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_初二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初一_初二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并懂得民族平等政策2、知道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3、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

能力目标:明白并掌握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利用所学的民族平等政策知识去辨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努力去维护民族的平等。

教学重点: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是一个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不断发展,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也得到实现并不完善,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

新课: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一:请学生阅读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什么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核心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并总结)教师(总结):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目标,而民族平等又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所以我国一直在努力做好民族平等,维护好各民族的权益,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活动二:探究与体验想一想:

1、你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本民族的人大代表?

2、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均有人大代表,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教师(总结):这正说明了我国民族平等政策落到实处,保证每个民族的正当权益,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权益。

学生活动三:考一考思考:国家为什么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并总结,因为这是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要求,这属于经济社会发展地位上的平等性,从而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学生活动四:请学生举例说明,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各民族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接受教育,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等等;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义务。)学生活动五:学生思考,国家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来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权利平等?(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并归纳)教师归纳: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内民族关系的状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民族平等又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所以要实现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当然也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平等政策,知道了它的含义、核心内容、特征,以及它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意义。学完了这一课,更多的希望大家将它们正确运用到生活中去,

为国家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尽一份力。

作业设置:课本P3 思考题

板书设计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

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什么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核心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2、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新课: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把民族平等政策的相关内容,以不同形式的表现形式,制作成一个手抄报,并在班上展览,评比出最佳作品。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

1、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2、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及关系,知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怎样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梳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及关系→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民族关系上的“三个离不开”→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内涵→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怎样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领会党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团结,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做贡献。

二、教学重点:党的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

1.民族团结的意义

2.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

3.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对党的民族政策有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教学难点:依法行使自治权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

3.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针政策

2、了解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帆布的具体政策内容。

3、知道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为了更好地做好民族工作,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党和国家还出台了一项政策——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大力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类专门人才,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新课:

一、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教师:党和国家一贯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族群众,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特点。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提问:想要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我们先要知道它的发展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它的发展历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少数民族干部方针政策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之初

(2)1987年

(3)2005年

学生活动:“探究与体验”

①干部培养的“四化”方针是指哪“四化”?

②什么样的干部才算是德才兼备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四化”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为了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努力。大力去培养好少数民族干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具体政策内容

提问:国家培养和选拨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政策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现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2)普遍且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

教师: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落实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创办“民

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1951年6月,在北京创建了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学生活动:思考下列问题

①我国一共创办了多少所民族院校?请你说说其中五所院校的名称。

②如果你是一位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你会选择报考一所民族院校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维护好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我们,倡导民族团结,维护地区稳定更为重要。所以我们都应为民族团结和稳定,尽一份力,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二、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找出它的重要性。(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

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多媒体展示: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有关援藏、援疆和支边干部的政策措施的文件。

思考:国家制定一系列有关援藏、援疆和支边干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要处理好民族问题,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政治环境,必须要有得力的干部去工作。为了东西的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的进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了解它的提出和演变过程,并清楚了它的具体内容,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作业设置:观看记录片《永远的丰碑——马本斋》,写观后感,进行展示评比。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1.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2.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第五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2、能力目标:结合课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对民族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及关心国家大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牢记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并为各民族地区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重点:

1、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3、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党和国家不但确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政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讲授新课:

1、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的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生答后师归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科、教、文、卫等事业还相对落后,与东部差距较大。因此,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先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

2、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引导过渡: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呢?

指导学生看课本,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回答。

(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助,要消除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差距,一时难以办到,同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民族经济自身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

(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

主要采取人才支持、援建项目、合资经营、联合生产、联合开发、补偿贸易等方法。

(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要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早到因地制宜,区别情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实行多种经营,发展本地的民族经济。(4)同时,国家通过财政、税收、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3、民族花园

阅读课后《西藏50年的经济发展》了解西藏经济发展的过称及成果,从中总结西藏发展的经验。

4、探究与体验

找一找

请你查阅资料,说说我国民族地区有哪些资源优势?

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请你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你居住地区的优势资源是什么?地方政府是如何开发利用的?

5、本课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题第一题

板书设计:

第五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

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4、国家通过财政、税收、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讲授新课

1、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1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第六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措施。带格式的: 居中格式的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查阅与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整合资料,并合理运用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创造活动的成果,能够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促进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

1、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2、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国家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民族语言即使民族文化的构成工具之一,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创造活动的成果。我国是一个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讲讲授新课:

一、语言文字的产生及其功能共同语言是构成民族的主要因素,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共同语言是促进一个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民族的主要要素之一。

(2)民族语言是本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思维、交流思想的工具。

(3)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民族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种主要力量。共同语言是构成民族的主要因素,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共同语言是促进一个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民族的主要要素之一。

(2)民族语言是本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思维、交流思想的工具。

(3)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民族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种主要力量。

(5)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二、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民族语言(约有80 种左右)

5 个语系10 个语族15 个语支

四、少数民族文字概况

(1)原有的民族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傣、俄罗斯、锡伯、塔塔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苗、彝、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京等民族已有了文字。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有蒙古文(2 种)、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傣文(2 种)、景颇文、傈僳文、啦祜文、俄罗斯文、苗文,共13 个民族15 种文字。其中,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在各自民族中广泛使用。俄罗斯文、塔塔尔文和乌孜别克文使用人口较少,近年来已基本上不再使用,这部分人已分别使用了维吾尔文或汉文。历史上的景颇文、傈僳文、拉祜文、滇东北苗文、佤族的撒喇文,分别是20 世纪上半叶之前由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宗教而创制

的文字,文字很不完备,使用人数很少。

(2)新创制的民族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先后帮助11 个民族创制15 种拼音文字,即苗文(4 种)、壮文、布依文、彝文、黎文、纳西文、傈僳文、哈尼文(2 种)、侗文、佤文、土族文等。到目前全国共有20个少数民族使用30 种文字,其中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柯尔克孜、锡伯、拉祜、佤、壮、布依、哈尼、纳西、侗、土族等15个民族各有一种文字,另外彝文分传统彝文和川西规范彝文 2 种;傈僳文分老傈僳文和新傈僳文2 种;景颇文分景颇文和载瓦文2 种;傣文分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金平傣文、傣绷文 4 种;苗文有滇东北老苗文、滇东北苗文、川滇黔东苗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5 种。

(3)改进的民族文字中国政府从20 世纪50 年代起,曾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改革了文字,又帮助傣族、拉祜族、景颇族改进了文字。到20 世纪80 年代,拉丁文的彝文被废止,被经整理和规范的传统彝文所代替。改革和改进的文字,除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恢复老文字而停止使用外,德宏傣文、拉祜文、景颇文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作业布置:课后“探究与体验”你属于哪个民族?民族语言是什么?你都会说哪几种民族语言?举例说明,学会其他种类的民族语言,在生活中具有什么优势?

板书设计

第六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的语音文字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措施

4.国家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

第七课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风俗习惯及其形成、重要性,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的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践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风俗习惯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风俗习惯及其形成、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6 个民族,在衣食、饮食、婚丧、风俗习惯、节庆、生活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

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及形成

1、我国各民族的风俗(1)、风俗习惯及其形成:

习惯①什么是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发展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理解风俗习惯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发展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②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③风俗习惯往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具特点:饮食习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养猪、不食猪肉。服饰特色:丧葬习俗:节庆:禁忌:2、风俗习惯的特点(1)群体性。只要形成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历史和自然因素存在,民族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民族风俗习惯时代相传,已渗透到该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2)民族性。民族风俗习惯主要反映了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着民族性;由于这种风俗习惯往往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情感相联系。(3)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和经济条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表现为各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上的不同。结论: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二、巩固练习:①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请列举不同民族习惯的实问题驱动,举例。②民族风俗习惯有何特点?学生阅读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三、布置作业:通过阅读课后“民族花园”及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做笔记。

四、板书设计

第七课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1.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2.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3.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

第八课宗教信仰自由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重点难点: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国的宗教概况

1、知道我国有五大宗教:

2、明确我国各宗教都有的传统。

3、我国现阶段的宗教,其本质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一种非科学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二)我国的宗教政策(本课重点和难点)

(1)宗教信仰自由的地位:

(2)宪法规定(宪法保障):

(3)内涵(很丰富,一句话理解就是都有自由)

(注意1: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应是彻底的无神论者)

(注意2:不能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

(注意3:不能到公共场所宣传有神论)

(4)80页最后一段是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说明(不得强制、不得歧视、保护正常的、基本权利、人权)(注意4: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但不允许外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

(三)弘扬科学精神

1.我国现阶段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82页框内)

2.青年学生要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意5: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也不是反对人们信仰宗教,总之就是信仰自由)

(四)综合探究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表现:

2、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有(人民民主权利真实性的制度保障)

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含义?(2)实质?(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板书设计

第八课宗教信仰自由

1.宗教的含义和特点

2.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

3.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