分别是什么? (1)、开始时间及标志: (2)、结束时间及标志: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是谁?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是哪几个? 5、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6、说出促使二战扩大的战争? (1)1941年6月: (2)1941年12月: 7、说出促使二战转折的三大战役? (1)1942年6月: (2)1942年7月: (3)1942年10月: 8、说出促使德意法西斯垮台的三次登陆分别是什么? (1)1942年11月: (2)1943年7月: (3)1944年6月: 9、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1) (2) (3) (4)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哪些? (1)消极: (2)积极: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①根本原因: ②具体原因: ③直接原因: (2)标志: (3)特点: (4)这次危机带来哪些影响? ①国内: ②国际: (5)为应对这次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分析造成这种选择上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①美国选择: ②德日选择: ③差异原因: 三、德日意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你知道什么是法西斯专政吗?说出最早的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1)含义: (2)时间、地点、人物: 2、分析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有哪些? (1)历史原因: (2)现实原因: 3、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影响? (1)标志: (2)影响: 4、德国法西斯专政有何特点? 5、德国法西斯希特勒上台后是如何扩军备战的? (1)1935年: (2)1936年: 6、分析日本法西斯上台的原因有哪些? (1)历史原因: (2)现实原因: 7、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影响? (1)标志: (2)影响: 8、日本法西斯专政有何特点? 9、日本法西斯广田弘毅内阁制定的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历史52《越南战争》教案

越南战争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2. 日内瓦协议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2. 局部战争 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 越南战争的结果 2. 越南战争的影响 重点:越南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越南爱国

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这场战争虽发生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场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印度支那是指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独立,三国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对美国侵略扩张有力打击。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东南亚条约,全称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称,要用“自助和互助的办法”“抵抗武装进攻”。条约附有美国提出的“谅解”,对“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解释为“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条约还以议定书的形式,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为它的“保护地区”。1955年2月19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1977年6月该组织宣布解散。 2. 日内瓦协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各项协议,要求交战各方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承认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规定其他国家不得在三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在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南、北双方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并规定1956年7月举行自由选举,以实现越南的民主和统一。不久,美国取代法国的殖民地位,干涉印度支那三国内部事务。同年9月,美国策划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宣布将越南南方、老挝、柬埔寨置于其"保护"之下,并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扶植亲美政权和极右势力,阻挠和破坏《日内瓦协议》的实施。1954—1960年美国向南越政府提供了巨额援助,军事顾问从200余人增至2000余人,为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了条件。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1961年肯尼迪即任后不久,在南越把特种作战作为推行“灵活反应战略”的一个重要措施,对越南南方发动了一场特种战争。这是卖国在越南武装干涉的开始。 提问:什么叫“特种战争”?“特种战争”在美国军事顾问团(后改为军事援助司令部)的指导下,以美国派驻越南南方的特种部队为肯干,发动由美国出钱出枪、由美国顾问指挥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

东亚近代史8+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第8章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上) 《由于亚洲·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战败,东亚地区变成了东西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舞台。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外,中国也扯入其中,导致在冷战背景下发生了两场战争。我们在第8章(上)中将提出朝鲜战争,在(下)中将提出越南战争问题,进而探讨战争究竟给东亚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 朝鲜战争 始于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3日达成停战协定。至今仍处于“停战”状态。 在韩国,因开战的日期而将此次战争称为“6.25战争”或“韩国战争”;在北朝鲜则称为“祖 国解放战争”。曾参战的中国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意即抵抗美国的侵略,支援朝鲜。 1948年成立的韩国和北朝鲜都将整个朝鲜半岛视为自己的领土,认为对方“不合法”。最初, 朝鲜战争围绕着政权的正统性而进行,带有很强的内战性质,但由于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队和 中国军队的参战而演变为国际战争。苏联的空军飞行员也参加了北部一方的战斗。日本也应美国 方面的要求,秘密地派出扫雷舰,死亡1人。 两条线改变了小城的命运 铁原1945-1953 两条线改变了一个小城及其居民的命运。 日本战败后的1945年9月,美国和苏联为了分割占领地区划定了北纬38度线。这条线也成为了朝鲜战争经过激烈攻防战于1953年7月划定的军事分界线。最初是北方一侧,后来变成了南方一侧国家的一部分。由于南北分裂而撼动其命运的小城,它 现在的情况怎样呢?为此我前往韩国。 小城是铁原,位于朝鲜半岛正中,可谓半岛的“肚脐”。铁原地 处广阔而富饶的平原地区的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日本殖 民统治下的1914年,连接今天首尔(京城)与临东朝鲜湾元山的京 元线建成通车,途经铁原。铁原也成为延伸至风景名胜地金刚山的

高中历史 越南战争教案(高二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越南战争的背景即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美国出兵越南的原因,越南战争的进程由“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美国在越南失利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越南战争的原因及进程、结果和影响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越南战争爆发的实质是两个阵营对立的必然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就必须发展经济,强大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越南战争原因、进程及影响;美国在侵越战争过程中的政策变化的情况;难点: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这场战争虽发生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场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印度支那是指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独立,三国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对美国侵略扩张有力打击。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 2、理解: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运用: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通过对越南战争过程的讲述,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 2、综合分析: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历史比较:关于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度支那问题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 4、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建议】 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 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

突破方法: 1.结合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深刻理解越南战争的背景,认识越南战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表现,进而剖析战争的影响。 2.把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进行比较学习,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72年12月18日夜,河内上空传来了闷雷般的巨响,B-52在万米高空一波接一波编队而来。在目标上空,B-52根据统一命令一起打开弹舱,挂满炸弹的弹架如同一串串巨大的葡萄暴露出来。投弹指令一下达,各机同时按下投弹电钮,于是一枚枚高爆弹、燃烧弹、菠萝弹、凝固汽油弹从空中滚滚落下,以“地毯式”轰炸的方式,用几百吨炸弹将该地区炸成一片火海。这片火海就是越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里展开。 美国侵略越南的B-52轰炸机 “印度支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越南战争是如何进行的?如何认识越南战争与国际格局演变的关系? 学案导学 一、“印度支那问题”——背景 1.“印度支那”的范围:“印度支那”通常指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2.美国的遏制政策: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编织所谓“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条约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针对印度支那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论”。 3.《日内瓦协议》 (1)时间: 1954年。 (2)内容:越南由一条临时军事分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在北部,是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南部,法国殖民者撤走以后,美国扶植傀儡政权,成

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分析

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分析 陈晓芸国际政治1201 20120802975 内容摘要:1961年,美国开始发动越南战争,在此后的14年间,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掀起反战运动的高潮,尼克松政府作出从越南撤兵的决策。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关系、社会特点和个人三个层次分析美国政府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关键字:越南战争美苏关系两极格局反战运动尼克松 一、越战概况 越南战争是冷战格局下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产物,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越南被看作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显示美国力量的一个试验场。在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指导下,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到约翰逊等历届美国政府都奉行阻扰越南统一的政策。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宣告成立,随后美国于1961年5月在南越发动了“特种战争”,从而将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大幅度升级,开始了直接军事卷入的过程。之后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约翰逊政府又不得不持续向越南增兵,美国在越战泥潭里也越陷越深,最高峰时期驻越美军数量达到了542400人。但是,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伤亡人数不断增加,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在日益高涨。1967年3月31日,迫于各方压力,约翰逊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部分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并谋求进行和谈。同时声明他本人不再参加1968年的总统大选。向选民许诺要结束越南战争的尼克松成功上台,并保证制定一项迅速实现停战的“秘密计划”。但如同前几届总统一样,尼克松不希望自己成为“输掉战争”的总统。他要谋求“体面的和平”,争取实现“光荣停战”。为此,尼克松政府决定采取“打击”与“谈判”相结合的政策, 一方面推行战争“越南化”,企图建立一支能够逐渐替代美军作战的南越部队,以便使美军尽早撤离越南;另一方面则是寻求通过谈判实现和平解决。但是,由于南越军事形势的恶化,尼克松又采取了一些大胆严重的战争升级行动,甚至把战争扩大到了越南北方和整个印度支那。及至1973年初,美国与北越的谈判终于取得重大突破。1973年1月27日,美国、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和西贡政权四方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在随后的两个月内,美军剩余部队陆续撤出越南。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历时12年零26天的战争告终。 二、层次分析 1、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演变引起美国的战略收缩 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时的国际大环境仍是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但是在此格局下,两大阵营和第三世界的国际关系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以美国的国际关系变化最为剧烈。 首先,这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内,中苏两个主要大国已从昔日的盟友发展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资本主义阵营内部,随着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力量的上升,其政治、外交上的独立倾向越来越强。法国的戴高乐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唱对台戏。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绕过美国直接与苏联及东欧国家谈判。美国的西方盟国都在寻找机会摆脱美国的控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建立新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斗争更加高涨。60年代以后,美国在亚非拉推行的新殖民主义政策越来越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抵制。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之比较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之比较研究 姓名:刘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史 指导教师:白建才 20050401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之比较研究 刘鹏 摘要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是二战后亚太地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代表。由于这两次战争都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发生在中国的周边,都引起了美、中、苏等大国的插手,都导致了当时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因此在各具特点的同时,也就具有了很多的相似之处。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两次战争都十分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任何论文或专著将它们放在一起做比较研究。本文拟依据历史唯物论和博弈论等国际关系理论,对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起因、战争进程及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把人们对这两次战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国际政局的斗争中,各个国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选择与行动,以图最大化地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不同的选择之间很可能会产生冲突。当冲突不可调和时,作为政治斗争延续的重要手段一一战争就不可避免她被采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国际大背景相似、地理位置相近、主要参战国有所重复的情况下,其战争的爆发、战争进程的发展、战争的结果和影响等各方面的相异,证明了从战争的发生到结束,每一步的进行都与政治斗争的进程有着相互的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外界条件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战争进程,每一步的选择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必须随时根据条件变化做出新的选择,否则就有可能损害到自身的国家利益。而避免战争的选择应当随时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全文由前言、正文和总结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战争起因的比较。具体分析两次战争爆发的不同原因,强调了美国在两次战争中参战时的不同目标和参战过程中的政策转变,突出了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美国为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和行动。 第二部分:战争进程的比较。比较两次战争的各个具体方面,包括战争规模、战略战术、苏联与两次战争、战争的结束四个方面,从微观上展现两次战争各自的特点。 第三部分:结果及影响的比较。比较朝鲜、越南、美国、中国、苏联在战争中的结果,综台分析其胜利或失败的原因,总结出各国所做出的不同选择与最终

越南战争的影响

越南战争的影响 何俊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向东南亚扩张,蓄意阻扰越南统一,并对其发动了一场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史称“越南战争”。这是美国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场战争,越南战争对与战争的双方以及相关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论事件的影响应是一分为二的,而战争的负面影响是绝对的,长期的,深刻的。 一、战争对双方的影响 1、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战争期间,美国在越南耗费的军费超过1670亿美元,巨额开支加剧了美国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而这又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使整个经济长期陷于滞涨状态。同时,战争直接制约着美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战争对于越南经济造成的危机,比起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越南没有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战争之前,越南长期处于战乱之下,经济原本就已岌岌可危。10多年以弱抵强的战争,交通、通讯、基础设施被破坏殆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几乎完全隔绝,直接加剧了越南的通货膨胀,经济崩溃。 2、战争的伤亡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伤亡34万余人,损失飞机和直升机4000余架,耗资2000多亿美元。这直接掀起了国内的反战声浪,民主和女权运动兴起,甚至一度改变了美国对外战争的策略和军事变革。相比美军,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19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战争使越南的人口比例严重失调,越战后的越南男性人口严重不足,制约了国家经济与工业的发展。 3、战争对国民的影响 越南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心理上严重的创伤,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方面,面对家园被毁,生灵涂炭,对于家庭的影响是绝对毁灭性的。 二、越南战争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 1、战争对于国际格局的影响 战争之初,作为战争的发起者,美政府不曾料到这场战争竟会如此难打。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使美国的力量和意志受到双重削弱,动摇了其二战结束以来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直接促成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极间的攻守之势发生逆转。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全面复苏,中国迅速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形成冲击。 2、战争对于美国战后战略的影响 在越战的直接刺激下。“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美国终止了自二战以来20余年的国度扩张,促使美国暂时由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收缩,维持了战后国际社会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也直接触发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军事改革,这场改革涉及:兵役制度、人事制度、福利制度、教育制度、训练制度、指挥制度、后勤保障、武装装备和作战理论等多方

林达:反省越战——写在越战结束二十五周年之际@

反省越战——写在越战结束二十五周年之际 丁林 彼得·彼得森是越南战争后的第一任美国驻越南大使。今年4月,当美越双方都在纪念越战结束25周年的时候,美国的公共电视网播出了他的故事。 对于美国人来说,越战的正式结束,是以美国放弃驻西贡大使馆为标志的。1975年4月美国放弃使馆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楼顶上,用直升飞机仓促地撤走使馆人员,这是一场有电影记录的大溃逃,它象征美国延续了4任总统的越南政策以失败告终。这场溃逃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无法磨灭的历史刻痕。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20年后重新与越南建交的时候,还特地要求把当年使馆屋顶上的铁梯运到美国,放在卡特博物馆内作为历史的纪念。 越战对美国人来说永远是一个痛苦的话题,正因为这个话题包含着痛苦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它年年都被提起,美国人几乎每年都可以在电视上再次看到西贡大撤退时混乱而痛苦的景象,今年是第25年。经过25年的淘洗,越南战争的失误已经不再是国内政治争论的焦点内容,人们对越战期间国内政治的是非已经没有太大兴趣,但是,对战争本身却难以忘怀。早在80年代初,国会决定建造越战纪念碑而广招设计方案的时候,就明确规定,纪念碑对那场战争本身将不作评价。如今,美国人对越战的纪念和反思,更多地抵达一个新的层面——人道与和解的层面。彼得·彼得森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 1966年,31岁的彼得森是美国空军驾驶员,在被派往越南执行了六十几次任务后,他驾驶的F-4被击落,彼得森成了俘虏,被关押在大名鼎鼎的美军俘虏监狱———别号叫“河内希尔顿”的监狱。在3年半的监禁中,彼德森被单独囚禁3年,与外界完全隔绝,他的亲属对他的生死一无所知。可是,他还算幸运,成为第一批被释放回国的美军战俘之一。 美国任何一场战争的俘虏回国,都是被同胞当作英雄对待的,彼得森也一样。当他步出监狱上飞机时,还穿着囚犯的服装,而到达美国下飞机的时候,就又是一身戎装了。彼得森试图彻底抛开过去的记忆,他说,在满载被释战俘的飞机升空的一刹那,他就决心把越南彻底抛在身后了。 彼得森渐渐参与政治活动,1990年开始挑战美国国会竞选,并成功地当选为国会议员。可是,命中注定一般,他在众议院第一次投票表决的时候,议题就是战争。普通的一场表决,对于彼得森却是一次痛苦的经验,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并没有消失。最终,彼得森投了反对票。成功的政治生涯和国会议员的生活不能使彼得森忘却过去,他决定不再竞选第四次连任众议员,而要求白宫把他作为大使派往越南。1995年,彼得森终于成为越战后的第一任美国大使。 彼得森坚持“和解”的信念并不容易。“河内希尔顿”战俘监狱以用酷刑迫使战俘签署认罪书闻名于世。然而,和解是他30年心理历程的结果。作为美国大使,他带着和解的愿望几乎走遍了越南,参加各种会议、与各界人物会谈、帮助先期来越南投资却亏损连连的美国商人,最重要的,他要寻找越战期间美军失踪人员的下落。

5.2《越南战争》教案(新人教选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二节越南战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2. 日内瓦协议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2. 局部战争 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越南战争的结果 2.越南战争的影响 重点:越南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这场战争虽发生

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场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印度支那是指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独立,三国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对美国侵略扩张有力打击。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东南亚条约,全称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称,要用“自助和互助的办法”“抵抗武装进攻”。条约附有美国提出的“谅解”,对“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解释为“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条约还以议定书的形式,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为它的“保护地区”。1955年2月19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1977年6月该组织宣布解散。 2. 日内瓦协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各项协议,要求交战各方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承认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规定其他国家不得在三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在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南、北双方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并规定1956年7月举行自由选举,以实现越南的民主和统一。不久,美国取代法国的殖民地位,干涉印度支那三国内部事务。同年9月,美国策划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宣布将越南南方、老挝、柬埔寨置于其"保护"之下,并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扶植亲美政权和极右势力,阻挠和破坏《日内瓦协议》的实施。1954—1960年美国向南越政府提供了巨额援助,军事顾问从200余人增至2000余人,为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了条件。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1961年肯尼迪即任后不久,在南越把特种作战作为推行“灵活反应战略”的一个重要措施,对越南南方发动了一场特种战争。这是卖国在越南武装干涉的开始。 提问:什么叫“特种战争”?“特种战争”在美国军事顾问团(后改为军事援助司令部)的指导下,以美国派驻越南南方的特种部队为肯干,发动由美国出钱出枪、由美国顾问指挥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在此期间,美国于1962年2月在西贡(今胡志明市)设立“驻越军援司令部”,作为特种战争的指挥部。美国增派军事顾问,训练和指挥西贡军队作战,组织并指挥南越军和各种反动组织,反对越南南方人民的革命游击战争,但在越南南方人民革命力量的打击下遭到失败。 2. 局部战争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其军舰在公海遭到攻击,出动飞机轰炸越南北方港口,制造北部湾事件。1965年2月,美国开始对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3月,美地面部队开始在南方直接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特种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以“南打北炸”为基本特点的局

美国老兵回忆朝鲜战争

美国老兵回忆朝鲜战争 美国老兵韦伯在朝鲜战争中受伤致残。虽然对残疾生活已习以为常,但有些不得已之举却成为他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我们当时由于天气原因而无法完成任务,着实令人沮丧。”退役陆军上校韦伯(William E. Weber)回忆道。这位美国老兵曾效力于美军第187空降团。该团曾于1950年10月20日在朝鲜空降。数千名士兵降落在距平壤以北50公里以外的肃川和顺天附近。他们的任务是阻止朝鲜军队和政府撤退,但是却以失败告终。 韦伯说,恶劣的天气迫使空降被推迟了几个小时,朝鲜人因此赢得了足够的脱身时间。对于200名被火车运往北部的联合军战俘来说,美军也来晚了。朝鲜人将火车停在了一个隧洞中。韦伯继续讲述:“当他们获悉我们要救这些战俘时,他们在隧道中将这些人全杀了。” 年纪轻轻的韦伯就已自愿参军 韦伯在芝加哥出生,在密尔沃基长大。1943年2月,当17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军时,正值二战期间。1945年1月他被派往太平洋地区,先去了菲律宾,然后前往冲绳和横滨,以

监督日本人投降。因为他的成绩不错加之部队当时缺乏领导人员,他便开始了他的军官生涯。 韦伯继续说,1950年9月,他的肩膀中弹,这是他第一次在朝鲜受伤。“没什么大不了的。"仅仅胳膊、腿部和肩膀中枪“不会使你完全丧失战斗力”。它们会“带来不便,但只要不是神经或血管中弹,这些伤势并不比手指被针扎严重。”只是中枪的地方伤口更大而已。然而,像韦伯这样的职业军人也有令其无法忘记的伤痕。 “我们的不得以之举很可怕” 1950年12月韦伯所在的军团要掩护美军第八军团撤至北纬38度。美国人在鸭绿江边与参战的中国士兵交锋,惨遭失败。之后,美国军队路径偏僻地区和紧靠山区的村落撤退。韦伯的军团接到的命令是:不要让跟进的中国军队找到食物和栖身之处。“我们被迫去破坏无辜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物品,我们烧了他们的房屋、收成和存货,”说到这,韦伯的声音渐弱,间或哽咽,眼眶湿润。村里的朝鲜人包括小孩和老人,不得不背着所剩家当徒步前往南方。“他们食不果腹、或途中身亡或沦落成难民。” 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于1988年指定成立了一个朝鲜战争纪念墙顾问小组。(右后二:韦伯) “虽然是战时,但我们当初被迫对这些人做的事很可怕。”韦

十五部越战电影告诉你越战对美国影响有多深远

十五部越战电影告诉你越战对美国影响有多深远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历时最久、对国内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初涉足越战以来,这场战争对美国文化 产生了持续性的巨大影响。根据近5万名影迷的投票,美国著名排行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5299328.html,将美国人拍的最佳越战电影进行评比,排名前15位的电影如下。 越南战争 全金属外壳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人性在军营中被抑制,一群生龙活虎的新兵如何在训练营里被扭曲成杀人机器。 第二部分是另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外号叫「小丑」的新兵被编入新闻组,他看到战争令年轻的士兵们麻木不仁,他 们在越共士兵的尸体旁饮酒作乐,笑着在直升机上扫射村民。一次任务中「小丑」所在的队伍遭到越共狙击手袭击,很多同伴被撂倒。当「小丑」本人成为目标时,战友及时命中了狙击手,这名狙击手竟然是个少女。 一名士兵提议扔下身受重伤的狙击手,让她痛苦挣扎而死。而在少女不断「杀了我」的哀求声中,「小丑」最终决定扣 下扳机。

训练营里的魔鬼教官 库布里克的电影往往让人难以捉摸,有些评论家认为「这可能是他最糟糕的一部电影」。可是这些反对声音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如今《全金属外壳》被普遍认为是对「战争即地狱」的最好诠释,一场野蛮战争留给年轻人多少荒谬和虚无。野战排 这是奥利佛?斯通越战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通过这部影片赢得了他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野战排》以一个普通士兵的经历搭建结构进行叙事,节奏紧凑,不打算给观众喘息的机会。 野战排 观众从新兵克里斯?泰勒的身上感受到战争的折磨——灼热的阳光、脱水、蚊虫叮咬、巨大的蚂蚁爬到身上。目睹了无数屠杀之后的克里斯心理受创,他很快就意识到,在战争中,他只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数字。 影片的另一个线索是泰勒的两位上级之间价值观的剧烈冲突,嗜杀的中士巴恩斯在战斗中趁乱打死了他的对头——信奉人道主义的中士伊莱亚斯。而被巴恩斯洗脑,学会了杀人的泰勒反而在另一次战斗中将巴恩斯打死。 关于越南战争的一些作品,首先将美国士兵描述成受难者,

越南战争老兵见闻讲述讲解

抗美援越对空作战回忆 美国继五十年代初侵略朝鲜战争失败之后,又于一九六四年八月,派遣驱逐舰入侵越南领海,制造北部湾时间。随即以此为借口,对越南北方进行空袭。特别是一九六五年二月开始,空袭逐步升级,依靠其空中优势,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狂轰滥炸。美国空军在越南北方投弹数量,大大超过侵朝战争,达258万吨;投弹的密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16.2吨。空袭的目标,起初只是军事目标和交通运输线,后来连民用设施和居民区也不放过。其目的是阻止越南北方向南方输送物资和得到中国的援助。美军的空袭,使越南北方的建设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给越南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困难,约有5.2万平民被炸死。 应越南政府的请求和中越两国政府及军队签订的协议,从一九六五年二月起,我国高射炮部队、探照灯部队、铁道兵部队、工程兵部队扫雷和后勤部队,共计32万余人,相继开赴越南北方各个重要目标,执行抗美援越对空作战任务。这场战争,直至一九七二年八月止,持续八年之久。抗美援越和抗美援朝一样,都是以美国失败告终。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再次证明,劣势装备的民族,只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斗争,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在战争阴云又密布的今天,回顾中国抗美援越高炮部队与美国空军作战的经历与经验,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向南方开战 一九六七年三月初,部队接到抗美援越命令后,立即备战。于三月三十一日,从辽宁省大虎山车站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于四月十日到达离越南较近的云南省开原市部队驻地。再次短暂停留。一是部队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二是等待派先遣人员进行战场准备。 五月十九日正式入越,早上五时出发。上午九时到达与越南接壤的河口镇,河口镇与越南只隔一条约30米宽的河。。因为敌机控制着越南制空权,我们只好在此等待夜幕的降临。当晚七时,我们跨过河桥进入越南国土。我们是机械化部队,车水马龙,队伍浩浩荡荡,几经防空,于午夜到达安沛省省会。这个省会早被美国飞机夷为平地,名存实亡。 二,任务与火力 我们的任务是,四十军高炮团和二十三军高炮团,配属高炮第六十四师,一共六个高炮团,约有各类高炮368门,各类高射机枪(单管的、双管的、四管的)约有300挺,组成低空、中空、高空火力网,共同保卫安沛省省会交通枢纽和掩护我工程部队为越南修建新的军用飞机场。 安沛省省会,是安沛至老街铁路交通线的重要转运站,中国很多援越物资都经此中转。同时,我工程兵部队在此为越南修建军用机场,因此,安沛地区就成为敌机轰炸的重点。 修建这个机场,工程非常庞大,不是在平地修建,而是在山区,用愚公移山精神,推平五十几座小山来建造。这个工程原先

越战纪念碑与社会心理学分析

社会心理学 指导教师:李香会 设计艺术学(视传) 学号:11105040406097 姓名:李华

越战纪念碑 越战纪念碑,又称越南战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是由华裔设计师林璎设于1981年设计的一所标志性建筑。这座建筑在设计之后曾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争议存在于多方面,当时代表美国建筑界和艺术届的八位德高望重的大师来作为评委经过两次最终表决,认定是林璎的作品为最佳作品。但是却遭到了来自越战老兵,还有修建纪念碑的赞助商等部分人群的反对,甚至最后闹到了美国国会。虽然艺术界与新闻界均对她的作品赞许有加,但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越战士兵的雕像。一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与阿灵顿国家公墓里硫磺岛升旗雕塑那样反映传统军队形象不同,她的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还有人认为,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由于她是华裔,受到种族主义分子和一些越战老兵的抵制。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但是在重新组织评审团后,第二次评审结果她的设计仍然获得第一名。委员会为慎重起见,重新仔细审阅了林璎的作品,审阅之后觉得仍然是一个佳作,就拒绝了退伍军人的要求。当时,内政部长华特还曾经出面,下令暂停工程进度,并要求在V字型建筑的中间,放一座雕像并悬挂一面美国国旗。林璎面临种种压力仍不肯妥协,毅然要求撤回自己设计人的名字,因为,她觉得如此这般的要求和篡改,已经破坏了她的原设计精神,刻上她名字不但是个谎言,对她来说也是一种侮辱。在她的坚持下,插国旗之举取消,三位越战军人的雕像也被移往V型碑石的侧面。 林璎的作品之后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究竟是评委们是正确的还是那些反对者是正确的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首先是关于设计目标的确立,我们参照设计群体和它的需求层次来分析。设计目标是对于死亡战士的纪念。目的是警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在林璎的设计中,设计师所参照的用户群体是设计师本身,而并非是一些受众群体,林英老师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从未改变,因为她以她的理解去读懂历史,她能够将自己的对于战争那种痛苦以自己独特的设计角度来做出判断,是尊重自己,也是对死去的人的尊重。需求的群体不同,所做的设计也不会相同。需求和设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需求和设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

纪念碑景观环境设计的儒道思想初探_以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美国越战纪念碑为例

95

96 设计成一种政府的政治标志或是政治勋章,而是希望它能与周 边的环境浑然一体,使其成为能供孩子们玩耍的华盛顿广场中 的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她形容这座纪念碑是刻在地面上的一 道伤疤,向人们,尤其是政府的决策者们,述说战争带来的悲 痛和苦难。她的设计异常简单而朴实:两面简单平滑的黑色花 岗岩石墙,以一定角度相连,石墙上刻着5万8千多名在越南 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将士的名字。两面石墙各长246.75英尺,整 座纪念碑总长度为493.5英寸。每段墙由70块板块组成。最大 的板块上刻有137行人名,最小的板块上只有一行。每行各有 五个人名。在两面墙连接处的顶点高10.1英尺。墙面向两端逐 渐变薄,末端只有8英寸厚。修建越南战争纪念碑是在1981被 提出的。从林璎提交她的设计到纪念碑完成历时五年,不仅因 为其规模宏大,还因为她的设计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在 一些越战老兵团体的坚持下,纪念碑的设计增加了一座现实主 义的战士雕像,不过为了使雕像和石墙保持各自的整体感,雕 像的位置离石墙有一段距离。浏览死者姓名的参观者们,能看 到自己映在墙面上的面孔,许多人把这种效果比作生者与死者 的见面,在游人心中掀起无限情感的波澜。另外,参观者还可 以用铅笔把他们阵亡的亲人的名字做成拓印。 二、关于两个作者——梁思成与林璎 梁思成出生于广东省新会,192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 于1927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于1947 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8年他回到中国 时创立了东北大学的建筑系。1931年,他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 一个研究古代中国建筑的学术组织。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 指导并参与了对2000余座古建筑样本的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 的宝贵资料,并系统而彻底地研究了中国古建筑与古代艺术的 发展、特征和成就”。1949年后,他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 员会副主任,热心地参与北京城镇建设工程。他建议把北京变 成新的首都。北京,这座古建筑云集的城市,是建设一个景致 迷人、植被丰富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理想地点,就如美国 的华盛顿特区那样。梁思成和他的妻子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北京市内10多座宏伟 建筑的设计。1946年,他创立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曾任人才 辈出的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院长。并在清华执教达26年之久。 林璎,美籍华人,1959年出生于俄亥俄州雅典城(Athens, Ohio)的一个艺术家庭,家庭成员都很有素养。她的父亲曾任 俄亥俄大学的艺术学院院长,而母亲则是同一所大学的文学教 授。林璎被培训成为艺术家和建筑师,她设计的雕塑、庭园、纪 念碑、建筑工程都本着一个原则:在自然景观中为个体创造一 个空间。她从广泛多样的文化中汲取设计雕塑与建筑作品的灵 感,其中包括日本的禅寺园林、俄亥俄州侯普维尔(Hopewell),原 住民在公元前800年所建造的土墩图腾、及美国20世纪60~70 年代的土方工程艺术家们的作品。为了确定将建在华盛顿广场 上的越南战争纪念碑的外形,政府向全国征集样式设计,当时 还是耶鲁大学大三学生的林璎提交的作品脱颖而出,使她成为 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林璎以她认可度最高的作品,越南战争纪 念碑,让战斗中阵亡的将士的姓名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把在 异乡的土地上发生的一场悲剧和托起纪念碑的美国首都的土壤 联结了起来。 尽管林璎和梁思成生于同一个家族,也拥有相似的教育背 景,他们的风格和想法却迥然不同。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一 生经历了帝制中国的最后40年以及中华民国的头20年,从1894 年开始,他便扮演改革运动者与传播者的角色,提倡迎接现代 西方社会的挑战,主张采纳西方技术与政体。1898年改革失败, 梁启超逃逸到日本。满清政府被推翻后,他回到中国,并曾出 任民国的司法总长。 梁启超的显赫声名、观念想法以及他所关注的事物,影响 着梁思成的一生。同时梁启超还是一个严肃的儒家学者。对于 一个儒生来说,对国家和政府无条件的忠诚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这又可以称为“忠”,即坚信自己的国家与人民,努力为国家与 人民效力。 与梁思成不同,林璎在现代美国的一个移民家庭中长大。 她的父母都极少谈及中国。她和她的弟弟都不懂得说汉语。对 于自己的亲戚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一事,她也毫不知情。在 她内心中,并没有被灌输一种“漂泊他乡的感觉”。她所感受到 的要更微妙些,将她养育成人的是漂泊他乡的父母,而他们显 然决定林璎和她的弟弟都不应该再有那样的感受。 三、两种设计的思路对比——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 在中国,与其他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人始 1 2 3 4 5 6 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