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杭州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况的综述

杭州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况的综述

杭州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况的综述
杭州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况的综述

杭州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实施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况的综述

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及《杭州市药品GSP工作程序和检查细则(连锁总部)》,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把GSP要求的标准作为公司经营的行为准则,我公司贯彻实施“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质量方针,以适应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发展,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公司全体动员,认真组织学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配备相应的药学技术人员,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我公司对照GSP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经过自查、整改、完善,使我公司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现将公司实施GSP 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杭州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杭州药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31日。杭州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从2009年8月开始筹备,迈向医药(零售)连锁发展之路。公司在2008年被评为杭州市老百姓信得过企业。同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共有连锁门店30家,总营业面积7440平方米。现有职工258人(含药学技术人员100人)其中执业药师30人初级药师60人的药品零售企业,随着企业管理的加强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在消费中的信誉度不断增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注册地址:杭州市;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

责人:**;经营方式:连锁(零售),经营范围:处方药和非处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上述范围中不包括冷藏、冷冻药品品)。仓库地址:杭州市。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经济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自成立以来,无经营假劣药品违法行为,所经营药品无质量事故发生。

二、公司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描述以及上一年度企业药品经营质量回顾概述。

公司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及《杭州市药品GSP工作程序和检查细则(连锁总部)》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全面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把GSP要求的标准作为经营的行为准则,公司贯彻实施“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质量方针,明确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并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

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公司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系统等。

公司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在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开展了相关的内审。对内审的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论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公司采用前瞻和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企业每年末对药品供货单位、购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确认其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信誉,必要时进行了实地考察。公司

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各部门、岗位人员应当正确理解并履行职责,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2013年,在公司领导的重视与布署下,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并按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并把这一项工作做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实现了药品入库验收合格率100%,在库药品、医疗器械合格率100%,药品出库合格率98%,药品监督部门抽检合格率100%,顾客综合满意度95%以上,有效地实现了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杜绝药品出库、入库差错,控制药品在库、发货、出库破损率在0.1%以下。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以GSP作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指南,使质量管理日趋完善。充分利用公司的监控手段,结合药监、药检部门和群众监督的办法,确保药品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全年开展了两次内审,2013年1月22日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发布后,我公司结合本公司实际和当时的全市GSP实施情况于2013年10月开展了新版GSP专项内审,并于12月底召开了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会议。全年组织并参与了2次GSP自查互评活动。公司依据审核分析结论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一年来各级药监部门来我公司检查指导4次:2013年9月13日、2014年3月14日区药监局来公司抽检药品两次共20批,所抽检药品全部合格。2014年6月23日局来我公司检查发现03001员工健康档案不完善部分未及时登记;07601药品检验报告书不全;8509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没有分库存放等有问题项,我公司积极整改,已整改到位。2014年7月21号来我公司总部进行药品安全示范检查,检查中发现药监局历次现场检查笔录及整改报告现场未出示、清开灵颗粒进货税务清单明细未及时提供的问题。由于人员变

动、新来人员对文件归档放置位置不太熟悉,检查时未能及时提供。今后公司将加强人员相关管理和档案管理,规范质量管理工作。相关检查文件已于2014年7月21当天送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企业的组织机构及岗位人员配备情况。

公司成立了以企业负责人王文武担任组长,质量负责人、各部门经理、质管员为组员的质量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公司的质量体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并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人员行使职权。公司设立了质量管理部、业务部、储运部、办公室、信息管理部、财务部等管理部门。

现有职工258人(含药学技术人员100人)其中执业药师30人初级药师60人。企业负责人:*** 本科、药学专业毕业,执业药师。从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12年,不仅具有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培训,而且熟悉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质量负责人:***,本科药学专业毕业,执业药师,从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10年,不仅具有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培训,而且熟悉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具备正确判断和保障实施的能力;质管部经理:***,执业药师,中专,中药学毕业,从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7年;质管员:***,妇幼专业毕业,中专学历,初级药师职称。验收员:***,药剂专业中专学历,中药购销员资格。养护员:***,中药资源专业本科学历,。业务部经理***,口腔医学专业大专学历,初级中药师职称。保管员、运输员均具有高中(或中专)学,会计人员及司机按国家规定持证上岗。公司从事药品经营和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GSP规定的资格要求,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从业的情形。

四、各岗位人员培训与健康管理情况;

为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公司员工除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外,还举行了一系列的公司内部培训。公司按照培训管理制度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药品专业知识及技能、质量管理制度、职责及岗位操作规程等。使相关人员能正确理解并履行职责。所有培训均进行考核,建立培训档案及考核档案,取得较为明显的培训效果。

公司制定了员工个人卫生管理制度,储存、运输等岗位人员的着装符合劳动保护和产品防护的要求。质量管理、验收、养护、储存等直接接触药品岗位的人员进行了岗前及年度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身体条件不符合相应岗位特定要求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现各岗位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均取得体检合格证。

五、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概况。

公司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 、《杭州市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和企业GSP检查细则(试行)》,于2014年5月份由质量管理部组织各部门经过起草、修订讨论,制定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制度31章、质量管理工作操作规程16章、岗位及其人员质量管理职责23章。文件由质量副总经理审核,并经总经理批准于2014年7月21日起正式实施。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符合公司实际。其修改、撤销、替换、销毁等按照文件管理操作规程进行,并保存相关记录。质量文件标明题目、种类、目的以及文件编号和版本号。文字准确、清晰、易懂,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公司现使用的文件为现行有效的文本,已废止或者失效的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在工作现场出现。公司对相关文件下发至各工作岗位,保证各岗位获得与其工作内

文化全球化研究文献综述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2009.11 今日南国2009年11月(总第139期) 今日南国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NO.11,2009(Cumulatively ,NO.139) 一、研究背景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一种新现 象,反映了当代时代的总体特征和主要 趋势。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 心、包含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 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 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自吉登斯提出了全球化的完整理论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此的关注度越来越 高,学者关注的角度和程度都不一样。这 些研究所涉及的面很广,很少有学者对 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因此,本研究就这些 研究的一个方面进行整理是必要的。 二、文献搜索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面,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法。国内文献搜素中,首先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系列数据库”中以“全球化文化”为“主题”或“关键词”或“题名”,限定学科为社会学和统计学进行搜索。因为关于“全球化文化”的文章最早出现在1993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所以搜索年限是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由搜索的结果整理可以看出:各学科对全球化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年份的研究成果呈现上升趋势。三、研究内容在所学者对此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文化认同。认同就是主体对自己身份、角色、地位和关系的定位的一种认识和把握,即一种自我意识。文化认同即对自身文化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自觉和把握。文化认同表现在众多方面,政治、经济、伦理、宗教、语言和观念凡同人类的活动有关的一切领域几乎都是文化的领域,因此都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即使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在21世纪并不会随大流,丧失自己的文化个性,而是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在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中显示出独有的地方性。麻国庆站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文化的 选择性使得族群的认同、地方文化的认同与跨国文化圈———华人文化圈的认同在一种良性的状态下展开。民族文化的“无意识的传承” 传统,进行着“有意识的创造”,这种创造的过程,正是一种“文化的生产”与“消费”的过程。这种“生产”和“消费”并没有脱离固有的文化传统。同 时,这一过程,也从单一的民族文化的领 域进入到地域共同体之中。 张卫东教授选择中国饮食和西方麦当劳在饮食目的、饮食的制作和饮食的 选择三个方面的碰撞和互动的案例,证 明了中国饮食并没有被西化,但是另一 方面也没有阻碍西方快餐。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正因为文化认同,致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丧失。吕传庭等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由于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侵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所获取的外来文化都是肢解的、片断的直观印象,并非是真正的文化内涵。2.文化冲突。刘晓研和胡永辉指出全球化已对各国的很多社会活动产生了不同影响,尤其是西方霸权文化伴随这 一浪潮不断扩张,使人们的文化意识逐 渐“西化”。同时,他们也批判了在东西方 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失却自己民族身份的 作者和批评家。他们提出民族国家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应坚持自己 的文化立场和文化主体性。从历史来看,伴随经济、军事、政治而来的往往是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在全球化时代,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会产生冲突。强势国家会借助经济、军事、政治上的优越地位,迫使他国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 本身的异质性也是产生价值冲突的重要 根源。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对国家集体利益重视的差别,对人性善与恶的不同认识,对人的私利行为与利他行为的不同评价,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等不同的文化传统都隐含着自己的价值系统,并显示在社会风俗和社会政治制度层面,这标志着文化及其价值的异质性差异。 霍志钊在他的研究中,阐述在乡村都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在发展中造成文化变迁二者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思想基础。 四、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尽管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就社会学这一领域来说,对此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大多都是围绕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对待西方文化侵入的反应和表现,同时他们提出了应对“西化”的措施。但是却很少有学者从更深入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 其次,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在这些研究中,有少数的学者提到了休闲和消费文化,对文化的其他方面研究得不够,甚至是没有。 最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上,大多都是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文献为主的研究方法占绝大部分。 全球化仍然对各国各个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是怎样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地方性、本土性,这些都值得学者关注,以个人、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领域对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 [1]韩勇.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社交[J].青年探索,2006,(4). [2]王金宝.吉登斯全球化理论的深度解读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7,(6). [作者简介]符琼(1985-),女,湖北恩施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社会学专业硕士。 文化全球化研究文献综述 符琼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 [摘要]全球化已经是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国内外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本文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里 索所有关于文化全球化的文章,对所有文章进行简单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冲突两方面。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认同;文化冲突[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90-(2009)11-0236-01 236

视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doc

视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视觉传达专业”是相关设计院校开设的课程名称,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专业设计的方法技能,独立从事包装、广告、平面设计等工作,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视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选题来源 信步于欧洲城市街头,不论是在罗马、巴黎、柏林、马德里等各个文化都市,还是在街头的门窗、墙壁、抑或飞驰的地铁上,都充斥着一种兼具野趣与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涂鸦。上个世纪末,嘻哈文化如泉涌般不断四散,涂鸦艺术这方丽水也开始缓缓流入亚洲大地,这一新生的艺术文化现象相继出现在日本、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涂鸦艺术这种生长于草根、丰富于后现代主义风格上的艺术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蓬勃壮大,可谓是影响到了当代生活的各式领域。 笔者在欧洲以及国内各大城市走访时,便被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所震慑。涂鸦艺术家们将自身对世界的体验与感知,透过最质朴、原生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创造出一系列或惊艳怪诞、或趣意童稚的绘画图式与艺术符号。涂鸦艺术纯真朴实、个性时尚的特质和自由的创作精神亦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核相得益彰,它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渗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方面,在颠覆与整合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视觉元素进入大众息息相关的生

活。 从一方面而言,涂鸦艺术尽管看似处于“亚文化”之中,但却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艺术,其大众性和视觉传达设计实质相同,反映出平民化的审美需求;从另一方面而言,涂鸦的绘画图式、艺术符号及其色彩均是视觉表达的形式之一,与视觉传达设计有种不尽相同但又密不可分的联系。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目前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中,部分是以一种陈旧和静态的观点去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美“泛化”的时代,如何让视觉传达设计与个性化的涂鸦艺术结合产生新的形式?如何不仅仅停留在涂鸦艺术的表层,而是内外深度剖析寻找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桥梁?在当代语境和新媒体科技下,涂鸦艺术介入设计领域后又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与思考,笔者立足于涂鸦艺术的图式,开始了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开启一种与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新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研究背景 涂鸦艺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俨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这种在争议中发展却又兴盛不绝的图画传统,起源于60 年代美国城市底层大众的街头文化。西方的涂鸦艺术从违规的街头肆意创作、涂鸦地区划分的合法化、到涂鸦艺术学科的设置和博物馆的诞生,再到如今多元化、多媒体结合的涂鸦艺术形式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演进历史。 文化研究领域上,早在1983 年,美国便诞生了两部有关涂鸦影像的经典纪录片--Charlie Ahearn拍摄的《野性风格》(Wild

杭州智能科技公司经营范围

立华星财务整理:杭州智能科技公司经营范围。对于公司注册来讲,经营范围的填写是非常重要的,应为经营范围就是公司可以经营的项目,如果没有填写要经营的项目,那么是不可以经营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智能科技公司的经营范围都包括哪些,以及注册流程。 1、在电子科技、计算机、网络科技、智能化科技、信息科技及通讯科技领域内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2、通信设备维护及安装,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及设备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的销售。 3、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系统集成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网络工程,商务咨询(除经纪),计算机软、硬件、办公用品的销售(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 4、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销售;系统集成及其相关技术服务;电子产品、网络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销售;安全防范工程、建筑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施工、维修;弱电工程;消防工程设计、施工、维护;电子工程。 5、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设计、制作各类广告,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广告,商务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的的批发、零售,企业管理咨询。 温馨提示:【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 杭州公司注册需要的必要材料: 一、《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设立事项证明文件原件: 1、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所需提交材料规范:(1)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 2、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登记所需提交材料规范: (1)由会议主持人和出席会议的董事签署的股东大会会议纪录(募集设立的提交创立大会的会议记录); (2)全体发起人签署或者出席股东大会或创立大会的董事签字的公司章程; (3)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涉及发起人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提交已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应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四、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原件:工会、职工持股会、城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提交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证明。 五、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件复印件、原件; 六、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及身份证件复印件、原件; 七、住所使用证明复印件; 八、《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九、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复印件、原件。(前置审批项目)

2016年高考(359)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

2016年高考(359)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 乡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要重视乡贤文化。 谁是乡贤?或者说谁有资格称为乡贤?大致来说,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称为乡贤。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因时代不同而标准不同,但总的说来,古代标准的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一个乡邑中人,品学为地方所推崇,死后被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受春秋致祭,便称乡贤。乡贤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当我们称乡邑某前人为贤的时候,是包含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的,所以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对乡贤文化的认知让我们很有启发,他辞官回乡以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乡贤事迹深入发掘,为地方文化谱系建立永存的标识,其目的正如他在《感怀》诗中所说: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志终昭森。这里的人心,是乡贤的道德高度,是一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 当然,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性人文标识,我们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观察地方乡贤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高度,并发掘出其地方文化根性。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将乡贤大致分为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前者一般指乡邑士绅,他们在人格精神上保持高风亮节,在为人处世上谨慎谦退,在行为姿态上勇于担当,因此在地方享有很高的威望和信誉,是乡邑发展、稳定、和谐的主导力量。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因此应注意乡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道德高度,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如果将其放到吴文化的范畴中,他们都是苏州的乡贤,其思想观念都和苏州乃至江南之地域、人文密切相关,自然属于乡贤文化。 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是乡贤事迹的载体,地方志中各类《人物志》往往首重乡贤,历代《乡贤考证》类的专书林林总总,谱牒家集更是汗牛充栋。这类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受到重视。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 明人李东阳认为,乡贤与自己同生于一方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仰慕、效法之情就更易产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文化的建设上,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基层社会的文化常常通过口耳相传,人们在习得中形成精神熏陶。

认知领域研究综述

认知领域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综述 本研究报告中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综述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学前儿童和早期教育。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早期科学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研究综述中也会把早期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概括。 一学前儿童认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有关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 1、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研究: 研究表明: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中班上学期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得分高的儿童在大班末时得分仍然偏高。儿童的基数概念、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以及书面加减运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如在学习兴趣、注意力、自控力与坚持性方面高得分组有明显的优势。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周欣,黄瑾等,4-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2、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研究: (1)该研究表明,幼儿6岁时的加减能力比5岁时有显著提高;在5-6岁期间,幼儿解决三种不同呈现方式加减问题能力的发展速度不同,符号加减题的解决能力发展最快。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与口诀背诵的教法,而更为重视幼儿数概念的形成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许晓晖,庞丽娟,陶沙,韩小雨,不同任务呈现方式下幼儿加减能力的发展) (2)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大多数是关于测量估算和计算估算的研究。许多研究已分析了计算估算所使用的策略种类,也有研究已经接触到计算估算技能与其他能力之间的关系,但关于数量估算的研究很少。根据现有的研究,估算能力不是一种整体的能力,即不同类型的估算任务,如数量估算和计算估算似乎需要不同的能力,并且在各种估算任务之间似乎不容易进行能力的迁移或转化。一个好的计算估算者并不必然是一个好的数量估算者。估算任务的多样性和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赵振国,儿童估算发展研究综述) 3、儿童排序能力研究: 该研究发现,4-6岁幼儿的排序有一个不断精确的发展过程,其排序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受到排序对象数量、正逆排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排序策略的运用及数字排序能力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年龄差异。(戴佳毅,王滨,4-6岁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 4、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研究: 从生态观的角度研究儿童早期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数学问题解决是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从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来看,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其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认知加工与情感态度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提取与知识建构的共生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渐进过程。(魏勇刚,庞丽娟,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 5、数感研究: 从数感的定义、教感的发展、数感的评佑及教学四个方面对国外学前儿童数感发展进行详细综述。(浦晓黎,国外学前儿童数感研究综述) 6、儿童科学、数学能力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家庭与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该研究从近年来相关的实证研究出发,进一步证明家庭对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是通过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为孩子提供和

什么是视觉文化-

什么是视觉文化? Visualcultureisnowapartofoureverydaylife.Thisessayarguesthatvisualcul tureconcernsvariousvisualeventsinwhichtheconsumer,equippedbymodernhig htechnologies,searchesforinformation,meaningaswellaspleasure.Theautho rpointsoutthatpostmodernismisbynatureavisualculture.Visualcultureresu ltsinthevisualizationofreality, thatis,everythinginlifebecomesth eimage.Thisvisualizingofrealitymakesthemodernperiodentirelydifferentf romtheancientandmedievaltimes.Moreimportantly,theauthorseesvisualcult ureaspoliticalandideologicalstrategiesratherthanamereacademicdiscipli ne. 在我们这个时代,眼见更为重要。你可以买一张由轨道卫星拍摄的你家的照片,或是拥有一张核磁共振记录的你的内脏片子。如果那一特殊时刻未在你照片中精确显现,你可以在计算机上对其数字化处理。在纽约的帝国大厦,为观看虚拟纽约兜风而排的长队,要比乘电梯去了望台看真景的队列长多了。要么,你可以在拉斯维加斯的”纽约、纽约”饭店,观看色彩诱人的整个纽约景观,这样省去了很多麻烦。不久,拉斯维加斯的巴黎饭店将加入这个虚拟城市,还模仿这座流光溢彩之城那精心策划的形象。有时这种仿真生活比真实的东西更加令人愉快,有时则更糟。1997年,美国国会宣告同性婚姻是不合法的,然而,当大众娱乐节目的人物埃伦出现在电视上时,却有四千二百万人在观看。另一方面,军方长期以来热衷将虚拟现实作为训练场所,并在海湾战争时不惜以人的生命为代价将其付诸实践。这就是视觉文化,它不仅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你的日常生活。 可以想见,这种新的视觉存在令人迷惑不解,因为注意到这种文化上的新视觉性与理解它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当代文化中丰富的视觉经验与分析这种现象的能力之间的鸿沟,既彰明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视觉文化研究的机遇,又揭橥了这一研究的需要。视觉文化关注到的是视觉事件,消费者借助视觉技术从中寻求信息、意义或快乐。所谓视觉技术,我是指任何形式设计精巧的玩意儿,它们或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作者: 学号: 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题目: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任课教师: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让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将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挑战。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提高组织绩效的意义重大。本文对企业文化内涵、形成要素及其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力求系统地理解管理理念,进而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理论铺垫。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精神财富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nterprise Culture Research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ow to make business to main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a big challeng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and valuabl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of busines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significant. This article on corporate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elements and measuring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were reviewed and combing, and strive to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thus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ies. 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 core competitiveness spiritual wealth

最新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1 2 3 自从1979年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发表《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以4 及Pondy与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发表《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一5 文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即在组织管理界孕育而生,组织文化成为组织管理6 与企业管理事务的主流语言。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以醒目标题报道7 “组织文化”问题,接着美国权威性杂志《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周刊》、8 《加州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先后以突出篇幅讨论“组织文化”问题。9 从此,组织文化成为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 10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Krell认为,组织文化的兴起,11 可以理解为对三种危机的反映:一是竞争的危机。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12 让美国人感到了威胁,所以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工具,从而提高竞争优势。二是13 组织理论的危机。传统的理论仅仅关注组织结构、职业类型、任务设计、动机14 方案,这样的理论过于简化,需要寻找一个更加复杂的、考虑到意识、符号处15 理以及体系的复杂属性的模型。三是社会危机,即意义和社会导向的深层危机,16 也就是我们现在较为熟悉的西方的“后现代社会综合症”。同时,美国的管理17 学界还认识到,当时美国的管理思想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忽视了人及人的感18 情因素,二是忽视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三是过分强调定量分析。这促使美19 国的学者迅速把目光聚焦在本国企业的文化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20 热潮,从而形成了组织文化研究的热潮。 21 一、组织文化的内涵 22 1、国外学者的定义 23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 1

_新乡贤_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_困境及对策研究_王文峰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困境 及对策研究 王文峰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愈来愈重视乡贤文化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作为乡贤文化的承载者、推动者,“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培育和发挥“新乡贤”的作用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发挥“新乡贤”的作用要创新思路、健全体制、多措并举。【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治理【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6)08-0087-05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6.08.019 收稿日期:2016-05-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项 目编号:12&ZD006) 作者简介:王文峰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村、农业现代化。当前,“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也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邓小平曾强调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城市搞得再 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1]习近平也强调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015年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指 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这就需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3]。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在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但是,“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4],这些论述强调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也指明了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中的独特作用;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而乡贤文化、“新乡贤”在其中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1乡村治理需要“新乡贤” 1.1乡贤与“新乡贤” “乡贤”,一般说来是指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是我国古代统治者对乡村社会中有品行、有作为的官员,或者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士绅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体现了对其人生价值的褒奖和肯定。明清时,各个州县均建有乡贤祠,供奉历代乡贤人物,有一整套官方祭奠仪式。凡有品学为地方所推重者,死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清·梁章钜《称谓录· 故绅》)。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中国,乡村的稳定至关重要,它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古代政权最低一级是县级政权,县衙掌管全县赋税征收、决断刑狱、劝农稼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自从1979年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发表《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以及Pondy与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发表《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一文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即在组织管理界孕育而生,组织文化成为组织管理与企业管理事务的主流语言。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以醒目标题报道“组织文化”问题,接着美国权威性杂志《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周刊》、《加州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先后以突出篇幅讨论“组织文化”问题。从此,组织文化成为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Krell认为,组织文化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对三种危机的反映:一是竞争的危机。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让美国人感到了威胁,所以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工具,从而提高竞争优势。二是组织理论的危机。传统的理论仅仅关注组织结构、职业类型、任务设计、动机方案,这样的理论过于简化,需要寻找一个更加复杂的、考虑到意识、符号处理以及体系的复杂属性的模型。三是社会危机,即意义和社会导向的深层危机,也就是我们现在较为熟悉的西方的“后现代社会综合症”。同时,美国的管理学界还认识到,当时美国的管理思想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忽视了人及人的感情因素,二是忽视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三是过分强调定量分析。这促使美国的学者迅速把目光聚焦在本国企业的文化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从而形成了组织文化研究的热潮。 一、组织文化的内涵 1、国外学者的定义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1)Schein的研究 相对而言,影响最为广泛的是Schein(1992)对组织文化的定义。这个定义侧重描述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一个群体在适应外部环境和进行内部整合时,

新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

新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 摘要:乡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乡贤是吮吸我国 传统文化,根植于乡土而形成的一个特殊贤达人群,随着社会变革,乡贤发展成 为不仅包含本土精英,也包含外出从政、务工、经商、海外华侨等多元化的精英 群体,本文结合分析乡贤文化传承,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并就发展好新 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乡贤乡贤文化乡村振兴对策 一、乡贤文化及其传承 乡贤文化始于东汉,根植于广袤的乡土,一直流传发展至当代。乡贤是德行 闻于桑梓、对家乡建设有贡献的人,其德行与才学被乡人所推崇尊敬,乡贤是乡 邻间的榜样,按照时代来分,分为传统乡贤和新乡贤。在我国,自古就有皇权不 下县的传统,因此县以下的基层治理主要依靠乡绅来完成。传统的乡绅和基层有 文化、有能力、有德行的人,共同组建了传统的乡贤,他们是我国传统乡村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守护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贤的内涵和人员构建也发生 了变化,但不变的是乡贤都是由一些贤达人士构成。现代新乡贤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基层尤其是乡村中的有文化、有 德行、有威望、有爱心、热心公共事务的贤达人士、民间精英,比如说乡村优秀 干部、乡村企业家、乡村教师、乡村道德楷模、脱贫攻坚中的帮扶干部、海外华 人华侨等。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城乡人员交流互动频繁,新乡贤的组成更加广泛和多元化,政府官员离退休后告老还乡、军人退伍安置、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城市退休教师回乡安度晚年、三支一扶支援帮扶人员等,已成为新乡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传承中华文明 在现代,乡贤除了身体力行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外,还需要扎根于乡土,积极挖掘和整理传统的村落文化,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比如说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另外,乡贤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转化器,新乡贤不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情况,又了解新的知识技能和新时代的价值 观念,其架起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桥梁,促进法律与伦理之间的融合与衔接,促进传统乡土人情与现代文明无缝融合,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凝聚乡村力量 乡愁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背井离乡的人,无论知识分子、商人、抑或是农民,对于故土都是怀有深深的疑虑和思念,尤其是中秋、春节团 圆时,我国古代很多的诗歌均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近年来,随着利益至上 等消极思想的影响,乡村的传统秩序受到严重冲击,社会纽带松弛。乡贤的存在 能够弥合存在的裂痕,重新把乡土社会聚合起来,让个人和家庭得到社群的关注,让游离在外的游子得到认同和接纳,让游子得到牵挂,不至于失魂落魄,得不到 关心和认可。 (三)协调矛盾冲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矛盾问题日益凸显,矛盾也愈演愈烈, 比如干群关系、家族摩擦、经济纠纷、土地纠纷等社会矛盾事件呈上升趋势。这 些矛盾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近会影响农村的干群关系,还影响

辽海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研究综述

辽海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研究综述 对“辽海文化”这一概念,虽然国内很多同行对此也下过一些定义,但是往往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所以难免有些偏颇和疏漏。而且对辽海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研究也还不够深入,本文试图通过对前人的论述加以整理和归纳,从中找出其共性或者达成一定的共识,为以后辽海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深入研究奠定基础。辽宁作为经济大省地位,早就毋容置疑,不过辽宁要想成为文化大省,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对辽海文化深入研究,不断扩大辽海文化影响,深度发掘辽宁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步伐。同时,也能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和“五点一线”对外开放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标签:辽海文化;内涵;特点;研究综述;文化强省;智力支持 一、辽海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是什么 《辽宁文化通史》总主编曲彦斌基于“大文化”的理念“就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概念:1.物质文化层面: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2.制度文化层面: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的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方面: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4.精神、心理文化层面:指人们在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①这种提法,在辽宁的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本人也比较认同此观点,把它作为研究辽海文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二)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化 2007年,程琳曾给地域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② 2012年张亚冰对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作过辨析,他认为:“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也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地域文化重在研究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其所包含的境界是模糊的、动态的,不受国家行政区域甚至疆域的限制;区域文化论述的范围是依从于国家的行政区划,具有人为的规定性。”③ (三)辽海文化与辽河文化 2004年10月,辽宁省历史学会等单位在大连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对于“辽海”一词的概念,学者们大多赞同以其作为“辽河流域黄渤海以北广大地区”的代表性的区域文化符号。④此即辽海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上,顾奎相、陈涴、董守

国外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国外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国外组织文化研究综述〔1〕 李唐周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正文】 [摘要]本文扼要回顾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组织文化研究的主要动向。全文分三部分阐述。首先,从组织文化研究的社会背景和组织心理学研究本身等方面分析组织心理学重视文化研究的主要原因。其次,考察有关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并就不同的组织文化定义作简短评价。再次,概括组织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运行机制;跨文化组织心理研究;组织文化的功能。 *** 进入本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文化的内容日益成为组织心理学重视研究的一个主题,尤其是跨文化研究这一新潮流地崛起,更增大了文化

在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比重。本文试对组织文化研究作简要介绍。 1组织心理学探讨“文化”的原因 “文化的观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新的是它不但在学院内,而且在实践中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1]组织心理学重视文化是有其原因的。 参考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组织文化研究的热点在美国,这一方面与其社会进步和科学(尤其是组织心理学)发展较快的现实有关,但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和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是组织文化研究被重视的重要原因。首先,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中容纳了不同种族以及相应的不同类型的文化,因而其组织理论与实践就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其次,美国是一个幅员广阔、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美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历史决定了它始终采取一种内投(Inward)的视野,即它不必象日本等这样一些地域小、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那样,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将视野外投

(Outward),从而寻求其它国家的资源补给。然而,当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继被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赶超之后,它才对自己的现状作出深刻的反思,重视文化差异的研究或许就是对这一反思的具体反映;再次,美国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多数是以美国的大中学生和成人为被试”。[2]而做跨文化研究寻求被试则较为麻烦且花费颇多,这也正是美国组织心理学研究的薄弱点,它促使其组织心理学研究去弥补这一缺陷;第四,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真正的”冲击。70年代末和80个代早期,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石油危机、国外竞争者在钢铁、制鞋、电器等行业的压力都促使美国商人反审自身,他们开始对自己控制组织生活的管理能力提出疑问。[1] 从组织心理学研究本身看,它的一些主要的研究内容开始引起人们的不满。这些内容涉及到科学管理、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策略等概念,也包括70年代影响美国的一系列理性规划技术(Rational Planning Techniques),如波士顿咨询小组的“部长管理模型(Matrix for

岳阳市2019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岳阳市2019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9高三上·温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哲学家必须襟怀坦荡,祛(qù)除杂念,自我圆融,自得其乐;相对的是,那些长戚戚(qī)之人整日蝇营狗苟,沉酒于庸常生活,必定无法以哲学为乐。 B . 作为文明胜地的余杭良渚遗址让人浮想联翩,村落、水利、作(zuō)坊,诸多璀璨(càn)的大河文明,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C . 当木船产业濒(bīn)临淘汰时,他没有气馁,而是在理想和现实的夹(jiá)缝中求生,把珍贵的古船图纸复原,将船舶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终于圆梦传承。 D . 沙起云行,山奔海立,风鸣树偃(yǎn),鸟啼虫吟,自然之神奇,不仅在于它供(gōng)应了人类生存物质,更在于它具有变幻莫测之美,令人惊叹、着迷。 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由于长期雾霾天气,一向销路惨淡的空气净化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一些家电巨头嗅出商机,纷纷抢滩市场。 B . 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短小精悍,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他又发表了《神鞭》等优秀作品。 C .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 .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名垂青史的人不计其数。有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等,汗牛充栋。 3. (2分) (2016高三上·桂林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B . 美国重返亚太,并暗中纵容和怂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领海问题不断挑起争端,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

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组织文化一直是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其内涵逐渐丰富、完善起来且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将从国外学者的定义、我国学者的定义阐述其概念的界定,引出国外研究状况,如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组织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问题等,还有我国研究状况,如在实践领域的塑造缺乏整体性、忽视了组织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等问题。针对我国组织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综合把握组织文化概念、从方法论方面加强研究、注重创新实行人本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组织;组织文化;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Krell认为,组织文化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对三种危机的反映:一是竞争的危机。二是组织理论的危机。三是社会危机,即意义和社会导向的深层危机,也就是我们现在较为熟悉的西方的“后现代社会综合症”。 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发现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管理学家开始对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给予了相当热情的研究。因此当组织文化在实践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及学术界变成时髦且流行的名词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其概念并对其定义。 一、组织文化概念的界定 当组织文化在实践领域、企业管理顾问领域及学术界变成时髦且流行的名词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其概念并对其定义。 国外学者的定义 普遍的观点: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 Schein的定义: 组织文化是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由某个团体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统合问题这一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如果这个模式运行良好,可以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向。 我国学者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基本上是借鉴了国外学者的观点,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精神现象等。 组织文化包括6个的含义: 1,组织文化是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存在于组织中而不是个人中。结果组织中具有不同背景或不同等级的人,试图以相似的术语来描述组织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共有方面。 2,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与成员如何看待组织有关,而无论他们是否喜欢他们的组织,它是描述而不是评价。 3,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4.管益忻,郭廷建对企业文化的定义 5.企业文化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