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

一、个体心理

个体: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人有许多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

(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1、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心理过程的动态性: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

心理过程分类:知:认识(认知)过程,情:情绪活动,意:意志活动

1.1 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知觉: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注意: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记忆: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想象: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思维: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言语: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 情绪活动

情绪和情感: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

分类: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

1.3 意志活动

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

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3、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总是以个人特点的形态而固定下来的。心理特征使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区别开来。

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显示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通常人格:气质与性格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的关系

从人的心理现象的动态-稳定维度来看,三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构成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个性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个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是一个多维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

1.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2、个性心理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人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价值观:是一种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动和个性中的支配着人评价和衡量好与坏、对与错的心理倾向性。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3、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诸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

自我的三种表现形式: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自我控制: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

(三)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意识的作用: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实现对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意识就像一个复杂庞大的心理文件系统;包含我们觉知到的一切;我们用词来标记我们对这些“心理文件的觉知。

2、无意识:人借助于无意识活动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做梦,失言,笔误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

心理学通过行为来研究人的心理。

行为: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组成。

内在生理性的行为: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外在心理性的行为:言语,表情等

行为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由于行为表现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可以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刺激:引发行为的内外因素(引发个体反应的情境因素)

外部刺激外界声音、光线、温度;他人讲话的内容、动作、面部表情;内部刺激机体内的内分泌或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头脑中浮现的思想、观念、欲望;人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心理成分,受刺激所制约,并且是由一定的刺激而引起的。不考虑哪一种或哪一些刺激对具体人的影响,就无法理解人的行为。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行为与心理是不同的,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生活的复杂性引起的。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由

于心理条件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样的刺激产生的反应不同。

心理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心理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通常是很复杂的,人的外部行为和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关系是多义的。要明确行为的意义:正确理解人的行为,确定行为所表达的心理活动。要了解引起和制约行为的各种关系,系统地揭示这些条件和行为的因果关系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关系:民族关系,上下级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等

社会心理现象。时尚,风俗,社会习惯和偏见,舆论和流言,不同团体、民族和国家的心理特点等。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社会心理是人们头脑里的心理活动,同时又存在于人际之间;社会行为是人们的外部活动。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行为中,社会行为是受社会心理支配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也并不完全一致。

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或思维的器官,无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心理的产生依赖于神经系统与脑的出现,人的心理是神经系统和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个体心理的发展也和脑的发育相联系。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产生的。人的大脑好比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好比是原材料。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例子: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狼孩,鲁宾逊返回人间;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月儿弯弯照九洲;

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任务:探索心理现象的性质、机制、规律和事实

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重要意义的。为马列主义认识论和辨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学科有一定的意义。对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一定的意义。

实践意义: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可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基础领域:研究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的问题,研究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应用领域:凡属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均涉及到人的问题,都是应用心理学的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科学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处于中间位置,可称为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心理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崭新的科学。心理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以冯特1879年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反映性,即对影响作出回答的能力,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具有的特性。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机械,物理的和化学的;有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生物的。随着物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物质的反映形式也相应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动物心理发展的规律:动物心理的发展使动物更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其身体结构的演变。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肠腔动物,网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梯形神经系统;节肢动物,索状神经系统

低级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脊椎动物都有一个空心的背神经管(脊髓)位于脊椎骨中,而且还有真正的脑。

它们的脑一般由大脑、间脑、延脑和小脑组成,发展水平更高的脊椎动物,其脑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也越发达。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最复杂、心理水平发展最高的动物。

有高度发达、高度分化的脑(大脑皮质高度发达);有高度特化、发达的感觉器官;有高度灵活的运动器官;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有如下特点:

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考虑体重与脑重的关系)的增加。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类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的比值)的增加。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皮层功能的增加。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神经元可被输入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并进行冲动传导。这种冲动传导就是信息传递。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联结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

二、神经冲动

神经元的功能:冲动和传导。

冲动性(兴奋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定义: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神经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

边缘系统

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包括:扣带回; 海马回; 海马沟; 附近的大脑皮层;丘脑; 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

从进化的角度看,边缘系统比脑干、丘脑和下丘脑、小脑出现的更晚些。在种系发生的阶梯上,哺乳动物以下的有机体没有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功能: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可能由边缘系统支配;在哺乳动物中,边缘系统能抑制某些本能行为的模式,是集体对环境的变化能做出更好的反应;与记忆有关;边缘系统受伤的病人,不能完成有目的的序列动作,易受干扰;与情绪有关;边缘系统某些区域受伤,对轻微的挑衅会有愤怒反应;边缘系统另一些区域受伤,可失去攻击能力

三、大脑的结构

脑的感觉机能系统

特异性传入系统:主要包括皮肤感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它的作用是引起特定的感觉。丘脑是一个重要的转换站或中继站,丘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特异性传入神经束经过脑干时,都发出侧支,与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经过丘脑内侧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产生特性的感觉。网状结构:由贯穿在脑干大部分地区上的许多散在的神经核团和上下行神经行为交织构成的一个神经网络结构。主要机能是调节睡眠与觉醒,使有机体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并激活情绪。对丘脑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激活起着提供兴奋来源和协调作用。

网状结构分为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上行系统对皮质的激活和紧张度的调节起决定性的作用。下行系统对效应器官的活动具有激活和抑制作用。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味觉和嗅觉代表区和内脏感觉代表区(五个区)。

初级运动区或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功能: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

锥体系统主要是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到达脊髓的前角,由前角运动神经与发出的纤维再支配肌肉的运动。它的主要机能是控制支配各种随意运动。锥体外系统是指除大脑运动区外,还有一些其他区域参与肌肉活动的协调,它们发出的神经传导。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保持身体的姿势,协调运动。

当多巴胺↑乙酰胆碱↓→亢奋

言语区

言语运动区:布鲁德曼第44、45区,亦称布洛卡区。言语听觉中枢: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

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联合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它和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的关系

动物的进化水平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的面积就越大。

分为三个联合区:感觉联络(联合)区;运动联络区;前额联络区。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和协作

大脑两半球主要通过胼胝体进行神经冲动(信息)的相互传递,大脑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活动的。由于割裂脑的研究,提供了在切断胼胝体的情况下,分别对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研究的重要资料。

手术后大脑两半球分割的病人,视力、听力、运动能力都正常;命名、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语言的能力等出现选择性的障碍。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感觉(sensation)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感觉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感觉种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距离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运动觉,平衡觉,

内脏感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感觉是刺激影响我们的感觉器官产生的。

20世纪初,美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考夫卡(Koffka,1935)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例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编码: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电报码——数字与文字的转换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把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96页)

第二节视觉

视觉(vision)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视觉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产生的。

视网膜只对光敏感。但若给眼睛一拳,我们会眼冒金星,看到一种光。客观上来说,根本不存在这种光,只是感觉通道将刺激输入解释为光。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1、眼球

人的眼球壁:外层:巩膜和角膜;中层: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神经内段;网膜(retina):锥体细胞(cones cell),棒体细胞(rods cell)

眼球内容物:晶体,房水,玻璃体。眼睛的屈光系统,眼睛的光路系统。三对眼外肌,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支配,使眼球能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视觉色素:107页

3、视觉的传导机制108页

4、视觉的中枢机制109页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明度与视亮度

明度(brightness)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强与明度并不完全对应。

视亮度(lightness)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黑煤看上去总是黑的。

人的视觉系统能反应的光强范围

暗视觉范围:10-6烛光/m2到10-1烛光/m2;中间视觉范围:100烛光/m2;明视觉范围:101烛光/m2到107烛光/m2

明度的绝对阈限:10-6烛光/m2

明度的差别阈限:中等光强:符合韦伯定律,为1/100;极弱光强:100/100;极强光强:1/167。明度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大小,都与光刺激作用的网膜部位有关。中央窝16°-20°处:棒体细胞较密集,对光的感受性较高,明度的绝对阈限值较低。中央窝部位,锥体细胞集中,对明度的分辨有最大的感受性。

3、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114页

3、视觉的空间因素120页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的生理机制128页

二、听觉基本现象130页

第四节其他感觉: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内部感觉136页

第四章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

觉察(detec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划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错觉。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154页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55页

对复杂刺激的整体或局部特征的选择性注意:整体优先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英文字母,英文单词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用速示器快速呈现:熟悉的汉字,该汉字的个别笔划辨认时间几乎相同;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如:或和彧)。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158页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知觉恒常性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视觉恒常性种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162页

恒常性的意义:162页

第三节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分为: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方位定向与空间定向;

三、形状知觉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图形组织的一些原则:邻近性(proximity)相似性(similarity)对称性(symmetry)良好连续(good continuation)共同命运(common fate)封闭(closure)线条方向(line orientation)简单性(minimum;

二、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形状知觉属于二维空间的知觉,而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等。

深度与距离的线索: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四、方位定向

方位定向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动物和人都具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人听觉定向的几个规律:人耳确定左右方向的能力是很精细的。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例如误前为后,误上为下等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定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temporal perception)。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人的兴趣和情绪。

二、运动知觉

1、运动知觉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motion perception)。

运动知觉对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2、真正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

影响运动知觉阈限的因素189页

3、似动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第五节错觉

一、错觉

我们的知觉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这种现象叫错觉现象。

二、错觉的种类192页

第六章记忆

一、记忆的一般概念

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传统心理学术语)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信息加工术语)

2、记忆的作用237-238页

3、记忆的分类238-240页

4、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238页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编码;保持:储存,再现:提取

5、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1)遗忘的一般概念267页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269-270页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意识定义:尚没有满意的定义(表现)203页

二、无意识204-205页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205页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205-206页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208-218页

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和意识219页

3、注意的功能

1、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异乎寻常的特性,强度:相对强度,运动变化);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人格的依从性)启示:发展和培养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发生上: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意后注意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第八章语言

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语言(language)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规则的符号系统。它代表着事物的特定性质和关系。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词是一种符号,它标志着一定的事物。

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构成短语和句子,它们为人类提供了最重要、最有效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约定俗成: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在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是人们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语言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言语活动的条件:了解对方,交流感情,陈述事实

语言的特征:328-329页

2、语言的结构: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音素,音节,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3、语言的种类334页

语言的加工过程(language processing)就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这种加工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材料的输入开始的,如听或读;然后将输入的材料送入大脑的语言加工区,在这些区域得到加工;最后经过提取过程,人们或者理解了输入材料的含义,或者产生语言,表达思想。

二、言语获得

言语获得的历程

1岁以内婴儿不具有言语活动,处于前言语活动阶段,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际活动导致一种独特的语言情景,对婴儿言语获得其重要作用;1岁半左右出现单字句;2岁出现真正的句子,脱离婴儿的状态,学会了100个以上的单词,并出现了双字句,此时听并且理解的能力要高于表达能力;3岁时基本已经掌握了本族口语的基础,其后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阶段,进行言语表达的精确化。

言语获得的理论

强调后天学习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强化理论;

强调先天性因素的理论:斯基(Chomsky)的理论

儿童生来具有一种对语言符号加工的现成装置,即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是一种尚未揭示的神经生理学的先天智力结构,是儿童智力结构的某种内在特性。

三、语言的理解:揭示语言材料所蕴涵的意义

语言理解(language cmprehension)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语言理解一般分为互相联系着的三个阶段:

知觉阶段: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语言刺激,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的加工。

解析阶段:将语言材料中的字词转化为它们所代表的意义,这是语言理解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应用阶段:对语言刺激作出某种特定的反应。正确的应用程度能够反映理解的程度。语言理解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造意义的过程。

语言的理解以正确感知语言为基础,但理解语言并不是通过语音或字形把语义简单地移植在自己的头脑中。语言接受者在头脑中想像语言所描述的情境,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理解语言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语言材料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语言理解水平

第一级水平: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词是语言材料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依靠词来表达。

第二级水平:句子理解。句子理解需要借助于句法和语义的知识,需要有语境的帮助。

第三级水平:课文(篇章)或话语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理解既要以词或句子的理解为基础,还要进行推理、整合、提取意义等更复杂的认知操作。读者可以了解语言使用者的动机和意图,包括用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某些言外之意。

语音知觉(phonological perception)有时也叫言语知觉(speech perception),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亦即人说话的声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只有正确地知觉语音,才能接受它所代表的意义。

词汇的理解: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word recognition)或词汇通达(lexical access)。句子的理解(sentence comprehension)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句子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句子的理解要求对组成句子的词语进行加工,以便获得词语的确切意义;句子的理解要进行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指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句法分析的方式不同,得到句子的意义也就会不同。句子的理解要进行语义分析。人们利用句子中的内容的词的意义及它与其他词语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

4、话语的理解:(discourse comprehension)是语言理解的最高级水平。它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话语意义的过程。

话语理解除有赖于正确理解话语中的词汇和句子外,下列因素也影响着话语的理解:

推理;语境:言语交际的环境,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图式的作用: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是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称知识单元。

图式的作用:语言理解过程是一个依赖于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些知识包括语言学知识(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和非语言学知识(语用知识,如常识、特定的生活经验等)。心理学假设,这些知识在人头脑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图式。图式(schema)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图式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平时所听到或看到的故事,都是按照故事图式组织起来的。

语言理解小结

语言理解不仅依赖于对语言材料的正确感知,而且还依赖于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各种形式的知识经验。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接受、加工所获得的语言信息,通过推理建立材料之间的联系,补充所缺少的信息,最后达到对语言材料的合理解释。语言理解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去建构意义的过程。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的不同表现形式。喜、怒、哀、乐、惊、恐忧等

情绪与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407页

1.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有区别,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1.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409-411页

2.1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411-412页

3.1 情绪的分类413-415页

3.2 情绪状态的分类416-417页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3.3 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moral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

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知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

美感(aesthetic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按一定的标准评价自然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美感由客观情境引起,美感受思想内容(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制约。

人的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在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伴随着人的面部肌肉系统高度的精细化,神经系统也得到高度发展,相应的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也高度分化,从而使人的面部能呈现各种各样的面部肌肉活动模式。Ekman(1978)将人的面部分为三个部位:额—眉区,眼—睑区,鼻颊—口唇。确定六种情绪的面部肌肉运动的组合模式。愉快,惊奇,厌恶,愤怒,恐惧,悲伤。

五、情绪的调节

1、情绪调节的类型441-442页

3.2 情绪体验调节

情绪体验调节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面。

第九章动机

1.1 动机(motive)的涵义368页

1.2 动机的功能369页

2.1 需要及其种类371页

需要的种类

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社会文化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2.2 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A. H. Maslow, 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

2.3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需要会引起有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的活动,但它还不是行动的动机。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3.1 动机与行为376-377页

3.2 动机与工作效率377-378页

4.1 动机与价值观378页

三、动机的种类380

四、意志行动

1、意志与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1)准备阶段: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是对行动和手段做出决定。准备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意志行动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人们首先确定某种目标,并以这种目标来调节行为,这是意志行动的前提。在意志行动中,目标的社会意义和人对目标的自觉程度对意志行动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目标越明确、越自觉,社会的意义及价值越大,它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作用也就越大

2)执行阶段: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在执行阶段,意志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坚持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标的行动。)在执行阶段,个体常常要反复修改行动的方案,包括审定自己的目标,检查行动的方法和手段,坚持正确的,抛弃错误的。这些与人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与感觉、知觉、记忆的关系280-281页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2、思维的过程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3、思维的种类282-283页

二、表象与想像

1)什么是表象:人脑存储知识有两种重要形式,一种是概念,一种是表象。表象(image)是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也叫意象,心象。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表象来进行。

表象分类: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知觉表象:知觉表象是指感知事物时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

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指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想像表象:想像表象是指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因而具有新颖性。

3)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直观性;

3)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经常伴有感性的直观形象(表象),这些直观的形象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它有助于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表象有助于问题解决;表象有助于推理;表象有助于记忆。

4)表象的认知理论:主要集中在表象是否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表征;

基本表象理论:表象是信息储存的基本形式之一,可以直接存储在人的头脑中,人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操作和加工。强调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甚至将视觉表象看成人脑中的图画或心理图画。

单一编码理论:人脑中只有语义编码,表象必须经过语义编码才能存储在头脑中。不承认表象的独立地位,反对将表象看作类似知觉的心理表征。特别反对将表象看成是心理图画的看法,因为实际图画的知觉中图形与背景分离是最基本的过程,而表象是已经高度组织过的对象;表象的存储不是随机的;表象的任意部分都是记忆中的意义单元。

双重编码理论: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可以是图形编码,也可以是语义编码,两类编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译:语义编码可以恢复为图像,图像也可以通过编码以语言的方式储存。因此,表象和言语是平行的两个认知系统,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2、想像:(imagination)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形象性;新颖性

想像与思维:想像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三、概念

1、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概念(concept)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非本质特征是对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它主要通过语词表现出来。人们掌握了概念,认识就能超越感知觉的范围,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

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

四、推理

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从其它信息中得出推论(inference);从其它信息中得出结论(conclusion);推理需要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并且和当前的一些信息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综合。

2、演绎推理

1)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Syllogism)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直言三段论(categorical syllogism)中呈现的前提涉及到对实体的分类,因此在这些前提中会有一些量词。量词提供了某一类型中需要考虑的成员个数的信息。量词包括:所有、一个也没有、有些。

对推理错误的解释:气氛效应;换位理论;心理模型理论;信仰偏见效应;

2)线性推理或关系推理

在线性推理(linear syllogism)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3)命题推理或条件推理

条件推理(conditional reasoning)或命题推理(propositional reasoning)是指从命题形式的前提条件中推出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

3、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类推(Analogical Reasoning)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分类

六、问题解决

1、问题的种类

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目标状态(goal state)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到达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界定含混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抗性问题(adversary problem)解决对抗性问题时,人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解题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还要受对手解题活动的影响。

非对抗性问题(non-adversary problem)非对抗性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对手参与的问题。语义丰富的问题(semantic rich problem)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称为语义丰富的问题。

语义贫乏的问题(semantic impoverished problem)如果解题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关的经验,这种问题称为语义贫乏的问题。

2、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策略是人对信息加以操作的办法、计划、方案,它使人的认知活动成为有组织的有机的统一体。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好的策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算法;启发式;

6、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

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set)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动机:中等强度的动机。情绪: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人际关系: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第十一章能力

1、什么是能力450页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51-452页

正确地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对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3、能力、才能和天才452页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453-455页’

2、能力的结构(自学)

四、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480页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481-486页

第十二章人格

1、什么是人格495页

人格的四个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2、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 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 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动机需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情绪和情感 心境应激激情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晶体能力流体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价值 4、列表分析不同动机理论的基本思想 5、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6、简述动机与需要、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7、动机一般如何分类?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种类? 8、什么是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9、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10、情绪依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哪些种类? 11、情绪有什么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2、阐述情绪两因素的情绪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13、如何调节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14、什么是能力?说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5、能力如何分类?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关系 16、简述智力多元理论的主要思想 1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8、简述最初智商的计算方法,正常智商是如何界定的? 19、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21、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何行为特点? 2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23、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25、剖析自己的气质、性格,并分析人格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26、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引起的具有同样吸引强度的动机,但又无法兼得而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动机斗争。 双避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具有同样威胁程度目标引起的力求躲避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躲避而产生的难以选择的动机斗争。 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的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动机斗争。双重趋避式冲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就会体验到一种快速的紧张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智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禀赋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不同层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②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才会出现高级需要 ③高级需要满足后,低级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降低了 ④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缺失需要) 需要的发展进程: ①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②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③人的需要结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非都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还有多种结构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①按照起源分类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doc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 篇一: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即便是某些时候自己心理可能存在问题,也不相信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能解决问题。可是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对我们的行为道德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心理学上面的”三我“,即自我,本我,超我,老师通过公交车上只剩一个座位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个概念。自我的人看到这一个座位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坐,即使后来上来老弱病残他也不会让座这就是自我的人;本我的人虽然也会去做这个座位但当看到有老弱病残的人上来的时候他会主动的让座,这行自我的人;超我的人虽然看到这个空座位但是他不会去做仍然站着这是超我的人。学习心理学之后,我逐步了解了

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有点自我的人,因此我学会了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有一点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我会因为同学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甚至会厌烦电话中父亲的谆谆告诫,母亲喋喋不休的关切话语。总是觉得受委屈的老是自己却很少有从别人立场考虑问题。学过心理学之后,我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很不懂事。现在,我开始学着多多关注他人,多为别人着想。也尝试着多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而我也逐渐发觉,自己与同学亲人相处的 更融洽,周围的环境也更和谐了!心理学,使我变得成熟很多。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我自己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学过心理学之后,我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比多学院考研为大家整理总结了2017考研普心参考教材重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带去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 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 预测选择分值:2-3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 预测选择分值:3-4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 第三部分:感觉 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 预测选择分值:5-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四部分:知觉 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 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 预测选择分值:7-9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 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 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 预测选择分值:6-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整理_

习题 普通心理学(上)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和如何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 3、行为 4、观察法 5、实验室实验法 6、自然实验法 7、个案法 8、心理测验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 10、精神分析 11、人本主义心理学 12、脑成像技术 1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5、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6、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能不能把对内隐的心理与外显的行为的研究割裂开来?为什么? 2、心理学的研究有那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3、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4、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6、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元 2、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 4、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5、神经回路 6、皮层的言语区

7、突触传递 8、反射 9、条件反射 10、大脑半球的单侧化 11、脑功能的模块论 12、均势原理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3、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4、脑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5、大脑皮层可分为哪几个叶? 三、论述题 1、神经是怎样进化的?神经系统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它与心理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试述大脑皮层几的主要的语言区及其功能。 3、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4、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7、什么是机能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关系如何? 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第三章感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觉的编码 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差) 5、特征觉察器 6、视觉感受野 7、适宜刺激 8、三色说 9、对立过程理论 10、视敏度 11、感觉的适应 12、闪光融合 13、视觉掩蔽 14、声音的掩蔽 15、联觉 16、频率理论 17、共鸣理论 18、行波理论 19、神经排射理论 20、韦伯定律 21、对数定律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 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其实对我还是很陌生的,因为有点兴趣,然便选择了这门课。但是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一丁点知识,只是从一些杂志上面,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但是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也不会特意的去了解它。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了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神秘的感觉。总认为它很神奇而且虚幻。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被他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有应用性。心理学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不但不乏趣味,反而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的哲理的味道。视野也开阔了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指导生活。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第六章感觉 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心理学家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规定为绝对阈限。 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6、韦伯常数: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7、费希纳定律:S=KlogR+C,这里,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 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暗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分辨出黑暗中的物体了 10、光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由漆黑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时,开始就感到炫目耀眼,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就能清楚看清了 11、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2、感觉的基本规律,举例说明: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②感觉的一般特征⑴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⑵感觉对比:从同一张灰纸上剪下的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不同背景纸上,由于背景的灰度不同,感觉对比的效果也不同。⑶感觉的相互作用: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⑷联觉:红橙黄暖色调;蓝青绿冷色调⑸感受性的发展和补偿:③感觉后效④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13、除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哪些感觉?各有什么特点:(1)皮肤感觉①触压觉——触觉与压觉②温度觉——冷觉与热觉(2)痛觉(3)嗅觉和味觉(4)内部感觉(机体觉)(5)运动感觉(动觉)(5)平衡感觉(静觉);(6)内脏感觉—饥、渴、痛、温等机体状态的感觉 第七章知觉 1、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对物体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3、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4、双眼视差:人两只眼睛相距约65mm当看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角度看这一个物体实现便有差别,观察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差异就是双眼视差 5、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6、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 7、自主运动:比如在暗示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点会古怪的动起来,这种运动就叫做自主运动 8、诱导运动:由于周围其他物体云顿,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的一种错觉 9、运动后效: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 10、错觉: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我们通称的错觉 11、为什么说知觉是对人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①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认知过程第一步,是高级认知的基础②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③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从感觉到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 :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 :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 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 :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 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 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 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 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 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 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 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 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 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三)晚期选择理论------反应选择理论 A代表人物:多伊奇 B主要观点:a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之前都会得到加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