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再生_协调多元利益的规划改造策略

城市再生_协调多元利益的规划改造策略

城市再生_协调多元利益的规划改造策略
城市再生_协调多元利益的规划改造策略

技术经济研究 S tudy on Technical Econo m y 城市再生:

协调多元利益的规划改造策略3

张 然1,黄小兵2,孙 莉1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2.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

摘 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理性终极式的蓝图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复杂的利益主体对规划的要求。规划需要寻求一种反映多元利益主体诉求,能够达到社会公平和市场效果双重目标的新规划方式。城市再生是一种在公共参与决策基础上,在有限范围内寻求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案。文章探讨了城市再生理念产生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对中国的城市改造规划有所借鉴。

关键词:城市再生;利益主体;过程规划;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T 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995(2007)0720038204

1 引言

伴随由高速经济增长推动的快速城镇化,我国城市不断增多,同时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展。城市规模的扩张,必然会伴随着城市功能和结构的调整,因而以改造、修复和保护为特征的城市改造也越来越成为各城市关注的焦点。城市再生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改造的一种思想和实践,源于英国为面对因工业和制造业转移而带来的城市衰败而采取的一种综合的城市改造运动,它通过各种努力和手段来促进城市再生,其运作是通过多种基金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的相互协作来实现,表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形式,后来逐渐在欧洲得到广泛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城市改造中利益主体多元化、复杂化,而保障利益主体的各自利益表达和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城市改造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而单一的以物质改造为目标的城市改造规划缺乏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和促进各主体间相互合作的有效机制,同时这种终极蓝图式的规划也缺乏弹性,如何应对城市改造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的冲击,需要去认真思考、研究和实践。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对城市改造规划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促使我们对现有的规划进行反思,针对规划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要求,提出新的规划策略。

2 背景:利益主体多元化

2.1 宏观背景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物质成果,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形式由原来的单一制向多元化转变,社会阶层分化开始快速发展。社会阶层分化在推动我国“市民社会”进程,调整社会成员的有机构成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政府提出一个挑战,即如何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寻求公共利益。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政府职能也在寻求转变,由传统体制下的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充分反映市场的要求,通过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这些宏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引起了城市改造在其主体、重点和手段上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城市改造中主体多元化,导致利益多元化,同时主体的参与意识也大大加强;改造规划和实施中更加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而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手段上也呈现多样化,包括经济、行政、财政和金融等手段。

2.2 城市改造实践中的问题及反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在城市管理和土地批租等方面政策的完善,城市改造的推动力多元化,市场的力量逐渐成为主体。而现有的大多数城市改造规划侧重理性的推导和物质塑造,忽视社会公众和市场的需求和效益分析,忽视规划的实施过程,导致规划的可行性低。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规划方案很慎重地编制出来了,由于不符合市场需求无法进行下去;或者不能按规划方案开发,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被大量修改,未能有效地引导城市的改造,造成城市改造的无序和混乱。这也正反映了目前规划缺乏对规划实施路径的考虑。

3作者简介:张然(1981-),男,重庆市开县人,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研究。

S tudy on Technical Econo m y 技术经济研究

在城市改造的实施方式上主要以大规模的拆建为主,这种改造方式追求简单有序的终极目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造方式,以政府决策主导为主。在欧美发达国家,对大规模的拆建方式为主的城市改造的反思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以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为代表,强调“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认为现有的城市改造方式忽略了城市的多样性,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2.3 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的经验

在当代各国的城市改造中,美国的城市更新运动以其规模大、时间长、暴露的问题多和独具特点而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始于1949年的城市更新运动,以美国国会颁布住宅法为起点,与美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同步进行,以复兴内城经济、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社区服务为目的;在改造手段上采取了大规模的拆建,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大企业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也比较重视居民的参与。虽然美国的城市更新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制止内城衰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未能根除因贫困而导致的衰败,反而使居住分离、失业和种族冲突等城市社会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是城市更新运动最终于1972年结束的最主要原因。

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圣路易斯的普鲁伊特—艾戈住宅区(Pruitt-I goe Comp lex)的建造和毁灭。该住宅区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公共住宅,整个住宅区从规划设计到建造可称得上是“现代”,但是由于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使用者的要求以及对社区管理、运行考虑不足,最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住户减少而被拆除。这种典型的从上而下的单一的物质改造规划,没有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充分参与,对改造规划实施、运行过程缺乏考虑,而导致拆了旧的“贫民窟”又建了新的“贫民窟”。

纵观美国城市更新运动,就改造规划而言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在更新运动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更新仅仅被视做单纯的物质环境的建设与开发,没有将其他社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进去。二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对各主体的利益考虑不均衡,忽视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导致城市社会问题激化。

3 挑战:综合目标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发展

3.1 利益主体多元化对现有规划提出的挑战

面对城市改造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不是由工程师设计的合乎逻辑的结构,而是包含逻辑和非逻辑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城市规划中对利益主体的认识中,一般认为主要存在四类利益主体:发展商、政府、社会公众和规划师。而对于城市改造规划而言,社会公众来定义一个利益主体太笼统,需要进一步的细分,如在城中村的改造中,目前的规划主要涉及的社会公众是村民,而对人口占有绝大多数的外来租房者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只有充分考虑了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才能保障城市改造的社会公平。

同时,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是不相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寻求城市改造的公共利益,可引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来说明城市改造中的公共利益。帕累托最优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指不存在另外一种可选择的状态使得没有任何主体的利益受损而至少有一个主体获利的状态,而理想的公共利益应该就是各利益主体之间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利益集合。因而随着城市改造的发展,公共利益的发展也必将是更加多元、更加开放。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城市改造中,兼顾社会公平和市场效果在改造中是两个同等重要的原则,正因为这样,使得有些城市改造项目的实施效率低下。由于有些规划项目的区位和目标与投资方的意愿不一致,导致改造项目引资难;再加上有些改造涉及的部分利益主体的反对,使得改造项目难以顺利地进行,这些都是城市改造规划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3.2 理论发展和新技术、方法的应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理性规划理论成为现代规划理论中的主流思想,也主导了的城市改造规划。作为对以前“作为设计的规划”的一个大的转变,理性规划的核心是强调用“科学的”和“客观的”方法去认识和规划城市。按照理性规划理论,规划是一个寻求产生最好结果的方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城市多元性和复杂性认识的加深,逐渐认识到,社会不是像机械一样可以完全按照工程师的设计进行运转的,其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引发了人们对理性规划的反思。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引入,许多新的规划理论和规划方法被提出,如多元主义(Pluralis m)、倡导性规划(Advocacy Planning)、协作式规划理论(Collaborative Planning)等,对城市改造经验性研究、增加规划新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城市再生是在城市的建成环境中寻求城市的发展和增长,从广义上来看,这也正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观。而城市再生不仅强调“可持续”的概念,同时更强调城市再生的过程,图1是一个城市再生过程示意图,这个框图体现了城市再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市改造方式。城市再生的需求是在城市发展和集聚的背景之下,由城市问题和各种政策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需求,城市再生的实践是一种多利益主体相互协调整合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传统规划蓝图,城市再生更强调实践的过程和实践的效果,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3 城市改造方式的改变

目前欧美许多国家实行的城市改造,已从大规模拆建式的物质改造方式转向小规模、分阶段、渐进方式的城市再生综合整治。在城市再生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市民参与城市改造,有些不满足于只提修改意见,而且要求参与规划的全过程。如社区规划就是一种自下而上,产生于社区内部的自愿式改造。在国内城市改造规划的参与主体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被越来越多地接受和运用,政府已经不再是“运动员”,更多的是担当一个“裁判员”的角色。

4 对策:建立城市再生的规划策略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城市中,城市再生只有当它是最综合

技术经济研究

S tudy on Technical Econo m y

的时候,才是最有效的,因而应该与经济、社会、环境、物质规划等相交叉。同时,在规划中要兼顾社会公平与市场效果,由于规划师所理解的公共利益与实际的公共利益有差异,而经济的力量已经把社会分化,公共利益应该走向更加多元和更加开放。因而,在规划的策略上,要求考虑利益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新要求

图1 城市再生过程示意图

(来源:htt p://restate .geog .uu .nl/results/visi ons_s pain .pdf )4.1 在规划战略上,强调多元、协调、综合的“过程”规划

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是对规划目标要求和规划实施步骤的多元化。所以城市改造规划要改变以往规划中目标的单一性、物质性,如只关心拆建的总量,用改造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的标准;而在规划结构的构建上,改变以往只注重规划系统自身逻辑构建,而忽略了对规划系统之外甚至规划实施管理都考虑得很少。因而,城市改造规划应该是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体现城市改造的经济发展过程和政策制定、执行的过程。所谓过程,即在一个特定的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下,根据特定的规则选择和制定政策,并赋予实施的过程,而规划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规划的选择、制定和执行,而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价值观等均应在这三个过程中加以考虑。图2是城市再生实践过程示意图,城市再生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是各利益主体的在达成共识的条件下,自下而上推动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改造。同时在过程的发展方向上不设定终极的蓝图目标,而是通过三个方面的控制来保障城市再生的发展方向:

(1)各利益主体在城市再生中的参与所起到对规划控制的作

用;(2)政府及其他机构从经济、政策和技术方面对城市再生起到保障作用;(3)在城市再生过程中,对其效果进行检验所起的监督作用。

从规划构成层次上看,多元、协调、综合的过程规划策略是

一个中层结构的策略,这一中层结构是用来沟通宏观目标层面和具体的行动经验层面,协调目标和行动经验之间的冲突,提出解决方案和途径,它并不刻意寻求对重大问题的终极解决途径和理论解说,而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求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案

图2 城市再生实践过程示意简图

4.2 在规划手段上,强调“效率”和“弹性”

确定城市再生规划手段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尽可能地保证城市改造能够顺利实施,不能让居民长期生活在建筑工地里。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要保障城市改造的顺利进行,刚性的手段使规划得到认可难度加大,规划决策面临的风险也增加,而实施的效率也会降低。而弹性规划手段的引入,增加各

利益主体满足其利益手段的多样性,因而有利于协调各种矛盾,提高了城市改造的效率。国外的规划实践中的弹性规划是

可以借鉴的,如“红利分区”,“开发权转移”

(Transferable Devel 2opment R ight ),其中开发权转移是指在将限制开发区的开发权

转移到鼓励性开发区,在充分考虑土地所有者利益的前提下保护自然环境和其他资源。

4.3 在规划实践上,强调“实质性”的公众参与

城市再生中,利益主体多元化促进公众参与的必然性,公众的参与既是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又是城市改造顺利开展的需要。随着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公众参与在城市改造规划中也逐渐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目前公众参与主要停留较低的层次上,如告知参与、咨询参与、限制参与的象征性参与中,主要侧重于形式,而对如何保障公众参与所体现的“社会公平”的内涵却涉及不够。利益主体多元化下的城市改造规划,在规划的制定、执行过程中,不仅要求公众参与形式上的存在,更要求实质性的存在。这种实质性不仅指体现公众参与的内涵,而且还包括建立一套让“社会公平”能得到保障的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在深度、广度和保障上都有实质性,不仅有对规划方案提意见的权利,还应该有规划方案的提案权,对因缺乏专业知识或得不到专业帮助而难以表达其改造意愿的利益主体,应该建立类似于“法律援助”的制度,如社区规划师制度等,不仅给其表达的权力,还要让各利益主体有一个公平表达的起点。

5 结语

与过去短期的,以项目导向的规划不同,城市再生是以综

S tudy on Technical Econo m

y

技术经济研究

合、整体的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它强调多元利益主体的公共参与,实现物质改造与社会公平双重目标。城市再生的规划战略、规划手段,以及规划实现的方式,对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中国城市改造规划在理念与方法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中国城市改造规划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参考文献:

[1] 阿尔伯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概论[M ].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1:45-46.

[2] 卢源.城市规划中弱势群体利益的程序保障———以旧城

改造过程为例[J ].城市问题,2005(5):9-15.

[3] 罗思东.战后美国城市改造对社会公正的侵蚀[J ].城市

问题,2004(1):66-69.

[4] 李艳玲.美国城市更新运动与内城改造[M ].上海:上海

大学出版社,2004:78-80.

[5] 王红.引入行动规划———改进规划实施效果[J ].城市规

划,2005(4):41-46.

收稿日期:2007205221

(上接第26页)业技术规范和执业道德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社会的理解力、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意见。比如澳大利亚实施的

VALM I N 规范就是由澳大利亚矿业与冶金协会、地质学家协

会、矿业工业咨询联合会、证监会、证券公司、矿业联合会、石油勘查学会、证券联合会和诸多金融机构代表等共同起草的。目前,伴随着市场国际化,我国在制订和修改规范的过程中也借鉴了很多国际或国外标准,但总体来讲,仍旧是适用于政府对地质勘查的宏观指导与管理的国家标准,而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必需要有一套商用标准,也就是注册地质师的执业标准。它们二者之间不应是相互排斥的,而应是互补的。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

5 培育注册地质师制度的良性发展环境

如何培育注册地质师制度的良性发展环境,主要谈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应充分发挥市场在地质勘查中的调节作用,政府部门应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管理监控注册地质师的执业活动,逐步退出市场经济的中观和微观层次,把带有执行性、技术性与操作性的资格认证管理职能授权社团行使。

同时,注册地质师资格认证管理制度要由非盈利的、中立性较强、行业凝聚力较强的专业社团组织进行。承担注册地质师资质认证管理职能的社团应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有相当的管理人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施办法。即能广泛吸收、组织国内的行业专家参与管理,又能在资格认定、继续教育、起草规范等关键工作中博采国际众长,具备敏锐的市场经济头脑和把握国际市场脉搏的能力,能够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按照有关法律、规范开展工作。目前,我国的行业社团组织多处于附庸地位,缺乏公益性、公众性、民主性、广泛性、自律性、服务性、平等性。社团组织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做好资格认证和行业自律,必需在提高自身建设和能力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运作:工作自主、民主办会、行为规范,使社会认可、政府满意。

第二,目前我国建立统一的市场信誉体系才刚刚起步,很多配套措施尚不完善,若要注册地质师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具

备个人承担法律、经济责任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保障和措施。在我国目前执业准入制度中最缺乏的就是执业保险制度。注册地质师的工作是专业性、经验性、风险性很强的工作,在他们执业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给自己和委托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是自身甚至是所在企业全部财产无法弥补的。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损失都由政府、单位承担了。在国外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责任保险和赔偿基金,如果一个注册地质师或一个注册地质师合伙入为主的企业没有上千万的注册地质师执业责任保险是很难承接到工作的。目前在我国注册律师行业,已实施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并从

2003年起逐步强制执行责任保险制度,2006年在我国注册税

务师行业也开展了执业保险制度。执业保险制度不仅增加了独立执业者抗风险的能力,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注册地质师制度虽然尚待起步,但也应借鉴国内外经验,精心设计、少走弯路,适时开发执业责任保险品种,为注册地质师个人和委托方提供充分的风险保障服务,使注册地质师的个人法律经济责任制成为可能,为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注册地质师筹备工作已孕育多年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注册地质师制度,为我国的矿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好坚实的保障。参考文献:

[1] 周琦.中国商业性地质工作呼唤注册地质师制度[J ].国

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4):12-16.

[2] 周琦.浅谈国外执业地质师管理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资源与产业,2006(3):103-104.

[3] 周琦.中国矿产开发投资机制研究[D ].天津:天津大

学,1999:1-68.

[4] 刘益康.商业性矿产勘查中介的不规范与缺失[J ].中国

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会刊,2003(5):2-10.

[5]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

分类标准[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1-33.

[6] I S O9001:2000标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新标准[S].

收稿日期:2007206206

A b s t r a c t s 英文摘要 Abstract:Evaluati on of m ining rights will p lay a very i m portant

r ole al ong with the establish ment of m ining right transfering syste m.

But in the devel opment of m ining right evaluati on work exist the

next p r oble m s:the manage ment syste m of m ining right evaluati on

work is hindered,legal syste m construti on fall behind,p r ofessi onal

quality of evaluati on pers onnel is not very good,p r ofessi onal behav2

i or is not very nor mal,risk and res ponsible sense is not clear,theo2

ry and methods of evaluati on are short etc.I n order t o p r omote

health devel opment of m ining right evaluati on work,next measures

should be t ook:construct the syste m of j ob res ponsibility,the sys2

te m of evaluati on regulati ons and nor m s,the syste m of evaluati on

pers onnel reeducati on,construct venture funds and p r ofessi onal in2

surance mechanis m etc.

Key words:m ining right evaluati on;p r oble m;counter measure

22

D iscussi on on Geolog i ca l Prospecti n g I nvest2 m en t and Its O pera ti n g M echan is m i n the Cond iti on of Publi c F i n ance i n Ch i n a

Y OU Xiao-cai1,2,ZHANG Run-li2,CHE NG J in-hua1

(1.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 uhan,Hubei430074;2.D e2 velop m ent and Research Centre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B eijing 100083,Cnina)

Abstract:I n public finance syste m,the p resent situati on of geol og2 ical p r os pecting invest m ent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 m is of the next characteristics:①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 financial all ocati ons begin t o withdra w step by step fr om commercial geol ogical p r os pec2 ting and the p r oporti on of financial all ocati ons in geol ogical p r os pec2 ting reduce year by year;②market cap itals begin t o enter int o the field of 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③petr ol and gas geol ogical p r os2 pecting invest m ent have already realized commercializati on operat2 ing.A t p resent in the 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 invest m ent exist next p r oble m s:①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 funds as public financial all oca2 ti ons in the ne w circu m stance are short of the clear use orientati on and directi on;②public 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 invest m ent isn’t e2 nough;③market cap itals not large-scale entered in com2 mercial 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The p r oposals are put f or ward f or refor m ing 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 invest m ent and operating mecha2 nis m:①govern 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 m ent t o public geo2 l ogical p r os pecting;②i m p r ove the operating mechanis m of Geol og2 ical Pr os pecting Fund p r ojects;③i m p r ove commercial invest m ent envir on ment of 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 work;④i m p r ove financial policy and p r ovide policy guarantee in order t o make the market t o p lay basic r ole.

Key words:public finance;geol ogical p r os pecting;invest m ent;op2 erating mechanis m

25Est ablish i n g the M echan is m of Certi f i ed Pro2 fessi ona l Geolog ists i n Accordance w ith M ar2 ket Ecno m i ca l Syste m s of Ch i n a ZHOU Q i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B eijing100037,China) Abstract: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 m of Certified Pr ofessi onal Ge2 ol ogists in accordance with market ecnom ical syste m s of China is an indis pensable key link of the commercial geol ogical work.It’s a all2 r ound-related and comp licated syste m engineering.The paper thinks that it is necessary t o s olve the f oll owing5key questi ons f or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 m:clear and definite res ponsibility of Certified Pr ofessi onal Geol ogists,their working independence,su2 pervis ory contr ol on certificati on,working nor m establish ment and the creati on of favourable devel op ing conditi ons f or the work of cer2 tified p r ofessi onal geol ogists on the basis of commercial geol ogical work,s o as t o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mechanis m of Certified Pr ofes2 si onal Geol ogists in accordance with market ecnom ical syste m s of China.

Key words:certified p r ofessi onal geol ogists;res ponsibility;work2ing,supervis ory contr ol,instituti on establish ment;favourable de2 vel op ing conditi ons

27

The Appli ca ti on of Pr i n c i pa l Co m ponen t A2

na lysisM ethod i n Urban Land Eva lua ti on

FE NG Chang-chun,HOU Yu-ting

(D epart m ent of U rban and Regional P lanning of Peking U niversity,B 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basic idea and step s of the app lica2 ti on of p rinci 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n urban land evalua2 ti on in order t o s olve t w o p r oble m 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urban land evaluati on---the collinearity of evaluati on fact ors and the subjectiveness in the p r ocess of deter m ining the weights of evalua2 ti on fact ors,takes land grading of Handan city as an exa mp le t o carry on the analisi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pp licati on of p rinci2 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urban land evaluati on can effectively re2 veal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land evaluati on fact ors,its result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s patial differences of urban land quality.

Key words:urban land evaluati on;p rinci pal component analysis; Handan city

32

Safe O utput of the D eep Groundwa ter i n

T i a n ji n WANG J ia-bing1,C U IA i-m in2

(1.Tianjin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T ianjin

300191,China;2.Tianjin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B ureau,Tianjin300191,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compositi on of deep gr ound water re2 s ources and the cons olidati on rate of cohesive clays,m iddle and l ower Pleist ocene series is the op ti m al pu mp ing stratu m for the deep gr ound water in Tianjin.W hile pu mp ing gr ound water centralize on the op ti m al stratu m,the consequent t otal land subsidence will be contr olled inside of10mm/a,the safe gr ound water level is35-45m deep and the safe out put of the deep gr ound water is26755×104m3/a and average res ources modulus is2.9×104m3/a?km2. Key words:deep gr ound water;land subsidence;op ti m al pu mp ing stratu m;safe out put

35

Strengthen i n g the Con structi on of St andard2

i za ti on W ork and Prov i d i n g Techn i ca l Sup2

port for the M anage m en t of Lands and Re2 sources L I A NG Kai1,2,G AO Chao3 (1.Peking U niversity,B eijing100871,China;2.Chinese A cade m ic of L and Resource Econo m y,B eijing101149;3.Geological L ibrary of China,B eijing100083)

Abstract:Standardizati on is a technical basis of ad m inistrati on ac2 cording t o la ws and a effective means of scientific ad m inistrati on in the field of lands and res ources.But now standardizati on work don’t p lay a full r ole t o give a technical support f or the manage ment of land and res ources.It has a great potential in this field.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standardizati on work of land and res ource manage2 ment exist the next p r oble m s:standardizati on work of land and re2 s ource manage ment is short of syste maticness and manage ment nor m s,support t o ad m inistrati on isn’t enough,the channel of app ly2 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hieve ments t o p ractice isn’t clear,the level of infor mati onize isn’t high etc.I n the light of above-men2 ti oned p r oble m s,the authors put f or ward the s ome p r oposals: strengthen syste m constructi on,i m p r ove nor m syste m of land and res ources etc.

Key words:standardizati on;manage ment of land and res ources; technical support;counter measure

38

Urban Regenera ti on———Pl ann i n g Stra tegy

for I n terest Groups

ZHANG Ran1,HUANG Xiao-bing2,S UN L i1 (1.D epart m ent of U 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Peking U niversi2

英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s ty,B eijing100871,China;2.L i m ited Co m pany of J ian-an A rchi2

tectural D esign Institute,B 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I n the p r ocess of rap id urbanizati on,rati onal and final

p lanning have already not met the needs of p luralistic and comp li2

cated interest gr oup s.Theref ore it is necessary f or p lanning t o

search the ne w ways which can reflect p luralistic subject interest

and realize double target of s ocial justice and market outcome.U r2

ban regenerati on is the ways and means of s olving above-men2

ti oned p r oblem s in the finite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public’s partici2

pati on in policy-making.The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 ound of

p r oducing urban regenerati on concep t,the challenge faced with by

this concep t and corres ponding p lanning strategy,s o as t o p r ovide

reference f or urban reconstructi on p lanning.

Key words:urban regenerati on;interest gr oup s;p r ocess p lan2

ning;p luralis m

42The A ttr i bute,O r i en t a ti on and Refor m of St a te-O wned Geolog i ca l and Prospecti n g Un its WANG Dong-yun

(Hubei Edongbei Geological Team,X iaogan Hubei4321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different op ini ons about the attribute,orienta2 ti on and refor m of state-owned geol ogical and p r os pecting units in the theory circles of China.I n the refor m of state-owned geol og2 ical and p r os pecting units exist s ome p r oble m s for a l ong ti m e,such as their attribute and orientati on are not clear;their ad m inistrati on and business affairs,ownershi p and managerial authority have not been separated etc.The paper analyzes the attribute of state-owned geol ogical and p r os pecting units on the basis of market sub2 ject characteristic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not p rerequisite transfor m all of state-owned geol ogical and p r os pecting units int o the real enter p rises.W e should ref or m and reconstruct state-owned geol ogical and p r os pecting units on the basis of their busi2 ness orientati o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 onshi p with govern ment etc.

Key words:state-owned geol ogical and p r os pecting units;attrib2 ute;orientati on;ref or m

44

The Proble m s i n the M anage m en t of F i xed

A ssets i n the I n stituti on s and Coun ter m ea s2

ures ZHAO R i-p ing1,ZHAO Yan2

(1.Finance Service Center of the M inistry of L and and Resources,

B eijing100035,China;2.Geological D ata Center of Cores and Sam ples of M inistry of L and and R esource,Hebei,Sanhe,065201, CH ina)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 the instituti ons are in2 fluenced al w ays by the manage ment model of p lanned economy,s o s ome p r oblem s have been revealed in the p ractice:dep reciati on has not been counted in fixed assets,this accounting syste m and meth2 od can not show accurately the real financial situati on;the evalua2 ti on standard of fixed assets is t oo l ow,this makes instituti ons do not pay more attenti on t o the management of i m portant fixed assets; the purchase of fixed assets is short of funds and leads t o occupy other funds;the manage ment is bad in the transf or m ing the fixed assets fr om uncommercial t o commercial;the effective distributi on and redistributi on are not rati onal;many instituti ons pay more at2 tenti on t o purchase of fixed assets than their manage ment,it leads t o p r oduce many p r oble m s,such as interi or manage ment syste m of fixed assets is not comp lete,manage ment level is l ow,operating ef2 ficiency of fixed assets is not high and etc.

Key words:instituti ons;management of assets;counter measure research

(上接第43页)

来考虑,“即不能全盘企业化,也不能不企业化”。原因是:国有地勘单位全盘企业化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经济长远目标的实现,而部分企业化则有着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现存的国有地勘单位中有的已基本演变为企业,有的仍以地质勘查为主业,因此“事企分离”已成为国有地勘单位队伍改革的第一步。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分清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种不同的性质,采取“分离与重组”的办法,是改造现有地勘队伍的一个可行方案。对于以工程地质勘察、基础施工、路桥隧道施工、矿产品开发与销售、工业品生产与销售为主业的“变相”的国有地勘单位,可以在“地矿局”这一层面上通过“合并同类项”和改制的操作,重组这部分“挂在事业单位编制内”的企业;同时由地矿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向国家申请相关优惠政策,为他们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和补充资本金问题,最终使这部分“变相”的国有地勘单位从原有的地矿事业系统中分离出来。通过上述“事企分离”的操作,达到把那些能够进入市场竞争的事实上已“非地勘化”和企业化的国有地勘单位“赶”进市场,把不宜进入市场的以地质勘查为主业的国有地勘单位好好地“养”起来的目的。

第三,关于地勘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地勘预算管理体制的未来模式应该是在对现有国有地勘单位进行“事企分离”的基础上,重新界定财政供给的范围,对存续的国有事业性地勘单位实行“多元投入、一元为主”的预算模式。目前国有地勘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部门预算拨款、矿产资源补偿费投入、国土资源大调查投入、中央地勘基金、省级地勘基金以及商业性勘查投入,可以说地勘投入的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经仔细分析就可看出,国有地勘单位可能获得的资金来源实际上是由“固定投入”和“变动投入”两大部分构成:前者是指省级财政安排的部门预算(一般按人头计算);后者是指除部门预算以外的其他渠道投入。这种投入结构从理论上讲是合理的,但也存在若干问题:(1)作为维持国有地勘单位生存的部门预算标准偏低(有的地矿局年人均只有数千元),不足以保证国有地勘单位的基本生存,且未形成地勘预算与省级财政收入按比例挂钩浮动的机制;(2)现有的国有地勘单位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域建制的,历史上已形成了地质资料的区域垄断性,但由于各地域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变动投入”的市场化走向,造成了各地勘单位在争取“变动投入”时的巨大反差和不公平。因此加大对国有地勘单位的“固定投入”并形成与省级财政收入按比例挂钩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笔者认为经过调整与完善之后的国有地勘单位事业管理模式既要能较好地融合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又可以较好地解决国家和国有地勘单位自身的利益协调问题。参考文献:

[1] 王鸿.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法律问题[E B/OL].人民网.

(2005-12-06)htt p://theory.peo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5732915.html,/G B/

41038/3918268.ht m l.

[2] 李军鹏.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改革[E B/OL].国家行政学

院.(2005-06-21)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5732915.html,/pub/pub_

ne ws_lijunpeng_2005_6_21.ht m.收稿日期:2007204217

公共政策下的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下的城市规划 在公共政策的角度下讨论城市规划,从单纯的物质形态设计逐步深入转变对社会内在问题的分析、理解,直到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技术等方面得问题。 标签:公共政策概念演变城市规划 一、序言 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聚居模式的变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进行工作和生活。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掀起了各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浪潮。城市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文明的同时,却是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空间位代价。随着城市的不断向四周蔓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口爆炸、交通拥挤、空气混浊、传染病肆虐、农田绿地不断被蚕食、河流等水资源日见匮乏、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关键要解决好城市问题,针对城市运营中产生的“城市病”,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摒弃以往城市发展缺陷,由政府权威智能部门依据现在有的资源技术手段,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方向,对当前城市土地和各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控制,协调城市发展布局,以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践活动。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使城市物质环境协调发展,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城市伴随着城市规划观念的变迁和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前进。 二、规划理论演变过程 城市规划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从蓝图转变为一个过程,即由技术性规划向政策性规划转变。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城市规划是被视为放大的建筑设计。二战后到60年代的2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规划仍旧和单体建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直到1969年,麦柯劳林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统探索》出版,标志着城市规划已经由“物质形态设计”的“艺术”转变为“系统理性”的“科学”。无论是传统的“物质形体设计”的城市规划,还是“系统理性”的城市规划,都认为城市规划需要依靠具备相关知识技能或是具备科学系统分析和理性决策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随着城市的社会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体现多元民主、公众参与、平等协商等城市规划内在价值要求的“公共政策”性规划渐渐取代了纯粹意思上的“技术”性规划。 在现代城市规划工作中,虽然有许多技术工程问题需要研究,但这些只是实现城市规划的局部手段,不是全部,分析和解决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才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现代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干预是为了社会公众

电力改造设计方案.doc

目录 一、工程概述 (2) 1.1方案论述 (2) 1.2经济技述指表 (3) 1.3优化后的总平面布置图、主接线图 (3) 二、设计组织机构 (3) 三、工程主要负责人简介 (5) 四、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质量的措施 (6) 五、设计进度计划和设计进度及保证措施 (22) 5.1设计进度计划 (22) 5.2设计进度及保证措施 (22) 六、设计方案概算书 (24) 七、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及措施 (25)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包含变压器10台,开关柜82台,电力电缆11.23公里,低压铝芯电缆3.8公里,低压分支箱105只,改造接户线 21公里,改造用户1067户。 1.1方案论述 10KV电源引自车站开关站405线出桩头(电缆桩头拼接),采用YJV22-8.7/15KV-3*400高压电缆引至西演茅城中村村集体层边上新建西演茅开关站。西演茅开关站一路出线采用YJV22-8.7/15KV-3*95高压电缆引至区块三箱变后采用YJV22-8.7/15KV-3*50高压电缆环出至区块一箱变,另一路出线采用YJV22-8.7/15KV-3*185高压电缆引至区块二箱变后采用YJV22-8.7/15KV-3*95高压电缆环出至区块四箱变再采用YJV22-8.7/15KV-3*50高压电缆环出至区块五箱变。 根据所有建筑一层按商铺考虑,二、三层为住宅考虑。根据负荷计算每一个台区配置一台两进三出环网型欧式箱变。其中区块一采用630KVA环网型欧式箱变,区块二采用800KVA环网型欧式箱变,区块三采用500KVA环网型欧式箱变,区块四采用800KVA环网型欧式箱变,区块五采用630KVA环网型欧式箱变。根据用户所需容量区块一配置六面低压开关柜,区块二配置七面低压开关柜,区块三配置六面低压开关柜,区块四配置八面低压开关柜,区块五配置七面低压开关柜。为了给日后的检修和维护提供必要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决定每一幢设置低压电缆分支箱,低压开关柜出线采用YJV22-4*120 低压铜电缆至各低压电缆分支箱。低压供电线路采用BLV-120沿支架廊下敷设,进户线采用VLV2*25铝芯电缆接至表计。考虑到底层商铺用电容量已在低压电缆分支箱内预留低压出线开关。应西演茅村村委员会要求已在村集体大楼预留专变位置,同时电缆管沟已考虑到位。

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

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 [摘要]城市规划作为调整和分配城市空间利益的公共规则,必须符合公共利益。但是小谷围艺术村案却引出了如何判断城市规划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疑问。由于现代行政的任务除单纯消极的秩序维持之执行功能外,更包括积极的形成功能,即行政并非仅是单纯的执行法律,更应包含政策拟定与决定的成分。这使得传统的公共利益界定模式无法获得自身的必要性与确当性基础而备受质疑。为回应上述质疑,有必要在公共利益界定中引入民主因素——公众参与。;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利益;公众参与 ; 小谷围岛坐落于珠江北岸的P区新造镇,距Y市中心仅17公里。1994年,数十位艺术家在P区及新造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其他业主先后建造了160多栋风格迥异具有较高品味的别墅,形成小有名气的艺术村。自1994年以来,艺术村的建设分别获得了P市(现P 区)建委核发的《建设用地许可证》,P市国土局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2002年G省人民政府给艺术村的业主核发了《房地产权证》,拥有国家认定的70年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 ; 2002年1月9日,Y市规划局公布了《Y大学城发展规划》。按照规划,Y大学城将建在P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在整体规划中,艺术村所在地被划定为Y大学城的文化共享区。2003年4月18日,Y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突然下发了收回b区谷围山庄和c区临江苑所有的国土资源使用权的通知。同年8月29日,Y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再次发布“*房拆字「2003」4号

Y市房屋拆迁公告”,该公告宣布:“小谷围艺术村、临江苑、谷围山庄地段房屋及其附属物均须于2003年8月29日起至2004年4月29日止拆迁完毕。” ; 2003年10月21日,约60位业主共同委托律师向Y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以拆迁依据不足等为由,请求停止对小谷围艺术村三个小区的拆迁行为,并撤销上述《拆迁公告》。 ; 2004年3月16日,申请行政复议的部分业主收到了Y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Y市土地开发中心的拆迁决定。之后业主正式向Y市中级人民法院和G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两院均不予受理。截至2004年8月10日已有20余栋别墅被强制拆除。 ; 小谷围艺术村案是典型的因实施城市规划,使得不符合规划的土地利用被排除而引起的纠纷。城市规划作为调整城市空间的公共规则,客观上起着分配城市空间利益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公共利益。该案中,尽管引起纠纷的直接原因是土地征收,但是该征收乃基于在先的城市规划而作出。故,其实质争议指向的却是Y大学城规划是否符合公共利益问题。 ; 一、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如何可能 ; 城市规划,从性质上说是一种行政计划。既为计划,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前瞻性、不稳定性和裁量的广泛性、政策性。这势必造成在判断一项城市规划是否符合,至少是是否完全符合公共利益时,没有一个可得确定的标准,甚至无法运用一般的社会观念来评判。出于行政法学研究的视角,以及城市规划的性质使然,通过实体规则界定公共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

项目认知: 老旧居住小区是指建设年代久远至今仍在居住使用建设称准不高、使用功能不全、配套设施不齐、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物业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正常或较高生活需求的居住小区。 当前我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多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维护保留,对于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居住区,通常采取维护的方式,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强,对外观进行修缮恢复,维持小区原貌。二是修缮升级,对于城市较多数的普通老旧居住小区,这些小区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多为上世纪单位集资建房,其结构较为稳固,还可以继续居住,只是外观落伍、小区配套设施不齐全,特别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增多,老小区停车紧张,对于这样的小区通常采取修缮升级的方式,对外立面进行出新,对小区配套设施进行加强。三是雨污分流,在老小区中,由于雨污分流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而使得小区环境受到影响,此项也属于修缮升级。四是拆迁重建,对于年代更为久远的老旧小区,这些小区结构不很稳固,环境较为脏差,已经不适于居住,但是地理区位又相对较好,相比于改造,重建的价值更大,所以通常采取拆迁重建的方式,合理规划增加建筑面积,原地安置原住户居民。目前,大多数城市小区改造还是以修缮升级为主。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谋划和稳步推进。因此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既要扎实做好前期科学规划,保留城市文脉,明确改造标准和对象范围,又要探索一条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的改造模式,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服务基层治理。 在前期规划环节,老旧小区改造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文化记忆是城市的灵魂,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气质。要以城市发展的全局视角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用科学规划描绘城市的“成长坐标”,用匠心建设塑造城市的“骨肉之躯”,用高效管理打通城市的“血脉之源”,为城市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设计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作,为确保如期全面完成改造整治提升目标,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住品质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业主自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属地负责,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陈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2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在人居环境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城市规范源于建筑学领域,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的原理,市政设施布局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快速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的一种特殊形式.1.八小时快速.2.短期快速. 城市规划设计详细规划方案的一般过程是将目标,调查,预测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以此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演进以及形成的各种状态,然后对这些状态进行评价和取舍,在必要时调整各类要素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建立实现某种未来状态的理想蓝图,最后提出一整套统一的规划成果.重点是建立起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虑这种关系在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背景下的动态过程.使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望在这些关系的演进中取得综合体现. 快速设计分析的过程: 1.概要性地掌握设计任务的基本情况,如项目类型,基地环境,用地环境,用 地面积,交通状况,上一层次规划对本地的控制管理要求,设计时间限制 等. 2.分析基地的外部环境条件,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城市景观等,充分考虑设计 方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种种问题. 3.分析设计项目的内部功能特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画出简单的功能关系 图. 4.分析设计要求,领会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特殊建议. 5.确定规划结构,进行功能组织,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要求,找出最恰当的组 合布局;进行交通组织,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根 据用地最主要的特点及性格特征,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意向. 6.调整设计方案. 其中需重点讨论的内容是: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交通组织分析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分析. ?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 根据用地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功能分区,确定各部分用地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部分用地的公共性,私密性,中性. ?交通组织分析: 分析基地外部的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包括道路的性质,等级,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控制方式,基地周边的用地性质及所产生的交通量.分析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状

探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及其策略

探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及其策略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将人、自然、社会完美 的融合在一起,利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为人们创 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了保障其有效性,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规划设 计原则及其主要特征,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特征;问题;策略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结合城市当地的自然风貌、地理 环境等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 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及其特征的分析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的分析。主要表现为:(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 境为本。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把自然基础这一工程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允许的范围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使其能够得以保护 和延续。(2)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城市规划中要做到把城市建 设的技术及市场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力争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转向以科学技 术为指向,建设出拥有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要做到以重点项目来带动那些低能耗、绿色产业的发展。(3)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低碳减排为目标。在城 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建设 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里面,都要做到遵循自然生态制衡的规律,坚持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原则。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特征。主要表现为:(1)城市人居规划设计特征。为 保障人居环境,需要突出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社区生态建设, 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第一、生态产业设计,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绿色GDP的要求,建设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第二、生态建筑 设计,采用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透技术、环保材料技术, 增加人居环境适宜度;第三、生态景观设计,既要加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也要 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掘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符合城市文化和人居环 境需要。(2)城市区域规划设计特征分析。第一、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 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第二、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 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 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第三、能源规划,节约减排, 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 污染排放;第四、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 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第五、绿地规划设计,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范围,提高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缺乏长远性。第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二、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 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2)地方特色不鲜明。有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是结 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

关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若干思考

文章编号:1009-6825(2011)23-0007-03 关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若干思考 收稿日期:2011-05-02 作者简介:孟江平(1982-),男,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00 孟江平 摘 要:结合国内城市规划处于转型期的现状,针对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城市规划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及其地位和作用,并阐述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绩效,指出应及时建立约束机制,引入政策评估体系。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地位,作用,绩效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城市规划正处于转型期,随着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乡空间资源、 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的认识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接受。特别是《城乡规划法》在提高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公众参与与监督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愈发体现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然而结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及 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实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我们发现,中国的城市规划改革之路还任重而道远,至少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规划代表的 “公共利益”纵观历史,早期的传统规划师是将规划和政治分开来区别对 待的。认为规划就是价值中立的理性工具, 美国规划管理学者曾经说 :“规划……可以超越卑鄙的政治。”然而,现实中的规划要做到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规划要面对的城市系统极其庞大, 牵涉到的利益关系又错综复杂,每个利益主体都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与权力。而规划的对象又是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资源的分配只有在利益主体间不停的讨价还价中才能达到最终的平衡。但是利益主体之间又并非是势均力敌的协商关系,总有一方占据着主动,支配着整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成为判断与决策 者, 而另一方就成为被决策者。而这个价值判断与决策的过程就是政治。城市规划的政治性体现了一般公共政策的政治性。公 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权力机关制定的, 为解决公共问题、保护公共利益,对社会价值所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是一个保障社会公平 与公正的行动方案、计划和规划等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光塔”庄重古朴,“蟠龙塔”轻巧秀丽,两塔遥相呼应,互为衬景,双 塔竞秀成了蟠龙山公园的一大景观,使龙城景观格外生辉。采用现代建筑材料重建的蟠龙双塔已成为柳州市的标志性景观和重 要的文化窗口。柳州蟠龙山文化公园分佛教、 道教、儒家、上古、地方等文化区,浓厚的宗教色彩,引来八方朝者,终日烟香雾绕。在柳江南岸的蟠龙山与灯台山之间重建的新文庙以仿古形式修 建,占地约20亩,西连蟠龙山瀑布广场,东为待修建的窑埠古街,与周边的蟠龙双塔、王氏山房、回族墓地、“天山万里”摩崖石刻等 文物古迹一道,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c.生态———以植物为背景,以水景为造景特色,注重景观生态设计与滨水景观的营造,体 现生态休闲的自然山水空间。柳州蟠龙山文化公园围绕大型人工瀑布群,在蟠龙山、灯台山之间的空地上进行植物造景,强调公园绿化与外围背景山体的渗透和协调,配置色彩丰富,造型美丽的本土植物, 如种植以小叶榕、竹类、棕榈科植物为主干景,配置其他乔木和时令花卉,铺设草坪,营造绿色景观,既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能表现地域特色。 4启示 21世纪的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对地域文化延续的载体,过分痴 迷于全球性的科技文明,并不符合将各族文明多元共存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地区、各个城市都应该探索各自的发展规律,拟定各自 不同的发展模式。一个能够为我们提供认同性的景观环境应该是环境上、文化上、象征意义上的表达,是独特文化形成的。文化形成的景观不仅仅只是视觉风格上的事情,而是文化、人的行为、环境等因素完整融合的产物,独特的文化特性或风格不是可以刻意模仿和贴在设计表面的,它是深深地融入独特文化模式的结果。只有尊重本地域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遵循本民族地域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内涵,使文化在景观设计中释放出鲜活的、独特性的魅力,让地域文化的营养赋予创作的作品以生命。参考文献: [1]Simonds ,J.O.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Manual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M ].New Fork :McGram-Hill ,1997. [2]李洁.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组合观念[J ].山西建筑,2010, 36(22):36-37.[3]俞孔坚.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J ]. 建筑学报,2000(15):77-78.[4]吴良镛.“山水城市”与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纵横谈[ J ].建筑学报,1993(6):29-30.[5]设计尊重自然———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http ://www. ddyuanlin.com /html /article /2007-08/07/18310.html. On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LI Hong-jian Abstract :Taking Panlongshan culture park in Liuzhou as the example , the paper from the natural ,the social and humanistic attributes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landscapes design ,illustrat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modern landscapes design for the regional culture ,so as to inherit ,ex-tend and develop the regional culture. Key words :landscapes design ,regional culture ,park ,humanistic attribute · 7·第37卷第23期2011年8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7No.23Aug.2011

某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某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富阳城区北入口,在入城口城标大转盘的东南侧。地块北临大桥路,南至光明路,东临北渠,西为迎宾路。总用地66038㎡,为城市综合用地。 二、设计依据 1、某规划设计所勘测红线图电子版。 2、建设单位关于富阳市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策划及设计委托任务书。 3、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电力城)方案专家意见汇合(2004年4月2日)。 4、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情况汇报会纪要(2005年4月22日)(附件一)。 5、省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 三、规划设计理念 地块位于迎宾路东侧,作为迎宾路改造工程的首个项目,我们根据省规院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的分析,“迎宾路段处于富阳城区与受降之间,能为郊区化提供商务办公、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的合适区域”。经过对地块进行了仔细地现场踏勘、有关技术资料收集和系统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布局地块内商务功能、居住功能和商业功能,来完善城市的功能与空间关系,改善城市形象。 四、规划目的 区域整合,功能提升,交通改善,景观改造。 五、现状分析 目前地块上主要有富阳供电局及其他单位企业厂房建筑、零星住宅、堆场等,布局凌乱,建筑陈旧,因此市政府及有关领导专门成立迎宾路旧城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的实施。 从城市总体布局看,该地块位于将要改造的迎宾路的南端,富阳城区北部,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是迎宾路改造的重点区域,该地块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富阳城区北扩,扩大城市建设空间。从交通区位看,该地块位于富阳北部的入城口,交通区位较好,是杭州进入富阳城区的大门。从自然景观看,东有舒姑坪和北渠,西为城市发展区的,是具有人工与自然过渡之利的场所。 六、功能定位 根据富阳市迎宾路地段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保留地块内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其余建筑全部拆除,并对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进行改造,将室外变改为室内变。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规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当前的城市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城市规划的过程就是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过程中公共利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对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标签:城市规划;公共利益;表现形式 一、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理论基础 1.公共利益的概念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公共利益是指在在建设的过程當中,大多数人的利益,其所牵涉到的范围不仅仅包含公民,还包含各种社会组织与社会群体。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及可以使各种物质属性的利益,也可以使各种非物质的利益,如历史、审美等。 1.1公共利益的主体与内容分析 公共利益的主体是社会公众与各相关团体,而并不是少数人。公共利益的内容是指大多数人所需求的,而并非是部分人需求的。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共利益是指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市民的价值取向,是大部分市民对城市当前的环境以及未来的选择,公共利益强调对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再分配。 1.2城市规划公共利益特点分析 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公共利益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与非盈利性 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公共空间以及各种基础设施都并不是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连结,其并非是为了盈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公民能够公平合理的享用到公共利益。 (2)公共利益的对立性与统一性 在城市规划过程当中,只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能保证所有人的利益,因此,城市规划工作必须要处理好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关系。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各个主体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围绕相关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并试图对城市的规划造成影响。而城市规划的过程也具有统一性,即大多数人都能对城市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18-09-13T11:08:32.77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中作者:亓绍斌 [导读] 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发展迅速,如今的城市更新,涉及到多方利益,并且其对象为已建成的环境,这就为环境的再开发建设增加了难度 莱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发展迅速,如今的城市更新,涉及到多方利益,并且其对象为已建成的环境,这就为环境的再开发建设增加了难度。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中,城市设计是重要的方法。它能够为城市更新提出可行性方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协助政策的实施,帮助其从纸上走到市井,真正的将政策落实,并且提高方案实施品质,达到互利共赢。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更新;规划 引言 城市更新的含义为对城市范围内的设施予以更新和完善,整治恶劣的城市环境、消除重大的城市隐患,同时合理地变更土地性质,更改旧建筑的功能属性,调配能源的利用形式,通过上述手段使得更新后的城市更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城市更新需要在政府的引导和批准下进行,依据不同城市的规划理念予以综合整治,亦或是拆除重建等,合理的再次调配城市资源。在国内,初期对于城市更新有着不正确的认识,即认为城市更新就是单纯的推倒再建设。这种做法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结构和特点,同时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建筑师们在认真审视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教训后,认识到城市更新不仅是为了物质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协调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1城市更新的特点与产生的问题 1.1多方利益平衡 如今作为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的多样化格局,决定了其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利益,诸如政府、人民大众、开发商等。因此,平衡各方利益,在经济性指标、贡献物业、公共用地等方面互相制衡,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扮演着领导者同时又是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为了保证政府、公众利益,在政策制定、规划审批实施过程中容易公式化的规定量化指标、刻意追求贡献用地数量,在无形之中,就会伤害到其他立场所在的利益。与此同时,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开发商所带来的是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资金注入,而开发商一旦介入,便期望从地块中获得最大收益,不加以合理控制极易造成城市用地的过度开发。人民大众作为城市规划的最终实践者,其意见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无疑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人民大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极易陷入专业性不足而导致的局限中。所以公众参与需要政府及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城市更新本质上是利益协调的过程。每一片城市用地的更新都是一次各方利益的博弈。只有最合适、最平衡的规划方案,才是项目用地的最优解,而并不在于项目带来多高的经济效益,亦或是做出多大的公共利益贡献。 1.2规划实施困难 在城市更新中,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出让和规划管理。其中,法定图则就是其重要手段,它不仅适应了规划管理的基本需要,还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法定图则的城市设计规划对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已建成的环境空间形态,其可塑性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城市景观限高控制同时建筑量较大的区域。在景观要求、限高的局限下,项目用地经济效益往往难以满足。因此,法定图则的城市设计内容,必须结合现状城市形态、土地价值、经济效益预期进行合理控制,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1.3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 在过去的几年中,城市的更新以房地产开发为主,政府审批关注的焦点多在开发建设量控制、公共设施总量保证方面。为保证总体规划公共设施数量要求,控规编制及政策制定时往往容易造成“一刀切”的配置要求,导致了公共设施、公共空间服务效能不能完全发挥。 2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 2.1控制结果最优 所谓城市更新,主要是针对已建成的环境,对其空间环境,功能组织和设施配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种社会利益体,获得更好的环境品质,达到互利共赢。首先需要新资本的注入,然后再利用已有社会关系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分配。在利益重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利益主体诉求相互冲突的局面。所以,在城市更新最开始阶段,就应该注重经济和环境的最优目标,并且以最优结果作为结果导向。除了对开发指标进行把控平衡外,城市设计也是平衡利益冲突,控制结果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应从最终结果进行考量,不应过分追究具体贡献的绿地、广场用地等公共用地的面积数量,而应该把控独立占地及非独立占地的公共空间对项目城市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最优结果。 2.2制定总体的城市规划之时,也要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规划 此项规划一定要将满足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要立足于城市范围,要对城市四周区域以及所处区域之内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主要内容包含,土地规划利用,园林绿化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规划以及文化历史遗产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属于生态建设根据,政府必须对此高度重视起来,必须将城市生态建设真正贯彻至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过程之中。 2.3针对城市情况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法 概括而言,城市设计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两部分。对城市整体情况加以设计属于宏观设计的一种,它旨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体系。而微观设计更偏向于在城市建筑中,公共界面的实施方案以及更新的控制。由于每个城市的地域环境不同,所以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城市设计方法。其中,城市的整体布局,可以采用宏观的城市设计方法,从地区的文化历史出发,摸清整个文化脉络,通过对当地城市空间形态上的了解,逐步规划公共设施的安排,确定各种设施的体量等具体内容,与此同时,还要与规划体系相衔接。相对于宏观设计,微观设计如今正在更广泛的被使用。微观设计采用小范围、轻量化的思路,将大规模的调研摒弃,采用渐进式的方

办公楼改造设计方案

*************分公司办公楼改造施工 设 计 规 划 书 设计方: 公司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项目概况 大厦介绍 *****************公司地处************交叉口东北150米,地理位置优越,是集办公、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大厦。大厦配套设施完善,有大型中央空调,直梯一部智能化停车系统。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地上部分4层,一层为餐厅、车间、办公室。二层为会议室及行政办公室。三层为接待室和普通办公室。四层为会议室、办公室、报告厅和资料室。 本次设计规划涉及空调系统更换、新风系统安装、监控系统更换维修及加装、报警系统可视化、数据点布线、消防报警系统更换、办公室装修、停车场规划等楼体综合施工。 系统设计建议 从智能化大厦的角度来说,技防、人防和物防是公共安全防范体系缺一不可的条件。采用高科技的手段,预防入侵、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和重大政治事故,就是技防―安全防范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监控及电子防盗系统,建设一个完整的、集成的、可靠的、易操作的安防系统,使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整个大厦进行监控和管理,并接入大厦智能化管理系统。这是建立安防系统着重要达到的目标。有效地对所有通道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利用报警系统对无人活动时的重点区域进行自动监测;利用CCTV系统的可视手段满足监督管理要求及发生案件后的查证;从而有效地提高预防和抵抗事故、灾害的发生和加强防御控制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综合利用保安人员和安全防范工程为大楼安全服务(如可作为消防系统的火灾复核确认及其指挥、调度、疏散的管理手段等),是安防系统建设的总要求。 空调及新风系统,鉴于旧空调系统以无法满足当前的办公需求,我公司采用全空气系统,该系统具备投资最小,性能也非常可靠,对于风冷冷/热水机组而言,中央空调机采用了一台主机带多个末端装置(风机盘管),满足了办公场所的空调要求,制冷剂的充注量也很少,减少了制冷剂可能的泄漏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及导致的维修费用,机组可采用微电脑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各房间独立控制,又可集中控制,方便实用、便于节电。大多数用户对中央空调的末端设备首选的是风机盘管机组,这是由于风机盘管形式多样,可根据业主喜好、功能使用、室内装饰等进行选择,且安装方便,质量可靠,可与室内整体装修融为一体。该系统的室外机设于阳台上,

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发表时间:2013-01-08T16:37:00.2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1月供稿作者:付学军 [导读] 城市规划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归因于城市规划与公共利益的统一性层面。 付学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规划局 摘要: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型社会,而且又是不同类型人群高度聚集的地区,各个群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希望谋求最适合自己、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和利益,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而城市规划的工作就是如何协调解决这些矛盾,阐述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分析城市规划中如何实现公共利益,分析规划过程中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利益 引言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重点由单纯的外部扩张逐步转向外部扩张与内部挖潜并进,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利益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目的,也是工作过程当中必然涉及到的多项政策工具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物权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保护私人财产权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由于对公共利益衡量标准的法律空白,及对其理解的莫衷一是,导致城市规划在落实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通过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分析,结合未来发展的安排,从社会需要角度对各类公共设施进行安排,并通过土地使用的安排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基础,通过开放控制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比如,根据人口的分布等进行学习、公园、游憩场所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布局,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质量,同时能使设施的运营相对比较经济、节约公共投资等。同时,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保证各项公共设施与周边的建设相协同。 1.1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性 城市空间和土地本身是巨大的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成为了不同利益集团争夺的目标。作为城市开发资本拥有者的开发商,投资商把守的是“经纪人”信条,其追求的基本目标和行为方式是城市空间及土地的经济价值最大化。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包括土地在内的城市空间并不仅仅只具有经济价值方面的意义,城市是城市的构成者广大普通市民共同生活的空间。 例如随着中国在过去20多年里城市建设活动的大量增加,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在功能使用和景观观赏等方面部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界的重视。这方面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在许多城市里建造了、并且还在不断地建造着各式各样的广场。如果就一些已建成的城市广场作一大致归纳,不难发现这些广场在某些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不少广场,譬如说些在概念上被定为政治集会用的大型开放空间,经常被有意识地放在城市主要干道的交会点或尽端.使人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将其一览无余其他定义为休憩或观赏性的广场,其布点或与公园绿地相同,或由用地规划的“边角料空间”建成.譬如布置在大型交通环岛当中的广场、城市道路相交转角位置的广场等。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不少广场基本上是附属于大型交通设施、商场,以及文体设施的室外集散空间;或是附属于政府机构大厦和大型商业办公楼的前庭;或是含有大面积绿地、类似公园的开放空间:而就空间设计来说.不少广场强调的是大尺度、几何规整性和较强的中轴对称关系;倾向干用“道路而非建筑”来围台广场空间;倾向于将广场上的建筑物与纪念碑作同样处理.即或是以性格严肃的建筑物作为广场空间的背景.或是把广场做成展现建筑的陪衬空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城市规划时开始注意对城市广场的建造加以系统引导,旨在做到广场用地规划的体系化、科学化和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 2.城市规划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城市规划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政府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规划行为中,政府与开发商最大的不同是政府的行为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但这并不能完全避免现实中出现“政府失灵”的状况而损害到公共利益。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曾经说过“经济学的探究方法假定,无论在市场活动中还是在政治活动中,人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他们的观点说明,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的行政行为不可避免会带有“经纪人”的某些特征,政府机构和官员谋求内部私利而非公共利益的所谓“内在效应”现象不可能完全杜绝,因而出现“政府失灵”的状况而损害到公共利益的情况并非个别。城市规划中的“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包括干预行为的效率太低)和过度干预。 二、规划过程对公共利益的实现 城市规划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归因于城市规划与公共利益的统一性层面。城市规划部门作为国家管理机关应当体现公共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城市的功能定位、地理空间位置的选择和城市的长远发展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城市居民的长远利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寻求开发城市附近资源实现城市短期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可开发资源的有限性,为城市的转型和主导产业的多样化和持续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在城市微观规划过程当中也应当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地理功能分区,从资源的初始供给过程当中为实现广大市民的公共利益奠定导向性宏观基础。 三、规划过程中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城市规划过程与公共利益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条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因市场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多用下,对个别主体进行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的优先分配,而产生偏离。城市规划的微观管理行为可能作为市场机制的外延而产生向个别利益的倾斜甚至对公共利益产生损害。在建立健全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手段的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规划过程应当更多的起到在微观管理过程当中针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作用。 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社会中应当实现的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的使用模式应当处于不使其他主体的利益受损就无法改善某一主体本身状况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使在市场中通过价格和供求机制得到资源的主体的个别利益得以实现的过程当中,公共利益不能够受到损害,从而实现公共福利的增加。 为实现这样的原则,政府在规划管理过程当中应当采取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手段,通过财政手段,进行再分配中的补贴手段保证城市公共利益的实现。或在规划指出就将商务开发土地或空间区域与居民生活区域进行分开划分,保证市民的私有财产,在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