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术和思想自由的盛会,唯愿勿复重蹈的遗憾.

学术和思想自由的盛会,唯愿勿复重蹈的遗憾.

学术和思想自由的盛会,唯愿勿复重蹈的遗憾.
学术和思想自由的盛会,唯愿勿复重蹈的遗憾.

学术和思想自由的盛会,唯愿勿复重蹈的遗憾

第九、十届舆论监督研讨会参感

苏跃龙

【学科分类】其他

【出处】本网首发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舆论;研讨会;杂谈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2010年11月26、27、28日三天,第九、第十届舆论监督研讨会在杭州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我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就自己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演讲。此次大会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共同举办。参加研讨会的有新闻界人士、法律和传媒界专家学者、律师等200余人。会上诸多一线的大牌记者介绍了国内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展示了作为新闻职业人员不凡的道德勇气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然后围绕“舆论监督与法律保障”、“舆论监督与社会和谐”、“舆论监督与公民社会”、“舆论监督与新闻伦理”、“舆论监督与网民围观”等16个议题,展开分组讨论。大会并制作了论文集。

这样的会议,已经组织了九次。我叹服于大会的盛况,叹服于新闻工作者求真实讲真话的胆魄,汉服于诸多着名学者思想的深刻,更叹服于大会组织者展江教授以平民化的身份和学者的精神不懈追求的历程。无论是官方是否重视这样的会议,或者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样的会议和会议的主张。但毫无疑问,这样的会议,从题材和论文的准备到会议的讨论,对于参会的人员和机构,是一次次深刻的自我的和相互的激励、教育和陶冶;促进着新闻界和法律界、实务领域和学术领域的思考、交流和结合,于法律和新闻的领域,学术和实务的领域都是有益的;这样的会议,创造了思想和学术自由的空间,光大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每位参会人员都应感受到学术并非空谈,现实需要更理性地面对,每个人都应注入至少一种有益的精神。

参会的感受和思考,我一直想整理出来。但直到现在,才来得及。还好,诸多感受,没有随着时日迁延而忘却。

这次会议,使我感到不足的是,在研讨舆论监督的生态环境,舆论监督的自由和权利保障等重大话题的同时,这么多媒体和相关学者的参与,没有对如何遏制虚假新闻探讨一种业界自律或防范规则,哪怕明确倡导一种职业的精神或操守;虽然个别记者描述了为揭示真相,为保障讲真话艰苦努力、甘冒风险的过程,提出调查报道秉持“零度以下”的冷僻态度;个别学者论文或演讲中阐述新闻真实性保障的伦理或法律问题。尽管每年都有媒体评出年度十大假新闻,新闻工作者协会也很重视,但虚假新闻一直不断,且危害甚重、甚深、甚远。如何从业界自觉意识和操作规则的角度,遏制虚假新闻的出现,也应是

一个重大学术和实践课题。而此次会议,坚持新闻打假近十年的《新闻记者》杂志也未见参与。建议以后将“新闻真实性保障与虚假新闻”作为一项研讨课题,吸收业内打假的媒体或相关人士参与,探讨其深刻原因及相关的自律性或防范性规则,如果可能,甚至可以倡导业内机构和人士来会签宣言。这对于参会者会更有益,更能促进新闻工作的健康发展。

当然,没有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参与和甚至官方听一听声音,是一种大缺憾。这一缺憾是双方的,是新闻工作的缺憾。但如果参与却妨碍了学术和思想自由的气氛,不参加也罢。

另外,会议的价值还需要发掘和实现。参与者为研讨会准备的论文,定会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学术或实务价值,应有更广大范围的流传。这需要举办方的努力,当然参会或不参会的学术刊物以及其他媒体都应意识到这一点,索要、筛选并刊出。

还有,对于这次会议,因时间空间的有限,交流程度有限。笔者希冀有更多参会者对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把有价值的内容都发掘出来,使会议和参会本身更有意义。

【作者简介】

苏跃龙,律师。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金融、证券业务部主任。

【最新】专家推荐信,在学术思想上的创新、特色,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可行word版本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专家推荐信,在学术思想上的创新、特色,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可行 篇一: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 本课题将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阅,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的 梳理、归纳和分析,掌握与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相关研究内容的历程、现状、 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使 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课题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结合白酒产业与产业园特性,创造性地归纳 总结出影响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与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Y????X??。其中,Y代表功能升级,X代表影响功能升级的内外部因素,u则是随机变量。然后利用四川白酒产业园的面板 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本课题将针对四川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相关情况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四 川多个白酒产业园进行网上和现场的问卷调查。此外,还将对泸州白酒产业集 中区进行细致的实地调研,以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4、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相结合。 本课题将研究四川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演化路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 识别和实证分析。进而,结合四川白酒产业园的现状和问题,尝试性拟定一整 套促进四川白酒产业功能升级的政策建议。因此,本研究力争理论研究的创新 和政策分析相结合,为政策体系设计所用。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基本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同。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 基本原理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二、因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2、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

论学术自由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论学术自由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不同历史时期,学术自由体现各异。其内涵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理论价值即学术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表现在各个时代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同时,学术自由对社会民主政治的建立、大学的发展、知识创新、学术责任的实现、学术规范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学术自由社会民主大学发展知识创新学术责任学术规范 途经中世纪和近现代洪堡的努力,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思想得以确立。时至今日,学术自由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历史的证明,并越来越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们所接受,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近现代以来,学术自由思想对社会民主政治理想的形成与发展作了思想铺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一直是建立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并成为现代大学实力的源泉,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术自由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与学术责任和学术规范也密切相连,它们共同努力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一、学术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学术自由思想的产生几乎与人类对真理和高深知识的探求同步,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的教育与学术活动。此时的学术自由主要体现为思想自由。苏格拉底坚守自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当时思想的极度自由,从而导致了思辨哲学的繁荣。不幸的是,随着欧洲封建时代的来临,它被无情地扼杀并逐渐掩埋于历史的风尘之下。 直至12世纪中世纪大学产生后,学术自由的灯火才被再次点燃。学术自由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与大学的历史相伴而行。在中世纪,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密切相连。12世纪,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出现了被认为是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学术自由的萌芽并为之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中世纪大学有“学生大学”和“教师大学”两种。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是学生型大学的代表,它建立了最为彻底的和最具创新性的学生型大学制度,即大学主要或部分由学生管理,成为西欧许多大学的原型。而法国的巴黎大学则产生了教师型大学思想,即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欧洲大学的类型大多由这两种发展而成。但不管是哪种类型,都极力维护自己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反对外界干预学校生活。因而,中世纪大学自成立起就是相对自治的独立机构,并在不断的斗争中从教皇、国王、诸侯及城市当局获得相当大的自主权,包括内部自主权、独立审判权、免除赋税权及兵役权、学位授予权及到各地任教权、自由讲演权、罢教及迁校权。此时的“学术自由”主要就来源于大学自治的概念,指大学从政府和教会那里争取到的主要是保证研究者和学习者自愿参加研究与学习活动的权利。大学在政府或教会许可的范围内有教学,研究和学习的自由,即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可以自主解决学术上的事情,而不受学术范围以外的政治、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干扰。 到了近现代,经过德国教育家洪堡改革,以“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为基础,

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

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具有内在联系的哲学基础,二者共生并共存于学术活动的生态系统中。从学术自律的角度出发,可得到对学术自由的本质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解读。学术自律要求学者在学术活动中张扬主体性和交互性,加强学术责任意识,强化学者的角色使命。学术自律要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双层维度去构建。 [标签]学术自由学术自律学术 同时,在学术活动中与学术自由并存的还有学术责任,这是学术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并不矛盾,但是作为理念精神和实践原则,二者在大学学术活动的理解和贯彻中非常复杂,甚至出现很多歧义,这就需要引入学术自律的概念。从学术自律的角度去认识学术自由,在学术自律的基础上去彰显学术自由,在学术活动中认清和辨明权利与责任、认识与价值、自由与自律、道德与规范等方面的关系,可使学术自由的本质得以更加深刻而真实的解读。 一、共生系统中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 1.学术自由的本体意义 百科全书把学术自由定义为:“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不合理的干扰而进行讲课、学习、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同时特别强调,”学术自由的另一方面是责任感”。我们并不完全赞成定义中“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的提法,但我们从中受到许多启发。从哲学和伦理学的意义上进行考察,个人的自由品格,首先可以从内在意愿与评价系统的关系加以考察。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从心所欲意味着出于内心的意愿,它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自由所以可能的条件之一,自我的行为如果与内在意愿相悖,便很难达到自由的形态。但是,出于内心意愿决不等同于任性,作为被偶然的意欲所左右的形态,任性难以达到真正的自由。黑格尔已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在任性中。”从心所欲区别于任性之处就在于它与“不逾矩”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即合乎一般的规范,其中既渗入了反省的意识,又蕴含着评价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自我的自主选择是一个重要因素。选择更多地具有个体化的性质并相应地体现为自做主宰,内在地包含了个人的责任意识。也正是在个体内含责任意识的行为选择中,个体展示了其自主性和自由的品格。因而,自由与责任无法分离。在这里,转引洽斯霍尔姆的话可以清晰地表述这个关系:”人的自由的形而上问题也许可以概括如下:人是一种责任的主体。”从逻辑层面上看,自我是否应当对其行为负责,首先以这种行为是否出于自我的自由选择为前提,当个体的自我在某种行为领域具有自由度和自主性时,他便必须对相关的行为负责。自由的主体与责任的主体在自我及其实践过程中往往合而为一。由此来理解学术自由,可以看到,学术自由在张扬着一种无所畏惧的自由品格的同时,作为一种理念,它内含了一种规范,作为一种精神,它蕴藏着一种自律,作为一种权利,它又同时包含着一种责任和义务。这是学术自由从理性思辩的层面上引证的

丁甘仁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

丁甘仁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 丁甘仁(公元1865—1926),字泽周,江苏武进孟河镇人,为清末民初的江南名医,与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一起被称为孟河四大家,孟河四大家代表了孟河医派。与费、马二位成名于孟河不同的是丁甘仁成名于上海,是四大家中成名最晚的一位医家然而又是对中医事业发展最有影响的医家之一。 他对近代中医药学术的主要贡献是在继承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破除门户之见,多方拜师,虚心请教,互相交流,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丁氏学派”,尤其在外感热病、喉痧的治疗上颇具特色。丁氏对近代中医事业发展杰出的贡献是改变了培养中医师师承家传的单一方式,开创了近代中医教育的先河,然而,对这样一位中医临床大家、中医教育家的人生轨迹、学术思想特点和丰富临床经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虽然在他逝世后弟子门人等研究与纪念文章不绝于世,初步统计从60年代至今学术论文共有近50篇,这些文章有的是纪念丁甘仁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一生的文章,其中虽然也有介绍丁氏生平事略的内容,但对丁氏一生中重要的医事活动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很难让后学者全面了解丁氏的成名经历,因而也就无法领悟到成为中医临床大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另外在研究丁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类文章方面,如黄文东先生的“丁甘仁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对丁氏的学术思想及其在外感病方面的成就、在疑难重症方面的临床经验等进行了总结。 再如郑氏等的“《丁甘仁医案》治脾胃十四法”;职氏的“丁甘仁治疗中风方法的研究”;方氏的“《丁甘仁医案》肿胀证治试析”;管氏的“丁甘仁治痢五法”等等,从上述研究情况可以看到,这些文章基本都是研究丁甘仁某一方面学术思

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FU DAN J OURNAL(Socia l Sc i ences)N o.1 2011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 俞吾金 (复旦大学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摘 要] 黑格尔的方法论是由抽象的知性、辩证的理性(即辩证法)和思辨的理性这三个环节构 成的。在改造黑格尔的方法论时,马克思从中抽取了第二个环节 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不应该 被阐释为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自然自身的运动,即自然辩证法,而应该被阐释为社会历史辩证法。 社会历史辩证法主要包含以下三项内容:实践(包括劳动)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形态辩证法。 [关键词] 方法论 辩证法 思辨论 自然辩证法 社会历史辩证法 在传统的阐释者们的视野里,最受到重视的是方法论问题,尤其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关系问题。然而,即使是在这个备受重视的研究领域里,阐释者们的思想仍然是不明晰的,这种不明晰性甚至感染了他们的批判者。有鉴于此,厘清马克思和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准确关系,恢复马克思辩证法的本真含义,无论是对外国哲学的研究,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 一、 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方法论 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方法论对中国理论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很少有人在 黑格尔的方法论 与 黑格尔的辩证法 之间做出深入的反思和严格的区分,而晚年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尤其是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 (1888年,以下简称 出路 ) 则进一步遮蔽了这种区分。按照恩格斯的看法,在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 体系 和 方法 之间的冲突。他在分析后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方向时告诉我们: 特别重视黑格尔的体系(Syste m)的人,在两个领域(指宗教和政治 引者)中都可能是相当保守的;认为辩证方法(der d ialektischen M ethode)是主要的东西的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可能属于最极端的反对派。 显然,当恩格斯使用 辩证方法 这个术语的时候,他把 黑格尔的方法论 和 黑格尔的辩证法 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完全等同起来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黑格尔在许多著作中谈到他的方法论,而最经典的段落则在 小逻辑 中。他在该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 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个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die abstrakte oder verstaend i g e);(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d ie d ialektische oder negativ-ver nuenftige);(c)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die specu lative oder positi v e-vernuenfti g e)。 尽管黑格尔在这里谈论的是逻 [收稿日期] 20101009 [作者简介] 俞吾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为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创新研究基地研究项目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项目批准号: 05FCZD008)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09AZD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们之所以主张把恩格斯原著标题中的德语名字der Ausgang不译为 终结 ,而译为 出路 ,是因为费尔巴哈并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终结者是黑格尔,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想不过是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后的一条 出路 而已。参阅拙文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载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 黑格尔著: 小逻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72页。S ehn G.W.F.H ege,l W erk e8(F rankfurt an M ai n:Suhrka m p Verl ag,1986)168. 2

05第四章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第四章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原标题为“张维迎教授关于大学及大学改革系列谈话录(之三)”,载《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0月23日。 对于一个大学或者任何一个以创造知识为目的的组织来说,学术自由都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思想无不来源于自由的探索。学术自由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跟宏观制度环境肯定是有关系的。但是,对学术自由的限制也可能来自教授队伍自身。在我们现有的制度下,即使没有政府的限制、没有学校当局的限制,也还有“家长”的限制。在“近亲繁殖”下,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也与学者队伍的水平有关。古人言“艺高人胆大”,就是只有武艺高的人胆子才会大;武艺不高,胆子就大不起来。学术水平不高的人不仅自己胆子小,而且往往喜欢给别人扣政治帽子,用不正当的手段与人竞争。所以,有利于提高教授学术水平的制度客观上都有利于学术自由。 学校的官本位,除了激励制度的扭曲外,还与学术规范和学者的水平有关。如果没有好的学科规范,学术成就不能有效比较,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只能寻求学术之外的标准。毕竟,官本位还有一个序列。一般来说,学术水平越低的人,官本位思想越严重。 改革的过程也就是学术标准建立的过程,因为学术标准是内生的。学术评价只能是同行评价,学术标准一定是高水平的学者建立起来的,从学术的行政管理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尽量做到程序公正。 4.1 终身教职的设计:选拔优秀人才还是保障学术自由? 赵晓:终身教职看来是不能随便给的。实际上,它更多地应被理解为是激励机制,即形成一种竞争的压力。也就是说,你只有表现得特别优秀,才能获得这个终身教职。 张维迎:事实上,这个制度非常重要。终身教职并不仅仅是有些人所理解的为了“保障学术自由”的问题。终身教职加上“末位淘汰制度”,更重要是可使在位的人有可能去选最优秀的人,否则人人都搞“武大郎开店”,没有人愿费心去选优秀的人来。特别是当他招来的人可能威胁到他的位置时,他就更不会有积极性去选比他更优秀的人。 事实上,有权在招聘和晋升中有发言权的一定是终身教授,不可能是没有拿到终身教职的人。这是法律上的“回避原则”的一个应用。这个话反过来说,一定要有一部分人是终身教授,他才有积极性和有压力招来优秀的人,才能保证学校不断地新陈代谢。但能否做到这一点,完全取决于合理的大学制度安排。 赵晓:也就是说,大学必须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使得在位者选人的激励和学校的目标一致起来,才能保证达到大学的目标。但你已经提到了“学术自由”,也就是终身教职可避免教师不受政治影响的角度。学术自由的考虑也很重要吧。选优秀人才与保障优秀人才的学术自由这两个在终身教职的制度设计中哪一个更重要? 张维迎:选人更重要。保证选上优秀的人才,保证选人的人不“武大郎开店”,这是最重要的。

论钱乙的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钱乙的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txt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生活就像"呼吸""呼"是为出一口气,"吸"是为争一口气。 论钱乙的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更新日期:2009-05-11 点击: 傅沛藩 钱乙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其学术远取《内经》、《难经》及仲景之学,近及《太平圣惠方》等宋代名方名著;既精研儿科,也对内外各科颇多贡献。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为中医儿科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对儿科生理、病理及其辨证施治的方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影响超出了儿科学的范围。 1 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的认识 小儿体质问题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颅囟经》率先提出“纯阳”之概念,意在形容小儿生机蓬勃,属阳主升易散的生理特点。但后人常误以为,婴儿为一团阳光,肆用寒凉,伤脾败胃。钱氏遂提出小儿“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直诀.变蒸》),补充完善了小儿生理病理的纯阳之说。 “脏腑柔弱,全而未壮”,系指小儿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均处于幼稚时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低下,易受外邪入侵。当疾病一旦形成,或因医治延误,极易伤及正气。在病理上就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今早之实,可成傍晚之虚,今日之虚,又可转为明日之实。钱氏还认为,小儿急性外感疾病之初,多为实证、热证,故阳热亢盛、津液耗伤是儿科常见病机。但也不尽然,热邪伤阴也能耗气,久治不愈之外感咳嗽、哮喘等,也常见有阳气不足之证,而应采用益气解表等法。例如《直诀》所载东都张氏之孙肺热一案,他医以犀角、朱砂、龙骨、麝香、牛黄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嗽喘闷乱,饮水不止,全不能食。钱氏用使君子丸、益黄散治之。张氏惑于治热以温,钱氏曰:“凉药久则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脾药二日,病儿欲饮食,复以泻白散而愈。 2 钱氏对儿科辨证施治的创见 钱氏在《内经》、《金匮》、《千金方》等脏腑辨证基础上,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将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脾、肺、肾的主要证候,用虚、实、寒、热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五脏所主》篇说:“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虚则咬牙,多欠气。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肺主喘,实则闷乱,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肾主虚,无实证,目无精气,畏明”等。这些经验至今仍值得借鉴。尤为可贵的是,钱乙临证绝非孤立地辨五脏判五证,而是注重其间的相互影响,还以五行生克理论指导五脏兼证的辨证及治疗。如“更当别虚证,假如肺病又见肝证,咬牙多呵欠才易治,肝虚不能胜肺败也;若目直大叫哭,项急顿闷者难治,盖肺久病则虚冷,肝强实而反胜肺也。视病之新久虚实,虚则补母,实则泻子”。 在诊断方面,钱氏据“小儿多未能言”和“脉既难凭,必资外证”,首重望诊,提出“面上诊”与“目内诊”。其“面上诊”是据《素问.刺热论》的观点指出:“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左腮、右腮、额上、鼻、颏分别是肝、肺、心、脾、肾脏之气应于面之部位,病虽未发,其色先见,而可为诊断之依据。其“目内诊”包括“目内赤者,心实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实热;淡青者,肝虚热。黄者,脾实热;微黄者,脾虚热。白而混者,肺实热,目无精光者,肾虚”。这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宝贵的参考价值,为明清儿科学者所效法。 钱氏对儿科某些常见证的辨治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如首创惊风病名,并将其分为急惊风、

皮亚杰的方法论_体系_优势与启示

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优势与启示 卢盛华 (上海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系,上海200234) 摘要: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包括:(1)发生学的理念;(2)“适应”和“运演”的理论解释工具;(3) 获取资料的临床访谈法。他以这样的方法论体系而建立起来的理论具有:理性性、解释性、整体性 等特征。皮亚杰方法论对我们当前的心理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当前的一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 恪守着“实证”与“量化”的规范;却忽视研究主体的理性建构作用。 关键词:皮亚杰;发生学;心理学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B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1)-04-0003-04 1 引言 借助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心理学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严格的实证主义者试图摒弃研究者的理性因素;然而,心理学短暂的历史却呈现另一番景象:从理论对事实的解释能力以及理论对实践的影响而论,成功的理论反倒是那些富于理性色彩的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即是其突 出的一例。他的理论阐述了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坚实论点”[1],同时也 拓展了研究领域,引起“如此众多的核对和扩展工作”[2]。成功的理论离不开成功的方法论。在研 究皮亚杰方法论的诸多论述中,探讨其临床访谈法的居多;却少有人将他的方法论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本文试图从分析皮亚杰的具体研究出发,弄清其方法论体系的内在结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方法论的优势所在。同时,对照有成就的理论及其方法论体系来反观我们的不足,也是反省我们研究现状的有效途径。 2 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 2.1 发生学的理念 皮亚杰通过研究个体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探讨认识的实质[3]。他所持的是发生学的理念(G enetic Idea ):从探讨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着手来研究并解释事物。发生认识论是在批判旧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发生学的理念也体现在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之中。 皮亚杰指出:只有承认认识是一发展过程才能真正弄清认识论问题[4]。他认为知识是主体逐渐建构而成的(渐成论),而不是先于主体而存在的(预成论)。他先后在《智慧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原理》中,对形形色色的“预成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其中包括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逻辑经验主义把公理化的数理逻辑体系当作永恒的理性形式。这样,他们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在他们看来,人们面对公理化体系,只需理解、遵循,而不必建构。1+1=2只是用算符“+”表明元素之间的静止关系。至于这一关系如何成立?逻辑经验主义的解释是:1+1=2只不过是一种同语反复,1+1永远等于2。这里,他们陷入一种循环论证:1+1=2是一种永恒的理性形式,因为它成立,所以它成立。皮亚杰在指出这一因绝对化而导致的困境的同时,也用发生学消解了这一困境。在逻辑经验主义看来属于静止的、终结状态的逻辑规则,皮亚杰则认为是主体心理上的动作或运演结 第21卷 总第80期心理学探新EXP LORATI ON OF PSY CH O LOGY 2001年第4期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继续教育答案及作业(整理版)

3. 知情同意包括过程和文件两部分。 (填空 ) 142 一、填空题 1、1975年,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撰写的《动物解放》一书,用大量残酷的动物实验案例展示了受试动物所遭受的巨大痛苦。 228 2、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大学教授一年必须有9个月时间为学校效力。 176 3、对研究参与者的风险评估包括伤害、隐私、保密和研究方法的设计。 4、工程师作为一种专业角色有其角色—责任,它又可分为义务—责任和过失—责任。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12月10日。 310 6、科技的专业目标大致分为知识性目标和应用性目标。 87 7、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开放性的累积活动,新的科学发展是对旧有知识传统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49 8、科学精神气质中的公有性原则要求科学家公开科研成果,即科学家只拥有科研成果的优先权,而不享有占有权。 57 9、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可分为预防的基本伦理原则和倡导的基本伦理原则。 104 10、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可分为尊重与无害基本伦理原则和客观性与公共福祉优先基本伦理原则。 11、科学哲学家库恩将科学发展划分为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 49 12、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制度包括调查方式、调查机构和调查程序。 13、科研不端行为与科学道德学风问题处理的责任主体有申请者、评议评审者、研究者、项目依托单位、项目推荐者。 14、美国的实验动物立法有《动物福利法》、《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指南》、《人道主义饲养和使用实验动物的公共卫生服务方针》等。 235 1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中,尊重个人包含的道德信条有:一是个人享有自治权,二是保护丧失自治力的人。141 16、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伦理原则包括尊重原则、风险(伤害)最小化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212 17、现代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18、选题的内涵不只包括一个简单的范围和一般性的问题,还应包括立意和主题。 19、学术评价的标准,包括分类评价、注重质量与合理量化、保护学术自由。 20、学术评价的一般规则包括时间空间双重制约、程序正义原则和匿名与公开相结合的原则。 283 21、学术评价的一般规则中,单向匿名式评价,有利于专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维护学术评价的独立性。 22、学术研究是指在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 13 23、研究中的错误大致分为故意的错误和无意的错误两类。88 25、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包括口头演讲、课堂教学实录和采访记录。244 26、有些机构界定了科研不端行为的三项主罪是伪造、捏造和剽窃。 111 2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科学从“小科学”和“学院科学”嬗变为(大科学)和(后学院科学)。 117 28、在数据的收集中,应该做到保证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180 29、在中国哲学思想中,“道德”一词可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 124 31、只有符合作者或成果完成人身份要求者才享有署名权。 254 二、单选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2、“引用”是在自己本身有著作的前提下,基于参证、注释和(评论)的目的,在自己著作中适当使用他人著作的某一部分。248 3、《法哲学》一书的作者是(黑格尔)。 13 4、爱因斯坦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上帝是微妙的,但不故意捉弄人。”他所说的上帝指(自然规律)。

最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一篇: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一点感想】 第八部分第一节“皖学”引用戴震的话:“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弊,不为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有名之见,其弊二:非掊击前人以自表暴,即依傍昔贤以附骥尾。……私智穿凿者,或非尽掊击以自表暴,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或非尽依傍以附骥尾,无鄙陋之心而失与之等。”几句话直指很多“学人”的软肋,“掊击前人”者比比皆是,歪批、胡批现在已经不再仅仅是相声里的包袱,而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了,某些畅销书、某些博客,充斥的都是这种东西。而“附骥尾”的倒是不多,于丹大概可以算作其中的佼佼者,昨天和夏末他们几个喝酒的时候,臧否的现在有名的“电视学人”和“网络学人”也都跳不出这两类。而且戴东原更道出了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一时之名”和“后世之名”,即使不能留名后世,也要在当时喧嚣一番,混个热闹。 第九部分第六节“扬学六谈”中引用焦偱的话:“人各一性,不可强人以同于己,不可强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此同也而实异也,故君子不同也。”为可叹息者,似乎很少有人能懂得这个道理,总是自以为是,总想改造别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以期和自己一致。而且是关系愈好,则改造的力度愈大,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为不幸者,我恰恰是当下价值观中的一个另类,

大发慈悲妄想改造我的人也特别的多,或直斥,或婉劝,希望我可以幡然悔悟,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不过我想,我大概是很难改变了。 第十二部分第四节“试帖诗及其他”里引王阳明的话:“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敢入,视师长如仇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曹聚仁问:“两千年的书塾教育,糟不可言,可是今日的学校教育又如何呢?”根据我的切身经历,其实也是如此,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罢了。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二篇: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一点感想】 其实这本书现在只看了大概十分之一,但还是忍不住想上来先白活儿两句。这本书是前两天刚借的,和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的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一)一起。钱穆的作品集我更喜欢三联那一套,只是我们学校图书馆三联那套散放在各处,不好找。 看这本《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有一种找到了指路明灯的感觉,以前所谓的好古完全是瞎摸,其实一直在槛外,透过栅栏窥见了内里一丁点的美景,却不得其门而入,徘徊于这奇美花园的外围,东面窥探一下,西边张望一下。却不能身处其中去领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 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1、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第二,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第三,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应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发展自己。 2、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

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

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 来自:中国教育报 从自由到责任学术工作变迁的缩影 我们知道,大学从中世纪开始出现,但是学术自由的确立却始于19世纪的柏林大学。学术自由一经提出,便成为大学奉行的理念,为学者和大学教师所推崇。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所追求的目标和大学的工作相契合。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学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受外界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大学中的学者和教师所要追求的也正是这种不受干扰的教学和研究自由。但是,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三A原则(学术自由AcademicFreedom、学术自治AcademicAutonomy、学术中立AcademicNeutrality)的提出表明,学术工作必须重新划定自己的疆界,教师和学者要在敏感问题上保持中立的态度和立场。等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责任(Accountability)一词开始和大学以及学术工作联系起来,《高等教育无法逃避历史责任》(克拉克·克尔)、《学术责任》(唐纳德·肯尼迪)等这些书的书名折射着大学以及学术工作的另一个主题。 从学术自由到学术责任,体现的是学术理念的变化,而这是学术工作变迁的缩影。具体来说,这种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术工作的目的发生变化。20世纪中叶以前的学术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学者自身的探究兴趣,需要不受影响和干扰的环境,因此学术自由既是这种学术工作特点的反映,也是它在理念和制度上的保障。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学术工作的目的已经超出学者自身探究兴趣的范畴,而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各种现实和实用目的,社会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大学和学术工作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学术已经不再是学者自身的事,而是社会赋予学者和大学的责任和使命。第二,学术工作的功能发生变化。20世纪中叶以前的学术工作,对学者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对社会来说,更多地体现为认识世界的作用,学术工作的成果可能对社会产生影响,但这不是学术关心的事情。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对于大部分学者来说,学术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甚至是谋生的手段;同时,对于社会来说,学术改造世界的作用也日益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说,这一时期,学术工作的工具价值开始凸显,责任也就随之而来。 自由和责任的错位当今学术工作面临的问题 对当今的学术工作来说,学术责任的提出,多少意味着大学并没有完全履行社会赋予它的责任和使命,大学和学者在学术自由理念下所获得的平衡,在学术责任的要求下出现了错位。这种错位,在西方和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

学术自由的理解

学术自由的理解 陈庆章 2012年7月笔记 学术自由的相对概念是学术自由的限制。我们可藉由学术自由的内涵分析,来彰显其限制之所在。对学术自由的阐述较有体系和公认的观点是德国汉堡大学的教授Paul Kirchhof,他在汉堡大学建校六百周年发表的纪念文中指出,学术自由具有以下内涵: 1.学术是有计划的、方法的、不受驾驭、严谨的对知识的探究与传播。因此学术自由是经过大脑深思的自由,而非愚蠢的自由。 2.学术自由是共同联络而非孤独的自由,学者可以对思想、行为、环境产生影响,但只有在强调对其他人同样尊重时,学术自由才会受到尊重。因此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并非学术自由。在研究使用的方法上,应着重于教学、研究成果对大众的影响,学者须传播知识与分享知识才享有学术自由。此外学者虽可追求知识的自由但无权危害环境、或造成他人的负荷。学者不能以学术自由作为获取知识、增加别人负荷的合理化借口。 3.学术自由是自主的,非闭关自守式的自由,学者的行为可以自我决定并对其行为负责,但基本上仍受到其所处政治的、文化的以及地缘的环境发展条件之影响。 4.学术自由是防御性(abwehrende 注德语)及可请求给付的基本权力,应保证个人不受国家影响下的活动自如。国家应对学术的支持提供必要的协助。且学术自由应防止国家之侵害。 从上述学术自由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术自由并非漫无标准和尺度的自由,而有其条件的限制,学者更进一步提出学术自由的限制有: 1.不能侵犯人权; 2.不能违背事实与真理; 3.以及不能违反专业或学术规范。 尤其是是第三项限制可谓教师资格审查的指导性原则,因每个专业领域均有其共同信守的规约,学术自由权的行使当受规范的约制。例如在教师晋论文撰写应严守学术规范,避免发生如抄袭、剽窃、窜改数据等研究失当(research misconduct)的行为。 在大学自主方面,综合学者的分析,大学自主涵盖的内涵包括:学术与研究的自主、人事与行政的自主、课程与教学的自主、教育或教学目标的自主、财政或经费的自主、大学评鉴与革新的自主、学生学习和参与的自主等。在教师资格审查方面,研究者认为,基于人事与行政、学术与研究、教育与教学目标以及评鉴与革新等四项自主性精神,教师的晋升等与聘用应是大学全体成员,尤其是教师的学术权利与义务,因此应由学校的成员共同来参与决定。政府对大学依法落实监督,但非直接规范或控制。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继续教育答案(5分)

1. (填空 ) 2. (填空 ) 3. (填空 ) 4.强调在科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应该保障学术思想自由和探索自由是科学的()。 (单选 ) A.公有性 B.普遍性 C.无偏见性 D.怀疑主义 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中,最常用以确定知情同意的方式为()。 (单选 ) A.非书面同意书 B.非口头同意大纲 C.同意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引用应伴以明显的标识,以避免读者误会。引用多人观点时,应()。 (单选 ) A.避免笼统 B.不区分不同作者之间的异同 C.不清晰地加以显示 D.以上都不对 7.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单选 ) A.指导院属机构和院部机关科研道德工作 B.制定并修订科学不端行为处理规定

C.受理投诉

D.制定科研规划 8.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之一,下列属于运用质点模型解决的问题是()。 (多选 ) A.自由落体 B.相对论 C.热力学定理 D.万有引力 9.高新科技的伦理影响有()。 (多选 ) A.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影响 B.对权利和利益的影响 C.对生活方式与文化的影响 D.对人类尊严与基本权利的影响 10.科研伦理决策过程的步骤包括()。 (多选 ) A.界定科研伦理问题的表现 B.提炼论点 C.独立提炼观点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从改变和操控自然的角度来看,现代科技活动具有相当的有效性,但其同时也具有包括内在不确定性在内的局限性。 (判断 ) 正确错误 12.学术交流(包括互通信息和资源共享)中的同行相尊,要求科研人员向学术界全面、公开和及时地报告其研究发现。 (判断 ) 正确错误 13.研究中使用的课题经费,一般都由财政部门直接拨给。 (判断 )

论德里达传播哲学的方法论启示

论德里达传播哲学的方法论启示 论德里达传播哲学的方法论启示 一、方法论启示:建构包容“一种语言以上”的体验的传播情境 传播,是人类社会构建意义的活动和过程;意义的生产与交流,是传播学的内在研究领域。“但是,长期以来,传播学研究领域对传播问题的认识,就具体的传播现象的构成研究较多,而对深层意义构建关注较少。”在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看来,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是美国自19世纪以来对“传播”的认识的两大主要倾向,而其中传递观的研究又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所谓传播的“传递观”,即把传播活动理解为“传递”,认为传播是一个讯息得以在空间传递和发布的过程,以达到对距离和人的控制。而就目前传播学界的研究来看,相对而言,较多地展开的也是对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基本模式的研究,而对建基于信息流动基础之上的意义生产活动关注较少。反观德里达解构主义传播哲学,其富于解放性内涵的意义观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开启一种立意高远、视角开阔的意义研究,而这种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当前传播情境的改善。正如德里达所说,“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解构主义传播哲学是一种富于建设性的传播学意义研究,它呼唤以一种充满生机的思维方式建设包容“一种语言以上”的体验的多元化、没有压迫的传播情境。 (一)释放意义自由,还原无限

德里达解构主义传播哲学既提示了一种编码方式,也提示了一种解码方式,即释放意义自由、还原意义的无限可能性。换句话说,解构主义启示我们无论是在编码还是在解码运动中都应打破意义的牢笼,避免各种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抑制意义自由、思维自由。编码过程亦即文本的书写过程“是一种‘延异',即’产生差异的差异‘.这种’延异‘在时间和空间上既没有先前和固定的原本作为这种运动的起源性界限和固定标准,也没有此后的确定不移的目的和发展方向,更没有在现时表现中所必须采取的独一无二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在传播活动的编码过程中要正视“延异”的这种特性,避免走入追求固定的界限、固定的标准和固定的绝对化的误区。另一方面,在解码过程即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德里达说:“没有一种自在的、对一切时代都适用的对存在和世界的阐释,阐释并不意味着在事物或文本的外壳下找出一种完整的、固定不变的意义”.按照传统阐释学的观点,阐释文本就是找到原作者在原文本中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并使之绝对化和标准化,其目的就是要限制文本所表达的意义的歧义性、多意性和不确定性。如此阐释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传播哲学来观照显然带有狭隘的非正义性:阐释文本的重点并非发现原文本所谓的完整、固定的意义,而是使作者及其历史条件获得重生,使文本的书写过程在被阅读和阐释的差异化中复活。 解构的原则启发我们改变并且放弃追求一种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意义的自我封闭的做法,复活意义的自由,还原意义的无限可能性,无论在编码还是解码运动中都应避免将无限以某种有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