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血清制备

免疫血清制备

免疫血清制备
免疫血清制备

免疫血清制备

●实验目的

了解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强度的因素;

明确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抗血清;

熟悉佐剂的制备和动物免疫的常用方法;

了解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

●实验原理

1.在免疫学实验中,为制备抗体通常以抗原性物质给动物注射,经一定时间后,动物血清中

可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这种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称免疫血清。它在血清学检测中有广泛应用。理想的抗血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纯度和免疫原性,以及动物的应签性。

同时免疫接种时的免疫途径、抗原剂量、有无佐剂、注射次数及间隔时间等因素均可影响抗血清的质量。制备的抗血清可直接用于某些实验,也可从中提取特异性抗体或某一组分。

2.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物质基础:

1)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间的互补结合

2)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的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

3)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

4)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3.ELISA原理

ELISA测定的原理是利用标记技术将酶标记到抗体(抗原)上,使待检物中相应的抗

原(抗体)与酶标记抗体(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遇到相应的酶底物时,酶能高效、专一催化、分解底物,生成有颜色的产物。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待检物中有无特异的抗原(抗体)以及量的大小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免疫佐剂制备及动物初次免疫

1.1抗原制备

以1.5mlBSA和1.5ml完全福氏佐剂混合后搅拌10min至完全乳化

1.2动物免疫

用1ml注射器12#大针头吸出完全乳化的抗原1ml;

换4#小针头双后足垫和背部皮下接种,每处约10-20μl。(接种处先用碘酒、酒

精消毒)

将免疫后的小鼠放回鼠笼。

1ml注射器(内有乳化好的抗原)贴好标签,4℃保存下次用。

1.3采集阴性血清(每班2只)

用无菌小试管收集未免疫小鼠血(眼眶放血法),标记后送准备室;

室温静置30min,

2,000 rpm离心10分钟;

吸取血清置1.5ml塑料管,做好标记;

2再次免疫及血清采集

2.1血清制备:

取首次免疫后的小鼠2只,采集血清(方法同上),标记后冻存备用。

2.2再次免疫:

其余小鼠于腹腔和背部皮下注射上次制备的乳化抗原,每鼠注射0.5ml。

3血清采集及抗体检测

3.1血清制备:

采集剩余小鼠血,将血置室温半小时凝固;

2,000 rpm离心10分钟;

吸取血清置1ml塑料管,做好标记.

3.2血清抗体检测:

以ELISA测定抗体效价,以未免疫鼠血清作对照。

注意事项:注意无菌操作,并尽可能多的采集血清。

●实验结果及讨论

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微量测定技术。同时具有微量、特异、高效、经济、简便等优点。通过使用酶标仪测定OD490光吸收值能够定量和定性地判断免疫血清的是否为阳性。当试验孔和阴性孔的比值大于2.1时,可是认定为是阳性。本次实验得到的结果显示兔抗鼠免疫血清的效价为400。

●总结

以抗原免疫动物制备的免疫血清,生产的是多克隆抗体。这种抗血清制备的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主要是免疫血清中抗体的特异性具有多样性,可与其它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而且不同动物或个体产生的抗体质量不能控制,重复性和稳定性差。虽然实际工作中单克隆抗体制剂应用十分广泛,但它不可能全部取代多克隆抗体制剂,在临床检测中,多克隆抗体仍有广泛应用。多克隆抗血清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一般实验室均能制备。

【临床意义】免疫血清的应用非常广泛,虽然多有商品供应,但部分诊断血清和科研用免疫血清常需自行制备。因此制备理想的抗血清是实验室工作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题库2-1-8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题库2-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制备抗血清时,抗体产生不包括以下哪一个阶段() A.静止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下降期 E.活跃期 抗血清产生阶段分为静止期(约2天,血中尚无抗体);指数期(4天左右,抗体迅速上升);稳定期(2~4周,抗体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下降期(约几个月后,抗体缓慢下降)4个阶段。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属于颗粒性抗原的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脂多糖 D.DNA E.血小板 血小板为颗粒状的物质,属于颗粒性抗原,其余四种均为可溶性抗原。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首次与第二次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最好为() A.1周内 B.10~20天 C.7~10天 D.20~30天 E.30天以上 初次免疫与第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多为2~4周,再次免疫后两周内进行。(私人电影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6081714.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佐剂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A.增加抗体的滴度 B.增强免疫原性 C.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 E.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佐剂是指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加入机体后,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辅助物质,不能改变抗原特异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纯化抗原的鉴定,不包括() A.免疫活性鉴定 B.效价鉴定 C.纯度鉴定 D.含量鉴定 E.理化性质鉴定 纯化抗原的鉴定主要对纯化抗原的含量、理化性质、纯度及免疫活性进行鉴定。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第一节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指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在体内外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细胞、细菌、寄生虫等皆为颗粒性抗原。 细胞抗原(如绵羊红细胞)一般情况下经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洗净,配制一定浓度即可。 细菌抗原多用液体或固体培养物,经集菌后处理。 颗粒性抗原大多用静脉内注射免疫法。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一)组织和可溶性抗原的粗提 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酶、补体、细菌毒素、免疫球蛋白片段、核酸等皆为良好的可溶性抗原。 1.组织匀浆的制备通常需要先将来源于人和动物的组织和细胞破碎,再经一定的方法纯化,才能获得所需的抗原。细胞破碎方法有: (1)高速组织捣碎机法; (2)研磨法:组织匀浆液要离心沉淀,沉淀物为组织和细胞碎片,上清液为提取可溶性抗原的材料。 2.细胞的破碎除上述机械捣碎获取外,尚有酶处理法,常用胃蛋白酶或胰酶,可获得游离的单个细胞。 细胞抗原分膜蛋白抗原、细胞质抗原(主要为细胞器)、细胞核与核膜抗原,制备这些抗原前均需将细胞破碎,方法有: (1)反复冻融法:-20℃冷冻,30~37℃融化 (2)超声破碎法 (3)自溶法 (4)酶处理法:胃蛋白酶或胰酶 (5)表面活性剂处理法:十二烷基硫酸钠 3.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制备五种免疫球蛋白都具抗原性,皆可提取及纯化,但如分解成片段(如Fab 片段、Fc片段、轻链片段等)作为免疫原可制备出分辨力更高的特异性抗血清。制备方法有:(1)非共价键解离法:改变pH环境或用变性剂 (2)共价键解离法 (3)溴化氰裂解法 (4)酶解法: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木瓜酶可将IgG裂解成2个Fab片段及1个Fc片段;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2017年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总结如下 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T细胞受体=TCR。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CD4+CD8-= 辅助性T细胞(Th) CD3+CD4-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

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免疫学检验分析技术

生物医学技术论文 免疫学检验分析技术 姓名:陶晨宇 系部:16级医疗器械工程工程完成日期2017年5月14日

免疫学分析方法(immlmological assay,IA)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可逆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它集高灵敏性和强特异性于一体,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抗生素残留的检测中。IA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sy,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 immunological assay,RIA)和荧光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 immunnological assay,FIA)等。目前,应用于抗生素残留分析的主要是ELISA。I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能同时筛选大量的样品,检测费用低,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适合推广应用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偏多,提取液中杂质成分对检测结果干扰大,通常一次实验仅能检测一种抗生素残留等不足。 目前,IA已用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 测中。用氨苄青霉素作为半抗原通过戊二醛法合成免疫抗原,免疫兔子后获得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牛奶中青霉素类药物残留。应用商品化的cHARMⅡ放射免疫系统可检测动物血清、尿液和组织中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应用EuSA检测牛奶和肾脏样品中新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残留,其回收率大于80%。以牛血 清白蛋白为载体蛋白合成磺胺甲基嘧啶人工抗原,免疫兔子获得多克隆抗体后,以ELISA可检测乳中磺胺甲基嘧啶残留,检测限为24ng/mL。 今后,抗生素残留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需要进一步规范抗生素残留免疫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以及实现试剂的标准化。②将免疫检测方法与其他常规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先用免疫分析法对大量样品进行粗筛,再用HPLC等方法确证,或首先采用免疫亲和色谱柱对样品进行提取与净化,然后再进行仪器分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分析的时间。③利用抗体蛋白质芯片技术或通用抗体技术实现抗生素多残留的同时分析。④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工抗体。 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源于标记技术在免疫学中的应用。科技的进步推动免疫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从单一的免疫诊断技术向单细胞、多基因、微量化等方面发展。而哮喘、器官和骨髓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恶性肿移植、瘤以及继发性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的临床诊断都客观要求免疫学检验技术更加精确,并且能够定量评价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是一种用于测定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分析技术,是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原理是在微孔培养板底部植入抗CK或Ig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待检测样本进入微孔板内培养时,在有丝分裂原或者特异性抗原的作用下,活化记忆型T细胞或B细胞,产生CK或Ig。细胞下方的固相单克隆抗体就会捕获CK或Ig物质。细胞被清洗后,加入生物素化的第二抗体,抗体和CK或 Ig物质结合后,再加以酶做标记的生物素或亲和素反应,以酶 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是建立在免疫荧光、免疫微球和流式细胞分析等实验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血清学实验方法。利用荧光对抗体进行染色可电以获得所需信息的原理而研制的流式细胞仪,具有激光技术、子计算机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特点,主要用于细胞表型、细胞内及核膜成分、DNA含量等领域的分析。它具有在同一试管中同步检测多种靶物质的潜在特征,受到许多临床检验学者的关注。迄今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四聚体分析技术该技术利用T细胞表面的TCR可与构建的四聚体的表位肽相

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免疫学广泛应用于三大方面:①传染病预防:接种菌苗、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免疫力.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及艾滋病,终将有赖于疫苗的发明(详见第二十五章)。②疾病治疗:包括肿瘤、慢性传染病及超敏性疾病,可用抗体、细胞因子、体外扩增的免疫细胞及治疗性抗原疫苗治疗。③免疫诊断:按抗原与抗体及T 细胞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按抗原能活化特异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发展起多种特异敏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已广泛用于ABO血型定型,传染病诊断,妊娠确诊等等 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在欧洲,十七世纪中叶,患天花死亡者达30%。我国早在宋朝(十一世纪)已有吸入天花痂粉预防天花的传说。到明代,即公元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则有正式记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从经验观察,将沾有疱浆的患者的衣服给正常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磨碎成细粉,经鼻给正常儿童吸入,可预防天花。这些方法在北京地区较为流行,且经陆上丝绸之路西传至欧亚各国,经海上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英国于1721年流行天花期间,曾以少数犯人试种人痘预防天花成功,但因当时英国学者的保守,未予推广。由于种“人痘”预防天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这一方法未能非常广泛地应用。然而, 其传播至世界各国,对人类寻求预防天花的方法有重要的影响。 公元十八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 观察到牛患有牛痘,局部痘疹酷似人类天花,挤奶女工为患有牛痘的病牛挤奶,其手臂部亦得“牛痘”,但却不得天花。于是他意识到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为证实这一设想,他将牛痘接种于一8 岁男孩手臂,两个月后,再接种从天花患者来源的痘液,只致局部手臂疱疹,未引起全身天花。他于1798年公布了他的论文,把接种牛痘“Vaccination”(拉丁语中,牛写为Vacca),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在Jenner年代,人们全然不知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所致,而他在实践观察中,总结发现的种牛痘预防天花,既安全、又有效,是一划时代的发明。接种牛痘在十九世纪初至中叶,在欧洲广泛推广。总之,在十九世纪以前,人们从经验得知接种人痘或牛痘,可获得免疫力,预防天花,但对病原体及获得免疫的道理却全然不知。 细胞免疫学的发展明确了T 及B 淋巴细胞经表面受体识别抗原分子,受体

智慧树知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依据是: A.轻链恒定区 B.重链恒定区 C.轻链可变区 D.重链可变区 E.铰链区 正确答案:重链恒定区 2、IgG的补体结合位点位于: A.VH和VL B.CH1和CL C.CH2 D.CH3 E.CH4 正确答案:CH2 3、各种抗体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 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 D.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 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作用

正确答案: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4、以下哪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 A.标记技术; B.单克隆抗体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分子生物学技术; E.细胞培养技术。 正确答案:标记技术; 5、最早用于标记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 A.荧光素 B.放射性核素 C.酶 D.化学放光物质 E.胶体金 正确答案:荧光素 6、抗体的基本单位是: A.由2条不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 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 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D.由2条相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 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正确答案: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7、木瓜蛋白酶能将抗体水解成: A.Fab和Fc B.F(ab’)2和Fc C.Fab和pFc’ D.Fab’和pFc’ E.F(ab’)2和pFc’ 正确答案:Fab和Fc 8、抗体中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 A.仅重链可变区 B.仅轻链可变区 C.重链恒定区 D.轻链恒定区 E.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 正确答案: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 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IgG 10、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1、根据抗原分子大小进行纯化分离的方法为 A.盐析沉淀法 B.有机溶剂沉淀法 C.凝胶过滤 D.离子交换层析 E.亲和层析 2、根据抗原分子所带电荷不同进行纯化分离的方法为 A.盐析沉淀法 B.有机溶剂沉淀法 C.凝胶过滤 D.离子交换层析 E.亲和层析 3、制备鞭毛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4、去除菌体鞭毛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5、制备毒素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6、制备可溶性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7、可将IgG裂解成一个Fc和两个Fab片段的酶是 A.木瓜蛋白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β-内酰胺酶 8、可将IgG裂解成F(ab”)2和数个小片段的酶是 A.木瓜蛋白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β-内酰胺酶 9、可将IgG裂解成不规则肽链的酶是 A.木瓜蛋白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β-内酰胺酶 10、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常为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题库9-0-8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题库9-0-8

问题: [单选]关于免疫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免疫原剂量越大,产生的抗体效价越高 B.初次免疫一般选择皮下接种 C.加强免疫一般选择皮内接种 D.首次免疫后应该很快进行第2次抗原注入 E.第1次与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以7~10天为好 初次免疫一般选择皮内接种,加强免疫一般选择静脉接种,首次免疫后因机体正处于识别抗原和进行B细胞活化增殖阶段,如果很快进行第2次注入抗原,极易造成免疫抑制。第1次与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以10~20天为好,第3次及以后的间隔一般为7~10天。

问题: [单选]抗血清的鉴定包括() A.抗体特异性鉴定 B.抗体效价的鉴定 C.抗体纯度的鉴定 D.抗体亲和力的鉴定 E.以上均是 抗血清的鉴定包括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和力的鉴定四个方面。

问题: [单选]免疫动物常用的完全福氏佐剂是() A.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 B.石蜡油,羊毛脂 C.石蜡油,羊毛脂,抗原 D.羊毛脂,卡介苗,抗原 E.石蜡油,卡介苗 最常用于免疫动物的佐剂是福氏佐剂,分为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两种。福氏完全佐剂可提高佐剂的性能,是在不完全福氏佐剂(石蜡油+羊毛脂)的基础上加入卡介苗而制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6081714.html,/ 电脑游戏排行榜

问题: [单选]制备可溶性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一、抗血清的制备 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 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 (二)免疫途径 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0.1ml左右。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三)佐剂 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促进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产生。 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Freund adjuvant),其成分通常是羊毛脂1份、石腊油5份,羊毛脂与石腊油的比例,视需要可调整为1:2~9(V/V),这是不完全福氏佐剂,在每毫升不完全佐剂加入1~20mg 卡介苗就成为完全佐剂。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羊毛脂与石蜡油置容器内,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压灭菌,置4℃下保存备用。免疫前取等容积完全或不完全佐剂与免疫原溶液混合,用振荡器混匀成乳状,也可以在免疫前取需要量佐剂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后再边磨边滴加入等容积抗原液(其中加卡介苗3~4mg/ml或不加),加完后再继续研磨成乳剂,滴于冰水上5~10min内完全不扩散为止。为避免损失抗原,亦可用一注射器装抗原液,另

项目一 免疫血清的制备与提纯

项目一免疫血清的制备与提纯 一、免疫血清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antiserum) 【实验原理】 将适当的免疫原物质注入动物体内,经一段时间动物血清中可出现大量特异性抗体,这种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或免疫血清)。它在血清学检测中有广泛应用。理想的抗血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纯度和免疫原性,以及动物的应签性。同时免疫接种时的免疫途径、抗原剂量、有无佐剂、注射次数及间隔时间等因素均可影响抗血清的质量。制备的抗血清可直接用于某些实验,也可从中提取特异性抗体或某一组分。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免疫血清制备方法,免疫动物均选用家兔,这是因为:(1)其产生的血清量足够实验应用并容易驯养;(2)为采血、注射用耳血管很容易找到;(3)用兔子作免疫接种的资料较多,可方便利用;(4)能产生高效价抗体,并且可用常用的沉淀反应、凝集反应或溶血、溶菌反应等试验方法进行鉴定。 【试剂和器材】 1.免疫动物2~3kg健康雄性家兔。 2.免疫原绵羊红细胞(SRBC)、OX19变形杆菌、人IgG(SPA菌体吸附)、正常人混合血清、牛血清白蛋白(BSA)、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的蛋白质抗原。 3.佐剂完全和不完全福氏(Freund)佐剂。 4.其它试剂生理盐水、70%酒精等。 5.器材注射器及针头、棉球、三角烧瓶、玻璃珠、试管、吸管、柯氏瓶(扁瓶)、Luer-lock(双联)注射器、止血钳、手术剪、手术刀等,以上器材均应高压灭菌或消毒后使用;离心机、液体旋转混合器、温箱、水浴箱、冰箱等。 【步骤和方法】 (一)溶血素的制备 1.制备抗原取脱纤维羊血或用阿氏(Alsever)液保存的绵羊红细胞(采血方法见附录常用实验动物采血方法),用生理盐水洗3次,每次加2~3倍生理盐水,离心2000r/min 10min,弃上清。最后一次按压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0%SRBC悬液,放4℃保存备用。 2.免疫动物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0%SRBC悬液1ml,间隔3天,连续7次,末次免疫后2周,由耳静脉取血1ml(取血方法见附录常用实验动物采血方法),分离血清,测定溶血素效价(见补体结合试验),当效价≥1:2000则可放血收集血清,此法效价可达1:6000~1:10000。 3.分离血清颈动脉放血(见附录常用实验动物采血方法),用无菌三角瓶收集血液,等血液凝固后立即轻轻剥离(这是获得大量血清的关键步骤),放室温2~4h,离心2500r/min 10min,收集血清。放4℃过夜虽可获得更多血清,但通常更容易溶血。加入等量甘油,分装,置-20℃保存。 (二)细菌抗血清的制备 1.抗原制备将OX19变形杆菌接种柯氏瓶普通琼脂培养基,37℃培养18~24h,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吸到有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烧瓶中,加入甲醛使终浓度为0.5%,充分振荡使细菌均匀分散。置4℃24h(或3~5天)杀菌固定,通过无菌试验证实无活菌存在。应用时同麦氏(Mcfarland) 细菌标准比浊管比浊,将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到10亿/ml,置4℃备用。

免疫学检测技术

幻灯片1免疫学检测技术 幻灯片2内容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与特点,了解抗原抗体结合力和比例。掌握免疫组化(IHC)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一抗、二抗的选择与使用。掌握酶联免疫检测(ELISA)反应的原理方法。掌握免疫印痕(Western blot)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了界放射免疫检测技术(RIA)的原理与方法。目标:掌握ELISA、IHC、Western blot的操作方法幻灯片3免疫学检测技术就是利用抗原和抗体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和方法,检测分析各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以监控物品质量、检测机体免疫机能和诊断某些疾病的体外检测方法。免疫检测是微量检测方法,灵敏、特异。随着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免疫检测方法已渗入工、农、食品、医药等各个领域。幻灯片4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Berson和Yallow发明了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胰岛素起,免疫学检测技术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常量分析到微量、超微量分析;从手工检测到全自动化;从单个标本检测到高通量检测等一系列长足的进步。本章主要学习血清学检测方法——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幻灯片5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史 年代学者贡献 1894 J.Bordet 补体与溶菌活性 1896 H.Durham,M.von Gruber 特异凝集反应 1896 G.Widal,A.Sicad 肥达试验 1897 R.Kraus 沉淀试验 1900 J.Bordet,O.Gengou 补体结合反应 190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6081714.html,ndsteiner 人类ABO血型及其抗体 1906 A.Wassermann 梅毒补体结合反应 纯化抗体,定量沉淀反应1935 M.Heidelberger,F.Kend all 1941 A.Coons 免疫荧光标记 1946 J.Oudin 凝胶内沉淀反应 1948 O.Ouchterlony,S.Elek 双扩散沉淀反应 1953 P.Grabar,C.Williams 免疫电泳分析,Ig多样性 1960 R.Yallow,S.Berson 放射免疫标记 1966 S.Avrames,J.Uriel,et 酶标免疫技术 al 1975 G.Kohler,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6081714.html,stein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 体 幻灯片6第一节免疫学检测的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曾叫血清学反应。 幻灯片7(一)免疫的早期研究和应用幻灯片8 幻灯片9Edward Jenner 1749-1822,English 爱德华·琴纳 幻灯片10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幻灯片11鼠疫 公元六世纪公元十四世纪公元十九世纪肆虐欧洲大陆的黑死病(鼠疫)幻灯片12 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

免疫与血清学基本技术

第七章免疫与血清学基本技术 第一节免疫学基本知识 一、抗原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及B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一般具有两个重要特性: 一是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二是抗原性,即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既有免疫源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为完全抗原,而只有抗原性无免疫源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决定Ag特异性的最小化学亚单位称为决定簇(又称表位)。 依其与胸腺关系又分胸腺依赖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均属于TD-Ag。 抗原的免疫源性是异物性,抗原的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人类血型抗原有A和B抗原,它们刺激机体产生抗A和抗B抗体。 人类血型抗原是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异反应,也是因同种异型抗原所致。 佐剂在免疫中常常采用,它主要的机制是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二、抗体 抗体是抗原刺激机体由B细胞产生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Ig)。 Ig的基本结构是: 4条肽链(2条轻链-L链、2条重链-H链)由二硫键连接。 L链分为可变部位(V)和恒定部分(C),即VL+CL。 H链也分为可变部位(V)和恒定部分(C),即VH+CH,但CH部分又分为CH1、CH2、CH3。IgM 和IgE还有CH4部分。 CH1与CH2区之间为绞链区。 如果用木瓜酶水解后,将IgG水解2Fab和Fc。Fab是Ig与Ag结合部位,Fc是可结晶部分。 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可分为F(ab?)2和Fc部分,F(ab?)2是两个Fab连在一起的部分。 Ig的分类是依据H链的结构特点,主要依Fc部分(CH)。Ig分为五大类:IgG、IgM、IgA、IgE、IgD。Ig同种型是指H链所具有的的特性。 同一类Ig分型依据L链结构特点,可分为κ和λ型。Ig的Fc段部分可与某些细胞的Fc受体结合,如巨噬细胞等。 F(ab?)2部分是与Ag结合部,VH+VL是F(ab?)2中的高变区,直接与Ag能结合的部位。 人类5种Ig各具特色,IgM分子量最大,免疫应答早期产生的Ab只要为IgM。 IgG在血清中含量最高,而且是唯一能通过人类胎盘的Ig。 IgA经J链连接,可形成多聚IgA。 多聚IgA与分泌片结合后,能抵抗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有人称具备局部Ab。IgE可与肥大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 三、抗原抗体反应 每一种抗原物质都能在具有免疫功能的机体中遇到与其相应的免疫细胞,结合在其表面受体上,激发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且能够与这种抗体特异性地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为非共价结合。 其分子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了结合部位原子间的接近程度,使各种弱作用键充分发挥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结合。

抗血清的制备

抗血清的制备 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用于免疫的动物 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 免疫途径 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0.1ml左右。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佐剂 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促进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产生。 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Freund adjuvant),其成分通常是羊毛脂1份、石腊油5份,羊毛脂与石腊油的比例,视需要可调整为1:2~9(V/V),这是不完全福氏佐剂,在每毫升不完全佐剂加入1~20mg卡介苗就成为完全佐剂。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羊毛脂与石蜡油置容器内,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压灭菌,置4℃下保存备用。免疫前取等容积完全或不完全佐剂与免疫原溶液混合,用振荡器混匀成乳状,也可以在免疫前取需要量佐剂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后再边磨边滴加入等容积抗原液(其中加卡介苗3~4mg/ml或不加),加完后再继续研磨成乳剂,滴于冰水上5~10min内完全不扩散为止。为避免损失抗原,亦可用一注射器装抗原液,另一注射器装佐剂,二者以聚乙烯塑料管连接,然后二者来回反复抽吸,约数十分钟后即能完全乳化。检查合格后即以其中一注射器作注射用。 免疫方法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题库1-1-8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题库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纯化抗原的鉴定方法一般不用() A.凝集反应 B.SDS-Page电泳 C.酚试剂法 D.免疫电泳法 E.免疫扩散法 纯化抗原的鉴定方法包括SDS-Page电泳、酚试剂法、免疫电泳法和免疫扩散法,但是通常纯化抗原是可溶性抗原,通常不用凝集反应进行鉴定。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哪一个是对半抗原的正确描述() A.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结合 B.是大分子 C.是多肽 D.没有免疫原性 E.只能诱生体液免疫应答 半抗原是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可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但不能单独诱发免疫应答,在体内单独存在时不引起抗体产生,当其与蛋白质或胶体颗粒结合后,则可引起抗体形成。半抗原可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如细菌的多糖和类脂质等。在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物中,一般是蛋白质使结合物具有抗原性,而半抗原则决定结合物的抗原特异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颗粒性抗原的免疫方法大多为() A.皮内注射免疫法 B.肌内注射免疫法 C.口服免疫法 D.静脉内注射免疫法 E.表皮涂抹免疫法 各种细胞、细菌、寄生虫等皆为颗粒性抗原。细胞抗原(如绵羊红细胞)一般情况下经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洗净,配制一定浓度即可。细菌抗原多用液体或固体培养物,经集菌后处理。颗粒性抗原大多用静脉内注射免疫法,较少加佐剂做皮内注射。 (英雄联盟段位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6081714.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粗提抗血清最简便的方法是() A.超速离心 B.硫酸铵盐析法 C.亲和层析 D.离子交换层析 E.超声破碎法 粗提抗血清最简便的方法是硫酸铵盐析法。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 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 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他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免疫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 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免疫印迹法 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 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和B 细胞的分离 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 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 T细胞 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吞噬细胞...............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临床免疫和免疫学检验(B型题)_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临床免疫和免疫学检验(B 型题) 1、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可用于诊断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2、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可用于诊断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3、抗血细胞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4、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5、支气管哮喘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6、接触性皮炎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7、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抗原是 A.ABO血型抗原 B.游离抗-Rh抗体 C.结合抗-Rh抗体 D.血小板抗体 E.ABO血型抗体 8、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的抗体是 A.ABO血型抗原 B.游离抗-Rh抗体 C.结合抗-Rh抗体 D.血小板抗体 E.ABO血型抗体 9、不能通过凝集试验检测的抗体是 A.ABO血型抗原 B.游离抗-Rh抗体 C.结合抗-Rh抗体 D.血小板抗体 E.ABO血型抗体

10、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原理属于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补体结合反应 D.溶血反应 E.微量细胞毒反应 11、血清学法鉴定HLA型别的试验原理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补体结合反应 D.溶血反应 E.微量细胞毒反应 12、免疫荧光技术采用 A.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 B.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 C.抗体包被在磁颗粒表面技术 D.二价的三联吡啶钌 E.荧光物质标记抗体 13、电化学发光免疫采用

第三版免疫学检验技术第章中级试题及答案

第三版免疫学检验技术第章中级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 一、A1 1、下图所示的为哪一种ELISA技术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A、双抗原夹心法 B、双位点一步法 C、间接法测抗体 D、竞争法 E、捕获法 2、钩状效应是指用ELISA一步法测定标本中待测抗原时,抗原浓度过(),实测值偏()的现象,极易造成假阴性 A、低,高 B、高,高 C、高,低 D、低,低 E、高,不变 3、ELISA试验中最常用的标记酶是()。 A、AST B、HRP C、ACP D、LDH E、ALT 4、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 A、均相酶免疫测定 B、异相酶免疫测定 C、固相酶免疫测定 D、液相酶免疫测定 E、固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5、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的方法,通常称为()。 A、双抗体夹心法 B、双位点一步法 C、间接法 D、竞争法 E、捕获法 6、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A、聚氯乙烯B、聚苯 乙烯C、三聚氧胺 D、琼脂糖 E、尼龙膜 7、均相酶免疫测定不 具有的特点是()。 A、常用于半抗原和小 分子的检测B、操作简 便,易于自动化C、不 易受样品中的内源性酶 的干扰D、酶与抗原结 合后仍保留酶和抗原的 活性E、灵敏度不及异 相酶免测定 8、酶增强免疫测定技 术(EMIT)是一种 ()。 A、非均相酶免疫测定 技术B、均相酶免疫测 定技术C、酶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D、酶免疫测 定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 E、电泳技术 9、ELISA板包被后,最 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 A、人白蛋白 B、人球 蛋白C、牛血清白蛋白 D、牛血清球蛋白 E、鼠白蛋白 10、可用免疫渗滤试验 和免疫层析试验检测的 项目没有()。A、抗 HCV B、HIV C、HCG D、HBsAg E、HAV 11、制备抗体酶结合物 的方法通常采用()。 A、戊二醛交联法 B、糖原染色法 C、免疫印迹法 D、酶耦联测定法 E、捕获竞争法 12、下列不属于ELISA 测定方法中所必需的试 剂()。 A、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B、酶标记的抗原或抗 体 C、酶作用的底物 D、戊二醛交联剂 E、稀释的血清 13、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最常用的载体材料是 ()。A、乙酸纤维素 膜B、尼龙膜C、滤纸 D、硝酸纤维素膜 E、玻璃纤维膜 14、用ELISA抗体夹心 法检测抗原A时,固 相载体的包被物是 ()。 A、酶标记A抗体 B、未标记的抗A抗体 C、未标记抗原A D、酶标抗球蛋白抗体 E、酶标记的A抗原 15、ELISA检测中“钩状 效应”(hookeffect)是 指()。A、间接法检 测抗体时抗体过量B、 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检测 抗原时抗原过量C、双 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时 RF的干扰D、检测的 假阳性反应E、竞争法 检测抗体时特异性问题 16、ELISA试验以HRP 为标记酶时,常用的供 氧底物为()。A、 OPD B、OT C、YMB D、ABTS E、PNP 17、艾滋病病毒检测的 确诊试验通常采用的检 测方法是()。A、竞 争法B、免疫印迹法 C、化学发光法 D、斑 点-ELISA法E、斑点免 疫渗滤试验 二、B 1、A.免疫印迹法 (双抗体夹心法) C.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间接法) E.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 、测定HIV抗体确 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 是()。 A、B、C、D、E、 <2> 、对相应的抗原进 行定性、定位和定量测 定常用的方法是()。 A、B、C、D、E、 <3> 、检测抗原最常用 的方法是()。 A、B、C、D、E、 <4> 、可用于HIV抗 体、HBsAg的检测的方 法是()。 A、B、C、D、E、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 案】 B 【答案解析】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ELISA)的 位点一步法是在双抗体 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 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 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 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 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可 如图中所示,在测定时 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 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 步。此法不但简化了操 作,缩短了反应时间, 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 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也显着提高。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 定抗原的ELISA提高 到新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