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教材

吕玉芬

我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流程: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体例和意图、教材特点、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除二、三、四位数(积在10000以内的笔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笔算;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乘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及相应的除法;自觉验算的习惯;会用短除法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2、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进行有关的简单换算。

3、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知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含义,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的材料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结合实际情境,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

6、结合实例,感知位置与变换。

7、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分数的意义。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位置与变换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材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四大领域:

1.全册卷首图

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勇于克服困难。

2.“数与代数”领域

(1)数与运算:第一单元“乘除法”,第四单元“乘法”,第六单元“除法”。

在“乘除法”学习中,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常见的量:第三单元“千克、克、吨”,第七单元“年、月、日”

在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第七单元“年、月、日”中,学生将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能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空间与图形”领域

包括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周长”

在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学生将在搭立体图形和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在第五单元“周长”中,能根据周长的意义,测量或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周长的知识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4.“统计与概率”领域

包括第八单元“可能性”

在第八单元“可能性”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或游戏,进一步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5.实践活动

包括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二)、生活中的推理。

在“搭配中的学问”中,学生将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重要性;能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交通与数学”中,学生将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在“时间与数学”中,学生将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和统筹思想,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字在现代生活中的用处;体验实验的过程,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生活中的推理”中,学生将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能运用列表整理信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套教材选取有密切联系的几个信息,通过问号的解决、你说我讲探索活动、信息发现、自主练习的训练完成每节课教学,综合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数学练习活动中将复习与整理得到具体落实,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游戏、情境图呈现、实践和操作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出自我评价。使学生初步的从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全面评价自己,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由“情境创设”引发出“质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的信息(情境图),创设情境,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的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或“故事”,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的问题的形成。

3、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5、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所用教学策略

第一单元乘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呈现形式是:从实际问题中建立算式,探索口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在多种形式下巩固基本的口算技能。

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本单元安排了四个情境,鼓励学生从每个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根据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和所学运算的意义,建立算式。教材通过“小树有多少棵”“需要多少钱”“参观科技馆”“植树”等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在实际问题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当列出算式后,教师应请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对算式给予适当解释。例如,在第2页小树有多少棵中,当学生列出20×3或20+20+20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解释为什么用乘(加)法?算式中的20是什么?3是什么?

2.结合具体的情景,探索口算的方法

抽象出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多种口算的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口算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及思维特点不同,面对同一道口算题目,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对困难的学生可以运用直观的学具(如小棒)进行演示。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已经创设了买胶卷、租车、买文具等很多的生活情境,也设计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学到的乘、除法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1.在多种体验活动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千克、克、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受,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千克、克、吨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千克、克、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材安排了“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再称一称”的活动。“称一称”目的是认识千克、克和称量工具,称完了“掂一掂”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估一估”的目的是运用自己对千克和

克的感受,再通过“称一称”进一步强化对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的认识。两个“称一称”,层次有了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利用熟悉的事物,举出质量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2袋盐约重1千克,2瓶饮料重约1千克),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1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同时要明确1千克棉花、1千克铁、1千克盐都是一样重的。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所以教材首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质量单位“吨”,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感受1吨有多重。为了使吨这个单位更加贴近学生,可以设计吨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例子,如1名学生体重25千克,多少名学生的体重是1吨? 1袋麦子是50千克,多少袋麦子是1吨?如1袋水泥是100千克,多少袋水泥是1吨?如1袋面粉是25千克,多少袋面粉是1吨?等等。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

例如,教材第20页实践活动,先估一估,再实际称一称,并将估计结果和称量结果进行比较,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质量单位。

第四单元乘法

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探索“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学习连乘的运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分别安排在“购物”、“去游乐场”、“乘火车”、“0×5=?”和“卖饮料”5个情境活动之中。教材鼓励学生从每个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根据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和所学运算的意义,建立算式。在具体问题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因此,本套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和在计算前进行估计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如计算“24×3×2”,先让学生估算结果,可以得到结果比“20×3×2= 120”大、而比“25×3×2= 150”小。又如检查“198×2= 296”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验答案。在学生独立估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结合具体的情景,探索计算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有意义的方法进行比较,寻找每个方法的特点或一些方法的共同点。只有揭示这些特点和联系,学生才能既尊重个性,又逐步养成学习他人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竖式是计算的通法,又具有“机械”的特点,也就是学习者明白了“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基本道理,有20以内比较熟练的加法口算和乘法口诀的基础,再学习加减乘除竖式的基本格式,就能完成竖式的计算。

4.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用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本单元中,教材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第一个是第38页“黄豆有多少粒”,该实践活动是在学习了千克、克、吨以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该活动需要学生经历猜测、设计估计方法、试验、推理、验证等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策略,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推理能力。

第二个实践活动是第41页的“120步大约走多远”。这也需要学生探索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以先测量一步的长度再推算120步的长度;也可以走120步后实地测量;为减少误差,可以多走几步或多走几遍再求一步的长度。

5.安排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技能

要获得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有效地运用计算来解决问题,就必须具备基本的笔算技能。同时,加强估算,也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技能作保证。因此,本套教材注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技能。

在本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教材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注意计算练习呈现的趣味性。

第六单元除法

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连除、乘除混合。这些内容的学习别安排在“分桃子”、“淘气的猴子”、“送温暖”、“买新书”4个情境活动之中。

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

与前面所学内容相比,本单元计算难度提高,学生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3.结合具体的情景,探索计算的方法

抽象出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多种计算的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的方法。在此教学中,教师仍应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对此在前两单元已加以阐述。

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是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竖式的价值在第四单元已经阐述过。除法竖式也是一个难点,它不象乘法竖式那么可以从加法中类比得来,学生也容易在此出现错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竖式的写法,充分暴露错误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再说学生在本册之前已经接触了除法竖式,他们是有认知基础的。另外,教师要借助实际情境、实物操作、口算等,帮助学生理解竖式写法的道理。另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如跳位商(商中间不补零)和空位(商最后的零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估算、乘法验算等办法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计算的教学似乎显得枯燥一些,似乎学生的活动少了一些。其实,学生思维的参与是最重要的,冷静的思考本身就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4.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或自我挖掘素材,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学到的除法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5.安排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技能

要获得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有效地运用计算来解决问题,就必须具备基本的笔算技能。同时,加强估算,也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技能作保证。因此,本套教材注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技能。

说建议: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信息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窗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提取可以利用的数学信息,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突出实践性,加强亲身体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学校、教室、家庭住房等周围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图形的周长部分的教学,教师要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组织开展好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算一算,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含义以及如何求平面图形的周长。注意将操作与观察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提倡算法多样化,优化计算方法。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选取最优化的方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

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举例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

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课堂观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2、巧用课堂错误资源。

3、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4、开发数学文化资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