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课题序言

课型讲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烹饪原料知识的概念

2、了解烹饪原料知识研究的具体内容

3、了解我国烹饪原料的发展状况

4、掌握烹饪原料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烹饪原料的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序言

一、烹饪原料知识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概念:是研究常用烹饪原料的自然属性和它在烹饪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餐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研究内容:烹饪原料的产地、上市季节、外形、结构、品质特点、营养价值、用途、品质鉴定及主要原料的保管方法。

特点: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二、烹饪原料的发展状况

五个历史时期

(一)夏商以前

1、上古时期:《礼记.礼运》“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2、距今50余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保存了火种,用火熟食,烹饪才由此而生。

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恩格斯)

考古发现:

河南新郑李岗遗址中发掘炭化的稷实距今7800多年;

浙江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朝代遗址发现大量的稻谷,距今7000多

年;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猪、马、牛骨骼,西安半坡遗址的炭化粟粒,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安徽毫县钓鱼台乡出土的大量炭化谷物等,这些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家畜、谷物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

由于陶器的出现,使人类“煮海为盐”,调味原料由此而生。

(二)夏商至秦

《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了商汤时代40余种被视为美味的烹饪原料。

春秋时期的《诗经》中还提到了不少动植物原料。

同代的生产进一步发展,烹饪原料更丰富。有六畜、六兽、六禽、水产品、蔬菜、水果,多种调味品,多种谷物,《周礼》中对此详细记载,同时对原料的质量鉴别、原料的应用组配都有很详细记述。

如《周礼.天官.内饔》中记有“牛夜鸣则广酉;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鸟遮色而沙鸣,狸;豕盲胝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

《周礼.天官.食医》记有“牛宜禾余,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艹瓜”。

(三)秦以后至隋唐

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餐烹饪原料。如在西汉输入了胡瓜、胡豆、胡桃、胡椒、胡葱等烹饪原料,另外,汉代的牲畜、禽畜的内脏已作为烹饪原料。

另外,豆腐的发明,对丰富烹饪原料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的豆制品应运而生。

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相当多的烹饪原料,包括粮食类、蔬菜类、调料类、水果类、肉类、禽类等。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在唐代,海产品也较为丰富,如海蛰、比目鱼、海镜、蚝肉、乌贼、鱼唇、鱼肚、石花菜等。

(四)两宋至明清

北宋时期,饮食业繁荣昌盛,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清明上

河图”生动地描绘当时繁荣昌盛的景象。

航海和水运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海味原料越来越丰富,如鱼翅、海参在元代早已被食用

元贾铭所撰《饮食须知》中列举了谷类50种,菜类86种,果类59种,鱼类65种,禽类34种,兽类40种。

清李渔的《闲情偶寄》,袁枚的《随园食单》中都有烹饪方面的论述。特别是在《随园食单》中按原料分类,强调了原料的重要性,明确指出“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烹饪原料变得越来越多,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的日益加深,一些名贵的烹饪原料将受到保护而不再是人们的口中之食。

三、学习烹饪原料知识的重要性

1、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菜肴的质量。

2、只有学好烹饪原料知识,才能在烹饪实践中正确的选择原料,合理的使用原料,使菜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真正有物质保证。

四、学习烹饪原料知识的方法

1、找规律

2、抓特点

3、强记忆

4、善运用

小结巩固

布置作业

1、烹饪原料知识是一门什么学科?

2、烹饪原料知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我国烹饪原料有何特点?

4、我国烹饪原料发展主要哪几个阶段?

课题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

课型讲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烹饪原料分类的方法

2、掌握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

3、掌握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方法

教学重点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及方法

教学难点烹饪原料的分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烹饪原料知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2、烹饪原料知识主要研究内容?

3、我国烹饪原料发展主要经历哪五个阶段?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节烹饪原料知识的分类及品质鉴定

一、烹饪原料的分类

(一)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

1、原料的分类,便于全面的客观的反映我国烹饪原料的全貌,系统地分析认识烹饪原料的各种属性、特点,以及烹饪原料与烹调技术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开发和充分利用烹饪原料;

2、多的烹饪原料进行分类,是学习、认识的需要,由于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对原料进行分类,就能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原料的性质、特点等情况,便于学习;

3、饪原料进行分类是烹饪应用的需要,由于对原料进行了分类,便于按照原料的分类对菜肴进行编排分类,利于学习和查找。(二)烹饪原料的分类方法

由以下几种常见方法

1、按原料性质分:

(1)动物性原料:

(2)植物性原料:

(3)矿物性原料:

(4)人工合成原料

2、按商品各类分

(1)家畜类

(2)家禽类

(3)蛋类

(4)水产品

(5)肉制品

(6)干货制品

(7)粮食

(8)蔬菜

(9)果品

(10)调味品

3、按原料加工与否分

(1)鲜活原料

(2)干货原料

(3)复制品

4、按原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分类

(1)主料

(2)配料

(3)调料

5、其他分类

多级分类方法

二、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

(一)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意义

1、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概念

就是运用一定的检验手段和方法,对烹饪原料进行质量优劣的鉴定。

2、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意义

①中菜讲究选料,要根据菜点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原料。由于同一种原料可以有多种品种,其品质特点就会有差异,只有对其进行品质鉴定,才能优胜劣汰选用优质原料,以保证菜点质量。

②通过对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可以根据原料的品质情况,扬长避短,使原料既能物尽其用,又能因材施艺。

(二)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

1、原料的固有品质

包括原料的营养价值、质地、味感等。

2、原料的纯度和成熟度

纯度越高品质越好,成熟度要恰到好处。

3、原料的新鲜度

(1)形态的变化

(2)色泽的变化

(3)水分的变化

(4)重量的变化

(5)质地的变化

(6)气味的变化

4、原料的清洁卫生

(三)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方法

1、理化鉴定

包括物理和生物检验两个方面。

(1)理化检验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机械、化学药剂对原料进行鉴定。

其优点:能精确地分析出食物的成分和性质,对原料的品质作出准确的鉴定,而且还能查明原料变质的原因。

(2)生物检验主要是用小动物做试验,另外还可用显微镜进原料进行微生物检验。

其优点:可以鉴定原料的污染程度、是否存在细菌、寄生虫等方面的情况。

以上两种方法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设备和专门人才,一般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检测机构担任。

2、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就是检验者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对烹饪原料进行鉴定。

(1)视觉鉴定

(2)嗅觉鉴定

(3)触觉鉴定

(4)味觉鉴定

(5)听觉鉴定.

上述方法主要鉴定原料的形态、色泽、外表结构、气味、滋味、弹性、韧性、硬度等方面的情况。是最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检验方法。

小结巩固

布置作业

1、烹饪原料分类有何意义?

2、烹饪原料分类有哪几种方法?

3、什么叫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

4、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有哪些?

5、烹饪原料品质鉴定有何意义?

6、如何判断原料的新鲜度?

7、什么叫理化鉴定?什么叫感官鉴定?各有何特点?

8、理化鉴定有哪两种方法?

9、如何进行感官鉴定?举例说明。

课题烹饪原料的保管

课型讲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影响烹饪原料变化的因素

2、掌握烹饪原料常用的保管方法及原理

教学重点常用烹饪原料的保管方法

教学难点常用烹饪原料保管方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烹饪原料有哪些分类方法?如何分类?

2、什么叫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有哪些方法?

3、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4、如何判断原料的新鲜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三节烹饪原料的保管

一、影响烹饪原料品质变化的因素

(一)原料的自身因素(内因)

1、植物性原料因自身新陈代谢作用会导致原料滋味变淡,同时又由于热量折产生和积累会加速原料的腐败变质,另外新鲜蔬菜水果等由于温度、氧气等因素产生的后熟作用容易引进腐败变质;

2、动物性原料因自身的组织分解酶及动物自身的尸僵、自溶、腐败作用,对原料也会产生一定和影响。

(二)外在因素(外因)

1、物理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等。

(1)温度:是引起原料原料变质的重要因素。过低会使某些原料冻坏、变软、脱水;过高可以加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还可引起水分蒸发,引起干枯变质。

(2)湿度:过低会使原料水分蒸发以至干枯,品质下降,尤其对鲜活原料影响更大;过高亦容易使原料变质,特别对干货原料而言。

(3)光线:会加速原料的变化。如油脂受日光照射会使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吸收紫外线引起反应,容易产生酸败。

2、生物因素

主要指微生物和昆虫的影响。

其中以微生物危害最大。微生物的影响,主要是由霉菌、细菌和酵母菌引起。在适当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情况下,微生物活动性强。各种微生物在20℃-30℃的漫漫潮湿环境中和适当的酸碱度中﹝如pH>4.5时,生态环境细菌生长,pH<4.5时,适合于霉菌和酵母菌生长﹞会较快地繁殖成长,从而例原料发生变质。

新鲜蔬菜、果品、干货原料及粮食等都可能被虫类侵害,使外观受影响,质量降低,严重则完全不能食用。

二、烹饪原料的常用保管方法

(一)低温保藏法

1、概念:就是采用冷冻或冷藏的方法保管原料,是最常用最普遍的保藏方法。

2、原理: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动,以达到延缓原料变质的目的。

指出:

(1)多数的病毒和腐败菌在10℃以下毓将大为降低;低于0℃时微生物活动能力明显下降。短时间的冷藏一般温度控制在4℃-0℃,长期冷冻保藏温度控制在-18℃以下。

(2)低温保藏的温度要随原料而定,如鱼类、肉类,温度一般在0℃以下,而蔬菜则不宜过低,一般为0℃-4℃之间。

(3)冷冻的方法可分为缓慢冷冻快速冷冻两种方法。

快速冷冻:细胞膜受损失极少,解冻后水分仍保留在细胞组织内,营养成分损失少;能较好地保持原料的质量;设备条件要求高。

缓慢冷冻:在冷冻过程中细胞发生变形或破裂,解冻后原料持水能力下降,营养成分损失较多;原料质量有所下降;设备条件要求不高。

(4)解冻的方法:

低温流水法,在水中解冻,方法简单,但营养成分流失中较多。

目前先进的方法微波加热解冻法:利用原料自身分子在微波场作用下调整反复振荡,分子之间不断反复摩擦产生热量而解冻的。

其热量不是由外部传入而是从原料内部产生的,原料解冻后仍然操持原料原有的结构和形状,外观无变化,其解冻迅速效果好。(二)活养法

概念:指购进某些动物性活的原料,为随用随杀,在短时间内活养。

指出:

优点:如活鱼、蟹、元鱼、黄鳝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养可以使其泥土味消失,味道更为鲜美,肌肉更结实;家禽通过活养可以使其肉质肥嫩质量更好。

注意点:活养的河鲜要注意及时充氧换水;家禽要注意定时喂食。

活养法可以保持原料的新鲜,使菜肴质量有保证,是目前饮食业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三)脱水保藏法(干燥保藏法)

1、概念:将原料通过日晒、烘干、吹干等方法将原料中水分降低至适当程度从而达到保藏原料的目的。

2、原理:原料中的水分降低到微生物繁殖所必需含量以下,则酶和微生物不宜活动,以达到保藏原料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饮食业中主要是在保管干货原料,在厨房不宜大量使用。

(四)密封保藏法

1、概念:是将原料用真空包装等使之与空气隔绝等方法进行贮藏的方法。

2、原理:是将原料严密封存在容器内,使其与空气隔绝,以防止污染氧化。

(五)高温灭菌保藏法

1、概念:是将原料进行高温加热的方法保藏原料。

2、原理:是利用高温杀灭原料中的微生物和破坏原料本身的各种酶,使原料便于保藏。

如果要长期保藏,还必须结合密封、真空包装等方法。

(六)腌渍和烟熏保藏法

原理:利用改变原料的含水量及酸碱度及其它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来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藏原

料的目的。

1、盐腌保藏法:就是向原料中加入食盐,使其在食盐的渗透作用下水分析出,以杀死原料中的微生物。

2、糖渍保藏法:主要利用糖的渗透压及糖的较高浓度抑制细菌生长。此种方法主要保藏水果类。

3、酸渍保藏法:主要利用改变原料的酸度使微生物失去原有生长繁殖条件,从而达到保藏原料的目的。

4、酒渍保藏法:主要利用酒精杀死部分微生物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藏原料的目的。

5、烟熏保藏法:利用烟中的大量木馏油酚、醛类等覆盖于食品外表,起到防腐作用,另外在熏制过程中食品脱水从而能较长时间的保藏。

(六)其他保藏法

1、气调保藏法:是通过改变原料贮存环境中气体的组成,以达到减缓原料变化的过程来保藏原料。

此法往往要配和适当的低温,多用于水果和蔬菜。

2、辐照保藏法:利用放射性元素离子的穿透力,以极微量的射线照射原料,抑制发芽,杀灭微生物及昆虫,使促进生化变化的酶遭受破坏,失去活力,从而终止原料的被侵蚀或生长老化进程,维持品质稳定。

我国于1985年颁布实施了6种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其种类是大蒜、花生仁、蘑菇、马铃薯、大米、洋葱。

小结巩固

布置作业

影响烹饪原料品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烹饪原料的常用保管方法有哪些?其主要原理是什么?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复习 考纲学习: 1. 了解文学四要素与文学活动的构成 2.掌握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五种文学观念 3.理解文学嬗变的原因 4.理解“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这个文学观念 1. 文学的四要素与文学活动的构成 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重要的是在文学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上来理解。 文学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就是因为人在文学活动中体现了人的意识、心理和一切本质力量,把自然当作人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了活动的机制。 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就是在于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中,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过程。 关键词“客观存在”和“审美对象” 客观存在只是纯然的存在,并不能被我的感觉所掌握,那就不能成为我的对象,存在的关系也就不会建立,文学活动还不能形成。 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我们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第一章文学观念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

国学概论笔记

十三经的变迁: 先秦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在秦代亡佚 东汉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唐代九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一说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 唐文宗命元度刻“十二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北宋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尚书》 本名为《书》,《尚书》之名起源于汉代。它是上古王朝夏商周等的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理论和政治手段,多侧重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尚书》有今古文的问题,《今文尚书》是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总共29篇,篇目如下: 《虞书》《夏书》:《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 《商书》:《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堪黎》《微子》 《周书》:《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才》《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泰誓》 《古文尚书》是指汉代人发现的用先秦古文书写的《尚书》,武帝时期鲁恭王从孔子旧宅中发现古文尚书45篇,后亡佚于魏晋之际。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了一部《古文尚书》,共58篇,并有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此即后来所说的《伪古文尚书》及《伪孔传》,其中包括《今文尚书》28篇(被拆分为33篇)。篇目如下: 今文33篇: 《虞书》《夏书》:《尧典》《舜典》《皋陶谟》《益稷》《禹贡》《甘誓》 《商书》:《汤誓》《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高宗肜日》《西伯堪黎》《微子》 《周书》:《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才》《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康王之诰》《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伪古文25篇: 《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 南宋朱熹首先怀疑所谓西汉孔安国所作的《传》及传前的《大序》,直至清代学者们才对梅书做了彻底辨伪研究,最后考订为伪书。 尧舜事迹的出处,出自《尚书·尧典》。第一段颂扬尧的品德和功绩;第二段说明尧制定历法节令的情况;第三段说明尧选拔官吏的情况;第四段叙述尧提拔虞舜代替自己的经过,第五段叙述舜在摄政期间的功绩;第六段记叙舜任用百官的情况;第七段赞美舜毕生为国鞠躬尽瘁而死。 《诗经》 《诗经》原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时代上起西周初年,

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 A. 生产职能的组成内容之一 B. 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C. 生产职能之外的一项独立工作 D. 一种简单的职能工作【】 2. 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是 A. 从单式记账过渡到复式记账 B. 会计记录的内容不断丰富 C. 会计记录的方法不断更新 D. 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 3. 现代会计的形成标志是 A. 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B. 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 C. 电子计算机技术引进会计领域 D. 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 4.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 A. 反映 B. 监督 C. 反映和监督 D. 控制【】 5. 会计主要是利用, 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A. 货币计量 B. 实物量度 C. 劳动量度 D. 货币、实物和劳动量度【】 6. 会计反映应具有 A. 完整性 B. 连续性 C. 系统性 D. 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7.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进行的 A. 事后监督 B. 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 C. 内部监督 D. 货币监督【】 8. 前提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客体 D. 会计分期【】 9.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 A. 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 B. 正确确定企业当期损溢 C. 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D. 正确计算资产的价值【】 10. 下列有关会计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会计的目标就是为决策人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 B. 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C. 要求会计在收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考虑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文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文学四要素: 由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的文学四要素观点。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二、文艺学: 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五个分支。 三、文学理论: 以文学的普通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哲学方法为总指导,以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主要由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四个方面构成。 四、文学批评: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 五、文学史: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在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六、文学活动: 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社火所特有的,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七、文学本体: 本质、特性所呈现的形态。 八、文学的特点: 历史性、多样性。 九、文学观念: 是指人们对文学现象的觉悟。 十、文学概念: 是对文学本质属性进行抽象形成的是具备有一定内涵的外延的词语形成。 十一、文学形式: 文学的外在表现形态,如语言、文本等。 十二、文学三个基本方面(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文学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它是某个时代或所有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致力于在具体文学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和研究中显示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文学批评史对某些集体文学现象(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与文学史相比文学批评则是具体的、局部的、空间的。文学史则是总体的、全局的、时间的。文学史致力于文学总体过程的描述和内在规律的揭示。文学批评则致力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文学理论则致力于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对文学现象所涉及的六大方面的内在构成和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文学批评比,文学理论系统全面抽象。与文学史比,文学理论不致力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致力于分析文学史上的具体文学现象。它致力于在抽象理论的框架内以理论的语言全面系统地揭示文学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本质特征。文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但只是作为说明或证明文学理论的原理的材料和例证,而不能成为文学理论的必要构成。 联系: 文学史不是作家作品的简单编年史,它需要以某种文学史观和某种文学本质观为基础来指导研究者理解、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 式。 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 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 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就是技术上的数字化。 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 5.智能电视:就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就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 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与移动媒体。 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就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 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与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 与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与传承提出了挑战。 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 ·新媒体的优势 1.从传播学分类来瞧,目前较为同行的就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 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新媒体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 体,就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 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就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就是互动性。 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就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零成本全球传播。(4)搜索便捷。(5)多媒体传播。(6)超文本。(7)互动性。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 (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与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概论 一、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体表形态及人体动态等的一门科学,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 艺用人体解剖学历史简介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公元前3──2千年就有了解剖的记载,而成为一门学科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 在西方研究解剖的时间较早一些,古埃及时就有了对解剖的研究,木乃伊就是见证。因为制作木乃伊需要解剖知识,同时也积累了解剖知识。 (出示《古埃及二十二格比例图》) 在西欧古希腊时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和亚里斯多德都进行过动物实地解剖,并有论著。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 在西方发展到文艺复兴时代,人体解剖学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时,解剖学也涌现出一位巨匠——维扎里(1514-1564), 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正式确立者,首推文艺复兴三杰,尤其是达·芬奇(1452——1519), 在我国,“解剖”二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上。《黄帝内经》 我国宋代画家李嵩也曾绘过一幅《骷髅幻戏图》, 如有关人体比例方面的“立七坐五盘三半”,规范颜面的“三停五眼”,总结脸部形态的“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田、由、国、用、目、甲、风、申”, 由美国佐治·伯里曼所著而翻译的《艺用人体结构解剖》言简意赅地向学者指出:研究形态解剖,塑造人体形象,必须以卯榫的方式去架构(骨骼),以体积的观念去组合(肌肉)。从而把对人体结构的理解与塑造推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第一节人体的比例、体位及部位 一、人体的比例 人体的比例通常以人的头长为计量单位,以此来测量人体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男女人体的高度均为七个半头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大致为:不同年龄的比例划分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有发育的迟早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各年龄段的身高比例也只能是一个约数,一个参考坐标。以自身头高为原尺来算,1-2岁为4个头高,5岁左右为5个头高,10岁左右为6个头高,15岁左右为7个头高,18-20岁为7.5-8个头高。这个比例,是按照成年后7.5-8个头高来算的,是中国人的标准比例,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参考。以上比例可以用“逢五进一”这个口诀来记住它,即每隔五岁增加一个头高。 三、人体解剖的部位区分 人体从总体上,由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四大部分构成头部分为脑颅和面颅上肢分为肩、上臂、肘、前臂、腕、手等部分。下肢分为大腿、膝、小腿、踝、足等部分 骨骼结构的关节处和骨骼在人体的外露点(骨点)为艺用解剖学的重点。人体的骨骼一共有206块,各骨端由软骨、韧带或关节连接起来。人体的主要骨骼有: 人体的主要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指间关节、指掌关节 三、人体的肌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约有600块左右。表层的肌肉直接构成人体外形的轮廓和起伏。肌肉的形状较多样,四肢肌肉多呈长梭状,分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跨过关节,起止于骨上,牵动骨骼产生运动。躯干肌肉多为扁平状,肌腱多为薄膜。 从骨骼上看,男子骨骼大而方,胸廓较大,盆骨窄而深;女子骨骼小而圆滑,胸廓较小,盆骨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文档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媒体与新媒体概述 第一节媒体的释义 一、媒体、媒介和传媒 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先出现了?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媒体在英文中表述为Media,广义的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如:计算机、光盘、网络、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幻灯片、投影片和印刷材料等都属于媒体。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体也称媒介。 媒体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首先与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894年2月7日,马克思在科隆法庭就《新莱茵报》的审制法案发言时,强调无产阶级报纸的功能是?喉舌?。这样,在全球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中,媒体成为一个政治单元,成为宣传的组织,媒体的功能被界定为生产社会共识和凝聚普遍意志精神产品的工具。这种功能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中国仍然被强调。 媒体概念的综合性还在于它是文化产品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地域文化表达的文化实体,是一种生产和传播信息内容的经济单位。从这个角度讲,媒体也是采集、生产、销售(传播)信息和知识产品的工商业组织。 ?媒介?是指以图文声像等符号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它是连接传输与接受双方的中介物,包括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如传统的书籍、报刊、广播、电影,以及现代的电视、网络等。所以,媒介主要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物理形态。?媒体?还包括?媒介组织?的概念,是指依托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把图文声像的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传播和营运,并对其拥有完整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机构,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影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或者简略地说,?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媒体一词有两层含义:第一种指具备承载信息功能的物质实体,是传递信息使用的工具。第二种主要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单位组织,也就是传媒机构。 ?传媒?,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名词意义的?传媒?,它等同于?媒介?,即?传播媒介,特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工具?。二是作为动词意义的?传媒?,它重点是指对媒体信息的传播,所以,我们认为传媒是媒体传播者借助媒介与受众进行信息传播、反馈与交流的活动。它强调媒体以媒介为途径、手段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输入、储存、整理,又通过媒介向受众传播,并能与受众发生信息上的互动。所以,传媒主要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流动过程。 第二节新媒体的概念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近40年前。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戈尔德马克(P.Go1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商品的计划,其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接着,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使用新媒体一词。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并且这个趋势在不久以后扩展到了全世界。然而与以往的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一词极具弹性。随着数字技术的急速发展,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媒介产品,这些产品未经精确定位就都被归为新媒体一类之中。新媒体所包含的媒介形式仍然处在发展之中,并且其膨胀趋势还在扩张之中。 目前世界上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远未统一,专家们也是各执一词。若干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新媒体有过一个定义,即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美国的俄裔新媒体艺术家列

国学概论复习资料

国学概论复习资料 胡适的国学定义: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1923年1月)中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王国维之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行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断言矣。 (总结: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出土文献相互印证的历史考察方法。) 四部分类法:(《四库全书总目》)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 (总结:儒家经典)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 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 (总结:史学著作)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 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 (总结:儒家以外的诸子著作、医学科技、艺术类、谱录类等应用性著作,类书类著作、释 家、道家著作。)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总结:文学作品及评论) 我国的史志目录有哪些: 《汉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 陈垣的“校法四例”(四校法): 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即可) 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 优点:最简便,稳当,比较机械。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 目。故凡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法。 缺点: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之。 本校法: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并比较其异同来发现谬误。此法最适用于未得祖本或 别本以前。陈垣校勘《元典章》曾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书,以书校表,以正集校新集, 发现了书中的一些讹误。对于字句,则循览上下文义,将词义进行比较,抵牾自见。 他校法: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书中若采用前人的文字,可以用前人的书校勘。书中内 容若为后人所引用,可以用后人的引用校勘本书,书中的史料如果有在同时代其他书中也有

文学概论第一章名词解释

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文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就是实用说。 独立说:认为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形式的创造。 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成为一个自足体,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建构。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觉和再创造。认为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活动中。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 文学四要素:是由美国学者布拉姆斯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展开的,包括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的完整的文学活动。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组织。 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灯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品质阅读: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的阅读。 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和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人类的审美意识具有了价值倾向的意识,这就形成审美意识形态 情致:创作或阅读时,认识与情感完全结合为一体的形态。 经验: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体验:经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经验中见出深意、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 移情说: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因为我们把自己沉没于事物,那么事物也就像我们一样有情感。 距离说: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 出入说:入是指作者在写作的体验时必须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为人物和景物设身处地的充分领悟人物和景物的生命。出是指当作家的体验达到出乎其外的境界时,所写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显著地突现出来,放射出诗意的情感的光辉。这一入一出,是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达到的两种境界。 童心:无偏见无功利意识之心。天真、真诚、富于想象力之心。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1数字技术( 新媒体的核心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 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5个性化信息服务 ○6虚拟信息传播 ○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 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 ○ 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 ○4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 5web1.0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 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 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3符合web 标准的网站设计 ○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兴媒体 (一)网络媒体 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2、网络媒体的构成:搜索引擎 门户网站 网络视频 网络广播 网络报纸/杂志 网络出版 网络社区 SNS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RSS 博客 播客 维客 网络游戏 网络动画 网络文学 其他网络媒体形态 3、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4、搜索引擎的组成 5、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6、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搜索方式:人工、半自动 代表:Yahoo,搜狐 优点:搜索的站点面广量大,由人工编制的目录信息准确度高且导航质量高。 缺点:低速,更新速度慢。 ○2全文搜索引擎——优点:搜索范围大,信息量多。 缺点:会出现大量无用信息。 代表:Google,百度。 搜索器

南开大学《国学概论》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五经中讲天地之大道的是() A. 《尚书》 B. 《周易》 C. 《诗经》 D. 《礼记》 满分:2 分 2. 诸子中影响最大的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阴阳家 D. 墨家 满分:2 分 3. 下列不属于儒家的人物是()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满分:2 分 4. “五经”中记录先王行事的是() A. 《尚书》 B. 《周易》 C. 《诗经》 D. 《礼记》 满分:2 分 5. 下列作品集属于总集的是 A. 《玉台新咏》 B. 《李太白集》 C. 《杜子美集》 D. 《欧阳修全集》 满分:2 分 6. 《周礼·冬官》篇已佚,后以与其内容相近的另一篇古籍()代替。 A. 《考工记》 B. 《天官》 C. 《地官》 D. 《秋官》 满分:2 分 7. 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史书的体裁的是() A. 纪传体 B. 编年体 C. 纪事本末体 D. 汇编体 满分:2 分 8. 下列不属于“六书”的是()

A. 指事 B. 象形 C. 形声 D. 训诂 满分:2 分 9. 曾对《文选》做过注解的唐人是() A. 李善 B. 朱熹 C. 刘向 D. 郑玄 满分:2 分 10. “五经”的最终确立是在() A. 汉代 B. 先秦 C. 战国 D. 魏晋 满分:2 分 11. 《元和郡县志》的作者是() A. 李吉甫 B. 郦道元 C. 顾祖禹 D. 徐宏祖 满分:2 分 12. 《大学》《中庸》是从()中剔选出来的两篇论文。 A. 《论语》 B. 《礼记》 C. 《周礼》 D. 《仪礼》 满分:2 分 13. 《小戴礼记》的编者为 A. 戴德 B. 戴圣 C. 戴震 D. 郑玄 满分:2 分 14. 我们历史上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 A. 《别录》 B. 《汉书艺文志》 C. 《文献通考》 D. 《金石录》 满分:2 分 15. “五经”中讲人间是非判断的是() A. 《尚书》 B. 《周易》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

第一章文学观念 重点提示: 1、文学观念的嬗变 2、文学的文化意义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4、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考核要求 识记: 1、文学四要素 2、文学活动三过程 3、历史上的六种文学观念 4、文学的定义 5、文化的定义 6、审美 7、审美活动 理解: 1、文学嬗变的原因 2、本教材对文化观念的概括 3、文学的文化意义 4、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内容 5、价值阅读的意义 6、文学与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其他艺术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别。 7、审美的涵义及实现审美的条件。 8、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9、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内涵。 10经验与体验的区别。 11作家体验的特征。 12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运用: 1、举例论述文化的意义 2、举例说明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的内容。 3、举例说明作家体验的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艾布拉姆斯所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这句话的是()。 A.黑格尔 B.谢林 C.马克思 D.高尔基 3.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 A.直接等同 B.不直接等同 C.小部分等同 D.大部分等同 4.说“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宣之于口而为言”这句话的是()。 A.荆浩 B.叶燮 C.谢赫 D.石涛 5.在西方文艺史上首倡“寓教于乐”的人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6.文学是()。 A.独立自足,不需借助外力而存在的主体 B.除自身外别无任何目的的存在 C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 D.孤立绝缘的自生物 7.人类的文学艺术自身演变的总趋向是() A.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 B.由表现到再现,由再现到形式

文学概论题库

文学概论(上)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有收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提出)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符号学,文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填空为主)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一,文学活动论 自由:是指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利用已有规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觉:是说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是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的出发点,连接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应 镜子论: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 三,艺术生产论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强调作家对于生活的掌握是”艺术的掌握”,强调作家对于生活的评论是”诗意的裁判”,而这个概念是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 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 五,艺术交往论 当代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在这一世纪,西方文论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这里的人不是孤立的或抽象的人,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国学概论结业论文

浅说老子与《老子》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1009班10292014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主干文化一儒一道,一显一隐,一表一里;儒为显,道为隐;儒为表,道为里。道是中华文化的内核,隐藏在文化的深处,隐藏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儒家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道家是中国人的内心信念和精神归宿。老师在课堂上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详尽阐述,在此,学生浅浅说明《老子》一二。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道法自然 一、老子其人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二、《老子》一书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三、淡然人生 其实很多人开始进一步关注老子,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养生。老子长寿,关于养生的学问提出了很多。老子有很多主张,简单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四点。 无为好静。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这种思想也延伸到养生方面,他提“致虚极,守静笃”的观点,认为事物如果强大,自然就会衰老,最终引起死亡,因而倡导静谧自然,以便使个人心灵虚寂悠闲,清静寥廓。存老子的心中,无为是最大的有为,只有静默旁观地看待自然、看待人生,才能达到个人心灵的静谧,实现个人生活的价值。按照老子的养生观念,人们只要做到淡泊名利、心态平衡,没有过多的欲望奢求,自然就不会感到烦恼和疲劳,也就才能更好地避免疾病的发生。 福祸相互转化。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具有一些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内涵,比如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针对福和祸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矛盾法则,揭永了客观世界的相互对立面,特别是正反两面相互转化的法则。对此,韩非子在《解老篇》中为其做了高度评价,认为老子的养生观念内涵丰富,催人遐思,并阐述了个人对老子养生学说的深刻理解:人如果作出了一些祸害之事,必然会心里万分恐惧,心里一旦恐惧,在后期的行为

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数字技术(新媒体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数字化:最显著特征○交互性:本质特征○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个性化信息服务○虚拟信息传播○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的主要特征:○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与新媒体的发展:○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的概念:是相对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的主要特征:○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更加注重交互性○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网站与没有绝对的界限○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新兴媒体 (一)网络媒体 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2、网络媒体的构成: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网络报纸/杂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