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

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

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

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

斯·凡·德·罗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

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

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

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

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

界代表。

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

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

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

的现代艺术。

——菲利普·约翰逊

“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

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

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

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

的神。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

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 Galle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后

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 New National Gallery)。

设计时间:1962-1967年

建造地点:德国柏林

城市的历史:柏林(德语:Berlin),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

有居民约340万。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

维尔河流经该市。柏林市也是德国十六个联州州之一,因此也称为柏林州,和汉堡、不来梅三个城市同为德国的城市州。地理坐标:北纬52°,东经13°

创作者:在外国现代著名建筑师中,密斯·范·德·罗(1886年~1969年)

成为一个建筑师的道路是比较少见的,他没有受过正规学校的建筑教育。他的知

识和技能主要是在建筑实践中得来的。

④密斯·范·德·罗出生在德国亚琛(Aachen)一个石匠的家中。他很小就

帮助父亲打弄石料。上了两年学之后,到一家营造厂做学徒,干过建筑装饰的活

计。19岁那年,密斯到柏林一个建筑师那里工作,又在木器设计师那里做学徒。

21岁的时候,他开始为别人设计住宅。1909年,23岁的密斯·范·德·罗到建筑

师贝伦斯那里工作。第一次大战期间,他在军队中搞军事工程。他在工作实践中

掌握房屋的技术。

密斯,密斯毕生生活简朴,虽然他已经是世界超级建筑大师和国际主义风格

之父了,但他一直依然住在芝加哥的密歇根湖畔的一个旧公寓中。因为工作繁忙,

年事已高,他在50年代已经辞去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职务,集中精力从事设计。

密斯于1969年去世。

创作者的建筑作品造型特征:密斯是70年代“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候被猛

烈攻击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建筑家批判他改变了世界多元化的面貌,把全世

界的城市变成单调、刻板、无个性的钢铁和玻璃森林。⑤密斯主义垄断了世界建

筑的面貌长达20年之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密斯的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是

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时代通过建筑的体现,他代表的是他的时代,

集中地表现了工业化的特征。任何拿后工业时代的标准来批判古罗马风格一样,

都是毫无意义的,脱离时代背景的,密斯肯定是他的时代最典型的建筑代表。密

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

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

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

是多”(Less is More)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黑色的沉默——密斯凡德罗的新国家美术馆》一文中曾讲述了密斯建筑设

计的基础,正方体是一种模数,也就是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正方体然后叠加另一个

正方体,密斯通过这封笔作回归到了“黑色正方体”绝对主义绘画的终极世界里,这作品是他整个生涯的写照。

创作者简介: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厄是20世纪建筑史上将现代主义

引入美国的关键人物,他还是办公楼玻璃幕墙的发明者以及“少即是多”、细节

决定一切”等装饰理论的发起者。正是他对通用建筑形式和设计方案的研究,使

之成为最适合将现代主义引入美国的人。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纳国

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

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

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

割的巨大正方形。

⑥美国式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房屋建筑中大量使用钢材。密斯

到美国后,专心探索钢结构的建筑设计问题。他认为结构和构造是建筑的基础,

他说:“我认为,搞建筑必定要直接面对建造的问题,一定要懂得结构构造。对

结构加以处理,使之能表达我们时代的特点,这时,仅仅在这时,结构成为建筑。”从这一观点出发,他细心探索在建筑中直接运用和表现钢结构特点的建筑

处理手法。他的钻研不仅使他在1919~1921年关于钢和玻璃摩天大楼的憧憬得以

实现,并使他的钢和玻璃建筑在空间布局、形体比例、结构布置甚至结点处理,

均达到严谨、精确以致精美的程度。他的作品形式清纯,体态端庄、晶莹透亮,

并带有强烈的从当时来说技术上十分前卫的倾向。由于用料考究、造价昂贵、施

工精细更被一些新型的大公司认为可用以代言自己的威望与实力的形象。于是密

斯风格(Miesian Style)从此风靡欧美达20余年。为此,密斯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被奉为建筑四位大师之一。

建造地点的气候特征:柏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西欧的暖湿气团使其

冬季气候比较温暖。夏季则凉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平均。

周边自然环境特征:柏林的位置在德国东北部平原上,坐落在易北河美丽的

支流施普雷河(Spree)注入哈弗尔河(Havel)的河口。

柏林的地理位置

北距波罗的海约180公里,南距捷克190公里,扼东西欧交通要道,不仅是全国

交通中心,也是殴洲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柏林总面积为878平方公里。地势低平稍有起伏,平均海拔35米,地层属于

沙质,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运河点缀其间,为柏林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同时

也使柏林地区森林茂盛。自然最高点位于克罗伊茨堡,海拔66米。施普雷河横贯

市区,西流注入哈弗尔河。后者蜿蜒曲折,形成串状哈弗尔湖泊群,东端分布有

米格尔湖等湖群,大湖泊成为城市的水源,有几大片森林分布其间。因多森林、

湖泊,被誉为“森林与湖泊之都”。

材料:⑦主要为玻璃,玻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感。

美术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

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

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

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相接部分,因此

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显出华贵的气派。密斯的对于纪念性不相容的建设纲领

要求的典型性抑制,最明显地表现在克朗厅中,在这里,工业设计系被打发到地

下室,使其名符其实而又象征性地位于建筑系的光辉之下。然而,尽管有这种a priori(先验)唯心主义的支配,密斯却从不追求豪华,相对来说,他的结构式

不昂贵的,尤其在居住与办公的混合大楼中采用重复式细胞单元时更是如此。

⑧现代工业带给建筑的诸多革命中有两次十分明显地改变了建筑外观:其一,围护体系与结构分离;其二,玻璃工业的显著进步——这使得人们可以去建造在

建筑史上从未有过的“透明的房子”。玻璃幕墙风靡全球的现象就是这种对“透

明感”追求的证明。人们对建筑表皮的透明程度的追求是许多独特的表皮构造的

动机,并会一直持续下去。

实际功能方面:美术馆缩在位置光照不足,交通不便,影响了美术馆的功能,但是它仍然是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

设计美学: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

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

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密斯垄断了世

界建筑的面貌20年之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密斯的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是

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集中的表现了工业化的特征,任何拿后工业化的价值

和审美标准唉批判他的方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密斯是他的时代最典型三建筑代表。

建造目的:至密斯晚年,德国突然意识到他们竟未拥有这位大师的任何一件

重要作品,于是拨出高额预算请他负责设计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建成结果:建筑介绍: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

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色的正方形”作

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只不过密斯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我

们的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

建筑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然而真正的震撼不

是来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

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如果说艺术的本质

是向原点的回归,那么密斯是通过“新国家美术馆”这件封笔作,回归到绝对主

义绘画的偶像“黑色的正方形”所要表现的终极世界。当我们对弗里德里希的绘

画进行连续考察之后,会发现这位浪漫主义的顶级画家一生的作品,是一个“祈”的人生旅程,那么作为浪漫主义文脉的继承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则是虔诚的“祈”之生涯写照。

密斯认为,一幢建筑在使用上会发生变化,不可能限定它只作什么用。因此,现代建筑必须是通用的,当使用发生变化时,用一些临时性的活动隔板即可调节。而这种观念与建筑的通透性一道成为现代建筑的基本法则。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生前最后一个作品,于1968年建成。这是一个边

长64.8米的正方形钢与玻璃建构,由8.4米高的8根十字形截面钢柱支撑屋顶。

柱子不是放在回廊的4个角上,而是放在4个边上,柱子与屋面的接点是一个圆

球形结构。大厅内部用活动隔板隔断,布置一些流动性的展览品。建筑物下面则

是另一展厅,展出那些要求较高和需要特别保护的展品。展览馆前设置了一组金

属人形抽象雕塑,与玻璃盒的建筑十分协调。从巴塞罗那德国馆开始到西柏林新

国家美术馆建成,在近4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密斯把他的金属支柱“玻璃盒子”的建筑风格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建筑史上从此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即

“密斯风格”。追其究竟,他是把蒙德里安的概念,用建筑作了表达。

蒙德里安是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这个派别强调艺术“需要抽象和简化”,“以数学的结构形式反对印象主义和所有其他的艺术形式”。他们追求“纯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在他们的作品中通过直线、矩形或方块,通过把色彩简化成红、黄、蓝以及中性的黑白灰,来表达东方式的哲学和宗教的神秘含义。蒙德里

安对垂直和水平对位的神秘含义心驰神往,为探讨这一问题耗尽余生。而密斯正

是在蒙德里安观念的感召下,把这种观念用他特有的建筑形式作了平面和立面以

及空间上的表述。在1920年兴起的国际风格,实际上是用新的材料、新的形式

来清楚古典主义、哥特式或文艺复兴传统影响所进行的探索。在密斯的建筑中,

已看不到任何建筑形式的影响,它是一个全新的派别。诚然,设计和建造一座建

筑物容易,正如一个画家画一张画一样容易,但开创一种风格,并使这种风格在

建筑史上、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却不容易。密斯的贡献在于提炼了所谓的国际

风格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对形式和工程可行性的发展。

风格是形式(或行为)的抽象。风格高于形式,但必须寓于形式;形式高于

形象,但必须寓于形象。建筑是一种可感知的形象,由形象表现出的形式,决不

是一二件作品所能代表的。而风格,则可以说是形式的高级形态。而密斯醉心于

他用钢材和玻璃搭成的建筑形式时,“密斯风格”也是通过高级心理活动来把握的。

风格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密斯所处的时代,是工业技术成为社会最活跃因素

的时代,功能的需要和技术的可行性使建筑的概念和设计思想突破各种旧思潮束

缚成为可能。利用现代建筑结构和材料以及建筑自身的要素形成了新的建筑风格。排除任何附加装饰,使建筑形象清新典雅,在这方面密斯风格是一个成功的范例。1929年,密斯接受委托设计德国展览馆时的要求是“表现德国工业的潜力”。密

斯用大规模的平板磨砂玻璃【3*3(米)】、大尺寸的镀铬金属构件和大面积的磨

光薄型大理石板构成的展览馆,在当时来说代表了最新的建筑材料和最新的技术

成就。密斯面对这些材料,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创造出具有超前意识的建筑

形式,充分展现了他的天才创造力。

⑨密斯的父亲是一个石匠,他从小就受到敬重手工艺的传统影响,追求精确、完善的风格。他与著名的“包豪斯”运动的领导者格罗佩斯一起探索在现代工业

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新的建筑风格。他应合了格罗佩斯关于“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

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建筑师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的观点,并

积极参与“包豪斯”运动,并在1930年担任了包豪斯的校长。他与赖特、格罗

佩斯、柯布西耶一道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被称为现代建筑的先驱。他创造的

密斯风格,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建筑风格:最后这个建筑把密斯主义或者国际主义风格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空旷、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钢铁构架和巨大的

玻璃幕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当时世界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密斯从1958年就多次参观古巴巴卡迪总部(Bacardi)。这是他十分欣赏但却未完工的

建筑。现在正好借鉴过来,只是将规划中的混凝土材料用钢铁替代。这是一座格

局对称的双层建筑,屋顶方方正正,下面镶嵌着装饰板。整个屋顶由八根钢柱支撑,每边两根。整栋美术馆建于高出地面的墩座上。展室包括地下室收藏的全部

永久性展品,只是通过后院对外界开放。绞接柱帽与十字锥形陶立克立柱相呼应。地处河边以及其均称的比例则可与申克尔的杰作柏林博物馆相媲美。

文化气质方面:完美的肌体——网格的绝对控制

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的基本网格模数是1.2m,同之前的建筑一样,它最直观

的反映在底座平台的地面铺装上,每块花岗石铺块的大小正是1.2m见方,与底座

对应的钢构顶棚的每一格构大小是3.6m见方,即3倍于基本模数的正方形网格,

顶棚在每一方向由18格这样的格构构成,因而顶棚的整体轴线尺寸是3.6×18=64.8m见方。建筑形体:⑩密斯·凡·德·罗60年代初应邀为西柏林设计新的国

家美术馆,1968年落成。美术馆为两层的正方形建筑,一层在地面,一层在地下。地面上的展览大厅四周都是玻璃墙,面积为54×54m。上面是钢的平屋顶,每边长64.8m。井字形屋架由8.4米高的八根十字形截面钢柱支撑着;柱子不是放在回

廊的四个角上,而是放在四个边上,柱子与屋面的接头处,按力学的要求,把它

精简到只有一个小圆球。建筑物四周全是大面积的玻璃围墙,大厅内部只用活动

隔断布置一些流动性的展览。大厅前的平台上设置了成组金属人体形抽象雕塑,

与玻璃盒子的建筑既对比又相互呼应。

十一、美术馆的地面层只作临时性展览之用,主要美术品陈列在地下层中,

其他服务设施也在地下。这座美术馆在密斯逝世后才完工,是他毕生探索的钢与

玻璃的纯净建筑艺术风格的绝唱,有人称它是钢与玻璃的现代“帕特农神庙”。

建筑细节分析;十二、站在墩座上能够对整座城市产生冷静的思考。墩座的

空间大小可由棋盘式地面与天花板的雕饰几何图形测量出来,展示了几何图形在

建筑中的永恒魅力。每一细节均经过精心设计。就其独特性而言,这座建筑与密

斯的系列化生产式的说法相矛盾。锥型立柱构造、建筑材料由混凝土到钢铁的转换、纠正屋面盖板不到十厘米的偏斜度,这一切细部处理均与密斯所倡导的建筑

逻辑相悖。最后,人们会意识到,灵活性并非真的适应性,而是创造一个完美的

柏拉图式建筑。可以想见的是:若放置一架记录时间流逝的摄像机来拍摄美术馆

几个世纪的变迁,眼前必然日月轮换,时代变迁,人们如蚂蚁一般忙碌往返,唯

有美术馆巍然屹立,长存世间。

建筑特点:十三、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

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色的正方形”作品在

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只不过密斯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我们的

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建筑

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

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

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对后面的影响:十四、如果说艺术的本质是向原点的回归,那么密斯是通过“新国家美术馆”这件封笔作,回归到绝对主义绘画的偶像“黑色的正方形”所

要表现的终极世界。当我们对弗里德里希的绘画进行连续考察之后,会发现这位

浪漫主义的顶级画家一生的作品,是一个“祈”的人生旅程,那么作为浪漫主义

文脉的继承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则是虔诚的“祈”之生涯写照。

由于密斯·凡·德·罗过分强调建筑材料(钢铁、玻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加上他过分地主张“净化”(不要装饰),因而有人将他的作品称作没有民族习

性和地方特色的“国际风格”,被后现代主义者列为批评的主要对象。尽管密斯

晚年的作品暴露了不少形式主义的疵点,但他在新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方面所做

的探索,他在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及他创造的简洁、明快而

精确的建筑处理手法,却将永垂史册。1959年他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质奖,是当之无愧的》

规律的东西:十五、人们不肯能将现代建筑与对于历史变化的一种认知区别

开来,或是将其与它所赖以作为基础的历史性区别开来,从而为现代建筑和新建

筑的存在确立起某种意义。现代建筑运动的历史学家和批评家,属于那些对于这

个世界的历史存在,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支配或影响当代建筑的所有趋势。

十六、作为从1939年至1959年间IIT建筑系的主任,密斯有充分的机会再

最广义的意义上来发展一种建筑学派,并且形成了一种简单而又有逻辑性的建筑

文化,它既可容纳Baukunst(建筑艺术)的精加工,又向最佳利用工业技术的原

理开放。不幸的是,他没有能以相同的力量吧Schinkeler-schuler(申克尔派)

的理性转移过来,而后者已成为他的第二本性。然而,尽管他的学派的巨大力量

在于原理的清晰性,近年的事实说明,密斯的追随者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掌握他理

性中的精妙之处,也就是他对建筑轮廓所赋予的精确比例的那种感受,而惟独是

这一点,才保证了他对形式的控制。

十七、《黑色的沉默——密斯凡德罗的新国家美术馆》一文中曾讲述了密斯

建筑设计的基础,正方体是一种模数,也就是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正方体然后叠加

另一个正方体,密斯通过这封笔作回归到了“黑色正方体”绝对主义绘画的终极

世界里,这作品是他整个生涯的写照.

十八、密斯是战后美国现在主义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师,知道现在人们

仍记住他,在当今世界顶级的建筑奖项中,其中就有一个密斯凡德罗建筑奖,这

个奖项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建筑师外同时也为了激励欧洲建筑的发展。密斯的贡

献在于通过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的探索,注意自然环境和人的融合,他的建筑理念已经扬名世界,成为了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十九、艺术的序列通常是从建筑开始,因为在人类所有各种多少带有实际目

的的活动中,只有建筑活动有权利被提高到艺术的地位。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1970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3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3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范围之内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施奈德(Oscar Schneider)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内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 EXHITITION HALL OF 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氏建筑)之称。 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 den Linden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4 700m2的新馆内,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现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2 600m2,另外有一个57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建筑造型 三角形是贝聿铭惯用的造型。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角三角形构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标志着贝聿对三角形的运用已臻成熟;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更是三形建筑的代表作。三角形构图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 馆东馆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 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分析报告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建筑学 姓名: 学号: 2014 年 11 月 18 日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 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 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内,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 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内庭。。。。。。)。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内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

密斯凡德罗柏林国家美术馆分析建筑学

简介:密斯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 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色的正方形”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他一生推崇“lessismore”,柏林美术馆作为密斯凡德罗的封笔之作,遵循了这个观点,并将屋顶、皮、骨、基座等抽离开来后再放到一起,带来了震撼的效果。 场地:柏林国家新美术馆位于肯珀广场(Kemperplatz),广场的另一侧是由汉斯沙龙建造 的柏林爱乐音乐厅,广场旁边是当时战后因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而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的波茨坦广场(Potzdamerplatz),柏林墙推到后现在成为发达的商业区。 空间: 1)建筑室外为90cm的基座,建筑外表皮覆盖了大量地玻璃墙面,将室外的景色引入到室内,同时又投射了室外的景色在玻璃上,使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 2)建筑室内空间主要分为两部分,常设展示空间和策划展示空间。其中,常设位于基座当中,基本上位于地下。而策划空间则位于其上,其上只用8根细钢柱支撑了边长64.8m的正方形屋顶,室内的分隔主要是用活动隔板,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创造了空间的更多可能性,这也是密斯的一个重要的理论——universalspace(通用空间)的一个很好的践行。通用空间指的就是他能容纳各种功能,又能产生所有功能。他还利用了钢框架和玻璃的材料特性,使整个建筑空间都显得十分空灵通透。 3)缺点:过分追求了纯粹性,常设展览安排在地下,导致功能布局不合理。欣赏展品的趣味不在其考虑范围内,密斯也自己说过,“我不要趣味,我只要优秀”。 参考文献:1. 《东西方的会合》, [瑞士] 维尔纳·布雷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建筑,思考的符号》, [韩]承孝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背景 1970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3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3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围之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 施奈德(Oscar Schneider)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

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 EXHITITION HALL OF 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氏建筑)之称。 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 den Linden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4 700m2的新馆,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现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2 600m2,另外有一个57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部 分,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1978 年落成。它包 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原西馆落成于1941 年,两者前后时间差长达 37 年。新老两馆的建筑风格和处理手法差异较大,但又 能相互协调统一。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 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 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 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对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空间,建筑形式。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在接授委托案从华府回纽约的飞机上,贝氏分析基地为东馆绘出了远景的草图,首先他尊重所有既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等线,顺着西馆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困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 学,同时延续西馆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 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 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 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 角三角形,前者是艺廊,后者是研究中心,在 构思阶段,贝氏拟将等腰三角形对分成两相等的空间,在第四街配置一个圆环,经再三琢磨,决定以三角形作为模矩,首先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略加分开,以彰显出个别的特殊的机能,这是贝氏忠诚表现的一贯手法,等腰三象形的三个角配置四边形的空间,作为展览室,以实践“馆中馆”的构想,艺廊与研究中心间以一个三角中庭结合,使两似分实合,而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侧朝向陌区笔直单调的立面,他用心地的设计三角的造型,以

博物馆岛_柏林_德国

博物馆岛,柏林,德国 MUSEUMSINSEL, B ERLIN, GERMANY 1

从1999年开始,博物馆岛的建设议程就已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这一区的5座博物馆包括:老博物馆(Alte Museum)、新博物馆(Neue Museum)、老国家美术馆(AlteNationalgalerie)、博德博物馆(Bodemuseum)以及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museum)。它们分别建于19世纪普鲁士王和德国帝王的统治时期。 德国重新统一之后,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承担了重建这些博物馆的责任。重建和更新这些建筑需要大量相关的工作。整个更新项目从1990年代开始启动,预计需要20年才能完成。 柏林国家博物馆使得博物馆岛的意义更加重大。代表人类6 000年历史的艺术品将在这里展出。战后就一直空置的新博物馆将于2009年完成更新。这个博物馆的设计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主笔。老国家美术馆和博德博物馆的改造已经完工。□ Since 1999 the development of theMuseumsinsel is on the UNESCO WorldHeritage List. Five museums, built inthe 19th century under the Prussiankings and German Emperors, areincorporated into the ensemble: theAlte Museum, the Neue Museum, theAlte Nationalgalerie, the Bode Museum,and the Pergamon Museum. After the reunification of Germany,the Prussian Cultural HeritageFoundation took on the responsibilityfor these museums. Extensive work willbe necessary in order to rebuild and modernise these buildings. Overall renovations and expansion were begunin the early 1990s and are estimated totake twenty years to complete. The State Museums of Berlin havemade the Museumsinsel the centre oftheir new location concept. Artthroughout 6 000 years of human historywill be exhibited here. The NeueMuseum, which has been empty sincethe war, is scheduled for completion in2009. The concept for this museum wasdeveloped by the British architect DavidChipperfield. The Alte Nationalgalerieand the Bode Museum have already been renovated. □ 5 2 3 4 1 老国家美术馆/The Old National Gallery. Arch.: F. A. Stueler, H. Strack; hg merz architekten (Conversion)? Andreas Muhs2 区位/Location 3 老博物馆室内/Inside the Old Museum, Arch.: Karl Friedrich Schinkel ? Senatsverwaltung fuer Stadtentwicklung4 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 Arch.: E. von Ihne; Heinz Tesar (Conversion) ? Senatsverwaltung fuerStadtentwicklung5 老博物馆/The Old Museum, Arch.: Karl Friedrich Schinkel. In the foreground the Lustgarten,remodelling byHans Loidl ? Senatsverwaltung fuer Stadtentwicklung

国外美术馆网址-推荐下载

以下网址都需要开国际网关,或使用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推荐: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打开此网页可知使用方式) 资料图片类: www.wga.h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wm/ (WebMuseum, Pari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asp/database/contents.asp http://sunsite.auc.dk/cgfa/index.html 以上这6个是比较全面的图库和相关信息资料库 http://www.unisa.ac.za/default.asp?Cmd=ViewContent&ContentID=15932古希腊罗马的陶瓶、壁画、马赛克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explore/el_sub_index.htm 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资料网站 资源链接:以下几个通往相关专题的网址索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ARTHLinks.htm Art History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bc_org/avp/cas/fnart/Artweb_frames.html Art on the Web. Excellent links pag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 (Art History Networ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hartspc/histart/mother (Mother of All Art History Sit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janson/ Janson的教科书的学习网站 百科搜索:可以用来搜索各种关键词、名词术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 国内美术资讯网站:"美术同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82419.html,/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 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 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 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 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 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 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 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柏林文化广场大规模快速建设的历程和反思

柏林文化广场大规模快速建设的历程和反思 收稿日期:2009 05 07 作者简介:赵 颖(1983 ),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2 赵 颖 摘 要:以柏林文化广场为例,阐述了其大规模快速建设的历程,对在新城市建设背景下柏林文化广场的建设作了反思, 并指出该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的快速城市中心建设有 慎重进行 的启示。关键词:文化广场,快速建设,反思中图分类号:T U 984.18 文献标识码:A 柏林文化广场是众多明星建筑师作品的集合,密斯的新国家美术馆、夏龙的国立图书馆和爱乐音乐厅、斯特林的科学研究中心、西尔曼!萨特勒的文化艺术馆这些知名的现代建筑和19世纪的圣玛塔尔教堂一起组成了这个柏林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 1 贵族乐园的逐步建成到帝国之都的设想 在战前,柏林文化广场区域是一个以传统速度发展的带有浓 厚贵族色彩的社区。它所在的 蒂尔加藤区 在德文中是植物园的意思。1840年左右,第一批度假别墅沿着区域北侧建造,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1844年弗里德里希!斯都勒设计的圣玛塔尔教堂的建成标志着这块区域社区中心的建立,而现在它则是柏林文化广场区域对那段历史的唯一记忆。这样的建设一直持续,并在1910年左右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状态。 建设到1936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此年开始的柏林作为帝国之都的规划,希特勒时期的帝国规划师阿尔伯特!史皮尔在这块地区设计了一个极有纪念感的圆形广场。1938年开始,原有的传统建筑逐步被拆除,圣玛塔尔教堂也没有能够幸免于难。虽然到了1942年,仅仅进行了四年的该区域的建设因为战争而全面中止,但文化广场区域原有的建筑却已经被破坏,传统肌理因之打乱,这造成了该地区在后来的建设中,很难寻找文脉。 2 战后废墟上快速建设 1943年~1945年间的空袭将柏林摧毁的面目全非,1946年包括夏龙在内的诸多建筑、规划师参与重建整个柏林的规划设计 咨询,圣玛塔尔教堂1956年的重建就是众多的重建项目之一。新建项目中,柏林音乐厅是文化广场最早的一个。在1956年的设计竞赛中,夏龙的方案获得第一;但当时的方案是为另一个区域而设计的,所以尽管之后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建筑和基地的关系仍然很模糊不清。 音乐厅位置的搬迁和另一次竞赛有关。1957年,在柏林作为首都的历史中心发展的竞赛中,夏龙提出在现在的柏林文化广场的区域建设柏林重要的文化机构,与原来的历史中心共同构成未来柏林的文化中心,此方案为该区域后来的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1961年柏林墙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柏林的城市格局,意识形态的对立最终表现到了物质上,柏林文化广场区域则处在很靠近柏林墙的西柏林范围内。由于两方军事退界,墙体附近的发展相对停滞,柏林文化广场区域就如同在城市的边缘,它之后的大兴土木则在很大意义上是为了表现与在历史老城大兴土木的东柏林的城市建设的抗衡。 1962年,密斯受委托进行国立美术馆的设计。他在设计中以简洁的立方体形式和反射的玻璃材质同当时周围的一片废墟进 行对话,但多年后的现在来看,它已不怎么适合建设于已经完全没有废墟的环境了。 同一年,快速机动车的通行也被纳入该地区的规划。直至1968年,新国立美术馆建造完成的同时,贯穿整个文化广场区域的城市快速干道波茨坦大道也已经铺设完成,而战争前的那些贵族社区的传统建筑遗骸也清理结束。 后十年,更多的针对该区域大型文化设施建设的竞赛在进行中,如1965年的普鲁士文化遗产中心、文化艺术博物馆、新国立图书馆等。1967年~1976年是夏龙的庞大的如同一个小城市的国立图书馆的建设期,这位当红建筑师还受委托设计了小音乐厅和乐器博物馆。1971年~1972年,古特!纳戈尔和埃德格!维斯尼斯基分别接任了该地区景观设计和小音乐厅的建设,后者在不久之后还主持了乐器博物馆和影像中心的项目。 另外一个重要公共建筑是柏林科学中心,詹姆斯!斯特林的方案在1979年的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于1985年竣工。至此,柏林文化广场作为一个现代主义的公共建筑集群基本已经在这短短20多年内完成了。 3 对快速建设的质疑的开始 不难看出,柏林文化广场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建设速度是惊人的,各建筑物的设计时间、建造时间压缩的很短,并且相互叠合;也就是说,大规模建设期间,只能将单个建筑完善,根本无暇考虑建筑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现代主义式的快速发展的先天问题。另外纯文化功能的定位也在之后被证明是缺乏深思熟虑的。 于是,建设速度一旦放缓,人们就有暇对它进行反思???这些明星建筑的简单集合却没有能够塑造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活动因为机动交通的打扰、建筑的各自运行、联系不够和外部空间的无秩序而无法很好的展开。因此,柏林文化广场被称为一个 未完成的战后现代主义 的公共建筑集群。在它的快速建设完成后的30年来,当局也针对性地举办了多次城市设计竞赛。 1983年,在名为 使柏林文化广场更良好运作 (Interna tionales Gutachterv erfahren K ulturforum)的国际咨询中,汉斯!霍莱茵的方案获得了一等奖。他希望通过增加小型建筑物,进行缝隙的填补、街道界面的整合、连续感的增强;景观上,他采取的也是比较保守的做法,力求与各建筑复杂的界面相协调;功能上则辅以商业、餐饮。虽然没有实施,但此方案凭借保守和严谨成为了后期进一步改善方案的主要蓝本。 1984年的广场内立面设计竞赛则首次把各公共建筑中围合的广场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对象看待,海因斯!马克参照伯拉迪奥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 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 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 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 斯·凡·德·罗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 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 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 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 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 界代表。 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 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 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 的现代艺术。 ——菲利普·约翰逊 “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 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 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 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 的神。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 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 Galle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后 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 New National Gallery)。 设计时间:1962-1967年

德国柏林培养心境的5个景点.doc

德国柏林培养心境的5个景点 柏林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游客观光旅游。作为一座开放、国际化和好客的大都会,今天为大家介绍德国柏林培养心境的5个景点。下面文章由我所整理,希望能帮助到您。 德国柏林旅行,让心沉静下来的五大景点 德国首都柏林被誉为欧洲最绿色环保的城市。整个城市绿化极好,仿佛掩映在一片绿色海洋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柏林不仅有精美漂亮的公园,还有充满历史感的文物建筑。 这里遍布了旅游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若要去那里旅游,很多景点一定要前去欣赏。柏林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游客观光旅游。作为一座开放、国际化和好客的大都会,柏林充满创意和生机。 柏林动物园 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柏林动物园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动物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之一。柏林动物园始建于1844年,迄今为止,动物园里展出动物种类达1.5万多种,大熊猫、大象、狮子、狼和大猩猩等动物在这里都可以观赏到。还有著名的狮门和大象门,已经成为动物园的地标。动物园最贴心之处,莫过于还专门以孩子为对象,推出了儿童动物园。 蒂尔加藤(Tiergarten)公园 蒂尔加藤公园占地2.6平方千米,是柏林最大的公园。以前这里是勃兰登堡候选人的私人狩猎场所,现在公园对公众开放。公园内风景如画,令人沉醉。蒂尔加藤公园地理位子甚佳,不仅比邻柏林动物园,还靠近贝尔维尤宫殿、世界文化宫、和胜利柱,来此游玩,可将这些景点一并游赏一番。 柏林交响乐团 柏林交响乐团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交响乐团,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迷们。如果在柏林旅游期间,你能够得到一张入场券的话,如论如何,

一定要来此享受一次听觉盛宴。柏林交响乐团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彼得柴可夫斯基、李察施特劳斯和格里格闻名世界的大家都曾于此表演过。 波茨坦 勃兰登堡首府波茨坦与柏林仅相距半个小时的高速铁路路程,这里是历史建筑的集中地。遗憾的是,在1945年,许多历史建筑被毁,现在只有Sanssouci 宫殿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如果你更偏爱历史建筑的话,一定要来参观这历经沧桑却优雅依旧的波茨坦。 博物馆岛 柏林博物馆岛是欧洲最著名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岛是由柏林老博物馆及其后的新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及佩加蒙博物馆组成的。其中以佩加蒙博物馆所收藏的大型历代建筑物部分最具盛名。博物馆展出了各种艺术收藏品,如巴比伦古物,希腊和罗马文物等在博物馆岛都会看到。

美术馆的历史_现状及价值延伸

121 2012年第5期 美术作为人类诗意栖居的艺术形式,其在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和升华、陶冶人的精神境界上的作用,历来为人所珍视。而美术馆的建立,则成为承载和传达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要场所。对于中国而言,1962年中国美术馆的落成,正式确立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位及服务于公众的办馆性质。从建馆至今,中国美术馆已经走过了整整50个年头。50年中,美术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今天,美术馆之于人的意义不仅是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更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美术馆成馆50华诞之际,我们回顾美术馆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探寻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延伸,去领悟当代社会生活的诗性本质以及对不远的未来的艺术感知。 一、世界美术馆的历史与现状 在古代,尽管没有专门收藏或展出美术品的建筑,但古希腊时代,雅典卫城山门的北翼为画廊,中国隋文帝在洛阳观文殿后,东建妙楷台以藏书法,西建宝迹台以藏名画,可以看作是美术馆的早期雏形。在中世纪时期,美术品主要藏在教堂、修道院和大学中。文艺复兴时期,1581年建成的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是第一座专为收藏美术品而设计的建筑物。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常以退位君主的宫殿城堡辟为美术馆,公开展出其藏品。进入20世纪以来,美术馆建筑不断增多,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 美术馆的历史、现状 及价值延伸 向:一种倾向是继承了美术馆建筑注重艺术形式的传统。这种美术馆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但在满足使用功能上,常存在一些缺点。著名的有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西柏林国家美术馆和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美术馆等。另一种倾向是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原则,提供较理想的展出和保存条件,但在建筑艺术方面则较为忽视。著名的实例有巴黎国家艺术及民族传统馆、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等。近年来,国际上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美术馆,如露天雕塑美术馆、室内外相结合的美术馆、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美术馆,以及与城市生活相结合的美术馆等,如日本箱根露天美术馆、耶路撒冷的比利罗丝艺术园和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等。 从性质上,美术馆可分为综合性美术馆和专门性美术馆。前者如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后者如纽约亚洲东方艺术馆、华盛顿的国家肖像馆、巴黎克卢尼中世 纪美术馆、里约热内卢的精神病患者作品美术馆和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等。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已经积累多年经验,以分析、总结的方式看待美术馆自身的制度建设问题,从实际经验出发探讨完善中小型美术馆制度建设的可能性,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可提供许多可参考的经验。与此同时,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继续从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入手,调整在制度建设上的心理结构,确立一个可持续推进的、深具潜质的现代美术馆学术架构,是当今美术馆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我国美术馆与时俱进,以卓越的文化建设形象真正跻身于世界美术馆之林的根本大计,在承担中国当 陈 炯 [ 美术与设计 ]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斯·凡·德·罗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界代表。 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艺术。 ——菲利普·约翰逊 “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 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的神。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 Galle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后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 New National Gallery)。 设计时间:1962-1967年 建造地点:德国柏林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1970 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 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 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 3 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 3 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范围之内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 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 施奈德( Oscar Schneider )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内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 )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 月柏林墙轰 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 )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EXHITITION HALL OF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I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 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 (氏建筑)之称。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 den Linden 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 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 4 700m2的新馆内,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 现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 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 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 2 600m2,另外 有一个57 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建筑造型三角形是贝聿铭惯用的造型。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角三角形构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标志着贝聿对三角形的运用已臻成熟;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更是三形建筑的代表作。三角形构图的平面提供了空间的 3 灭点,较之矩形空间的两个灭点,打破空间的单调感,富于空间的变幻,改变了通常的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觉。柏林的新馆采用三角形作为主体平面,三角形题在建筑中不断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