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了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并且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主要观点:

一、08年中央一号文件敲定三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论改革、迎奥运的关键之年,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再次聚焦“三农”。今年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

(35.50,0.00,0.00%,股票吧)供给吃紧,价格大幅上涨,“菜篮子”问题成为下至普通百姓,上至中央决策层都关注的话题,不久前召开的有“判断经济走向的风向标”之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再次指明的农业在现阶段的重要地位。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因此,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据《经济观察报》等近日获悉,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这将是本届政府第五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第十个涉农的一号文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核心命题为往年农业政策的加强版,表明农业是现阶段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大方向后,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则是对来年一号文件的讨论。该会议是决定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走向的最高级别会议,从1993至今,中央每年年底都定期召开,每年都有一个新的核心命题,而今年则是过去几年农业政策的一个加强版,贯彻落实往年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行宏观调控,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用了“强农惠农政策”的新提法,与以往“支农惠农政策”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意味深长,这更加表明了农业在现阶段的重要性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政府第三次介入“三农”是进入公共服务和基本建设领域,化解基层矛盾,从客观上缓解三农问题,对农业发展起到相当积极作用。政府介入农村经济领域历史回顾: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政府为了恢复生产,政府直接进入农业领域,主要目的是获取三农剩余推动以农哺工,加速了工业化,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业经济,这称之为

“第一次退出”,退出了基础生产领域;第二次是80-90年代,政府有了“二次退出”,由于第一次退出后小农经济使交易成本陡增,政府退出了供销社、粮食部门、农业金融、农机生产等经济效益不好的一些涉农经济领域,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由“计划模式”转向“市场调节”,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但对农村经济也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因此有了第三次介入;第三次就是21世纪初,即2003年开始的连续4次一号文件,这次政府也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进入公共服务和基本建设领域,过去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都叫“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就像2002年末胡锦涛总书记讲的:要把财政新增开支主要用于县以下,解决农村基层公共开支的问题;国家支农资金主要用到村以下,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项目需求。我们认为从客观上缓解三农问题,对于化解基层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04年以来的一号文件回顾。1982年1月,中央下发了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总结了当年推行的农村改革,但在四年后,中央一号文件关注重点便由农村转向城市。2004年,我国粮食供需缺口达3750万吨,一些地区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在阔别18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回归“三农”。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起步开局阶段,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从2004年到2007

年中央连续发了四个一号文件,这四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并且一脉相承。

政府第三次介入农业“一号文件”关键字回顾:

2004--农民增收

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消农业税)

2006--新农村建设

2007--现代农业

二、农业将受益于政府抑制通胀政策

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二)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三)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1、07年成果显著:中国粮食产量将超过1万亿斤,这将是1985年以来粮食首次连续4年增产。在自然灾害严重、市场竞争加剧、供求关系趋紧、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粮

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4000元,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动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胀,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农民将直接受益

会议提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任务相关联。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明年将动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胀,对于生产成本中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政府加大补贴投资力度进行调控,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因此农业可能是抑制通胀政策最大的受益者。

会议首先是提出三个“明显高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其次是结合已有的“四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今年还新增加退耕还林农民的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今年中央财政拿出专门资金用于生猪补贴,据了解,明年中央财政会继续安

排25亿元扶持生猪规模养殖,补贴生猪良种的标准将从今年的50元提高到100元;另外发改委也已出台农资价格调控办法。

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约1.6万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3000亿元。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面对日渐殷实的“家底”,多位“三农”问题专家建言,“支持三农已经刻不容缓”。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按照增量和增幅“继续高于”的原则,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将再创新高,其中新增部分不少于520亿元。

如图2所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再创新高,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收入达到3321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这是多年以来首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超过城镇居民。农民收入增加加快,与今年的粮食丰收,粮价上涨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粮价价格每涨1分钱,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0块钱。而今年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0.6%。其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9.1%,农产品涨价使农民获益。

3、预计明年农产品价格稳步上涨

会议要求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而明年仍有许多对粮食增产的不利因素,例如:

(1)耕地日趋减少——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与10年前相比,我国耕地减少1.24亿亩。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净增加9000多万。(2)自然灾害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明显增多,水旱灾害频繁,病虫害防治压力加大。1月到9月我国因自然灾害粮食生产损失达890亿斤。(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体的2亿多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外出务工农民兼营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不足,经营比较粗放,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生一定影响。(4)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农业部统计,2005年以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成本每年都以6%到8%的速度增长。(5)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全球油价上升刺激了粮食的能源利用,全球粮食库存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全

球有37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缺粮国用于进口粮食的开支今年将比去年增加25%。

因此我们认为流动性泛滥、能源价格上涨仍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政府干预手段只是对供给的适度平滑,防止供给剧烈波动,价格大涨大跌。

投资建议

我们的投资逻辑是用“产品层-子行业-公司”三步法

自下而上对公司进行筛选:

第一步从“产品层”来看,我们看好有中国成本优势的农产品,例如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水稻种植、蔬果类种植、海水产品养殖等等;

第二步从“子行业”来看(如图5),种养类行业直接受益于农产品上涨,对成本上涨敏感性较低,而占上市公司大多数的农产品加工类企业则看其在产业链中是否占主导地位。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压力加大,行业集中度,政策的倾斜角度等决定了企业是否能成功传导涨价。我们认为番茄酱加工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且在产业链中话语权较强,企业能够受益于农产品涨价,以及水产饲料加工业受益于下游水产品价格上涨和细分子行业集中度较高;

第三步落实到具体公司,我们建议关注上述受益子行业

中的龙头公司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召开。1993年以来,每年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的惯例从未改变过。

该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讨论来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本报近日获悉,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将是本届政府第五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第十个涉农的一号文件。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闭幕,这意味着明年经济工作的大盘落定。那么具体到农村工作来说,如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中央将会出台哪些支农惠农政策?

一个关乎九亿农民利益的悬念将在一号文件中揭晓。

调研路线图

和往年一样,牵头本次文件起草的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参与部门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职能部门。

不同的是,今年并没有邀请地方农业部门负责人参与。据悉,这主要是因为今年文件起草时间较为紧迫。往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是在9月中下旬进行,而今年真正动手起草是在10月中旬“十七大”召开之后。

“文件会征求地方意见,特别是一些农业大省的意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本报,地方上的意见和建议会通过不同途径反映到文件中。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选择河北、贵州两省进行调研,调研的目的正是为明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提供借鉴。在贵州省,调研组又选择了六盘水市和毕节市两地进行调研。

毕节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据《毕节日报》报道,调研组除了与当地各级领导座谈外,还先后深入到多个乡镇和当地水库进行调研。

据悉,为一号文件做调研是各个涉农部委常规工作,一般不会进行密集调研。从国家发改委调研点的选择上,有业内人士解读,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或在扶贫开发上会有具体政策出台。

就在调研组来到贵州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回良玉来到贵州。根据公开报道,回良玉副总理先后到贵州省贵定、都匀、独山、荔波等县市,考察农牧业生产、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与此同时,他还主持召开了部分省份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位分管农业工作的副总理先后前往湖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四川等地调研,综合其调研路线图和重要讲话,实际上已经能够勾勒出2008年一号文件的大致轮廓。

重新认识农业

12月7日,也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两天后,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两次重要的会议有着一个共同的议题: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可能会成为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其核心内容便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约1.6万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3000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告诉本报,现实情况依然严峻,例如一些小型水利设施缺少维护,损毁现象严重,同时还有农业机械化推进等问题。而这些现状都构成了2008年一号文件起草的背景。

今年54岁的徐小青,有着20多年的农村研究部门工作经历,一直专注农业政策研究。在他看来,过去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实际上是一脉相承,有延续性的。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此后三年分别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

在本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即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就有“判断经济走向的风向标”之称,有专家据此分析,中国重提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定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今年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供给吃紧,价格大幅上涨,“菜篮子”问题成为下至普通百姓,上至中央决策层都关注的话题。来自农业部门的分析认为,这个“影响全局”的“菜篮子”问题的症结正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

“这一新情况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农业之于整个国民经济、农业之于农村的基础地位。”一位专家分析道,政府在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上料将有大的作为。

含金量多高?

1982年1月,中央下发了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总结了当年推行的农村改革,但在四年后,中央一号文件关注重点便由农村转向城市。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在阔别18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回归“三农”。

正是这一年,我国粮食供需缺口达3750万吨,一些地区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据报道,当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白天出席会议,晚上研究部署调运粮食。

“粮食危机迫近中国”,在这些忧虑声中,国家开出了一剂剂“猛药”。例如在此后几年的一号文件中,出台诸如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粮食流通体制、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完全取消、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等具体政策。

2007年底利好消息传来:中国粮食产量将超过1万亿斤,这将是

1985年以来粮食首次连续4年增产。粮食供给得到基本保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仍会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头等大事”。

除此之外,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会有些其它的农业政策出台。

今年,农业部、发改委等部委针对农产品供给紧张等新情况,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例如,今年中央财政拿出专门资金用于生猪补贴,据了解,明年中央财政会继续安排25亿元扶持生猪规模养殖,补贴生猪良种的标准将从今年的50元提高到100元。

此外,今年还增加了对退耕还林农民的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政策势必会与已有的“四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一起写入明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面对日渐殷实的“家底”,多位“三农”问题专家建言,“支持三农已经刻不容缓”。

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按照增量和增幅“继续高于”的原则,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将再创新高,其中新增部分不少于520亿元。

“从总量上看,是不够的;从使用效率上来看,确实需要改革。”徐小青告诉本报,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但更要探索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怎样把有限的钱花好,这非常重要。

求解农民增收难题

伴随着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也随之增加。

目前,农民收入主要由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构成。一组数据显示:2006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35元,比上年增加37元,增幅18.7%。

政府提供粮食收购保护价,对粮食主产区提供补贴等举措为农民增收贡献不少,同时,国家出台了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减法”措施。徐小青认为,国家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有利于缓解农民在这方面的支出压力。

徐小青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于2006年在全国17个省、2749个村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而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到了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五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并成为收入的主体。

这一判断得到了张育林的认同。现任商务部研究院流通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的张育林,长期关注农村发展,他认为,从收入构成来寻求农民增收途径,或许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张育林说,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上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随着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像东莞等地一些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生存的企业可能面临倒闭,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收入。张育林说,这是个新动向,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的9个一号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

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

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经济观察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和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1.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紧缺品种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提升800个产粮大县(市、区、场)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支持政策。 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要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启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实施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优势区域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扶持肉牛肉羊生产大县标准化养殖和原良种场建设,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推进生猪和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二期规划,及时处置重大疫情。开展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试点,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菜篮子"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落实"菜篮子"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1982—2011)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 (一) 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2、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3、意义:文件影响深远。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 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改进农村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合作经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商品流通,广辟流通渠道,农业技术改造,广辟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加快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文件指出,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中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适应当前手工劳动为主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特点: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这就把农村从上层建筑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 3、意义:联产承包制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解读2016土地政策解读:休闲农业用地政策知多少

2016土地政策解读:休闲农业用地政策知多少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积极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明确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定位到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对休闲农业用地也出台了很多政策,现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借鉴。 2016土地政策解读:休闲农业用地政策知多少?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提出,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明确,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各地要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加快制定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的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旅游业发展用地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要求: 一要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旅游项目,各地应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加大旅游扶贫用地保障。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景区内建设亭、台、栈道、厕所、步道、索道缆车等设施用地,可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其他建设用地”办理规划手续,参照公园用途办理土地供应手续。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及相关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可在2018年前由旅游厕所建设单位集中申请。 二是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土地用途按旅馆用地管理,按旅游用地确定供应底价、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利用现有文化遗产、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上述机构土地权利人利用现有房产兴办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可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土地权利人申请办理用地手续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办理。 三要加强旅游业用地服务监管。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和使用管理应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其他相关区域保护发展建设等规划,不符合的,不得批准用地和供地。严格旅游项目配套商品住宅管理,因旅游项目配套安排商品住宅要求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不得批准。严格相关旅游设施用地改变用途管理,土地供应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整宗或部分改变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 【总方针+总抓手】做好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2.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①巩固: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②增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 ③提升: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④畅通: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3. 【一个推开】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4. 【三个坚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三个坚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5. 【三大脱贫目标】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

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重点】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 7. 【四个优先】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 ①【干部配备优先】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 ②【要素配置优先】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③【资金投入优先】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④【公共服务优先】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完善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和

最新-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精品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9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 【发文字号】农计发[2013]1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3.05.24 【实施日期】2013.05.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计发[2013]15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垦)厅(委、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

件建设,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农业科技整体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工程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建设工程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各级农业部门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组织领导,落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社会社会教育来源:精品学习网新闻站2015-02-02 13:42 新华社1日受权发布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此次一号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诸多挑战,文件有哪些破题之举?对此各方十分期待。 A突出强调“可持续”传递发展现代农业明确信号 困局与挑战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农业发展如何可持续,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文件破题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专家点评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当前“耕子孙田种当季粮”的旧有发展模式严重透支地力和产能,已走到尽头。今天公布的一号文件对“转方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

“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这与以往更多地强调产量增长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的强不是体现在产量上,而是体现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说。 B力争“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富裕农民出实招 困局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其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无疑成为“三农”工作的一大新挑战。 文件破题文件明确提出,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文件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文件对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并举。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帮助。此外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多年来,我国惠农资金量大,但使用效率并不高,发挥好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可使每一分支农资金都发挥更大效能。”党国英说。 C强调“美丽家园”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困局与挑战近十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亟待提升。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重要试题及答案.doc

1.(单选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 A.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B.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C.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D.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19日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年聚焦三农工作。 A.15 B.16 C.17 D.18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坚持()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A.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D.三农提质增效 参考答案:C 4.(多选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和()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A.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B.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C.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D.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参考答案:AB 5.(多选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四个优先”是指() A.干部配备优先 B.要素配置优先 C.资金投入优先 D.公共服务优先 E.政策支持有限 参考答案:ABCD 6.(多选题)农村三变改革是指() A.资产变资金 B.资源变资产 C.资金变股金 D.农民变股东 参考答案:BCD 7.(单选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决胜全面小康攻坚冲刺阶段的一号文件,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时期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40年新时代农村改革再出发的一号文件。 2019年“三农”工作的五项硬任务将助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守住底线,不搞私有化。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总的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具体来说,包括土地承包关系、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和创新经营方式3大重要方面。 1.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要扎实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妥善处理好、化解好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到农户手中,这叫颁铁证、吃定心丸。同时,研究出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的配套政策。 2.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 就是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改革试点已经实行了四年,要总结好试点经验,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农村有很多“空心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要探索一些盘活利用的路径。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的调查,摸清全国宅基地基本情况,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3.创新经营方式 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突出抓好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落实扶持小农户发展政策,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率和水平。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大事,必须稳慎推进。一号文件也强调,改革要守住底线,就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关系农村社会稳定,也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试题及答案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考试重点题库及答案 1.(单选题)2016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A.11 B.12 C.13 D.14 答案:C 解析:1982年1月1日发布第一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16年是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2.(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的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赢 B.创新、发展、绿色、开放、共享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发展、绿色、开放、共赢 答案:C 3.(单选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A.农业 B.工业 C.信息化 D.科技 答案:A 4.(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现代化”再次出现在标题中,这也是农业现代化自()年以来,连续第()次“入题”。 A.20152 B.20143 C.20134 D.20125 答案:B 5.(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鼓励()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A.社会资本 B.国有资本 C.外资 D.私人资本 答案:A 6.(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 A.机械化 B.信息化 C.规模化 D.互联网+

7.(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将()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 A.现代化农民 B.职业农民 C.技术化农民 D.信息化农民 答案:B 8.(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树立(),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A.大市场观 B.大农业观 C.大食物观 D.优食品观 答案:C 9.(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工程。 A.快递下乡 B.电商下乡 C.互联网下乡 D.物流下乡 答案:A 10.(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和(),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A.生态农业乡村旅游 B.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C.生态农业生态旅游 D.休闲农业生态旅游 答案:B 11.(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建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5年专项行动。 A.魅力乡村 B.宜居乡村 C.美丽宜居乡村 D.魅力宜居乡村 答案:C 12.(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城市化,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落实()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 A.一亿 B.二亿 C.三亿 D.四亿 答案:A 13.(单选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

200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一览

辽宁中公教育: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6419263.html,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6419263.html,/?wt.mc_id=bk6403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直至2015年,中央在新世纪已出台了十二个关注 “三农” 工作的中央 “一号文件”,主题如下: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测试题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A. 十一 B. 十二 C. 十三 D. 十五 2.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树立(),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A. 大市场观 B. 大农业观 C. 大食物观 D. 优食品观 3.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三五”时期要用()破解“三农”新难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 A. 法治思维 B. 技术革新 C. 发展新理念 D. 新政策新制度 4.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确保建成()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A. 6 B. 7 C. 8 D. 9 5.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要达到()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A. 12 B. 10 C. 9 D. 8 6.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A. 个体小农经营主体 B.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C. 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D.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7.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的观念。 A. 以人为本 B. 生态保护优先发展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D. 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 8.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A. 20%以上 B. 23%以上 C. 30%以上 D. 35%以上 9.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推动()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A. 劳务输出 B. 高效农业 C. 观光农业 D. 产业融合发展 10.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下列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 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B. 深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C. 按照政府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D. 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 1.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三五”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提高农业产量 B. 增进农民福祉 C.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D.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2.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农业农村发展要实现的目标有()。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汇总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汇总 【练习题】【答案解析】 京佳教育公共教研室郭老师 一、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2、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3、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4、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二、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五大议题 1、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3、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4、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5、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四、如何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 7、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五、如何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1、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即促进农业从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党和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

都应力求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保证?两个转化?加快速度进行下去。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产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允许农村社会资金自由流动,允许农民经商,发展社队企业。此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乡镇企业?。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文件的中心内容:一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逐步把价格放开;二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标志着我国农村从此进入全面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中央一号文件历年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

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情况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9、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中国历年“一号文件”回顾:2004-2016年主题盘点

中国历年“一号文件”回顾:2004‐2016年主题盘点 来源:互联网 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1月27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一号文件”历年回顾: 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2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4年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历年来中央1号文件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近年来的一号文件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情况 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