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2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2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2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2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查内容:

1.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原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 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耦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3. 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 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知识点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转运物质:脂溶性物质;气体;水

转运动力:势能差(浓度差)

A型题

1.(2006,2012)CO2和NH3在体内跨细胞膜转运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出胞或入胞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

答案:A 层次:应用考点:小分子气体的跨膜转运方式

解析:脂溶性物质、小分子非极性物质和气体等均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故选项A正确。

二、易化扩散

概念:在膜蛋白的帮助(或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转运动力:势能差(浓度差;电位差)

经通道易化扩散

转运物质:带电离子

基本特征: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

经载体易化扩散

转运物质: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带电离子

载体的特点(不单单见于易化扩散,也见于主动转运):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A型题

2.(1994)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

A 单纯扩散

B 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 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 入胞

E 出胞

答案:C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离子的跨膜转运方式;生物电的形成机制

解析: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包括易化扩散(顺浓度差转运)和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转运)。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的驱动力是浓度差,是顺浓度差经通道的转运,因此属于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3.(1998)葡萄糖从细胞外液进入红细胞内属于:

A 单纯扩散

B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C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 入胞作用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

解析: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其中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和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而在其它细胞(例如红细胞)的转运方式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故选项C正确。

4.(2000,2001)下列跨膜转运的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

A 与Na+偶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B 原发性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单纯扩散

E Na+-Ca2+交换

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跨膜转运的饱和现象

解析:饱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有限,因此对物质的转运量有最大上限,当细胞膜两侧需转运物质的量超过其最大转运上限后,物质的跨膜转运量便不再增加,是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的特点之一,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Na+-Ca2+交换也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均可以看做是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故均具有饱和现象。而单纯扩散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其物质的跨膜转运量始终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不具有饱和现象。

5.(2012)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量取决于:

A 膜两侧该离子的浓度梯度

B 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

C 该离子的化学性质

D 该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答案:ABD 层次:记忆考点:离子跨膜转运的影响因素

解析:物质的跨膜转运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即驱动力和通透性。对离子而言,影响其跨膜转运的驱动力包括浓度差和电荷差。故选项ABD均可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量。

C型题

A 易化扩散

B 主动转运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6.(1992)氧由肺泡进入血液:

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小分子气体的跨膜转运方式解析:包括氧在内的小分子气体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其跨膜转运方式为单纯扩散。

7.(1992)葡萄糖由血液进入脑细胞:

答案:A 层次:记忆考点: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

解析: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其中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和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而在其它细胞(例如脑细胞)的转运方式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概念: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有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转运动力:细胞代谢供能(ATP)

转运方式

直接消耗ATP:原发性主动转运(利用ATP逆浓度差转运某种物质)

间接消耗ATP: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ATP逆浓度差转运物质A,建立A 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势能贮备,再利用A物质的浓度势能逆浓度

差转运B物质)

A型题

8.(2000,2005)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 易化扩散和出胞或入胞

E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答案:C 层次:综合(记忆)考点:Na+的跨膜转运方式解析:Na+本身不能通过细胞膜,因此其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定的蛋白质,根据其转运的驱动力不同,Na+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顺浓度差的易化扩散和逆浓度差的主动转运。

9.(2013,2014,2017)葡萄糖跨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继发性主动转运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解析: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其中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和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而在其它细胞的转运方式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B型题

A 单纯、扩散

B 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 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

10.(1999)葡萄糖通过小肠粘膜或肾小管吸收属于:

答案:E 层次:应用考点: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解析: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其中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和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而在其它细胞的转运方式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11.(1999)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属于:

答案:B 层次:应用考点: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

解析: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其中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和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而在其它细胞的转运方式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C型题

A 钠泵

B 载体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

12.(2004)葡萄糖的重吸收需要: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

解析:葡萄糖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为继发性主动转运,同时需要Na+-葡萄糖同

向转运载体和钠泵。

13.(200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需要:

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小分子气体的跨膜物质转运解析:小分子气体(例如氨)的跨膜转运方式为单纯扩散,不需要载体和钠泵。X型题

14.(1991)下列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为:

A O2,CO2和NH3属于单纯扩散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属于主动转运

C 安静时细胞内K+向细胞外移动为易化扩散。

D Na+从细胞内移到细胞外为主动转运

答案:ACD 层次:综合(记忆)考点:不同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解析:小分子气体(例如O2,CO2和NH3)的跨膜转运方式为单纯扩散。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其中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和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而在其它细胞(例如红细胞)的转运方式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故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应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运为顺浓度差的通道介导的异化扩散。Na+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运需逆浓度差进行,属于主动转运。

15.(1999)下述哪些过程需要细胞本身耗能:

A 维持正常的静息电位

B 膜去极化阈电位时的大量Na+内流

C 动作电位复极相中的K+外流

D 骨骼肌细胞胞浆中,Ca2+向肌浆网内部的聚集

答案:AD 层次:应用考点:主动转运举例

解析:需要细胞本身耗能的跨膜转运方式为逆浓度差的主动转运,其中A选项需要钠泵参与,D选项需要钙泵参与,均需细胞本身耗能。而选项B和C为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是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不需细胞本身耗能。

四、膜泡运输

转运物质:大分子;颗粒物质

转运形式:出胞;入胞

X型题

16.(2016)下列物质跨膜转运中,属于出胞方式的有:

A 肥大细胞脱颗粒

B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

C 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

D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答案:ABD 层次:理解考点:出胞

解析: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因此,肥大细胞脱颗粒、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和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均属于出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属于主动转运。

知识点2:钠-钾泵

一、生理作用:维持钠和钾的跨膜梯度

A型题

17.(1989)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含有:

A 较多的Na+

B 较多的Cl-

C 较多的Ca2+

D 较多的K+

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钠泵的生理作用

解析:由于钠-钾泵通过分解ATP逆浓度差向细胞内转移K+,使细胞内液[K+]较细胞外液[K+]高30多倍。

18.(1996,1998,2004)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Na+通透性增加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泵的作用

E 膜上Ca2+泵的作用

答案:D 层次:记忆考点:钠泵的生理作用

解析:细胞膜上钠-钾泵通过分解ATP逆浓度差向细胞外转运Na+,同时向细胞内转运K+,形成和维持了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19.(2017)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其重要作用的膜蛋白

是:

A 通道

B 载体

C 离子泵

D 膜受体

答案:C 层次:理解考点:钠泵的生理作用

解析:细胞膜上钠-钾泵(离子泵)通过分解ATP逆浓度差向细胞外转运Na+,

同时向细胞内转运K+,形成和维持了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二、作用机制:每分解一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A型题

20.(1994)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大多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只有下列哪一种例外:

A 红细胞的生活

B 钾离子浓度

C pH

D 血小板的活性

E 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

答案:B 层次:应用考点:钠泵的作用机制

解析:血液随储存时间延长,红细胞内由于能量缺乏,细胞膜上钠-钾泵停止工作,细胞内的K+在浓度差的作用下转移至细胞外,导致血液中K+浓度随储存时间延长而升高。

21.(2000)呼吸衰竭严重缺氧可导致机体内的变化,下列哪项错误:

A 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B 可产生乳酸和无机磷,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C 氢离子进人细胞内引起细胞内酸中毒

D 组织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E 体内离子转运的钠泵损害,引起细胞内高钾

答案:E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钠泵的生理作用;钠泵机制

解析:呼吸衰竭时严重缺氧导致细胞内ATP缺乏,钠-钾泵缺乏能量而停止工作,无法逆浓度差向细胞内转运K+,而K+在浓度差的作用下向细胞外转运,故可引起细胞内K+浓度降低。

三、生理意义

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基础

生电效应

临床联系:细胞水肿

细胞水肿是病因作用于细胞后常见的细胞病理变化类型之一。致病因素→离子泵(钠-钾泵)→细胞内Na+积聚→细胞水肿→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能量不足,功能障碍。

A型题

22.(2003)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 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 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D 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

E 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A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钠泵的生理作用;钠泵的生理意义

解析:钠-钾泵分布于所有的细胞膜上,不仅仅限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X型题

23.(1991)钠泵的生理作用是:

A 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B 阻止水分进入细胞

C 建立离子势能贮备

D 是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的离子基础

答案:ABCD 层次:记忆考点:钠泵的生理意义

解析:钠-钾泵通过分解ATP逆浓度差向细胞外转运Na+,同时向细胞内转运K+,形成和维持了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其生理意义包括:维持细胞内代谢反应、形成势能储备、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容积、发生电活动的基础和生电效应。

四、抑制剂:哇巴因

知识点3:静息电位

一、概念: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二、跨膜电位的变化:极化;超极化;去极化;超射;复极化

三、离子跨膜流动的影响因素

驱动力:浓度差;电位差

平衡电位:当某种离子的电位差驱动力与浓度差驱动力方向相反,并且大小相等时,此时该离子的净跨膜扩散量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差即为

该离子的平衡电位。

细胞膜的通透性

A型题

24.(1999)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 细胞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细胞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细胞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细胞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细胞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答案:E 层次:应用考点:平衡电位

解析:平衡电位是指离子净扩散为零时的跨膜电位差,故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K+的净外流为零。

25.(2001)神经纤维安静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跨膜电位梯度和Na+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B 跨膜电位梯度和Cl-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C 跨膜电位梯度和K+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D 跨膜电位梯度阻碍K+外流

E 跨膜电位梯度阻碍Na+外流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静息电位;离子的跨膜扩散驱动力

解析:神经纤维安静时,即静息电位,电位分布为内负外正,因此电位梯度为外高内低。由于细胞内负电位对正电荷形成吸引力,阻碍正电荷(Na+、K+)的外流。由于Na+和Cl-的分布都是细胞外高浓度,细胞内低浓度,因此其浓度梯度也为外高内低,与电位梯度方向相同;而K+的分布是细胞内高浓度,细胞外低浓度,浓度梯度为外地内高,与电位梯度方向相反。

26.(2016)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 mV,Na+平衡电位为+60 mV,Na+的电

化学驱动力则为:

A -130 mV

B -10 mV

C +10 mV

D +130 mV

答案:A 层次:应用考点:平衡电位

解析:静息电位时Na+受到的电化学驱动力一方面是细胞内负电荷对其产生的向内的驱动力,另一方面是浓度差(细胞外高浓度细胞内低浓度)产生的向内的驱动力。因为两者方向相同,所以驱动力的大小应为两者绝对值的和。其中,细胞内负电荷产生的驱动力为-70mV,浓度差产生的驱动力折合成电驱动力即为其平衡电位+60 mV,两者绝对值的和为130 mV。因为此时驱动力的方向为内向,所以应为负值,即-130 mV。如果驱动力的方向为外向,即为正值。

B型题

A Na+

B K+

C Ca2+

D CI-

27.(2010)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

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离子跨膜移动的电-化学驱动力

解析: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非常接近于Cl-的平衡电位,其电化学驱动力接近于零,故Cl-是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

28.(2010)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大的离子是: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离子跨膜移动的电-化学驱动力

解析: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Ca2+的电化学驱动力为浓度差的力与电位差的力之和,并且细胞内外Ca2+的浓度差在四种离子中是最大的,故电化学驱动力最大的离子是Ca2+。

四、产生机制

K+平衡电位:K+外流形成的内负外正的跨膜电位,静息电位的主体

Na+的通透性:少量Na+内流,细胞膜电位去极化,使静息电位小于K+平衡电位

钠泵:细胞膜电位轻度超极化

A型题

29.(1992)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离子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K+平衡电位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机制,当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细胞内外K+浓度差减小,导致与K+浓度差相平衡的K+跨膜电位差减小,故静息电位相应减小。

30.(2001)细胞外液的K+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

A Na+-K+泵向胞外转运Na+增多

B 膜电位负值减小

C 膜的K+电导增大

D 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E K+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离子跨膜移动的驱动力;钠泵的生理作用

解析:当细胞外K+浓度降低时,细胞内外K+浓度差增大,导致K+平衡电位增大,静息电位相应增大,即细胞内负电荷增多,对细胞外Na+的吸引力增加,故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31.(2011)与Nernst公式计算的平衡电位相比,静息电位值:

A 恰等于K+平衡电位

B 恰等于Na+平衡电位

C 多近于Na+平衡电位

D 接近于K+平衡电位

答案:D 层次:记忆考点: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K+平衡电位是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机制,但由于细胞在安静状态时有少量Na+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内转运,进入细胞内的Na+会中和掉一部分负电荷,使静息电位始终小于K+的平衡电位,因此静息电位接近于但不是恰等于K+平衡电位。

知识点4:动作电位

一、概念: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二、组成

峰电位(动作电位的标志):去极相;复极相

后电位:后去极化电位;后超极化电位

A型题

32.(199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 阈电位

B 锋电位

C 负后电位

D 正后电位

E 局部电位

答案:B 层次:记忆考点: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组成

解析: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由峰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组成,其中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三、特点

全或无”现象:刺激强度低于阈刺激,不产生动作电位;而当刺激强度达到阈电位时即产生动作电位,并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

增加。

不衰减传播:可看做“全或无”现象在动作电位传导中的体现

脉冲式发放:由于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峰电位)只能单独出现,不能发生总和

A型题

33.(1998)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神经纤维所传导的信号是:

A 递减信号

B 高耗能信号

C 模拟信号

D 数字式信号

E 易干扰信号

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动作电位的特点

解析:神经纤维所传导的信号即为动作电位。由于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其幅度一旦产生即达到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由于动作电位具有不应期,不能出现多个动作电位的总和,上述特点使动作电位具有数字式信号的特征。

34.(1999)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动作电位的扩布方式是电紧张性的

D 动作电位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E 在不同的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是不同的

答案:E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动作电位的特点;动作电位的组成

解析:动作电位的三个特点为“全或无”现象、不衰减式传导和脉冲式发放。“全或无”现象即刺激强度较小时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产生动作电位,并且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幅度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选项A和B错误;不衰减式传导是指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时,其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减小,因此选项C和D错误。而不同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

和心肌细胞,其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是不同的。

35.(2013)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单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 传导距离较长时,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

选项:D 层次:记忆考点:动作电位的特点

解析:动作电位的三个特点为“全或无”现象、不衰减式传导和脉冲式发放。“全或无”现象即刺激强度较小时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产生动作电位,并且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幅度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选项A和B错误;不衰减式传导是指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时,其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减小,因此选项C,而选项D正确。

X型题

36.(2002)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点表现在:

A 刺激太小时不能引发

B 一旦产生即达到最大

C 不衰减性传导

D 兴奋节律不变

答案:ABC 层次:记忆考点:动作电位的特点

解析: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点是指当刺激强度较小时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无”;而当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并且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幅度即达到最大,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再进一步增加,即“全”。此外,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不衰减性传导),也是动作电位“全或无”特点在传导中的一种表现。

四、机制

去极相:Na+内流

电-化学驱动力:达到Na+平衡电位,Na+净流动为零,Na+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达到最高点。

Na+通道

三种状态:静息(去极化)→激活(时间依赖性,持续约1 ms)→失活(复极化)→静息

再生性循环:细胞膜去极化与钠通道开放的相互促进(细胞膜轻度去极化,少量钠通道开启,少量Na+内流,细胞膜去极化幅度加大,钠

通道开放数量增多,Na+内流增多),直至钠通道全部开放。

阻断剂:河豚毒(TTX)

复极相:K+外流

K+通道

静息(去极化)→激活(延迟激活,开启滞后于钠通道)→静息

阻断剂:四乙铵(TEA)

A型题

37.(1996)人工地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 层次:应用考点: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形成机制

解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去极化的幅度,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形成机制是Na+内流,因此Na+内流的量便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幅度。Na+内流的量取决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以及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由于钠泵的存在形成了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即细胞外Na+浓度较细胞内高,当进一步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进一步增加,使Na+内流的量增加,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将增大。

38.(1997)减少浴液中的Na浓度,将使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层次:应用考点: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形成机制

解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去极化的幅度,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形成机制是Na+内流,因此Na+内流的量便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幅度。Na+内流的量取决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以及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由于钠泵的存在形成了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即细胞外Na+浓度较细胞内高,当减少浴液即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将减小,使Na+内流的量相应减少,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将减小。

39.(1997)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是电压门控的

B 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可引起正反馈

C 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

D 有髓纤维,主要分布在朗飞氏结处

E 与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有关

答案:C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钠通道;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由于神经纤维膜上钠通道具有两道闸门,因此决定了其具有三种状态,即静息态、激活态和失活态。

40.(2007,1999)下列关于电压门控Na+通道与K+通道共同点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都有开放状态

B 都有关闭状态

C 都有激活状态

D 都有失活状态

答案:D 层次:综合考点:钠通道的特点;钾通道的特点解析:钠通道因为其双闸门结构,因此具有三种状态,即静息(关闭)态、激活(开放)态和失活态;而钾通道是单闸门结构,因此只具有静息态和激活态。

41.(2008)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 内流和K 外流的量取决于:

A 各自平衡电位

B 细胞的阈电位

C 钠泵活动程度

D 所给刺激强度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离子的跨膜扩散

解析: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依次出现Na+内流(去极相)和K+外流(复极相),而Na+和K+的跨膜流动均终止于各自的平衡电位(此电位状态下,该离子的净流动为零)。因此,离子的平衡电位决定了兴奋过程中相应离子流动的量。

42.(2009)神经细胞膜上的Na泵活动受抑制时,可导致的变化是:

A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B 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 静息电位绝对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减小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和动作电位均增大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钠泵的生理作用;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取决于K+外流的量,而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Na+内流的量。离子的跨膜流动取决于该离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细胞膜对离

子的通透性。K+和Na+的浓度差取决于钠泵的活动,由于钠泵的活动,K+在细胞内形成了高浓度,Na+在细胞外形成了高浓度,分别构成了K+外流和Na+内流的驱动力。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细胞内外K+和Na+的浓度差减小,使K+外流和Na+内流的量相应减小,因此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同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

43.(2014)下列情况下,能加大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的是:

A 降低细胞膜阈电位

B 增大刺激强度

C 延长刺激持续时间

D 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

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解析:动作电位去极相的产生机制是Na+内流,因此决定动作电位幅度的是Na+内流的量。离子的跨膜流动量取决于电-化学驱动力和离子通道的开启。当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细胞内外Na+浓度差(化学驱动力)增大→动作电位去极相时Na+内流量增加→动作电位幅度增大。因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无关。降低细胞阈电位可降低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强度,提高细胞的兴奋性,但同样不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

44.(2015)当细胞膜去极化和复极化时,相关离子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 经通道易化扩散

B 原发性主动转运

C 继发性主动转运

D 经载体易化扩散答案:A 层次:理解考点: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动作电位去极化的Na+内流和复极化的K+外流均属于经通道易化扩散。

45.(2015)下列情况下,能明显延长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是:

A 部分阻断钾通道

B 升高细胞膜阈电位

C 减小刺激强度

D 部分阻断钠通道答案:A 层次:应用考点: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成为动作电位时程,主要受复极化时间的影响。部分阻断钾通道可减少K+外流速度,延长复极化时间,使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B型题

A Na+

B K+

C Ca2+

D Cl-

E HCO3-

46.(2002)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答案:B 层次:理解考点: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取决于相应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神经细胞膜在

静息时由于相应K通道的开放,因此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最大。

47.(2002)神经细胞膜在受刺激兴奋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答案:A 层次:理解考点: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取决于相应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神经细胞膜受刺激兴奋时,细胞膜上钠通道由静息态进入激活态,Na+通过钠通道内流,因此兴奋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Na+。

X型题

48.(2009)与发生细胞生物电有关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

A 经载体易化扩散

B 经化学门控通道易化扩散

C 经电压门控通道易化扩散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答案:BC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物质的跨膜转运形式;生物电的形成机制

解析:生物电现象一共介绍了三种电位,即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上述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离子跨膜转运,而离子的跨膜转运需满足两个条件,即通透性和驱动力。与生物电现象有关离子跨膜转运方式主要是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其离子通道根据其门控特性可分为非门控通道(参与静息电位形成的非门控钾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参与动作电位形成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和钾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参与终板电位形成的N型胆碱能受体)。离子跨膜转运的驱动力主要是相应离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其形成是由于相应离子泵(原发性主动转运)的存在,例如钠-钾泵、钙泵等。

五、触发

阈刺激

阈强度: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

有效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刺激→ 细胞膜电位去极化→ 达到阈电位→ 钠通道开放进入再生性循环→ 产生动作电位

A型题

49.(1992)阈电位是指:

A 造成膜对K离子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 造成膜对K离子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 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 造成膜对Na离子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 造成膜对Na离子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答案:D 层次:记忆考点:阈电位的概念

解析:阈电位即为能够使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产生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50.(2010)外加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必要条件是:

A 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

B 刺激达到一定的持续时间

C 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D 局部兴奋必须发生总和

答案:C 层次:记忆考点:动作电位的形成条件

解析:外加刺激引起兴奋(动作电位)必须使细胞膜发生去极化直至阈电位,此时细胞膜上电压门控钠通道进入再生性循环直至全部打开,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六、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

机制:局部电流学说(兴奋区与相邻未兴奋区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未兴奋区去极化,至阈电位时产生动作电位)

特点:不衰减传导;双向传导

跳跃式传导(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只能在郎飞结产生):加快传导速度;

减少能量消耗

A型题

51.(1994)下列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 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D 双向传导

E 不衰减扩布

答案:C 层次:记忆考点: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

解析: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式为跳跃式传导,只能在没有髓鞘包绕的郎飞氏结处产生动作电位,其传导相同的距离需要产生的动作电位次数减少,因此离子跨膜移动的总数减少,耗能减少。

52.(199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单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电刺激可以使其兴奋

B 阈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

C 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

D 动作电位传导时幅度可逐渐减小

E 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是局部电流学说

答案:D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动作电位的特点;动作电位的触发;动作电位的传导

解析:动作电位的传导为不衰减式传导,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传导距离的延长而降低。

53.(2005)能以不衰减的形式沿可兴奋细胞膜传导的电活动是:

A 静息膜电位

B 锋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答案:B 层次:记忆考点: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

解析:动作电位(主要组成部分为峰电位)在同一细胞的传导为不衰减式传导。静息电位不具有传导的特性;终板电位、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均为局部电位,气传导方式为衰减式扩布,即电紧张扩布。

知识点5:兴奋性及其变化

一、概念: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二、可兴奋细胞兴奋(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的共同反应:动作电位

三、衡量标准: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

四、周期性变化

时期兴奋性动作电位原因

绝对不应期零峰电位钠通道处于失活态

相对不应期<<正常后去极化电位前期钠通道逐渐恢复至静息态

超常期> 正常后去极化电位后期钠通道完全恢复至静息态膜电位与阈电位差值较小

低常期< 正常后超极化电位钠通道完全恢复至静息态膜电位与阈电位差值较小

A型题

54.(1992)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 相对不应期

B 绝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答案:B 层次:应用考点:绝对不应期

解析: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兴奋性会经历四个时期的变化,即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其中,绝对不应期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为零,即在此期间神经细胞接受任何刺激均不可能产生第二次动作电位,只有度过绝对不应期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才会恢复,才有可能产生第二次动作电位,因此,两次动作电位之间最小的时间间隔等于绝对不应期。

55.(1995)在神经纤维一次兴奋后的相对不应期时: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 较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 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 膜电位处在去极过程中

答案:D 层次:记忆考点:相对不应期的产生原因

解析:在神经细胞去极化后电位的前半期,此时部分钠通道由失活态恢复至静息态,可以再刺激的作用下再次开启,并且足以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是,由于有一部分钠通道仍然处于失活态,而且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阈强度与处于失活态的钠通道数量呈正比,所以此时期虽然细胞已具备兴奋性,但是使其兴奋需要较大的阈强度,故其兴奋性远低于正常,即为相对不应期。

56.(2001)在神经纤维,Na+通道失活的时间在:

A 动作电位的上升相

B 动作电位的下降相

C 动作电位超射时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 绪论 一. 必背概念 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 二. 当前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 (热点即考点) 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运动性疲劳、骨骼肌、高原训练(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 必背概念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肌电、几个收缩 二. 重点问题 1.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2. 骨骼肌的几种收缩形式及实践中的应用. 3. 肌纤维的分类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第六节,必背) 4. 肌电的应用(了解)熊开宇老师在研究生课中讲过,还可以与后面的生理指标的运用结合 第二章血液 一. 必背概念 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

二. 重点问题 1. 血液的作用,防止简答出现意外题 2. 血红蛋白在实践中的应用。A 机能评定 B 运动选材 C 监控运动量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 必背概念 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心力储备、血压、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基础心率、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脉搏、运动性心脏肥大、 二. 重点问题 1. 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收缩的不同特点。 2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3. 静脉回心血量响因素? 4. 动脉血压的影的影响因素? 5.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的变化 B 长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6. 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可出综合题) 第四章呼吸机能 一. 必背概念 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解离曲线、氧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利用率

高等数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一、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了解)极限的性质,掌握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会)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1

1、掌握(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函数(1)函数的概念: y=f(x),重点:要求会建立函数关系、(2)复合函数: y=f(u), u=,重点:确定复合关系并会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3)分段函数: 注意,为分段函数、(4)初等函数: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且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5)函数的特性: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注: 1、可导奇(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偶(奇)函数。特别:若为偶函数且存在,则 2、若为偶函数,则为奇函数;若为奇函数,则为偶函数; 3、可导周期函数的导函数为周期函数。特别:设以为周期且存在,则。 4、若f(x+T)=f(x), 且,则仍为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5、设是以为周期的连续函数,则, 6、若为奇函数,则;若为偶函数,则 7、设在内连续且存在,则在内有界。 2、极限 (1) 数列的极限: (2) 函数在一点的极限的定义: (3)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2018教育学考研:背诵技巧

2018教育学考研:背诵技巧 2018考研,考生必须具有广阔全面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和有效的方法,尤其要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才能轻松应对统考对我们的考验,小编给大家总结了教育学考研的背诵技巧,供考生们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史,教育史是所有这四门课程里面背诵量最大,也是个人感觉最好背的,因为相对其他三门课程更为具体,总是有一个具体的事情能够将他们串联起来的。教育史两部分,中教史和外教史,这两部分虽然都是历史,但是差异很大,因为中教很有规律,能用一跟时间轴穿起来,而外教太乱了,而且我们不太熟悉,所以背诵起来也更难受。 ①按照时间轴来背。根据中国的历史朝代,来梳理一个基本的关系,首先我们知道中教史的发展是一个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元斤,明,清,维新洋务,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时期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然后把这个时间轴要记住,然后再展开来。中教史是一个哑铃形状的知识体系,因为主要是集中在中国古代教育史和中国现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又是由于有那六位教育学家所以才那么重要的,所以那就要把握好主次。这个是第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顺序是总分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要先把握好时间轴,然后每个分别展开,最后再总的联系起来。中教史有几条线要注意:历朝历代官学私学(把握名称,做选择题好用);科举制度那些事(要记住开始,发展,结果,意义);个个学派的传承(以孔老爷为例,他的思想,然后他的徒弟们包过思孟学派,荀子,代表人物和思想,然后后世各个朝代对于儒学的传承分别怎么样)总而言之,中教史就像一片叶子,掌握主干,分支,做到脉络清楚。 ②外教史。这门课程分为三部分: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现代教育史,重点在后面两个,前面的古代教育史以选择题为主,重点把握那些教育学家。而

2017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要点归纳

2017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要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 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 TSH 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 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窦房结自律性?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快,房室交接处传导速度?慢。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以左心室为例的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是常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归纳一下“?”:快速射血期末左室压力?高,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容积?小,心房收缩期末左室容积?大,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力?高,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低,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快。心输出量的调节也是考试重点,但在解题时总会觉得无从下手,主要是要弄清各种调节的大致机制及题目想考查哪方面内容。微循

考研数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 1高数部分 1.1高数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 求极限题最常用的解题方向: 1.利用等价无穷小; 2.利用洛必达法则 型和 ∞ ∞ 型直接用洛必达法则 ∞ 0、0∞、∞1型先转化为 型或 ∞ ∞ 型,再使用洛比达法则; 3.利用重要极限,包括1 sin lim = → x x x 、e x x x = + → 1 ) 1( lim、e x x x = + ∞ → ) 1(1 lim; 4.夹逼定理。 1.2高数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三章《不定积分》、第四章《定积分》 第三章《不定积分》提醒:不定积分?+ =C x F dx x f) ( ) (中的积分常数C容易被忽略,而考试时如果在答案中少写这个C会失一分。所以可以这样加深印象:定积分?dx x f) (的结果可以写为F(x)+1,1指的就是那一分,把它折弯后就是?+ =C x F dx x f) ( ) (中的那个C,漏掉了C也就漏掉了这1分。 第四章《定积分及广义积分》解题的关键除了运用各种积分方法以外还要注意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差异——出题人在定积分题目中首先可能在积分上下限上做文章: 对于?-a a dx x f) (型定积分,若f(x)是奇函数则有?-a a dx x f) (=0; 若f(x)为偶函数则有?-a a dx x f) (=2?a dx x f ) (; 对于?20)( π dx x f型积分,f(x)一般含三角函数,此时用x t- = 2 π 的代换是常用方法。 所以解这一部分题的思路应该是先看是否能从积分上下限中入手,对于对称区间上的积分要同时考虑到利用变量替换x=-u和利用性质0 = ?-a a奇函数、? ?= - a a a0 2偶函数 偶函数。在处理完积分上下限的问题后就使用第三章不定积分的套路化方法求解。这种思路对于证明定积分等式的题目也同样有效。 1.3高数第五章《中值定理的证明技巧》 用以下逻辑公式来作模型:假如有逻辑推导公式A?E、(A B)?C、(C D E)?F,由这样一组逻辑关系可以构造出若干难易程度不等的证明题,其中一个可以是这样的:条件给出A、B、D,求证F。 为了证明F成立可以从条件、结论两个方向入手,我们把从条件入手证明称之为正方向,把从结论入手证明称之为反方向。 正方向入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类:1.已知的逻辑推导公式太多,难以从中找出有用的一个。如对于证明F成立必备逻辑公式中的A?E就可能有A?H、A?(I K)、(A B) ?M等等公式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考研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看后悔)

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函数 极限数列的极限特殊——函数的极限一般 极限的本质是通过已知某一个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去研究和探索另外一个量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由极限可以推得的一些性质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应当注意到由极限所得到的性质通常都是只在局部范围内成立 在提出极限概念的时候并未涉及到函数在该点的具体情况所以函数在某点的极限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并无必然联系连续函数在某点的极限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 连续的本质自变量无限接近因变量无限接近导数的概念 本质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的比值在自变量增量趋近于零时的极限更简单的说法是变化率 微分的概念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一、微分是一个线性近似二、这个线性近似带来的误差是足够小的实际上任何函数的增量我们都可以线性关系去近似它但是当误差不够小时近似的程度就不够好这时就不能说该函数可微分了不定积分导数的逆运算什么样的函数有不定积分 定积分由具体例子引出本质是先分割、再综合其中分割的作用是把不规则的整体划作规则的许多个小的部分然后再综合最后求极限当极限存在时近似成为精确 什么样的函数有定积分 求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若干典型方法换元、分部分部积分中考虑放到积分号后面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函数有不同的优先级别按反对幂三指的顺序来记忆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高等数学里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微元法 微分和导数的应用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 微分中值定理可从几何意义去加深理解 泰勒定理本质是用多项式来逼近连续函数。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这些多项式的系数如何求二、即使求出了这些多项式的系数如何去评估这个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的精确程度即还需要求出误差余项当余项随着项数的增多趋向于零时这种近似的精确度就是足够好的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将上册的一元函数微积分的概念拓展到多元函数 最典型的是二元函数 极限二元函数与一元函数要注意的区别二元函数中两点无限接近的方式有无限多种一元函数只能沿直线接近所以二元函数存在的要求更高即自变量无论以任何方式接近于一定点函数值都要有确定的变化趋势 连续二元函数和一元函数一样同样是考虑在某点的极限和在某点的函数值是否相等导数上册中已经说过导数反映的是函数在某点处的变化率变化情况在二元函数中一点处函数的变化情况与从该点出发所选择的方向有关有可能沿不同方向会有不同的变化率这样引出方向导数的概念 沿坐标轴方向的导数若存?诔浦际?通过研究发现方向导数与偏导数存在一定关系可用偏导数和所选定的方向来表示即二元函数的两个偏导数已经足够表示清楚该函数在一点沿任意方向的变化情况高阶偏导数若连续则求导次序可交换 微分微分是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一本质对一元函数或多元函数来说都一样。只不过若是二元函数所选取的线性近似部分应该是两个方向自变量增量的线性组合然后再考虑误差是否是自变量增量的高阶无穷小若是则微分存在 仅仅有偏导数存在不能推出用线性关系近似表示函数增量后带来的误差足够小即偏导数存在不一定有微分存在若偏导数存在且连续则微分一定存在 极限、连续、偏导数和可微的关系在多元函数情形里比一元函数更为复杂 极值若函数在一点取极值且在该点导数偏导数存在则此导数偏导数必为零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2018年教育学考研统考311真题解析(重点题目)

2018年教育学考研统考311真题解析(重点题目) 来源:文都比邻教育学教研室 二、辨析题 46.核心课程即主要课程。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核心课程和主要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核心课程,又称问题中心课程,它将社会问题就包裹在教学内容中,是综合课程中综合程度的最高的一种课程。它能克服分科课程过细的缺点,消除学科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但较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程内容的编排能力。 ②主要课程是指国家课程中主要实施的课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课程,例如中小学常见的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它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 (3)综上,该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区分这两种课程的区别,切忌混淆。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2008-50)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2009-9) 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缺陷的课程是(综合课程)。 (2011-8) 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相关课程)。 (2013-7) 某类课程的组织方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核心课程)。 (2016-7) 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综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为(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以上为大家罗列了往年涉及到核心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考题。相信同学们跟着老师参加了真题解析课程,系统地梳理过知识点的边边角角和内在逻辑之后,这道题绝对是高分项。47.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是要求学校加强对国防教育。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从诞生的背景上看,《国防教育法》是继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而颁布的法案。它是诞生于国防安全之上,改革教育内容,加快人才培养而紧急推出的举措。 (3)从改革的主要内容上看,《国防教育法》包括以下几点。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为提高这些学科的

考研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实用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 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 2.磷酸化:通常指二磷酸腺苷与磷酸根在连接,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胞浆内一个不需养的代谢过程;另一种是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是一个需氧而复杂的代谢过程。 3.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 形成的整体,称之为能量统一体。他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4.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5.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6.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7.阈强度:是指在一定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8.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 位成为动作电位。 9.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兴奋过程和肌纤维机械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收缩过 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10.强直收缩:若增加刺激频率,使每次刺激的间隔短于单收缩所持续时间,肌肉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 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11.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肌肉长度缩短。 12.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 13.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14.肌电图:是指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15.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他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16.脊髓反射:人们把那些潜伏期短,活动形式固定,只需外周传入和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称为脊髓反射。 17.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的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 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18.内分泌: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他与神经 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共同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能适应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19.应激反应:通常将机体操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过程称为应急反应。 2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成为肺活量。 21.酸碱平衡:集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 酸碱平衡。 22.碱储:NaHCO3 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碳 酸氢钠看成血浆中的碱储备,简称碱储。 23.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重和去脂 体重。身体成分以体脂%表示。 24.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这种营养障碍性 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和/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 25.体质指数:时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 26.免疫: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 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的结果不总是对机体有利。 27.肌肉力量:集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 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 28.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29.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刺激是指机体所处环垄因素的变化刺激条件包括强度、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问变化率三个要素反应是指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阈强度(阈值)是指在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等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上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4.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5.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最重要的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三种调节各具特点:神经调节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面积广泛、时间持久;自身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回馈是由受控部分的回馈信息调整控制 部分活动的作用,有正、负反馈两种。 正回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 出回馈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道.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的转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发性主动转运。 最重要的为钠一钾泵转运。 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变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形式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 进入细肥的过程,分别称为吞噬和吞饮.吞饮也可以分为液相入胞和受体介导入胞两种形式。2.生物电现象是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的电活动。 单个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称为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生物电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同,构成生物电产生的基础。②胞膜在不同状态下时离于的通透性不同.成为生物电产生的关健。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它是细胞安静的标志、它的形成是由于K+的外流。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有效刺激时,在膜两侧产生的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内流与K+的外流及Na+—K+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2018-2019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选择题: 1.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亲自给孩子上课。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D) A.正面显性功能 B.负面显性功能 C.正面隐性功能 D.负面隐性功能 【解析】正向功能是有助于;负向功能是阻碍;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 2.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是(D) A.差异性和阶段性 B.差异性和顺序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解析】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故本题选 D。 3.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B) A.冲突论 B.文凭理论 C.结构理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 【解析】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故本题选 B。 4.农耕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者的培养。信息时代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生产力) A.文化传统 B.生产方式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 17.1912 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超越政治的教育为() 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 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研究目的: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2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短暂、局限。(2)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3)自身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3肌肉的收缩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 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 过程。Ca2+是兴奋— 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 )收缩肌肉的舒张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 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 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 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 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 ,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 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特点: 肌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靠近 ,骨杠杆发生位移,负荷移动方 向与肌肉用力方向一致,肌肉做 正功。(屈肘、高抬腿跑、挥臂 扣球);(2)拉长收缩(离心收 缩):指肌肉积极收缩所产生的 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拉长的 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积极 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点 远离,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 与阻力方向相反,肌肉做负功。 (跑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 屈膝等)(3)等长收缩(静力收 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 外力。特点:肌肉积极收缩但长 度不变,骨杠杆未发生位移,肌 肉没有做外功。 5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 力与速度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 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 大致呈反比关系:当后负荷增加 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 ,但收缩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 等长收缩;当后负荷为零时,张 力在理论上为零,肌肉收缩速度 达到最大。(2)长度与张力关系 :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 荷是前负荷。前负荷使肌肉收缩 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从而改变 肌肉收缩的处长度。逐渐增大肌 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 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度 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 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 肉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 ,收缩效果亦减弱。 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网 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 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 谢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 (ST,或?型)线粒体数量多且 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 ,且肌红蛋白较多,甘油三酯含 量较高,有氧氧化酶活性高,有 氧氧化能力强,可持续长时间运 动。 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 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包括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 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 管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 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 )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 的气体交换。 7呼吸的形式:(1)腹式呼吸是 以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如支撑悬垂、倒立(2)胸式呼 吸是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 呼吸运动。如仰卧起坐、直角支 撑(3)混合式呼吸。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肺活 量: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 的最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 最大能力,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 气机能的指标之一。(2)时间肺 活量:指在最大吸气之后,尽力 以最快的速度呼气。是一个评价 肺通气功能较好的动态指标,它 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还 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领域国内生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的存在状态 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不易流动的水 特性:1.不能自由移动,含量变化小,不易散失2.冰点低,不起溶剂作用3.决定原生质胶体稳定性4.与植物抗逆性有关 自由水—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自由流动的水。 特性:1.不被吸附或吸附很松,含量变化大2.冰点为零,起溶剂作用3.与代谢强度有关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强、抗性弱;比值小,代谢弱、抗性强 2.植物细胞对水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 特点: 简单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胞内跨膜或胞间) 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特点:物质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注:渗透作用是物质顺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进行 3.水势及组成 1.Ψw =ψs +ψp+ ψm+ψg Ψs:渗透势Ψp:压力势 Ψm:衬质势Ψg:重力势 1)渗透势—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又叫溶质势(ψπ)。 ψ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1M蔗糖ψs> 1M NaClψs (电解质) 测定方法:小液流法 2)压力势—ψp〉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增加ψw;ψp〈0,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细胞,降低ψw;ψp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 3)重力势—当水高1米时,重力势是0.01MP,考虑到水在细胞内的小范围水平移动,通常忽略不计。 4)衬质势—由于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m〈0,降低水势. 2.注:亲水物质吸水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有液泡细胞,原生质几乎已被水饱和,ψm =--0.01 MPa ,忽略不计; Ψg也忽略,水势公式简化为:ψw=ψs+ ψp *没有液泡的分生细胞、风干种子胚细胞:ψw=ψm *初始质壁分离细胞:ψw = ψs *水饱和细胞: ψw = 0 3.细胞水势与相对体积的关系 ◆细胞吸水,体积增大、ψsψpψw 增大 ◆细胞吸水饱和,体积、ψsψp ψw = 0最大 ◆细胞失水,体积减小,ψsψp ψw减小 ◆细胞失水达初始质壁分离ψp= 0,ψw= ψs ◆细胞继续失水,ψp 可能为负ψw《ψs 4.蒸腾作用(气孔运动) 小孔扩散律(边缘效应)——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呈正比,而与

2018考研: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8考研: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凯程推荐必读) 2.《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史 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教育心理学 6.《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教育研究方法 7.《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8.辅导资料与辅导班:推荐《凯程教育学宝典》《凯程教育学题库》《凯程教育学掌中宝》及凯程教育学辅导班和集训营。 9.教育学大纲,可以找凯程教育学栏目下载或找凯程老师要。无需购买。 非统考院校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如果是非统考的学校,请到他们学校网站查看或者到凯程教育学栏目查看。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目明显增多。根据往年的招生简章,凯程考研将教育学综合的十大参考书目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