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丝虫、旋毛虫-首页

丝虫、旋毛虫-首页

丝虫、旋毛虫-首页
丝虫、旋毛虫-首页

天津医科大学授课教案

(共2页、第1页)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内容:丝虫、旋毛虫

教师名称:张显志职称:副教授教学日期:2011年9月28日9-10:20时

授课对象:公共卫生学院2010级预防教材版本:人体寄生虫学第1版

授课方式:讲大班课学时数:1.5 听课人数:100人

本单元或单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丝虫、旋毛虫形态一般特征。

2.掌握两种微丝蚴的形态鉴别,掌握旋毛虫与诊断有关的囊包形态;两种线虫的生活史,致

病机理和主要症状,实验诊断方法。

3.熟悉两种线虫的传播、流行与防治原则。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

丝虫:50分钟

1两种微丝蚴形态及鉴别点

2生活史

3致病机制及临床症状

4实验诊断方法

5流行与防治

旋毛虫:30分钟

1形态

2生活史

3致病(幼虫和成虫致病)

4实验诊断方法

5流行与防治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重点

1掌握两种线虫的生活史。

2掌握两种线虫的致病与诊断有关的形态及实验诊断方法。

难点:丝虫致病机制

外语词汇:

filarial / microfilaria / Wuchereria bancrofti /Brugia malayi /nocturnal periodicity / elephantiasis / hydrocele testis / chyluria / Trichinella spiralis /

辅助教学情况:

使用挂图辅助教学

复习思考题:

1 写出两种线虫生活史并找出各自的特点。

2 简述慢性丝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说明它们的机制。

3 结合旋毛虫生活史阐明旋毛虫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

参考资料:

1赵慰先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二版。

2《Human parasitology》, edited by WangY ong-xiang

主任签字:2002年10月27日教务处印制

丝虫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丝虫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我国只有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本病由吸血昆虫传播。丝虫病的症状体征因丝虫寄生部位不同而异。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靠在血液或皮肤组织内检出微丝蚴。预防方法为消灭传染媒介,加强个人防护,治疗患者及感染者,全民服药以消灭传染源。 病因 丝虫属线虫纲,丝虫目,盖头虫科。体细长如丝。丝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仅见班氏丝虫病及马来丝虫病。我国流行区为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传染源为血中含微丝蚴的早期患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微丝蚴血症者)。传播媒介为4属30余种蚊如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人是惟一的终寄主,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丝虫病 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 2、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丝虫病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 3、丝虫热周期性打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症状才渐渐显露。 二、慢性丝虫病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包括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三、隐性丝虫病 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

盘尾丝虫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盘尾丝虫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盘尾丝虫病是旋盘尾线虫寄生于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和眼部所致苔藓样皮炎、皮下结节和视力障碍为特征的寄生虫病,又称河盲症或瞎眼丝虫病。广泛流行于非洲和热带美洲,在流行区可造成5%~20%的成人失明。传播媒介为蚋。 二病因旋盘尾线虫雌雄成虫常成对或数条扭结成团,寄生在人体皮下组织,雌虫受精后产生微丝蚴。每当雌蚋叮人吸血时,微丝蚴即随组织进入蚋的支囊,通过中肠,经血腔达到胸肌,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并移至蚋的下唇。当蚋再叮人时,幼虫自蚋下唇逸出并进入人体皮肤而感染。成虫和微丝蚴对人均有致病作用,尤以后者为重。成虫寄生于皮下组织中的淋巴管汇合处,局部引起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包围虫体的纤维结节。微丝蚴除寄生在成虫附近的结缔组织中外,还可移行到其他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皮肤淋巴管及眼球。微丝蚴可侵犯眼部可导致视力障碍和失明。 三临床表现感染后经3~15个月的潜伏期出现临床症状,主要局限为皮肤、淋巴结和眼。 1.皮肤损害 成虫寄生于皮下组织中的淋巴管汇合处,局部引起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包围虫体的纤维结节,结节直径为2~25mm,或更大,无痛,质较硬,其内含两至数条成虫及许多微丝蚴。结节数多为3~6个,亦有上百个者,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微丝蚴的代谢产物或其死亡后的毒性物质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并可导致严重皮炎。皮疹可发生于脸、颈肩等部位,初剧痒,最终形成边缘色素沉着中央色素减退的斑片,外观形似豹皮,故又称豹皮症。继之皮肤增厚、变色裂口,最后皮肤失去弹性,皱缩如老人。 2.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可肿大,坚实,无痛,内含微丝蚴,这是盘尾丝虫病的典型特征。此外,尚可引起阴囊鞘膜积液、外生殖器象皮肿、疝气(特别是股疝)。 3.眼部损害 是盘尾丝虫最严重的病损,此系微丝蚴从邻近组织进入眼部,活微丝蚴机械性损害、微丝蚴的分泌物或其死亡后的抗原性物质和毒性物质等引起眼部损害,发展较缓慢,大多数患者的年龄超过40岁。微丝蚴从皮肤经结膜进入角膜,或经血流或眼睫状体血管和神经的鞘进入眼的后部,在微丝蚴

全国丝虫病防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附件 全国丝虫病防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集体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江苏省沭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吴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新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卫生厅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奉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德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徽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徽省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徽省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省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省龙海市卫生局 福建省武夷山市卫生防疫站 江西省卫生厅

江西省吉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南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高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卫生厅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山东省滕州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邹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省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泌阳县卫生防疫站 河南省夏邑县卫生防疫站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局 湖北省襄阳区卫生防疫站 湖北省来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桂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龙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省台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阳山县卫生局 广东省遂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市卫生局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 贵州省德江县卫生局 贵州省荔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二、先进个人 上海市(10人) 王磐石蔡黎张小萍施全龙王怀娴 归德兴宋海红邓汇源王跃顾美妹 江苏省(50人) 葛均孙凤华刘海云曹汉钧王雷平 李允鹤高原刘叶胜欧阳敏林玉娣 杨树男唐晓华陈月娥唐月娥睢毅 尤春发吴民义陆伊丽吕来福钱金凤 凌曙群丁明华王学东丁桂生潘永霞

羊脑脊丝虫病的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2015-08-24;修回日期:2015-09-08 作者简介:李生涛(1964- ),男,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liboya1234@163.com. 羊脑脊丝虫病的防治措施 李生涛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中图分类号: S858.26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2016)06-0147-01 羊脑脊丝虫病俗称趔腰病。羊发病后后躯歪斜, 行走困难,卧地不起。该病夏秋季节常发、多发,常给养羊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多年来积极推广使用左旋咪唑片口服防治羊脑脊丝虫病,效果显著。该方法经济实用,并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羊脑脊丝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将羊脑脊丝虫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 病原体及其生活史和发病机理 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体为丝状科丝状属的指形丝状线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幼虫。 成虫于牛腹腔内产出微丝蚴(胎生),微丝蚴进入宿主的血液中,随血液到体表末梢血管中,通过中间宿主吸血昆虫蚊类的叮咬,随血液进入蚊体,经14d左右发育成感染性的幼虫。当蚊子叮咬羊只时,将感染性幼虫注入羊的体内,后经淋巴(血液)侵入脑脊髓表面,发育成童虫,当童虫侵入山羊的脑或脊髓的硬膜下腔或实质中产生毒素而致病。2 流行特点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仅在夏秋两季流行,常与蚊子的活动期相一致,如果夏季阴雨天气较多,该病发病率也相应较高。 牛、羊混养或混合放牧,特别是黄牛和山羊混养,山羊的发病率较高。3 临床症状3.1 急性型 发病急骤,神经症状明显。山羊在放牧过程中突然倒地不起,眼球上翻,颈部肌肉强直或痉挛,或颈部歪斜,呈兴奋、骚乱、空嚼及叫鸣等神经症状。抽搐过去后将羊扶起,可见四肢强直,向两侧叉开,步态不稳如醉酒状。当颈部痉挛严重时,病羊向斜侧转圈(临床上主要出现向内侧转圈)。3.2 慢性型 该病慢性型多见。患羊病初无力,精神萎靡,步 态踉跄,多发生于一侧后肢,后肢软弱无力,向前运动 时容易跌倒,但可自行起立继续前进。时间长久或治疗不及时,则逐渐发生褥疮,食欲下降,消瘦,贫血,直至死亡。4 防治措施 根据羊脑脊丝虫病病原体的发育史及发病机理,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是控制该病的关键。4.1 预防措施 1)药物预防。每年的5月份开始对羊群采取普遍口服盐酸左旋咪唑片(人用,规格为25mg/片),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mg,每半月1次,坚持到10月份结束,做到不漏防1只羊,否则就有发病的可能。 2)消灭蚊子。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中间宿主蚊子是控制本病较为有效的方法。要做好羊舍干燥、卫生,周围无污水池,定期用高效灭蚊灵喷洒羊舍,特别是阴雨天气,要及时用艾叶烟熏的方法驱赶蚊子。 3)羊舍要远离牛舍,尽量避免羊与牛的接触。4.2 治疗措施 该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结合流行病学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上,一方面要及时口服驱虫药,杀死虫体,控制虫体的活动和侵害;另一方面要结合临床症状采取对症治疗,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尽快穿透血液屏障,消除脑部炎症,恢复脑神经功能。 1)症状较轻。以口服驱虫药为主。口服左旋咪 唑片(人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 0mg,每天1次,坚持口服1周,多数可痊愈。 2)症状较重。结合临床症状,在口服左旋咪唑的同时采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配合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5d。若后肢瘫痪、拖地、无力,同时在百会穴注射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注 射液各0.5mL,每天1次,连用3d。3)加强病羊的饲养管理。羊只一旦发病,让病羊留在舍内饲养。在治疗的同时做到精心管理,尽快恢复病羊机能,以减少病羊的淘汰率。(013) · 741 · 2016(06下):147

寄生虫

1、寄生虫感染人的方式包括: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呼吸道感染、媒介昆虫叮咬、接触感染、输轿胎盘感染、自体内重复感染、逆行感染 2、寄生虫对人体造成的三大危害是:夺取营养物质、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3、寄生虫病传染源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4、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 5、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6、经输血可传播的原虫病有疟原虫、杜什利什曼原虫、弓形虫。 7、有便秘习惯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带虫者的粪便中只能查到包囊,肠外阿米巴病病灶抽取物中只能查到滋养体。 8、急性肠阿米巴病病人粪便涂片检查时,送检标本应注意:尽量挑取有粘液脓血便处粪便、及时送检、保温、容器干净无污染。 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虫者,其感染阶段是成熟包囊,致病阶段是:滋养体,感染方式为经口、肛门一口接触,蝇及蟑螂在包囊的传播上也起一定的作用。 10、阴道毛滴虫除了寄生在妇女的阴道、泌尿道外,还可以寄生在男性的泌尿道和生殖道。可以引起阴道炎、尿道

炎、前列腺炎、附睾丸炎。 11、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以发生以下变化:增大色淡、薛氏点。红细胞出现上述变化从大滋养体期开始;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正常或略小,可有数颗粗大红色的茂氏点。 12、在弓形虫的发育过程中有5种虫期,即滋养体包囊、配子体、裂殖体和卵囊,弓形虫假包囊内的滋养体称速殖子,组织器管内包囊的滋养体称缓殖子。 13、生活史中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的是(线虫)蛔虫、蛲虫、鞭虫、钩虫,需要中间宿主的线虫有丝虫、旋毛虫。 14、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15、蛲虫感染率,农村低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16、蛲虫的常见并发症为蛲虫性阑尾炎、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盆腔炎症。 17、钩虫的感染阶段为丝状蚴,感染方式主要为经皮肤感染。 18、钩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上段,以血液、组织液、肠黏膜为食。 19、钩虫引起盆血的主要原因有虫体自身快速吸血和快速排血、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渗血、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仍可继续渗出、虫体吸血量大。 20、钩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感染,少数可经口或

帝汶丝虫病

帝汶丝虫病 概述1 帝汶丝虫病(timor filariasis)由帝汶布鲁线虫(简称帝汶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其临床表现类似于马来丝虫病,急性期常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结)炎和发热,进入慢性期则表现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 流行病学1 帝汶丝虫病仅流行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东南部的帝汶、佛罗雷斯、阿洛尔、罗特及松巴等岛(北纬8°~9°,东经120°~12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流行区10岁以下年龄组感染者的微丝蚴血症率与症状率可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14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可高达58%;在严重流行区,总发病率可达80%。由于帝汶丝虫没有自然保虫宿主,其唯一传染源为感染帝汶丝虫后出现微丝蚴血症的人。帝汶丝虫的传播媒介为须喙按蚊,该蚊主要孳生于稻田,嗜吸人血,为流行区居室中优势蚊种。须喙按蚊多于夜间进入居室,午夜前后叮吸人血,天亮后停栖于室内或走廊墙角距地面不及50cm处。人群普遍易感。有研究提示,流行区帝汶丝虫病发病率的异常增高多与当地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有密切关联,应引起重视。本病在城市的流行一般较农村更为严重。 相关疾病1 血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劳力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肿瘤性乳糜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淋巴水肿、象皮肿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 (一)病因 1、形态 帝汶丝虫成虫形态与班氏、马来丝虫成虫相似,运动活泼。成虫呈线状,乳白色,尾长而渐细,末端部钝圆。头端呈球形,圆形口周布2圈乳突,每圈4个。表皮薄而光滑,具环状皮纹。雄虫大小为(13.4-22.8)mm×(70~80)μm,尾部向腹面卷曲2~3.5圈;雄虫具2根长短不同的交合刺,长短刺长度之比为3.1:1,形态特征和马来丝虫相似。雌虫大小为(21.1~39.2)μm×(80~140)μm,虫体表面自尾端起向前约167μm部位左右分布许多细小的隆起;雌虫排卵器较长。帝汶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主要的形态鉴别特征是:①雄虫亚腹面肛乳突数每侧可达5个,乳突排列松散,位置不定;②长交合刺前端直径大;③长交合刺基部与中部较长;④短交合刺基部较长帝汶微丝蚴在形态上和马来微丝蚴颇相似,均具鞘和两个尾核,但其鉴别特征显著。主要鉴别点如下:①帝汶微丝蚴体较长,经甲醛固定的

淋巴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两种丝虫引起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危害流行区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目前已知寄生在人体的丝虫共8种,但在我国流行的只有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两种,前者主要由库蚊传播;后者由中华按蚊传播。两者生活史基本相似。 一、发病机制 当蚊叮人吸血时,蚊体内的感染期幼虫钻入人体。一般认为幼虫迅速侵入附近的淋巴管,并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寄生,发育为成虫。马来丝虫主要寄生在上、下肢的浅表淋巴系统,尤以下肢为多;班氏丝虫除寄生在浅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中,如下肢、阴囊、精索、肾盂等部位。当雌雄虫体交配后,雌虫即产生微丝蚴。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一般白天滞留于肺及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内,夜间开始出现于周围血液中。这种夜现周期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宿主的生理状况、生活习惯,尤其是睡眠习惯有关;亦与微丝蚴特有的生物节律有关,这种节律受宿主的昼夜节律影响并与之同步。丝虫从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并产生微丝蚴的时间,一般约需8~12个月。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2~3个月,成虫约可存活3年。 对丝虫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与宿主的机体反应性、感染的虫种、程度和次数以及虫体的发育阶段、寄居部位和成活情况等因素有关。一些实验证明,丝虫的感染期幼虫、成虫和微丝蚴以及其代谢产物都具有抗原性,机体可产生对抗丝虫的特异性抗体。人体感染丝虫后,血清中IgG和IgE水平均有升高。实验还证明,丝虫感染后除产生体液免疫外,还可能有细胞免疫参与,例如实验发现致敏动物还可出现皮肤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现象。 此外还观察到切除胸腺的小鼠对丝虫的易感性增高,并出现微丝蚴血症。一般认为,在丝虫病的急性期变态反应起重要作用。童虫和成虫的代谢产物,尤其是感染期幼虫蜕皮时的分泌物,雌性成虫子宫分泌物以及死虫及其分解产物均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晚期丝虫病与丝虫成虫阻塞淋巴流有重要关系。但晚期患者发生进行性象皮肿时,常不能证明宿主体内还有活丝虫存在,血中也难以查见微丝蚴。患者血清中IgG升高,因此在晚期丝虫病发病机制中是否还有自身免疫因素存在,尚待证实。人体对丝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既不能彻底消除已感染的虫体,也不能防止再感染。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幼虫和成虫的分泌物、代谢及虫体分解产物及雌虫子宫排出物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早期在淋巴管可出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随之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管内形成淋巴栓。浸润的细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肺丝虫病

肺丝虫病 肺丝虫病是由肺丝虫寄生在家畜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1.病原及流行病学 病原为肺丝虫(牛羊为网尾线虫,猪为后圆线虫),寄生在牛、羊和猪的支气管里,成熟后产下虫卵,咳嗽时可把虫卵咳出,再咽入消化道,孵出第一期幼虫后,随粪便排出。肺丝虫幼虫,爬到草叶上,牛、羊吃草时把它吃下而感染。猪肺丝虫被蚯蚓吃入,在蚯蚓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猪吞食了带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或由蚯蚓体内释出的感染性幼虫遭受感染。 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牛主要症状是频繁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可视黏膜苍白、下痢等。特征症状是病牛将头颈部伸向前方,张口伸舌,好像要吐出异物那样连续不断地咳嗽。 羊感染肺丝虫后,表现为咳嗽,被驱赶和夜间休息时咳嗽最为明显,在羊圈附近可以听到羊群的咳嗽声和拉风箱似的呼吸声;患羊常从鼻孔排出黏液分泌物,干涸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患羊常打喷嚏,消瘦,被毛枯干,体温一般不升高。 猪群感染肺丝虫后的典型症状是咳嗽,先是个别猪发作,之后常成群发作。猪被驱赶和夜间休息、早晨出圈时咳嗽更为明显,患病猪常从鼻孔排出黏液分泌物,干涸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经常打喷嚏,呼吸困难,体温变化不大,饮食正常。 对肺丝虫病死亡家畜剖解,可见肺表面稍隆起,呈界限分明的灰白色局限性气肿区和暗红色突变区,触诊时有坚硬感,切开气肿肺脏,从可挤出大量泡沫样液体及乳白色线状虫体。 3.诊断

根据患病猪、牛和羊表现为咳嗽,体温不升高,以及猪场有蚯蚓出没等特点,考虑是否有肺丝虫感染的可能。用幼虫检查法在粪便、唾液及分泌物中发现第一期幼虫即可确诊。 4.防治 (1)预防保持牧场清洁干燥,防止潮湿积水。猪舍内最好铺设水泥地面,猪的运动场,疏松泥土要夯实或还填沙土,造成不适宜于蚯蚓孳生的环境。对羊采用计划性驱虫,一般由放牧改为舍饲以后进行一次驱虫,使羊只安全越冬,在一月至二月初再进行一次驱虫,驱虫时集中羊群数天,以加强粪便管理。 (2)治疗左旋咪唑,按每8~l5mg/kg体重喂服或肌注。丙硫咪唑,按10~15mg/kg体重喂服。甲苯咪唑,按10~20mg/kg体重,混在饲料中喂服。氟苯咪唑,按30mg/kg体重混饲,1次/天,连用5天。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0.2~0. 3mg/kg体重皮下注射。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和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成感染阶段 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必须在中间宿主内发育才能感染宿主

蛔虫的生活史 蛔虫卵在外界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土壤中,受精卵中的卵细胞发育成幼虫,经过第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这种虫卵就做感染期卵 人吃感染期卵,虫卵先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诶幼虫释放出孵化液,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者淋巴管,气管,进入肺,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开始第二次第三次蜕皮,幼虫沿着气管支气管逆行到达咽喉部,随着吞咽下行到胃和小肠,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脱皮,称为童虫,经过数周发育,形成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生活史 成虫常寄生于盲肠,但是感染严重时,也可以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寄居,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卫视 虫卵排出后在土壤中发育成感染期卵,经口食入,幼虫在小肠内孵出,自肠腺隐窝侵入肠粘膜,摄取营养,之后返回长枪,移行至盲肠发育成成虫。 钩虫生活史

两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其他适宜条件,温度在25-30 经第一次蜕皮可变为第二期杆状第二次蜕皮可以变成丝状幼 进入感染阶段钻入宿主皮肤,进入血液护着淋巴管,随着血液进入肺部,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它的穿刺能力逐渐消失,沿着湿润的肺泡壁,向阻力最弱的方向前行,借助支气管,器官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运动移动至咽,随着吞咽,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到达小肠的幼虫,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第四次蜕皮发育成虫 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 成虫寄居与人体的盲肠和阑尾以及结肠直肠回肠下段,也可出现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处,以其头端附着于肠粘膜或者呈游离状态 以肠腔内容物,血液,组织为食 雌雄交配后,雄虫多即死亡,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后脱离宿主肠壁,在肠腔内向下移行,在肠内温度和低氧环境下,一般不排卵或者只排少数卵,当宿主睡眠时,肛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雌虫可以从肛门爬出,受到温度和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的排卵。雌虫排卵后大多干瘪死亡,少数雌虫可以爬进肛门或者阴道或者尿道,开始异位损害 虫卵在肛门附近,氧气充足,很快可以发育成感染期卵,当患者用手搔抓肛门附近的皮肤,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自身感染,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幼虫沿着小肠下行途中蜕皮两次,再到结肠蜕皮一次发育成成虫 丝虫生活史 旋毛形线虫生活史 幼虫:刚产出的幼虫为新生幼虫在骨骼肌发育成为成熟的幼虫称为感染性幼虫成囊期幼虫肌肉期幼虫 成熟幼虫蜷曲于骨骼肌内的梭形囊包一个囊包通常有1-2条幼虫,囊包壁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厚而外层薄 成虫寄居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则寄居于同一宿主的骨骼肌细胞内 因此被旋毛形线虫寄居的宿主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旋毛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再外界发育,但是必须转换宿主才能继续下一代生活史 宿主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制品而感染,囊包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幼虫从囊包中出来,并钻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肠粘膜中,之后又返回肠腔,幼虫经过4次蜕皮发育成成虫,少数虫体可以侵入腹腔或肠系淋巴系统,之后雌雄虫交配,雄虫就死亡,雌虫子宫内的虫卵发育成幼虫之后雌虫产出又幼虫,产生于肠粘膜的幼虫,侵入局部淋巴管或者静脉,随着血液或者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有到达骨骼肌的幼虫才能进一步发育,,在幼虫周围形成囊包,幼虫最终定居于骨骼肌,成熟囊包对新宿主有感染性 幼虫若侵入骨骼肌以为的器官组织,则不能形成囊包,并且很快会死亡,人体感染一般是旋毛虫的终结

寄生虫

寄生虫 1.下列概念中不正确的是寄生虫都是寄生于人体内的 2.下列哪种生物与人是营片利共生(共栖)生活? 结肠阿米巴 3.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最主要适应性的表现是 对宿主体内环境的适应 4.寄生虫病分布的地区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5.世界卫生组织要求防治的六种热带病中,有5钟是寄生虫病,它们分别是: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 6.蠕虫感染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7.下列对土源性蠕虫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在终宿主体内均有经血移行的过程 8.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是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9.间接型生活史的寄生虫发育是指经中间宿主或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再感染人 10.蛔虫病不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11.不是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是蛔虫 12.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作用不包括非消除性免疫 13.医学原虫感染的宿主,免疫类型多属于带虫免疫14.目前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方法是病原学检查 15.人体感染寄生虫产生的免疫主要表现为非消除免疫线虫 1.属于卵胎生(直接产幼虫)的是丝虫和旋毛虫

2.进入人体后需经过肺移行方可到达寄生部位的寄生线虫是钩虫和蛔虫 3.线虫幼虫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蜕皮过程 4.经口感染、幼虫必须经过宿主体内移行的线虫有似蚓蛔线虫、旋毛虫 蛔虫(似蚓蛔线虫) 1.疑某人有蛔虫感染,应首选直接涂片法进行检查 2.产卵量大的线虫是蛔虫 3.蛔虫引起的并发症(胆道蛔症)是由于钻孔习性 4.幼虫在宿主肺泡内蜕皮并发育的线虫是蛔虫 5.蛔虫卵的形态与其他线虫卵主要不同是有明显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膜 6.人患蛔虫病是由于误食入感染期蛔虫卵 7.蛔虫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由于成虫的扭结、钻孔而造成的多种并发症钩虫 1.饱和盐水浮聚法主要检查钩虫卵 2.俗称的“粪毒”是指钩蚴性皮炎 3.钩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成虫 4.钩虫幼虫侵入人体最常见的部位是手指、足趾间 5.钩虫排离人体阶段和感染阶段分别是虫卵和丝状蚴 6.诊断钩虫病,下列哪种方法最常用,阳性率最高?饱和盐水漂浮法 7.预防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勤剪指甲勤洗手是错误的 8.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的寄生虫是钩虫 9.钩虫成虫引起临床症状,下来错误的是皮炎

《寄生虫》重点整理

钩虫 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 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2.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思考题: 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有哪些主要区别? 2.引起钩虫感染的方式有哪些?主要感染方式是什么? (1)经皮肤感染(主要) 侵入过程: A.穿刺作用 B.溶解作用 侵入部位: 常见脚趾.手指间皮肤嫩薄处 (2)经口感染(少见) A. 经口腔和食道粘膜侵入. B. 经胃不被胃酸杀灭,可到小肠发育为成虫. (3)经胎盘感染(极少见) (4)经母乳传递感染(极罕见) 3.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钩虫本身吸血,边吸血边排血。 失血量: Ad: 0.1----0.4ml/条/天Na: 0.02----0.1ml/条/天 (2)咬伤肠粘膜,分泌抗凝素,阻止伤口血凝,使伤口不断渗血。 (3)时常更换咬附部位,不断造成新的损伤,使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4)铁、蛋白质供应不足和消化不良。 4.钩虫病诊断有哪些方法?主要方法是什么? 粪检 1)直接涂片法:轻者易漏诊. 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为最理想方法. 3)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但操作麻烦. 操作方法(1)试管培养法(2)平皿培养法 4)改良加藤法检测感染度,用于疗效考核。 5.影响钩虫病流行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世界:约9亿。我国:约2.5亿。 新疆、青海、内蒙等地没有钩虫流行。以海南省感染率最高。广东感染率为6.56% 。 北方以A.d.为主,南方以N.a.为主,普遍为混合感染。我们对湛江市曲水村的调查发现感染虫种是美洲钩虫。 丝虫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丝虫病考试答案模拟考试卷.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丝虫病考试答案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丝虫病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管曲张;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与淋巴水肿 本题解析: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管曲张;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与淋巴水肿 2、单项选择题 罗阿丝虫病又被称为( )A .眼丝虫病 B .脑丝虫病 C .肺丝虫病 D .耳丝虫病 E .皮肤丝虫病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名词解释 丝虫热 本题答案:周期性突然发生寒颤、高热2~3天后自退。局部症状不明显 本题解析:周期性突然发生寒颤、高热2~3天后自退。局部症状不明显。可能为深部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所致。多见于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4、名词解释 夜现周期性 本题答案: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出现遵循昼伏夜 本题解析: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出现遵循昼伏夜出的规律,如班氏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微丝蚴一般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晚上8时至次晨4时在外周血液中出现,这一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根据这一规律采集标本,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5、判断题 诊断丝虫病最重要的依据是血中发现微丝蚴。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问答题 丝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本题答案:早期即淋巴组织炎性病变期表现为:①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 本题解析:早期即淋巴组织炎性病变期表现为:①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②丝虫热:周期性突发寒战高热,2~3日后自退;③精囊炎、附睾炎和睾丸炎;④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征。晚期丝虫病主要表现:①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曲张;②鞘膜积液;③乳糜尿;④象皮肿与淋巴水肿。 7、单项选择题 班氏丝虫病早期临床表现的特征是( )A.睾丸炎或附睾炎 B.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 C.稽留热或弛张热 D.肺炎 E.乳糜尿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班氏丝虫病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等。这些临床表现主要由下列哪种因素所导致( )A.继发感染 B.淋巴系统肉芽肿 C.淋巴系统增生阻塞 D.淋巴系统炎症细胞浸润 E.淋巴系统水肿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旋盘尾丝虫病致盲1例

耳鸣、肛周不适、盆腔痛、神志丧失、颈痛等。本患者也以腰痛为首发症状,因病程长,症状逐渐加重而未引起重视,在外院就诊时主诉为视力下降,医生检查诊断双眼视神经萎缩,但未考虑与腰部疾患有关,致使延误治疗,视功能丧失,虽摘除肿瘤,但双眼失明。脊椎部肿瘤患者视力下降是视乳头水肿引起,而视乳头水肿缘于脑脊液压力升高。Matzkin 等〔2〕53例脊椎部肿瘤合并视乳头水肿中,绝大部分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66%的脑脊液蛋白含量超过1.0g /L ,最高者达105g /L 。低段腰骶部肿瘤引起脑脊液压力升高的原因是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这可能是本病颅内压升高的最主要原因〔1,2,4〕。惜本例未行腰椎穿刺检查。 因此,提醒眼科医师对就诊于眼科的疾病应综合视力、 视野、眼底、全身伴随症状及必要的CT 、MRI 检查全面考虑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参考文献 1 Ars eni C ,Maretsis M .Tumors of the l ower s pinal cord ass ociated with in -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 sure and papilledema [J ].J Neurosurg ,1967,27:105-110. 2 Matzkin D C ,Slamovits T L ,Genis I ,et al .Disc s welling :a tall tail [J ].Surv Ophthalmol ,1992,37:130-136.3 张 移,冯卫东, 劳远 ,等.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及视乳头水肿二 例[J ].中华眼科杂志,2000,6(36):470-472. 4 Breen L A .Disk edema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Surv Ophthalmol ,1994,38:467.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市中医院眼科,江山324100收稿日期:2007-08-06 旋盘尾丝虫病致盲1例 王寅威 [关键词]旋盘尾丝虫病;盲 中图分类号:R7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4379(2007)05-0287-01 患者 女,34岁,中非共和国人,因双眼发红并视力进行性下降约1年,左眼失明3个月,右眼失明20多天,于2006年6月19日到友谊医院眼科首诊。患者全身皮疹、发痒1年半。检查:一般情况好。体温36.9℃,血压114/82mm Hg 。全身皮肤布有较多结节样隆起,表面有抓痕及结节脱落凹陷(图1、图2)。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肿大。心肺听诊(-),肝肋下0.5cm ,脾肋下1cm ,质软无压痛。胸透无异常发现。眼科情况:视力:左眼无光感,右眼0.02。双眼结膜轻度混合性充血。右眼角膜后色素性KP +。前房闪光阳性。虹膜纹理不清,瞳孔缘有后粘,对光反应迟钝,9时处虹膜面附着一丝状透明活动虫体。晶状体和玻璃体混浊。眼底不入。左眼角膜后KP +。前房闪光阳性。虹膜后粘连,瞳孔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全混浊。实验室检查:取下皮肤结节用生理盐水培养,次日检见微丝蚴。诊断:河盲症 。 图1、图2 患者四肢皮肤的结节隆起 讨论:河盲症又称旋盘尾丝虫病,是由旋盘尾丝虫感染而引起的全身病变,主要见于非洲、拉丁美洲,西亚等热带雨林的河流旁也有散发病例,全世界共约8000万人感染此病,100至200万人致盲。本病中间宿主及传播媒介均为黑蝇。黑蝇在流速快的河水中产卵滋生。人为旋盘尾丝虫的自然宿主。旋盘尾丝虫雌雄成虫扭结成团寄居人体皮下,生存长达10年以上,有性繁殖的微丝蚴进入皮下、皮层、淋巴结、淋巴管等处,导致皮肤搔痒、皮疹、皮炎、皮肤局限性萎缩、色素沉着、淋巴结肿大等。当黑蝇叮咬患者身体后,带微丝蚴体液进入黑蝇体内,在黑蝇胸肌内发育成有感染力的成熟微丝蚴达黑蝇下唇,黑蝇再次叮咬他人时,成熟的微丝蚴即进入人体皮下,发育为成熟旋盘尾丝虫。 旋盘尾丝虫除引起皮肤症状等全身损害外,主要危害为眼部组织。微丝蚴可直接侵犯眼睑、眼眶、结膜、角膜或经血液达眼内组织,活动时致组织机械性损害,代谢产物或死亡后释放抗原物质,致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造成眼睑皮疹、结膜炎症、结膜下结节、点状角膜上皮下炎症、雪片状角膜混浊、进行性硬化性角膜炎、巩膜炎。当微丝蚴侵入眼内组织,有时可见前房内或玻璃体内游离或一端附着于角膜、虹膜、视网膜面的透明微丝蚴,可造成葡萄膜炎、虹膜脱色素斑、虹膜萎缩、瞳孔膜闭、并发性白内障、并发青光眼、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1〕。本例右眼可见透明活动微丝蚴,葡萄膜炎病变,左眼可见葡萄膜炎和并发白内障,全身的皮下结节和结节培养有微丝蚴,为一较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1 金秀英.眼科寄生虫学[M ].见: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98-499. · 287·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年10月第17卷第5期 DOI :10.13444/j .cn ki .zgzyykzz .002216

丝虫病护理常规

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 临床症状表现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丝虫病 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有些患者可仅有寒热而无局部症状,可能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表现。 (二)慢性期 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包括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隐性丝虫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超度增多,IgE水平显著升高,胸部X线透视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 【疾病预防】 1.普查普治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 2.防蚊灭蚊 3.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

意: ①对原阳性病人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 ②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4、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局部淋巴管炎,可抬高患肢,精索淋巴管炎或附睾淋巴 管,可局部热敷,固定部位,并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乳糜尿患者避免高蛋白饮食。 2.对症治疗 (1)口服抗丝虫药后因为大量微丝蚴死亡释出异性蛋白引起过敏反应,可用复方阿司匹林或肾上腺皮激素等。 (2)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由丝虫病本身引起可服保太松、强的松、复方阿司匹林等,继发细菌感染可加用抗菌素。 (3)鞘膜积液:先抽掉部分积液,然后向鞘膜内注入2%普鲁卡因浓酒精,注入量为抽出积液量的10%,然后轻柔患处,促进鞘膜脏层与壁层粘连。此法适用于轻症患者。 (4)象皮肿:桑叶注射4ml,肌注,每日1~2次,20天为一疗程。 3.手术疗法 巨大阴囊,乳房象皮肿可行整形术,鞘膜积液者可做鞘膜翻转术,顽固性乳糜尿可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4.海群生盐疗法 在丝虫病高发区,将海群生以0.3%~0.4%的比例加入当地食盐中供当地居民食用,连用半年,可降低微丝蚴阳性率,可作为普查普治的一种辅助措施。 5.接传染病隔离,半流或清淡饮食。 6.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蚊子等传媒。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全)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 一、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 2、寄生虫 3、宿主 4、终宿主 5、中间宿主 6、保虫宿主 7、生活史 8、感染阶段 9、异位寄生 10、带虫免疫 11、伴随免疫 12、土源性蠕虫 13、生物源性蠕虫 (二)填空题 1、人体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蠕虫根据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________蠕虫和_________蠕虫两大类。 3、人体感染蠕虫时,外周血液中_________细胞明显增多。 4、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寄生虫病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有_________因素、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 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____因素。 8、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医学蠕虫主要包括 A、线虫、吸虫、鞭毛虫 B、线虫、吸虫、绦虫 C、阿米巴、孢子虫、绦虫 D、吸虫、绦虫、阿米巴 E、线虫、绦虫、孢子虫 2、寄生生活是指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 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害 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E、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3、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 A、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C、成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E、成虫阶段所寄生的脊椎动物 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C、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是 A、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易发 B、常暴发性流行 C、多由动物传播给人 D、感染途径多样化 E、地方性、季节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2、列出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3、分析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二、线虫纲 (一)名词解释 1、异嗜症 2、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3、象皮肿 (二)填空题 1、蛔虫卵包括________卵和________卵。 2、蛔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蛔虫的________阶段寄生引起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儿童睡眠时常用手抓肛门周围皮肤痒处,可能因_______________雌虫在肛门周围________活动引起的。 4、蛲虫病的感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钩虫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其中________钩虫成虫形态呈________形,________钩虫成虫形态呈________形。 6、钩虫成虫口囊内有成对的________或________。

蠕虫——线虫——丝虫

蠕虫——线虫——丝虫 丝虫病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六大热带病之一 我国只有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象皮肿,乳糜尿等 一、丝虫形态特征: 1、成虫:细长如丝,表面光滑,雌雄异体。个体大小上雌虫大于雄虫, 班氏丝 虫大于马来丝虫。 2、微丝蚴:细长如丝,有鞘膜、头隙、体核、尾核 二、生活史 丝虫全为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无自由生活阶段。两种丝虫都需经过两个发育阶段,即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发育和成虫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 (一)蚊体内发育 随蚊血入胃穿过胃壁到胸肌 mf. —————→脱鞘———————→腊肠期幼虫(胸肌内) 1 天 2-4 天 脱皮再次脱皮 —————→感染前期蚴—————→丝状蚴(感染性幼虫) 5-7天 6-12天 归纳要点: 1、m f. 必须要经过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感染人体; 2、一条mf.进入蚊体只能发育为一条丝状蚴,进入人体成为一条成虫; 3、m f.在蚊胸内发育,成熟后,集中在蚊的口器下唇。待蚊叮咬人时,则进入人 体。 (二)在人体内发育 随蚊吸血进入人体 感染性幼虫(丝状蚴)—————————→淋巴系统(成虫) 经皮下,周围淋巴管 归纳要点: 1、寄生部位: 班氏丝虫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 马来比虫多寄生于四肢表浅部,如上下肢。 2、发育时间:班氏丝虫半年以上,马来丝虫约需三个月。 3、寿命:丝虫成虫通常在人体活4-5年,有的可达17-20年。 (三)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 定义:在我国流行的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均有明显的夜间出现在人体周围血液循环的现象,而白天微丝蚴则藏于内脏毛细血管内,此现象称为夜现同期性。 班氏微丝蚴晚上10点至凌晨2点,马来微丝蚴晚上8点至凌晨4 点出现在外周血中。

寄生虫

寄生虫 1. 下列概念中不正确的是寄生虫都是寄生于人体内的 2. 下列哪种生物与人是营片利共生(共栖)生活? 结肠阿米巴 3.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最主要适应性的表现是 对宿主体内环境的适应 4. 寄生虫病分布的地区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5.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防治的六种热带病中,有5钟是寄生虫病,它们分别是: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 6. 蠕虫感染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7. 下列对土源性蠕虫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在终宿主体内均有经血移行的过程 8.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是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9. 间接型生活史的寄生虫发育是指经中间宿主或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再感染人 10. 蛔虫病不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11. 不是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是蛔虫 12.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作用不包括非消除性免疫 13. 医学原虫感染的宿主,免疫类型多属于带虫免疫

14. 目前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方法是病原学检查 15. 人体感染寄生虫产生的免疫主要表现为非消除免疫 线虫 1. 属于卵胎生(直接产幼虫)的是丝虫和旋毛虫 2. 进入人体后需经过肺移行方可到达寄生部位的寄生线虫是钩虫和蛔虫 3. 线虫幼虫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蜕皮过程 4. 经口感染、幼虫必须经过宿主体内移行的线虫有似蚓蛔线虫、旋毛虫 蛔虫(似蚓蛔线虫) 1. 疑某人有蛔虫感染,应首选直接涂片法进行检查 2. 产卵量大的线虫是蛔虫 3.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胆道蛔症)是由于钻孔习性 4. 幼虫在宿主肺泡内蜕皮并发育的线虫是蛔虫 5. 蛔虫卵的形态与其他线虫卵主要不同是有明显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膜 6. 人患蛔虫病是由于误食入感染期蛔虫卵 7. 蛔虫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由于成虫的扭结、钻孔而造成的多种并发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