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触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触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作者:史宝林武艳华张杰孙海鹏王少兰 【摘要】目的:探讨与脑梗死急性发作有关的触发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突发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近期感染OR=752,TIA的OR=211,情绪波动OR=159和预防性治疗OR=015与脑梗死猝发有关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期感染、TIA、情绪波动是触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防性治疗则是保护因素之一。 【关键词】脑梗死;病例对照研究;触发;Logistic回归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trigger effect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o as to supply basis for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roxysm. Methods:The casecontrol study was carried out.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imple and multiple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Multiple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cerebral infarction paroxysm was related to infection(OR=752), TIA(OR=211), emotion pulse(OR=159)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R=015). Conclusion:The study showed the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roxysm were infection, TIA, emotion pulse, but preventive treatment was one of the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4-13T11:44:30.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亚春[导读]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 王亚春(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01401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275-01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基础病因,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结果 82例患者,男性48人、女性34人,心房纤颤16例,平均年龄38-81岁。其中患高血压56例、病灶局限在前后循环者12例、病灶局限在后循环者5例、病灶累及前循环双侧24例、病灶在前后循环均累及21例。结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TAI、肥胖、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遗传、及酒精中毒、吸烟等在脑卒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脑卒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82例患者有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在38-81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起病急,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②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符合全国脑神经科学会义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 1.2 入院82例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26例、56例有高血压病史、35例患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21例心脏病、糖尿病7例。既往脑梗死病例8例、短暂性脑出血发病史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偏瘫者57例,偏身感觉障碍者2例、头晕34例、探讨22例,语言障碍者26例、共济失调3例、吞咽困难7例。 1.3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经头颅CT扫描检查52例,经头颅MRI检查确诊,基底节区脑梗死33例,额、颞、枕叶脑梗死13例,脑干及小脑梗死7例,属腔隙性脑梗死19例,其它检查有异常者如:心电图、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异常、血沉增快等。 2 讨论 脑卒中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明显提高。而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高,其次是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血流变学异常、肥胖、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情绪、环境因素是应激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不可改变的因素:①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高10%,且男性高于女性,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②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遗传史。可改变的因素:体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劳动、精神紧张等不良心理也可引起高血压。而脂代谢异常可导致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小动脉纤维蛋白性坏死、玻璃样变性及内膜增生易产生脑卒中,而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症状,在长期血糖刺激下神经系统受到损伤。③心脏病:是40岁以下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大动脉、中动脉分部区。多见于:⑴冠心病、心肌梗塞。⑵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血流紊乱,动脉灌注压下降,脑灌注不足。⑶心脏病手术时发生的脑梗死。⑷治疗心血管药物导致的脑血流下降、血管畸形、动脉炎、血液病及血液成分异常,易于梗塞微循环发生梗死。⑸嗜烟酒及酒精中毒是中青年的直接危险因素。⑹其他因素:如偏头痛、高钠、高胆固醇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 3 预防后措施 3.1 高血压病是脑血管和心血管病的共同首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血压增高关系极为密切。通过积极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又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归纳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膳食、低盐、多吃蔬菜水果。②戒烟戒酒或适量饮酒。③控制体重。④开展有规律的体育锻炼。⑤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态。 3.2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型高血压患者,是危险因素综合控制的步骤之一,非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减少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2003. 10.广西?桂林. [2] 临床医学新进展?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2009、2010.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及防治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及防治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可以是脑梗死患者的自然转归过程,也可以出现于卒中治疗之后。目前的研究报道中,对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说法不一,然而严重的出血性转化致残、致死率高,使得临床医生不得不防。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便是静脉rt-PA溶栓,但毫无疑问的是,溶栓治疗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因此控制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降低发生风险,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方面举足轻重。本文将对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和防治要点做一概述。 概念与分类 出血性转化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其发生原因仍然不明确,基本上,当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时,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便可发生。在缺血事件发作后几秒至几分钟,血脑屏障破裂,而当脑血管得到再灌注,侧支循环开放时,血液因此更容易外渗。 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的分类标准,基于CT表现,将出血性转化作如下分类: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

HI-1型:沿梗死边缘的小点状出血的 HI-2型:梗死区内片状出血,无占位效应 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atoma,PH) PH-1型:有血肿形成,占位效应轻,小于梗死面积的30% PH-2型:血肿超过梗死面积的30%,有明显占位效应以及远离梗死区的出血 其中,HI的发生率高于PH,HI和PH、HI-1和HI-2可以混合存在。需注意的是,当CT检查发现脑内不止一处的出血灶时,按出血最严重的病灶分型。

出血性转化的分类 [Stroke, 1999, 30(11):2280-2284] 出血性转化患者有哪些危险因素? 自发因素

脑梗死患者注意事项

脑梗塞出院后注意事项 脑梗塞出院后注意事项,一方面是对本次脑梗塞所遗留功能障碍的处理,如果遗留有后遗症,比如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另一方面是预防下一次发作,主要包括对危险因素的去除、饮食及锻炼等。本期专家观点特邀庄卫生专家,为您详述脑梗塞出院后注意事项。 1、康复治疗。对本次脑梗塞所遗留功能障碍的处理,如果遗留有后遗症,比如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这些问题吃药是没有用的,要去做康复治疗,在医院时要做,出院后要在社区做康复治疗,尽最大努力改善功能障碍;二、预防下一次发作,主要包括对危险因素的去除、饮食及锻炼等。 2、低盐低脂饮食。饮食方面,一般要低盐低脂饮食,有糖尿的不仅要低糖饮食,而且要控制饮食。 3、戒烟限酒。要戒烟限酒,抽烟可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不要吸烟,酒要少喝,长期饮酒者每天白酒控制在1两左右,啤酒1瓶,葡萄酒在4两左右。 4、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脑梗塞要常规每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高血压的要吃降压药物,调节血压,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肾病的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记住降压药

物要天天服用,最好服用长效降压药物,使血压平稳。 5、服用降脂药物。高血脂的,要服用降脂药物,最好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1mmol/l以下,降脂治疗不仅仅是降低血脂,而且可以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软化血管等作用。 6、控制血糖。伴有糖尿病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尽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而且要控制饮食,不可暴饮暴食。 7、适度的体力运动。规律、适度的体力运动另外还要对血管狭窄、TIA、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进行干预治疗,那就要另当别论了,作为患者主要了解以上几方面了。 脑梗塞患者注意事项

脑梗死的健康教育处方.docx

1.住室要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阳光要充足,温度以20℃~22℃为宜。湿度以40%~50%为宜。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因寒冷可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加重疾病的进展。 2.饮食以低盐、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 1—2 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日常生活注意戒烟戒酒,适当饮茶。 3.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时,要按时服药,不可自行服用多种降压药或自行停药、换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更换药物。 4. 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以不过度疲劳为度。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

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脑栓塞的积极措施。 5.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糖尿病 80% 以上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梗塞形成。心脏病:脑的血液来源于心脏。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塞;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 6.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易怒、焦燥等能加重此病进展的不良情绪,以防疾病复发,始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定期来院复查血压、血常规、血脂分析、血生化、颅脑CT、肢体及语言恢复情况等。开始每月一次,根据病情做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指导,病情无明显变化可每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待病情完全康复后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_王冠洲

DOI :10.13429/j.cnki.cjcr.2014.06.014 作者单位:463138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冠洲,刘静贤,熊建中,魏彦兵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评分(NIHSS )等指标,随访发病后12个月内生存结局,应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影响生存因素的分析。结果 (1)患者发病14d 及1、6、 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和70.9%(Kaplan-Meier 法)。(2)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年龄、入院时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NIHSS 和脑中线结构偏移与脑卒中12个月生存预后相关(P <0.01)。(3)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入院时GCS (RR=0.727)、NIH-SS (RR=1.137)和年龄(RR=1.07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 和昏迷程度是脑卒中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随访;生存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182(2014)06-0674-03 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探讨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本研究对1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随防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19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30例(65.66%),女68例(34.34%);年龄34 91(60.19?11.03)岁;缺血性脑卒中132例,出血性脑卒中66例。入选标准:(1)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 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部CT 或MRI 影像诊断证实为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性脑卒中;(2)首次脑卒中;(3)发病到就诊时间未超过48h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无症状性脑梗死;(3)颅内肿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4)既往有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5)合并有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1.2治疗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溶栓、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或手术治疗,并纠正酸中毒、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康复期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入院时体温(T )、血压(BP );(2)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3)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4)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是否眼球运动障碍、失语、 尿失禁等;(5)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价入院时的神 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6)影像学指标:脑中线结构 是否偏移;(7)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 )、 血小板(PLT )、血糖(PG )、血红蛋白(Hb )、血清白蛋白(ALB )等。 1.4随访以患者发病为始点,至患者死亡、失访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终点,最长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方式采取信访、电话询问、社区回访和门诊复诊等形式。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置信区间为95%,检验水平α=0.05。2 结果 2.1生存状况描述截至随访终止,失访10例,死 亡60例,其中因脑卒中死亡57例。14d 及1、 6、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70.9%,平均生存272.353d (95%CI :251.127 293.579),未获得中位生存时间。见图1 。 图1 198例脑卒中患者生存曲线(Kaplan- Meier 法)2.2 脑卒中预后的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变量赋值数量化,性别为女=0,男=1;高血压病史、心脏 476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6月第27卷第6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June 2014,Vol.27,No.6

得脑梗死的人能活多久

《得脑梗死的人能活多久》 虽说迄今为止,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高,而且发病后存活者几乎一半的人在3—10年内死亡,但也不绝对认为患了脑血管病一定活不长了。 因为脑血管病发生以后再活上20年者也不乏其人,活到70岁或80岁以上者也经常能看到,脑血管病后活5年者占62%,活6~10年者占20%,活11~15年占15%,活15年甚至20年以上者占3%。值得注意的是,脑血管病以后能活上10年以上者占20%左右。该组脑血管病人的平均寿命为66岁,有40%的脑血管病人寿命为70岁以上,5%为80岁以上,有一例活到88岁。 那么如何让此病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命年限呢? 延长脑血管病患者的寿命,其具体措施为: ①脑血管病急性期过后(即初期)是治疗和功能恢复最重要的时期,因为脑血管和脑组织的修复在早期最有利,口服用药选对药最关键坚持服用二次研发的天欣泰清淡饮食调节,坚持康复锻炼,控制好危险因素一样都不能少。 ②加强护理和功能锻炼,合并症愈少,功能恢复也愈好。 ③预防脑血管病再发或复发。脑血管病可以复发,而且在一年内的机会最大,所以不要认为只要功能恢复就可以了,如果忽视了高血压高血糖的控制、心脏病的治疗、动脉硬化的预防以及防止其他诱发因素等。则脑血管病复发的可能性就很大,第二次发病的死亡率要比第一次更高,这是值得警惕的。

如能做到以上几点,脑血管病人仍然可以多活几年,甚至更长。 另外三分治七分养,要做到: l.血压保持稳定;高压140以下,低压90以下. 2.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 3.积极治疗心脏病; 4.戒烟,戒酒; 5.合理安排工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6.适当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 7.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饮食上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有需要可“向其咨询”。心情开朗,要注意控制血压,血压高可用降压药,抗凝药阿斯匹林配合中药龟-龙-脑康,防止脑梗塞复发,有需要可“咨询相关医生”。

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沉重的负担。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国家,对脑卒中的防制一直是我国卫生保健工 作的重点。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影响因 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46-02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是指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年发病率 61/10万-388/10万,死亡率16.1/10万-113/10万,居人类死因的第二位;在中国,脑卒中年发病率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60/10万-120/10万,也居中国居民死因的第二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目前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强烈的社会竞争力给人们身心造成的压力,使脑卒中的发 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有提早趋势。 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一旦发生,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完全恢复正 常者只占少数,明确和了解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对脑卒中预后至关重要。根据国 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影响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一般情况 1.1年龄 年龄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Hankey[1]研究发现,年龄越大患严重的脑卒中的危险性越大,其预后往往不佳,且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De Jong [2]等认为,年龄是预测脑卒中病后28天病死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Leys等 人对15-45年轻患者研究分析发现年龄越小,预后结局越理想[3]。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大,病情程度越重均会增加患者死亡及不良的预后结局。 1.2性别 男性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美国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3:1。我国MONICA调 查研究17个地区脑卒中发病率,结果发现男女之比为l.5:l,各种亚型比例不同。 有关性别的研究结果多认为男性是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保加利亚学者认为男性 患者预后较女性差,尤其是75岁以上老年人更为明显。 1.3就诊时间 就诊时间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是影 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时就诊,减少院外延误时间,有利于改善脑卒 中的预后。孙现广等对10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发病后超过24h就诊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低于发病后24h内就诊者(P<0.05),其中脑栓塞和脑 出血疗效无变化者明显增多;血栓性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明显高于24h内就诊的患者(P<0.05)。 1.4体温 体温与脑卒中的转归密切相关,体温增高可加重脑卒中的预后。近来有研究 发现体温变化对急性脑卒中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体温越高(39℃以上)者,出血 性转化(HT)、再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医院感染发生率及

脑梗死的病因有哪些

脑梗死的病因有哪些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病因: 一、血管壁本身的病变: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多见。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此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 二、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少数病例可有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或抗血栓Ⅲ缺乏伴发的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也可以造成脑动脉内的栓塞事件发生或原位脑动脉血栓形成。 三、不良生活习惯: 1.吸烟,酗酒: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吸烟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患者的对照组,并且每天吸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酗酒肯定是不良生活习性,酗酒是高血压显著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便秘:中医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便秘可能相关,应通过饮食结构调整及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 3.体育锻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30T10:32:09.1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6期作者:朱发勇杨来通讯作者 [导读] 分析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朱发勇杨来通讯作者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盱眙 211700 摘要:目的:分析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文共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份至2018年3月份诊断出的脑梗死患者共256例,采用多元Logistic分析方法,将脑梗死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将出血与否作为应变量,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族史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越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发生概率,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概率较高,可知年龄大与糖尿病疾病是引发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年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是引发复发性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年龄是两者的共同影响因素。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控制,要求患者应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以降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概率。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临床上一项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医学上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脑梗死疾病发病概率较高,由于该项疾病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中,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引发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原因。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管长期处于严重的损伤下,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对疾病做好防护性工作具有必要性。本文将25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份至2018年3月份诊断出的脑梗死患者共256例,男126例,女130例,年龄为53~82岁,平均年龄为(65.8±2.5)岁。严格按照病历统计的标准要求,对病历资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将不符合的病历剔除掉。纳入标准:①医院诊断患者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②在医院中的住院时间超过10d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的非“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②住院时间<10d并患有脑疝、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应结合既往脑血管患者的发病情况,将疾病划分为首次脑梗死及复发性脑梗死患者。 1.2 方法 本文主要是采用多元Logistic分析方法,将脑梗死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将出血与否作为应变量,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族史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2 结果 2.1首次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越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发生概率,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概率较高,可知年龄大与糖尿病疾病是引发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见表1。 2.2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是引发复发性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由于脑梗死患者多发于老年人中,我国的脑梗死患者数量较多。通过对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可知,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动脉硬化及动脉炎有直接关系,高血压作为引发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缺血及复发现象,患者如出现持续性高血压症状,会导致患者的脑内小动脉结构发生改变,功能出现紊乱,引发患者出现再发脑梗死症状。相关的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当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出现持续增大现象,增加了患者脑梗死疾病的发生概率。另外,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也是引发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导致脂肪代谢障碍增加,加速了胆固醇的形成,进而产生严重的动脉

脑梗死健康宣教

脑梗死健康宣教 主讲人陈扬据统计,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一、什么是脑梗死? 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二、脑梗死的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常伴高血压,且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2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疾病、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感染均可致脑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3其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药源性、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及极少数不明原因者。 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脑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出现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梗死。 2血脂:高胆固醇血症能致动脉粥样硬化 3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糖升高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同时引发组织蛋白非酶糖化,致血管壁弹性减低,阻力增加,管腔狭窄,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致凝血系统改变,易发生脑梗死。 4肥胖:过量摄入脂肪可直接导致肥胖,并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心脏病独立或有影响力的危险因素,与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有关,与腹型肥胖有关。 5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脏病、高血压型心脏病、先天型心脏病及可能损害心肌的各种并发症均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实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7倍,冠心病可促使脑梗死的发生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冠心病和脑梗死关系密切。心房纤颤也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心源性危险因素。 6吸烟、饮酒:吸烟可使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壁的硬度,导致血管的舒缩功能和顺应性下降,加重动脉硬化形成并促使血管闭塞;焦油中的芦丁蛋白可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使血小板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钙水平下降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血管损害致动脉硬化促进脑梗死形成;酒精也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血管痉挛,促发脑梗死。 7饮食、生活方式及其他:饮食与脑梗死有关"如红肉、有机肉类、鸡蛋、油炸食品,经常使用猪肉炒菜等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盐摄入量过多一直都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抑郁、精神压力过大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浙江长兴县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 [关键词]脑梗死;青年;老年;危险因素;病因 脑梗死(ci)占脑血管病的80%~85%,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国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最近30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研究有很大进展,然而,尽管目前已发现众多与ci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但仍有30%病人发病原因不明[1]。为此,本文对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85例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学会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mr i检查确诊。青年组8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30~45(38.29±6.01)岁。老年组705例,其中男415例,女290例,年龄65~92(75.04±6.12)岁。 1.2 观察指标:包括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葡萄糖耐量(igt)异常、高脂血症、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烟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χ2校正,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青年脑梗死组男、女患者比为2.2∶1。危险因素按发生率高低顺序排列为高血压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igt。老年脑梗死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43∶1。危险因素依次排列为高血压病、糖尿病/igt、心脏病、高脂血症。对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或ig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患者(p<0.01),高脂血症、心脏病史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因分析显示青年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cy、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烟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 p<0.05),见表1。 3 讨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各种疾病所致的血管、血液动力学以及血液成分异常,均可造成脑部供血障碍,导致脑缺血发生。脑梗死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青少年脑梗死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是其病因较为复杂[3,4]。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以往大多经临床检查及ct和(或)mri确诊后,即给予程式化药物治疗,没有进一步探查病因,并针对病因选择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明确脑梗死病因是治疗的前提,因此针对病因进行分层治疗是必要的。 本文显示在青年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女性,与老年组男性所占比例比较虽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患者所占比例确实较高。有研究报道,雌激素可通过调节体内脂质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应激及机械损伤引起的血管内膜

脑梗塞治疗按发病时期及病情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脑梗塞治疗按发病时期及病情程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后遗症期治疗。脑梗塞每个阶段的治疗重点不同,患者及家属掌握不同时期的科学防治方法,对治愈脑梗塞: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防止脑梗塞复发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多住院治疗,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内,以挽救生命为目的。急性发作期以西药治疗为主,因为西药具有起效快、有治疗针对性的优点。常见治疗西药包括:尿激酶溶解血栓的治疗,应用此类药如能溶解栓子是最理想的,但前提是在病人得病后6小时内进行有效;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治疗,目前此类药用的较多,但心脏病病人应慎用;此外还有抗凝治疗等。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给药途径多采取输液治疗,因为静脉输液能够使药物迅速作用于病灶,起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所以在脑梗塞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应输液治疗,一般输液一个疗程后,过了急性期则应以口服用药为主,以避免静脉炎、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科学的治疗原则应该是:能口服的药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药物就不要静脉输液。 外科手术治疗脑梗塞,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开颅减压术等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也有一定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远期效果往往不及近期。手术治疗脑梗塞,其疗效、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未形成统一结论,故除几种特殊脑梗塞症型(大面积脑梗死和小脑梗死而有脑疝征象者宜进行开颅减压治疗)外,多不采用手术治疗。脑梗塞急性发作住院期间的具体治疗方法,还应针对相应病症遵医嘱进行。 (二)脑梗塞恢复期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发病一年内为恢复期,是最佳的二级预防时期,这个时期多数患者改善最快、效果最佳。脑梗塞恢复期以口服用药为主要治疗方法,辅以功能训练,饮食调节等综合性措施。只有坚持可靠用药,才能对脑梗塞诱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粘度高等基础病变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动脉硬化血栓再次形成;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量,为脑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恢复脑神经系统,使由其控制的运动、语言神经系统体征得到改善。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 1、中药治疗 脑梗塞恢复期最好的治疗应该是以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为主,利用其长效性强、耐药性强、安全性强、现代中药剂量剂型合理的优点,达到改善脑梗塞偏瘫、失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脑梗塞复发,而药品本身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最佳治疗效果。 (1)活血化瘀治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医疗法,活血化瘀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具有抗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治本为主。 (2)芳香开窍治疗:以开通见长,能够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临床治疗脑梗塞导致的头痛,肢体疼痛效果明显。芳香开窍中药(如麝香)能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完整)脑梗死健康宣教

(完整)脑梗死健康宣教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脑梗死健康宣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脑梗死健康宣教的全部内容。

脑梗死健康宣教 主讲人陈扬据统计,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 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一、什么是脑梗死? 又称缺血性卒中, 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 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二、脑梗死的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常伴高血压,且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 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 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 2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疾病、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感染均可致脑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3其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 可致血栓形成.药源性、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及极少数不明原因者。 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脑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出现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梗死. 2血脂:高胆固醇血症能致动脉粥样硬化 3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糖升高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同时引发组织蛋白非酶糖化,致血管壁弹性减低,阻力增加,管腔狭窄,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可引 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致凝血系统改变,易发生脑梗死。 4肥胖:过量摄入脂肪可直接导致肥胖,并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心脏病独立或有 影响力的危险因素,与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有关,与腹型肥胖有关。 5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脏病、高血压型心脏病、先天型心脏病及可能损害心肌的 各种并发症均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实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因素,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7倍,冠心病可促使脑梗死的发生和增加 脑梗死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冠心病和脑梗死关系密切。心房纤颤也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是 脑梗死最常见的心源性危险因素. 6吸烟、饮酒:吸烟可使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下降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壁的硬度,导致血管的舒缩功能和顺应性下降,加 重动脉硬化形成并促使血管闭塞;焦油中的芦丁蛋白可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使血小板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长期 大量饮酒可使血钙水平下降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血管损害致动脉硬化促进脑梗死形成;酒精 也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血管痉挛,促发脑梗死。 7饮食、生活方式及其他:饮食与脑梗死有关”如红肉、有机肉类、鸡蛋、油炸食品,经常使 用猪肉炒菜等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盐摄入量过多一直都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抑郁、精神压力过大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四、脑梗死的危险信号 1、一时性黑蒙:在眼前突然出现,数秒钟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如何防止脑梗塞复发

五项注意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再复发增加了老年人致残甚至死亡的几率,但我们只要防范周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坚持药物治疗,定期查体,即可有效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又叫缺血性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和死亡的主要疾病。患脑梗塞后再复发的几率很高,并且复发次数越多,治疗效果越差,致残和死亡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如何预防复发是提高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建议脑梗塞患者遵循以下几方面预防措施: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彻底戒烟,控制饮酒量。男性脑梗塞患者每天平均饮酒量不应超过1两,女性患者不应超过半两,当然能不饮酒则最好。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应通过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能量的食物)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膳食营养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食盐摄入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坚持锻炼能降低20%的复发危险,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度体力活动,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周5-7次。另外,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尽量保持积极、豁达、轻松的心情。对于有抑郁倾向者应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冠心病等。对伴发高血压的脑梗塞患者应控制血压到140/90mmHg以下,目前推荐首选药物为普利类,如依那普利等联合利尿剂如吲哒帕胺等,其他降压药物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关于高脂血症目前也存在一些误区。许多脑梗塞患者检查血脂尤其是总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就认为不需要口服降脂药物,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关系密切的是总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所以脑梗塞患者不应只看总胆固醇水平,应同时检查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至少应大于50毫克/毫升,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100毫克/毫升。 目前各个医院的血脂正常值并不适用于脑梗塞患者。也就是说,脑梗塞患者即使检查血脂正常,也需要口服相关降脂药物。许多研究表明他汀类降脂药物不仅能降脂,同时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止斑块脱落。因此,只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不论血脂水平如何,均应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和肌肉损害。开始使用他汀药物1-2个月就应检查肝功能和心肌酶谱,尤其是出现肌肉无力和酸痛的患者,更要及时检查。 对伴发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定期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坚持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除了心脏原因如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华法令预防再栓塞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需要终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梗塞。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为肠溶阿司匹林,剂量为50-100毫克,每天一次,最好在晚饭后口服。也可选择口服氯吡咯雷75毫克,每日一次,但价格较贵。对于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或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建议使用氯吡咯雷。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出血,如胃肠出血、鼻出血等,但发生率极低。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好处远远超过其出血的副作用。除非严重胃肠溃疡、血液系统疾病等口服阿司匹林禁忌,脑梗塞患者应终生口服阿司匹林。 定期查体和咨询

相关文档