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开发

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开发

118

体育文化导刊 2011年12月 第12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2.Dec.2011

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开发研究

李颖1 李杰2 王东3

(1.大连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 , 辽宁大连 116044;2.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 北京 100084;

3.大连海事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从外语院校学科特点及育人机制理念出发,对外语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现状与教学模式结构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就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可行性进行研究,建议确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先发展原则,引入包括健身气功、蹴鞠等多种适合外语院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以期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关键词:体育教育学;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2010年大连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0140)

第1作者简介:李颖(1980-),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教学。Tel :138********,E -mail :liying_1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5943878.html, 。1 外语院校体育特色课程的思考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不仅负有文化传承的传统使命,更负有促进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文化创新和文化重构的新的历史使命[1]。作为以语言类教学为主的外语专科院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体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外交能力、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及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外语院校开设体育特色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较少。然而,对于应加强高等院校体育文化及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播与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14亿人口的大国,拥有近千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在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也仅有武术、中国象棋、围棋等几个项目得到普及与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们自身的普及与发展的不足亦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教育也因此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热门领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亦成为未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新路径。薛浩在《和谐文化视阈下的体育课程文化自觉》一文中提出:“体育课程文化自觉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召唤,是和谐文化的现实诉求,是课

程标准的整体文化价值建构、是课程管理的弹性文化约束、是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文化创新[2]。”而史东博则提出:特色体育文化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软实力”[3]。韩志强在《国内外大学校园文化品位建设的比较研究》文中谈到:名校与普通高校的本质区别在于其优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出:学院文化建设必须与本校传统结合,进行多元文化与教育,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指导,强化精神贯彻文化活动的意识[4]。

2 对外语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全国外语院校体育协作组会议论坛的重要议题,面对社会于不被重视甚至是被冷落的境地。通过对全国部分外语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近年来外语院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增长趋势明显,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多人才的激烈竞争与就业压力的激增,作为以培养外语人才的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通常处元化,“特色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发展已成为当今外语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然而,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在课程设置内容上仍然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导,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偏少,除武术(包括太极类、套路、散打等)项目得到一定普及与发展外,像导引术(健身气功)、抖空竹、蹴鞠、脚斗士、陀螺等我国优势传统体育项目鲜有建树。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体育课程40余项,12项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然而在12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其来源仅有3项:武术(10项)、围棋、登山。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设体育公选课程均为15项,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仅为武术一项。大连外国语学院现有体育教学项目12项,其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仅有24式太极拳一项。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大潮中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开发与建设。

3 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3.1 “特色体育课程”项目开发的理论依据

外语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外国文化(包括价值观念甚至是政治立场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和熏陶。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力易使得学外语的学生对所学的语言对象国具有一种文化认同的心理倾向。一方面,在传播人类进步文化中,这种文化认同与导向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地接受现代西方先进观念与理念;另一方面,在其所带来的文化渗透中,存在着不符合我国的主导文化的倾向与内容,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加强外语院校潜在课程(大学体育、德育教育等)教育教学力度,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突出其德育教育功能,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尤其是悠久古老、又自成体系、具有独特性的文化,更具有其神秘的吸引力。将外语院校体育特色课程项目定性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理论上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之“六性”,即文化性、民族性、健身性、娱乐性、普及性和推广性,同时依托外语院校自身的文化优势,形成体育特色课程的理论体系,即是大学体育文化功能与德育功能的体现,又能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途径。

3.2 “特色体育课程”项目开发的现实意义

以“特色体育课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内容的普及与推广,是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亦是外语类院校对外文化宣传与展示的重要窗口。通过“特色体育课程”,实现大学体育锻炼内容的科学创新、实现外语院校体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及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具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4 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开发与可行性研究4.1 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开发内容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地挖掘、理出的民族传统体育977项,数量和形式堪称世界之最[5]。它既包括汉民族的民间游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竞技,也有各民族中普遍开展的项目[6]。目前武术是外语院校开展最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涵盖内容较为全面,包括太极拳、剑,木兰拳、扇,长拳,器诫,传统拳术,散打等内容;围棋、登山、健身气功项目开设院校较少。然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丰富,大多来源于民间,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文化氛围,是我国的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人们所熟知的抖空竹、射箭、踢花毽、脚斗士、舞龙舞狮、陀螺、象棋、蹴鞠、摔跤等项目均可作为“特色体育课程”纳入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教学与建设中。

4.2 可行性研究

本文以导引术(健身气功)、蹴鞠、抖空竹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特色体育课程”项目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4.2.1 导引术(健身气功)

4.2.1.1 项目介绍

所谓“导引”是指以肢体运动为主的锻炼方法,导引的方法就称为导引术[7]。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主要修炼方法之一[8]。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健身功法)是在传统的导引、按跷与呼吸吐纳相结合的养生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第62个体育项目,自2003年以来,已传播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健身站点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众群体已达2亿人次[9]。国务院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规划中提到:健身气功是一项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于一体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全力开发与推广下,

119

已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全球习练人数超过2亿人次。

4.2.1.2 引入可行性分析

我国现行推广与普及的健身气功功法共有13套, 9套为普及功法,4套为竞赛功法。其中,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及其竞赛套路已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健身气功内容丰富,运动量因人而异,且不受场地、器械、时间的限制,很适合高校师生健身养生与比赛竞技。当代大学生在经历了中考、高考等重大的考学压力后,身体素质及身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为此,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及身体机能的水平迫在眉睫。健身气功在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改善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效果显著,众多专家就健身气功对神经系统、心肺功能、慢性劳损等疾病的治愈与疗效有一定的实证研究与论述。因此,将健身气功列入大学体育课程,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更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应该得到普及和推广。

4.2.2 蹴鞠

4.2.2.1 项目介绍

蹴鞠是中国传统休闲体育娱乐项目,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鞠”是皮制圆形的球,“蹴”即用脚踢,“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蹴鞠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齐国(今山东临淄),“蹴术”与“鞠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技法早在黄帝时代就已存在,汉代女子蹴鞠发展成为一种贵族娱乐,冰上蹴鞠在清代最为繁荣[10]。与现代足球运动相比,蹴鞠运动器材相对简单,场地面积小,比赛场地的大小为10m×10m的正方形场地,通常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两名运动员,亦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男、女单人、双人、团体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由于比赛人数少,进攻配合简单,没有较大范围的身体接触,很容易打出一个配合或者轻松得分,易于让学生得到成就感;同时,蹴鞠运动对体能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学生习练,练习或比赛中受伤机率较少,易于提高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学练兴趣。

4.2.2.2 引入可行性分析

外语院校女生比例明显偏多,在体育课堂中历来都能占据大片“江山”。特别是在身体冲撞较为剧烈的体育课程如足球、篮球项目中,女生更多的是充当“拉拉队”的角色,较少能够参与到体育竞赛的氛围与体验中,这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学练兴趣及体育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针对女生多的特点,在外语院校开展蹴鞠课程,是符合外语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且能够实施与开展的特色化体育课程,可通过男女分项选修模式将足球课程进行分别选项的设置,即男生班为足球,女生为蹴鞠。以促进女生对足球文化及足球运动项目的喜爱与学习热情。

4.2.3 抖空竹

4.2.3.1 项目介绍

抖空竹在我国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亦称“扯铃”“抖嗡”、“抖地铃”等,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空竹运动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表演性为一体,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目前已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有力代表。其器具为一个长绳和一个哑铃状的木竹制滚轴(现也有其他材质)。空竹教学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一块篮球场大小的面积就可以满足20人左右的空竹教学。其器具价格不高,使用寿命较长,需要经常更换的只有抖动空竹所使用的线,这一费用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抖空竹运动难度较小,上手容易,且技巧样式丰富,对锻炼大学生的身姿体态、气质心态有十分明显的功效,不仅适合大学生进行锻炼,并且能够作为表演项目进行艺术展示,尤为适合女大学生学习。4.2.3.2 引入可行性分析

抖空竹运动通过对形、神、意、气4个方面的历练,能够达到健身养性的效果。通过上肢的提、拉、抖、盘、抛、接,下肢的走、跳、绕、骗、落、蹬,眼法的瞄、追,腰部的扭、随及头的俯仰、转等动作,达到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全面改善与提升女大学生的身体灵敏度与肌群的协调能力,对当代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及个人气质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在外语院校,女生明显偏多,更是注重艺术气质与整体形象的培养。抖空竹这一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很具观赏性,它同武术、健身气功、蹴鞠一样,应该加以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

5 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设计的对策与建议随着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推进及社会人才需求的

(下转第126页)

1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