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

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

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
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

浓缩血小板分离试剂盒

简介: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Leagene 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又称浓缩血小板分离试剂盒,亦可简称为血小板制备试剂盒,可将血小板与其他血细胞成分分开,而且与血浆蛋白分开,该试剂未经过滤除菌,100ml 规格该试剂盒可分离900ml 新鲜血液。该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2周内未应用过阿司匹林等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的新鲜血液,迅速按新鲜血液: PRP 分离液=加入离心管或试管中混匀。

2、 离心10min ,如果效果不佳可延长至。

3、 取上层溶液(即为富含血小板血浆),注意不要吸取中间层,转移至新的离心管或试管。

4、 离心,弃上清。

5、 加入适量的血小板洗涤液,离心,弃上清。

6、 重复上述步骤1次。

7、 加入适量的血小板悬浮液悬浮血小板,制成血小板悬液,计数血小板并将浓度调整为

2.5×106/ml 。如需计数置于显微镜高倍镜下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中央共五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血小板数/L=5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109/L

8、 一般22℃或4℃保存,如长期保存应加入6%DMSO 。血小板在体外活性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在6h 以内完成下游实验。

结果分析:制备的的洗涤血小板已经进一步将血小板与血浆蛋白分开,用洗涤血小板进行实验,不受血浆蛋白的影响,研究条件比较简单。

编号 名称 CS0257 Storage 试剂(A): PRP 分离液 100ml 4℃ 试剂(B): 血小板洗涤液 500ml 4℃ 试剂(C): 血小板悬浮液 10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注意事项:

1、针刺深度应稍深,拭去第一滴血后,首先采血做血小板计数。操作应迅速,防止血小板

聚集。

2、盛装富含血小板血浆的离心管或试管应硅化并加盖或用薄膜封口,以免CO2挥发而使

pH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血小板功能测定。

4、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6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

DF0111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10%)

DG0005 糖原PAS染色液

DM0007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

NH0043 SSC缓冲液(20×,pH7.0)

PW0040 Western blot一抗稀释液

TE0002 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PNP微板法)

血小板聚集功能(AA途径)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血小板聚集功能(AA途径)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与血栓弹力图仪配套使用,体外检测人全血的血块强度(MA)指标,通过MA计算抑制率,用于评价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1.1包装规格 1人份/盒、5人份/盒 1.2产品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试剂盒外观整洁,标识清晰。试剂盒内的各液体组分应澄清透明,无沉淀或絮状物,无漏液。样品测定杯无破损,无变形。 2.2 准确性 2.2.1用本试剂盒同Haemoneticse公司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对40例临床样本进行对照检测,各自测得的抑制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应满足r≥0.975。 2.2.2用本试剂盒测定正常人群抗凝全血样本,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正常人群抗凝全血样本AA途径MA值测试结果范围 2.3 批内精密度 用同批试剂盒的普通杯检测同一份枸橼酸钠抗凝全血5次,计算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应小于15%。 用同批试剂盒的巴曲酶杯和花生四烯酸杯分别检测同一份肝素钠抗凝全血各5次,计算各自的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均应小于15%。 2.4批间精密度 用不同三批试剂盒每一批的普通杯检测同一份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各5次,计算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应小于15%。

血小板抗体检测 宣传

血小板抗体检测项目(固相凝集法) 一、基本原理: 血小板抗体检测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血小板的免疫性抗体,包括三类:1.ABO血型系统和HLA系统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产生的特异性抗体,3.药物所致的血小板抗体 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一)在临床辅助诊断中的作用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TP的临床症状很重要,但仍为排除性诊断。如结合血小板抗体检测,则对ITP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2、血液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有辅助诊断意义。 3、孕期流产风险评估:血小板抗体筛查可对孕期流产风险做出评估,尤其适用于有多次妊娠史、习惯性流产史以及不孕不育情况查因。(二)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 1、预防红细胞输注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阴性者,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采取干预措施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降低,极大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2、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多次输血后出现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检测血小板抗体对提高血小板治疗效率和保证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三、血小板抗体检查的筛查对象 1、血液肿瘤科病人:评价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水平,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障、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2、需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特别是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建议提前筛查血小板抗体,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 3、妇产科孕检:评价孕期流产风险,尤其适用于有多次流产史患者查因。

单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

单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 1、目的: 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单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单采血小板的采集。 3、职责: 3.1由具有相应资质并经岗位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或经培训合格的卫生技 术人员承担。 3.2负责采集血小板,血小板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3.3负责对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和献血反应的处理。 4、操作步骤: 4.1机采室工作人员接到献血办的机采血小板通知后,献血者的接待实行首 问负责制,欢迎献血者参加献血。 4.1.1请献血者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严格核对献血者身份证件,在计算机系 统献血管理界面查询既往献血记录及体检记录有无淘汰项目。 4.1.2严格遵照《献血者健康征询和体检操作规程》进行单采血小板者的健 康征询和体检。 4.1.3体检合格后留取献血者2ml、5ml血样交与检验人员,用于血常规和 输血传播性疾病检测。离心血样标本后观察血浆上清有无乳糜浑浊,如上清清亮透明,则符合采集要求。 4.1.4血常规检测:记录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针对血常规不合格的和初检合格的献血者进行反馈。初检结果不合格的,交专人进行统一反馈。对初检

程序合格的献血者,核对无偿机采献血登记表和血常规检测报告。血常规检测合格要求:红细胞压积0.36~0.45,PLT≥170×109/L,无其他异常情况。 4.2开始开集前给予献血者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0ml—30ml口服。 4.3管道安装见《MCS+血细胞分离机管道安装操作规程》。 4.4实施采集步骤: 4.4.1预冲耗材完成后操作人员再次核对献血者信息,根据该献血者献血参数 和采集要求设置献血参数和目标产量,需修改的献血者信息:性别、身高、体重、采前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目标产量2.5ELL(单份)、采集血浆量10 ml、记录采后血小板的数值,献血参数和目标产量可在采集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4.4.2扎袖带,之后按“CUFF”键,使袖带充气。 4.4.3静脉穿刺根据《血液采集操作规程》中的静脉穿刺部分执行,严格进行 穿刺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 cm×8 cm。作用1~3 min 。宜消毒2~3遍。对手臂卫生状况不佳者建议在消毒穿刺前进行手臂清洗。 4.4.4血液标本留取:穿刺见回血后打开穿刺针后部的止流夹和留样袋止流 夹,血液流至留样袋内10--15 ml后关闭留样袋止流夹。可用做血液检测标本。夹闭留样袋夹子,保持针头位置稳定,血流通畅,即可用胶布固定针头位置,用创可贴覆盖保护针眼,胶布固定,按开始键采集按Draw进行整个循环采集流程。 4.4.5献血码的粘贴:再次进行献血核对无误后将41号献血码粘贴与血小 板收集袋条形码的下方居中。43号献血码粘贴于绿色管线上,45号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说明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方法 1、平衡室温 取出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放在室温中平衡至室温。 2、检测样本准备 将血浆(血清)3000转离心5-10分钟。 3、配制浓缩洗涤液 将浓缩洗涤液以1:24比例与蒸馏水混合(满瓶20ML浓缩洗涤液兑480ML蒸馏水)。 4、配制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 将冻干粉依比例与生理盐水混合(冻干粉0.5ML与0.5ML生理盐水混合),混合后放置5分钟,使用前轻轻摇匀。 5、标识 由包装内取出一条反应板,平衡至室温。标记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测样本序号。 6、加血小板 向反应板孔中各加入1滴(约50μl)混匀的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7、固着 将反应板用平板离心机以5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1)。 8、洗涤 将反应板用洗涤液洗3至4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再轻轻甩掉洗涤液。最后一次洗涤后将残余液体蘸干。 9、加样 先向各孔中加入2滴(100μl)低离子强度溶液,再分别滴加1滴(50μl)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测样本。 10、孵育 将反应孔用封口胶纸封好,轻摇混匀后置湿盒中37℃孵育30分钟(或气浴孵育35至40分钟)。 11、洗涤(同步骤8)反复洗涤5至6次。 12、加指示物 立即向上述各孔加入1滴抗人IgG(50μl)和1滴(50μl)混匀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悬液,轻轻振荡混匀。 13、离心 将反应板以20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2)。 14、结果判定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黏附在反应孔底部表面,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弱阳性反应格局介于两者之间。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二、三).pdf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二、三) 一、前言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近年来抗血小 板治疗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综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基金会(ACCF)/美同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SCAI)、欧洲卒中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科 分会等国内学术机构发布的指南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组织相关专家撰 写了本共识,以推进我国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共识制定过程:(1)全面复习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涉及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证据;(2)综合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研究证据,并考虑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3)讨论现有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指南中涉及抗血小板治疗内容;(4)综合评估证据。 二、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小 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以下几种。 1.血栓素A2(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杨酸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皿栓 素抑制剂,40年前发现其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药物。阿 司匹林通过对环氧酶(COX)-1的作用直接抑制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阿司旺林其他作用包括介导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以及参 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过程[1-2]。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服用后1 h 达峰值血药浓度。在胃内开始吸收,在小肠上段吸收大部分。阿司匹林以结合代谢 物和游离水杨酸从肾脏排泄。嚼服阿司匹林,起效快. 2.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拮抗剂:ADP存在于血小板内的高密度颗粒中,与止血及血栓形成有关、血小板ADP受体调控ADP浓度,人类血小板有3种不同ADP

[资料]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资料]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因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临床问题和疾病已引起全社会的严重关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血小板抗体检测(或筛选)包括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是临床很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 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 27,,63,,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是影响临床安全输血的严重因素。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非常有意义。 (一)输注红细胞悬液: 1.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经干预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下降。 2. 干预措施: 1)建议使用去白的红细胞(血库型或床旁型白细胞滤器) 2)建议使用洗涤的红细胞 3)使用药物 (二) 输注血浆: 1)输血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 文献报道,输血后发生的一系列严重呼吸窘迫病,其80%病例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血小 抗体。研究已经证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TRALI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市血液中心杨颖教授认为中国免疫性TRALI发病虽少,但严重型较多。 2)不同国家TRALI发生\死亡率 UK SHOT 德国丹麦法国加拿大 1996-2003 1995 – 2002 1999 – 2002 1994 –1998 2000 –2003 例数 139 101 6 34 21 发生率% 7 3 7 0-15 0-5 死亡率% 9 NR NR 20 9 检测患者、供者血液的血小板抗体是可行的、必要的,目的是进一步保证输血安全。 (三)输注血小板 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为30%,70%,其中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约为20%。 血小板抗体是临床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20,80%多次 输血的患者出现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会导致昂贵的血液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身体损害。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与血小板抗体有关的疾病的重要依据,其对不孕 不育和因子宫肌瘤引起死胎都有极大的影响。 鉴于血小板抗体对临床的重要价值,为此该项目得到2011年11月1日卫生厅质量检 查组的充分肯定。目前我省兄弟医院已相继开展,有浙一、浙二、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医院,我市有李惠利医院、市一、鄞州医院、鄞州二院等。收费:

手工与机采血小板疗效的临床观察

手工与机采血小板疗效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09-05T16:19:26.9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作者:黄通位 [导读] 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治疗因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 (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检验科/输血科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集血小板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住院患者,均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即A组(输注手工血小板,n=54)与B组(输注机采血小板,n=54),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 24h后的PPR值、CCI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总的输注有效率及输血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工血小板疗效基本等同于机采血小板,对于短期受血者,如妇科、骨科手术患者,可选用手工分离血小板。 【关键词】疗效;机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183-02 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治疗因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受采集环境因素的制约和采集的特殊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利用全血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可充分利用全血中的血小板,不仅可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也避免资源浪费。笔者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手工与机采血小板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8例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住院患者,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即A组(输注手工血小板,n=54)与B组(输注机采血小板,n=54)。A组中,女25例,男29例,年龄14~80岁,平均(54.2±3.6)岁,输注血小板次数1~13次,平均(3.9±1.5)次;B组中,女26例,男28例,年龄15~81岁,平均(54.3±2.9)岁,输注血小板次数1~14次,平均(4.2±1.2)次。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两组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Sysmex XS-1000i血细胞计数仪、南格尔血细胞分离机等。手工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且质量均符合产品标准。输注前后血小板数量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根据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PPR)、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及临床出血症状有无改善进行疗效判定。 1.3 效果判断 血小板输注24h后,PPR>20%,CCI>4.5×109为输注有效;PPR<20%,CCI<4.5×109,临床出血症状有改善者为临床有效;临床出血症状无改善,CCI<4.5×109为输注无效。观察输血反应率,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观察,主要为输注血小板后1h或输注血小板期间出现过敏反应或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以卡方或t检验。 2.结果 2.1 PPR及CCI比较 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24h后的PPR值、CCI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 3.讨论 血小板通过聚集、黏附、释放等功能,参与人体内凝血、止血等作用。血小板减少会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导致临床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血小板输注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目前临床对于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比较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患者CCI值和PPR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有效性相近,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目前血小板制备工艺不断提高,从而普遍提高血小板的含量浓度,使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提升;(2)手工血小板已将血小板中白细胞去除,减少输注无效的发生。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主要为免疫性因素,其包括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的存在、HLA同种免疫反应等[1]。研究指出[2-3],在多次反复输注的患者中,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者约有30%~70%,主要是产生相关抗体所致,此时应采取单供体HLA配合的机采血小板

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

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 简介: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Leagene 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又称浓缩血小板分离试剂盒,亦可简称为血小板制备试剂盒,可将血小板与其他血细胞成分分开,而且与血浆蛋白分开,该试剂未经过滤除菌,100ml 规格该试剂盒可分离900ml 新鲜血液。该洗涤血小板制备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取2周内未应用过阿司匹林等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的新鲜血液,迅速按新鲜血液:PRP 分离液=加入离心管或试管中混匀。 2、离心10min,如果效果不佳可延长至。 3、取上层溶液(即为富含血小板血浆),注意不要吸取中间层,转移至新的离心管或试管。 4、离心,弃上清。 5、加入适量的血小板洗涤液,离心,弃上清。 6、重复上述步骤1次。 7、加入适量的血小板悬浮液悬浮血小板,制成血小板悬液,计数血小板并将浓度调整为 2.5×106/ml。如需计数置于显微镜高倍镜下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中央共五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血小板数/L=5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109/L 8、一般22℃或4℃保存,如长期保存应加入6%DMSO。血小板在体外活性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在6h 以内完成下游实验。 结果分析:制备的的洗涤血小板已经进一步将血小板与血浆蛋白分开,用洗涤血小板进行实验,不受血浆蛋白的影响,研究条件比较简单。编号 名称 CS0257Storage 试剂(A):PRP 分离液 100ml 4℃试剂(B):血小板洗涤液 500ml 4℃试剂(C):血小板悬浮液 100ml 4℃ 使用说明书1份

机采血小板的储存及临床应用

机采血小板的储存及临床应用 2012-09-17 09:07 来源爱爱医分享到: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机采血小板的使用呈明显增长趋势,机采血小板量大、质纯,减少了输血传染病毒的危险,降低了同种免疫反应,从而提高了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内蒙古血液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AMICUS(Baxter公司),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具有独特的界面控制系统,无论献血者HCT高或低,血小板分离界面始终维持在35%左右,血小板收集效率高,白细胞污染低于1×106[1],一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相当于6U(单位)全血手工制备的血小板[2]。 1 机采血小板的储存 血小板的储存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到现在为止,血小板的储存仍然在22±2℃连续振摇保存,保存时间为1~5天。有资料显示,在血小板保存期,血小板的生化指标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一系列形态、功能和代谢上的改变[3]。 1.1 形态的改变 血小板有表层细胞膜,没有细胞核,胞浆中有线粒体、微管系统及储存颗粒。储存颗粒主要负责血小板的物质转运,当血小板22±2℃保存2天后血小板的整体密度从1.08下降到1.04,密度下降与血小板的储存颗粒有关。随着血小板储存时间的延长损伤也随之加重,致密颗粒在体外活化、融合、释放,使得血小板在形态结构方面发生改变,在储存损伤过程中使血小板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1.2 代谢及功能改变 (1)血小板具有很高的代谢率,在储存血小板时,随着保存时间延长,由于保存体系供养不足导致糖酵解加重,大量乳酸聚集,造成保存体系pH值下降,pH值下降在血小板损伤中起决定作用。pH<6.3将导致血小板不可逆损伤。本中心使用美国进口机采耗材,透气性好,在保存过程中,有效降低乳酸聚集速度,使血小板的储存时间及保存效果明显提高。 (2)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血小板膜脂质组分逐渐下降,在22±2℃保存5天后膜磷脂和糖脂丢失明显,尤其磷脂的组分,大约丢失63%。 (3)血小板保存液中枸橼酸盐提高了血小板对激活物的敏感性;随着储存时间延长,破碎的残留白细胞和红细胞释放出血小板激活物,已激活的血小板又释放激活物,形成级联反应,导致血小板的活化速度加快;储存条件存在多种激活因素:首先是血小板浓度提升,导致血小板相互间接触增多,其次由于血小板代谢活性高,还有保存袋透气性差,导致耗氧增加供氧不足,使大量乳酸堆积,酸度增高。

血小板抗体检测输血科篇4稿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项目推广要点(输血科) 一、临床背景 随着输血科学科建设的高速发展,如何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科学、有效的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是提高输血科学科地位,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工作。 在国内临床常规输血工作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和输注前检测都是在输血科完成,而采供血机构供给临床的红细胞存在滤白细胞和未滤白细胞并存的现象,即使是滤白细胞虽然其白细胞大多数被滤除但血小板仍然存在未被滤除,这样的红细胞供给临床会带来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而目前国内血小板的输注则更为不规范,99%以上的临床机构血小板输注仍然采用随机输注(即“盲输”),不相合的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后迅速被机体免疫系统破坏清除,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症频繁发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血小板资源,而且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还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危害极大。 二、在输血科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的临床意义 1.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与血小板供者的交叉配型试验,筛选和患者血小板抗原配合性高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2.指导临床输血,保障输血安全:在输血科常规术前备血的血型鉴定中加入血小板抗体筛检,可对临床输血中出现发热、黄疸、急性肺损伤等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作出评估,同时可响应国家号召,

指导临床精准输血,节约血液资源,合理控制输血费用。 3.临床拓展 血液病科 1).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与血小板供者的交叉配型试验,筛选和患者血小板抗原配合性高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自身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药物性抗体的检测:某些药物的存在如肝素、奎宁、奎尼丁、环磷酞胺、甲氨蝶呤、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选择性的抑制了骨髓巨核细胞造血功能,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同时应用某种药物后,产生药物相关抗体,药物抗体复合物附着血小板膜上与补体结合,使血小板聚集破坏,一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也可直接破坏血小板,造成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 妇产科 1).反复流产、不孕不育查因:对于反复和习惯性流产史(尤其是孕早期)和不孕不育史的患者,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可对其造成流产和不孕不育的原因作出辅助诊断。 2).产检(尤其针对高龄和二胎产妇)

体外血小板激活产物

体外血小板激活产物(β-TG、PF4和TxB2 )的测定 1 范围 YY/T XXXX的本部分规定了在体外对医疗器械/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时,医疗器械/材料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体外血小板激活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器械/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性能和激活潜能的评价。 本部分中建立的试验体系适用于人血。若使用动物血液,可在论证其适宜性的基础上进行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T 16886.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GB/T 16886.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886.1、GB/T 16886.4、GB/T 16886.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概述 当医疗器械/材料与人血接触后,血液中颗粒物质的升高可能是医疗器械/材料引起或促进出血或血栓形成的诱因。如果血小板颗粒物质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则表明医疗器械/材料有激活血小板的潜能。常见的血小板颗粒物质主要包括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血栓素B2(TxB2)等。 5 试验原理(以β-TG为例) ELISA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β-TG水平。用纯化的β-TG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β-TG,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β-TG 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TMB 在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β-TG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β-TG浓度。 6 试剂和材料 6.1 试剂 6.1.1 人β-TG、PF4和TxB2 ELISA试剂盒,应由有资质的供应商提供并经过验证。 6.1.2 新鲜健康抗凝人全血。

机采血小板常识

机采血小板 1.什么是血小板 血小板又称血栓细胞,1882年意大利医师比佐泽罗发现它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功能:主要是止血和凝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7~14天,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成群结队的在数秒内奋不顾身的扑上去封闭伤口以止血。血小板和血液中的其它凝血物质—钙离子和凝血酶等,在破损的血管壁上聚集成团,形成血栓,堵塞破损的伤口和血管,血小板还能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促进止血。同时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正常值:正常人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占血液体积是0.3%,血小板1/3在脾脏中,2/3在末梢血循环中,它在两者之间相互交换。当血小板计数﹤50×109/L 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黏膜紫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值<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所以,临床上主要用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上消化道出血,产后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治疗。 2什么是机采血小板 它是指健康公民通过血液细胞分离机捐献血液中血小板的无偿志愿献血行为。

我们血站现使用的是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的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单采血小板,它是全自动化,从一只手臂入针通过相连接的经过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内,从全血中分离出所需要的血小板,收集到一个血袋中,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还回输给献血者。全过程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献出的血小板悬液容积约250毫升。整个过程有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监护。 3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基本条件 机采血小板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工作场所,所以 ①年龄:18至55周岁。 ②体重:男性>50公斤,女性>45公斤。 ③血小板计数≥150×109/L。 ④血液检测正常。 ⑤手臂上的血管明显,静脉穿刺顺利。(因为血小板采 集时间相对较长)。 ⑥献血前一天应有充足的睡眠,勿饮酒,前一餐无进食 油腻食物,切忌空腹献血。 ⑦一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⑧能抽出约2个小时到血站捐献血小板。 4. 捐献血小板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简单的说,分为5部分。 ①健康征询:采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主要了 解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适宜献血,目的是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 血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 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 HLA I类IgG抗体。

人抗血小板抗体

人抗血小板抗体IgG/M/A(PA-IgG/M/A)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预期应用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液体中血小板抗体IgG/M/A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血小板抗体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血小板抗体、生物素化的抗人血小板抗体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血小板抗体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一块(96孔) 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500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500ng/ml ,250ng/ml,125ng/ml,62.5ng/ml,31.2ng/ml,15.6ng/ml,7.8n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 如配制250ng/ml标准品:取0.5ml500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2.样品稀释液:1×20ml/瓶。 3.检测稀释液A:1×10ml/瓶。 4.检测稀释液B:1×10ml/瓶。 5.检测溶液A: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u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如1ul

血小板抗体检查及配血操作规程

【口的】Capture-??是设计用来检测血小板IgG抗体的固相系统。可为血小板输注无 效患者进行血小板配血。 【适用范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前配血 【检测原理】 Capture-P是一个固相抗体检测系统,是曲Rachel等人4、Juji等人5和 Sh让毗&等人6发表的检测过程改良而来。患者或供体血小板首先结合于聚苯乙烯微孔表面。然后用它们来捕获患者或供体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血清在结合有血小板的微孔中进行简短孵育,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如果抗体存在)。把微孔中游离的IgG 冲洗掉,并加入结合抗IgG指示红细胞。进行离心,这样会使指示红细胞与结合于固定的血小板上的 抗体接触。阳性检测中,在指示红细胞和结合血小板抗体间形成了抗免疫球蛋口G桥 联,从而阻止了指示红细胞向微孔底部的移动。作为这种桥联的结果,指示红细胞会形成一个汇合单层从而覆盖固定的血小板。相反,如果是阴性检测,当不存在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时,指示红细胞的移动就不会被阻止,就会被离心到微孔底部,进而形成紧密圧缩、清晰的细胞扣。可以使用事先经过冲洗和保存的血小板,这个步骤是可以选择的。使用血小板冲洗和储存洛液洗涤血小板,使之不含污染性血浆蛋口和非血小板细胞成分,这样的血小板可以用来制备Capture-P检测微孔的单分子层。 【主要组成成份】 Capture-P检测微孔板:1X8微带板,坚硕U型底部,表面覆盖特异性血小板粘合剂。每个微带板可以进行8个单独的检测。这些微带板保存于一个可重复性密封的铝箔袋中, 铝箔袋中含有干燥剂和湿度计。微带板可以单使用,也可以多个使用。未使用的微带板.干燥剂和湿度计要立即谨慎重新密封于铝箔袋中,以免暴露于湿气中使粘合剂失效。Capture检测微孔的辅助试剂:(另行购买) Capture LISS:低离子强度溶液,含有甘氨酸、漠甲酚紫染料和防腐剂叠氮化钠(0. 1%)* O Capture-P指示红细胞:结合有兔抗人IgG抗体的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浮在缓冲溶液(预先加入氯霉素(0. 25 mg/mL),新霉素(0.1 mg/mL)和庆大霉素(0.05 mg/mL))中。如果指示红细胞出现轻微的聚集,这是正常现象。 Capture-P阳性对照血清(弱):含有血小板抗体。加入叠氮化钠(0. 1%)作为防腐剂*o Capture-P阴性对照血清:不含有血小板抗体。加入叠氮化钠(0. 1%)作为防腐剂叫进行Capture-P 试验的组分(Capture-P指示红细胞,Capture LISS, Capture-P对照 血清,Capture-P检测微孔)在有效期内可以交替使用,而不用管它们的批号(前提是 这些组分都在有效期内)。 【储存条件】在不使用微带板时,在1-10摄氏度下保存。其它辅助试剂在1—10 摄氏 度下保存。 【样本要求】 血小板来源:源自供体血小板的样本应该采集于加有EDTA, ACD, CPD或CPDA-1的容器内。不能使用已凝固的血样。样本釆集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必须储存在20°C至 25°C。检测必须在48小时内进行。从血小板浓缩袋中取出的密封小辫片段必须在釆集 日期24小时内进行检测。

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分析

PA法用针对G P b a的单抗PL1 64和PL2 46,针对G P1a a的单抗G i9、P16(N I BSC,英国)和AK7、针对GP !b ?的GR P单抗及针对 2-微球蛋白的B1G6单抗,发现是1个新血清型。用父亲、母亲、患儿的DNA检测H PA -1、 3- 16,均无发现阳性带。为证实是1个新的抗原,又通过对父、母、患儿及正常对照者的G P Ia c DNA进行测序以分析G P!a基因的CD S,在父亲与患儿的标本中发现了1个杂合性的突变2235G>T引起了Q716H(G l n716H is),命名为Cab a。通过采用Cv i A 限制性内切酶的PCR RFLP法证实该突变位于GP!a第17外显子。 为分析新等位基因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评估可能的输血反应,我们采用由美国G&T公司合成的Cab a+/-引物分别检测GP!a外显子17的2235G和2235T。本次分型共计299例均出现Cab a-阳性条带,无一例出现Cab a+阳性条带,得到的Cab a-基因频率为1 000,Cab a+基因频率为0 000。Cab a-/-的基因型频率为1 000,C ab a+/-、Cab 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0 000。不同的血小板等位基因存在于不同的糖蛋白上,从已经报道并正式命名的H PA1-17及最新发现的Cab a看,存在于G P!a上的HPA只有HPA-2、-5、-12、-13及Cab a,绝大部分H PA等位基因存在于GP a上。就H PA a/b等位基因频率而言,HPA-1--6、-15的a/b均有不同的多态性,以H PA-3、-15呈高度多态性,其余均为低频抗原。本次在我国汉族部分人群中所进行的H PA新等位基因Cab a基因分型中全部检出Cab a-(2235G),未检出Cab a+(2235T)。G e ra l d Bertrand等在他们的研究中调查了104名高加索人的Cab a基因,也均无检出Cab a+(2235T)。从本次的Cab a基因分型及频率统计及G er a l d Bertrand等的结果看,Cab a+(2235T)是低频抗原,Cab a-(2235G)应为高频抗原。 参考文献 [1]孙国栋,段现民,张彦平,等.献血者血小板1 16抗原基因 遗传多态性分析及已知H PA型供者数据库的建立.中国实 验血液学杂志,2005,13(5):889 895. [2]刘衍春,薛敏,吴敏慧,等.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 PA 17b w基因 分型及基因频率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353 354. [3]B ertrand G,Jall u V,Saillan tD,et a.l The ne w p latelet all oanti gen C aba:a s i ngle po i nt m utation G l n716H is on t h e a2i n tegri n. Transfus i on,2009,49(10):2076 2083. (2010 02 05收稿,05 13修回) 本文编辑:李弘武#尚云 ?实验研究? 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分析 胡玉秀#李聚林#李文初#葛建明#邹梅馨(广西血液中心,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了解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把握捐献者条件选择与机采效果,保障捐献者安全与机采质量。方法#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42名,分为2组,比较机采1U(相当1个治疗量)与2U血小板前后血常规变化与机采质量并分析。结果#1U与2U血小板采集前后捐献者的外周血RBC与H ct均有明显差异, H ct上升2% 2 5%,RBC增高约0 25%1012/L;1U和2U的血小板总容量比较U=10 25,P<0 01;血小板比较 2=7 52,P<0 01;合格率为96 48%;142人采后P lt最低为115%109/L;捐血者除轻度低血钙症状,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捐献者条件选择合理,采集方法适当,效果稳定、安全、可靠,血小板制剂质量符合要求[1]。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R457 1#R331 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549X(2010)12 1041 02 机采血小板以其高纯度、高含量、高疗效、副作用少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为更好把握捐献者条件、机采效果,把握捐献者安全和血小板质量状况,我们随机抽查2009年5月 2010年4月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42名,并采集1U与2U血小板前后血常规变化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 1#捐献者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5月 2010年4月本中心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42名,采集前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RBC、H ct、M CV等指标分为机采1U和2U 组(表1),捐献者条件符合文献[1]的规定,体重:男>55kg、女>50kg;H ct0 35 0 50;W BC(4 10)%109/L;Hb:男& 120g/L,女&110g/L;捐献1U血小板:P lt&150%109/L,捐献2U血小板:P lt&250%109/L。 表1#血小板采集前捐献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情况 (x?S) n男#女年龄(岁)身高(c m)体重(Kg) 1U8670#1632 58?8 90166 87?6 0266 11?9 40 2U5639#1733 48?9 96165 00?6 7666 07?9 43 1 2#材料#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 氯化钠注射液(上海输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 配血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 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 HLA I类IgG抗体。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31T13:56:55.0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南党斌张支凤郭建强 [导读] 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往往与献血者和操作人员息息相关。 (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 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手段。方法收集改进前机采血小板数据、改进后机采血小板数据。汇总失败案例,探究原因。结果(1)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因素有:血肿、穿刺失败、血常规计数异常、献血不良反应、乳糜血及其其他,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率是0.9%。(2)实施改进措施后,较比改进前,血常规计数异常、血肿及其乳糜血显著改善,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而剩余的各项因素,较比改进前,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往往与献血者和操作人员息息相关。因此,强化对献血者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可有效规避采集失败的发生。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改进措施;原因 本文中笔者特回顾了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前、管理后,采集量在1个治疗量以下的血小板数据,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前,采集量在1个治疗量以下的患者139例,其中男84例、女55例,年龄18-52(35.09±0.39)岁;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后,采集量在1个治疗量以下的患者48例,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19-51(35.11±0.37)岁。入选人员均符合机采血小板采集相关筛选标准。予以SPSS21.0完成管理前、管理后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0.05,试验可操作。 1.2方法 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前,机采血小板流程如下:采集时留样检测血常规计数[1]。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后,机采血小板流程如下:正式采集前,抽样检测乳糜血和血常规计数,检测合格方可正式采集[2]。回顾性整理、统计、分析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案例原因。 1.3仪器设备及试剂 实验研究所需仪器设备及试剂的名称、生产厂家等资料,见表1。 3讨论 受成分输血手段推广、科学用血深化的影响,机采血小板的使用量随之上升。但机采血小板耗时长,成本高,鼓动捐献者费力,一旦采集失败将会给捐献者带来较大损失。而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流程也会对血小板质量产生关键性影响。针对身体康健者,其体内血小板会存在6%-10%左右的波动。同时,人的生理状态也是在持续性的发生改变的。故而,对献血者行采集前,实施血小板、血细胞及其相关指标检测,可有效避免因血小板计数偏低或血细胞计数形态异常导致采集失败发生。同时,科学、合理的采前血细胞参数MCV、Hct、PLT范围,直接关系到最终获取的产品是否合格[4]。 本文中,笔者得到的研究结果记载,(1)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因素有:血肿、穿刺失败、血常规计数异常、献血不良反应、乳糜血及其其他,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率是0.9%。(2)实施改进措施后,较比改进前,血常规计数异常、血肿及其乳糜血显著改善,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而剩余的各项因素,较比改进前,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此结果,可发现,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往往与献血者和操作人员息息相关。因此,强化对献血者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可有效规避采集失败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